传播学教程第六章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库利的传播定义P2;皮尔士的传播定义P2-3;施拉姆关于传播的定义P3二、传播与信息信息定义P4、社会信息的特殊性质P4-5三、播的定义和特点传播定义:社会信息系统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人类社会传播的五个特点P5-6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规律的科学传播学的研究对象P8一、播的系统性:社会传播的五种类型(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P8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社会信息系统的四个特点P10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P11;传播学的任务P11-12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马恩交往理论与美国传播学的本质区别P14-15二、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精神生产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P16-17;精神生产精神交往的独立性和能动性P17-18三、研究传播学,为中国的社会发展服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传播学的三个原则P18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美—库利社会学传统社会互动理论倡始人。
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做是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美—皮尔士符号学或语义学传统符号学的创始人,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他们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传统,一是社会学的传统,一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
后来,这两传统逐渐发生融合传播的实质: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
两个传统的融合:传播是通过符号或象征手段而进行的社会互动。
/通过社会互动而共享意义。
信息概念引入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施拉姆: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
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传播学教程第六章
第六章第一节:1、试述集体的社会功能。
答:集体拥有重要的社会功能,这类功能,简言之即集体是将个人与社会相连接的桥梁和中间纽带。
集体是社会的中观系统,是社会的构成部分,或许说是”局部社会“。
个人在参加社会活动之际,第一是作为局部社会——集体的一员出现的,一个人不可以做一个合格的集体成员,相同也做不了合格的社会成员。
集体帮助个人达成社会化过程,训练和分派社会角色,形成社会规范和准则,调理和控制个人的行为。
所以,集体对社会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它有助于社会次序的保持,使社会次序的连续性获取保证。
不单这样,集体还经过社会分工与协作,将分别的个人力量集结起来,能够达成个人所不可以达成的社会工作和事业。
所以,集体相同是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另一方面,集体对个人成员也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什么是集体意识?它是怎样形成的?答:所谓集体意识,就是参加集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
集体意识无疑是在集体信息流传和互动过程中形成的。
任何一个集体都拥有自己的流传构造,这个构造能够从信息的流量与流向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来说,信息的流量大,意味着信息覆盖面广,集体成员间互动和沟通频度高,集体意识中的合意基础好。
另一方面,信息的流向是单向的仍是双向的,流传者是特定的少量人仍是一般成员拥有流传的时机等等,对集体意识的形成也是至关重要的。
双向性意味着集体流传中民主议论成分多,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于集体目标和集体规范的合意更一致、集体感情和集体归属意识更牢固。
一句话,集体的凝集力更强。
3、集体规范在集体流传中拥有什么功能?答:在集体流传中,集体规范的主要作用在于清除偏离性的建议,将集体内的建议分歧和争辩限制在必定范围以内,以保证集体决议和集体活动的效率。
每个集体都有一般成员认可并且拥戴的规范系统,成员个人的集体归属意识越强,也就越偏向于踊跃保护集体规范。
集体规范的保持经过集体内的赏罚体制来保证。
在成员个人对集体作出了贡献的时候,能够获取集体的奖赏,包含获取其余成员的赞誉和在集体内角色地位的上涨等等;当从事了不利于集体或违反集体规范的行为之际,个人成员将会遇到集体的制裁,包含遇到其余成员冷漠而陷于孤立状态、各样不一样程度的处罚直至被清除于集体以外。
传播学教程考研(自己整理彩色版笔记)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第五章: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第六章: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第七章:大众传播第八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第九章: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第十章: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第十二章: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第十三章:世界传播与全球传播第十四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库利的传播定义P2(社会学);皮尔士的传播定义(符号学)P2-3;施拉姆关于传播的定义(信源、讯息、信宿)P3阿耶尔(不仅包括新闻、感情、命令等)二、传播与信息信息定义P4、社会信息的特殊性质P4-5、本质(克劳斯)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传播定义:社会信息系统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人类社会传播的五个特点P5-6(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规律的科学传播学的研究对象P8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一、传播的系统性:社会传播的五种类型(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P8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社会信息系统的四个特点P10(开放性;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双重偶然性;自我创造、自我完善。
)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P11;传播学的任务P11-12传播障碍:包括结构和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化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
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间、成员与组织间、群体之间、组织之间、时代之间、文化之间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方面的隔阂。
有无意的误解和有意的曲解之分。
郭庆光_传播学教程(最终版)
郭庆光_传播学教程(最终版)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笔记目录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规律的科学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第一节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第二节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第三节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第一节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第二节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第三节象征性社会互动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第一节传播的基本过程第二节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第五章人传播与人际传播第一节人传播第二节人际传播第六章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第一节群体传播第二节组织传播第七章大众传播第一节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第二节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第三节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第八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理论第一节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第二节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理论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第一节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第二节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媒第十章大众传播的受众第一节“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第二节几种主要的受众观第三节“使用与满足”―――一种受众行为理论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第一节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第二节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第三节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第十二章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第一节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第二节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第三节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培养理论”第四节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知沟理论”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第一节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第二节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争论第三节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若干重要课题第十四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第一节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第二节传播学的主要学派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第一节传播学与调查研究第二节抽样调查方法第三节容分析法第四节控制实验法第一编(1-2章)传播、传播学及其发展历史一、传播学的概念1、定义1)库利(社会学角度)2)皮尔士(符号学或语义学角度)3)施拉姆4)郭庆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共享说)信息的共享。
传播学教程第六章
传播学教程第六章(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六章第一节:1、试述群体的社会功能。
答:群体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这种功能,简言之即群体是将个人与社会相连结的桥梁和中间纽带。
群体是社会的中观系统,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或者说是”局部社会“。
个人在参与社会活动之际,首先是作为局部社会——群体的一员出现的,一个人不能做一个合格的群体成员,同样也做不了合格的社会成员。
群体帮助个人完成社会化过程,训练和分配社会角色,形成社会规范和准则,调节和控制个人的行为。
因此,群体对社会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它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维持,使社会秩序的连续性得到保证。
不仅如此,群体还通过社会分工与协作,将分散的个人力量集结起来,能够完成个人所不能完成的社会工作和事业。
因此,群体同样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另一方面,群体对个人成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什么是群体意识它是如何形成的答:所谓群体意识,就是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
群体意识无疑是在群体信息传播和互动过程中形成的。
任何一个群体都具有自己的传播结构,这个结构可以从信息的流量与流向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来说,信息的流量大,意味着信息覆盖面广,群体成员间互动和交流频度高,群体意识中的合意基础好。
另一方面,信息的流向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传播者是特定的少数人还是一般成员拥有传播的机会等等,对群体意识的形成也是至关重要的。
双向性意味着群体传播中民主讨论成分多,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更统一、群体感情和群体归属意识更稳固。
一句话,群体的凝聚力更强。
3、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具有什么功能答:在群体传播中,群体规范的主要作用在于排除偏离性的意见,将群体内的意见分歧和争论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以保证群体决策和群体活动的效率。
每个群体都有一般成员承认并且拥护的规范体系,成员个人的群体归属意识越强,也就越倾向于积极维护群体规范。
传播学教程考试重点整理
传播学教程考试重点整理第⼀章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相互作⽤(或联系)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信息具有帮助我们消除对事物的不确定性的功能,并影响着我们选择或不选择某种⾏为的概率。
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内传播、⼈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众传播传播的5个基本要素:传播者、受传者、信息、符号、媒介传播的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
传播的特点特点:(1)社会传播是⼀种信息共享活动(信息共享性)(2)社会传播是在⼀定社会关系中进⾏的,⼜是⼀定社会关系的体现(社会关系性)(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它⼜是⼀种双向的社会互动⾏为(双向互动性)(4)传播成⽴的重要前提之⼀,是传受双⽅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种⾏为,是⼀种过程,也是⼀种系统(⾏为性、过程性、系统性)第⼆章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类的语⾔?语⾔的产⽣,是完成从动物传播到⼈类传播之巨⼤飞跃的根本标志。
⼈类传播的发展进程:⼝语传播时代、⽂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传播时代⽂字传播的意义:⽂字作为⼈类掌握的第⼀套体外化符号系统,它的产⽣也⼤⼤加速了⼈类利⽤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
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什么:标志着⼈类已经掌握了复制⽂字信息的技术原理,有了对信息进⾏批量⽣产的观念。
第三章信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体,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意义则是信息的基本内容。
符号的定义:符号是信息意义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种基本要素。
其功能,是携带和传达意义。
传播学⼀般也将⼈类使⽤的符号分为语⾔符号和⾮语⾔符号。
⾮语⾔符号:第⼀类:语⾔符号的伴⽣符,如声⾳的⾼低、⼤⼩,速度的快慢等。
第⼆类:体态符号,如动作、⼿势、表情等。
第三类: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符号:徽章、旗帜、服装、建筑等符号的基本功能:表述和理解功能、传达功能、思考功能传播过程中的意义:在具体的社会传播活动中,参与社会传播过程的并不仅仅是符号本⾝的意义,还包括传播者的意义、受传者的意义和情境意义。
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第一节、群体传播
群体意识与群体传播的关系: 群体意识的形成是群体传播作用的结果。群体传播
的广度和深度对于已经形成的群体意识有修整和制约作
用,从而形成新的群体意识 。群体意识一旦形成,对 于群体传播也会产生相应的作用。
第一节、群体传播
(2)群体规范(Group Norms)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 群体规范:在某种情境下群体对一个人的行为方式
的期望。
广义的群体规范包括社会制度、法律、纪律、道 德、风俗和信仰等,都是一个社会里多数成员共有的 行为模式;
第一节、群体传播
群体规范的影响力: 对群体成员形成压力,迫使他们的反应趋向一
致。如果个体对某件事情的看法与群体中其他人的
看法很不一致,他就会感到有很大的压力,驱使他 与其他保持一致。
第一节、群体传播
第一节、群体传播
群体的功能:社会功能 (1)群体是社会的中观系统,是社会的组成部分,
即部分社会群体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维持,使社会秩序的
连续性得到保证; (2)群体通过社会分工与协作,集中分散的个人力 量,推动社会发展。
第一节、群体传播
(3)群体是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手段,也是个人参加 群体的基本动机之一; (4)群体是个人的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 (5)群体是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与手段。
第一节、群体传播
被试与其他群体成员都围桌子坐下后,实验 者依次呈现50套两张一组的卡片。两张卡片中, 一张画有一条标准真线,另一张画有三条直线, 其中一条同标准线一样长。被试的任务,是在每 呈现一套卡片时,判断三条编号依次为1.2.3的 比较线中,哪一条与标准线一样长。
第一节、群体传播
实验开始后,头两次比较平静无事,群 体的每一个成员都选用同一条比较线。作为 第6号(第6个进行判断)的真被试开始觉得 知觉判断很容易、很快。
《传播学教程》教案
《传播学教程》教案一、第一章:传播学概述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播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基本概念,掌握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
2. 教学内容:a. 传播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b. 传播学的基本概念c. 传播学的发展历程d. 传播学的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传播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基本概念b. 讨论法:探讨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学派的掌握情况。
二、第二章:符号与符号系统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符号的概念和功能,掌握符号系统的分类和特点。
2. 教学内容:a. 符号的概念和功能b. 符号系统的分类: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c. 符号系统的特点:arbitrary 和iconic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符号的概念和功能,介绍符号系统的分类和特点b.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加深学生对符号和符号系统的理解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符号和符号系统的掌握情况。
三、第三章:传播过程与模式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和传播模式的类型。
2. 教学内容:a. 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b. 传播模式的类型:直接传播、间接传播、大众传播、交互传播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和传播模式的类型b. 图示法:通过图示展示传播过程和各种传播模式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传播过程和传播模式的掌握情况。
四、第四章:人际传播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际传播的定义、特点和类型,掌握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和应用。
2. 教学内容:a. 人际传播的定义和特点b. 人际传播的类型:面对面的传播和远程传播c. 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和应用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人际传播的定义、特点和类型b. 实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展示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和应用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人际传播的掌握情况。
传播学教程名词解释
传播学教程名词解释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传播学传播发展传播学健康传播学风险传播信息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论双重偶然性传播隔阂第二章人类传播历史发展信息爆炸“信息过载”(信息超载)NII计划媒介发展的30年法则赛博空间第三章人类传播符号意义编码和解码能指/所指乔治·赫伯特·米德符号符号互动论符号的任意性语言符号互文性讯息信息与讯息非语言传播非语言符号索绪尔象征性互动理论象征性文化意义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传播者模式5W模式(拉斯韦尔模式)反馈香农—韦弗模式噪音单向传播双向传播循环模式施拉姆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马赛克传播模式唯物史观下的社会传播总过程另类媒体第五章人内传播人际传播自我传播、人内传播人际传播亲身传播主我/客我“自我互动”理论“镜中我”初级群体次级群体基模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基于基模理论的信息处理过程模式“详尽分析可能性”理论第六章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社会认同模式群体规范群体压力流言奥尔波特公式集合行为群体暗示和群体感染群体模仿群体传播公共传播组织传播第七章大众传播大众传播社会雷达(环境监测)社会地位赋予功能麻醉理论结构功能主义信息环境拟态环境第八章媒介技术媒介组织地球村马歇尔·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热媒介”和“冷媒介”容器人“电子乌托邦”网络成瘾流媒体自媒体媒介生态环境媒介生态把关人(守门人)双重行动模式媒介事件社交媒体第九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传播制度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媒介责任理论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民主参与理论观点的自由市场哈钦斯委员会第十章大众传播的受众大众受众分众观利基受众认知和谐论“政治及有倾向”假说媒体近用权媒介接近权受众商品论选择性接触受众的选择性接受心理和行为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受众的“碎化”受众的极化个人差异论IPP指数“使用与满足”理论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传播效果子弹论“证词法”《人民的选择》伊里调查意见领袖(舆论领袖)意见气候二级传播理论创新扩散传播流“元传播”有限效果论可信性效果休眠效果恐惧诉求“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自信心假说宣传策略中的“洗牌作弊法”拷贝的支配第十二章大众传播效果理论议程设置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诺利·诺依曼涵化理论“上限效果”假说知识沟数字鸿沟媒介素养媒介教育视觉素养第三人效果框架研究受众框架媒介的铺垫作用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国际传播全球传播跨文化传播《一个世界多种声音》《大众传媒宣言》《塔罗瓦尔宣言》《阿尔及尔宣言》信息主权文化帝国主义世界信息流通失衡新世界信息秩序论争的三个阶段第十四章传播学研究史和库利芝加哥社会学派李普曼刻板印象达拉斯·斯密塞拉斯韦尔《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拉扎斯菲尔德施拉姆传播学经验学派阿多诺葛兰西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公共领域文化(工业)产业法兰克福学派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政治经济学派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观察研究法参与式观察重点访问焦点小组访谈法调查研究法民族志(人种志)方法文献研究法定量研究法抽样抽样调查法分层抽样整群抽样操作化随机抽样滚雪球抽样概率抽样内容分析法叙事分析控制实验实验研究法双盲实验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
郭庆光_传播学教程(最终版)
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笔记目录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规律的科学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第一节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第二节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第三节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第一节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第二节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第三节象征性社会互动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第一节传播的基本过程第二节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第一节人内传播第二节人际传播第六章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第一节群体传播第二节组织传播第七章大众传播第一节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第二节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第三节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第八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第一节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第二节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第一节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第二节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媒第十章大众传播的受众第一节“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第二节几种主要的受众观第三节“使用与满足”―――一种受众行为理论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第一节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第二节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第三节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第十二章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第一节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第二节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第三节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培养理论”第四节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知沟理论”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第一节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第二节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争论第三节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若干重要课题第十四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第一节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第二节传播学的主要学派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第一节传播学与调查研究第二节抽样调查方法第三节内容分析法第四节控制实验法第一编(1-2章)传播、传播学及其发展历史一、传播学的概念1、定义1)库利(社会学角度)2)皮尔士(符号学或语义学角度)3)施拉姆4)郭庆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共享说)信息的共享。
传播学教程考研(自己整理彩色版笔记)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第五章: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第六章: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第七章:大众传播第八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第九章: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第十章: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第十二章: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第十三章:世界传播与全球传播第十四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库利的传播定义P2(社会学);皮尔士的传播定义(符号学)P2-3;施拉姆关于传播的定义(信源、讯息、信宿)P3阿耶尔(不仅包括新闻、感情、命令等)二、传播与信息信息定义P4、社会信息的特殊性质P4-5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传播定义:社会信息系统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人类社会传播的五个特点P5-6(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规律的科学传播学的研究对象P8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一、传播的系统性:社会传播的五种类型(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P8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社会信息系统的四个特点P10(开放性;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双重偶然性;自我创造、自我完善。
)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P11;传播学的任务P11-12传播障碍:包括结构和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化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
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间、成员与组织间、群体之间、组织之间、时代之间、文化之间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方面的隔阂。
有无意的误解和有意的曲解之分。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目录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目录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第三节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第一节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第二节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第三节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第一节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第二节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第三节象征性社会互动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第一节传播的基本过程第二节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第一节人内传播第二节人际传播第六章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第一节群体传播第二节组织传播第七章大众传播第一节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第二节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第三节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第八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第一节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第二节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第一节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第二节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媒第十章大众传播的受众第一节“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第二节几种主要的受众观第三节“使用与满足”——一种受众行为理论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第一节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第二节传播产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第三节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第十二章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第一节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第二节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第三节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培养”理论第四节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知沟”理论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第一节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第二节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程序的争论第三节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若干重要课题第十四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第一节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第二节传播学的主要学派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第一节传播学与调查研究第二节抽样调查法第三节内容分析法第四节控制实验法后记。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最新复习详细笔记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最新复习详细笔记第一章传播学研究对象的基本问题一、名解1、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播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传播学: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3、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或联系)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4、双重偶然性:是德国社会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所做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5、传播障碍:指的是在传播活动进行过程中,由于传播系统本身存在的结构性和功能性障碍,如不合理的传播制度,不畅通的传播渠道而导致的传播行为受到障碍。
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是否正常等等。
6、传播隔阂:指的是在传播过程之中,个体,群体,世代之间因为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差异,导致传播双方的正常传播行为受到影响,甚至严重阻碍传播行为的进展。
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以及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间的隔阂等等。
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组织,都是具有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的主体,这里的传播隔阂,既包括无意的误解,也包括有意的曲解。
二、简答1、传播的基本特点答:(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答:(1)是一个开放性系统;(2)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3)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4)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传播学教程》经典笔记(第六章)
《传播学教程》经典笔记(第六章)《传播学教程》经典笔记:第六章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第一节群体传播一.群体的特征及其社会功能(一)群体的概念日-社会学家-岩原勉群体-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群体的本质特征-目标取向有共同性/具有以我们意识为代表的主体共同性任何一个群体都有组织性群体的分类美-库利-初级群体/次级群体德-韦伯-拥有管理组织系统的群体称为团体/一般群体德-威瑟-组织群体/非组织群体(二)群体的社会功能和意义群体的社会功能群体是将个人与社会连结的桥梁和纽带群体对社会的意义群体是社会的中观系统,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即部分社会群体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维持,使社会秩序的连续性得到保证群体通过社会分工与协作,集中分散的个人力量,推动社会发展群体对个人的意义群体是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手段,也是个人参加群体的基本动机之一群体是个人的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群体是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与手段二.群体传播及其内部机制群体传播-群体与成员、成员与成员间的传播互动机制岩原勉-群体传播就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群体成立、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群体凝聚力的核心-共同的目标和关心事项个人参加群体并愿意为之做出贡献的动机-成员之间的协作意愿群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生命线-群体传播(一)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的产生群体意识-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群体感情,特别是“我们”感情群体归属意识,即对群体产生的认同感群体的传播结构流量-大/小流向-单向/双向法-迪尔凯姆群体意识通过社会化过程为个人所吸收,但总体上属于集合意识,是相对于个人意识的一种外在的、约束性的思维、感情和行为方式(二)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群体规范群体意识的核心内容。
指的是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在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即群体成员关于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群体规范的功能协调成员的活动、规定成员角色和职责以促进群体目标的达成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通过指示共同的行为方式以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性为成员个人提供安全的决策依据群体规范作用-排除偏离性意见,控制群体内意见分歧和争论,保证群?寰霾吆腿禾寤疃?男??BR>维持-通过群体内的奖惩机制美-凯利、沃卡尔特-群体规范对群体内部和外部的传播活动都起作用外-群体规范与说服观点一致,则推动成员对观点的接受,加强说服效果群体规范与说服观点相离,则阻碍成员接受对立观点,使说服效果衰减,甚至唤起自卫(三)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群体压力-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群体活动的基本原则-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
第6章-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传播学教程-第三版课件)
特别地反对领导。 • 11、群体对其自身的运作十分清楚。
二、群体群传体播意及识包其含内关部于群机体制目标
和群体规范的合意;群体感
1.群体意情识;群体归属信意息识的。流量大,意味着信息覆盖面广,群 群体意识,就是参加体成群员体间的互成动员和所交流共频有率的高意,群识体。意识 ●它是在群体信息中传的播合意和基互础动好过。程中形成的。 任何一个群体都具有自己的传播结构,这个结 构可以从信息的流量与流向两个方向解释。
共有的顶点; 第四步,当有关的人重新估计局势时,群众的情绪便转
变为行动; 第五步,对局势的重新)群体模仿
模仿可分为两类: ●无意识模仿:个人在不自觉状态下对他人行为的反 射性仿效; ●有意识模仿:基于一定动机或目的的自觉仿效。
(2)“匿名性”
在集合行为中人们处于互不知道姓名和身份、没有 社会约束力的“匿名”状态中,失去了社会责任感和 自我控制能力。
▲心理学认为,“感染”是群众性的模仿,意思 是感情或者行为从一群人中的一个参加者蔓延 到另一个参加者。
▲人群中的成员能相互刺激并相互强化反应,直 到他们达到狂热的一定程度为止。
▲克特·兰和格莱迪斯·兰1961年提出五个步骤以解释 群众行为的机制
第一步,一些人聚集在一起激烈地互动; 第二步,群众的形成是某种特殊鼓动的结果; 第三步,这种强烈的感情必须达到一个为全体参与者所
2)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
3)通过指示共同的行为方式以维持群体的自 我同一性;
4)为成员个人提供安全的决策依据。
3.群体压力
个人服从集体 少数服从多数
群体压力是指群体中的多 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
《传播学教程》全书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教程》全书知识点总结郭庆光《传播学教程》——Summarized by CYYS第一章传播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一) 传播概念的把握1. 起源 communication1) 库利: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空间上得到传递、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
2) 皮尔士:通过“像”(icon)或符号对观念或意义(精神内容)的传递过程3) 施拉姆: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2. 实质:社会互动行为(二) 传播与信息1. 信息定义:物质的普遍属性,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体2. 信息分类:1) 信息系统和作用机制的不同:非人类信息和人类信息2) 物理信息,生物信息,社会信息3. 社会信息的特殊性质:伴随着人的精神活动1) 生理反应→伴随精神心理活动,态度,感情,价值,意识形态2) 符号系统本身→精神劳动的创造物(三) 传播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四) 人类社会传播的五个特点P5-6 (共享,关系,双向,共通,行过系)(五)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1. 五种不同的传播系统(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P8大众传播特点:专业机构,对象,技术,内容公开,反馈2. 社会信息系统的四个特点(开放性,子系统,双偶,双自)P103. 传播障碍:结构与功能障碍Eg制度合理,渠道畅通,系统功能正常4. 传播隔阂: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成员与组织,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5. 传播学的任务:通过对该系统及其各部分的结构、功能、过程以及互动关系的考察,探索、发现和克服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科学方法,找到社会信息系统的良性循环机制,由此来推动社会的健全发展。
(六) 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1. 马恩交往理论与美国传播学的本质区别P14-151) 孤立的精神或心理现象→人类社会交往的大系统2) 精神交往关系与精神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精神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密切相关3) 精神内容的生产与一定得思想、观念、意识、道德、政治、法律、宗教和意识形态相联系2. 精神生产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P16-171) 精神~→起源于→物质~2) 物质生产力→制约→精神~3) 精神~→反映→物质~3. 精神生产精神交往的独立性和能动性P17-181) 精神~发展→推动→物质~2) 物质生产力发达到一定程度,精神生产状态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3) 精神~&物质~→不同的特殊规律4.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传播学的三个原则P181) 正确处理“批判”和“借鉴”的关系2) 实现传播学的本土化和中国化3) 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一)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1. 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2. 动物传播的局限P243. 劳动创造了人类语言:恩格斯P26-274. 人类语言的四个基本特征P271) 超越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能力2) 无限的灵活性3) 发音的经济性4) 能动性和创造性(二)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1. 口语传播时代:1) 口语(命名)出现的意义:加速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进程P29;2) 口语的局限:空间&时间,小规模&近距离P29-302. 文字传播时代:1) 文字的出现P302) 文字发明的意义[巴勒克拉夫]时间,空间,传承P313. 印刷传播时代:1) 印刷术的发明(中国造纸印刷术、古登堡印刷机)P31-32;2) 印刷媒介的意义(施拉姆的论述及郭的补充)P32社会政治、文化和教育领域,社会经济的推动,信息经济的主要部分4. 电子传播时代:1) 电子媒介的意义(时空和速度的突破、声音与影像信息系统的体外化)P33;2) 电脑,电子媒介发展趋势(电脑、无线、通讯卫星和数字化技术)P33-34(三)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1. 信息社会: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P352. 媒介传播的进化与社会发展:哈特的媒介三分法(再现,示现,机器)P35-36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P36从人类社会的漫长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具体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及其开创的可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第一节:
1、试述群体的社会功能。
答:群体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这种功能,简言之即群体是将个人与
社会相连结的桥梁和中间纽带。
群体是社会的中观系统,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或者说是”局部社会“。
个人在参与社会活动之际,首先是作为局部社会——群体的一员出现的,一个人不能做一个合格的群体成员,同样也做不了合格的社会成员。
群体帮助个人完成社会化过程,训练和分配社会角色,形成社会规范和准则,调节和控制个人的行为。
因此,群体对社会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它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维持,使社会秩序的连续性得到保证。
不仅如此,群体还通过社会分工与协作,将分散的个人力量集结起来,能够完成个人所不能完成的社会工作和事业。
因此,群体同样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另一方面,群体对个人成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什么是群体意识?它是如何形成的?
答:所谓群体意识,就是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
群体意识无疑是在群体信息传播和互动过程中形成的。
任何一个群体
都具有自己的传播结构,这个结构可以从信息的流量与流向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来说,信息的流量大,意味着信息覆盖面广,群体成员间互动和交流频度高,群体意识中的合意基础好。
另一方面,信息的流向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传播者是特定的少数人还是一般成员拥有传播的机会等等,对群体意识的形成也是至关重要的。
双向性意味着群体传播中民主讨论成分多,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更统一、群体感情和群体归属意识更稳固。
一句话,群体的凝聚力更强。
3、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具有什么功能?
答:在群体传播中,群体规范的主要作用在于排除偏离性的意见,将
群体内的意见分歧和争论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以保证群体决策和群体活动的效率。
每个群体都有一般成员承认并且拥护的规范体系,成员个人的群体归属意识越强,也就越倾向于积极维护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的维持通过群体内的奖惩机制来保证。
在成员个人对群体作出了贡献的时候,可以得到群体的奖励,包括获得其他成员的赞扬和在群体内角色地位的上升等等;当从事了不利于群体或违背群体规范的行为之际,个人成员将会受到群体的制裁,包括受到其他成员冷淡而陷于孤立状态、各种不同程度的处分直至被排除于群体之外。
因此,当个人的态度和行为与群体规范发生冲突时,他所面临的群体压力是巨大的。
群体规范不仅对群体内的传播活动起着制约作用,而且对来自群体外的信息或宣传活动……
4、什么是群体暗示和群体感染?
答:集合行为中的传播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本身的传播,二
是与两种传播此相伴随的情绪或感情的传播,这两种传播都摆脱不了暗示与感染机制的支配。
暗示指的是一种传播方式,即不是通过直接的说服或强制,而是通过间接的示意使人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
与群体暗示相联系的另一种机制是群体感染。
在集合行为中,群体感染指的是某种观念、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的速度在人群中蔓延开来的过程。
5、谈谈集合行为中信息流与传播机制。
答:集合行为中的信息传播是受到许多异常的、
非合理的机制制约的。
集合行为是一种给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规范带来破坏性结果的行为,是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健全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为社会科学的传播学,不但要研究常态的传播现象,同样也应该探索非常态传播现象,只有这样,传播学才能为社会发展作出较全面的贡献。
第二节
1、试述组织传播及其功能。
答:组织传播指的是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
组织内传播,二是组织外传播,这两个方面都是组织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保障。
组织传播的功能也是如此。
概括起来说,组织传播的总体功能,就是通过信息传递将组织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以保障组织目标的实现和组织的生存与发展。
它既是保障组织内部正常运行的信息纽带,
也是组织作为一个整体与外部环境保持互动的信息桥梁。
2、组织内传播过程具有什么样的结构特点?
答: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指的是信息沿着一定组织关系环节在组
织内流通的过程,其传播形式可分为两种,即横向传播和纵向传播。
一般来说,横向传播双向性强,互动渠道畅通;纵向传播则有单向流动的性质,因此,根据信息的流向,纵向传播又区分为下行传播和上行传播。
3、谈谈组织内非正式传播渠道的作用。
答:非正式渠道,指的是制度性组织关系以外的信息传播渠道。
非正
式渠道中的传播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组织内的人际传播,如组织成员工作之余的交谈、
单位内外的各种私人交往等等;
二是非正式的小群体传播,
如各种自发的革新小组、兴趣小组或联谊会中的信息交流等等。
非正式渠道中的传播是一种摆脱了组织的制度性结构压力的一种传播活动。
4、试述组织的信息输入活动的作用和意义。
答:信息输入,是组织为进行目标管理和环境应变决策而从外部广泛
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活动。
以企业组织为例,企业的目标是从事生产,生产的产品是否为消费者所需要、能否在市场上销售出去,直接关系到生产活动的成败;同时,消费者需求和外部市场是不断变化的,能不能及时把握这些变化并根据变化的情况来调整生产活动,同样会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企业组织必须建立有效的信息输入渠道。
5、企业组织的信息输出活动主要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作用?
答: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公关宣传、广告宣传和企业标识系统宣传。
(1)公关宣传。
指的是组织为了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建立和保持和谐
关系而进行的各种宣传活动。
(2)广告宣传。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告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和商
品的知名度,扩大企业影响,而且具有直接的促销效果。
(3)企业标识系统宣传。
主要是利用普遍接触和重复记忆机制来系统
塑造企业形象的宣传活动,其效果非常显著。
在现代社会里,除了企业以外,其他机构、团体等是社会组织也都普遍展开了企业标识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