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期末(华师13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经济地理学期末考试复习汇总电子版
第一章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状况及今后理论研究重点1.1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关关系的学科,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经济活动的内容(从产业角度,产业活动)、经济活动区位、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经济活动与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关关系。
1.2学科特性:人地相关性;区域性;综合性。
1.3欧美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论述:(1)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方面,空间方面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及分布、空间组织和发展以及经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交换、消费等相关部分;(3)研究的尺度由小区向国家和世界性延伸。
2.120世纪经济地理学的发展阶段:史志描述、商业经济地理研究(17C奇泽姆苏格兰学者1889《商业地理手册》经典文献之一)和经济地理学研究。2.220C以来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1)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侧重区域内单个企业的微观分析)如农业和工业区位论,中心地理论等——(侧重区域内多个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发展)如“区域科学”,运用理论和数模分析区域问题——(侧重多个区域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发展)如50年代的经济增长理论、区域空间结构、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等——(关注经济全球化趋势)如跨国公司研究];(2)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二战后,企业组织向多部门、多区域、跨国及全球化经营发展】[(古典区位论)孤立角度、以单部门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企业(企业)地理”),60年代初,美麦克尼,经济地理学分析对象由物扩展到人及社会组织机构——(跨国公司)60年代以来侧重对大型跨国公司的空间格局和演变的研究];(3)研究思维方式的变化;[规范性分析(20C以前)——实证主义分析(60年代“计量革命”,运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行为主义分析(60年代末,注重区域决策者行为研究)——结构主义分析(国家结构巨变的国际形式下,注重社会、政治力量的作用)]
3.1地理学三大原则:因果原则、综合原则(洪堡提出)和范围原则(拉采儿和李希霍芬)。洪堡对近代地理学的贡献:(1)提出了近代地理学的科学定义和研究对象;(2)创立了因果原则和综合原则;(3)注重野外考察。卡尔.李特尔:
(1)人文地理学创始人;(2)研究人地关系,强调其综合性;(3)注重区域研究。
4.121C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1)人地关系理论——人类活动与环境相互关系;(2)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不同尺度,研究经济全球化下国际分工与合作;(3)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理论;[“效率至上”;“倒“U”型曲线理论”威廉逊,认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地区差异将逐渐扩大;然后,地区差异保持稳定;当经济发展进入成熟增长阶段,地区差异将会逐渐缩小。];(4)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理论研究。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基本概念
区位:指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区位条件: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本身的属性和资质。区位条件相对于区位主体而言,区位主体改变,区位条件也随之改变。(分主要和次要区位条件)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场所的理论。有两层基本内涵:一、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二、人类活动在空间上的有机组合。
区位主体:即占有场所的事物。
区位因子: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P60)区位因子可以分为一般因子和特殊因子,一般因子与所有工业有关,特殊因子只与特殊工业有关。
2要素(土地、原材料、资本、劳动力、能源等)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经济活动一般活动生产活动、流通活动和消费活动,其中生产活动是经济活动的基础。生产活动是人类以自然为对象进行的,需要工具、机械等手段(通常称为资本),因此自然、劳动、资本是生产活动的最基本要素,也被成为生产理论中的生产三要素。
2.1土地因子影响经济活动区位:主要通过土地的自身特性和所处的经济区位产生影响。土地的自身特性构成了土地利用的可能性,而土地所处的经济区位构成了土地利用的可行性。
土地参与经济活动的两种形式:一是作为劳动对象(农业活动),土地的自身特性起决定作用;二是作为作业的空间或劳动场所,其经济区位起决定作用。
2.3原材料因子影响经济活动区位:主要是通过运费大小,原材料的可运性、可替代性及其价值尤其是在产品成本中的构成状况对。。产生影响。
原材料分为初级原料和加工原料:[初级原料]——矿产原料: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以及开采成本的差异,使得不同区位的经济活动主体获取原料成本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原料成本在产品成本中比重大的原料型工业的区位选择。
现代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活动,原料组织的空间范围已扩展至全球范围,那些便于原材料运输的集散区位显示出原料型工业布局的区域优势。
[加工原料]新的组织供应原材料的地域综合体——供应商区:指围绕某一组装厂而形成为其提供零部件的供应商的空间聚集区。
2.4能源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影响:从提供能源供应、影响企业经营成本、对环境的影响及公众对企业发展的态度对经济活动区位产生影响。
能源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一次能源指自然界本身存在可直接利用的能源,如水能、生物能、煤、石油、天然气、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加工转化而成,如煤油、汽油、柴油、电力、煤气、沼气、余热等。
2.5资本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影响:资本包括金融资本和固定资本(厂房、设备等),是生产要素中流动性最大的要素。固定资本——地理惯性:由于固定资本(厂房、设备等)不能轻易移动而使得经济活动在某一位置布局之后,不管是否落后与时代,都可能继续存在一定时间的现象。
新的企业由于初始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利用原有的固定资本沉淀的地区。2.6劳动力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影响:主要通过劳动力特色、劳动力素质、劳动力成本、劳动力移动产生影响。
劳动力素质:能够获取高素质科技劳动力的区域成为最适宜现代经济活动布局和发展的区域。20C80年代以来的知识经济时代,使得经济活动的核心要素由资本、有形资产、一般劳动力向知识、科技劳动力、风险资产、无形资产以及优美环境转变。
劳动力成本:对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比重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影响较大。
2.7市场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从市场规模、市场战略、市场特性和其他市场条件(市场竞争环境、市场秩序与管理、市场意识)等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