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花内生真菌分离及其产黄酮内生真菌的初步研究
灯盏花素杂质化学成分研究
灯盏花素杂质化学成分研究灯盏花(Hemerocallis fulva)是一种常见的园艺植物,被广泛种植和用作观赏植物。
它的花瓣呈现出鲜艳的黄色或橙色,非常美丽。
除了观赏价值,灯盏花还有许多药用价值,包括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
这些药用效果可能与灯盏花的化学成分有关。
灯盏花的化学成分已经被广泛研究。
研究发现,灯盏花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糖类化合物等。
黄酮类化合物是灯盏花最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
灯盏花中已经鉴定出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杂黄酮、异黄酮等。
这些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药用作用。
灯盏花还含有多种生物碱。
生物碱是一类含有碱基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
研究发现,灯盏花中的生物碱主要有苦参碱、满江红碱等。
这些生物碱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等活性,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益处。
糖类化合物也是灯盏花的重要成分。
研究发现,灯盏花中的糖类化合物主要有葡萄糖、果糖等。
这些糖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保湿作用,可以改善皮肤干燥问题。
除了以上成分,灯盏花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微量元素是人体所需的一些重要元素,如锌、铁等。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需的有机物质,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
这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灯盏花是一种具有丰富药用价值的植物。
它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糖类化合物等。
这些化学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药用作用。
灯盏花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益处。
需要进一步研究来揭示灯盏花的化学成分和药用机制,以及利用它们的科学方法来开发相关药物。
灯盏花中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灯盏花中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研究何双英;陈京;胡璟【摘要】目的用正交试验法优选灯盏花中总黄酮的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总黄酮提取量为指标.选择提取乙醇用量、提取时间、醇提浓度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灯盏花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灯盏花中的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10倍量的60%乙醇提取2次,每次1 h,总黄酮平均回收率为97.78%,RSD为0.65%.结论优选的灯盏花总黄酮提取工艺稳定可行.【期刊名称】《安徽医药》【年(卷),期】2010(014)007【总页数】3页(P763-765)【关键词】灯盏花;总黄酮;工艺优化;紫外分光光度法【作者】何双英;陈京;胡璟【作者单位】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中药房,浙江,义乌,322000;浙江中医药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53【正文语种】中文Abstract:A i mTo optimize the extraction procedure of the total flavonoids from breviscapine.M ethods Using the extraction yield of total flavonoids as the assess ment index,some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experimental orthogonal design,such as volume of extraction alcohol,extractingtime,content of alcohol,were studied in detail.The total flavonoids contentextracted from breviscapine was determined by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Results The opti mized extraction procedure was asfollows:60%alcohol,10 times volume of the weight of the dried material,refluxing 1h for twice.The average recovery rate of the total flavonoidswas 97.78%,while RSD was 0.65%.Conclusion The optimum extraction was reasonable and useful for further development.Key words:breviscapine;total flavonoids;the control of the extraction;UV spectrophotometry灯盏花 (Erigeron breviscapus)又名灯盏细辛,为菊科植物短葶飞蓬的全草,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部云南、广西、四川、贵州、西藏等地。
灯盏花叶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物系大棚等 地栽 培 的灯盏 花植 株上 采集 病 叶, 在 P A培养基上用常规方法作组织分离和单孢 纯化 。 D
收稿 1期 :0 8—0 3 20 4—2 3 基金项 目: 云南 省 自然科学基 金( 编号 :0 3 0 4 M) 红河学 院硕博 20C04 ;
彼( z e ) C a k 培养基为基础 , p 以硝酸钾 、 硝酸铵、 肉 牛 浸 膏 、 白胨 、 母粉 等 5种 氮源 等 量置换 硝 酸钠 作 蛋 酵 为 不 同的氮 源 , 以不加 氮 素 、 氯 化钠 的 培养基 为 并 加 对 照。
经致病性测定后 , 选取有代表性的菌株移人 P A培 D 养基平板上 ,5℃恒温培养 , 2 获得供试菌种 。 12 环 境 因素 对 茵丝 生长 和孢 子 形成 的影 响 .
12 1 温度 对菌 丝 生 长 和产 孢 的影 响试 验 .. 病 原
350m的中山和亚高 山开 阔山坡 、 0 草地 、 林缘… , 是一 种 民 间 常 用 药 用 植 物 J 具 有 重 要 的 药 用 价 , 值 一 , ’ 全草人 药 ,已人 《 ]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药典 》 。 自17 9 4年版《 云南省药 品标准》 录以来 j被云 收 , 南省制药工业广泛用作制药原料。 近年来 , 随着大面积人工栽培 , 出现了许多病害
叶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 了系统研究 , 为该病 的
预 测预 报及 防 治研究 提 供理论 依 据 。
1 材料 与 法
彼 ( zpk 培养 基为基础 , Cae ) 以葡 萄糖 、 果糖 、 蔗糖 、 乳糖 、 麦芽糖、 可溶性淀粉等 6种糖等量置换蔗糖作
为不 同 的碳 源 , 以不加 碳源 作 为 对 照 , 菌 前用 0 1 灭 . m lLHC 或 0 1mo LN O 调 p o 1 / . l a H / H值 至 7 0 . 。接
灯盏花-大黄配伍的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灯盏花-大黄配伍的提取工艺优化研究赵紫玉;张雪娟;陈昕;黄莹;黄郑炜;崔影彤;潘昕;吴传斌【期刊名称】《广东药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33)005【摘要】目的优化灯盏花-大黄的配伍提取工艺并进行生产放大试验,为制备灯盏花-大黄胶囊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考察不同乙醇体积分数、回流时间及提取次数对灯盏花素、大黄素和大黄酚提取质量分数的影响,优选最佳提取工艺,并考察放大生产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为60%,回流时间为30 min,提取次数为1次;影响提取的主次顺序为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次数〉回流时间,其中乙醇体积分数对灯盏花-大黄提取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大生产3批样品的提取质量分数稳定,与小试试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优化后的提取工艺稳定可靠,能满足生产放大的要求,同时也为进一步制备灯盏花-大黄胶囊提供了依据.【总页数】6页(P600-605)【作者】赵紫玉;张雪娟;陈昕;黄莹;黄郑炜;崔影彤;潘昕;吴传斌【作者单位】[1]中山大学药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2]珠海市药膳学会,广东珠海519000;;[1]中山大学药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2]珠海市药膳学会,广东珠海519000;;[1]中山大学药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2]珠海市药膳学会,广东珠海519000;;[1]中山大学药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2]珠海市药膳学会,广东珠海519000;;[1]中山大学药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2]珠海市药膳学会,广东珠海519000;;[1]中山大学药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2]珠海市药膳学会,广东珠海519000;;[1]中山大学药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2]珠海市药膳学会,广东珠海519000;;[1]中山大学药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2]珠海市药膳学会,广东珠海519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4【相关文献】1.掌叶大黄多糖提取工艺及定量方法优化研究2.灯盏花中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研究3.灯盏花-大黄配伍的提取工艺优化研究4.响应面法对大黄多糖提取工艺优化研究5.大黄游离蒽醌提取工艺的正交优化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灯盏花总黄酮与微量元素含量分析及其药效机理的研究
灯盏花总黄酮与微量元素含量分析及其药效机理的研究【摘要】目的研究中药灯盏花中总黄酮及微量元素的含量,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机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方法采用醇提法提取灯盏花中总黄酮,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吸收波长为λ=510 nm;采用HNO3-HClO4湿法消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钾、钙、钠、镁、铁、铜、锌、锰、镍9种微量元素的含量。
结果测定结果显示,灯盏花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黄酮类化合物,微量元素含量较高的是铁、铜、锰元素。
结论实验结果为研究中药灯盏花中黄酮类化合物与微量元素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合理应用和开发中药灯盏花提供了有用的数据。
【关键词】灯盏花总黄酮微量元素Abstract:ObjectiveClinical studies indicated that the flavone and trace elements play a beneficial role to maintaining the cardio-cerebral vascular system functions. The contents of flavone and trace elements in 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 were determined to study the basis of the effect that the flavone and trace elements in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with cardio-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s . MethodsThe flavone in 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 was extracted by alcohol and the content of flavone was determined at the wavelength of 510nm by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y. The contents of nine trace elements and constant elements in Erigeron Breviscapus (Vant)Hand.-Mazz, including potassium, calcium,sodium, magnesium,iron,copper,zinc, manganese and nickel were determined by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y, the sample was treated with HNO3-HClO4.Resul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comparatively rich trace elements and flavone, among which are comparatively high iron,copper and manganese in 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 . ConclusionIt provided useful data for discussing the basis of effect the content of flavone and the trace elements cure for cardio-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s in 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 and for using 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 in clinical studies.Key words: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 Flavone;Trace element灯盏花又名灯盏细辛,是菊科植物短葶飞蓬[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的植物,含有黄酮、吡喃酮、倍半萜等五十多种化学成分[1],具有活血舒筋、止痛消积等功效,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脑梗塞、缺血性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其有效成分之一为总黄酮[2]。
灯盏花素杂质化学成分研究
灯盏花素杂质化学成分研究灯盏花素(Hypericin)是一种重要的植物化学成分,在植物中具有广泛的分布。
它是一种植物类黄酮化合物,是一种光敏受体,可以被紫外线激活,产生一种强烈的荧光。
灯盏花素在植物中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微生物、抗癌、抗病毒、抗氧化等。
对灯盏花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灯盏花素进行较为详细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其化学成分、生物活性、生物合成途径、提取纯化方法等方面。
一、灯盏花素的化学成分灯盏花素是一种典型的邻羟基菲的天然产物,其分子结构式为C30H16O8。
灯盏花素是一种典型的多环多酚类黄酮化合物,其分子结构中含有两个邻酮酚基团和一个羟基羧基。
灯盏花素还具有多个双键和碳环,具有较好的光敏性和抗氧化性。
二、灯盏花素的生物活性灯盏花素在植物中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具有很强的抗病毒和抗癌活性。
研究表明,灯盏花素对多种病毒具有抑制作用,如HIV病毒、流感病毒等。
灯盏花素还能够干扰病毒的复制和传播过程,对病毒感染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灯盏花素还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促使肿瘤细胞凋亡。
灯盏花素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具有保护细胞膜和减少自由基损伤的作用。
灯盏花素在药物研发和医学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三、灯盏花素的生物合成途径灯盏花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尚不十分清楚,但有研究表明,灯盏花素的生物合成可能与多酚类黄酮化合物的合成途径类似。
灯盏花素的合成可能起始于一种天然存在的多酚类黄酮前体,随后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和氧化反应,形成灯盏花素的结构。
光敏性和光合作用也可能对灯盏花素的生物合成起到重要作用。
灯盏花素的合成途径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四、灯盏花素的提取纯化方法灯盏花素的提取纯化方法包括常规有机溶剂提取、Sephadex LH-20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层析等。
常规有机溶剂提取是一种简单、快速的提取方法,但提取效率较低,同时易受其他化合物的干扰。
Sephadex LH-20柱层析是一种有效的纯化方法,可以将灯盏花素与其他化合物有效分离。
银杏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产黄酮的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
银杏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产黄酮的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银杏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产黄酮的初步研究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银杏是我国的特产之一,其果实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
近年来,有关银杏内生菌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内生真菌是指生长在植物组织内或在植物的种子、果实、根系、幼苗等部分与植物共生的微生物。
内生真菌可以利用植物体内的物质为生长提供能量,同时也对植物的生长和健康状态产生影响。
因此,研究银杏内生真菌在银杏黄酮类物质的合成中的作用,对于进一步挖掘银杏的生物功能和开发植物源天然产物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该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从银杏植物体中分离鉴定内生真菌,并对其产生的黄酮化合物进行初步研究。
具体方法如下:1. 从不同地理区域的银杏树叶、树皮、根部等样品中,采用切片法和分离培养法分离出内生真菌;2. 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和分类;3. 对产生黄酮类物质的菌株进行筛选,并进行初步的药理活性评价;4. 采用质谱分析技术对黄酮类物质进行结构鉴定。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本研究的预期成果有以下几点:1. 从不同来源的银杏样品中分离出多种内生真菌,鉴定其分类信息和生理生化特征;2. 筛选出产生黄酮类化合物的内生真菌,并初步评价其药理活性;3. 结合质谱分析,鉴定出内生真菌产生的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4. 对银杏内生真菌对银杏黄酮的合成机制和生物活性的影响进行初步研究,为古老植物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挖掘银杏的生物功能和开发银杏天然产物,为我国医学和保健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本研究还可以为其他古老植物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灯盏花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灯盏花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张卫东;陈万生;王永红;刘文庸;孔德云;李惠庭
【期刊名称】《中国中药杂志》
【年(卷),期】2000(25)9
【摘要】目的 :研究灯盏花的化学成分。
方法 :分离纯化采用硅胶柱色谱 ,结构鉴定采用IR ,MS ,NMR及文献有关数据比较。
结果 :从灯盏花全草的提取物中分离并
鉴定了 5个黄酮化合物 ,为3 ,5 ,6 ,4′ 四羟基 7 甲氧基黄酮(Ⅰ ) ,5 ,7,4′ 三羟基黄
酮(Ⅱ ) ,3 ,5 ,6 ,7,4′ 五羟基黄酮(Ⅲ ) ,黄芩素(Ⅳ )和 5 ,7,4′ 三羟基双氢黄酮(Ⅴ )。
结论 :化合物I,III,V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得。
【总页数】3页(P536-538)
【关键词】灯盏花;化学成分;黄酮;硅胶柱色谱
【作者】张卫东;陈万生;王永红;刘文庸;孔德云;李惠庭
【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1;R286.0
【相关文献】
1.黄蜀葵花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黎晶晶;徐柏颐
2.牡丹花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J], 赵伟;耿岩玲;崔莉;段文娟;王晓;闫慧娇
3.合欢花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J], 耿红梅
4.粉葛花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J], 常欣;袁园;谢媛媛;胡久丽;袁丹
5.灯盏花黄酮苷化学成分的研究 [J], 张卫东;陈万生;王永红;杨根金;孔德云;李惠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快速鉴定植物产黄酮内生菌的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快速鉴定植物产黄酮内生菌的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刘学端,邹凯,梁伊丽,杨琴,扶绍东
申请号:CN202010707822.9
申请日:20200721
公开号:CN111719014B
公开日:
20220322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鉴定植物产黄酮内生菌的方法,该方法设计了以黄酮类物质代谢途径中4个关键功能基因(pal、4cl、chs、f3h)为基础的特异性通用引物,每个基因选取4个物种的序列作为模板,在相似度较高的单个外显子区域的保守区域内进行设计。
将筛选到的内生菌进行基因组DNA提取,然后依次进行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根据电泳图谱是否存在150‑250bp特异性片段来判断内生菌是否能够产黄酮。
本发明利用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产黄酮内生菌进行简单、快速、准确的初步鉴定,为进一步的药物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申请人:中南大学
地址:410083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932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袁靖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灯盏花营养器官解剖结构及其总黄酮分布
灯 盏 花 营养 器 官 解 剖 结 构及 其 总 黄 酮分 布
朱发彦 ,杨 生超 ,任春琼 ,李云昌 ,赵卫华 ,易学伟 ,陈严平
( 1 . 云南农业 大学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云南 昆明 6 5 0 2 0 1 ; 2 . 香格里拉市虎跳峡农业综合服务 中心 ,云南
德钦 6 7 4 5 0 0;4 .丽江市古城 区种子管理站 ,云南
化合物在 营养 器官中的储藏 量为叶> 根> 茎。
关键词 :灯盏花 ;营养器官 ;解剖结构 ;总黄酮 ;组织化学 中图分类 号 :S 5 6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2 — 8 2 4 6( 2 0 1 5 )o 4 一 O 1 1 0 — 0 6
An a t o mi c a l S t r u c t u r e o f Ve g e t a t i v e Or g a n a n d Hi s t o c he mi c a l Lo c a l i z a t i o n o f Fl a v o ne s i n Er i g e r o n b r e v i s c a pu s
2 . Hu t i a o x i a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Ag r i c u l t u r l a S e r v i c e Ce n t e r i n S h a n g r i - L a Ci t y, S ha n g r i - L a Yu n n a n 6 7 4 4 0 2 P凡 C h i n a; 3 . De q i n C o un t y Ag r i c u l t u r l a T e c h n o l o g y E x t e n s i o n Ce n t e r , De q i n g Yu n n a n 6 7 4 5 0 0, P. R. Ch i n a;
一株产黄酮类物质内生真菌的初步研究
关 键 词 内生 真 菌 ; 酮 类 化 合 物 ;银 杏 ;明 孢 多节 孢 黄 中 图分 类 号 Q 3 .6 9 9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 7 2 ( 0 8 O 0 8 0 5— 0 1 20 ) 2— 0 8一o 4
I o a i n a d Pr d t I n i c to f s l to n o uc de tf a i n o i a Fl v n i Pr d i g End p tc Fu u a o o d- o uc n o hy i ng s
维普资讯
8 8
微 生 物 学 杂 志 20 年 3 08 月第 2 卷第 2 8 期
灯盏花内生真菌分离及其产黄酮内生真菌的初步研究
灯盏花内生真菌分离及其产黄酮内生真菌的初步研究杨梦莉;赖泳红;郭凤根;崔晓龙;王永霞;肖炜;李治滢【摘要】[Objective] In order to screen endophytic fungi which can produce flavonoids,the endophytic fungi in roots,stems,leaves and flowers of Erigeron breviscapu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Method] Endophytic fungi were isolated by using pure culture and selected produced flavonoids substances based on morphology and specific color reaction.[Result]40 endophytic fungi were isolated from Erigeron breviscapus and identified to fourteen genera based on morphology and screened seven strains produced flavonoids substances by means of specific color reaction.Seven strains produced flavonoids substances were identified as Alternaria sp.,Fusarium sp.,and Sirosporium sp.The highest quality concentration of flavonoids substances from endophytic fungi roots was 2.625 mg/L.[Conclusion] It has shown that quantity,species and distributing of the endophytie fungi varied in different parts of Erigeron breviscapus,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flavonoids substances from endophytic fungi roots was the highest.%[目的]本研究对昆明市寻甸县人工栽培的大田灯盏花的根、茎、叶、花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旨在筛选产黄酮的内生真菌菌株.[方法]采用纯培养方法分离植物内生真菌,利用形态鉴定及显色反应筛选产黄酮内生真菌.[结果]共获得内生真菌40株,经显微形态观察40株内生真菌初步分类鉴定为14个属.通过黄酮类物质特异颜色反应,筛选到7株内生真菌产黄酮类物质,这7株内生真菌经初步鉴定为交链孢属(Alternaria sp.)、镰孢霉属(Fusarium sp.)、痕格孢属(Sirosporium sp.),根中内生菌产黄酮最高质量浓度为2.625 mg/L.[结论]灯盏花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数量、分布和种群存有差异性,从根部分离到的内生真菌产黄酮类质量浓度最高.【期刊名称】《西南农业学报》【年(卷),期】2018(031)002【总页数】4页(P318-321)【关键词】灯盏花;内生真菌;多样性;黄酮【作者】杨梦莉;赖泳红;郭凤根;崔晓龙;王永霞;肖炜;李治滢【作者单位】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091;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云南昆明650118;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091;云南大学省部共建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091;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091;云南大学省部共建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091;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091;云南大学省部共建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091;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091;云南大学省部共建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091;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091;云南大学省部共建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331【研究意义】灯盏花又名灯盏细辛[Erigeron breviscapus (Vant.)Hand.-Mazz.],属菊科紫菀族飞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1],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广西、湖南、西藏等地。
灯盏花素杂质化学成分研究
灯盏花素杂质化学成分研究
灯盏花是一种常用的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止痛等功效。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灯盏花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深入探究,发现其含有一些重要的素杂质。
首先,灯盏花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如寒硝花黄酮、辛夷花黄酮、菊池花黄酮等。
这些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学活性,是灯盏花药效的重要来源。
除了黄酮类化合物,灯盏花中还含有多种生物碱类化合物,如降香草碱、穿山甲碱、紫参碱等。
其中,降香草碱具有镇痛、止咳、平喘作用,穿山甲碱则具有镇痛、降压、保护心血管等功效。
此外,灯盏花还含有多种有机酸、黄色素、萜类化合物等。
其中,有机酸如柠檬酸、苹果酸等具有解热、消炎、降低血压、降血脂等功效;黄色素如茉莉花素、秋水仙素等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作用;萜类化合物则具有镇痛、抗菌、抗炎等生物学活性。
综上所述,灯盏花中含有多种有益的素杂质,这些化合物对于灯盏花的药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未来的研究还需深入探究其生物学活性及机制,为其药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更为丰富的依据。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分离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生物活性研究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分离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生物活性研究杨中铎;东建丽;赵维花【期刊名称】《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52)002【摘要】为分离药用植物中内生真菌,从次级代谢产物中筛选对单胺氧化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有较高抑制率的提取物。
用分块法分离5种植物,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 )培养基纯化内生真菌,液体培养基发酵,用乙酸乙酯萃取菌液,甲醇提取菌丝体,用酶标法检测提取物对单胺氧化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率。
共分离得到45株菌,制备了90种提取物,其中5株菌的菌液提取物对单胺氧化酶有不同程度的抑制率,露蕊乌头39(L RW T‐39)的菌液提取物对单胺氧化酶的抑制率最高,所有提取物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率不高。
表明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中存在抗单胺氧化酶的活性成分,值得进一步研究。
%Endophytic fungi is isolated from medicinal plants and higher inhibition rate of inhibition of monoamine oxidase(MAO) and acetylcholinesterase(AChE) are found from their secondary metabolites . Endophytic fungi is isolated by issue‐culture method and purified by potato dextrose agar medium . The fermentation of endophytic fungi are extracted by ethyl acetate , and the mycelium of endophytes are extracted by methanol to obtain methanol fractions . All fungi are tested for AChE and MAO inhibiting activity by colorimetric method in 96‐well microplates . Results sho w that 45 strains of endophytic fungi are isolated and extracted to obtain 90 extracts . Among them ,5 strains of Fungi exhibite significant anti‐monoamine oxidase activity . Theethyl acetate extract of LRWT‐39 are demonstrated to have most high activity against MAO . The active constituents in the endophytic Fungi of medicinal plants are worthy to be further studied .【总页数】5页(P79-83)【作者】杨中铎;东建丽;赵维花【作者单位】兰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兰州 730050;兰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兰州 730050;兰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兰州 73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相关文献】1.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J], 赵秋红;杨中铎;舒宗美2.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生物活性研究 [J], 裴英;杨中铎;李志忠;舒宗美;师音3.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J], 丁海娥;杨中铎;舒宗美;师音4.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次生代谢产物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研究 [J], 杨中铎;周静怡;杨明俊5.一株红树尖瓣海莲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J], 唐雄肇;黄国雷;周学明;李小宝;陈光英;郑彩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灯盏花产黄酮内生真菌的筛选及其产黄酮能力的初步研究
灯 盏 花 产 黄 酮 内 生 真 菌 的 筛 选 及 其 产 黄 酮 能 力 的初 步 研 究
中图 分 类 号 : 12 X 7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2 2 4 (0 0 增 刊 - 2 6— 4 17 — 0 3 2 1 ) 02 0
S lc i n a a o i o ucng Ca ct fEnd ph tc Fun iIo a e f o Erge on b e ic pus e e to nd Fl v no d Pr d i pa iy o o y i g s l t d r m i r r vs a
o DA me i m w r e tr te n Cz p k me i m.I h a o o d p o u i g e d p y i f n i s an ,t e g o t f n P du e e g a e h n o a e d u r n t e 7 f v n i r d c n n o h t u g t i s h w h o l c r r
何永美, 湛方栋 , 灵 , 艳群 , 宣 祖 高召华 , 李 元
( 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 院, 云南 昆明 60 0 ) 5 2 1
摘
要: 通过黄酮类物质特异颜 色反应和可见分光光度法 , 筛选产 黄酮 的灯 盏花 内生 真菌 , 究灯盏 花产黄酮 内生真 研
菌在 P A和查氏培养基上 的产黄酮能力。结果表 明,8株灯盏花 内生真菌中 , D 2 7株菌的镁粉 + 浓盐酸 、 氯化铝 、 浓氨水 3种颜 色反应均呈 阳性 , 能够产生黄酮。灯盏花产黄酮 内生真菌的生长 、 菌丝体黄酮 含量 和产 量在 P A培养基上 均高 D 于在查氏培养基上 。7 灯 E F R 3—1的生 长较好 , 菌株 E F3—1 E F L 、 L 3—2 和EF R 3—1 菌丝体黄酮含量较高 , 菌株 E F R 3—1 菌丝体黄酮产量最高。 关键词 : 灯盏花 ; 内生放线菌 ; 黄酮
灯盏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灯盏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朱发彦;杨芳;王建军;张亚婕;陈严平【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40)010【摘要】对近年来灯盏花( ERIGERONTIS HERBA)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活性成分、提取方法、分析方法及药理活性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从灯盏花全草中已经分离鉴定出的化合物主要有黄酮及黄酮苷类、吡喃酮类、倍半萜、咖啡酰类等主要成分,其中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又以灯盏乙素为主;灯盏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主要有超声波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微波提取法和大孔吸附树脂法;灯盏花中灯盏乙素含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有紫外分光光度法、毛细管电泳法、薄层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灯盏花药理活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灯盏花素上,认为其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对脑、心脏、肝、肾脏、视神经均有保护作用,对相关病症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另外其还有抗氧化、抗血小板凝聚、抗癌和降低血液黏度的作用.【总页数】5页(P5853-5857)【作者】朱发彦;杨芳;王建军;张亚婕;陈严平【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7;R284.1【相关文献】1.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揭示黄酮类化合物灯盏花乙素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J], 杜庭彦;郑昌博;翁稚颖;代泽兰;陈晨;杨为民2.黄芪中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张东霞3.柚皮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J], 石敏;何春玫;胡金贵;赖文英;陈群4.鱼腥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J], 陈安利;马卓5.植物露酒中黄酮类化合物功效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J], 黄婷;刘茗铭;王媚;冯方剑;赵金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油茶产黄酮内生真菌的初步研究
油茶产黄酮内生真菌的初步研究
张婷;左雪枝;马丹
【期刊名称】《湖南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6(000)011
【摘要】试验通过对前期从油茶中分离出的内生真菌进行液体发酵培养、浓缩发酵液等操作获得菌株的次生代谢产物,继而通过盐酸-镁粉颜色反应初筛和薄层层析法复筛,得到2株具有产黄酮能力的内生真菌。
这2株内生真菌经形态学鉴定分属于青霉属(Penicillium)和链格孢属(Alternaria),并测得发酵液中的黄酮含量分别为0.0113和0.0135 mg/mL。
【总页数】4页(P1-4)
【作者】张婷;左雪枝;马丹
【作者单位】荆楚理工学院生物工程学院,湖北荆门 448000;荆楚理工学院生物工程学院,湖北荆门 448000;荆楚理工学院生物工程学院,湖北荆门 4480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94.4
【相关文献】
1.油茶产黄酮内生真菌的发酵工艺优化 [J], 张婷
2.油茶产黄酮内生真菌的诱变育种 [J], 张婷;左雪枝
3.灯盏花内生真菌分离及其产黄酮内生真菌的初步研究 [J], 杨梦莉;赖泳红;郭凤根;崔晓龙;王永霞;肖炜;李治滢
4.灯盏花产黄酮内生真菌的筛选及其产黄酮能力的初步研究 [J], 何永美;湛方栋;宣
灵;祖艳群;高召华;李元
5.灯盏花产黄酮内生真菌的筛选及其产黄酮能力的初步研究 [J], 何永美;湛方栋;宣灵;祖艳群;高召华;李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花和不生花泡菜盐水真菌群落结构的对比
生花和不生花泡菜盐水真菌群落结构的对比杨吉霞;曾祥平;李玥梦;李舒婷;贺稚非【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年(卷),期】2022(48)11【摘要】重庆地区有制作和食用家庭自制泡菜的传统,生花是泡菜盐水的常见现象。
为了更深入地认识生花相关的真菌群落结构信息,该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技术对生花(P组)和不生花(NP组)盐水样品的ITS1基因进行测序,解析两组的真菌群落结构及其差异。
P组样品中主要的属包括:Pichia(85.22%)、Candida(2.07%)、Aspergillus(1.54%)、Fusarium(1.25%);NP组包括:Pichia(46.04%)、Debaryomyces(21.75%)、Aspergillus(9.57%)、Kazachstania(5.31%)、Simplicillium(2.72%)、Penicillium(1.43%)、Wickerhamomyces(1.32%)、Fusarium(1.15%)、Candida(1.04%)、Schwanniomyces(1.03%)。
P组真菌的平均拷贝数几乎是NP组的20倍。
Kruskal Wallis检验发现两组的Debaryomyces和Kazachstania相对丰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该研究阐述了与生花现象相关的真菌群落结构信息,有助于防控生花现象。
【总页数】7页(P58-64)【作者】杨吉霞;曾祥平;李玥梦;李舒婷;贺稚非【作者单位】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第一分院;川渝共建特色食品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相关文献】1.泡菜生花酵母的鉴定及生理特性研究分析2.灯盏花内生真菌分离及其产黄酮内生真菌的初步研究3.花苜蓿内生放线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4.七叶一枝花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产含双环[4.4.1]环系甾体类结构研究5.大花蕙兰菌根结构观察及其内生真菌的分离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岛表业学板2018年31卷2期318S o u t h w e s t C h i n a J o u r n a l of Agricultural S c i e n c e s Vol. 31N o. 2文章编号:l〇〇l -4829(2018)2 -0318 -04D O I:10. 16213/ki.scjas.2018. 2. 017灯盏花内生真菌分离及其产黄酮内生真菌的初步研究杨梦莉1’2,赖泳红1’3*,郭凤根4,崔晓龙1’3,王永霞1’3,肖炜1’3,李治滢1’3(1.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091;2.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云南昆明650118;3.云南大学省部共建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091;4.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01)摘要:【目的】本研究对昆明市寻甸县人工栽培的大田灯盏花的根、茎、叶、花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旨在筛选产黄酮的内生 真菌菌株。
【方法】釆用纯培养方法分离植物内生真菌,利用形态鉴定及显色反应筛选产黄酮内生真菌。
【结果】共获得内生真菌 40株,经显微形态观察40株内生真菌初步分类鉴定为14个属。
通过黄酮类物质特异颜色反应,筛选到7株内生真菌产黄酮类物 质,这7株内生真菌经初步鉴定为交链孢属(Akemaria sp.)、镰孢霉属(Fusarium sp.)、痕格孢属(Sirosporium sp.),根中内生菌产 黄酮最高质量浓度为2.625 mg/L。
【结论】灯盏花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数量、分布和种群存有差异性,从根部分离到的内生真菌产 黄酮类质量浓度最高。
关键词:灯盏花;内生真菌;多样性;黄酮中图分类号:Q93-331 文献标识码:AIsolation and Selection of Flavones-formingEndophytic Fungi from Erigeron breviscapusY A N G M e n g-l i1'2 ,L A I Y o n g-h o n g1'3 * ,G U O F e n g-g e n4 ,C U I X i a o-l o n g1'3 ,W A N G Y o n g-x i a1'3 ,X I A O W e i1'3 ,L I Z h i-y i n g1'3(1. Y u n n a n Institute of M i c r o b i o l o g y,S c h o o l of Life S c i e n c e s,Y u n n a n U niversity, Y u n n a n K u n m i n g650091,C h i n a;2.Institute of M e d i c a lB i o l o g y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of M e d i c a l S c i e n c e s,Y u n n a n K u n m i n g650118 ,C h i n a;3.State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for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a n d Utilization ofB i o-R e s o u r c e s in Y u n n a n,Y u n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y,Y u n n a n K u n m i n g650091,C h i n a;4.C o l l e g e of A g r o n o m y a n d B i o t e c h n o l o g y,Y u n n a n A g r icultural U niversity, Y u n n a n K u n m i n g650201,C h i n a)A b s t r a c t:【O b j e c t i v e】 In o r d e r to s c r e e n e n d o p h y t i c fu ngi w h i c h c a n p r o d u c e f l a v o n o i d s,the e n d o p h y t i c f u n gi in r o ot s,s t e m s,leaves a n dflowers o f似 w e r e isolated a n d identified. [ M e t h o d] E n d o p h y t i c fun g i w e r e isolated b y u s i n g p u r e culture a n d selectsd u ce df l a v onoids s u b s t a n c e s b a s e d o n m o r p h o l og y a n d specific color reaction. [ R e s u l t]40e n d o ph y ti c f u n gi w e r e isolated f r o m6re-viscapus a n d identified to fo ur te en g e n e r a b a s e d o n m o r p h o l o g y a n d s c r e e n e d s e v e n strains p r o d u c e d flavon oi ds s u b s t a n c e s b y m e a n s of specific color reaction. S e v e n strains p r o d u c e d fl avonoids s u b s t a n c e s w e r e identified as Alternaria sp. ,Fusarium sp. , a n d Sirosporium sp. T h e hig he s t quality co nc e n t r a t i o n of f lav onoids s u b s t a n c e s f r o m e n d o p h y t i c fu n g i roots w a s 2. 625m g/L.【C o n c l u s i o n】 It h a s s h o w n that q u a n t i t y, spe ci e s a n d distributing of the e n d o p h y t i e fungi varied in different parts of Erigeron breviscapus,a n d the c o n c e n tr at io n of flavono i ds s u bsta nc e s f r o m e n d o p h y t i c f u n g i roots w a s the highest.K e y w o r d s:Erigeron breviscapus;E n d o p h y t i c fungi ;Diversity ;F l a v o n o i d s【研究意义】灯盖花又名灯盖细辛[£^妒「〇«/^- iiiscapiM (Vant. )Hand. -Mazz.],属菊科紫竞族飞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1],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广 西、湖南、西藏等地。
作为一种药用植物,它具有散 寒解表、止痛舒络、除湿祛风等功效M。
黄酮是灯收稿日期=2017-01-1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60089);云南省科技条件平 台建设计划项目(2〇〇9D A O〇2);云南省教育厅基金(2〇15Y O〇2) 作者简介:杨梦莉(1987 -),女,硕士,云南永善人,主要从事微 生物资源研究,E-m a i l:y a n g m e n g l i7@163. c o m,*为通讯作者,瓦- m a i l:l a i y h l996@a l i y i m.c o m。
盏花重要的药效成分之一[3],目前,临床上灯盏花 主要用于治疗中风、治疗脑梗塞、心绞痛及冠心病 等[4]。
灯盏花是一种需求量大的重要药用植物,值 得深入研究。
【前人研究进展】内生菌能促进植物 的生长、增加植株的抗逆性、产生多种代谢活性产 物、增加宿主植物的他感作用等[5]。
研究发现植物 内生菌的代谢产物与植物的药用物质表现出一致 性[6],因此,若能筛选出产活性物质的内生真菌,就 能利用发酵技术生产有效的代谢物质。
【本研究切 入点】目前,关于灯盏花的研究大量集中在灯盏花2期杨梦莉等:灯盏花内生真菌分离及其产黄酮内生真菌的初步研究319的药理作用、HPLC测定及其生物学特性调查研究 等方面,而对于灯盏花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产黄酮 真菌的筛选,只有国内李治滢[7]和何永美[8]等人曾 做过相关研究。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对灯 盏花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以揭示其内生真菌的 多样性,并对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进行产黄酮内生 真菌筛选,为探索灯盏花药效成分新的生产途径提 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植物灯盏花为一年生苗,由寻甸县灯盏花栽培基地 提供。
1.2分离培养基PDA培养基,查氏培养基[9]。
待倒平板时于培 养基中加青霉素(80 U/mL)抑制细菌生长。
1.3内生真菌的分离取灯盏花新鲜健康植株,分别对根、茎、花、叶用 自来水冲洗干净,用滤纸吸干水分,再用无菌水冲洗 3遍,放入75 %酒精浸泡1 ~2min,无菌水冲洗3 遍,再用0.1 %升汞消毒,无菌水清洗3次。
在无菌 条件下,用灭过菌的手术剪将植株各器官剪成长宽0. 5 c m X0.5 c m的小片,接种到真菌固体培养基 上,置于28 °C温箱培养4 ~ 10 d。
待各植物组织切 面长出菌落后挑取边缘部分,经纯化后即为灯盏花 内生真菌。
空白对照:将最后一次洗涤的灭菌水涂 布于空白平板中,28 °C培养,结果材料周围未见任 何菌长出,证明所得菌株为内生菌[M°]。
1.4分类鉴定对分离获得的灯盏花内生真菌进行插片法培 养,根据显微形态特征的观察并分类鉴定[9_11]。
1.5菌株液体发酵培养采用PDA液体培养基进行发酵,将在平板上活 化后的菌株接种于装有100 mL液体培养基的250 mL三角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