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笔重彩花鸟画临摹(宋人小品)
宋代小品画《出水芙蓉图》研究

宋代小品画《出水芙蓉图》研究作者:夏梦洁来源:《艺术研究》2020年第02期摘要:《出水芙蓉图》作为北宋小品画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其画幅虽小,但花叶的不同姿态,都表现得入木三分。
现今,我们不仅要传承工笔花鸟小品画的意趣,更要探寻其面临的当代语境,这将是推动当代工笔花鸟画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宋代小品画《山水芙蓉图》一、《出水芙蓉图》简介《出水芙蓉图》,纨扇页,绢本设色,纵23.8厘米,横25厘米(如图)。
裱边贴签:“吴炳出水芙蓉”。
此幅无款印,只有残印一角,但《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宋代·下》中记载是南宋人吴炳画。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出水芙蓉图》画面中主要分成红、绿、赭石三大色块,厚沉高雅,属于工笔重彩画。
画中的荷花占据画面大块面积,花瓣的表现技法采用“没骨法”,用笔轻细,以粉色打底,加重花瓣外面的红色,加以虚实相间的细线,勾勒出花瓣的脉络以及丰腴轻盈的质感。
花中的莲心主要采用赭石色,用粉色提亮周边,以表现其凹凸质感,花蕊则直接用疏落有致的纯白色点勾而成,丰富了画面整体色块之间的对比。
荷叶正背面用色深浅不一,正面整体呈墨绿色,夹杂着一些石青色,与叶背面的灰绿色相呼应,并且荷叶主叶筋上运用双勾的表现手法,生动地表现出叶面的起伏。
可见画者非常注重细节,力求一花一叶都刻画得真切逼真,充分反映出理学的“格物”精神,在当时几乎达到了写实风格的极致。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出水芙蓉图》画幅较小,但其势不变。
正如清代学者王国维所说:“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略。
”此画采用折枝式构图,主要依据现实生活中花的生长态势,截取大场景中的一小部分来进行描绘。
同时画家在描绘对象时对其造型要求极其严谨,对于画中花瓣、荷叶、荷梗的疏密、穿插均加入了自己的主观想法,且进行必要的艺术加工。
《出水芙蓉图》以小品画这种特殊的绘画形式,为作品增添了一份活泼与清新,也更自然地把画家内心的细腻情感表达出来。
所以尽管《出水芙蓉图》的画面中只有一朵盛开的荷花,一片展开的荷叶以及一片卷曲的嫩荷叶,却让观者在感慨此荷花造型的完美之余,也切身体会到了整个夏日荷塘散发出的沁人心脾的芬芳。
一花一叶一世界——宋代工笔花鸟小品临摹感悟

学术论坛·美术学艺术教育118ART EDUCATION 2012 · 12一花一叶一世界——宋代工笔花鸟小品临摹感悟【内容摘要】中国工笔花鸟画的鼎盛时期是在宋代,而宋代工笔花鸟小品更是精品。
它有明显的简洁、精致和厚重的特征,是值得后人学习借鉴的范本。
文章对宋代工笔花鸟小品进行介绍与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传统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临摹使学生知道学习传统的深度决定了创新所能达到的高度。
临摹不仅仅是章法和笔墨技巧的学习,更为重要的是要领悟前人的审美意趣、创作思想与创作方法,是为了更好地表达画家的情感,真正地做到“天人合一”。
【关键词】临摹 读画 构图 造型 赋色 意境◆ 辛晔宋代工笔花鸟小品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创作题材广泛。
流传至今的传世精品有禽鸟、昆虫、蔬果、花卉、水族、走兽、花篮博古、折枝花卉、山涧水口及融入景观。
在这些珍贵的画作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工笔花鸟画的传承与发展,以及画家高超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创作理念。
宋代工笔花鸟小品是把精妙的技巧、绚丽的色彩、严谨的造型融为一体,再现了大千世界的奇花珍禽,传达了百汇众木的形、神、理、趣。
这些作品不仅是“一笔一画夺造化,一花一叶一世界”,更是表现了画家丰富的情感和自我的灵性,是一种心性的自然流淌。
宋代工笔花鸟画讲究寓意抒情,一幅幅蕴藉清新、宁静雅致的作品已经生动地把花鸟与人、大自然与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画面中所表现出来的美已经不是再现的自然美,而是融入了画家的主观情绪从而表现出单纯、简洁、虚构真实的美。
宋代工笔花鸟小品不但影响了元明清的花鸟画,更影响了近代的工笔花鸟画。
现代的美术学院花鸟教学中,临摹宋代花鸟小品也是一门重要的课程。
临摹是学习中国画的必经之路,同时,临摹又是一个认识传统、继承传统、学习传统的好方法。
临摹不仅仅是章法和笔墨技巧的学习,更为重要的是要领悟前人的审美意趣、创作思想与创作方法。
一、态度严谨、认真读画纵观宋代的工笔花鸟小品,小小的册页或纨扇居多,且有不少的佚名的精品传世。
宋代花鸟小品的临摹技法解析

宋代花鸟小品的临摹技法解析宋代是中国花鸟画的成熟和鼎盛时期,在应物象形、意境营造、笔墨技巧等方面都臻于完美。
北宋前期的花鸟画主要继承五代传统,画法多宗徐熙、黄筌二体,而黄体“钩勒填彩,旨趣浓艳”的富贵风格更为世所尚。
北宋后期,由于宋徽宗赵佶对绘画的特殊爱好,在其大力倡导下,花鸟画以院体为主流进一步向工笔写实发展,笔法工整细腻,使工笔花鸟画达到颠峰水平。
此风绵延至南宋宫廷,花鸟画创作长盛不衰,并呈现多样化的局面,如工写结合、墨彩兼施、花鸟与树石山水相配合等,形成了新颖多彩的面貌,不仅有册页小幅,还有长幅巨制,以北宋徽宗到南宋宁宗、理宗这一时期的作品为最多,风格多以严谨、精巧、工细见长。
画面小中见大,意趣无穷,为宋代特别是南宋花鸟画中极富特色的部分,反映了南宋院画的新发展。
宋人花鸟画临摹是学习中国花鸟画的重要途径,特别是专攻工笔花鸟的人士。
有句话说“诗人的心灵,匠人的功夫”。
画画是艺术,但是需要技术、需要操作来完成。
国画要画得好,是需要相当的手工“操作”的功力的。
而如何操作,需要从临摹学起。
对于临摹,每个人会有不同的差别,就是认识理解不同和操作的不定因素所产生的差别,但是,还是有规律可循。
以下就是有关临摹的一系列常识,对于初学者有益。
临摹,首先需要读画。
柳小敏临画所谓读,就是要分析一下画面的构造、物体的结构和自然的形态,进而分析用线、染色等等。
研究过后就会发现宋人花鸟画的好处。
宋人花鸟画小品大都是精品,题材和手法多样,造型完美,结构及构图完整,设色细腻精到,很耐得品味。
谈及宋人花鸟画临摹,现在的问题是临摹的范本都是印刷品。
范本不仅严重偏色,同一件作品,几件印刷品不一样,而且有的印刷很模糊。
所以,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要想看清楚范本,就必须借助放大镜,放大镜可以解决看不清楚印刷品笔法的问题。
但是,放大镜不必很大的倍数,倍数很大的反而更加看不清笔墨效果,还会造成眼晕的感觉。
首先选择好工具。
要选择好的狼毫的勾线毛笔用以勾线,选好的小白云、中白云或者更小的羊毫笔送色,选中白云和大白云润色。
李晓明临宋工笔小品10幅共50图,精细、逼真、典雅、大饱眼福!

李晓明临宋工笔小品10幅共50图,精细、逼真、典雅、大饱眼福!李晓明临宋工笔小品10幅共50图,精细、逼真、沉静、典雅前言:宋人院体画风是我国传统工笔画尤其是古典工笔花鸟画的巅峰,这一点是业内公认的,毋需置疑。
学工笔花鸟,不入宋元;就如学书法,不从晋唐走一遭一般;是难以取得大成就的。
多年来,无论是在自己的绘画创作或者是工笔教学中,我都一直反复的强调院体传统的重要性。
不仅仅是绘制技巧方面的因素,更多的时候,是崇尚于宋元院体中所传达出的一种心境。
“格物致知”、“尽精微”、“静”、“润”、“文气”是我学习宋画的心得。
从2007年以来,我临习过的宋人范本大约有60来幅,有些作品甚至反复的临摹过四五次。
可以说,院体花鸟中的经典之作,我基本上都临摹过。
天津杨柳青画社和人民美术出版社也陆续的将我临古的作品出版了教学专著,接近20余本。
工笔画,逼真、好看。
但是,易匠,易俗。
若能沉下心来真正的去研习宋元数载,能淬其精华一二。
哪怕是画重彩,也不那么容易落俗。
打好传统根基,在前期来说,可能没有“创作”那么的博人眼球,但是,对画家后期的发展来说,就有着非常巨大的好处。
“厚积薄发”,是我个人所喜欢的发展方式。
对传统院体工笔的推广,也是我多年来一直坚持在做的事。
故而,我从多年来的临宋作品中,精心挑选了40张临本,每张作品还在原作的扫描电子图中截取了4张高清局部图,并对原作做简单概述,整理成文,供广大的院体工笔画爱好者赏析。
(李晓明) 李晓明《临宋雪树寒禽图》宋,李迪,《雪树寒禽图》,立轴,绢本,设色,纵:115.2厘米,横:52.8厘米,现藏上海博物馆。
此图写竹叶覆雪,轻染薄雪的棘树上,栖息着一只伯劳。
山坡以粗笔勾出,写一丛衰草,更添雪意。
双钩写竹、树干,敷色渲染。
雀鸟以没骨及钩勒相结合绘出,写实生动。
此画是作者晚年的精心之作。
高清局部图▼李晓明《临宋枇杷绣羽图》《枇杷山鸟图》是传为南宋林椿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纵26.9cm,横27.2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探讨工笔花鸟的临摹学习——以宋人小品为例

103鉴 赏探讨工笔花鸟的临摹学习——以宋人小品为例刘爱静临摹是中国传统绘画工笔花鸟画的学习方式,人们可以通过临摹掌握绘画技巧,提高审美与创新能力。
以下将通过工笔花鸟画的临摹学习,提高自身临摹能力展开讨论。
一、以宋人小品为基础的临摹学习著名的书画鉴赏家和画史评论家郭若虚说:“画花果草木,自有四时景候,阴阳向背,笋条老嫩,苞萼后先,逮诸园蔬野草,咸有出土体性。
”作为初学者,工笔花鸟画的临摹学习,无非是学习古人绘画表面的东西,其包括画面的构图大小,位置关系、画面线条、笔墨浓淡变化、画面颜色和赋色深浅变化,即古人的绘画技法。
在学习技法的过程中用心体会作者绘画的表现元素,感受工笔花鸟的自然美,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绘画理念,为独立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构图南齐著名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务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转移摹写”,其“经营位置”就是人们所理解的构图。
构图是作画的首要任务,工笔花鸟也不例外。
在绘画之前作者需进行思考,包括画面物体的宾主,先要确定画面主体物的位置,再确定客体物的位置,且画面中只有一个主体物,与客体物要保持平衡,两者不能冲突。
例如,在临摹作品《榴枝黄鸟图》时,首先观察到,鸟是画面的主体,石榴、枝叶是客体,用客体的静态衬托鸟的动态,在整体布局中平衡画面;其次是物象表达的虚实,画面中既要有实景又要有虚景,表达物象的远近透视关系。
在宋人小品《出水芙蓉》中,荷花为最实,其次荷叶、背景,营造一种物与物之间的距离感,从而更加衬托出主体物的气韵;最后是整幅画面布局的疏密关系,俗话说“疏可跑马,密不通风”,既要有疏的空白平缓部分,也要有密的急促之处,画面才能生动有趣、生机盎然。
例如在《海棠图》作品中左上部分为密,右下部分为疏,足以使画面疏密有致、完美和谐。
因此绘画的构图需要合理的安排,学习者在临摹中可以学习104鉴 赏画面中主体物与次体物的大小、位置关系,尝试着去理解作者的构图思路,掌握一定的构图技巧,避免在绘画过程中迷失方向,减少绘画过程中不合理的构图方式,通过临摹学习提高自己的构图水平,达到一定的画面审美标准。
宋人小品临摹技法1

宋人花鸟画临摹(与初学者谈)宋人花鸟画临摹宋人花鸟画临摹是学习中国花鸟画的重要途径,特别是专攻工笔花鸟的人士。
有句话说“诗人的心灵,匠人的功夫”。
画画是艺术,但是需要技术、需要操作来完成。
国画要画得好,是需要相当的手工“操作”的功力的。
而如何操作,需要从临摹学起。
对于临摹,每个人会有不同的差别,就是认识理解不同和操作的不定因素所产生的差别,但是,还是有规律可循。
以下就是有关临摹的一系列常识,对于初学者有益。
临摹,首先需要读画。
所谓读,就是要分析一下画面的构造、物体的结构和自然的形态,进而分析用线、染色等等。
研究过后就会发现宋人花鸟画的好处。
宋人花鸟画小品大都是精品,题材和手法多样,造型完美,结构及构图完整,设色细腻精到,很耐得品味。
谈及宋人花鸟画临摹,现在的问题是临摹的范本都是印刷品。
范本不仅严重偏色,同一件作品,几件印刷品不一样,而且有的印刷很模糊。
所以,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要想看清楚范本,就必须借助放大镜,放大镜可以解决看不清楚印刷品笔法的问题。
但是,放大镜不必很大的倍数,倍数很大的反而更加看不清笔墨效果,还会造成眼晕的感觉。
首先选择好工具。
要选择好的狼毫的勾线毛笔用以勾线,选好的小白云、中白云或者更小的羊毫笔送色,选中白云和大白云润色。
因为小品画里面有很多小面积需要润染,这是宋画小品的特点,所以用笔相对要小,要根据情况不同处理。
其次选择材料,要选择质地优良的纸张,熟宣纸或熟丝绢。
熟宣纸有蝉翼、冰雪、书画等,前两种比较薄,和绢的透明度相近,可以背面设色,使得画面薄中见厚。
宋人画看起来都是有底色的,所以选择绢要选仿古绢,画出来容易与临本效果接近。
但不论纸绢都要注意不要漏矾透水的,漏矾或者透水就等于变质了、成了半生熟的性质了,就不能三矾九染,那样的话就不能完成宋画的效果。
临摹开始,先要对宋人小品画面的用线进行分析,小品花鸟大致有几种线式。
1,用线明显、墨线比较重的。
有《竹雀图》、《海棠蛱蝶图》、《白头丛竹图》等等。
分享几组工笔花鸟画详细画法,转发收藏吧!

分享几组工笔花鸟画详细画法,转发收藏吧!01李嵩《花蓝图》临摹技法宋李嵩绢本设色纵19.2厘米横26.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图绘藤编花篮一只,篮内堆放各种春花,款“李嵩画”三个小字。
构图饱满、均衡,底线呈一字形,上边呈弓形,整体看去像一座稳重的花山;各种春花姿容艳美,颜色鲜丽。
画中的篮筐、叶子和细碎些的花朵构成一片深色,几朵硕大白洁的鲜花被浅、深两色相衬,具有一种夺目的效果。
画风秾丽谨严而不失于繁缛板滞,是宋代画院中传统的风格。
宋李嵩的《花篮图》构图、造型、意境等方面在宋画中虽然不是最经典的一张,但是其作品设色的精细、局部细节的处理在宋人小品中绝对是首屈一指的。
尤其是花篮细部的刻画、各种花卉造型的变化、叶子绿色深浅不同的搭配都是令人叹为观止的。
如此繁复的用色和造型在整体上看来仍然如此和谐,不得不令人对宋人的艺术技巧叹服。
李嵩,生卒年不详。
钱塘人。
出身于木工,后得到画家李从训的指导,成为南宋的重要画家。
他曾在光宗至理宗时期的画院中任待诏。
善画山水、人物、花鸟,也常于界画。
临摹技法:第一步:根据物体最后着色深浅程度,用不同的浓淡墨色勾勒出各种花卉和花篮。
本图分别描绘了白含笑、蜀葵、百合、石榴花、栀子花。
第二步:背景平涂淡赭黄色(赭石+藤黄+少许墨),注意空出物体部分。
所有花头平涂白色。
百合、栀子花、石榴花的叶子平涂墨绿色(草绿+少许墨)。
含笑、蜀葵的叶子平涂草绿色。
所有的反叶平涂汁绿色(草绿+藤黄+少许朱磦)。
石榴花的花托以及嫩苞平涂朱红(朱磦+曙红)后罩一层矾水。
蜀葵的花房颜色同反叶。
花篮的深色部分平涂一层淡绛红色(胭脂+朱磦+少许墨),浅色部分平涂一层淡土黄色(藤黄+朱磦+少许赭石)。
第三步:红色百合花头用土红色(胭脂+朱磦+少许墨)统染,黄色百合用桔黄色(藤黄+朱磦)统染。
蜀葵用胭脂统染。
栀子花用偏黄的汁绿分染。
石榴花用胭脂统染。
含笑用淡墨分染。
所有的正叶用中墨统染后分染主筋,反叶用淡墨青(墨+花青)分染。
传统工笔重彩花鸟画临摹(宋人小品)

第四步:提线、勒线 第五步:调整
感 谢 阅
读感 谢 阅 读
7、笔洗 8、浆糊 9、喷壶
每人一只 若干人一瓶 若干人一只
10、胶矾 略备些 ( 电吹风 遇天气寒冷潮湿时,若干人一只)
宋人小品
小品画 宋人小品
宋人小品的意境、所用二步:过稿
结合实物观察分析细节处的线条 墨线的浓淡、粗细 有无没骨的处理
第一步 读画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工笔重彩画临摹
工笔重彩
“重彩”最早见于《诗经》,指多种颜色的华美衣服。
“重”字,就字面意思看,它与“轻”相对应,又指色 味浓。“重”还能给人以颜色饱和的感觉。“重”,还 可以读作为“重”(chóng),理解为“多重”的意思。 结合中国重彩画来理解,绘画作品的多次积色或罩色, 能够产生套叠、透叠的色彩和丰富的层次感。这种层次 感画面呈现出重、厚、浓、繁的特质。
•重彩一般采用积染套色的方法,所谓“三矾九染”就 是指此种画法。每遍施色薄,层层加深,数通之后加 染一遍胶矾水以固定已上去的颜色,使得画面色彩厚 重、沉着。
•工笔重彩画具有平面性和装饰性,这种近于平面的装 饰以表现生活形象的真实性为基础,因而富于绘画性 而又别于图案。在一丝不苟的细致描绘中,又有大胆 取舍、变形变色、夸张意象的创造性。
染色笔 常用有大白云、中白云、小白云和其他软毫毛笔。白 云笔较好,因为它外层是羊毫,中间部分是硬而挺的毛,因此既 能含水分又有弹性。每人大、中、小号共3支 。
板刷类 工笔画经常需要涂底色,或做大面积的平涂和渲染,因
此需备有各种宽度的羊毛板刷或排笔。几人1-2支。
从宋画小品看工笔花鸟画的意境

从宋画小品看工笔花鸟画的意境作者:张丽红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0年第08期【摘要】花鸟画自我国唐朝成为一门独立的画科,历经多年的发展,至宋代时期,我国花鸟画进入了鼎盛时期。
宋人花鸟画不仅像明清时期重视意趣,更多是注重理法,且在描绘上更注重对自然美的描绘。
在画面的主体位置放置花卉或是鸟类,借助空白对藏露、开合及疏密之间的关系进行处理,通过简约大气的布局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意境之美。
【关键词】宋画小品;工笔花鸟画;意境【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2018年10月主持研究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课题“美术教育中宋画临摹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YCSZ201801)。
前言中国画的意境具体来说,是一幅画中所表达出的思想感情的境界。
针对意境而言,可以说是由触景生情至寓情于景,通过写景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进而实现情景交融和物我相融,呈现出一定的思想境界、主观感受的美感。
中国画中的意境,并非是客观简单的描摹、主观意向的任意拼合,而是指创作者借助“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呈现出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之间的高度和谐,使其在欣赏自然、感悟自然的过程中产生的精神境界与情感的表达。
一、简述宋画小品在唐朝时期,我国花鸟画不再是人物画的附属,成为了独立的画科;发展至五代十国时,出现了众多花鸟画大家,如徐熙、黄荃等,形成了“徐熙野逸、黄家富贵”的画风,也正是这一时期,我国花鸟画开始走向了成熟。
北宋初期,随着朝野需求的变化,花鸟画得到快速发展,并超过人物画的地位,与山水画并驾齐驱;这一时期的花鸟画并非是单纯客观的描摹,主要是借助优美的自然形象来表达相应的思想情感,或是曲折隐喻地呈现出道德观念和生活理想。
北宋中期,崔白的花鸟画开始进入到宫廷之中,其在技巧上具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其著名的画作《败荷凫鸟》中,通过画来呈现出野情野趣。
正是在宋朝时期,我国花鸟画表现领域得到进一步扩大,其艺术技巧也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促使我国花鸟画发展至成熟阶段。
一花一叶一世界_宋代工笔花鸟小品临摹感悟

学术论坛·美术学一花一叶一世界——宋代工笔花鸟小品临摹感悟【内容摘要】中国工笔花鸟画的鼎盛时期是在宋代,而宋代工笔花鸟小品更是精品。
它有明显的简洁、精致和厚重的特征,是值得后人学习借鉴的范本。
文章对宋代工笔花鸟小品进行介绍与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传统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临摹使学生知道学习传统的深度决定了创新所能达到的高度。
临摹不仅仅是章法和笔墨技巧的学习,更为重要的是要领悟前人的审美意趣、创作思想与创作方法,是为了更好地表达画家的情感,真正地做到“天人合一”。
【关键词】临摹 读画 构图 造型 赋色 意境◆ 辛晔宋代工笔花鸟小品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创作题材广泛。
流传至今的传世精品有禽鸟、昆虫、蔬果、花卉、水族、走兽、花篮博古、折枝花卉、山涧水口及融入景观。
在这些珍贵的画作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工笔花鸟画的传承与发展,以及画家高超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创作理念。
宋代工笔花鸟小品是把精妙的技巧、绚丽的色彩、严谨的造型融为一体,再现了大千世界的奇花珍禽,传达了百汇众木的形、神、理、趣。
这些作品不仅是“一笔一画夺造化,一花一叶一世界”,更是表现了画家丰富的情感和自我的灵性,是一种心性的自然流淌。
宋代工笔花鸟画讲究寓意抒情,一幅幅蕴藉清新、宁静雅致的作品已经生动地把花鸟与人、大自然与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画面中所表现出来的美已经不是再现的自然美,而是融入了画家的主观情绪从而表现出单纯、简洁、虚构真实的美。
宋代工笔花鸟小品不但影响了元明清的花鸟画,更影响了近代的工笔花鸟画。
现代的美术学院花鸟教学中,临摹宋代花鸟小品也是一门重要的课程。
临摹是学习中国画的必经之路,同时,临摹又是一个认识传统、继承传统、学习传统的好方法。
临摹不仅仅是章法和笔墨技巧的学习,更为重要的是要领悟前人的审美意趣、创作思想与创作方法。
一、态度严谨、认真读画纵观宋代的工笔花鸟小品,小小的册页或纨扇居多,且有不少的佚名的精品传世。
浅析工笔花鸟画教学中宋人小品花鸟画的临摹

浅析工笔花鸟画教学中宋人小品花鸟画的临摹摘要:在工笔花鸟画临摹教学中,首选的临本是宋代花鸟画的临本。
因为宋代花鸟画很好的体现了宋代人的精神品格,并且宋代的很多花鸟画大家的作品流传于世。
而在工笔花鸟画的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临摹体会花鸟画中的意境,并且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可以很好的掌握宋代小品花鸟画的一些技巧。
关键词:宋人小品,花鸟画,绢本,熟宣前言在工笔花鸟画的教学中,宋人小品花鸟画的临摹是很好的教学临本。
因此,学生通过对宋代小品花鸟画中构图、用色等技巧的应用,掌握宋代小品花鸟画的精髓。
并且,通过锻炼学生对意境的体会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宋人小品花鸟画临摹的水平。
一、宋代花鸟画作品简述花鸟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据史书记载,花鸟画早已经出现。
并且花鸟画成为独立的画,是在唐代。
然而中国花鸟画走向成熟的标志是,黄荃、徐熙等人的出现,和随之形成的“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画风。
而到了北宋初期,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使得花鸟画与山水画并驾齐驱。
花鸟画是指用中国的笔墨等传统工具,描绘的对象是自然界的动物、植物。
但是,花鸟画也并不只是进行单纯的描摹,而是通过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一些情感和人物的理想。
比如,黄居宷的《山鹧棘雀图》,他的作品不仅把绘画对象表现得惟妙惟肖,而且也展现出了安静、平和的意境。
并且,形成了黄家富贵体。
到北宋中期,崔白的《双喜图》打破了黄荃画风的垄断地位,并且崔白的画质感很强。
而随着这些优秀画家的出现,花鸟画的发展也进入成熟阶段。
宋人花鸟画的绘画生动形象,并且精密严谨,反映了宋代社会对绘画的要求。
而且这些作品基本是绢本设色,栩栩如生。
比如,林椿的《果熟来禽图》页,通过对果子和小鸟惟妙惟肖的画法,描绘了一幅成熟的果实和立于树枝的小鸟的图景。
并且宋人小品花鸟画的描绘对象虽然是花鸟,但是构图十分严谨。
二、宋人小品的构图特征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供图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备受重视,被称为绘画中的章法或布局。
宋代工笔花鸟画的临习

画作评析
鹰变
—宋忠山画作赏析 ——
阴李新平
“大美印尼 · 多彩巴厘” 纪念亚非会议六十周年全球书画名家国际交流展隆重征稿
—中华书画名家走进印尼 ——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的群岛国,有千岛之国的 美誉! 1955 年亚非会议在印尼万隆举行! 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 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 的团结与合作,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时值亚 非会议六十周年之际, 我公司与印尼书法家协会共同举办 一同为 此次大展, 拟在 12 月份在印尼万隆会议原址举办, 此举为拓展国际 促进两国文化交流而尽自己的一份绵力。 书画艺术市场, 扩 大东南亚诸国 书画 宣 传与交 流、 推 动国 内书画市场起到很好的作用。现面向全球征稿! 一、 主办单位: 北京六艺嘉韵书画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印尼书法家协会、 北京新源力信科技有限公司 媒体支持: 北京六艺嘉韵书画艺术网 二、 征稿对象: 原则要求从艺三年以上, 具有一定书画 技艺的海内外书画家及书画爱好者。 (或高 三、 作品要求: 请选寄个人最高水平的作品原作 清相片) , 数量 1-3 幅, 尺寸以不超六尺为宜。反映中华民 传统国画 (山水、 人物等) 族特色传统书法、 花鸟、 等书画作 品均可。请在作品背面正楷标注有效的联系地址及电话, 另附 200 字以内的简历及个照 1 张 (标注姓名) 。本次活动 赠精美纪念册。 一律不征收参选评审费, 免费润格评定, 书画评论家 四、 评审原则: 本次活动将由权威书画家、 公正的评 组成评审团, 对来稿本着 “不薄新人” 公开、 公平、 铜奖 和 优 秀 审原则 , 按来 稿总 数的 20% 评 出 金 奖 、 银奖 、 奖, 由 主 办 单 位 颁 发 荣 誉 证书 、 豪 华 勋 章 及 润 格 证书, 授 予 “中 华书 画交 流大使” 荣 誉称号 。本次活 动 设特 别 金 奖 理事及名誉 10 名 , 各 奖 励 1000 元 , 并聘为一级书画师、 院长 等,并将 获奖 精品在 北京六 艺 嘉韵书 画艺术 网免 费 宣传 。 《中 华 书 画名 家 大 辞 五、 优秀 作品 编 入 大型 书 画 典籍 典》 , 将 于 2014 年 12 月 赴 印 尼 参 加 盛 会 , 顺 便 感 受巴 厘 岛的多彩绚 丽,凡到 场参展 者都将 免费赠送 书画大 典 一 部。 界时 将邀请 权威书画家 及优秀 作 者出席, 与印 尼当地 国内 外 十余 家 网站 书画 名家 、 收 藏家 及书画 经销商交流; 个人业绩及作品 及 新闻媒体将对展会进行全程报道宣传: 在 各大网站、 报刊等 新 闻媒 体上重 点推介 、 销售 推广 等一 系列宣传措施。 截稿日期: 2014 年 11 月 15 日截止 收件箱: 北京体育馆路邮局北京 100061—6 分箱 “大美 多彩巴厘” 印尼 · 国际交流展组委会 快递 (办公)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龙潭路 1 号 京城百工 博物馆 339 室 收件人: 李楠、 宋清乐 联系电话: 010-56237683、 13261160128 电子信箱: LYJYSH198︱ 华 新喦 的 笔 墨 秀
简谈宋代小品花鸟画中的绘画意趣

简谈宋代小品花鸟画中的绘画意趣作者:徐畅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21年第01期摘要:宋画是学习中国花鸟画的重要方式,也是学习工笔花鸟画的关键途径,通过学习欣赏宋代工笔画,感受画中所呈现的诗意与自然趣味。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构图之法,第二部分写了设色之妙,第三部分是格物之“理”,最后结语写了宋代工笔花鸟画影响至今,仍然作为工笔画入门临摹范本。
关键词:宋代,工笔花鸟画,临摹花鸟画是中国最有特色的画种之一,和山水画、人物画并列为中国绘画的三大画科。
花鸟画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又可细分为花卉、翎毛、蔬果、草虫等支科。
中国花鸟画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具有较强的抒情性。
它往往通过抒写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时代精神,间接反映社会生活,我国的工笔花鸟画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萌芽于秦晋时期,在两宋时得到空前发展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体系,宫廷的趣味、民间的好尚以及文人士大夫阶层特立独行的艺术宗旨都成为花鸟画领域演变进程中的推动力。
后代学者、工笔花鸟画师都将宋代工笔花鸟画作为入门临摹的题材,在老师的建议下,我也选择了临摹宋代小品花鸟画来深入了解这一画科。
一、构图之法“折枝”一词首次出现在唐代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中,用来评论边鸾的写生作品,而真正的提法与北宋中叶到末期才得到确认。
宋代折枝式画幅形式有长卷、册页、长卷之分,而册页又可以分为方面、圆形、扇面等形式。
绝大多数的册页小品尺幅都在25厘米左右,具有小巧、精致之感,画家取花卉一枝,巧成布局在空白处玉华也呼应的地方偶尔点缀一两只小鸟、昆虫,使画面意境深远、趣味横生。
以我临摹林椿的《果熟来禽图》为例,该图描绘的是在一枝果实累累的树枝上栖息着一只小鸟。
仿若是秋天寂静的山林里,树叶已经变黄,果树上果子成熟了,沉甸甸的结了一树却无人来摘,任由虫儿噬蚀。
这时不知从哪儿飞来一只鸟儿,蓦然停在了枝头上,打破了山林的宁静,鸟儿挺起毛茸茸的胸脯,翘起尾巴,转颈回眸,好似要飞走的样子。
浅析工笔花鸟画教学中宋人小品花鸟画的临摹

一、宋代花鸟画作品简述花鸟画在唐代时摆脱了人物画的附庸地位,成为了独立的画科;至五代十国,涌现出了黄筌、徐熙等花鸟画大家,形成了“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画风,标志着中国花鸟画走向成熟;北宋初期的花鸟画随着朝野需要的变化而蓬勃发展,跃居于人物画之上,与山水画并驾齐驱。
花鸟画不是单纯客观的描摹,而是通过优美的自然形象反映一定的思想情感,或曲折隐喻地表现生活理想和道德观念。
黄居寀画花鸟受到其父黄筌的亲自传授,多在作品中表现安静、平和的心境,风格富丽精致。
他的传世作品《山鹧棘雀图》以精湛的技巧极力追求对象的真实感,不仅体现在惟妙惟肖的外表刻画,而且有内在生命力的展现。
黄家富贵体的花鸟画成为宋初花鸟画的典范。
徐崇嗣创“没骨花”,不用墨笔勾勒而是以颜色表现画面,形成不同的画风。
至北宋中期,崔白在技巧上出现新的突破,特别是以画带有野情野趣的败荷凫鸟著名。
他的画进入宫廷,打破了黄筌画风的垄断地位,给画院花鸟画创作带来新的养分。
他的作品《双喜图》是在大幅绢上完成的巨幅花鸟,画中山坡用笔以粗笔水墨绘画,兔的毫毛用细笔精密不苟地写出并渲染,质感很强。
这些优秀画家的出现预示着花鸟画表现领域的扩大和艺术技巧的进一步提高,标志着花鸟画发展进入到成熟阶段。
宋徽宗赵佶在绘画上成就颇高,与花鸟画家吴元瑜切磋、研讨绘画,在书法上创“瘦金体”。
赵佶流传的作品《瑞鹤图》描绘了群鹤云聚的瑞应景象,显示着黄家富贵的画格特征。
赵佶花鸟画中以墨色为主的花鸟画如《柳鸦芦雁图》《池塘秋晚图》等,风格与前面的精工富丽画风迥然不同,展示了其较高的的艺术修养和绘画才能。
林椿的《果熟来禽图》页,以精湛逼真的设色画法描绘了丰硕的果实和立于枝头的小鸟。
李嵩所画的《花篮图》页,为工笔重彩画,画面中花篮内堆放着牡丹、萱花等花卉,笔法工细,画风浓丽严谨,构图饱满均衡,赋予了花卉画以风俗画的意味,使人联想到节令风俗。
其他大量宋人佚名的册页和扇面如《出水芙蓉图》(图1)等作品都很精妙,形象生动,用笔简练朴实,用色柔和中有对比。
宋人小品

宋人小品小品画:系中国画画家比较自由抒情作品,随意之作,往往在艺术水平达到较高境界。
其原因大概是出于在思想上没有过多的拘束,绝属随意发挥所致。
小品画,也即册页画。
在张幅不大的作品上画有山水楼阁、花鸟草虫及人物故事等内容。
它们题材多样,丰富多彩,这些精美的画幅小中见大,其描绘的内容丝毫不亚于大幅的立轴或长长的手卷。
俗话说"大有大的难处",其实"小也有小的不易"。
张幅小的画面,让观者一目了然、一览无余,无法藏拙,必须处处精心营造,不得马虎。
所以这些小品画,都十分的精致、耐看,经得起玩味。
而且册页绘画的作者中也不乏名家高手。
这些册页,原先可能是宫殿中配置在屏风上的装饰画,或者是画在纨扇上的装饰画,因其艺术品质上佳,被人收集在一起装裱成册页。
宋代的册页画上大部分均无作者署款,当出自画院无名画工之手,个别画幅上留有名款,画家一般都是较为知名的。
比如有"南宋四家"之一的马远所画的《梅石溪凫图》、《白蔷薇图》。
他的作品,以山水画最为闻名,画幅讲究边角的构图,运笔多用"斧劈皴",很有特点。
马远还擅长作梅花,造型奇特,枝干均向下倾斜拖拉,宋人喜欢给人起绰号,故而马远得有"马一角"和"拖枝马远"的诨名,马远艺术上的这一特点在《梅石溪凫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
此外,马麟(马远之子)所画的《绿桔图》,林椿所画的《枇杷山鸟图》、《葡萄草虫图》、《果熟来禽图》,李迪所画的《鸡雏待饲图》、《猎犬图》,梁楷所画的《秋柳双鸦图》、《疏柳寒鸦图》,陈居中所画的《四羊图》、《柳塘牧马图》等,均是出自南宋画院知名画家之手。
他们的作品或造型严谨、色彩鲜明,或运笔洒脱、水墨淋漓,风格多样,反映了南宋画院在画风上的新的取向。
其中尤其是梁楷,为人及画风均不拘一格,非常放纵,故而有着"梁疯子"的外号。
画史上称梁楷的画作"传于世者皆草草,谓之减笔",他那种泼墨、"减笔"、大写意的画法,既受到当时文人绘画风格的渗透,又对于后世有着极大的影响。
第二课轻描重彩总相宜——工笔花鸟画第2课时-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一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学时间:第2课时/共2课时一、导入展示摄影《夏荷》与宋人花鸟画《出水芙蓉图》,比较异同。
导入课题“轻描重彩总相宜”-工笔荷花。
二、. 探讨交流师生一起赏析宋代画家吴炳的工笔画《出水芙蓉图》。
1.仔细品味《出水芙蓉图》,你看见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在团形的画面中,画家截取一花一叶,并巧妙地组合,构图简洁而富有张力,自然生态下的荷花形象被画家赋予了一种超自然的美。
看见:荷花、莲蓬、花蕊、荷叶、花茎。
发现:作品的布局稳定、空灵,用笔精妙,用色沉着,精湛细密。
荷花精微的晕染勾勒,夸张的莲蓬、花蕊的造型,借助立粉表现技法,舞动的荷叶,使小小的画面传达出一种空灵清虚的境界,揭示出自然界生生不息之情境。
一花一叶,凝聚了画家对生命的关注,融入了画家的生命整体。
2.感受:画家在荷花中捕捉着一种感觉、一种情绪、一种境界,蕴含着宁静、平淡、和谐的诗意和超出具体细节刻画之上的一种“禅境”。
三、教师演示讲解1.教师复习提问:工笔重彩花的绘画步骤(勾线、渲染、罩色、刻画)2..教师演示《出水芙蓉图》步骤,将步骤图一一展示。
绘画步骤:勾线——先用铅笔在白纸上起稿,勾勒造型后,拷贝考点:《出水芙蓉图》①作者:吴炳②时代:宋代③画种:国画考点:工笔重彩画绘制流程:勾至熟宣或绢上,选择勾线笔勾线。
根据画面需要,描绘花卉的线条淡些,叶、茎深些,使线稿有浓淡变化。
运笔——起笔(起笔藏锋)笔欲右行,向左锋顿笔,然后右行。
反之亦然。
行笔(行笔要稳)行笔要稳,速度要慢,对纸面压力要均匀。
收笔(收笔回锋)收笔向来的方向收回。
“天往不回”。
勾线注意点:A. 勾线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荷花从尖端起笔,荷叶从柄起笔,从粗向细起笔。
)B. 表现结构前后关系——两线相遇,一线前压另一条线,即前压后。
C. 线条的浓密粗细——(介绍墨分五色——焦浓重淡轻。
)淡墨细线勾花瓣,重墨粗线勾叶、茎、花萼。
3. 学生根据勾线要求完成白描稿。
论宋代工笔花鸟小品构图

论宋代工笔花鸟小品构图作者:查蕴桐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7年第08期【摘要】历史渊源的中国工笔花鸟画,从起初的存在但不受重视,到后来社会经济繁荣发展,亦或许是朝代的改变、帝王的喜好,它开始真正走上历史的舞台,接受人们的追捧。
在宋代工笔小品画家们的笔下,一丝不苟的透视造型、精致的晕染设色、蕴含诗意的构图想象,都为后代的工笔花鸟小品画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关键词】工笔花鸟;小品;构图【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一、宋代工笔花鸟小品画发展过程(一)宋代工笔花鸟小品的形成发展工笔花鸟渊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六千多年前的各种彩陶器皿的装饰画上,但是它却一直被当成一种不可缺少的陪衬题材在使用,秦汉时期万佛画像砖旁的花卉鸟兽装饰,到唐代雍容典雅的侍女发髻上“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的花卉,直至唐代出现了边鸾,他为工笔花鸟画的独立形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工笔花鸟画开始逐渐崭露头角。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唐宋盛世发达的经济和物质方面的保障,宋徽宗赵佶,一位艺术造诣颇有成就的帝王,他设立了国家画院,将当时一大批艺术成就不凡的画家引进宫廷进行绘画创作,并大力倡导工笔花鸟画,或许是帝王的喜好,工笔花鸟画在宋代达到了巅峰时期。
工笔花鸟小品画成为宋代宫廷式花鸟画中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而存在。
西蜀宫廷画家黄筌,师承刁光胤,17岁即入宫作画的他,画作题材多以宫廷中奇珍异兽和名贵花木为主。
他唯一流传至今的习作画稿《写生珍禽图》是给儿子黄居宝临摹练习用的一幅稿本,画面上散布着二十余个动物昆虫的形象,笔法细腻、色调柔和。
栩栩如生的形态,那勾描的昆虫羽翼好似耳旁都能察觉到丝丝微风带来的凉意。
他严谨准确的透视造型、一丝不苟的设色标准都为后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二、引领宋代工笔花鸟小品发展的画家赵昌的工笔花鸟小品作品,花卉极赋生机,色彩清透逼真,格调秀雅,又极善画“折枝花卉”。
有人评价他:“折枝尤工,花则含烟带雨,笑脸迎风,景则赋形夺真,莫辩真伪,设色如新,年远不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笔洗 8、浆糊 9、喷壶
每人一只 若干人一瓶 若干人一只
10、胶矾 略备些 ( 电吹风 遇天气寒冷潮湿时,若干人一只)
宋人小品
小品画 宋人小品
宋人小品的意境、所用工具材料、设色特点、 技法种类等等
范例一
第二步:过稿
结合实物观察分析细节处的线条 墨线的浓淡、粗细 有无没骨的处理
第一步 读画
工笔画用熟宣纸或是熟绢,是生宣纸或生绢经过一定比例的胶矾
水刷制而成。其性能是不渗水。熟宣纸常见的清水书画宣、冰雪
3、熟宣纸 宣、书画笺、蝉翼笺、云母笺等。以上熟宣纸中有薄有厚,胶矾
水有浓有淡。一般来说薄者适合画淡彩,厚者适合画重彩。以蝉
或熟绢 翼笺最薄,冰雪宣最厚。绢为纯丝织制品,分圆丝、扁丝两种。
一、线条的练习 拷贝 对临 二、工笔画底稿的拷贝 拷贝 对临
第三步 :渲染
一、渲染方法: 1、分染法 将细致的凹凸感染出 留水线 2、统染法 将接近的明暗统一调整 3、罩染法 4、提染法 紧贴结构线提亮色 5、醒染法 紧贴结构线醒暗色 6、皴染法 7、点染法
二、渲染方法
(1)宽染法 (2)窄染法 (3)接染法 (4)斡染法 (5)烘染法 (6)湿染法
第四步:提线、勒线 第五步:调整
一、宋人小品(花鸟画)临摹
的彩没
塑作骨
造为画
要造强
求型化
并的色
不主彩
放要,
松手弱
。段化
宋 ,线
吴 炳
但条
《 对,
竹 雀
形以
图 》
态色
南宋 李嵩 《花篮图》
宋
赵 佶 《 芙 蓉 锦 鸡 图 》
工具、材料准备
1、笔 2、墨
勾线笔 工笔画多用中锋勾勒细而匀的 线条。一般选用狼 毫 类 细而尖的笔。常用的笔有衣纹笔、叶筋笔、大红毛、小红毛、蟹 爪、狼圭、紫圭、狼毫须眉、小描笔等等。 以上可根据长短、大 小和个人习惯选用每人1-2支。
•重彩一般采用积染套色的方法,所谓“三矾九染”就 是指此种画法。每遍施色薄,层层加深,数通之后加 染一遍胶矾水以固定已上去的颜色,使得画面色彩厚 重、沉着。
•工笔重彩画具有平面性和装饰性,这种近于平面的装 饰以表现生活形象的真实性为基础,因而富于绘画性 而又别于图案。在一丝不苟的细致描绘中,又有大胆 取舍、变形变色、夸张意象的创造性。
1、构图 2、线骨 3、设色
第一阶段: 线描稿临摹与拷贝(过稿)
怎样用笔?
工笔画在勾线时不是用细线沿着轮廓去“描”,而是书法中讲究的用笔去 “写”出形象,要追求线条的力感和美感。行笔不要太快,中锋用笔,运 笔要有节奏,起笔要顿(将笔锋调整到线条之中)、行笔要畅(春蚕吐丝、 气息流畅)、收笔要留(回锋)。始终保持线条的圆浑与流畅。无论长线、 短线,尽量一气呵成。
这种绢有白色和仿旧色等几种。四尺或六尺熟宣每人1张+熟绢每 人 60cm * 30cm。
4、砚
从唐代起,广东端溪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南部的洮 砚和河南洛阳的澄泥砚被并称为“四大名砚”,其中尤以端砚 和歙砚为佳。
5、色
锌管装中国画颜色可多人一盒。亦可准备花青膏、赭石膏各一盒 。
6、白瓷碟 每人小白瓷碟(选用较深的)5-6只。
“彩”字在绘画上指颜料,包括水色和石色。重彩画的 彩着重指体现在石色的应用上,从颜色的质感上讲,因 材质的原因石色即闪烁又稳重的美感,所以给人以厚重、 凝重、浓重的印象。
唐 张萱 《捣练图》 局部
•工笔重彩画的特点是勾线工细严整,设色匀净浓重、 艳丽、华贵,以矿物质颜料和粉质颜料为主,画面以 色为主,给人以高雅富丽堂皇的见于《诗经》,指多种颜色的华美衣服。
“重”字,就字面意思看,它与“轻”相对应,又指色 味浓。“重”还能给人以颜色饱和的感觉。“重”,还 可以读作为“重”(chóng),理解为“多重”的意思。 结合中国重彩画来理解,绘画作品的多次积色或罩色, 能够产生套叠、透叠的色彩和丰富的层次感。这种层次 感画面呈现出重、厚、浓、繁的特质。
染色笔 常用有大白云、中白云、小白云和其他软毫毛笔。白 云笔较好,因为它外层是羊毫,中间部分是硬而挺的毛,因此既 能含水分又有弹性。每人大、中、小号共3支 。
板刷类 工笔画经常需要涂底色,或做大面积的平涂和渲染,因
此需备有各种宽度的羊毛板刷或排笔。几人1-2支。
墨有固体墨与液体墨两种。固体墨是烟灰加珍珠粉、麝香、上等 糯米练制成墨块。分为油烟墨、漆烟墨和松烟墨三种。 油烟墨 色偏暖,色阶丰富,与其他透明颜色调和用很协调。 松烟墨色 偏冷,灰暗无光,但有光茸茸的感觉。染羽毛,绒毛。多用于书 法。 漆烟墨色细润而有光泽,也可用于绘画。液体墨保持了油 烟墨的特点,但用于写意画较好。可选择好一些的液墨,可十多 人1瓶。(工笔画整个过程中必须使用新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