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实践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实践探讨摘要通过对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价的实践探索,总结改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教学实践;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4-0326-01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项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生物技术,已渗透到生物学科的各个领域,成为生物学的重要研究技术和手段[1],并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工业和医药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当代生物科学中一门较有生命力的学科。植物组织培养是生物技术应用专业和园林技术专业的职业技能模块之一,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最后达到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植物脱毒快繁的全过程。目前,多数农林院校都已开设植物组织培养课程[2]。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农林系依托优秀的教学团队和植物组织培养良好的市场前景,经过充分考察论证,在2010年成立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并于2010—2011学年在生物技术及应用、园林技术及应用2个专业2个年级3个班开设此课程,经过1年的课程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评价,现就教学过程进行探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实验课是该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为保证学生熟练掌握组织培养技术,学院把课

程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上。为了保证学生在掌握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的同时,加强其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学院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

1 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

传统的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即学生在实验课上对课本中的实验结论进行验证,这虽然能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但不利于其思维能力、认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特别是对于学情复杂的高职学生。因此,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索性实验,效果会更好。如所用培养基配方不同,植物生长效果也各异。教师在教学中并不是直接将这些实验方法告诉学生,而是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探索性实验,最后通过实验和分析,得出最佳的方案或结果,使学生认识到接种外植体、材料大小、取材季节、灭菌方法等均对实验结果有较大影响。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了实验效果,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 运用多种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法,变单一教学方法为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在实验实训室安装了投影教学设备,教师可在实验室对学生进行该门课程的讲授,课程教学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了讲与练结合、精讲与多练,包括先讲后练、先练后讲、讲中有练及练中有讲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切身参与到教学

活动中来。实验室既是操作实践室又是多媒体教室,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环节的组织上,应加强讨论式、启发式、参与式的教学[3],以推动现代教学方式的应用。充分利用多媒体、录像、参观等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4],但又离不开理论教学。理论部分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讲解,同时配合录像、实物标本等多种教学形式进行。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中,边实验边学习,以学生对植物组织培养基本技能的掌握为主,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讲到组培室的构造及仪器设备的使用时,教师改变老式的讲授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对照设备看说明书,并和同学一起探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打破了填鸭式的灌输,收到很好的效果。学生做的组培苗分类放置,每次上课时都可以看到他们亲手做的组培苗发生的变化,培养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动手的积极性。在讲到组培苗的褐化和玻璃化以及组培苗的污染时,可把学生做坏的组培苗单独放置,一边讲解,一边答疑解惑,和学生互动,形象直观,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院还与汉中市植物研究所、汉中市农科所联系,组织学生参观组培中心,使学生对室外炼苗移栽和马铃薯微型种薯的培育等一整套组培技术有了系统的、直观的认识,把枯燥的学习变成了快乐的实践。

3 因材施教,突出重点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技术和园林技术同时开课,教学团队根

据实际情况,重新编排教材,设计为6个学习情境,教学重点突出在生产上广泛应用的组织培养技术,但根据专业的特点,内容有所侧重。生物技术专业偏重于马铃薯脱毒组培苗和甘薯组培苗,而园林专业则偏重于花卉的组织培养教学,如菊花、兰花的组培技术。教学过程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一步步掌握组培技术并上升到高层次的对整个专业认知。

4 人人参与,培养集体意识

由于学生水平层次不齐,学习态度不一。所以在组培课上,把学生按照男女性别、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高低进行交叉搭配分组,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项目任务,通过合作,每个人都有了锻炼机会,都参与到课程情境中,增强了责任心,提高了团队意识,提升了班级凝聚力。

5 实行学习与考证相结合制度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该门课程采取学习与考证相结合的制度,设有培养基制作工、接种工等工种技能鉴定,考核合格后发放相应工种资格证,通过率达到97%,实现了技能训练和生产实战一体化,获得了用人单位的一致欢迎和好评。

6 积极完善,不断创新

虽然组培课教学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就有了如此大的进步,但由于条件有限,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方面: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实验实训投入,增加实验设备,建立专用温室大棚,为组培课的教学实训提供良好的配套条件。二是要进一步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和科研

单位紧密合作,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开展社会服务,走向社会化,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7 参考文献

[1] 朱国兵.“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14):117-118.

[2] 李云.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体会[j].中国林业教育,2004(3):59-60.

[3] 张红.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上月刊,2009,15(9):228-229.

[4] 葛胜娟,平培元,徐美玲,等.高职植物组织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34):42-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