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课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课件
在科学研究中,分离与提纯是获得单一物质的关键步骤,有助于 深入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结构。
工业生产
在工业生产中,分离与提纯是实现原料循环利用、提高产品质量 和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
环境保护
通过分离与提纯,可以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降低环境污染。
分离与提纯的基本原则
安全性
在分离与提纯过程中,应始终 考虑安全因素,避免使用危险
沉淀法
沉淀法是利用化学反应使混合物中的某一组分转化为难溶于水的沉淀,然后将沉淀 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纯净的物质。
沉淀法在冶金、化工、环保等领域广泛应用。
沉淀法可以分为直接沉淀、共沉淀和均相沉淀等。
过滤法
过滤法是利用混合物 中各组分的颗粒大小 不同,将各组分分离 的方法。
过滤法在化工、制药 、食品等工业中广泛 应用。
05
分离与提纯的未来发展
新技术的研发
新型分离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将会有更多高效、 环保的新型分离技术被研发出来,如 膜分离、色谱分离、电泳分离等。
智能化分离设备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开发 出能够自动识别、优化分离条件的智 能化分离设备,提高分离效率。
绿色化学的应用
绿色溶剂
利用无毒、低毒的绿色溶剂替代传统的 有毒有害溶剂,降低环境污染和健康危 害。
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01
02
03
04
在食品工业中,分离与提纯技 术用于提取和纯化食品中的营
养成分和风味物质。
通过分离与提纯技术,可以获 得高纯度的食品添加剂、天然
色素和功能性成分等。
这些成分在食品加工中具有广 泛的应用,如提高食品口感、 营养价值和延长保质期等。
常见的分离与提纯技术在食品 工业中的应用包括超临界流体 萃取、分子蒸馏和色谱分离等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ppt课件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ppt课件

通过测定无机物的 质量,推算出所含 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计算出该有机化合 物分子内各元素原 子的最简整数比
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定量分析最早由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提出。
取一定量含C、 H(O)的有
用CuO
机物
氧化
H2O
用无水 质量差 CaCl2吸收
CO2
用KOH浓 溶液吸收
质量差
计算O含量
计算C、H含量
(J·von Liebig,1803—1873)
质谱法:快速、精确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的重要方法。
质谱仪
待测样品
高能电子流等轰击
带正电的离子
计算机分析质荷比
质谱图
图谱分析
分子式
质谱图:
未知物A 的质谱
实验式:C2H6O 质荷比数:46 相对分子质量:46 分子式:C2H6O
根据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写出C2H6O可能的结构:
二甲醚
乙醇
任务四:确定分子结构
原理:用电磁波照射含氢元素的化合物,不同化学环境的 氢原子因产生共振时吸收电磁波的频率不同,在谱图上出 现的位置也不同,且吸收峰的面积与氢原子数成正比。
吸收峰数目=氢原子种类
不同峰面积之比(强度之比)= 不同氢原子的个数之比
方法二:核磁共振氢谱
图片出自有机化学基础,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版,第18页
三氯甲烷 62℃
四氯化碳 77℃
可用蒸馏法分离提纯液态混合物中二氯甲烷、三氯 甲烷和四氯化碳。
注意事项:
①蒸馏烧瓶中所盛液体体积:1/3≤V≤2/3 ②蒸馏烧瓶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 ③蒸馏烧瓶中加入沸石,防止暴沸 ④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⑤冷凝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⑥实验开始前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⑦实验前先通水,再加热;实验后先停止加热,再停水。

最新人教版化学中考复习专项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共26张PPT)教育课件

最新人教版化学中考复习专项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共26张PPT)教育课件

溶液 被提纯的物质
C (CuO) CuO + 2HCl == CuCl2 + H2O
4、还原法
Cu (CuO) CuO + CO === Cu + CO2
5、加热法
CaO(CaCO3) CaCO3
高温
=== CaO + CO2 ↑
6、置换法
Cu ( Zn ) Zn + H2 SO4 === Zn SO4 + H2 ↑ Cu ( Zn ) Zn + Cu SO4 === Zn SO4 + Cu
(1)加入NaOH溶液可除去的阳离子是 Mg2+ , 其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MgCl2+2NaOH == Mg(OH)2↓+2NaCl.
若添加的NaOH和Na2CO3添加过量,可加入适量
稀硫酸 除去。
(2)操作a的名称是 过滤,该操作中用到的有烧杯,玻璃棒、 漏斗 。
4、Na2SO4是制造纸浆、染料稀释剂、医药品等的重要原料.某 Na2SO4样品中含有少量CaCl2和MgCl2,实验室提纯Na2SO4的流程 如图
A
除去硝酸铜溶液中的少量硝酸银:加足量铜粉, 充分反应后过滤
B 除去NaCl中的少量Na2CO3 :滴加硫酸溶液至不 再产生气泡
C 除去氯化钙中的盐酸:加入过量的碳酸钙,过滤
D 除去H2中混有的HCl:将气体通过装有NaOH 溶液的洗气瓶后,再通入浓硫酸
气体的干燥
干燥剂
根据干燥剂的性质和气体的性质决定。 只能吸收气体中的水分,不能与气体发生反应。
回复到原来的状态
二、基本方法
思考:如何从含有泥沙的NaCl中分离出NaCl? 步骤: a. 溶解 b. 过滤 c. 蒸发结晶

高一物理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ppt课件

高一物理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ppt课件

探究一
探究二
借题发挥萃取剂的选择:
1.萃取剂应与原溶剂互不相溶、互不反应; 2.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原溶剂中要大得多。
探究一
探究二
变式训练 2 下列从混合物中分离出其中的一种成分,
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中正确的是( )
A.由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可用酒精把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 B.水的沸点是 100 ℃,酒精的沸点是 78.5 ℃,所以,可用加热蒸馏的方法
探究一
探究二
●名师精讲●
1.过滤 (1)当溶液中有不溶于溶剂的固体杂质时用过滤的方法。 (2)过滤操作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二低三靠”: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 边缘,上部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末端紧靠三层滤纸处,漏斗末端紧靠下 部烧杯内壁。
探究一
探究二
2.蒸发 (1)为了使易溶物析出可采用蒸发操作。 (2)注意事项:
KNO3 晶体,应采用
的方法。(杂质仅含 KCl)
(3)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①
、②
、③
、④
洗涤晾干。
(4)完成(3)中①~③步操作必备的实验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
烧杯、玻璃棒、


提示:(1)易溶 (2)冷却结晶 (3)加热溶解 冷却结晶 过滤 (4)漏 斗 酒精灯
2.经过一次结晶处理是否就能达到提纯的目的?若达不到应如何处理? 提示:不一定能达到目的。达不到可重复操作一次。
一二三四 五
三、萃取、分液
1.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将物质从一种溶剂转 移到另一种溶剂中,从而实现分离的方法称为萃取。
2.在实验室中,萃取和分液常在分液漏斗中进行。分液时,当液体分成清 晰的两层后,打开旋塞,将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然后关闭旋塞,将上层液体 从上口倒出。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16张PPT)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16张PPT)

蒸发和结晶—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之二
(1)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 析出的方法,适用于分离溶于溶剂中的溶质。 (2)主要仪器: 蒸发皿、铁架台、 酒精灯、玻璃棒。
(3)装置图:
扬州化学精品课程
(3)注意事项 A、蒸发皿中的液体不超过容 积的2/3。 B、蒸发过程中必须用玻璃棒 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 高而使液体飞溅。 C、当出现大量固体时,应停 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萃取、分液-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之三
萃取: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 同,将物质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 从而实现分离的方法 萃取剂的选择条件: 1、萃取剂与原溶剂不互溶、不反应 2、溶质在萃取剂中有较大的溶解度 操作注意: 充分振荡,充分静置,然后分液
扬州化学精品课程
分液:两种互不相溶液体的分离
扬州化学精品课程
一贴,二低,三靠
烧杯靠在玻璃棒 上使液体沿玻璃 棒流下。 滤纸与漏斗应 紧贴无气泡 漏斗颈紧靠 烧杯内壁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 边缘,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低于滤 纸边缘。
玻璃棒靠在 三层滤纸上
扬州化学精品课程
【联系实际】
请问:海 水通过日 晒得到粗 盐,其中 使用了什 么分离方 法?
扬州化学精品课程
扬州化学精品课程
【交流讨论】
实验室中用KClO3在MnO2催化下受热 分解制取氧气。如何从反应后的KCl和 MnO2的混合物中分离、提纯这两种物 质? 该过程中都用到了哪些分离方法?
过滤、蒸发、结晶
扬州化学精品课程
过滤——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之一
(1)适用除去溶液里混 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固 液混合物的分离) (2)主要仪器:漏斗、 烧杯、玻璃棒、铁架台 (带铁圈)、滤纸等。 (3)装置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指导
1.物质的检验——鉴别、鉴定、推断的比较
方法指导
2.检验已知物的基本思路 (1)先物理后化学:利用物质的特殊颜色、状态、气味、 焰色反应等进行检验。 (2)先常温后加热:先鉴别出常温下反应物质,后鉴别 加热条件下反应的物质。 (3)先分组后逐一:根据阴(阳)离子或官能团的性质类 似分成若干组,然后再逐一鉴别。
【评注】本题以不常见有机物的制备为知识载体,考查了多种 分离提纯方法的相关知识。这种题型初看比较陌生,但考查的 知识比较基础,如果有较好的知识储备,只要冷静审题,仔细 分析,一般都能顺利解题。
典例精析
变式2 以氯化钠和硫酸铵为原料制备氯化铵及副产品
硫酸钠,工艺流程如下:
典例精析 变式2 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下图所示。
119(W−W2−25W1/233)/44.5W×100%
课前体验
(4)某同学对该实验方案提出质疑,他认为加适量氯化 钡溶液不容易控制应该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请你按照 他的思路,用上述实验流程图表示出他后面的实验过程, 要注明所用试剂和所得产物的化学式以及相应操作的名 称。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解析】依流程图,B为AgBr沉淀,说明A中含有Br−; C+SCN−→血红色,说明C中含有Fe3+;但A中可能含有 Fe3+,也可能含有Fe2+,因为能被HNO3氧化为Fe 3+,故 D错。
课前体验
4.有一瓶澄清溶液,其中可能含有NH4+、K+、Na、 Mg2+、Ba2+、Al3+、Fe3+、Cl−、I−、NO3−、CO32−、 SO42−中的几种。取该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1)用pH试纸检验,表明溶液呈强酸性。排除 CO32− 离子的存在。
方法指导
4.物质检验的一般步骤:
取少量试样
加入某种试剂
加热、振荡等操作
观察现象
得出结论
高考回放
某 固 体 混 合 物 可 能 含 有 MgCO3 、 Al2(SO4)3 、 Na2SO4 、 Ba(NO3)2、AgNO3和CuSO4,将该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 根据所给实验现象完成表格(对于可能确定的物质在相应位 置写化学式,暂不能确定的物质在相应位置填“无”)。 (1)将少许固体放入水中得到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
MgCO3
Ba(NO3)2 AgNO3
Na2SO4

Na的焰色反应呈黄色
高考回放
某 固 体 混 合 物 可 能 含 有 MgCO3 、 Al2(SO4)3 、 Na2SO4 、 Ba(NO3)2、AgNO3和CuSO4,将该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 根据所给实验现象完成表格(对于可能确定的物质在相应位 置写化学式,暂不能确定的物质在相应位置填“无”)。 (3)取白色沉淀加入稀盐酸,沉淀完全溶解并放出气体。
课前体验
5.实验室需要制备纯净的氯化钾。现有含少量KBr和 K2SO4的氯化钾样品,按照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进行 提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Ⅰ的名称为 过滤 ,操作Ⅱ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玻璃棒、酒精灯 。 (2)若用硝酸钡来代替氯化钡,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
不行,会引入硝酸钾杂质 (3)若实验所得固体甲、乙的质量分别为W1 g和W2 g,则 样品中KBr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为
典例精析
【解析】根据各项所给的气体来分析:①a和b混合气体
变红棕色,可能是O2和NO反应生成NO2或HBr和Cl2反应 生成Br2(蒸气);②c与d混合产生的白烟可能是NH3与HCl 反应生成的NH4Cl(s);③c、e分别通入少量溴水中,溴 水褪色,c、e可能是SO2和NH3,因为:
SO2+Br2+2H2O
Mg2+、Al3+、Fe3+、CO32−、SO42−、NO3− ③不能肯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 K+、Na+、Cl−
课前体验
【解析】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验现象逐渐分析。由(1)知 CO32−不可能存在;由(2)知溶液中一定存在I−,但强酸 性溶液中Fe3+、NO3−均能将I−氧化,故NO3−和Fe3+不 可能存在;由(3)可知,在加NaOH过程中,一直无沉 淀产生,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没有Mg2+、Al3+。由(4)知 原溶液中含有Ba2+,则一定不存在SO42−。
课前体验
2.下列各组物质仅用蒸馏水不能鉴别的是 A.苯、酒精、四氯化碳 B.食盐、烧碱、硝酸铵三种晶体 C.蔗糖、硫酸铜粉末、碳酸钙粉末 D.氧化铜、二氧化锰、活性炭
【解析】 A中酒精与水混溶,苯和四氯化碳不溶于水, 加水后分层,水层在上的为四氯化碳,水层在下的为苯; B组食盐溶于水无明显热量变化,烧碱溶于水明显放热, 而硝酸铵溶于水明显吸热;C组蔗糖溶于水得无色溶液, CuSO4粉末溶于水得蓝色溶液,CaCO3粉末不溶于水; D组三者均不溶于水,无法鉴别。

CuSO4
溶液无色, 而CuSO4溶液为蓝色
高考回放
某 固 体 混 合 物 可 能 含 有 MgCO3 、 Al2(SO4)3 、 Na2SO4 、 Ba(NO3)2、AgNO3和CuSO4,将该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 根据所给实验现象完成表格(对于可能确定的物质在相应位 置写化学式,暂不能确定的物质在相应位置填“无”)。 (2)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
【解析】A项先用FeCl3检验出Ba(OH)2(红褐色沉淀), KSCN(溶 液血红色),再用Ba(OH)2检验Mg(NO3)2(白色沉淀)。B中四种溶 液依次加入H2SO4后的现象分别为:无明显现象、产生无色无味 气体、产生无色刺激性气体、产生白色沉淀。C中K2CO3、CaCl2 无法鉴别。D中四种溶液分别加入KOH后现象依次为产生刺激性 气体,无现象,产生蓝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过量后消失)。
试回答下列问题: (1)Mn2O3氧化甲苯的反应需要不断搅拌,搅拌的作用是
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增大反应速率 (2)甲苯经氧化后得到的混合物通过结晶、过滤进行分离 。该过程中需将混合物冷却,其目的是 降低MnSO4
的溶解度 。
典例精析
【例2】苯甲醛在医药、染料、香料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 用。实验室通过下图所示的流程由甲苯氧化制备苯甲醛。
方法指导
3.物质检验时对反应的一般要求:
(1)反应要有明显的外部特征,如:溶液颜色的改变、沉 淀的生成或溶解、气体的产生等。 (2)反应要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如:溶液的酸碱性、浓 度、温度的选择。 (3) 检 验 反 应 时 常 需 排 除 干 扰 的 影 响 , 如 用 Ba2+ 检 验 SO42−,应排除CO32−、SO32−等离子的干扰。 (4)检验反应要求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典型性。如品红溶 液检验SO2,KSCN溶液检验Fe3+、湿润的红色石蕊试 纸检验NH3气体。
典例精析
变式1 可用来鉴别己烯、甲苯、乙酸乙酯的一组试
剂是 A.溴水
( C)
B.碳酸钠溶液、溴水
C.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溴水 D.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解析】先用溴水能将样品中己烯鉴别出来,再用高 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将剩下的甲苯和乙酸乙酯鉴别出来。
典例精析
【例2】苯甲醛在医药、染料、香料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 用。实验室通过下图所示的流程由甲苯氧化制备苯甲醛。
硝钾杂质。
课前体验
【解析】 (3)设KCl、KBr、K2SO4的物质的量分 别为x、y、z,根据题意,列方程组得:
74.5x+119y+174z=W

W1/233=z[n(K2SO4)=n(BaSO4)]

x+y+2z=W2/74.5(钾原子守恒)

将z=W1/233代入①③,
解之得:y=(W−W1−25W1/233)/44.5,故样品中
KBr的质量分数:
w(KBr)=m(KBr)/W×100%=
119(W-W2-25W1/233)/44.5W×100%。
典例精析
【例1】有a、b、c、d、e五种无色气体,进行下列实验
a、b、c、d、e可能依次为 A.O2、NO、HCl、NH3、CO2 C.NO、O2、NH3、HCl、SO2
( C) B.O2、NO、NH3、HCl、SO2 D.HBr、Cl2、NH3、H2S、C2H4
课前体验
3.某同学设计下列方法对A盐的水溶液进行鉴定,流程 如图所示,由此得出的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适量酸化的AgNO3溶液 过滤
B (浅黄色沉淀) C KSCN溶液 D (血红色溶液)
A. D溶液中有[Fe(SCN)]2+ C. 浅黄色沉淀B为AgBr
B. 滤液中有Fe3+ D. A一定为FeBr3
2HBr+H2SO4
NH3溶于水呈碱性,Br2与碱溶液反应生成无色的物质,
由此得出C为NH3,e为SO2,d是HCl;④b、e分别通入氢
硫酸中均产生淡黄色浑浊,可得出b、e是O2和SO2。综
合以上可得出a、b、c、d、e分别为NO、O2、NH3、HCl、
SO2。
【评注】多种物质之间通过两两间相互反应进行鉴别的题目 是常考的题型,这些题目知识容量大,题目灵活,思维能力 要求高,平时应加强这方面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训练。
典例精析
变式2 回答下列问题:
(1)欲制备10.7 g NH4Cl,理论上需NaCl 11.7 g。 (2)实验室进行蒸发浓缩用到的主要仪器有 蒸发皿 、
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等。
(3)“冷却结晶”过程中,析出NH4Cl晶体的合适温度为 35℃(33~40℃都可以) 。
(4)不用其他试剂,检查NH4Cl产品是否纯净的方法及操 作是 加热法:取少量氯化铵产品于试管底部,加热,
试回答下列问题:
(3)实验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分别为稀硫酸 、 甲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