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个性在语文课堂上尽情飞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个性在语文课堂上尽情飞扬摘要:新课程背景下,“让每个孩子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心灵的放飞”,“课堂应该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关键词:个性现状意义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习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新课程背景下,“让每个孩子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心灵的放飞”,“课堂应该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个性是人的立身之本

个性,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大千世界的魅力在于万事万物的

多样性。同样,社会的多元化需求也需要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人的才华通常是由人的个性表现出来的,人的个性如遭到过分压抑,必定导致心情不愉快,做事缩手缩脚,很难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梁漱溟在他的《中国文化要义》里曾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文化之最大偏失,就在个人永不被发现这一点上。一个人简直没有站在自己立场说话的机会,多少感情要求被压抑,被抹杀”。

二、当今课堂教学中学生个性彰显现状

如今的语文课堂里,每个老师都渴望看到孩子们投入的状态——“小眼放光、小手高举、小脸通红、小嘴常开、小脑勤动。”可事实上,孩子们在课堂上还存在这样一些状态?

1、思维懒散:在课堂上,我们总能看到一些孩子,看似专注,老师问什么,要求做什么,他们都不能做出积极的反应。他们已习惯了看别的同学表现,自己虽然坐在课堂上,但心灵游离于课堂之外。

2、心理依赖:一部分学生已习惯了老师“喂”给自己吃,注重记录老师的要点,按老师教的方法学习。考试了,有的题型没有碰到,他们就无从下手。总是埋怨老师没讲到,不是自己不用功,这是典型的依赖心理。

3、兴趣缺失:新课程改革以来,老师们也在努力地改变着,可事实上,老师的教学设计吸引不了孩子的注意力,老师的引领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语文这门学科的工具性得不到很好的体现,训练

犹如蜻蜓点水,学生的兴趣逐渐缺失。

4、畏惧自卑:课堂里还有一部分学生一开口就紧张,问题答不完整,声音微弱,这样的孩子对语文学习充满畏惧自卑。

学生的学习状态、消极心理原因来自多个方面,但老师的教确实值得我们思考。

三、正确张扬学生个性的意义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正确张扬学生的个性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所以,学生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了健全的人格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健康成长。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正确张扬学生的个性符合当前教育改革形势的需要。新大纲提出:语文教学应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只有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人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正确张扬学生的个性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的主体性发展的状态如何,是国家经济社会能否出现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正确张扬学生的个性,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为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四、张扬学生个性的策略

1、融洽的师生关系

古人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传统师生之间的授受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是权威、是中心,学生是观众、听众,师生之间缺乏交往与对话,这种师生关系严重压抑了学生的成长。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支持者,与学生一起“教学相长”,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体验,自由表达。教师可以参与讨论,发表个人见解,但不能约束限制学生的思维。

在教《游园不值》时,我先指导学生理解诗意并对古诗进行充分的朗读,然后问:“诗人叶绍翁在没有遇到要访的人又看不到满园的春色的情况下,情绪是怎么样的?”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诗人当时的心情很好,很开心。”我故作不解地问:“当时诗人没有实现心中的愿望,大家都认为很伤心,你为什么却认为诗人的心情很好呢?”这个学生胸有成竹地说:“诗人虽然没有遇到要访的人,但他却从一枝伸出墙外的红杏领略到了满园的春色,体会到了春天勃勃生机,难道诗人不高兴吗?”抓住这个机会,我说了这么一句话:“你的想法与众不同,连老师都没想到,你真了不起!”听到这一句表扬,这位学生笑了,笑得就像是春风里傲放的红杏!

2、宽松的学习氛围

把课堂看作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场所,把教师看作是学生学习合作的伙伴,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善于和学生交流,使

学生敢于畅所欲言,发表见解。在教《将相和》一文时,我问学生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大部分学生都说喜欢蔺相如或者廉颇,但有一位学生却说喜欢赵王。班上有很多学生笑了起来。我鼓励他说出原因,这位学生说他喜欢赵王,是因为蔺相如地位卑微,可赵王却敢于大胆任用他。对学生这个独特的见解,我给予了肯定,这极大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个性见解,使学生心中有一种“说错了老师也不会批评我”的安全感,这样,他们在课堂上才敢于踊跃发言,使课堂充满活力。

3、灵活的教学方式

灵活的教学方法是发展学生个性的关键。灵活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站在全局的高度上审视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教材,精心地重组教材,懂得教材的内在联系性,看到教材向课外的拓展。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这样做,他让学生反复阅读了教材后,让学生当当船夫,向“游人”吆喝,招揽“游人”来坐自己的小艇。这一做法,使得每个学生不仅仅去品读这一段文字,还主动地联系前后所学的内容。由于学生个体感悟的不同,介绍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有人侧重介绍小艇的舒适,有人侧重介绍自己行船之快,有人侧重介绍自己驾船的安全性……每一位学生的发言都不是机械

照搬课文原话,而是经过自己感悟,再加工后,把原文的思想变成了自己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