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伪学

合集下载

明代学术思潮与辨伪学的发展

明代学术思潮与辨伪学的发展

明代学术思潮与辨伪学的发展【内容摘要】明代辨伪学在中国辨伪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明代学术思潮与明代辨伪学发展的关系入手,探讨了明代不同历史阶段的学术思潮对辨伪学发展产生的影响,并对明代辨伪学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明代学术思潮辨伪学辨伪,是对古代典籍真伪的鉴别,古代典籍常有后人假托前人或同时代人假托他人之作,亦有流传过程中在真本中夹有后人的伪托之作。

对此需进行辨识,称之为辨伪。

[①]辨伪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年代,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的孟子、屈原、韩非子,之后有两汉的司马迁、刘向、刘歆、班固、李充,魏晋时期的高僧道宣,唐代的刘知几、柳宗元以及南宋的欧阳修、郑樵、朱熹等。

到了明代辨伪学始成为一门专门之学,其标志就是胡应麟之《四部正讹》。

明代在辨伪学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汲取了前代辨伪的经验和教训,又继往开来有所创新,其成就已经超过了前代,同时对清代辨伪学和考据学的发展和繁荣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从明代辨伪学的整体发展来看,分为两个阶段,早期和中后期,每个阶段发展的状况不尽相同,早期的成就明显不如中后期,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术思潮的转变,在程朱理学、阳明心学以及实学思潮的影响下,明代辨伪学的发展体现出不同的阶段特点。

一、明代学术思潮概说有明一代,学术思潮按时间可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程朱理学一家独尊,中后期阳明心学与实学思潮相继兴起。

明朝建国之始,朱元璋考虑到理学对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将程朱理学确定为建构王朝政治思想的理论依据,极力推崇。

永乐朝,这一政策得到进一步强化和推行,并以程朱思想为标准,编成了《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诏颁天下,希图在思想上“合众途于一轨,会万理于一原”,“使家不异政,国不殊俗”。

此后历朝都将程朱理学作为士子科考的唯一依据,并尊崇到只允许“代圣人立言”,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甚至不需要有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的程度,重义理轻考据之风蔓延朝野,严重的阻碍了明前期学术的发展。

古籍辨伪学

古籍辨伪学

古籍辨伪学古籍辨伪学是一门研究古籍真伪的学科,也被称为古籍学的分支学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历史的探究深入,古籍辨伪学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古籍辨伪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古籍辨伪学的意义1. 保护文化遗产古籍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承载了人类的历史和文化,是后人了解先人思想、文化、社会习俗、科技水平等的重要途径。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古籍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和失落。

因此,对于那些尚存的古籍,我们必须认真对待,保护好它们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便后人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研究我们的历史和文化。

2. 促进历史研究古籍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之一。

通过古籍,我们可以了解到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科技等方面的情况,从而更好地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但是,由于古籍的真伪性不同,对历史研究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对古籍进行辨伪,可以保证历史研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 增进人类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古籍是不同文化之间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桥梁。

通过古籍,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和交流,从而增进人类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二、古籍辨伪学的方法1. 对古籍的内容进行分析古籍的内容是判断其真伪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对古籍的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判断其是否符合历史的真实情况,是否与其他史料相符合,是否有矛盾之处等。

如果古籍的内容与其他史料相符,且没有明显的矛盾之处,那么可以认为它是真实的。

2. 对古籍的书写方式进行分析古籍的书写方式也是判断其真伪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对古籍的字体、用纸、装订方式等进行分析,可以判断其是否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风格,是否与其他古籍相符合等。

如果古籍的书写方式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风格相符,且与其他古籍相符,那么可以认为它是真实的。

3. 对古籍的保存状态进行分析古籍的保存状态也是判断其真伪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对古籍的保存状态进行分析,可以判断其是否经历过修补、篡改等行为,是否被人为地破坏,是否有明显的痕迹等。

第二章 第四节 辨伪学

第二章 第四节 辨伪学

伪书的危害

一是进化系统紊乱。 二是社会背景混淆。
《西京杂记》为例晋人葛洪?西汉时刘歆?

三是事实是非倒置。书中有假,很足以淆乱是非。
司马光 《涑水记闻》?

四是由事实影响于道德及政治。
曹魏王肃《孔子家语》?
危害之一:进化系统紊乱

梁启超所说:‚打开最可靠的《汉书· 艺文志》,里 面载神农、黄帝时代的著作,不知道有多少。至于 伊尹、太公的著作,更是指不胜屈。要是那些书都 是真的,则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进化原则,刚刚相 反,所谓黄金时代他人在近世,我们在远古,中国 文明万年以前是黄金,千年以前是银,以后是铜, 渐渐地变成为白铁。若相信神农、黄帝的许多著作, 则殷墟甲骨,全属假造,不然就是中国文明,特别 地往后退化,否则为什么神农黄帝时代已经典章文 物,灿然大备,到商朝乃如彼简陋低下呢。‛
二、伪书的出现

原因、时期

梁启超:‚‘好古’是中国人特性之一,什么事都 觉得今人不及古人,因此出口动笔,都喜欢借古人 以自重,此实为伪书发达之总原因。‛(《中国近 三百年学术史》) 教材上提到10种原因。(329页) 梁启超提出6个时期。(322页)
作业


一、名词解释 1.辨伪;2.伪书;3.二重证据法(324页) 二、 1.列举唐宋明清各一部辨伪学方面的作者及 其代表作。(323页) 2.伪书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3.近代以来,在辨伪学理论构建方面其奠基 作用的学者是谁?其代表作有哪些?所提出 的辨伪理论包括哪些方面。 4.“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是现代哪一学派提 出来的?其代表人物是谁?这一学说的意义
第4节章 辨伪学

一、辨伪的必要性(数量多、危害大)


二、伪书的出现(原因、时期)

国学方法之辨伪讲义

国学方法之辨伪讲义

梁启超的辨伪方法论
(乙)从文义内容上辨别: (一)从字句罅漏处辨别: (子)人之称谓: (1)书中引述某人语,则必非某人作;若书是某人作,必无某某曰之词。 (2)书中称谥者,出于作者之后,可知是书非作者自著。 (3)甲朝人之书却避乙朝之帝讳,可知是乙朝人作。 (丑)用后代之人名地名朝代名。 (寅)用后代之事实或法制。 (1)用后代之事实:一、事实显然在后;二、预言将来之事显露伪迹;三、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09: 18:1909 :18:190 9:186/ 24/202 1 9:18:19 AM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1. 6.2409: 18:1909 :18Jun- 2124-J un-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09:18: 1909:1 8:1909: 18Thur sday, June 24, 2021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08:305.26.202108:305.26.202108:3008:30:575.26.202108:305.26.2021
辨伪学之发展
司马迁之考辨史料。《史记·五帝本纪》:“学者 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 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 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 传。余尝西至空峒,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 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 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予观《春 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 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 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非好学深思,心 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 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共3篇

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共3篇

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共3篇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1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清代文献辨伪学是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进程,留下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文献资料的可信度、真实性备受争议。

因此,清代文献辨伪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的历史渊源、研究方法以及研究价值。

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的历史渊源清代文献辨伪学起源于清朝正史编纂之中。

据传,清朝正史编纂工作自康熙年间开始,历时长达百年之久。

在编纂过程中,由于历史资料的缺失、捏造、被篡改等原因,使得历史资料的真实性受到了严重的质疑。

因此,清代编纂官员普遍具有较强的文献辨伪能力,对历史资料进行了科学的甄别与整理。

其中比较出名的有如清代学者李文蔚与王夫之等人。

他们对历史资料的认真研究和整理,为清代文献辨伪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清代文献辨伪学的研究方法清代文献辨伪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四种,即外部考证、内部考证、笔迹考证和经史考证。

其中,外部考证是指从文献的形制、材料、印章、纹饰、题款等方面进行甄别;内部考证是指从文献本身的语言、体例、内容、时代背景等方面进行甄别;笔迹考证是指从文献的字迹、笔墨、布局、样式等方面进行甄别;经史考证是指从经、史、子、集等类别的文献内容及与先秦、汉唐隋等历史时期的关系进行甄别。

这些方法的运用,使得清代文献辨伪学的研究逐步深入并且成效显著。

研究价值清代文献辨伪学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清代历史,并为后世的历史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文献资料。

同时,清代文献辨伪学也为文献鉴定奠定了基础,对后世的鉴定工作具有深远的影响。

此外,清代文献辨伪学的研究方法,在今天的历史学研究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是历史研究工作中的重要分支,它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清代正史编纂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留下了一批真实可靠、有价值的历史文献资料。

辨伪学 简介

辨伪学  简介

在国际学术界,“辨伪学”是针对“伪科学”进行辨别区分的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

伪科学是指据称是事实或得到科学支持、但实际上不符合科学方法的“知识”。

伪科学是一些虚假的“科学”或者骗局,经常借用科学名词进行装饰,但实际上与科学在本质上并无关联。

其主要标志是:在辨伪理论上,由过去传统的、较为零散的归纳总结逐渐形成科学的、系统的、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在辨伪方法上,由过去主要是乾嘉考据辨伪方法,逐渐加入了现代科学方法,包括考古学、社会学、逻辑学、计算机等等;在学科体系上,构建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简介杨绪敏,天津人民出版社回顾本世纪中国辨伪学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本世纪初至30年代末,是中国辨伪学的构建时期;第二个时期,从40年代至70年代中期,是中国辨伪学缓慢发展时期;第三个时期,从70年代中期至本世纪末,是中国辨伪学多元发展,成就突出的时期。

回顾和反思中国辨伪学在本世纪的历史轨迹,对辨伪学今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辨伪学的构建从本世纪初到30年代末,是中国辨伪学的构建时期。

首先应该明确,辨伪与辨伪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辨伪是指对有真伪问题的事和物(在此主要是指有真伪问题的典籍)进行考察鉴别。

而辨伪学则是对辨伪的研究,包括对辨伪理论、辨伪方法、辨伪历史、辨伪成果等的研究,使其成为一门科学的、系统的、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

这一时期,正是中国辨伪学的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的初步形成时期。

辨伪理论的构建辨伪理论的奠基人是梁启超。

他于20年代撰写了《中国历史研究法》(1921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1924年)、《古书真伪及其年代》(1927年)等著作。

这些著作不仅构建了新史学理论,也以求实求真的理性眼光,运用近代科学演绎、归纳等方法,构建了辨伪学理论。

在这三部书中,他对伪书的种类、作伪的原因、辨伪的意义、辨伪的方法、伪书的价值等等做了系统的阐述,进行了具有规律性的理论总结。

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他提出了辨伪书的12条标准,证真书的6条标准及辨伪事的7条标准。

第六章 辨伪

第六章  辨伪

一、伪书产生的原因
1、尊古 尊古贱今、借古人自重,是伪书产生的首要
原因。 《淮南子〃务修》:“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 今,故为道者必托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 说……”
2、争胜
门户之见,各守师法。 伪造古书来作为自己的依据。 曹魏时期王肃伪造《孔子家语》最具
代表性。
3、射利
统治者悬赏求书,书贾造伪牟利。
人后者,则书或全伪或一部分伪。”
例:《越绝书》,《隋志》始著录,题
子贡撰;然其书既未见《汉志》,且书 中叙及汉以后建臵沿革;故知其书不惟 非子贡撰,且非汉时所有也。
(7)有部分伪则全书须慎重对待 “其书虽真,然一部分经后人窜乱之迹既
确凿有据,则对其书全体须慎加鉴别。”
(8)书中记事与事实相反 “书中所言确与事实相反者,则其书必伪。”
8、好事
如明代的丰坊,先后伪造子贡《诗传》、
申培《诗说》《楚梼杌》等书。先用篆 书写就,附以楷书作音注,以抒发自己 的才学而后快。 9、求名 以上数类多为己书托他人之名下,而 求名者则是盗窃他人之书占为己有。 如郭象窃向秀《庄子注》,何法盛窃郗 邵《晋中兴书》等等。
10、误题
有些古书本来没有署名作者,后 人认为它与古代某人有点关系,遂 题某人撰。
例:忽发现明钞本《慎子》一种,与今行之
《四库》本、《守山阁》本全异,与隋、唐 《志》,《崇文总目》《直斋书录解题》等 所记篇数,无一相符,其流传之绪又绝无可考。
(3)今本来历不明
梁氏说:“其书不问有无旧本,但今本
来历不明者,即不可轻信。”
(4)题某人旧撰不确 “其书流传之绪,从其他方面可以考见,
二、伪书的种类
1、全部伪 a根本就没有的书:《黄帝内经》 b书本身是否果真曾经存在都很成问题:

第十四章文献辨伪学

第十四章文献辨伪学

唐代学者对于古书的辨伪,较汉人要自觉得多。 刘知几在其所著史评名著《史通》中,撰有《 刘知几在其所著史评名著《史通》中,撰有《疑 古》、《惑经》两篇,指斥“五经”与上古之书 惑经》 真伪不分、 “隐没者多”,主张轻传闻重经历, 以杂史、雅言及出土资料与古史相印证。 韩愈在 《答李翊书》中也曾讲到,他平日读书, 答李翊书》 非常注意“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 昭然黑白分矣”。与韩愈齐名的柳宗元,也是一 位疑古的学者 ,著专文以辩《鬼谷子》、《亢仓 ,著专文以辩《鬼谷子》 子》、《吴子春秋》、《鹖冠子》、《文子》诸 吴子春秋》 鹖冠子》 文子》 书之伪。所有这些,都对后世文献辨伪的工作产 生过一定影响。
又有姚名达综合《诸子辨》 又有姚名达综合《诸子辨》、《四部正讹》、 四部正讹》 《古今伪书考》三书,列成《宋、胡、姚所论列 古今伪书考》三书,列成《 古书对照表》,附于顾颉刚校点的《古今伪书考》 古书对照表》,附于顾颉刚校点的《古今伪书考》 后行世。 后来黄云眉以姚、顾二人之书既各证不足,又各 是其说,依违之间,尚无确论,乃详征博引以补 正之,略仿朱彝尊《经义考》,作成《 正之,略仿朱彝尊《经义考》,作成《古今伪书 考补正》一书,于30年代韧首次印行。此后张心 考补正》一书,于30年代韧首次印行。此后张心 瀓另起炉灶,又将宋、胡、姚三书拼合补缀,总 汇于一编,集结为《伪书通考》一书,于30年代 汇于一编,集结为《伪书通考》一书,于30年代 末出版。初版时,全书共收录论辨之书1059部, 末出版。初版时,全书共收录论辨之书1059部, 50年代修订时增入45部,使总数达到1104部,考 50年代修订时增入45部,使总数达到1104部,考 证丰繁,检索亦方便,为日前所见最完整的一部 综合性辨伪工具书。
清代考据学大盛,文献辨伪也取得了显著 的成就。这里首先要说到万斯同和姚际恒。 万斯同是清初著名历史学家,他在《 万斯同是清初著名历史学家,他在《群书 辨疑》一书中对《易传》 辨疑》一书中对《易传》、《周礼》、 周礼》 《仪礼》、《左传》等书都提出了疑问, 仪礼》 左传》 在当时学术界颇有影响。姚际恒则是清初 勇于疑古的学者,史传称他多“言人所不 敢言”,写有《九经通论》 敢言”,写有《九经通论》其专为辨伪而 作的,则有《古今伪书考》 作的,则有《古今伪书考》。

论唐代古籍辨伪学的发展

论唐代古籍辨伪学的发展

论唐代古籍辨伪学的发展考辨古籍真伪,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早在春秋末年,子贡就对书籍产生过怀疑,他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1](《子张》)战国时期的孟子更进一步指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2](《尽心下》)到西汉时期,司马迁著《史记》,“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3](《太史公自序》),对大量古文献作了系统地梳理和考辨。

刘向、刘歆父子在校理群书时,把考辨书籍真伪作为其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进入东汉,班固撰《汉书?艺文志》,继承、发挥了刘向、刘歆父子的辨伪传统,用自注的形式指出古籍真伪及作者依托的情况。

从三国到隋代,许多学者如傅玄、范宁、颜之推、王通等都对古籍辨伪作了一定的工作。

高僧道安、曾祐、法经等对佛经的考辨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唐代的古籍辨伪上承战国、秦汉及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辨伪思想,下启宋代的疑古辨伪思潮,是中国辨伪学发展史上不可或阙的重要一环。

本文拟将唐代的古籍辨伪作一系统综述,以企揭示其在中国古籍辨伪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不妥之处,尚祈方家赐正。

一学术界多认为,唐开国之初,学者笃守师法、因循守旧,不注重考辨书籍之真伪,无辨伪成绩可言。

实际上,这种观点还有待进一步商榷。

贞观年间,孔颖达等奉敕编撰《五经正义》,所搜集材料庞杂众多且相互矛盾抵牾。

为了统一经学,孔颖达等人对其进行了严谨地剖析考辨。

《今文尚书》中的《泰誓篇》,马融、郑玄、王肃等学者都曾怀疑其为伪书,孔《疏》在他们的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辨析,详细叙述了《泰誓篇》造伪及流传的经过,认为“今之《泰誓》,非初伏生所得。

”[4](《尚书序》孔疏)关于《礼记》中的《月令篇》,郑玄认为“其中官名、时事多不合周法”,断定其是礼家好事者抄合而题之周公的伪作。

孔《疏》赞同郑玄的观点,并具体指出了《月令篇》不合于周法之处:“周无太尉,唯秦官有太尉,而此《月令》云:‘乃命太尉’,此是官名不合周法。

解析梁启超辩伪学思想

解析梁启超辩伪学思想

解析梁启超辩伪学思想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等,广东新会人。

他的学术研究范围很广,涉及文史哲、教育、新闻、法律、伦理等。

同时他在辨伪学领域也取得了卓著成就,可以说是现代辨伪学的先行者。

梁启超的辨伪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中国历史研究法》(1921)、《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1923—1925)、《古书真伪及其年代》(1927)等著作中。

《中国历史研究法》在谈到伪书的概念时,指出了辨伪的必要性,并提出辨伪的十二条公例[1]97。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论及清代的古籍辨伪时,将伪书分为十类,并且提出了许多辨伪的方法[2]306,与前书相比较,辨伪的理论色彩就更加浓烈了。

一、善于继承并发展前人的辨伪理论成果中国古代辨伪学的实践经验丰富,但缺乏理论的总结,所以辨伪学理论并不发达。

明代胡应麟是中国辨伪学史上第一个对辨伪理论进行探讨的人,梁启超的辨伪学理论可以说是建立在胡应麟的基础之上,但他对前者的辨伪学说在继承的同时又有创造性发展。

梁启超对胡应麟有着较高的评价,并且承认受到了他的影响,云:“晚明出了一位辨伪大师,叫做胡应麟,著了一部《四部正讹》。

宋濂的《诸子辨》不过是文集里的长篇文章,仍旧放在杂著之部,而且没有博辨群书的真伪,发明通用的方法,还不算专书。

全书发明了许多原理原则,首尾完备,条理整齐,真是有辨伪学以来的第一部著作,我们也可以说,辨伪学到了此时,才成为一种学问。

”[3]41 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考察梁启超的辨伪学理论体系。

1.详细剖析伪书的危害。

对于伪书的危害,梁启超说:“许多伪书,足令从事研究的人扰乱迷惑,许多好古深思之士,往往为伪书所误。

研究的基础,先不稳固,往后的推论结论,更不用说了。

即如研究历史,当然凭藉事实,考求它的原因结果。

古籍辨伪学

古籍辨伪学

古籍辨伪学古籍辨伪学是一门对古籍进行辨析、鉴定、评价的学科,也是一门涉及到文化、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古籍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珍贵价值和历史意义,因此对其辨伪工作的重视也日益加强。

一、古籍辨伪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古籍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古籍已经经历了多次的传抄和改编,其中不乏伪作、篡改、捏造等情况,这给古籍的研究和传承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因此,古籍辨伪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首先,古籍辨伪工作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古代文化遗产。

古籍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珍贵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通过对古籍进行辨伪,可以减少伪作、篡改等不实信息的扰乱,保护古籍的真实性,使其更好地得到传承和发扬。

其次,古籍辨伪工作有助于推动古代文化的研究和传承。

古籍是古代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见证,对于探究古代社会文化、历史事件和人物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古籍进行辨伪,可以减少错误信息的干扰,使得古籍的研究更加准确、深入,有助于推动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最后,古籍辨伪工作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历史意识。

古籍是人类文化的重要遗产,通过对古籍的学习和研究,可以增加人们对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了解,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历史意识,有助于推动社会的文化进步和发展。

二、古籍辨伪的方法和技巧古籍辨伪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和细致的工作,需要借助多种方法和技巧来进行。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古籍辨伪方法和技巧。

1、文献考证法。

文献考证法是指通过对古籍文献的研究和比较,来确定其真实性和可信度的方法。

这种方法需要对古籍的作者、出处、流传渠道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以确定其真实性和可信度。

2、实物鉴定法。

实物鉴定法是指通过对古籍的实物进行鉴定和比较,来确定其真实性和可信度的方法。

这种方法需要对古籍的纸张、印刷技术、装帧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以确定其真实性和可信度。

第七章 辩 伪

第七章  辩  伪

第七章辩伪辨伪是古籍整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考辨史料真伪及其年代的科学。

古书的真伪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明代胡应麟在《四部正伪》中曾叹道:“余读秦汉诸古书,核其伪几十七焉。

”清末著名目录学家张之洞,在《輶轩语》中也说:“一分真伪,而古书去其半。

”辨伪先哲们的估计虽不尽确凿,但也并非毫无根据。

尤其是我国古代典籍曾经历众多的天灾人祸,失传甚多,难免为后世的有意作伪和失误致伪以空隙。

因而古代的伪书,不仅数量大且充斥于文学、历史、思想、宗教、政治、科学等各方面。

鱼目混珠真伪难辨,搞乱了历史真相。

给我们科学地利用古籍造成了许多混乱。

郭沫若同志曾指出:“研究中国古代史,大家所最感痛苦的是,仅有的一些材料却都是真伪难分,时代混沌,不能做真正的科学研究的素材。

”(《十批判书》)因此,辨别古籍的真伪十分重要。

辨识伪书的目的,不是将伪书清除书籍之林,而是恢复其本来面目,作为史料加以保存和运用。

要辨识伪书,首先的是要了解伪书产生的原因和伪书的种类。

第一节伪书产生的原因和种类一、伪书产生的原因伪书的产生有其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从性质上看,又分有意作伪和失考误断致伪二类。

有意作伪大致可分以下几种:1、借古重说我国古代的知识分子,相当一部分人存在“祟古贱今”的观念,并且好古成癖。

被称为圣人的孔夫子都“信而好古”,“言必称尧舜”。

《淮南子》在《修务训》里说:‚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

乱世暗主高远其所从来,因而贵之。

为学者于论而尊其所闻,相与危坐而听之,正领而诵之。

‛可见古时尊古之风异常浓厚。

许多人为了使自己的作品取信于世,借助于人们的这种心理,硬拉一些古人作护身符。

或托古人之名,或掇古人之事,或挟古人之文,或蹈古书之名,以宣传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而他们的门生弟子则不遗余力大肆鼓吹。

于是以古圣先贤为撰者的书籍大量出现,流传于世。

顾炎武曾说:“汉人好自作之书而托为古人,张霸《尚书》、卫宏《诗序》之类是也。

第十讲辨伪与辨伪学

第十讲辨伪与辨伪学
中国文献学
第十讲
辨伪与辨伪学
2011-6-3 2
教学目标
1
了解辨伪与辨伪学的基本知识 了解主要辨伪名著及辨伪学家 领会辨伪学在学术研究上的重要价值
2
3
2011-6-3
3
新课内容一
一、辨伪与辨伪学的 基本知识
2011-6-3
4
(一)辨伪的前提
1. 2. 3.
原书散佚,后人补作。社会原因。 原书散佚,后人补作。社会原因。 人为作伪,王莽、刘歆等人的作伪, 人为作伪,王莽、刘歆等人的作伪,统 治阶级的需要。 治阶级的需要。 游侠、世俗之人、书商等作伪。 游侠、世俗之人、书商等作伪。好事者 个人所为。 个人所为。
2011-6-3 32
(五)辨伪方法
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的考据方法: 本证、旁证、实证、虚证、理证,为考 据辨伪学创立了通例。 又有人将考据方法归纳为事证、物证和 理证三类。 又有人将考据方法归纳为书证、物证、 理证。 阎若璩
2011-6-3 33
阎若璩
阎若璩(1636~1704),字百诗,号潜丘,山西太原人。清代著 名汉学家。
2011-6-3
7
辨伪与考证关系密切
考证亦称考据。是在广集史料的基础上 考证亦称考据。是在广集史料的基础上, 证明其真伪,从而为历史研究提供真确可 证明其真伪 从而为历史研究提供真确可 靠史料之方法。 靠史料之方法。
2011-6-3
8
(三)辨伪学的产生与发展
1、先秦两汉辨伪的萌芽 、 (1)特点:疑伪。 )特点:疑伪。 孔子怀疑古籍有伪; 孔子怀疑古籍有伪; 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 韩非子对儒家、墨家立论的真实性提 韩非子对儒家、 出质疑。 出质疑。

文献辨伪学

文献辨伪学

如‘变识为智’、‘一息得道’、‘婴儿蕊女、 变识为智’ 一息得道’ 婴儿蕊女、 金楼绛宫、青蛟白虎、宝鼎红炉’ 诵咒土偶’ 金楼绛宫、青蛟白虎、宝鼎红炉’、‘诵咒土偶’ 之类,聃之时无是言也。其为假托,盖无疑也。 之类,聃之时无是言也。其为假托,盖无疑也。” 节采某书, 5、节采某书,更易书名
把某一部书的一部分独立出来, 换上新书名, 以伪 把某一部书的一部分独立出来 , 换上新书名 , 造为新书。 诚斋挥麈录》 一卷, 旧题杨万里撰。 造为新书 。 如 《 诚斋挥麈录 》 一卷 , 旧题杨万里撰 。 四库全书总目》认为: 左圭收入《百川学海》 《四库全书总目》认为:“左圭收入《百川学海》中。 今检其文,实从王明清《挥麈录话》内摘出数十条, 今检其文,实从王明清《挥麈录话》内摘出数十条,别 题此名。凡明清自称其名者,俱改作万里字。 题此名。凡明清自称其名者,俱改作万里字。盖坊刻赝 自宋已然。 本,自宋已然。”
2、从被依托的人辨伪 、 有的的学者因有某种专长, 有的的学者因有某种专长,后人有类似的 为了抬高自己,往往托名于这些人。 书,为了抬高自己,往往托名于这些人。 汉书·东方朔传 东方朔传》 《 汉书 东方朔传 》 就最早揭示这种学术现 朔之恢诡,逢占射覆,其事浮浅, 象:“朔之恢诡,逢占射覆,其事浮浅,行于众 童儿牧竖莫不眩耀。 庶,童儿牧竖莫不眩耀。而后世好事者因取奇言 怪语附著之朔。 怪语附著之朔。” 如诸葛亮擅长军事, 所以后世《 将苑》 如诸葛亮擅长军事 , 所以后世 《 将苑 》 、 十六策》 心书》等兵书均假托于他, 《十六策》、《心书》等兵书均假托于他,所以 四库全书总目》 盖宋以来兵家之书, 《四库全书总目》说:“盖宋以来兵家之书,多 托于亮。 (《将苑 提要) 将苑》 托于亮。”(《将苑》提要) 3、从首先传出该书的人辨伪 、 有的学者喜欢伪造书籍, 有的学者喜欢伪造书籍,凡题名由其所传

辨伪学

辨伪学

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班级:2011级社会科学系历史班姓名:张熬光学号:20110702022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辨伪学”是针对“伪科学”进行辨别区分的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

伪科学是指据称是事实或得到科学支持、但实际上不符合科学方法的“知识”。

伪科学是一些虚假的“科学”或者骗局,经常借用科学名词进行装饰,但实际上与科学在本质上并无关联。

其主要标志是:在辨伪理论上,由过去传统的、较为零散的归纳总结逐渐形成科学的、系统的、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在辨伪方法上,由过去主要是乾嘉考据辨伪方法,逐渐加入了现代科学方法,包括考古学、社会学、逻辑学、计算机等等;在学科体系上,构建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清代文献辨伪学是一个学术性和思想性兼具的课题,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但是尚未有人对其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

笔者有感于此选作该题,勉力为之。

本文主要讨论以下五方面内容:(1)探讨了有关辨伪学、文献辨伪学的一系列理论问题。

并对二十世纪初年迄今,文献辨伪研究的状况进行回顾。

同时对本文的选题意义、理论方法等进行了简要说明。

(2)回顾了清以前文献辨伪学发展的历史及其成就。

文献辨伪学发端于先秦,形成于两汉,复经隋唐、宋明数百年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清人的文献辨伪研究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分析了清代文献辨伪学发展的动力和环境问题。

文献辨伪学的存在和发展同所处时代和社会息息相关。

清代的文献辨伪学能够继续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是清代学术和社会对其提出的内在要求和它们所给予的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4)分清初、清中期和清后期三个阶段,系统考察清人文献辨伪研究的状况。

笔者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对顾炎武以降数十名学者的文献辨伪成就进行个案分析,还专设“图书”辨伪、《古文尚书》辨伪、《周礼》辨伪、《竹书纪年》辨伪等专题,此外还对《总目提要》的辨伪学成就进行了全面研究。

(5)最后总结了清人文献辨伪学研究的学科体系、辨伪学成就和清代文献辨伪研究的现代启示等。

历史文献辨伪学

历史文献辨伪学

历史文献辨伪学【原因】尊古: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争胜射利(献书、沽书以求获利)嫁祸诽谤自耻借重:借助时贤之名,区别于尊古借助于先贤好事求名:古代少见,现代多见误题:原书无作者,后人误题炫耀逃禁【方法】1.胡应麟•变伪八法核之七略以观其源核之群志以观其绪核之并世之言以观其称核之异世之言以观其述核之文以观其体核之事以观其时核之撰者以观其讬核之传者以观其人2.梁启超•辨伪公例12条(1)某书前代从未著录或绝无人征引而忽然出现者,什有九皆伪。

(2)某书虽前代有著录,然久经散佚,乃忽有一异本突出,篇数及内容等与旧本完全不同者,什有九皆伪。

(3)某书不问有无旧本,但今本来历不明者,即不可轻信。

(4)某书流传之绪,从他方面可以考见,而因以证明今本题某人旧撰为不确者。

(5)真书原本经前人称引,确有左证,而今本与之歧异者,则今本必伪。

(6)其书题某人撰,而书中所载事迹在本人后者,则其书或全伪,或一部分伪。

(7)某书虽真,然一部分经后人篡乱之迹既确凿有据,则对于其书之全体必慎加鉴别。

(8)书中所言确与事实相反者,则其书必伪。

(9)两书同载一事绝对矛盾者,则必有一伪或两俱伪。

(10)各时代之文体,盖有天然界划,多读者自能知之,故后人伪作之书,有不必从字句求枝叶之反证,但一望文体即能断其伪者。

(11)各时代之社会状态,吾侪据各方面之资料,总可以推见崖略。

若某书中所言其时代之状态与情理相去悬绝者,即可断其伪。

(12)各时代之思想,其进化阶段自有一定,若某书中所表现之思想与其时代不相衔接者,即可断其伪。

3.杜泽逊• 辨伪方法廿条授受源流(早期目录书)被依托之人首先传出该书之人与作者生平之矛盾当事人的揭发文体文章风格特殊词语之起源声韵系统与时代之矛盾因袭称引佚文史事称谓(史讳)制度(职官)地理(行政区划、地名)与作者思想观点之矛盾与作者学术水平之矛盾与作者学术专长之矛盾学术史之倒置(出土文献版本)【伪史料】伪书失校或妄校为尊者、亲者、贤者讳正闰史观(如陈寿的《三国志》以曹魏为正统)屈从藩邦之请(如有关朝鲜光海君和仁祖大王权力交替的史实)后人增补统治者篡改(孔子学生子贡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史德(专指著史者的心术)材料认识水平(由于著史者的材料不全面或认识水平有限造成的,不管有意无意,都是缺乏史德的表现)【选读】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十八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旧本题朝散郎尚书礼部员外郎兼国史院编修官李焘经进考宋史艺文志及焘本传惟载所著续通鉴长篇无此书之名盖亦当时麻沙坊本因焘有续通鉴长编托其名以售欺也續宋編年資治通鑑十八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舊本題朝散郎尚書禮部員外郎兼國史院編脩官李燾經進考宋史藝文志及燾本傳惟載所著續通鑑長編無此書之名蓋亦當時麻沙坊本因燾有續通鑑長編託其名以售欺也。

中国历史文献学最新课件第5课历史文献学的分支学科(三)

中国历史文献学最新课件第5课历史文献学的分支学科(三)

贰 辨伪学
一 伪书产生的原因及其种类
梁启超在前代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将历史上重要的伪书归 纳总结为十大类,并列出相关的书目和篇目,揭示出中国古 籍中伪书的基本状况。
“全部伪” “一部伪” “本无其书而伪” “曾有其书因佚而伪” “内容不尽伪而书名伪”
“内容不尽伪而书名人名皆伪” “内容及书名皆不伪而人名伪” “盗袭割裂旧书而伪” “伪后出伪” “伪中益伪”
➢ 方志、金石文献汇编和现代考古发掘文献,也是古 文献辑佚的重要来源。
叁 辑佚学
二 辑佚的源流与方法
辑佚,是一项复杂的佚书搜集、复原与整理 的工作。
• 以恢复古书原貌的辑佚要求 • 尽可能完备地搜集原书的散佚资料 • 对资料加以严谨的考辨,去伪存真 • 尽可能按照原书的篇卷结构加以编辑
叁 辑佚学
叁 辑佚学
二 辑佚的源流与方法
2.辑佚的基本方法
梁启超总结清代辑佚工作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一、以唐宋间类书为总资料 二、以汉人子史书及汉人经注为辑周秦古书之资料 三、以唐人义疏等书为辑汉人经说之资料 四、以六朝唐人史注为辑逸文之资料 五、以各史传注及各古选本、各金石刻为辑遗文之资料
叁 辑佚学
二 辑佚的源流与方法
二 辑佚的源流与方法
梁启超总结为“鉴定辑佚书优劣”的四项标准,对现 代辑佚工作仍具借鉴意义。
这四项标准是: (1)佚文出自何书,必须注明;数书同引,则举其最
先者。能确遵此例者优,否者劣。 (2)既辑一书,则必求备。所辑佚文多者优,少者劣。 (3)既须求备,又须求真。若贪多而误认他书为本书
佚文则劣。 (4)原书篇第有可整理者,极力整理,求还其书本来
贰 辨伪学
二 辨伪的意义、源流与方法
辨伪随伪书的产生应运而生 辨伪方法逐渐得到总结和完善 辨伪对文献整理和学术研究意义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伪书的种类:明胡应麟撰《四部正讹》将伪书归 纳为20类,为伪书的划分奠定了初步的基础;清 姚际恒撰《古今伪书考》归为5类(详见p113); 梁启超将历史上重要的伪书归为十大类,揭示了 中国古籍中伪书的基本状况。
2016/5/23
• 辨伪的源流: • 汉刘向、刘歆在整理群书典籍时,辨别伪书成为 当时校书工作的一项内容; • 古今专篇辨伪始于东汉经学家马融考辨《尚书 泰 誓》; • 唐宋时期产生了一批有成就的辨伪学家,辨伪学 获得很大发展(刘知幾的疑古惑经思想;柳宗元 对诸子之书和其他典籍的考辨开创了辨伪史上考 辨群书的先例);
2016/5/23
• 辨伪的基本方法: • 朱熹(详见p115); • 胡应麟《四部正讹》第一次把历代学者关于辨伪 的见解以及所应用的辨伪方法加以总结,使之条 理化,提出著名的辨伪八法,标志着我国辨伪学 走向成熟; •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方法》提出辨识伪书的十 二条公例(详见p115); • 现今洪湛侯《中国文献学新编》将古籍辨伪的基 本方法概括为四项:查明授受源流(运用目录学 手段);考核历史史实;考订作者生平;分析作 品内容(详见p116)。
2016/5/23
• 《四部正讹》意义:标志着辨伪学理论和 方法的成熟,也标志着辨伪学作为一门学 科的正式成立。 • 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另一个字的读音, 取前一个字的声母和后一个字的韵母及声 调,拼读成被注字的音。
2016/5/23
• 姚际恒目录学著作反映了其在藏书和目录 学实践上的突出成就,显示了他能够根据 现 实需要,敢于突破原有分类法束缚的创 新思想,使中国古代重要的私家藏书目录 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为后世学者从事相 关研究供了诸多便利 。
2016/5/23
• 伪书产生的原因:人们出于某种特定的思想和各 种功利的目的而蓄意作伪,分为有意的作伪(托 古、邀赏、争胜、炫名、诬善)和无意的作伪 (文献整理过程中的失误)。 • 托古:古人出于好古、崇古的观念,在著书立说 时托为古人之名。借古人自重,是伪书产生的首 要原因。 • 邀赏:利用政府征书的机会,造伪书以获利。 • 争胜:通过造伪以获得学术权威的地位。 • 炫名:通过造伪以炫耀名声。 • 诬善:一些士大夫把制造伪书当成政治斗争和党 派斗争的手段
辨伪学
• 辨伪:运用相关的知识与方法考辨历史文献中的 伪书和伪文,以获得真实可靠的史料。古籍辨伪 工作包括两方面内容: • ①关于古籍文献名称、作者、著作年代真伪等的 考辨; • ②关于书籍内容(如事实、论说真伪等)的考辨。 前者和古籍版本学、目录学的关系较密切,后者 则与校雠学及史学中的史料考辨工作相近。辨伪 的根本目的并非要从古文献中剔除伪书,而是要 弄清这些文献的真实著者、书名和著作内容、年 代等,使人们能准确地了解其价值和正确利用。
• • • • • • •
辨伪的意义: a.首先在于求得真实的史料 b.认识伪书的价值并恰当地加以利用 辨伪的作用: 1.廓清迷雾,动摇宋明理学的理论基础 2.解放思想,开启新的研究途径 3.回归原典,为汉学的兴起铺平道路
2016/5/23

• 辨伪学:关于古书辨伪的系统的知识、理论与方 法。其主要标志是:在辨伪理论上,由过去传统 的、较为零散的归纳总结逐渐形成科学的、系统 的、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在辨伪方法上,由过 去主要是乾嘉考据辨伪方法,逐渐加入了现代科 学方法,包括考古学、社会学、逻辑学、计算机 等等;在学科体系上,构建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 欧阳修是宋代辨伪学的开风气人物,主要集中在 儒家的经传和各种伪书上; • 明代古籍辨伪获得突破性的发展,产生了中国第 一部辨伪学专书《四部正讹》; • 清代辨伪成绩卓著,姚际恒《古今伪书考》和阎 若璩《古今尚书疏证》
2016/5/23
• 四部正讹:晚明胡应麟所著,它不仅仅归 纳总结了伪书现象,而且分析了四部伪书 的程度等,提出了辨伪八法,是辨伪学发 展的里程碑性著作。为后来学者辨别伪书 提供了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