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 第3章(下)

合集下载

中国美术史(隋唐时期美术)

中国美术史(隋唐时期美术)

第三章隋唐美术.隋唐绘画艺术一.阎立本(承上启下的画家)1.阎立本绘画的艺术特色?a.与六朝相比,写实性较强,重视人物个性绘画b.取材多是历史故事和人物,用以借鉴贤愚,弘扬治国安邦的大业c.线描画面部细劲圆润,画衣服简练粗重。

相比顾恺之“春蚕吐丝”其更注重根据不同对象使用不同的线条d.设色更浓重2.代表作品:A.《步撵图》:a.描绘了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松赞干布的联姻事件,忠实表现了唐中央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b.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塑造表达出肖像画创作的成就。

刻画出禄东赞强烈的高原民族的特征,唐太宗形象则深沉谦和的外表流露出雄才大略的非凡气度c.健劲的线描加以深沉的灰色,人物动态较为拘谨而重面部特征的刻画B.《历代帝王图》:画中帝王或站立或坐,不以情节相贯穿,也不以背景为衬托,着力通过人物外貌特征的刻画,试图揭示每个帝王不同的心态。

使肖像画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此画用意为作为“兴废之戒”。

二.吴道子☆☆☆1.简述吴道子的艺术成就?a.古代最负盛名的画家之一,被誉为“画圣”。

b.创作成就表现在宗教绘画上:a.绘制玄元图,五圣图,千变万化的千佛形象.b.经变是画的最多的题材,地狱变相最为著称,有强烈的感染力。

c.技法特点:a.早年用较工细的技法,成熟时具有豪放的特点.b.用色“深浅晕成”“敷粉浅淡”,线条“磊落逸势”“笔力劲怒”,故称“莼菜条”.c.结合内容的表现和形象的创造,运用线条上,渗透着强烈的感情,富有运动感与节奏感,提高了绘画艺术中的诸种表现因素的统一。

d.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时,注意整个画面气氛的统一与具有运动感的表现。

d.其独创的宗教图像样式称为“吴家样”,是一种更成熟的中国佛教美术的样式,与“曹家样”具有显著的区别:“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概括了两个时代绘画风格的不同特点。

e.吴氏的风格被称为“吴装”,其形成的中国宗教绘画的基本样式一直影响到元明以后,近代民间画工仍奉他为祖师,并保持绘塑不分的传统都不是偶然的。

中国美术史----朝代分析

中国美术史----朝代分析

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的新特点.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勃然而兴,出现了新疆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等一批艺术石窟,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1、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注重传神。

2、以线造型基础的方法不仅在艺术实践中贯穿始终,而且进一步提高到理论上予以充分的肯定。

3、绘画题材范围扩大,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绘画创作也趋于成熟,出现了顾恺之等杰出画家.4、山水画萌芽。

山水逐渐从人物画种而兴起。

5、建立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雏形.出现了一批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理论家和绘画理论著作,如王微《叙画》、谢赫《画品》和,宗炳《画山水序》.总之,魏晋南北朝的美术,对唐以及以后来中国绘画的繁荣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中国艺术(绘画)从雅拙走向成熟的桥梁.第一批画家出现”士大夫”三国: 曹不兴(佛画)西晋: 卫协、张墨(人、佛)东晋: 戴逵父子顾恺之三绝1、画出人的内在2、传神(眼神)3、高古游丝描4、“春蚕吐丝”般的线描5、画法画理:体现了朴素的现实主义美学<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烈女仁智图>“顾陆” 密体”张僧繇(南朝) ——吴道子(唐)” 疏体陆探微”秀骨清像”“吴带当风,曹衣出水”书法“二王”:王羲之《兰亭序帖》王献之《中秋帖》唐代绘画方面:1、人物画和道释壁画继先代之后而加以发扬.2、山水画在晋以后来的基础上继续发展.3、花鸟画脱颖而出,继山水之后以独立的姿态登上画坛.4、石窟陵墓壁画到初盛都有新的发展.5、唐代的绘画实践显示了唐代美学的实绩.人物画初唐,阎立本《步辇图》《历代帝王图》这一时期人物画不仅继承和发展了中原的传统,而还不断地吸收了边区各族和外来艺术的影响,不断发展.盛唐,是人物画最光辉的时期.宗教画吴道子《送子天王图》世俗画家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反映贵族生活.晚唐仕女画发展,周妨《簪化仕女图》.山水画展子虔《游春图》现存年代最早的山水卷轴画李思训李昭道父子“青绿山水”尝试由2D 转向3D 构图金碧山水王维创破墨“泼墨山水”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花鸟画薜稷(鹤)、韩幹(马)、韩滉(牛)书法初唐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P148五代十国1、各小王朝的贵族地主阶级,自知其权势不保、用“及时行乐”来求精神的解脱.绘画上山水花鸟画的兴盛2、山水方面画家师法大自然,根据不同地区的山川状貌、气候特点,创造了多种风格的山水画,并发展了水墨山水画的特殊表现形式,皴、擦、点、染的技巧.3、花鸟方面,彻底摆脱了唐代作为装饰艺术的要求,写实风格大大加强,宗教画相应衰落.人物画继承唐遗风,细润精雅的格调占上风,能反映揭示社会本质.院体画和风俗画出现.宫廷画院■始于五代,盛于两宋。

2022年中国人民大学专业课《中国美术史纲要》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中国人民大学专业课《中国美术史纲要》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中国人民大学专业课《中国美术史纲要》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填空题1、唐代画马的名家是___________、画牛的名家是___________。

2、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___________》,堪称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之杰作。

3、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的装饰纹样上。

4、被视为“海派”名家,但未定居上海的画家,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5、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是河南等封的___________6、清代画家“金陵二霜”指的是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7、“扬州八怪”大致分为三类:其中一类是厌弃官场的文人画家,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8、“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___________提出的。

9、唐代工艺品中成就最为卓著的首推___________,殉葬的___________和驼、___________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10、传为东晋画家顾恺之的绘画作品有三件,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1、已知最早的纸本绘画《地主庄园图》出土于()。

A.吐鲁番晋墓B.昭通霍氏墓C.安丘冬寿墓D.酒泉丁家闸墓12、南宋时期以善画婴戏图著称的画家是()A.刘松年B.李迪C.苏汉臣D.李嵩13、明清都城所建坛庙气势最大艺术性最高的是()A.天坛B.地坛C.日坛D.月坛14、明代纯以彩色在熟纸绘绢上作写意的画家是()。

A.边景昭B.孙隆C.林良D.吕纪15、瓷器中的“粉彩”出现于()A.嘉靖时期B.万历时期C.康熙时期D.雍正时期16、突破“黄家富贵”成规的画家是()A.赵昌B.易元吉C.韩若拙D.崔白17、秦陵兵马俑三号坑设计的是()。

A.主题部队B.混合部分C.军事指挥部D.等兵18、在苏州大型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园林是()A.拙政图B.网师园C.怡园D.留园19、首先提出“明劝诚,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这一绘画功能的是()A.顾恺之《画云台山记》B.谢赫《画品》C.宗炳《画山水序》D.王微《叙画》20、现存最大的喇廉式塔是()A.妙应寺白塔B.佛宫寺木塔C.开元寺料敌塔D.天宁寺塔三、名词解释21、彩陶22、古雅23、摩罗诗力说24、以意逆志25、诗有六义26、风、雅、颂27、别材别趣28、无我之境四、简答题29、引出“声音之道与政通”的思想30、浮声切响。

99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 第4章PPT课件

99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  第4章PPT课件
王微的《叙画》也是有关早期山水画的重要文献。文中阐明 了山水画写生的方法,主张不照抄自然和追求形貌的真实, 要经过提炼、概括,表现景物的内在精神,特别是景与情的 联系:“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
33
返回主目录 返回节目录
第五节 南朝陵墓雕塑
当佛教造像之风席卷南北时,其他门类的雕塑也并未沉寂。 陵墓雕刻,特别是南朝的陵墓雕刻也以精湛的技艺,恢宏的 气度,展示出特有的魅力。
3
返回主目录 返回节目录
第二节 佛教美术
一、佛教美术的兴起 一般认为西北丝绸之路是佛教文化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传播
通道。我国著名的石窟,如新疆克孜尔千佛洞、甘肃的敦煌 莫高窟、炳灵寺、麦积山,山西的云冈,洛阳龙门等石窟, 都是沿古丝绸之路由西向东分布的。应该说这个时期佛教美 术的重头戏是在中国北部展开的。
31
返回主目录 返回节目录
第四节 山水画的兴起
一、山水画溯源
多数学者认为山水画作为一种独立画种出现于魏晋时期。以 顾恺之为代表的这个时期的画家们,为山水画的形成作出了 重要的贡献。
32
二、山水画论
宗炳的《画山水序》是重要的早期山水画文献。文中除了论 述山水画艺术与自然景物的关系外,最重要的是提出了山水 画艺术“畅神”的功能观。宗炳的《画山水序》是当时山水 画实践和表现技法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理论总结。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36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2019年整理】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__第6章

【2019年整理】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__第6章

• 溪山清远图(局部) 夏圭 宋
二、花鸟画
• 宋代是花鸟画空前发展的时期。一方面有画院画家应宫廷 厅堂壁装饰之需要而创作的承袭五代的“黄家富贵”的花 鸟画风,另一方面文人士大夫的水墨花鸟画也形成了独特 的体系,不拘陈法,寄情于笔墨,与院体花鸟画形成鲜明 对比。
1.精工富丽的院体花鸟画

双 喜 图
• 元代统治者不仅爱好工艺美术,而且有的甚至还亲自学习 各种手工艺技术。这样,就使得工艺美术和手工艺人的地 位得到空前的提高,几无异于画师。加上元代对外交往空 前扩大,文化、贸易往来频繁,不断吸收外来艺术的影响, 工艺美术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技术,增加了新品种,新式样。
一、宋、辽、金的工艺美术
• 定窑孩儿枕 宋
• 保圣寺降龙罗汉像 宋
• 灵岩寺罗汉彩塑 宋

山 西 晋 祠 女 彩 塑

• 养鸡女 大足石窟摩崖雕刻 宋来自二、辽、金、西夏的雕塑
• 下华严寺菩萨彩塑 山西大同 辽
• 戏曲人物砖雕 山西稷山出土 金

三、元代雕塑
山 西 晋 城 玉 皇 庙
星 宿 之 胃 土 雉 彩 塑
28
• 广目天王 北京居庸关云台山石刻
• 富春山居图(局部) 黄公望 元

渔 父 图
吴 镇

• 渔庄秋霁图 倪瓒 元

青 卞 隐 居 图
王 蒙

二、花鸟画
• 元代花鸟画大体上可分两类,一类是延续宋代院体花鸟画 而略有发展。另一类则是在继承苏轼、米芾等文人画传统 基础上继续发展并占主流地位的水墨花鸟画,大都借梅兰 竹菊之形以寓君子之德。
• 宋代初期承袭五代后蜀和南唐翰林图画院之制,设立画院。 宋代各朝都沿用翰林图画院的体制。画院崇尚写实,风格富 丽工致。被称为“院体”的宋代宫廷绘画以其丰富的艺术创 作构成中国绘画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后世绘画产生了很 大影响。

中国传统山水画知识简介(下)

中国传统山水画知识简介(下)

早春图 宋 郭熙
《万壑松风图》宋 李唐
宋 马远 水 踏歌图 (局部)
(马一角与夏半边)
六君子图 元 倪 瓒 纸本 墨笔 纵61.9厘米 横33.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倪瓒(公元1301-1374年),字元镇,号云林子、 幻霞子等。无锡(今属江苏人)。家豪富。元末卖 去田屋,浪迹湖泖。擅长画水墨山水,宗董源,兼 学荆浩、关仝。作品多取材於太湖一带景色,意境 简疏茺寒。他的画风对明清文人山水画有较大影响。 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并称为“元四家”。 此图绘坡陀上六株树木劲挺列植。湖面宽阔无 波,江上岗峦遥接还空。气象萧索清旷。六株树据 李日华去为松、柏、樟、楠、槐、榆,有其象徵意 义。黄公望题诗中指谓:“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 特立无偏颇。”山岗坡石的画法从董源脱出,而参 以方折之笔,柔中寓刚。 树木用笔简洁疏放,似 不经意而骨力内含。故王铎题语中评道:“画之简 者,其神骨韵气则不薄。”
勃爱 徐 中 发国 悲 国 的热 鸿 画 意情 擅 , 态。 长 纸 。徐 以 本 悲马设 鸿喻色 笔人, 下、抗《 的托战奔 马物时 独抒期马 有怀作》 一,, 种以徐 精此悲 神来鸿 抖表纪 擞达念 、自馆 豪己藏 气的
悬挂在人民大会堂正厅的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是关山月和傅抱石于 1959年初创作而成。整个画面气势恢宏,象征着祖国强大和江山美好。 天安门广场60周年国庆背景图案动态地展开水墨卷轴《江山如此娇》 是此次背景展示最有特色的地方之一。
中国传统山水画知识简介
————自然与传统的融会 意境与个性的展示
(参照网络资料整理) 下
二零一三年二月
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三十一岁开始作画,由于际遇的坎坷,到五十岁左右,也 就是出狱后才专心从事山水画创作。他的山水画大致有两种风格:一 作浅绛色,山头多岩石,笔势雄伟;一作水墨,皴纹较少,笔意简远 逸迈,充分体现出“寄兴于画”的思想和“浑厚华滋”的笔墨效果。 黄公望与同时代的王蒙、倪瓒、吴镇获得 “元季四大家”的殊荣。 被推为“元四家之首”。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七十九岁高龄时开始创作的。这幅纵33厘米, 横636.9厘米的长卷,是他生活在富阳,又以富春江为题材推出的力 作。为了画好这幅画,他终日不辞辛劳‘奔波于富春江两岸,观察烟 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山钓滩之胜,并身带纸笔,遇到好景,随时写生, 富春江边的许多山村都留下他的足迹。深入的观察,真切的体验,丰 富的素材,使《富春山居图》的创作有了扎实的生活基础,加上他晚 年那炉火纯青的笔墨技法,因此落笔从容。千丘万壑,越出越奇,重 峦迭嶂,越深越妙,既形象地再现了富春山水的秀丽外貌,又把其本 质美的特征挥洒得淋漓尽致。这件宏幅巨制直到他谢世前不久才告完 成,前后倾注了大约七年的心血。

中外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中外美术史》课程(xxxxxxxx23)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中外美术史课程代码:xxxxxxxx23学分与学时:2学分32学时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授课对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通过中外美术史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结合各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科学与地理等大的社会背景来了解、分析每个时期美术样式形成的原因及意义,运用纵横联系、中西比较的方法加强与提高学生对中外美术的造型、特征及精神内涵的理性分析能力,特别是加强学生对我国美术独特的审美观的形成与沿袭的认识。

立足当代结合现实,立体地把握中外美术各艺术风格、流派及作品作家的特点,综合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实现由以往单一、枯燥的纯理论教学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传统与时代相结合、中国与西方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转变。

三、学时安排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章节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二部分内容中国美术史原始社会美术夏商周美术秦汉美术魏晋南北朝美术隋唐五代美术宋辽金元美术明清美术民国与新中国早期美术外国美术史学时222222221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合计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原始、上古美术中世纪美术近代美术现代主义美术226632第一部分中国美术史第一章中国美术的源头——原始社会美术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美术的起源与原始时期美术的主要样式的形成原因及开展规律。

基本要求:理解原始美术的基本特征及原始人群生存环境与美术形成的关系。

重点与难点:重点:全面掌握生产工具向艺术转化的历史进程。

难点:原始美术创作的动因与审美情趣。

教学办法:讲授与发问相联合辅助多媒体讲解主要内容:第一节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00万年前——1万年前)一、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二、打制石器的造型与发展三、打制石器的特点与原始饰品、刻划艺术品第二节新石器时代(距今1万年前——公元21世纪)一、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2、磨制石器与玉器3、彩陶与黑陶4、拟形陶器与原始雕塑五、岩画与建筑第二章青铜的光辉——夏商周美术教学目的:了解中国进入奴隶社会美术的变化过程,熟练掌握青铜器形成的原因、特点、意义及其它美术样式。

(完整版)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全套课件

(完整版)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全套课件

玉龙 红山文化
玉铲 大汶口文化
玉琮 良渚文化
三、彩陶与黑陶
我国境内的陶器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从器物的装饰来划分, 可以分为素陶、印纹陶、彩陶、黑陶等品种。
红陶绳纹碗 大地湾文化

彩 陶 盆 绘 五 鱼 纹
仰 韶 文 化
彩陶鱼纹盘 半坡文化
人面鱼纹彩陶盆 半坡文化
在中华民族的童年时期,确实曾经有一个以使用器物为载体 的精神产品与纯粹的实用器物相分离的过程。这种分化的趋 势应该始于许家窑人所存在的古人时期或者更早。这种分离 导致后来出现的人们对玉的特殊喜好。
返回目录 返回节目录
第三节 新石器时代美术 (距今1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一、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二、打制石器的造型与发展
旧石器时代石器的用途并不很明确,往往是一器多用,因此, 今人根据用途不同而将工具命名为砍砸器、刮削器、雕刻器 等;也可以根据形状而命名,如尖状器、斧形器、刀形器、 球状器。
三、打制石器的特点与原始饰品、刻画艺术品
原始人在生产中对材料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爱好。早期砾石的 使用较多,旧石器时代中期随着加工能力的提高,人们很快 将目光投向其他更坚硬的材料。水晶石和玛瑙一类色彩美丽 但难于加工的石料被越来越多地加工成小石片石器。显然这 些坚韧工具的鲜艳色彩对原始人审美意识的形成具有特别的 意义。
花瓣纹彩陶盆 庙底沟类型

彩 陶 缸 外 壁 绘 “ 鹳 鱼 石 斧 图 ”
庙 底 沟 类 型

彩 陶 漩 涡 纹 尖 底 瓶
马 家 窑 类 型

舞 蹈 彩 陶 纹 盆
马 家 窑 类 型
彩陶瓮 半山类型

彩 陶 蛙 纹 瓮

第一章___美术鉴赏基本知识

第一章___美术鉴赏基本知识
假设有这么两个人评价同一幅作品: 甲说:“这幅作品我不懂得欣赏”。乙说:“这幅美术作品我鉴赏不 了”。这两句话和这两个人的身份有什么实质性上的区别?
欣赏:主要是以欣赏者为中心.欣赏就 是指欣赏者对某事物进行在审 美上的观察 鉴赏:主要以其他人为中心.鉴赏主要 是指鉴赏者通过对事物在某方 面的审美评价和介绍来表现事物的价值,目的是引导其他人欣赏这 个事物.
–和谐感也可通过对比来获得。例如静与动的对比, 大与小的对比,点、线、面的对比,色彩中的冷 暖对比,明暗对比,虚实对比等。
• 3、多样统一 包 括平衡、对称、和 谐、对比等因素, 并将这些因素通过 恰当的处理和调整 达到更高层次的和 谐有序。
• 鲁本斯 《劫夺吕希普的女 儿》
三、美术作品的层次 1、代表时代审美理想
洞穴壁画《马》
极少主义作品
荆轲刺秦王(画像石)

康丁斯基 (俄国画家、 抽象派和表 现主义)作 品
作品名称:《农民舞蹈》 作者:老彼得· 勃鲁盖尔
四、想象和再创造

大卫(法) 《荷拉斯 兄弟之誓》
• (4)想象和再创造
–我们在感知形式、体验情感和理解内容意义的同 时,也伴随着想象活动。美术鉴赏活动本身就是 再创造的过程。鉴赏者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信息, 而是运用想象和其他心理功能对艺术形象进行积 极主动的再创造。 –所以,在鉴赏中,并不需要一味地去把握作者原 有的创作意图或思路,完全可以根据鉴赏者自己 的经验、个性、修养去充分发挥想象,充分尊重 个人独特的认识理解和感受。
• (1)感知形式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最初接触的是美术作品本身, 即它的外在形式要素。 –真正从美术作品本身出发的鉴赏活动,首先是通 过视觉与美术作品发生感性的、整体的把握和感 受。

《中国绘画史》第三章六朝之绘画

《中国绘画史》第三章六朝之绘画

《中国绘画史》第三章六朝之绘画简介《中国绘画史》是陈师曾先生1922年在济南主讲“中国美术小史”课程的讲座记录稿。

《中国绘画史》提纲挈领地介绍了三代至明清中国绘画艺术的历史,梳理历代画史脉络、技法沿革、题材变迁以及重要的画派、画家等,内容全面、语言凝练,是一本中国绘画的简明通史。

第三章六朝之绘画汉纽既解,魏、蜀、吴鼎足三分,中原逐鹿者五十余年。

转瞬见六朝之兴亡,所谓五胡乱华,南北纷争,其间扰乱凡三百五十年。

然六朝帝王将相多好书画,于国家丧乱之际而收藏赏鉴尚称隆盛。

加之汉以来与西域交通,佛教思想浸入中国,虚无厌世之学风并庄老之玄谈,流行于士大夫之间。

-六朝(222–589年),一般是指三国至隋朝的南方的六个朝代。

即孙吴(或称东吴、三国吴)、东晋、南朝宋(或称刘宋)、南朝齐(或称萧齐)、南朝梁、南朝陈这六个朝代。

六朝京师均是南京(孙吴时期名为建业,西晋司马邺称帝后为避讳,改名建康)。

-五胡乱华:指在西晋时期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数个非汉族政权,形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

“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jié、羌、氐dī五个胡人大部落,但事实上五胡是西晋末各乱华胡人的代表,数目远非五个。

盖国家争乱,政治颓靡,社会人民几无以自聊,故不得不借佛老之说、美术书画之趣以安慰其精神,有所寄托,逃脱烦恼。

故当时佛教号称极盛,石刻造像弥山满谷,几乎人持佛号,家然净灯。

如龙门造像,即可知当时风俗及美术之一斑。

佛像佛画输入中国为一大机会,而吾国绘画界亦新添一异彩也。

龙门造像:指龙门造像记的字体。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馀论》:“魏碑大种有三:一曰龙门造像,一曰云峰石刻,一曰冈山、共山、铁山摩崖,皆数十种同一体者。

”参见“龙门二十品”。

六朝以前之绘画,大抵为人伦之补助、政教之方便,或为建筑之装饰,艺术尚未脱束缚。

迨至六朝,则美术具独立之精神,审美之风尚因以兴起,渐见自由艺术之萌芽,其技能顿进。

中国美术史及其作品鉴赏

中国美术史及其作品鉴赏

中国美术史及其作品鉴赏教案滁州学院美术系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本书共8章,主要从绘画、雕塑、工艺美术3个方面,阐述了自原始社会至新中国初期美术不同历史阶段美术发展的基本脉络,介绍了各时期重要的美术遗存、美术现象、美术流派、美术家、美术作品、和美术理论,特别选取了近1800幅经典作品进行分析,可使读者提高和深化对中国美术的认识。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我国美术审美实践的了解,较系统地掌握中国美术史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美术传统和光辉成就。

通过对历史上各个时代的美术现象和美术作品的把握,掌握各个时代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特征,把握美术发展的基本规律, 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审美判断和艺术分析能力;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掌握中学美术欣赏教学法。

三、教学原则本课程以史料为依据,力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中国美术的发生与发展,实事求是地评价前人的成就;运用中国艺术的形式语言,培养学生分析和鉴赏能力。

限于授课时学,本课程主要以绘画、雕塑、工艺为主,其它为辅,绘画史方面主要是对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流派、画家及代表作品作介绍。

雕塑、工艺方面主要介绍代表作品。

中国美术是一门发展的学科,教学中注意及时吸收国最新发现和研究成果充实教材。

四、教学方法1、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讲授重点一般地应放在作品分析上,要加强直观学习,充分运用图片、多媒体等教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形象记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讨论课根据教学内容列出讨论提纲,进行分组讨论。

3、结合讲授和讨论的教学,培养学生撰写小论文。

五、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本课程共分5学时,分八章讲述,其时间和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中国美术的源头——原始社会美术(2课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旧石器时代美术(距今二三百万年前——一万年前)一、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二、打制石器的造型与发展三、打制石器的特点与原始饰品第三节新石器时代美术(距今一万年——一公元前21世纪)一、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二、磨制石器与玉器三、彩陶与黑陶四、拟形陶器与原始雕塑五、岩画与建筑第二章青铜的光辉——夏、商、周美术(4课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青铜器艺术一、青铜器的起源、冶炼及铸造二、青铜器的品种与用途三、青铜器形制与纹饰的演变第三节雕塑艺术一、玉石雕刻二、青铜雕塑三、漆木雕刻第四节壁画、帛画和漆画一、壁画遗迹和有关文献记载二、从帛画所见肖像画的新水平三、漆画《车马人物出行图》第五节建筑与工艺美术一、建筑二、刻纹白陶和原始瓷器三、漆器和丝织刺绣第三章上升期封建社会的美术样式——秦汉美术(4课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绘画艺术一、帛画二、墓室壁画三、画像石和画像砖第三节雕塑艺术一、仪卫性、纪念性雕塑二、明器雕塑第四节建筑艺术一、秦代建筑二、汉代建筑三、秦汉建筑装饰第五节工艺美术一、陶瓷工艺二、漆器工艺三、青铜工艺四、玉器工艺五、织绣工艺第四章南北交融、东西并汇——魏晋南北朝美术(4课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佛教美术一、佛教美术的兴起二、早期的石窟壁画三、石窟造像四、佛教建筑第三节人物画的新发展一、承上启下的人物发展二、南朝的人物画三、北朝的人物画第四节山水画的兴起一、山水画溯源二、山水画论第五节南朝陵墓雕塑一、明器雕塑二、石雕第六节工艺美术一、织绣工艺二、漆器工艺和金属工艺三、陶瓷工艺第五章灿烂求备,异彩纷呈——隋唐五代美术(10课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人物画一、初唐画坛二、“画圣”吴道子三、仕女人物画四、孙位及其《高逸图》五、五代人物画第三节山水画一、青绿金碧山水画二、水墨山水画三、五代山水画第四节花鸟杂画一、花鸟画的兴起二、画马画牛名家及其代表作三、五代花鸟画第五节绘画理论的深化第六节石窟陵墓壁画一、石窟壁画二、墓室壁画第七节雕塑艺术一、石窟雕塑二、陵墓雕刻三、陶俑第八节建筑艺术一、都市规划与宫殿建筑二、寺塔建筑三、陵墓建筑第九节工艺美术第六章开宗立派的时代——宋辽金元美术(10课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宋代绘画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第三节辽、金、西夏绘画辽代绘画金代绘画第四节元代绘画山水画花鸟画道释壁画和人物画第五节雕塑艺术宋代雕塑辽、金、西夏的雕塑元代雕塑第六节建筑艺术一、宋代建筑二、辽、金的建筑三、元代建筑第七节工艺美术宋、辽、金的工艺美术元代的工艺美术第八节绘画理论宋代的绘画理论元代的绘画理论第七章延续与变异——明清美术(10课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明代绘画明初画院及浙派吴门派及“吴门四家”明代写意花鸟画董其昌及其绘画理论版画艺术(附清代版画)第三节清代版画清初画派宫廷绘画与郎士宁扬州画派晚清绘画(附画报印刷与新美术教育)第四节工艺美术与建筑工艺美术明清故宫与皇城私家园林第八章冲突中的融合与发展——民国与新中国的美术(1911—1966)(6课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民国时期的美术变异中的传统绘画异军突起的西洋画新木刻运动雕塑和建筑第三节新中国初期的美术新国画油画版画新年画和连环画雕塑复习(4课时)主要参考书:《中国绘画通史》三联出版社王伯敏《中国绘画史》人民美术出版社潘天寿《中国美术史》人民美术出版社王逊裴文中《中国旧石器的文化》中国青年出版社 1954朱狄《艺术的起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2刘骁纯《从动物快感到人的美感》山东文艺出版社 1986邓福星《艺术前的艺术》山东文艺出版社 1986 尹达《新石器时代》三联出版社 1955第一章 中国美术的源头——原始社会美术第一节 概述史前时代,由于当时人们以石器作为主要生产工具,所以在历史上又叫石器时代。

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原创全册说课教案

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原创全册说课教案

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原创全册说课教案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原创全册说课教案中国美术鉴赏(9课时)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一、教材分析:《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一课。

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要重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其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范围、性质,美术各门类的特点和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

(2)帮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典型分析,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尽量做到每课教学能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美术观点、美术规律。

重在理解、贯通,养成独立分析能力,而不在于记住个别结论。

(3)学生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美术现象,结合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包括作著录、绘示意图、做统计、调查报告等),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第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概略地了解美术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的门类,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受到审美教育。

二、学生分析:大部分同学初中根本没上过美术课,对美术课早已麻木,失去兴趣。

不了解其对健康心理的塑造和个人素质的完善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一幅经典绘画直观的形象和蕴涵的丰富哲理会影响人的一生。

三、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美术范畴,建立“大美术”观念。

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情感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培养学习兴趣,掌握鉴赏方法五、教学难点:应用该方法进行练习。

六、教学方法:激趣法、多媒体教学法、讲解法、讨论法七、教学过程:(课件展示)1、导入生活中,美术无处不在,影响中方方面面。

请欣赏广告片《K-BOXING》和《夜宴》预告片提问:片中出现了几幅艺术品,有什么作用?2、新授美术的范畴板书绘画工艺美术雕塑书法建筑篆刻各种类型课件出示一作品,请学生辨析。

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

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

秦始皇陵兵马俑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展现了秦代雕塑艺术 的辉煌成就。
汉画像石与画像砖
汉代墓室壁画和画像石、 画像砖的丰富内容,反映 了汉代社会的风貌和审美 观念。
汉代工艺品
漆器、铜镜、织锦等工艺 品的精美绝伦,体现了汉 代工艺水平的高度发展。
魏晋南北朝美术
顾恺之与《洛神赋图》
书法艺术
顾恺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画家,其代表 作《洛神赋图》展现了高超的绘画技 艺和深邃的艺术构思。
抽象主义
抽象主义是现代美术的另一种重要流派,它摒弃了传统艺术对客观事物的描绘,强调艺术 家的主观情感和自我表现。抽象主义艺术家运用线条、色彩、形状等抽象元素来表达自己 的内心世界和对宇宙万物的理解。
多元文化的融合
现代美术呈现出多元文化的融合趋势。艺术家们不仅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还 积极吸收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艺术精华,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作品。
青瓷等著名品种。
03
近现代美术
近代美术的变革与发展
01
西方艺术的传入与影响
自19世纪中叶以来,西方艺术开始传入中国,对中国传统艺术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西方艺术的透视法、明暗法、色彩学等技法和理念,为中国
艺术家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段。
02
传统艺术的变革
在西方艺术的影响下,中国艺术家开始对传统艺术进行反思和变革。他
《清明上河图》
北宋张择端的代表作品,以长卷形式展现了北宋 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 画”之一。
近现代美术名作鉴赏
《虾》
01
齐白石的代表作品,以水墨画技法表现虾的灵动和生机,展现
了画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绘画技巧。
《黄山图》

美术史 作品鉴赏

美术史 作品鉴赏

1.《五牛图》:是中唐专写农村风俗的画家韩滉的作品。

在这幅横卷上,画家用粗笔描绘了五头不同形态的黄牛,其中有所谓“步者、者、纵而鸣者、顾而舐者,翘首而驰者”。

笔墨简练、形象生动而逼真,体现出深厚朴实的艺术风格。

2.《历代名画记》:唐代张彦远著。

此书是中国第一部比较完备的绘画通史,文章体裁新颖、材料丰富,在古代美术史论著中,是一部科学、系统的重要文献。

全书共分十卷,内容大致包括四部分:绘画的发展史,画家传记及有关资料,绘画技法与理论,作品的鉴赏收藏与考证。

3.《清明上河图》:是北宋风俗画家张择端所画的风俗长卷。

作者通过清明节北宋都城汴梁和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两岸各阶层人物活动情景的描绘,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全幅场面浩大,内容极为丰富,画家用高度概括和集中的手法,广阔而细致地描写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形象和世俗生活。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宋代风俗画两宋时期绘画发展中的另一重要现象就是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在绘画中出现了大量的反映城乡生活的风俗画作品。

出现了诸如善画京师车马的高元亨,专长画骆驼的冯清,画船的蔡润,画“太平车”、“江州车”、“欢楼”的支选等。

这些画家大都熟悉市民群众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把绘画视野从描绘仙佛贵族扩大到城乡生活的广阔天地,注重真实再现社会生活的本来面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情感和审美需求,同时展示了宋代人物画发展的新成就和新水平。

张择端,山东人,曾攻读儒业,后学画,擅长画建筑车船风俗题材,曾在宫廷画院任职,后来又在社会上卖画。

代表作品《清明上河图》,绢本,墨笔淡着色,纵25厘米,横527、8厘米。

以全景式构图,严谨精细的笔法,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汴河沿岸及东角门里市区清明时节的风貌。

画的内容结构大体可分为三个段落:开首为郊区农村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车船运输,手工业和商业贸易活动;后段为城门内外,街道纵横,店铺栉比,车水马龙的繁华热闹景象。

2020年 全国Ⅱ卷(含答案)

2020年 全国Ⅱ卷(含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根深蒂固。

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我们需要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提出质疑。

这种反思和质疑并不是要否定这些藏品。

恰恰相反,它们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藏品作为历史材料的潜在意义。

一旦美术史家取消“实物”和“原物”之间的等号,他们就必须认真考虑和重构二者间的历史关系。

这会引导他们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的问题,其核心就是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有研究者追溯郭熙《早春图》的渊源,提出这幅卷轴画原来是北宋宫殿一套建筑画中的一幅。

邓椿《画继》记载,他祖上被赐予一个宅子,他父亲被任命为提举官时,朝廷派遣一个中官监修这所宅第。

一天,邓椿的父亲看到裱工用“旧绢山水”擦拭桌子,他拿过来一看,发现竟是郭熙的作品。

那位中官说:“昔神宗好熙笔,一殿专背(即‘裱’)熙作,上(徽宗)继位后,易以古画,退入库中者不止此尔。

”邓父请求徽宗赏赐这些“退画”。

徽宗答应了,并派人把废弃的郭熙壁障整车拉到邓宅。

这个记载透露了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

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

这也就是说,目前人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早春图》只是这幅画的“实物”而非“原物”。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研究者的关注点是郭熙的笔墨技法的话,这种研究则似不需要。

但是笔墨离不开观看,而观看必然和绘画的形式和空间有关。

邓椿的记载还引导我们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即郭熙绘画的“历史物质性”甚至在徽宗时期就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从形式上说,这些画作从建筑绘画转变为卷轴画;从空间上说,它们从皇宫内的殿堂进入了私人宅第。

从功能说,它们从宣扬皇权的政治性作品转化为私家收藏中的纯粹山水画;从观赏方式上说,它们从要求“远观”的宏大构图转变为鼓励“近视”的独幅作品。

005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 第四章(1) 秦荣辉

005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  第四章(1) 秦荣辉
人物用曲铁盘丝描法与凹凸不平的染色法线的韵律感强人物脸呈椭圆形脖子粗糙胸体健壮身体修长手背圆肥手心丰满而富有弹性带有幼稚纯朴的美感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审美观相吻舍身饲虎图局部克孜尔石窟第38窟纪狮王本生萨搏燃臂本生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座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三、石窟造像
我国的石窟造像兴盛于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与日俱增,一直至 13 世纪。
佛教造像: 材质 铜雕、石雕 泥雕、木雕、陶雕、崖刻等 在魏晋南北朝时代,佛教造像中最重要、最能体现佛教艺 术兴盛景象的,无疑是石窟造像。 除敦煌莫高窟外,其中规模较大, 除敦煌莫高窟外,其中规模较大,较有名的有山西大同云冈、 太原天龙山、河南洛阳龙门、巩县石窟寺, 太原天龙山、河南洛阳龙门、巩县石窟寺,甘肃天水麦积 山、永靖炳灵寺,界于河北与河南间的响堂山, 山、永靖炳灵寺,界于河北与河南间的响堂山,南京栖霞山 等,均始建于南北朝时代。
麦积山石窟壁画《 麦积山石窟壁画《飞天》
其第七十六窟顶部《飞天》 其第七十六窟顶部《飞天》, 据考证为北魏时期的作品,是 麦积山现存最完整的藻井。尽 管藻井前半部已严重塌毁,但 后半部余下的七身飞天色彩艳 丽,线描清晰。印度梵音称飞 天为乾闼[tà]婆,又名香音神。 此藻井中的七身飞天,程式化 地上身赤裸,舞带飘忽,临空 飞舞。其造型优美,姿态轻盈。 飞天、浮云以纤细的铁线描勾 画,表现其临风飘浮;飞天的 肌肤、面容用纯白平涂,体现 其洁白如玉;双唇、花饰以朱 砂点染,则玲珑剔透;衣裙飘 带,以青绿叠染,则端庄舒展 有韵致。作者先用比较淡的土 红色随意勾画出轮廓形象,再 涂上一层薄薄的白粉,然后敷 以色彩,最后以浓墨焦线勾勒。 其处理手法是古朴博大处见精 深。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十一、教学实践活动
1.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美术史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
2.开展中国美术史课程实践教学,如组织学生进行美术作品临摹、创作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美术比赛、展览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创作水平和艺术表现力。
十二、教学效果与成果
1.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中国美术史的基本知识和美术鉴赏方法。
二十四、课程总结
《中国美术史》课程以培养学生对中国美术史的系统认识、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为核心,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实践性教学活动,使学生全面掌握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脉络和艺术价值。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2.学生的美术作品创作能力得到提升,为今后的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3.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作出贡献。
十二、教学效果与成果
(接上文)
4.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课程论文的撰写,形成自己的研究观点,提高学术研究能力。
5.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为未来的个人发展奠定基础。
十三、教学支持与保障
1.学校应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设备等,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教学过程中,学校应给予足够的政策支持,如提供教学研究经费、优化教学环境等,保障教学质量。
十四、课程调整与优化
1.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定期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和调整,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适时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 瓷 双 系 壶 北 京 故 宫 博 物 馆 藏 东 汉
长信宫灯 河北满城窦绾墓出土 西汉
二豹噬猪铜饰牌 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 汉
双人盘舞铜饰牌 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 汉
"杀人祭祀饰盖"贮贝器 云南晋宁出土 汉
羽人飞马玉雕 陕西咸阳出土 汉
返回主目录
三彩绣(左),乘云绣(右)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 汉
秦汉时期,国家的统一,生产力的发展,人力物力的高度 集中,为雕塑艺术的繁荣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雕塑艺术在 继承先秦雕塑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 形成中国雕塑史上第一个高峰. 秦汉王朝统治者为宣扬统一功业,显示王权威严,追求奢 侈豪华的生活享受,利用国力大兴土木,大型的建筑豪奢 空前,隆重的雕塑及装饰应运而生.随着厚葬之风的盛行, 皇家贵族不惜耗费巨资,竞相营造坟墓,几乎想把在生前 享受到的一切全部带到他们幻想死后的幽冥"世界"里, 因此在坟墓里放置大量供死者"享用"或"劳役"的随葬 物品以及俑和动物模型等明器.在坟墓外,也设置有显示 死者功绩或威严的石人,石兽等,于是这一时期的明器雕 塑和陵墓表饰雕塑也极为兴盛.
二,明器雕塑 明器也称冥器,一作"盟器".是用于随葬的物品,包括专 为随葬而制作的代替实物的模型.明器雕塑包括俑,动物造 型,建筑模型等,一般采用陶,木,石,金属等材料制成. 俑是作为随葬用的人物形象模型的通称.秦汉时期明器雕塑 艺术的成就,突出地表现在俑和动物形象的塑造上.
兵马俑 陕西临潼秦始皇陵秦兵马俑坑出土 秦
一,仪卫性,纪念性雕塑 仪卫性,纪念性雕塑,包括陵墓表饰雕塑和设置在建筑物前 的雕塑,都带有仪卫或纪念的性质.由于都是设置在露天的 地面上,为使垂远长久,所以大多数是用石或金属做材料.
野猪 陕西兴平县霍去病墓前石雕 西汉
马踏匈奴 陕西兴平县霍去病墓前石雕 西汉
石兽 陕西咸阳出土 东汉
辟邪 四川雅安姚桥高颐墓前石雕 东汉
兵马俑 陕西临潼秦始皇陵秦兵马俑坑出土 秦
骑兵俑 陶塑 陕西咸阳杨家湾出土 西汉
乐舞杂技陶俑群 山东济南市北郊无影山出土 西汉
陶 东汉
陶母羊 河南辉县出土 东汉
铜铸马踏飞燕 甘肃武威雷台出土 东汉
陶马 四川成都天回镇出土 东汉
车马人物图 铜镜彩绘(局部) 陕西西安红庙坡出土 西汉
人身兽首图 陶壶彩绘 山西浑源华村出土 西汉
禽鱼人畜图 东陶盘彩绘 东汉
相 扑 图 木 篦 彩 绘 湖 北 江 陵 凤 凰 山 出 土 秦
一吏一马图 木板画 甘肃省额济纳河肩水金关遗址出土 西汉
返回主目录 返回节目录
第三节 雕塑艺术

返回主目录 返回节目录
第四节 建筑艺术
秦汉时期的建筑,在继承前代发展的基础上已臻于成熟, 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艺术风格,对后世产生巨大和 深远的影响.
石阙 四川雅安高颐墓前 东汉
夔纹瓦当(拓片) 陕西秦始皇陵出土 秦
四神纹瓦当 汉
返回主目录 返回节目录
第五节 工艺美术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随着经济的繁荣,科学的进步,手 工业生产的不断扩大和发展,陶瓷,玉器,漆器,织绣, 青铜等各个工艺美术门类,都有新的创造和发展,无论在 制作技术方面,还是在装饰艺术方面,都取得了较高的成 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