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综合征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干燥综合征中西医研究进展
22 判 定 标 准 ① 原 发 性 S : . S 无任 何 潜 在 疾 病 的 情 况 下 , 有 下 述 2条 之 一 可诊 断 : 合 上述 6项 ( I~ Ⅳ ) 4项 或 4项 符 ( 中 以上 , 必 须 有 条 目I 或 Ⅵ 阳性 ; 观 标 准 4项 ( , , , 但 V 客 Ⅲ Ⅳ V
Ⅵ) 中任 3项 阳性 。② 继 发性 s : 者 有 潜 在 的疾 病 ( S患 如任 一
殊 的 活性 。正 常 腺 上 皮 细 胞 一 般 不 表 达 H AI类 分 子 , 有 L I 而
研究发现 S S患 者 下 颌下 腺 的 上皮 细 胞 却 高 水 平 表 达 H AI L I
结 缔 组 织 病 , 合 I和 Ⅱ中 任 1 , 时 符 合条 目 I , , 中 符 项 同 II V IV 任 2项 ) 。必 须 除 外 : 颈 面 部 放 疗 史 、 肝 病 毒 感 染 、 滋 头 丙 艾 病 、 巴瘤 、 节病 、 植 物抗 宿 主 病 及 应 用 抗 乙 酰 胆 碱 药 物 淋 结 移 ( 阿托 品 、 菪 碱 、 丙 胺 太 林 及 颠 茄 等 ) 如 莨 溴 。
容 易 产 生 高滴 度 的抗 S A 或 抗 S B抗 体 。在 不 同 种族 S S 的人 群 中 , 发 性 S 与 HL 相 关 性 不 同 , 在 希 腊 人 为 原 S A 如 HL D 5 犹 太 人 为 HL —D A R, A R… 而 日本 人 则 为 H 究 进 展
竺 璐 , 徐新 美 , 卜煜锋 , 丽英 严
( 浙江省 皮肤病 防 治研 究 所 , 浙江 德 清 3 3 0 ) 12 0
干燥综合征从燥毒论治的研究进展
干燥综合征从燥毒论治的研究进展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口眼干燥、皮肤干燥、关节疼痛等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中医药在干燥综合征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经验,尤其是从燥毒论治的角度进行研究与应用。
本文将介绍干燥综合征从燥毒论治的研究进展。
燥毒是中医药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病因从外界侵袭到人体内部,病机逐渐发展,逐渐由表向里转变的过程。
燥毒与干燥综合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中医药认为,干燥综合征的发生与燥毒的侵袭、内脏气血的亏虚有关。
治疗干燥综合征应当注重清燥解毒、滋阴养血的治疗原则。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干燥综合征从燥毒论治的研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一方面,他们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一些中草药能够通过抑制燥毒的生成和发展,从而减轻干燥综合征的症状。
研究人员发现薄荷花、菊花等中草药具有降火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干燥综合征患者的症状。
他们还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治疗方案。
他们发现通过中药外洗、中药灌肠等方法,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从而达到清燥解毒的效果。
研究人员还在干燥综合征的治疗中探索了中药复方的应用。
中药复方是指将多种中草药按照一定比例配伍组成的中药方剂。
研究发现,中药复方能够综合发挥各种中草药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治疗干燥综合征。
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由黄连、黄柏等中草药组成的中药复方,发现该复方能够显著改善干燥综合征患者的口眼干燥、皮肤干燥等症状。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中医药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
燥毒论治是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清燥解毒、滋阴养血的治疗原则,可以有效缓解干燥综合征的症状。
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中医药在干燥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并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干燥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
干燥综合征从燥毒论治的研究进展
干燥综合征从燥毒论治的研究进展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以泪液和唾液分泌减少为特征,受累部位主要包括泪腺、唾液腺、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
传统中医学将干燥综合征归类为“燥毒”,其中“燥”指的是人体液体不足,而“毒”则指的是病因因素积聚所致。
中医从燥毒的角度出发,对干燥综合征的治疗进行了研究。
干燥综合征的病因与多个因素相关。
中医认为,燥邪入侵人体,可导致津液亏虚,从而引发干燥综合征。
心火上炎、脾胃失调、肝肾阴虚等也与干燥综合征的发生有关。
根据中医理论,治疗干燥综合征应从清燥滋阴、清热祛湿、行气养血等方面入手,从而改善机体的湿润能力,达到抑制炎症反应和调整免疫功能的目的。
目前,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中医按摩等多种手段。
研究表明,中药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具有滋阴养肺、清热祛湿的功效。
黄芪、玄参、石斛等常用中药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增加唾液和泪液分泌,缓解干燥症状。
一些研究还发现,针灸和按摩等物理疗法可以刺激人体经络,促进液体循环,改善干燥综合征的症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中医药在干燥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
一项临床研究发现,中药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干燥综合征患者的唾液分泌量明显增加,疼痛感减轻,相关炎症因子的水平下降。
另外一项研究发现,通过针灸治疗干燥综合征患者后,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增强,免疫功能得到改善。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药在调节机体湿润能力、抑制炎症反应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目前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由于干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中医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验证。
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具体机制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治疗方案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包括药物组方和治疗方法的选择等。
干燥综合征相关性干眼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干燥综合征相关性干眼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秦怀怡;程娟;王萍萍;蒋凡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年(卷),期】2024(34)4
【摘要】干燥综合征相关性干眼(SS-DED)是指干燥综合征侵犯泪腺时继发的干眼,可导致泪膜渗透压增加和眼表炎症。
非感染性炎症是影响SS-DED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抗炎是该病的重要治疗手段。
本文通过查阅SS-DED相关文献,从西医发病机制、病理改变、西医治疗、中医病因病机、中医治疗等方面予以总结,发现西医的主要治疗药物包括人工泪液、抗炎药物及物理疗法,中医药则通过辨证论治、针灸等治疗也可有效抑制SS-DED的眼表炎症,恢复眼表免疫稳态平衡,有一定的临床优势。
本研究可为干燥综合征相关性干眼的诊治和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总页数】4页(P378-381)
【作者】秦怀怡;程娟;王萍萍;蒋凡
【作者单位】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省眼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6.7
【相关文献】
1.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干眼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研究
2.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口干眼干的疗效分析
3.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相关性干眼在眼科诊疗中的现状
及研究进展4.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干眼患者临床指标与泪液中IL-1β、IL-6、MMP-9的相关性研究5.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相关性干眼的西医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干燥综合征从燥毒论治的研究进展
干燥综合征从燥毒论治的研究进展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涉及到多个器官系统如口腔、眼、血管、肺和肾脏等。
临床表现为眼干、口干、皮肤干燥、体重下降、关节疼痛和肌肉疲劳等,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和负担。
目前,干燥综合征的治疗仍然存在许多挑战和困难,需要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时下,中医药的治疗干燥综合征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其中燥毒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燥毒产生常常伴随着虚实、寒热、湿燥等病理因素,这些因素是燥毒病理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中医认为,燥毒的人体表现是因为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被打破,导致体内的湿气、燥气和毒素堆积和累积,相互影响和制约,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症状和疾病。
中医认为,燥毒证的治疗应该采取祛燥、化燥、通络、清热等方法,达到阳气温煦、机体协调、促进身体内部环境的稳定的目的。
并且,治疗燥毒证还需要根据病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调解和治疗,从而达到更好的疗效和治疗效果。
针对于干燥综合征的治疗,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养阴润燥:中医认为,干燥综合征主要涉及到体内阴液的缺损和不足,因此需要采取养阴润燥的方法来保持身体的阴液平衡,达到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目的。
常用的养阴润燥的中药有玄参、生地、银柴胡、甘草等,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膳或者药物治疗。
2.祛湿化燥:燥毒证常常伴随着湿气的累积和堆积,导致身体内部的湿气比重过大,从而产生一系列的不适和症状。
因此需要采取祛湿化燥的方法来清除体内的湿气和燥毒,达到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目的。
常用的燥湿治疗的中药有苦参、莪术、白菜薹、苍术等,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服用。
3.补气化瘀:中医认为,干燥综合征会导致经络气血不畅通,导致身体的机能失调。
因此需要采取补气化瘀的方法来调整身体的气血,促进经络的舒畅通畅,从而达到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目的。
常用的中药有人参、当归、白芍、川芎等,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服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观察
2023-11-06
目录
• 引言 • 干燥综合征的概述 •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理论依据 • 临床观察研究设计 •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优势和不足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口腔、眼睛和关节的干燥。随着病情的进展,患 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目前西医治疗干燥综合征主要采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但长期使用副作 用较大,且停药后容易复发。因此,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07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总结
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在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如能明 显改善口干、眼干、关节痛等症状,有效率高于单纯西医治疗。
实验室指标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干燥综合征患者的免疫炎症指标,如ESR、CRP、IgG等, 同时提高唾液腺功能和泪液分泌量,改善生活质量。
安全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耐受性好。
研究不足与展望
样本量与质量
目前的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且多为短期观察,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未来需要在大样本、长期随访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 研究。
缺乏多中心研究
当前的研究多为单中心研究,不同研究团队的方法和标准可能存在差异,影响结果的可靠性。未来需要开展多中心、多学 科的合作,提高研究的质量和可重复性。
疗程
连续治疗12周。
数据分析方法和结果表述方式
要点一
数据分析方法
要点二
结果表述方式
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 、卡方检验等。
干燥综合征从燥毒论治的研究进展
干燥综合征从燥毒论治的研究进展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口干、眼干和全身干燥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还可累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皮肤等多个系统,其病因尚不清楚,目前仍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案。
然而,燥毒学说却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治疗思路,燥毒药物的运用也得到了新的认识和评价。
燥毒学说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种独立疾病范畴,是指机体内燥湿气从肌表上渗透经络,在腠理间凝结成燥毒,导致气滞血瘀,腠理郁闭的一种病理状态。
燥毒药物是采用燥湿化燥和解毒通络的药物,治疗燥毒病的治疗方法。
随着燥毒学说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燥毒药物对治疗干燥综合征也有一定的疗效,这为干燥综合征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丹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具有燥湿化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作用。
研究发现,丹参中的有效成分丹酚酸B能够促进人体体液分泌和腺体分泌,提高唾液和涕液分泌,改善口干、眼干和鼻干症状。
同时,丹参还可以降低炎症介质的浓度,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全身干燥症状。
当归是一种通经活血的中药,具有活血化瘀、滋养血液的作用。
研究发现,当归在治疗干燥综合征方面有一定的疗效,能够改善口渴、口干、眼干等症状,同时还能够提高唾液和分泌物的分泌量。
当归还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对干燥综合征的治疗也有一定的帮助。
石菖蒲是一种辛、温、苦、微毒的中草药,具有燥湿解毒、祛寒除湿、散寒止痛的功效。
研究发现,石菖蒲能够促进唾液分泌,改善口干症状,同时还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
除了以上几种燥毒药物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燥毒药物也具有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作用。
如乌头、天南星、白芨、石膏等药,都有利尿、清热、祛风、化湿的功效,对干燥综合征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此外,中成药桂附地黄丸、龙胆泻肝丸、六味地黄丸等也能够改善干燥综合征的症状。
总之,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传统中医燥毒学说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治疗思路。
燥毒药物能够改善口干、眼干、全身干燥等症状,提高体液和腺体分泌量,抑制炎症反应,对干燥综合征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作用。
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
气养阴生津 润燥 , 用 生脉 饮 加 味。张小 如 将 s 方 s分 为 3
型 。 阴虚 内热 型治 以滋 阴生 津 、 热 润 燥 , 用 一 贯 煎 合 竹 叶 清 方
效率 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 。白桦 等” 观察 电针治 疗 s s的临 床疗效 , 结果 电针治疗组不仅临床有效率高 于西药 对照组 , 而 且发现 电针能够调 节体 内免 疫球蛋 白, 能通 过机体 的 自身 免 疫功能改善达到治 疗 目的。许扬等 总结 出 四辨 ( 燥 、 辨 辨 津液 、 辨经络 、 辨舌脉) 统一经 、 针刺三部行 ( 、 、 天 地 人三部 ) 的 临床辨证和治疗思路 , 将治疗的重点定位 于三焦 , 取穴 以三焦
S , 果 患者 口干 、 干 、 肤 干 、 便 干 明 显 改善 。 S结 鼻 皮 大
2 针 灸 治 疗
身免疫性疾病 , 临床表 现为难 以忍受 的 口干 、 眼干 等 , 可引起 其它脏器损害 , 如间质性肺炎 、 肾小管酸 中毒 、 萎缩性 胃炎 、 肝 脏损 害等 。本病属 中医“ 燥证 ” “ 、 虚劳 ” 等范 畴。现 将近年来
( )3 . 1 :8
[ 张 水艳 , 瑞 , 秀 惠 . 菊 清 润 胶 囊 治 疗 原 发 性 干 燥 综 合 征 5 6] 李 朱 金 0
例临床 观察 [ ] 中医杂志,09,0 8 :0 J. 20 5 ( )7 8—7 1 1. [ 蔡风信 . 阴润燥汤治疗 干燥综 合征 4 7] 滋 6例 [ ] 河北 中医 ,09, J. 20
干燥 综 合 征 ( S 是 主要 累及 外 分 泌 腺 体 的 慢 性 炎 症 性 自 S)
干燥综合征从燥毒论治的研究进展
干燥综合征从燥毒论治的研究进展干燥综合征是一种由于体内缺乏水分或水分流失过多而导致的症状,包括干燥的皮肤、口干、眼干等不适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干燥综合征被归类为“燥”证,燥证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清燥润燥,以使体内的阴阳平衡,恢复正常生理功能。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研究不断深入,对于干燥综合征从燥毒论治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本文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法和理论支持。
一、中医对干燥综合征的认识在《内经》中有云:“思则伤脾,悲则伤肺”,认为情志不遂或过度忧郁,会导致人体内部的津液耗损,从而出现干燥综合征的症状。
中医认为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对于预防和治疗干燥综合很重要。
中医认为干燥综合征与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因此治疗上也以调理这三脏功能为主要手段。
二、中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研究进展1. 清燥润燥中药的应用清燥润燥的中药是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主要药物,其可以补充体内津液、滋润肌肤,从而缓解干燥不适症状。
常用的清燥润燥中药包括玉竹、麦冬、百合、芦根等。
这些中药可以通过滋阴补液、清热生津的作用,改善干燥综合征患者的症状,促进身体的恢复。
在中医理论中,干燥综合征往往伴随有咳嗽、气喘等症状。
一些湿燥平喘的中药也被用于治疗干燥综合征。
例如紫菀、贯众等中药可以清热燥湿,止咳平喘,从而减轻干燥综合征伴随的呼吸道症状。
除了中药治疗外,针灸也是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常用方法。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调整体内的气血运行,增加津液分泌,从而改善干燥综合征患者的症状。
一些研究还发现,通过选择特定的经络和穴位进行针灸可以更好地治疗干燥综合征,例如足太阴脾经、手太阴肺经等。
干燥综合征从燥毒论治的研究在临床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不仅在中药治疗方面有了更多的临床经验,也在针灸、运动疗法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和发现。
需要注意的是,干燥综合征的治疗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因此在临床治疗中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干燥综合征从燥毒论治的研究进展
干燥综合征从燥毒论治的研究进展
中医燥毒论治认为,干燥综合征是由于人体津液不足,燥邪乘虚而入,阻滞经络,导致机体失去湿润而出现干燥症状的疾病。
治疗的关键是祛除燥毒,补益津液,调理经络,以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研究发现,中药中的某些药物具有清热化燥、滋阴养液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干燥综合征的症状。
熟地黄具有滋阴养液、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改善口干、皮肤干燥等症状。
黄芪则具有益气固表、养阴生津的作用,可以改善疲乏无力、口渴多饮等症状。
中药还可以通过调理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有效缓解干燥综合征的症状。
中医燥毒论治还可以通过膏方的应用,直接作用于皮肤,改善皮肤的干燥症状。
研究发现,一些中药膏方具有滋润皮肤、祛除燥邪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干燥综合征患者的皮肤干燥情况。
中医燥毒论治还包括生活调理和饮食调理等方面。
研究发现,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合理的饮食结构对于改善干燥综合征的症状具有积极的作用。
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度的运动等都可以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力,从而减轻干燥综合征的症状。
干燥综合征焦虑抑郁中西医研究进展
结合 糖尿 病及 其慢性 并发 症 临床 研 究 。先后 承担 国 家 自然科 学基金 、 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 及 首都 医学发 展科 研 基金等 重 点课 题 1 4项 。 曾获 北京 市科技 成果 奖、 中国 中西 医结合 学会 科技 成果 奖 、 北京 市 高等教 育委 员会 教 学成果 奖等 9项 。 目前 担任 中国 中西 医
( 收稿 1 3期 : 2 0 1 2 — 1 2 — 1 2 )
[ 1 8 】 陈晓东.十味忘忧汤治疗 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 3 0例
[ J ] . 山东 中医杂志 , 2 0 0 9 , 2 8 ( 1 1 ) : 7 6 3 — 7 6 4 .
作 者简 介 : 梁晓春 , 女, 教授 , 博 士 生导 师 。师承
【 关键词 】干燥综合 征 ; 焦虑抑郁 ; 西医疗法 ; 中医药疗法
随着 人们 对风 湿病认 识 的深入 和免 疫检 测技 术 的发展 , 干燥 综合 征 ( S j o g r e n ’ S y n d r o m e , S S ) 的发病 率 在 我 国呈逐 年递增 的趋 势 。 本病 以 中年 女| 』 生多见 , 临 床 表 现多 样 , 病情 轻 重 不一 , 容易 并 发 多系 统损 害 , 属 于难 治性 疾病 之一 。 由于其病 因不 明 以及 慢性 、 复
理气 、 调理 情 志为 主的治法 , 丰 富 了中医治 疗痹 病 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内容 。 现将近 年来 s S 焦 虑抑郁 研究 概况 与 中医学 治
疗进 展综 述如 下 。 1干燥 综合 征焦虑 和抑 郁 的现代 医学研 究
干燥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研究新进展
干燥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研究新进展发布时间:2023-02-28T06:27:30.470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3期作者:杜凤玲[导读] 干燥综合征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风湿免疫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类风湿关节炎,杜凤玲赤峰市第四人民医院内蒙古赤峰 024000摘要:干燥综合征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风湿免疫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类风湿关节炎,会对患者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以缓解症状,提升其健康水平。
近年来诸多医院均开始积极采用中西医疗法对患者实施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中西医治疗;新进展干燥综合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对于患有该疾病的患者而言,其唾液腺与泪腺功能会显著降低,还会同时存在口干、眼干等症状,并且血清中包含诸多自身抗体与高免疫球蛋白血症。
目前临床中中西医疗法是医生主要采取疗法,可获得显著的效果[1]。
为此本研究将对干燥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研究新进展进行如下的论述。
1.干燥综合征的西医治疗1.1局部治疗对于存在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患者,对其采取局部睑板腺光脉冲系统治疗可在较大程度上恢复其正常的分泌功能,并且可使泪膜的性能保持稳定。
之后为患者佩戴含水的多功能眼罩与湿房护目镜,可显著的改善其眼干、眼涩症状。
若患者的症状较为严重,则可对其实施暂时或永久性的泪点封闭手术,可使其症状得到缓解。
对于存在明显的口干症状的患者,可对其实施人工唾液疗法;若口干症状严重,则可对其实施胆碱能受体激动剂药物治疗[2]。
1.2糖皮质激素治疗依据相关的临床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可对干燥综合征进行良好的控制。
依据龚小玲[3]的研究可知,作者对60例干燥综合征患者实施分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使用常规及在常规基础联合使用激素冲击治疗,通过结果可知,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较高。
依据其他学者的研究可知,将糖皮质激素与强氯喹或艾拉莫德进行联合使用能够使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水平(RF)、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外周血CD19+、CD27+、B细胞百分率、ESSPRI、ESSDAI评分显著降低,并且还能够有效的提升Schirmeri试验值与唾液流率。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新进展
同的证型给予滋阴润肺、健脾化湿、泻火清胃、益气
关于干燥综合征的辨证分型尚无统一标准ꎬ 但皆从
滋肾、化瘀通络等方法ꎬ创制了经验方增液润燥汤ꎬ
述ꎮ 明代王纶论述了 “ 血热 作 痛ꎬ 腿 膝 热 痛” 的 表
外因ꎬ有内因因于内者ꎬ精血夺而燥生” ꎬ完善
本虚标实出发ꎬ 多从脏腑、气血阴阳、三焦等方面辨
2 1 人工泪液、人工唾液及代用品 干燥综合征比
方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ꎬ而对照组仅给予硫酸羟氯
较突出的症状主要是眼干、口干等ꎬ通常予以人工唾
喹ꎬ治疗 3 个月后ꎬ试验组在缓解干燥症状、缓解肢
液、人工泪液缓解ꎮ 人工唾液能替代天然唾液的黏
体疼痛及缓解肢体疲劳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ꎬ但
附、润滑及保护作用ꎬ可预防口腔黏膜感染、龋齿ꎬ减
征 29 例ꎬ西药组单纯给予硫酸羟氯喹治疗ꎬ中医治
疗组有效率及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西药组ꎬ不良反
应更少ꎬ2 组间各症状评分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差异
有研究表明七味生白散合生脉散治疗原发型干
有统计学意义ꎮ 韦尼等 [17] 通过中药雾化吸入治疗
燥综合征患者可明显降低 CRP、PF、ESR 等水平 [匹鲁卡品的对
情且不良反应少ꎬ大剂量甲泼尼松龙冲击治疗尚未
利妥昔单抗是目前原发型干燥综合征中研究最
[30]
多的生物制剂ꎮ 有试验证实利妥昔单抗治疗原发型
纳入了 60 例原发型干燥综合征患者ꎬ结论提示糖皮
干燥综合征可缓解干燥症状ꎬ唾液流率、眼泪液腺检
6 个月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中
ꎬ结果显示
管炎等均有一定改善 [38 - 39] ꎮ 一项用依帕珠单抗治
能显著改善唾液腺流率ꎬ改善口腔干燥症状ꎮ 胡秋
各种结缔组织病中ꎬ但现在尚缺乏激素治疗干燥综
干燥综合征从燥毒论治的研究进展
干燥综合征从燥毒论治的研究进展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包括眼睛、口腔、皮肤、鼻腔和生殖器官等黏膜干燥以及关节、肌肉、神经和内脏等器官干燥的一种全身疾病。
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干燥综合征属于“燥”证范畴。
中医将眼、口、鼻、肺、大肠、胃等器官粘膜干燥与燥邪有关,粘膜干燥使气滞、津液减少,关节、肌肉、神经、内脏等多种部位的干燥与气血两虚以及津液亏耗有关。
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方法一般都是清燥润燥、益气生津,调理气血津液,保持内脏器官和全身的湿润,达到治疗目的。
但是目前对于干燥综合征从燥毒论治的研究进展不够深入,因此本文将对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的介绍。
多种药物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相关研究表明,我国传统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方法多以清燥润燥为主,如黄芪、枸杞子、生地黄、麦冬等具有益气清燥、滋阴润燥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一些药物还具有清热生津的作用,如夏枯草、银花、金银花等药物能够清热解毒、生津润燥。
这些药物均是通过调理气血津液,保持机体湿润而达到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目的。
针对干燥综合征的治疗方法还包括中药外治疗法。
如中医经络理论指出,通过局部穴位按摩、外敷等方法能够刺激气血,调理机体津液,从而达到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目的。
口腔干燥可通过压迎香穴、迎香穴等穴位按摩,达到通经活络、生津润燥的效果。
而外用人参、地黄、金银花等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中药制剂,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这些中药外治疗法不仅治疗效果确切,而且无毒副作用。
干燥综合征的病因病机研究方面,目前关于干燥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尚不清楚,尚未有明确的病因。
研究表明,干燥综合征可能与人体内燥邪的侵袭有关,其主要表现为气滞、津液亏耗,内脏器官和全身的湿润不足。
对此,中医研究人员认为,干燥综合征的病因可能与燥邪致病有关,因此治疗方法也是以清燥润燥、益气生津为主要措施。
干燥综合征中医药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干燥综合征( S j o g r e n S s y n d r o m e , S S ) 是一种 以 外 分 泌 腺 病 变 为 主 的慢 性 炎 症 性 自身 免 疫 病 , 除
外 口眼干燥 、 皮肤 干燥 、 腮腺肿 大 、 关节 疼痛等 主 要临床表 现… , 尚可影响其他脏 器 、 系统 , 如心脏 、 肺脏 、 肾脏 、 神经 系统 、 血液 系统等 。中医 尚无 与
安 徽 医 药
A n h u i Me d i c a l a n d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J o u r n a l 2 0 1 6 N o v , 2 0 ( 1 1 )
. 2 0 1 3.
干燥综合征 中医药治疗临床研 究进展
王桂珍 , 黄传兵 , 谌曦 , 汪元 , 张皖东 , 刘健 ( 安徽 中 医药大 学第一 附属 医院风 湿病科 , 安徽 合 肥 2 3 0 0 3 1 )
痹” 。该文从干燥综合征 的中医病 因病 机 、 辨证论治等 角度论述 其中医药研究进展 。
关键 词 : 干燥综合征 ; 中医药 ; 临床 研究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9— 6 4 6 9 . 2 0 1 6 . 1 1 . 0 0 2
干燥综合征的中西医诊疗进展修改版韦尼
干燥综合征的西医诊疗进展
肺间质病变合并肺大泡
干燥综合征的西医诊疗进展
肺间质纤维化
干燥综合征的西医诊疗进展
三、临床表现 1 外分泌腺表现 1.5 内脏外分泌腺表现 1.5.2 消化系统病变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胃损害以慢性萎缩性胃炎为常见,同时
紫癜样皮疹为米粒大小边界清楚的红丘疹,直径约0.1~ 0.4cm之间,散在分布或融合成片,压之不褪色,分批出现, 每批持续时间约为1O天,可自行消退而遗留有褐色色素沉着。
干燥综合征的西医诊疗进展
干燥综合征的西医诊疗进展
三、临床表现 2 非外分泌腺表现 2.3 神经系统病变 干燥综合征神经系统病变起病隐匿,部分患者可为首发表
肌肉
干燥综合征的概念
干燥综合征以女性多发,男女发病率约为1:9,发病年 龄集中于30~60岁,绝经后的妇女高发。在我国干燥综合征 的患病率约为0.27%~0.77%,仅次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其中 老年人群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发病率可高达3%~4%。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多,干燥综合征的诊治应引起人 们的重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干燥综合征的西医诊疗进展
三、临床表现 1 外分泌腺表现 1.1 口腔表现 口干是本病的首发症状,患者几乎均有不同程度的口干。
患者常因唾液减少而诉口干,虽频繁饮水,但不解渴。口干严 重时影响咀嚼,进干食时需用水送下。由于唾液分泌量减少, 唾液抗菌的特性减弱,因此约一半的患者牙齿易损坏,表现为 牙齿逐渐变黑,继而出现粉末状及小片状脱落,最终只留残根 ,被称为“猖獗龋”,此为本病的特征性表现之一。
干燥综合征的西医诊疗进展
二、病理变化 1 炎细胞浸润与组织增生 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等炎症细胞的浸润起始于腺体导管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 已属全球性疾病 ,0 9 %以上患者为女性 , 多见 于
3 0~5 岁 。其发 病率 仅次 于类 风湿 关节 炎 。 中医 0 认为, 本病 属 “ 证 ” 燥 范畴 ; 也有 认为 因其 可累及 周身 故称 为 “ 痹 ”关节 疼痛 者属 于 “ 周 , 痹证 ”有脏腑 损 害 , 者 , 肾 、 等受 损 , 之 为 “ 如 肝 称 脏腑 痹 ” 。全 国 中医痹 证委 员会 所著 《 痹病 论治 学》 称本病 为 “ 痹 ” 燥 。
3 例 , 效 4 ( 25 %) 有 效 2 例 ( 81%) 对 照 2 显 例 1. 0 , 5 7 .3 ; 组 采 用 雷 公藤 多 甙 片 口服 , 两组 临床 疗效 无 显 著 性
黏 、 易咯出; 不 或痰 中挟 血 , 量少 色 暗 ; 或声 哑 午后 颧
红 , 热盗 汗 , 潮 手足 心热 , 日渐消瘦 ; 肤 干燥 或麻 木 皮
风 湿病 - 节 炎 2 1 第 1卷 第 3期 Rh u t m n trt 01 Vo. . . 5关 0 2年 e mai a dAr i s s h i 2 2. 11 No3
干 燥 综 合 征 中 西 医 治 疗 研 究 进 展
朱跃 兰 , 卫 霞 靖
【 摘 要】 本文对干燥综合征 的古籍文献 , 中医辨证治疗 、 单方验方 、 针药并用治疗 , 西医局部治疗 、 全身
阴 阳双 补 , 。 主 兼 以祛 瘀 生 新 之 法 , 投 以甘 补 肾为 在 寒 、 润 药物 的 同时 , 以性 味温 润 之补 益 脾 阳 、 清 辅 肾 阳的 药 物 ( 骨碎 补 、 骨 脂 、 断 、 寄生 、 合 、 补 川 桑 百 生
养 阴 润 燥 , 血 化 瘀 , 用 血 府 逐 瘀 汤 合 增 液 汤加 活 方 减 。常用 药有 当归 、 地 黄 、 仁 、 生 桃 红花 、 枳壳 、 芍 、 赤 柴胡 、 芎 、 川 牛膝 、 鸡血 藤 、 玄参 、 冬等 。 麦
差 异 , 活血 解 毒方 在 缓 解 口干方 面 明显 优 于 对 照 但
组 。尹 国富等 n 以养 阴清 热解 毒汤 ( 地 、 ¨ 生 赤芍 、 玄
不 仁 。舌质 红 或光剥 , 少 乏津 , 细数或 沉 细涩 。 苔 脉
治 宜疏 散风 热 , 宣肺 布津 。方 以清燥 救肺 汤加 减 , 常
皮等。 2 14 燥 邪 犯肺 : 见 口干 咽燥 、 咳有 痰 、 少 而 .. 证 干 痰
个月 , 总有效率为 9 . %。朱跃兰 采用活பைடு நூலகம்解毒 70 0 们
方( 参 、 丹 当归 、 芎 、 血藤 、 参 、 川 鸡 玄 连翘 、 甘草 、 地 生 黄 、 门冬 、 斛 、 沙参 、 沙参 、 子 参 等 ) 疗 麦 石 南 北 太 治
皆会使 病情 进一 步加 重 。 2 中医治疗
《 问・ 素 至真要大论篇》 出“ 提 燥者濡之” 的治疗
总 原则 。 由于燥 邪 有偏 热 、 寒 之分 , 偏 因此 又 有 “ 燥 化于天 , 热反 胜 之 , 以辛 寒 , 以苦 甘 ” “ 淫 于 治 佐 和 燥 内 , 以苦温 , 以甘辛 ” 治 佐 之别 。金 元 时期 , 元素 的 刘 《 问 ・ 机 气 宜 保 命 集 》 :治 疗燥 证 , 通 经 活 素 病 有 “ 应
治疗等做 了综 述 。认为 中医治疗本 病优势明显 , 今后应从免疫 、 分子生物学角度开展对 中医药治疗本病 的
基础研究 。
【 词】 干燥综合征 ; 关键 中医治疗 ; 西医治疗 ; 综述
干燥综合征 ( or ’ snr eS ) s ge s ydo ,S 为一种 以 j n m
瘀血 痹 阻 、 经脉 不通 而肌 肉失 于濡润 , 致肌 肤涸 涩皱 揭、 脏器 损伤 。其 临床辨证 分 型复杂 , 文献 可知现 从
代 医家 的辨证 分型 有多种 , 有从 脏腑 辨证 , 从三焦 有 辨证 , 从八 纲辨证 等 , 有根 据各 家 临床经 验辨证 有 也 分 型 。虽 然 分 型标 准 多样 化 , 是 以 阴虚 内热 证 为 但 多见 , 次 为阴虚 血瘀证 、 阴两虚 正和燥邪 犯肺 证 其 气 等 。 由此 可 见 , 虚 、 瘀 、 毒 是 本 病 的关 键 所 阴 血 燥
地、 冬、 参、 斛、 麦 玄 石 白芍 、 仁 ) 砂 治疗 3 例 , 药 2 0 服
苔 , 细数 或 细涩兼 结代 。治宜 益气 养 阴 , 津润 燥 脉 生 为 主 , 用 生 脉散 合 加 减 一 贯 煎 加 减 , 用 药 有 人 方 常 参 、 冬、 麦 五味 子 、 生地 、 芍药 、 冬 、 麦 熟地 、 知母 、 骨 地
荣 , 肉瘦 削 , 心烦 热 , 便短 少 , 肌 五 小 大便燥 结 , 舌质
红绛 不润 , 干燥 少 津或少 苔 , 苔 脉多 细数 。治 以滋养
阴 液为 法 。偏 于 肝 肾 阴虚 者 , 方用 杞 菊地 黄 丸 合一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0 7 7 6 3933 ) 作者单位 : 北京 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 北京 10 7 008
切 忌 辛 温大 热 之乌 、 附之 辈 ” 提 出用 滋 阴通 络法 治 ,
疗 燥证 。
叶天 士 在 《 临证 指 南 医 案 》 中提 出:上 燥 治气 , “
下 燥 治血 , 为定评 。燥 为干 涩不通 之疾 , 此 内伤 外感
宜分 。外感 者 … …其 法 以辛凉 甘润肺 胃为先 …… 内 伤者 … …其 法 以纯 阴静药 柔养 肝 肾为宜 ”认 为治疗 , 燥 病 应分外 感 和 内伤 。 张景 岳 的 《 岳全 书 》 :是 以治痹 之法 , 宜 景 言 “ 最 峻补 真 阴 , 血气 流行 , 寒邪 随去 。若 过用 风湿 痰 使 则
. 71.
等 ; 于 胃 阴虚者 , 偏 方用 益 胃汤 合玉 女 煎加 减 , 常用 药 有 生熟 地 黄 、 参 、 冬 、 竹 、 斛 、 沙 麦 玉 石 山药 、 苓 、 茯 白术 、 薏苡 仁 、 丹皮 等 ; 于肺 阴虚 者 , 用 百合 固 牡 偏 方
金 汤 加减 , 常用 药 有 生地 黄 、 子参 、 参 、 太 沙 麦冬 、 贝
参 、 皮、 丹 白花蛇 舌 草 、 黄芩 、 菊花 、 野 生石 膏 、 母 、 知 芦 根 、 沙参 、 冬 、 斛 、 北 麦 石 红藤 ) 疗 2 例 , 照组 治 0 对
口服 泼尼 松 每次 1 r , 0 g 每天 1 , a 次 治疗 1 月后 两组 个 在 改 善 临 床症 状 、 效 及 实验 室 相 关 检查 方 面 差别 疗
1 古 籍探 源
甚 , 胃中津液 之 衰 ; 济 使退 路 散 而不 结 , 液 生而 不 津 枯 ; 血 补 而 不 涩 , 病 日已矣 ” 治疗 原则 , 为 气 则 的 认 “ 燥病 在表 而反治 里 , 气 反治血 ; 在 或燥 在里 而治 表 , 在血 反治气 , 在肝 而治 肺 , 在肺 而治肝 ” 等错 误 治法 ,
用药有桑叶 、 仁 、 芥 、 蓝根 、 荷 、 梗 、 根 、 杏 荆 板 薄 桔 芦 沙 参 、 冬 、 石 膏 、 麻 仁 、 门 冬 、 胶 、 草 麦 生 胡 麦 阿 甘
侵 犯外 分 泌腺尤 其是 唾液腺 和 泪腺 为主 的慢性 系统 性 自身免 疫性 疾 病…, 原 发性 和继 发性 , 者 继发 分 后 于 其 他 自身 免 疫 性 疾 病 。原 发 性 S 发 病 率 为 S的 0 0 且 以女性 多见 , 女 比例 约 为 1 。本 病 目 . %, 5 男 : 9
太 子参 、 沙参 、 参 、 北 丹 白术 、 合 、 味子 、 百 五 白芍 、 甘
疼 痛 或枯 削 刺 痛 , 关节 畸形 , 伸 不 利 , 肤 粗糙 或 屈 皮
或 见 黑斑 , 酸痛 或 刺 痛 , 质 紫 暗 , 细 涩 。治宜 腰 舌 脉
草 、 梅等) 乌 治疗 6 例 , 察其 远期 疗 效 中药 组 显著 0 观 优 于西 药 组 。吴 国琳 等 在使 用 益气 养 阴祛 瘀 中药 ( 冬 、 杞子、 玉竹、 合 、 麦 枸 制 百 桃仁 、 子参 、 太 桑椹 子 、 肿节 风 、 三七 、 蒿 等 ) 疗 3 田 青 治 7例 , 有 效 率 为 总 9 . %, 1 0 明显 优 于 单 纯 使 用激 素 。 阎小 萍 提 出应 9
络 , 以寒 凉之 品 , 阴退 阳 , 脉 流通 , 投 养 血 阴津 得 布 , 肌 肤 得养 , 涩 、 揭 、 枯 、 木不 仁 则相 应 而解 , 涸 皱 干 麻
21 辨 证 论治 .
本病 是 由于燥 邪 损 伤 气 血 、 液 , 津
致 阴津亏 耗 , 血受 戕 , 肢体 筋脉 失养 、 气 使 痰浊凝 聚 、
滞 之药 , 而再伤 阳气 , 反增 其病 矣 ”提 出治疗 当 以养 ,
营补 阴 为 主 , 为 “ 盛则 阴虚 , 认 燥 阴虚则 血 少 。所 以
或 为 牵 引 , 为 拘 急 , 为 皮 肤 风 消 , 为 脏 腑 干 或 或 或 结 。此 燥从 阳化 , 营气不 足 而伤乎 内者 也 ” 。 清 初名 医喻 昌在《 门法律》 医 中提 出“ 燥病 者 , 治
贯 煎加 减 , 用药 如 枸 杞子 、 黄 、 精 、 常 地 黄 何首 乌 、 墨
旱莲 、 桑椹 子 、 贞 子 、 女 山茱 萸 、 山药 、 参 、 冬 怀 玄 麦
风 湿病 与 关 节 炎 2 1 第 1卷 第 3期 Rh u t m n tr i 2 2, 11, o3 0 2年 e mai a dArh is 01 Vo. N . s t
变 , 可拘 泥 。 不
22 单 方 验 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