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学生能在阅读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对语言和文字的感受力,增强逻辑思维能力和情感体悟,从而在整体上把握语文学习的重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充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情怀。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力培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认识世界、处理信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审美情趣的发展。可见,阅读教学在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呢?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二、树立主体性阅读教学的观念
新课程改革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这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了解文章的结构、主旨大意,但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对文章的自主体验,必须要求学生能够从中学会如何采用正确的词语和结构形式等表达自己的观念。而所有这些学习均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传统的教学模式恰恰对这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非常不利,甚至有些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坚决树立主体性阅读教学的观念和意識,充分调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切实以提高学生主动性为目标。
三、鼓励质疑
以质疑的态度来阅读,以辩证的态度来思考,在阅读过程中,也不能偏听偏信,要综合分析和思考,善于运用自己的大脑来进行消化和理解。对阅读内容提出疑问,分析和探讨出关于这些疑问的答案。小学语文教学在隐形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激励学生深入学习和质疑,自主学习,怀疑和分析,强化学习实效。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提升学习能力的关键,也是为适应社会,提升综合能力的关键。所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效对学生进行激励和引导,鼓励学生不断探究、提出质疑,自主创新,教师也应该对学生给予启发,从而有效提升学生能力。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穷人》这篇文章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并提出问题:本篇文章最大的特色是什么?文章是怎么样来表达作者的感情的?文章赞美了什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带着思考去分析课文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深入分析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内涵,创新的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并鼓励学生找出自己设问的答案,有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促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升。
四、阅读教学要“回归本真”
现代教育提倡一改死板呆滞的课堂教学和学习模式,要求教师积极变换教学方式,组织多样化课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位语文教师积极进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着实有一些改变,但我们也不可否认这样的现象,對于有些教学内容我们探索得不够深入,新型教学方法使用不得当,一味地摒弃多年来使用的教学法或是生搬硬套新式课堂,容易使语文课堂教学像“邯郸学步”一般,既没有传统课堂的系统性,又不得新型模式的核心,学生学习起来“迷糊”,知识难以形成体系。对于阅读教学部分来说,阅读的内容主体在文本,一切感情的生发、逻辑的分析、文化层次的体现,都是从文本内容衍生出来的,也就是说,阅读教学要注意“回归本真”,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从文本内容出发,而不是以固定的思维模式看待所有文章,阅读要追求质朴的体验,减少在理解文本之前的技巧使用,争取在学习每一篇文章时都能读出独特的感受。注重文本阅读在教学时要注意用好教材,语文教材的编订是符合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对小学语文学习的要求,也是学生学习阅读的基础,课堂教学要吃透教材文章,带领学生分析理解到位,全面把握阅读的知识与方法,降低阅读难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热情,更好的组织阅读活动。
五、在感悟中培养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独特感悟,是《语文课程标准》反复强调的问题。但在教学中实施起来却有一定的困难。为了应试,教师还不得不给学生一个标准的答案,让学生记下来。这种做法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要想改变阅读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的现状,教师要善于引导、设计,还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课堂交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有机会说出自己的独特感悟,并与同伴交流,在交流中获得发展。交流时,要鼓励学生亮出自己的观点,独树一帜;允许学生随时质疑,并敢于与教师争论;允许学生自由表达,也允许学生保留看法。使学生不唯书,不唯上,不迷信教师,敢于标新立异,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培养其创新精神。
总之,教师要重新审视阅读教学,正视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让阅读教学更上一个台阶,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亚.实现小学语文阅读的特色化教学探讨[J].新课程(上),2010(9)
[2]邵桂琳. 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