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PPT课件讲义
生产关仍以原始社会为例:
系 三 要 素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生 产 关 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 系 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 的 特 点
产品如何分配
生产资料集体公有
原
始
社
原始的互助合作
会
的
生
产
关 平均分配消费品 系
•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就使原来由它所建立并同它相 适应的生产关系,变得越来越不能适应,以至不能 继续保持其稳定不变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生产 关系就不得不进行部分的变革以继续维持它的存在; 而当这种生产关系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生产力继续发 展的客观要求时,就必须进行全面的变革。所以, 旧生产关系的灭亡、新生产关系的创立,都是客观 的必然。
•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原有的生产关系上进 行了深入的改革,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使之更好的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取得 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
Thank you.
演讲结速,谢谢观赏!
PPT常用编辑图使用方法
1.取消组合
2.填充颜色
3.调整大小
选择您要用到的图标单击右键选择“ 取消组 合”
右键单击您要使用的图标选择“填充 ”,选 择任意 颜色
拖动控制框调整大小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
(Suitable for teaching courseware and reports)
• 生产力:人们改造和利用自然以创造社会财富 的能力。(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
类 谁来改造 劳动者 改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经济领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其中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其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经济基础的核心要素,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的矛盾运动规律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是指人类利用一定条件下的劳动,通过劳动对象、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合理组织,创造物质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而生产关系则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所有者与非所有者的关系、雇佣与劳动的关系等。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变革,进而推动经济基础的演进。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包括生产关系和劳动工具等生产资料。
而上层建筑则是指政治、法律、宗教、道德、哲学和艺术等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
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而上层建筑又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形成复杂的矛盾运动规律。
3.矛盾运动规律的表现在现代社会中,生产力的发展是以科技创新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主要特征。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原有的生产关系往往已经无法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出现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也会出现矛盾,上层建筑的观念和制度不能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导致社会出现了种种矛盾和冲突。
4.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是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规律。
只有深刻理解这些规律,才能在实践中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总结与回顾在本文中,我们探讨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我们分析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总结了矛盾运动规律的表现,并共享了个人观点和理解。
通过这样的探讨和分析,相信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一重要的社会规律。
通过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发展以及规律的变迁。
高中政治生产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生产知识点总结高中政治课程中的生产知识点主要围绕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等方面展开。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1.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 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等,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
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指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中的物质力量,包括生产工具和劳动者。
-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所有制关系、分配关系等。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 它既强调市场的作用,又强调国家的宏观调控,以实现社会公平和效率的统一。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生产力水平较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阶段。
- 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 公有制经济:-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6. 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7. 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强调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又要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
9. 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是国家通过财政、货币等手段对经济进行调节,以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保障:- 法律是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则,保障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11. 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
12.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常识积累】社会基本矛盾考点汇总
【常识积累】社会基本矛盾考点汇总社会基本矛盾考点汇总一、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1.生产力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表示人和自然的关系。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1 )劳动资料;(2 )劳动对象;(3 )劳动者。
劳动资料里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它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合称生产资料。
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只有把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才能变成现实生产力。
生产力的重要要素: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2.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生产关系表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从静态上看,生产关系是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形式等方面构成。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区分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志,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本质、最基本的关系。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归根到底还是由生产力决定的,取决于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状况。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1.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又称基本经济制度。
经济体制是基本经济制度采取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
2.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又称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
意识形态或者观念上层建筑又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
政治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如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以及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
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指代不明,建议明确是“上层建筑”还是“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ppt课件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 *注意: 生产关系的变革不可能自然而然的发生,它必 须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才能实现。在阶级社会中, 是通过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先进阶级进行的 革命斗争而实现的。
.
16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能起反作用
( 1 )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要 求相适合时,它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 发展。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
18
1958年到60年代大跃进:1958年5月,中共八
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
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尽
管这条总路线的出发点是要尽快地改变我国经
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但由于忽视了客观经济规
律,根本不可能迅速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
的状况。总路线提出后,党轻率地发动了“大
二、上层建筑 简单得说,与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文化等有关的就 属于上层建筑。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一定要与经济基
础相适应。
.
23
产业工人
生 产 工 具
石锄 加工 铁犁
拖拉机
劳 动 对 象
土地
.
6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
石器
铜器
铁器
机器
.
7
各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标志
(1)、河姆渡出土的石斧
(2)、殷代早期青铜斧
原始社会 石器
(3)、战国时期铁农具
奴隶社会 青铜器工具
(4)、18世纪初的蒸汽机
封建社会 铁制工具
资本主义社会 大机器生产
跃进”运动。“大跃进”运动,在生产发展上
追求高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
(完整word版)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二者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是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方面。
①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历史上的各种生产关系都是适应一定的生产力发展需要而产生的。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生产力状况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客观前提和物质基础。
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产物,只有当它为生产力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时才能够存在。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本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便由新变旧,走向自己的反面。
当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人们就要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反作用的实际过程和情形是十分复杂的。
新的生产关系总体上基本适合生产力发展,但并不排除它的某些环节或方面不适合生产力状况而阻碍其发展;旧的生产关系总体上基本不适合生产力发展,但也不排除它的某些环节或方面的调整和改变,能够暂时地、局部地对生产力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固然会阻碍其发展;而由于人为的原因使某种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水平,这种“拔高”了的生产关系也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反作用尤为突出。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的活跃的、革命的因素,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或保守的因素。
新的生产关系刚刚建立时,是基本适合生产力发展的,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到一定程度,它就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最终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这就是两者之间“基本适合→基本不适合→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基本不适合是绝对的),而每一循环上升过程都使社会发展到高一级程度,体现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和趋势,由此推动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发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
劳动者 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
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 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
是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
范围会不断扩大 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反应
1、劳动者掌握了科学技术就能大大提高劳 动生产率; 2、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改进生产工具, 就能生产出比过去多得多的产品; 3、人类随着科技的进步,其劳动对象可不 断扩大。
生产关系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以公有制为基础 的生产关系,二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仍以原始社会为例: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生 产 关 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 系 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 的 特 点
产品如何分配
生产关系三要素
生产资料集体公有原始社原始的互助合作
会
的
生
产
关 平均分配消费品 系
•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就使原来由它所建立并同它相 适应的生产关系,变得越来越不能适应,以至不能 继续保持其稳定不变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生产 关系就不得不进行部分的变革以继续维持它的存在; 而当这种生产关系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生产力继续发 展的客观要求时,就必须进行全面的变革。所以, 旧生产关系的灭亡、新生产关系的创立,都是客观 的必然。
极其简陋, 主要是石制生产工具
非常有限, 主要是果实根茎及小动物
原始社 会的生 产力水 平极端 低下
那么,“生产关系”这一概念有什么意义呢?
生产关系指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生产关系:劳动者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产品生产 创造过程中,形成的劳动互助、合作关系就是生产 关系。它包括人们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 面的关系。(最简单的说,生产关系就是指在生产 中人与人的关系)
产业工人
生 产 工 具
石锄 加工 铁犁 拖拉机
劳 动 对 象
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经济基础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2)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生产者·生产对象·生产手段生产关系:生产资料归谁·生存地位·分配)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国家机关·思想·艺术·宗教·文化传媒·道德)(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含义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②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2)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目前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材料蕴含的唯物史观道理是[ B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C、主观与客观要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八),该修正案首次将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
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引言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中,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是构成社会形态的三个重要要素。
生产力是驱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力量,生产关系则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分工和协作关系,而上层建筑则是指在特定生产关系基础上形成的政治、法律、教育、文化等社会意识形态。
一、生产力的概念与特点生产力是指人类在生产过程中运用的一切物质、技术和劳动力的总和,是社会劳动力的物质体现。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生产力分为生产力的实体和生产力的能力两个层面:实体生产力是指生产工具、技术设备和物质资源,能力生产力是指人们运用实体生产力进行生产的能力。
生产力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生产力发展是一种历史的、渐进的过程,通过人类社会不断积累经验和技术,逐渐改善生产工具和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生产力发展是一种相互促进的过程,物质媒介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又为物质媒介的进步提供了条件。
最后,生产力的发展是一种不平衡的过程,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二、生产关系的内涵与作用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和分工合作的模式。
生产关系体现了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依赖和互利共赢的关系。
生产关系的发展是建立在生产力的基础上,并通过不断适应和调整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分为所有制关系和分配关系两个层面。
所有制关系是指生产资料归属的关系,包括个体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公有制。
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具有不同的生产关系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
分配关系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取得的收益的分配方式,包括按劳分配、按需分配和等价交换。
生产关系的作用在于调节分配关系,保障资源效率和社会公平。
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财富创造和社会稳定。
三、经济基础的构成与作用经济基础是指社会生产方式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经济体系。
经济基础由两个组成要素构成:生产关系和生产力。
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基本概念和关系
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基本概念和关系1、生产力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和他们所使用的生产资料结合起来,从而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力量,也就是人类在生产过程中征服和改造自然界,并获得适合自己需要的物质资料的能力。
它是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产力包括三个要素: 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2、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它的具体内容包括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方面的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生产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3、生产资料,也称作生产手段。
定义为:劳动者进行生产时所需要使用的资源或工具。
一般可包括土地、厂房、机器设备、工具、原料等等。
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它是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
生产资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称,是企业进行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物质要素。
生产资料的范围很广,品种规格十分复杂,涉及许多部门,分类的方法也很多。
按购买者的不同,可分为工业生产资料和农业生产资料两大类。
4、经济基础即在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经济基础。
5、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思想观点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
思想、观点体系或意识形态称为思想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称为政治上层建筑。
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思维科学、某些管理科学无阶级性,不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
6、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神秘特殊的意识形态)、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
意识形态的内容,它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和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反映。
意识形态的各种形式起源于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社会物质生活。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1.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控制字自然的界的能力。
关系:反应人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内容:生产力包含 3 因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特色:是生产方式的决定因素。
2.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重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也称经济关系,是各样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狭义的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派、互换和花费的关系。
它与生产力共同构成生产方式,是所有制的基础。
3.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围,其内部构造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据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构成。
(可再详细解说一下所有、据有、支配、使用的含义)此中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
4.所有权:(1)定义: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公司垄断的据有某物,从而能够依照自己的意志对该物办理;作为经济用语指人们据有某物并依此实现的经济利益关系。
(2)特色:所有权是在必定所有制关系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还波及和反应着很多派生的权益。
( 3)与所有制关系: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所有制的性质和内容决定着所有权的性质和内容。
5.产权:( 1)产权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益的总和。
(2)内容:包含所有权及其衍生的据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处分权和利润权。
( 3)基本特色:产权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权由一组或一束权益构成;产权拥有独立性、排他性、转让性和利润性。
6.产权制度:(1)定义:对于产权界定、营运、保护等的系统安排和法律规定的总和。
(2)关系:它反应的是在财产使用过程中,财产所有者、营运者和使用者之间的财产利益和责任的法律及经济的拘束关系。
(3)特色:出资者权益与法人财产权的分别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典型特色。
7.生产方式:(1)定义:获取物质资料的方式称为生产方式。
(2)内容:它包含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是生产的自然物质方式;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社会方式,它表示人类社会发展在必定阶段上的嘉会性质。
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认识
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认识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在二者的关系中,生产力是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方面。
其一,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历史上的各种生产关系都是适应一定的生产力发展需要而产生的。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其二,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本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便由新变旧,走向自己的反面。
当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时,人们就要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
这种矛盾运动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就内容看,这一规律概括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
从过程看,这一规律表现为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总是从基本相适合到基本不相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相适合;与此相适应,生产关系也总是从相对稳定到新旧更替,再到相对稳定。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得以确立其统治地位并获得巩固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政治、思想条件。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并决定其变革的方向。
其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集中表现在:上层建筑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
(一)生产力
1、生产力含义 : 人们征服自然、 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以 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 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 •生产力解决的是人与自然的矛盾, 生产力解决的是人与自然的矛盾, 生产力解决的是人与自然的矛盾 表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表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 生 产 力 三 要 素
如:军队、 军队、 警察、法庭、 警察、法庭、 监狱、 监狱、政府 部门、 部门、党派 等国家机器 和政治组织
社会意识形态:指政治、 社会意识形态 指政治、法 指政治 道德、哲学、艺术、 律、道德、哲学、艺术、宗 等各种社会观念的总和. 教等各种社会观念的总和
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 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 意识形态,包括政治 意识形态,包括政治 思想、法律思想、 思想、法律思想、道 艺术、哲学、 德、艺术、哲学、美 宗教、 学、宗教、文化传媒 等等。
劳动者
人 即劳动手段包括包括生产 工具、生产用的建筑物、 工具、生产用的建筑物、 土地、 土地、道路等 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 的一切东西, 的一切东西,即劳动作用的 客体。 客体。
2 2
劳动资义: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 含义: 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 产 力 的 发 展 变 化
生产力 石器 器 器
生产关系 原始社会 社会 社会 社会
生 产 关 系 的 变 革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 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 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 系的总和。 系的总和。
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 2.上层建筑 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 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政治法 律制度 政治上层建筑 上层 建筑 思想上层建筑 政治法 律设施
考研政治知识点归纳系列(完整版)
考研政治知识点归纳系列一: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概论这一章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准备阶段,在宏观上对马克思主义是什么,主要内容和特征进行了阐释,对于考生来说,需要把握这部分的主要内容,虽然一般不涉及大题,但是却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奏与铺垫。
具体来说,此知识点包含三方面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的含义◆狭义: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段的斗争日益激化主观因素: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两大理论成果: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高一政治教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doc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力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
(2)生产关系是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
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人们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关系。
(3)二者关系: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要求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时,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1)经济基础是指由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该社会的经济结构、经济制度。
(2)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国家政权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3)二者关系: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要求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
②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当它同自己的经济基础基本上相适应时,会巩固经济基础,反之会削弱经济基础。
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比较区别:(1)联合的性质不同。
股份合作制以劳动者的联合劳动为基础,实行资本联合,资本从属于劳动。
入股职工既是生产资料所有者,又是劳动者。
股份制则是资本的联合,劳动从属于资本。
入股者未必是劳动者,本企业的职工也未必都是股东。
(2)所有制实现形式不同。
股份合作制是集体经济的一种具体形式,实行股份合作制的集体所有制企业改制后所有制性质不变。
股份制不具有基本制度属性,不能笼统地说它姓“公”还是姓“私”。
关键是看它从属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看它的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
如果国有经济或集体经济控股,它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从而成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3)股权设置不同。
股份合作制企业设集体股、职工合作股等,不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
股份制企业设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和外资股、社会募集型还可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
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实际能力,由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三个实体性要素构成。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
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分配方式三项内容。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在: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则促进生产力发展;反之则阻碍生产力发展。
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是生产力,其社会形式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产方式及其矛盾运动。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内容方面,是活泼易变的。
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形式方面,是相对稳定的。
因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始终存在着从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如此循环往复,推动着生产方式从低级向高级的不断发展。
二、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即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即所有制形式、交换形式、分配形式)的总和。
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分配关系三个方面。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
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
思想上层建筑: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美学、宗教、文化传媒等等。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具体表现在:①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②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由于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因而它必然在上层建筑领域也占统治地位,并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③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及其方向。
上层建筑的各个部分由于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对独立性,其改变有早有晚、有快有慢。
这种情况决定了上层建筑中思想文化领域里新旧斗争的长期性。
(2)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①从服务的方向上看,一方面保护和促进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排除反对自己的对立物。
②从服务的方式看,上层建筑通过法律、经济、思想等手段的调控来为经济基础服务。
③从服务的效果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有促进、阻碍两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