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共25页
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摘要:
1.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2.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
3.奴隶社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正文:
一、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主要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
生产力方面,奴隶社会主要依靠人力和简单的生产工具进行生产,如耕种、纺织等。
生产关系方面,奴隶社会以奴隶主对奴隶的占有和剥削为特点。
奴隶主拥有生产资料,奴隶则负责生产,生产成果全部归奴隶主所有。
二、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
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政治上,奴隶主阶级通过军队、警察、法庭等国家机器维护其统治地位。
法律上,奴隶制法律主要用于维护奴隶主的权益,对奴隶进行严格管制。
思想上,奴隶社会盛行迷信和宗教信仰,奴隶主阶级通过宗教思想控制奴隶的精神生活。
文化上,奴隶社会的文化发展相对落后,主要表现为简单的音乐、舞蹈、绘画等。
三、奴隶社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在奴隶社会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决定了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
而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如政治、法律、思想、文化等方面,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巩固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总之,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奴隶社会的发展。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一、什么是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是指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
掌握这一概念要注意:(一)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是两个术语、同一内容。
二者在质上是相同的。
(二)经济基础是指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不是一切生产关系。
如目前我国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是公有制。
(三)经济基础是指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而不是指个别的生产关系。
二、什么是上层建筑?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指社会的政治、法律、文艺、道德、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这些社会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
上层建筑分为两个部分:(一)政治上层建筑:亦称实体性上层建筑,指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机关等设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套组织。
(二)观念上层建筑:又称思想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文艺、道德、宗教、哲学等各种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
(三)二者的关系:1、观念上层建筑决定政治上层建筑。
任何国家的上层建筑都是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建立的,是为统治阶级的统治服务的。
2、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又会成为一种强大的、既定的现实力量,反过来影响观念上层建筑。
总之,二者本质上属于社会的思想关系(即社会意识),前者被称为是后者的“物质附属物”或“物质设施”。
三、二者的辩证关系。
(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具体表现在: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不是凭空建立起来的,而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
如原始社会没有阶级统治和阶级压迫,就是因为经济基础(公有制)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关系造成的。
出现了私有制的经济基础也就进入了阶级社会的上层建筑,出现了政治上的阶级统治和阶级压迫。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一个国家的上层建筑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取决于其经济基础的性质,地主和农民的地租关系(生产关系)决定了封建国家的性质,资本家和工人的雇佣关系(生产关系)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等等。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经济领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其中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其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经济基础的核心要素,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的矛盾运动规律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是指人类利用一定条件下的劳动,通过劳动对象、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合理组织,创造物质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而生产关系则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所有者与非所有者的关系、雇佣与劳动的关系等。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变革,进而推动经济基础的演进。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包括生产关系和劳动工具等生产资料。
而上层建筑则是指政治、法律、宗教、道德、哲学和艺术等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
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而上层建筑又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形成复杂的矛盾运动规律。
3.矛盾运动规律的表现在现代社会中,生产力的发展是以科技创新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主要特征。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原有的生产关系往往已经无法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出现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也会出现矛盾,上层建筑的观念和制度不能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导致社会出现了种种矛盾和冲突。
4.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是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规律。
只有深刻理解这些规律,才能在实践中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总结与回顾在本文中,我们探讨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我们分析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总结了矛盾运动规律的表现,并共享了个人观点和理解。
通过这样的探讨和分析,相信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一重要的社会规律。
通过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发展以及规律的变迁。
高一政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力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
(2)生产关系是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
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人们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关系。
(3)二者关系: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要求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时,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1)经济基础是指由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该社会的经济结构、经济制度。
(2)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国家政权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3)二者关系: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要求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
②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当它同自己的经济基础基本上相适应时,会巩固经济基础,反之会削弱经济基础。
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比较区别:(1)联合的性质不同。
股份合作制以劳动者的联合劳动为基础,实行资本联合,资本从属于劳动。
入股职工既是生产资料所有者,又是劳动者。
股份制则是资本的联合,劳动从属于资本。
入股者未必是劳动者,本企业的职工也未必都是股东。
(2)所有制实现形式不同。
股份合作制是集体经济的一种具体形式,实行股份合作制的集体所有制企业改制后所有制性质不变。
股份制不具有基本制度属性,不能笼统地说它姓“公”还是姓“私”。
关键是看它从属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看它的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
如果国有经济或集体经济控股,它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从而成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3)股权设置不同。
股份合作制企业设集体股、职工合作股等,不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
股份制企业设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和外资股、社会募集型还可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概念及其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概念及其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础。
经济基础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基础。
上层建筑是在经济基础的基础上形成的,包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文化制度等。
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基础,但上层建筑也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例如,政治制度的稳定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也可以改变政治制度。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上层建筑也具有重要作用。
在阶级社会中,上层建筑是阶级斗争的表现和工具。
不同阶级的上层建筑也不同,反映了不同阶级的利益和意识形态。
因此,深入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对于正确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 1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ppt课件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 *注意: 生产关系的变革不可能自然而然的发生,它必 须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才能实现。在阶级社会中, 是通过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先进阶级进行的 革命斗争而实现的。
.
16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能起反作用
( 1 )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要 求相适合时,它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 发展。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
18
1958年到60年代大跃进:1958年5月,中共八
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
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尽
管这条总路线的出发点是要尽快地改变我国经
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但由于忽视了客观经济规
律,根本不可能迅速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
的状况。总路线提出后,党轻率地发动了“大
二、上层建筑 简单得说,与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文化等有关的就 属于上层建筑。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一定要与经济基
础相适应。
.
23
产业工人
生 产 工 具
石锄 加工 铁犁
拖拉机
劳 动 对 象
土地
.
6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
石器
铜器
铁器
机器
.
7
各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标志
(1)、河姆渡出土的石斧
(2)、殷代早期青铜斧
原始社会 石器
(3)、战国时期铁农具
奴隶社会 青铜器工具
(4)、18世纪初的蒸汽机
封建社会 铁制工具
资本主义社会 大机器生产
跃进”运动。“大跃进”运动,在生产发展上
追求高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
论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
论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1.引言1.1 概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旨在揭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是指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它决定着社会的经济结构和制度形态。
而上层建筑则包括政治制度、法律体系、文化意识等社会意识形态的表现。
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了社会内部的辩证关系。
通过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演变和发展。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与互动。
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会引起上层建筑的相应变化,而上层建筑的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经济基础。
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不仅存在于历史上的社会形态转变中,也贯穿于现实社会的各个方面。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辩证关系原理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应用,以及这种关系对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同时,我们也将总结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并探讨其对实践的启示。
通过对这一关系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运行规律,并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
首先,我们将概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定义和作用,以便读者能够对这两个概念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介绍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解释其在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中的重要性。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讨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
通过具体的案例和理论分析,我们将说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
我们将阐述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制约和影响,同时也会强调上层建筑在回馈经济基础方面的作用。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对这一原理对实践的启示进行讨论。
我们将强调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他们对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重要性。
我们将探讨如何在实践中运用这一原理,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
劳动者 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
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 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
是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
范围会不断扩大 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反应
1、劳动者掌握了科学技术就能大大提高劳 动生产率; 2、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改进生产工具, 就能生产出比过去多得多的产品; 3、人类随着科技的进步,其劳动对象可不 断扩大。
生产关系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以公有制为基础 的生产关系,二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仍以原始社会为例: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生 产 关 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 系 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 的 特 点
产品如何分配
生产关系三要素
生产资料集体公有原始社原始的互助合作
会
的
生
产
关 平均分配消费品 系
•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就使原来由它所建立并同它相 适应的生产关系,变得越来越不能适应,以至不能 继续保持其稳定不变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生产 关系就不得不进行部分的变革以继续维持它的存在; 而当这种生产关系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生产力继续发 展的客观要求时,就必须进行全面的变革。所以, 旧生产关系的灭亡、新生产关系的创立,都是客观 的必然。
极其简陋, 主要是石制生产工具
非常有限, 主要是果实根茎及小动物
原始社 会的生 产力水 平极端 低下
那么,“生产关系”这一概念有什么意义呢?
生产关系指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生产关系:劳动者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产品生产 创造过程中,形成的劳动互助、合作关系就是生产 关系。它包括人们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 面的关系。(最简单的说,生产关系就是指在生产 中人与人的关系)
产业工人
生 产 工 具
石锄 加工 铁犁 拖拉机
劳 动 对 象
文科两对关系解析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经济史的基本概念关系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入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关系。
重难点突破:重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如何难点:准确理解和把握这几个概念的含义和关系课时:1课时导入新课:设问导入:说说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制度。
学生讨论回答:封建社会:存在着阶级,其中两大对立的阶级: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地主剥削农民,封建专制制度;资本主义社会: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本家剥削工人,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都是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制度。
为什么不同的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以及社会制度方面会有这么大的不同?由此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一)生产力1含义:物质生产的能力2三要素:⑴商品生产者⑵生产对象⑶生产手段商品生产者:这里的商品生产者是指有一定的生产知识和技能。
如果社会普遍的生产者都拥有较高的生产知识和技能,代表这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较高举例:比较普通农民和科技人才,哪个生产的能力的更高?生产对象:也就是你说的“劳动对象”,不是无中生有的,是需要寻找、探测和挖掘等的。
举例:普通石头、煤炭、金银,普通石头比较好找,但煤炭、金银等,却不是一般的生产力水平能够搞到的,因此劳动对象也代表了相当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生产手段:人们利用什么工具进行生产。
举例:比较古代农民的曲辕犁和现代的耕地机器,哪个效率更高?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水平?(二)生产关系1含义:物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三要素:⑴生产资料归谁所有⑵产品如何分配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和地位如何3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举例1: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从生产力的三要素来分析:生产者:普通农民;劳动对象:土地;生产工具:铁犁牛耕。
)——人们主要的生产和生存资料是土地(也就是说人们依赖土地来进行生产和生存):谁的土地多,谁就是老大;土地多的叫地主,少的叫农民;土地最多的大地主——皇帝就是全国的老大……刚才我们说了,封建社会人们赖以生产生存的东西是土地,那么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受雇于地主或租用地主的土地进行生产,这就决定了农民必然会遭受到地主的剥削。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一、思考题思考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这体现的唯物史观道理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物质决定意识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D.发展的观点思考2:(2008·江苏单科,7)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这说明()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答案 B解析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从属于上层建筑范畴,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属于经济基础,故B项符合题意。
A项正确但材料未体现;C、D项错误。
二、知识突破(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1、什么是生产力?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叫生产力。
生产力体现人与自然关系,生产力的主要内容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
劳动者和生产工具统称为生产资料。
生产力的性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产力具有人的属性。
第二、生产力具有社会性。
第三、生产力具有客观性。
第四、生产力具有历史性。
2、什么是生产关系?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发生或体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叫生产关系。
它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又称社会生产关系、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关系的内容或结构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产品的分配关系(产品如何分配)以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关系及地位如何)等三个方面组成。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1)在生产方式的矛盾统一体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二者间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在: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史学理论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 3、马克思说:“手工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 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 首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A、蒸汽磨代 表的生产力比手工磨代表的生产力先进 B、 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C、资本主义社 会比封建社会进步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 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 4、太平天国运动由于没有先进阶级领导而 失败,“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原因是 A、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B、林则 徐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受压制 C、新的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还没有发展 D、中国 无产阶级还没有登上政治舞台
参考答案
• 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以后,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有 了迅速的发展。但是,俄国的农奴制度、德意志和 意大利政治分裂的局面仍是严重的障碍。因此,导 致了俄国废除农奴制度、意大利统一、德意志统一, 这些事件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运动。这表明,那时 历史运动所要解决的主要课题,是为资本主义继续 发展扫清障碍,而不是铲除资本主义本身。恩格斯 的结论完全符合实际情况,是正确的。 • 恩格斯着眼于生产力的发展,观察和分析了历史的 演进。 • 恩格斯修正原先的结论,说明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 展的,也说明恩格斯坚持以实事求是、修正错误的 科学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学说。
• 3、历史上几种生产关系的特点 奴隶制生产关系:完全的人身占有。 封建制生产关系:不完全的人身占有即租佃关系。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雇佣关系。
练习与思考
• 能够反映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形成的 历史现象是 A、农民广泛使用铁农具 B、出现初步繁荣的封建城市 C、逃亡 者“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 D、各国 变法后确立了地主阶级专政
问题:如何评价中国古代 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元朝及以前它在历史上主要起进步作用。 明清时期则主要起阻碍作用。 • 进步作用主要在于:维护了多民族国家 的统一和政治的安定局面。 • 消极作用主要在于:阻碍资本主义萌芽 的发展,扼杀民主思想和人们的创造力。
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基本概念和关系
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基本概念和关系1、生产力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和他们所使用的生产资料结合起来,从而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力量,也就是人类在生产过程中征服和改造自然界,并获得适合自己需要的物质资料的能力。
它是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产力包括三个要素: 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2、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它的具体内容包括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方面的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生产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3、生产资料,也称作生产手段。
定义为:劳动者进行生产时所需要使用的资源或工具。
一般可包括土地、厂房、机器设备、工具、原料等等。
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它是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
生产资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称,是企业进行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物质要素。
生产资料的范围很广,品种规格十分复杂,涉及许多部门,分类的方法也很多。
按购买者的不同,可分为工业生产资料和农业生产资料两大类。
4、经济基础即在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经济基础。
5、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思想观点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
思想、观点体系或意识形态称为思想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称为政治上层建筑。
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思维科学、某些管理科学无阶级性,不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
6、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神秘特殊的意识形态)、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
意识形态的内容,它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和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反映。
意识形态的各种形式起源于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社会物质生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历史性抉择,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纪元。
40年来,中国共产党无惧风高浪急,无畏艰难险阻,聚精会神搞建设,卯足干劲谋发展,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因此在我看来,谈起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经济建设是绕不开的一个大方向。
01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增量规模显著扩大。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提高,成功由低收入国家跨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
财政实力显著增强,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
经济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
外汇储备大幅增长,实现了从外汇短缺国到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的转变。
02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是结构调整贯穿于经济发展的40年,是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升级的40年,也是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的40年。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转向依靠三次产业共同带动。
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实现了由单一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变。
工业结构不断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需求结构持续改善,经济增长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
区域结构优化重塑,地区协调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城镇化稳步推进,城乡发展协调性增强。
03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主要农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
40年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工业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现代工业体系逐步建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进程提速,工业生产能力快速发展,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不断增强。
交通运输建设成效突出,四通八达的综合运输网络已经形成。
邮电、能源等方面也都有了长足发展。
04贸易规模稳步扩张,贸易大国地位日益巩固。
贸易结构调整优化,竞争力不断提升。
进出口商品不断向“优进优出”转变。
外商投资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成为吸引全球投资的热土。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和原理(一)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和原理(一)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和原理
1.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定义
•经济基础:指社会存在的物质生产方式,包括经济制度、生产技术、生产关系等。
•上层建筑:指在经济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社会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法律法规等。
2. 辩证关系的内涵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3.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形态。
•生产关系决定经济制度: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了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
•经济制度决定上层建筑:不同的经济制度会产生不同的上层建筑。
4.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原理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规范经济行为:上层建筑通过法律法规等规范经济行为,维护社会的秩序和公正。
–影响经济发展: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文化等因素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5.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与变革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矛盾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经济基础变革后,上层建筑也需要相应的变革来适应新的经济形态。
6. 实践中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经济基础是公有制经济,上层建筑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基础是私有制经济,上层建筑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得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密切相关的,相互影响并共同作用于社会发展。
只有理解和把握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疑点解析: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疑点解析: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1、什么是生产力?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叫生产力。
生产力体现人与自然关系,生产力的主要内容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
劳动者和生产工具统称为生产资料。
2、什么是生产关系?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发生或体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叫生产关系。
它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又称社会生产关系、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的内容或结构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产品的分配关系(产品如何分配)以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关系及地位如何)等三个方面组成。
(二)生产方式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统一生产方式顾名思义,即生产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
例如,生产一批商品采用纯手工,机器还是电脑智能?这就涉及生产力;生产过程中你是老板还是受雇用的员工?产品归你所有还是被别人占有?你们在劳动过程中是团结互助平等关系还是剥削压迫关系?这实际上就是生产关系。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实质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这一规律决定。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1、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实际上是一个 概念,只是对生产力来说,叫作生产关系.对于上层建筑来说,叫作 经济基础。
2、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指社会的政治、法律、文艺、 道德、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这些社会意识形态相适应的 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
上层建筑分为两个部分:(一)政治上 层建筑:亦称实体性上层建筑,指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军队、警察、法 庭、监狱、政府机关等设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套组织。
(政治生 活常识内容)(二)观念上层建筑:又称思想上层建筑,包括政治、 法律、文艺、道德、宗教、哲学等各种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
(文化生活常识)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体现经济决定政治和文化(价格法、质量法等 I .生产关系上层建筑《 民主集中制、精简机构 经济基础F 第, । '精准扶贫四、四者关系 1、框架4、 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所有制,公有制为主体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哲学、艺术、道德、宗教,政治法律思想)(政治法律制度、组织,设 反作用也,例:一根本三基本政治 ,制度、法律制度,国家机关)反作用【经济制度(所有制结构、分配制)、经济体制】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 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口 ”这句话体现了什么哲理?答:“手推磨”和“蒸汽机”代表以生产工具为标志的生产力水区别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适用对象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 要哲学基础。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是指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由生产力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一定社会的基础。
上层建筑是以经济及其相应的制度、组织、设施为基础的意识形态,主要指阶级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经济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经济基础相对独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这是两者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内容和性质。
在阶级社会,剥削阶级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在上层建筑领域,剥削阶级的政治和思想统治是其主要内容。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经济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导致上层建筑的变化,并决定变化的方向。
同时,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产生负面作用,这种作用集中于服务于自身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建立或维持其在社会中的主导地位。
这种反应可能有两种后果:当上层建筑满足了生产力发展所需要的经济基础服务,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会阻碍。
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根在第一性;上层建筑的次级经济基础是指生物上层建筑为满足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的经济基础服务。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方向。
有了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也会进步。
当某个经济基础在衰败的时候,上层建筑也在腐朽。
经济基础的根本质变,决定了一切上层建筑迟早都会发生根本质变。
经济基础部分的质变也决定了上层建筑的局部质变。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人类社会从低级的社会形态向高级的社会形态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
一方面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另一方面是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各种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三个方面的总和,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决定性环节。
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是两个术语,同一内容,相对于生产力而言,叫作生产关系;相对于上层建筑而言,叫作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该社会的上层建筑以至整个社会形态的性质。
中国学术界对经济基础概念的内容有着不同理解,主要涉及两个问题:(1)有人认为经济基础应包括生产力,只有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才能使上层建筑的各种现象得到完整的说明,就是说,经济基础即生产方式;另外一些同志认为,经济基础只包括生产关系,只有把经济基础和生产方式两个概念区别开来,才有利于分析社会结构的不同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2)关于生产关系总和概念,一种意见认为是指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不包括不占统治地位的旧生产关系的残余和新生产关系的萌芽,这样理解才能区分不同的社会形态;另一种意见认为是指一定社会阶段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既包括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又包括不占统治地位的旧生产关系的残余和新生产关系的萌芽,这样理解才能全面分析社会形态的矛盾和变革。
上层建筑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指社会的政治、法律、文艺、道德、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这些社会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
上层建筑分为两个部分:(1)政治上层建筑:亦称实体性上层建筑,指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机关等设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套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