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对我国经济发展史的影响
清中期以后京杭大运河衰落对运河地区城乡经济的影响
二、大运河的衰落
清中期以后,由于黄河多次泛滥,运河的运输能力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同时, 随着海上运输的发展,陆路运输的重要性逐渐降低。加上太平天国运动等社会 动荡,运河的治理和维护工作逐渐荒废,导致运河的衰落。
三、对运河地区城乡经济的影响
1、农业:由于运河的衰落,运河地区的农业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 运河的淤积和干旱使得农田的灌溉水源不足,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另一方面, 运河的运输能力下降,使得农产品的运输变得困难,这进一步限制了农业的发 展。
地理环境
京杭大运河穿越了华北平原和江南水乡的众多河流、湖泊和山川。这些地理环 境对运河的航运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北方,大运河连接了海河、黄河和淮河等 大型河流,使得南方的物资可以顺利地运往北方。而在南方,大运河则穿越了 长江、钱塘江和太湖等大型湖泊和河流,为南北物资运输提供了便利。
文化内涵
京杭大运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其沿线地区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 产。这些文化遗产包括古建筑、民俗风情、民间艺术等。例如,运河沿岸的古 镇、古桥、古塔等古建筑,以及船夫号子、水灯等民间艺术形式,都是大运河 文化的瑰宝。此外,京杭大运河还对沿线地区的商业交往、民间交流和文化传 播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4、城乡发展:运河的衰落使得运河地区的城乡发展出现了严重的失衡。由于 农业和商业的萧条,很多农民失去了生计,被迫离开乡村前往城市谋生,这导 致了乡村人口的流失和城市的拥挤。
四、结论
清中期以后京杭大运河的衰落,对运河地区的城乡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农 业、工业、商业以及城乡发展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为了缓解这种影响, 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如修复和治理运河、发展新型产业、推 动城乡一体化等,以促进运河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元朝时期的京杭大运河
元朝时期的京杭大运河曾经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它连接了中国北部和东南部地区,也是中国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这条运河自从建成以来,经过了多次修缮和扩建,为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会从历史背景、运河建设和影响三方面来探讨。
历史背景元朝时期,由于统治者的开明政策和经济发展,使得中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然而,交通工具的落后和地理上的限制,限制了中国各地之间的联系和贸易。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当时的统治者开始考虑重建运河,以便促进国内贸易和文化交流。
运河建设开辟京杭大运河,最初的构想可以追溯到汉朝,但是实际的建设却是在元朝时完成的。
运河全长约1,800多公里,分为南北两段,以河南省鹿邑县的通济山为分界点。
北段自今天的北京通往今天的徐州,长约1,100公里;南段自今天的徐州通往今天的杭州,长约700公里。
运河的开凿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当时元朝人口增长,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运输和交通工具,因此运河的建设也被列入了国家的发展计划。
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参与策划并监督了整个工程的建设,尤其是北段的大运河部分。
由于当时缺少现代化的设计和技术手段,运河创造了许多令人惊异的工程记录。
例如,南岸河堤和北岸景山皆有堤坝,可防洪涝,输水以轨道车为主,河段宽度不断变化,以防止敌人攻打。
值得一提的是,南方山地地势陡峭,所以南段的运河多采用绕山而行的方式,需要开凿长长的山隧道。
影响京杭大运河的建立,对元朝当时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运河的沿线地区在交通和贸易方面得到了显著的发展,许多城市和地区由于运河的建设而变得更加繁荣。
造船、修建堤坝、割草、运送货物和军队,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也促进了当时农民、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此外,运河也被称为“一条流动的文化和哲学的长廊”,京杭大运河成为南北文化交流的纽带。
恰逢元代汉文化的兴盛和集大成者的形成,艺术和文学非常强大,与南方江南文化交流更为广泛和深入。
简述京杭大运河流经的区域及历史意义
简述京杭大运河流经的区域及历史意义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人工运河,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最长的运河之一。
它起自中国的京城(今北京),贯穿中国的中部地区,最终至杭州,全长约1,794公里。
京杭大运河流经的区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和浙江等八个省市。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意义非常重大。
首先,它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在水利工程方面的卓越智慧和技术水平。
大运河的修建不仅解决了水运问题,也起到了灌溉田地、防洪抗旱的重要作用,对当时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京杭大运河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交通要道之一,连接了中国北方和南方的经济文化中心。
通过大运河,北方的粮食、煤炭等资源可以顺利运往南方,同时南方的丝绸、茶叶等商品也可以通过大运河运往北方,促进了各地之间的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繁荣。
京杭大运河也是一条重要的文化遗产,见证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沿运河的各个城市和景点,如扬州、苏州、杭州等,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风景名胜,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学者前来观光和研究。
这些地方保存了大量的古建筑、古遗址和文物,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宝贵资料。
总的来说,京杭大运河的流经区域及其历史意义十分重要。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古代交通和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大运河,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繁荣,感受到中国古代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精神,也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历史文化。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
杨广隋朝开国皇帝修建了大运河
杨广隋朝开国皇帝修建了大运河大运河,也称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其修建始于隋朝开国皇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
大运河的修建不仅对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也对世界上其他运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背景介绍隋朝开国皇帝杨广在位期间,意识到南北沟通的重要性和经济发展需要,决定兴修一条南北贯通的大运河。
他将长江、汉水、淮河和黄河等重要河流通过运河连接起来,形成了一条长达2000多公里的水运通道。
大运河的修建不仅解决了南北交通的难题,也方便了农产品和商品的运输,进一步促进了各地经济的发展。
二、修建过程杨广在位期间,他下令全国各地动员修建大运河。
修建大运河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为了加速工程进度,杨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他提倡节水,规定河道要保持一定深度,保证运输船只的通行;他加强管理,制定了一系列法规与规范,确保工程质量;他还积极发展相关的建筑技术,采用砖石和大理石等材料修建运河边的碉堡、水闸等设施。
经过多年的努力,大运河于隋炀帝在位期间修建完成。
三、对经济的影响大运河的修建使得南北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便捷,促进了各地经济的发展。
通过大运河,南方的丝绸、茶叶等特产可以方便地运往北方,而北方的粮食、矿产等资源也可以顺利输送到南方。
大运河为各地的商品交易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推动了商业的繁荣。
同时,为了适应运河运输的需要,各地陆续修建了码头、商铺和市场,形成了繁盛的商业中心。
大运河的修建使得中国经济的发展更加全面与均衡。
四、对文化的影响大运河的修建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对文化的繁荣起到了积极作用。
大运河沿线的城市,如扬州、杭州、苏州等,因为交通便利和经济繁荣,成为了文化中心。
这些城市吸引了大量的文人墨客,他们在这里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为中国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大运河也成为了古代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各地的艺术和文化得以互相交流与融合。
总结:杨广隋朝开国皇帝修建了大运河,这项伟大的工程不仅解决了南北交通的难题,促进了各地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繁荣。
京杭大运河的作用
京杭大运河的作用一、统治者开凿运河,首先是出于政治目的,运河的开通有效地减少了区域分割和地方主义,统治者利用运河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经济条件和人文环境,沟通大江南北,因此大运河就成了维系中央集权和中国统一局面的政治纽带。
二、大运河的开通,也改变了中国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个南北东西全方位的大水网,这直接带动了运河沿岸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崛起。
如唐代繁华的都城长安,是运河西部的终极,南北均归于此;运河重镇济宁,是全国南北物资交流的集散地;江北扬州,城池之大、货物之多、生活之繁华、交通之发达,当时堪称天下第一;中心城市苏州,处于江南运河的中心位置,航运繁忙;大运河的起运点杭州,是当时全国最富庶的郡县之一。
具体来说,京杭大运河的经济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输便利。
京杭大运河是连接五大水系的交通大动脉,不论是北方的皮革、木材南运,还是南方的粮米、茶叶、竹编北运,都极大地便捷与节约了。
最近在泊头出土了一通石碑,正面为明崇祯二年刻的“漕院明文”。
文中提到,由于运河运输繁忙,致使朝廷所需的白粮(一种专供品,朝廷在扬州、湖州、松江、常州、嘉湖五府除征收常规赋税外,又增添的一种新税)在运输途中常受官船、军船排挤,甚至遭流寇侵扰劫掠。
为此专门下文,要求各沿河重要码头刻石勒记,规定不得阻挠白粮运输,民夫、纤夫应与其他船只一样对待。
确保白粮运输畅通无误。
碑的背面是关于纤夫、浅夫、丁夫及漕运管理人员数目的规定,从中可看出当时用工之多,运河运输之忙。
2、农业发展。
大运河的开发与农田水利建设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开挖航道,引水蓄水放水工程的实施,以消弥水患和引水灌溉为主要内容的运河作用迅速明显起来,运河区域的水利田获得大幅度扩展,尤其是江南的圩田、北方的淤田、各类水利田以及运河两岸的官田和屯田等等都有显著增加。
京杭大运河贯通后,康熙、乾隆下江南时,每次的队伍都在1—2万人之间,都带去稻种、瓜籽等,让南北互换种植,因此南北方农业生产技术得到广泛交流。
京杭大运河的资料400字
京杭大运河的资料400字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它连接了中国的首都北京和东南沿海的港口城市杭州,全长约1794公里。
这条运河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对中国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京杭大运河的建设始于春秋时期,当时贾人在山西大运河西济南方一带的地方是以几千里之远难度拒绝了小的规模贸易。
到了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想法重新被提出,并于隋炀帝在位时正式展开了大规模的修建工程。
运河沿线的修建过程中,数十万民工和士兵参与了修建工程,并且运用了许多先进的工程技术。
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交通干线之一,京杭大运河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为各地的商品和粮食运输提供了便利,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
运河的建成也使得中国的统治者能够更方便地管理国家的经济和资源,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控制力。
在宋朝时期,由于大运河的运输能力被充分发挥,使得国内货物流通更加便捷,为中国的经济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
再次,京杭大运河也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成为了中国各地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运河的沿线地区也因此得到了经济的支持,使得那些地区的文化艺术得以繁荣发展。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重要的文化名人也与大运河有关,比如苏东坡就曾在东坡亭上写下“水联三省,通四方”等名言,形象地描述了大运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它不仅在经济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一部分。
时至今日,京杭大运河仍然被广泛使用,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的重要意义
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的重要意义1. 从历史到现实:运河的光辉岁月京杭大运河,这条流淌了千年的古老河道,最近终于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说实话,这可真是个大新闻呀!你可能会问,这条运河到底有啥了不起?哎呀,这可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条“大动脉”啊。
它就像一条巨龙,从北方的京城一直蜿蜒到南方的杭州,串联起了无数的历史故事和文化瑰宝。
从古至今,运河见证了无数朝代更迭,经济繁荣,几乎可以说是中国的文化纽带。
它可是经济和文化的超级大明星,连带着地方的风俗民情也都被记录下来,真是有它在,就像有了最顶级的“活字典”。
2. 申遗成功的意义:珍惜和保护那么,这次申遗成功,究竟带来了什么变化呢?首先,这个“世界遗产”标签可不是随便贴的,它就像给运河戴上了一顶闪亮的皇冠,让世界都知道它的独特和珍贵。
我们得好好珍惜这个机会,因为这不仅是对运河的认可,也是对我们历史文化的肯定。
咱们可得捧在手心里,保护得好好的,别让这宝贵的文化遗产因为咱们的疏忽而损坏了。
申遗成功后,运河的维护和保护工作也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资源,这可是一个极好的开始呢。
3. 旅游和经济的双赢局面而且,你知道吗?这次申遗也会带来一波旅游热潮,大家都想来看看这条历史悠久的运河。
运河两岸可是风景如画,一到秋天,河边的枫叶红得像火一样,绝对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那画面美得能让你拍到手软。
游客多了,地方的经济自然也会跟着水涨船高。
小商贩们也能从中赚到些外快,真的是一举多得。
就像咱们常说的,给力的环境和资源,加上一点小小的宣传,就能变成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4. 文化传承与教育的深远影响更有意思的是,运河的申遗成功还会对文化传承产生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让我们这些生活在现代的人重新认识到历史的厚重,也会激励下一代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说不定,学校里会有更多关于运河的课程,孩子们能够在玩乐中了解历史,真是太棒了。
毕竟,了解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走未来的路嘛。
5. 全球视野中的中国文化最后,这次申遗成功不仅仅是中国的荣誉,也是全球文化的一次大交流。
明思宗朱由检的京杭大运河
明思宗朱由检的京杭大运河明思宗朱由检(公元1111年-公元1162年)在位期间,见证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壮丽的工程之一——京杭大运河的修建。
这一水利工程不仅改变了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格局,也对整个国家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规模与结构、对经济的影响以及现代价值等方面,对明思宗朱由检的京杭大运河进行探讨。
一、历史背景京杭大运河的修建起源于隋朝时期,为贯通北方和南方的水运通道,具有重要的交通、经济和战略意义。
然而,到了明朝初期,由于战乱和政治动荡,大运河的控制逐渐失去,导致河道淤塞、水运中断。
明思宗继位后,意识到大运河的重要性,决心恢复和完善这一水利工程,以促进国家的繁荣发展。
二、规模与结构明思宗在位期间,大力修建和整修京杭大运河,使其规模和结构达到了巅峰。
大运河起自北京的汴河,由北向南贯穿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省份,终于浙江的杭州市。
全程长约1800多公里,修筑了数百处桥梁和堤岸,并增设了闸门、船闸等水利设施,以适应长距离航行和水运需求。
三、对经济的影响京杭大运河的修建对中国南北地区的经济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大运河提供了一条安全便捷的航道,方便了货物和人员的运输,加快了商品的流通速度,促进了各地的经济繁荣。
其次,大运河流经的地区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繁华的港口城市,如扬州、徐州、临安等,吸引了大批商人和手工业者聚集,形成了繁荣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
京杭大运河的存在,为明代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四、现代价值京杭大运河的修建不仅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具有一定的现代价值。
首先,大运河作为水利工程的典范,为当前的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其次,大运河及其周边的文化景观,如遗址、古建筑等,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游客提供了独特的观光体验。
再次,大运河所连接的城市和地区,相互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关系网络,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合作。
综上所述,明思宗朱由检的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工程,对经济的发展与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京杭大运河何以成为经济大动脉
京杭大运河何以成为经济大动脉作者:唐晓峰来源:《人民论坛》2020年第33期【关键词】明清时期大运河京师商业活动明清两代是中国王朝历史的最后阶段,社会各个领域逐渐表现出成熟的形态。
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观察,这种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王朝核心区域的确定。
北京,作为京师,经过金元两朝的经营,地位日益稳定,以其为中心的政治与经济的地缘结构日趋完善。
在王朝国土治理的各类系统中,京杭大运河与京师北京构成的经济系统,是最重要的王朝支撑体系之一。
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的分离是大运河体系产生的地理根源,中央集权政治体制是大运河体系产生的政治根源从地理分布来看,中国有三个盆地或小平原,是古代都城最繁育的地区,它们是:关中盆地、洛阳盆地、北京小平原。
在这三个不大的大体由山体环绕的区域中,都曾至少有四个或四个以上的大王朝立都。
在中国历史地理中,它们的政治地位之高,显而易见;在经济上,这三个地区本来发展不错,而成为大王朝的京师之地后,便都出现了问题,其中洛阳盆地稍好,北京小平原问题最大。
所谓京师—运河系统,正是为解决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分离这一问题而必然出现的。
周代曾被儒家思想家美化为理想时代,但恰恰在京师—运河体制的必要性上,周代提供的却是负面的历史证鉴。
秦汉帝国所建立的集权体制,是在充分意识到周代分封弊病之后的选择,从此,中国王朝政体基本上延续了这一传统。
不过,一统集权王朝的都城,从建立之初,便提出了巨大的基本生存层面的经济需求,首先大量的人口便直接导致了粮食供应的巨大压力,而超越基本需求的奢侈享受,令京师消费几无上限。
在本地条件与京师需求反差巨大的情形下,令各地援助京师,是唯一的也是必然的办法。
好在此时的集权朝廷已经直接掌控全国各地的资源。
不过,在全凭人畜役力运输的时代,大宗物资特别是粮食的运送仍为沉重负担。
在此情形下,水路是效率最高的运送方式,即使以修造运河的浩大工程为代价。
在这种情势之下,京师—运河体系诞生,并随着全国政治地理格局的改变,随时调整线路。
明代的京杭大运河
明代的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元朝初建至今已有七百年历史,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传统水利文化的重要代表。
本文将从历史沿革、运河功能、船务文化、社会经济作用等方面对京杭大运河进行分析,旨在探究运河对中国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影响。
一、历史沿革京杭大运河,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元朝宣德年间被大规模修建完毕,且在明清两朝时期修建进行了多次的修缮和改建。
河道总长达1,794公里,沿途涉及数千个村镇和城市。
运河贯穿了中国的东部地区,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横跨山西、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六个省份。
在明代时,运河是中国南北贸易的主要通道之一,京杭大运河从京杭两地的贸易往来中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二、运河功能京杭大运河在明代时期,承担了巨大的航运输运作用。
它的主要功能是运输大量的粮食、盐和棉布等产品和重要物资。
在明代,被称为“四大名产”的盐、铁、酒和丝绸,都是通过运河发往全国各地的。
此外,在那个时代,运河还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物流基础设施,促进了北方和南方的贸易活动。
三、船务文化在京杭大运河上,船务文化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在船工和行商之间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交流,如对于各地货品的交易、船上生活用品的购买、绸缎、漆器等文化艺术品的交流。
这些商贸活动,促进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不断丰富了中国的文化遗产。
四、社会经济作用京杭大运河作为中国古代交通流动的发展,对于当时的中国社会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由于水路运输速度快、成本低,因此,它大大方便了人民的经济活动和贸易往来。
这一时期里,不能没有运河水运的运输方式。
而在运河沿线建立的沙船码头、卫所、税印等重要基础设施,为中国的商业、物流等多个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总之,京杭大运河给中国的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是中国水利工程历史的重要一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沿着这条运河留下的古迹早已成为人们旅游的热门景点,许多昔日的码头、卫所、关隘等都成为人们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和遗产。
京杭大运河修建的历史意义
撰文/张伟峰京杭大运河修建的历史意义京杭大运河是集合古代众位君王、数代百姓无数心血与辛劳共同完成的一项伟大的创举。
它始建于春秋时期,开通于隋朝,后经过唐、宋的繁荣,元的完成,明的修整完善,终成为国内乃至世界闻名的、规模最大的运河。
它全长2 700km,途经六省十多个城市,连接五大水系。
运河的开通不仅带来了交通运输上的便利,还促进了当时经济、政治、文化及外交上的发展与繁荣,它不仅是南北交通要道,也是加强南北交流、互通物产有无的主要渠道。
在古代,交通工具相对单一,出行、商品物资运输主要以马车为主。
而且由于交通阻滞,除开一些官道、平地之外,很多地方山路崎岖陡峭,费时费力,为当时各方面的发展都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此外,应政治、军事、农业、经济等需求,历朝在天然运河的基础上进行人工开凿,创建了这条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
它的成长经历了数个朝代,耗费了无数人的心血和辛劳才得以成熟和发展。
修建历史春秋时期,吴国为交通方便,开凿了胥溪、邗沟、黄沟三条运河。
战国时期,战乱不断,为解决军事交通运输问题,夫差开凿邗沟,开通江淮水道,沟通长江,这是运河最初的形成,成为大运河开凿的开端。
秦始皇开凿灵渠后,开始运营漕运,促进了漕运的发展,并打通了湘江、漓江水域,打开了南北水上通道。
汉朝开凿了曹渠,引渭水入渠,直通黄河,由于漕运的方便,常常往来船只不断,船舱满满,避免了水上的危险,还增加了效率。
汉朝还建立了中国最古老的蓄水工程,为漕运提高了更为优越的环境。
魏晋南北朝时,当权者疏通渠道,开通新的白沟、平虏渠、泉州渠、新河和槽渠等,为隋唐大运河的开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完成了河北运输网。
曹丕修通汴渠、开凿贾侯渠、讨虏渠和广槽渠等,打通了更多的运输渠道,孙权在南方开凿破冈渎疏通了南京以东的运输网。
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制和南北运输,大量开凿运河,遍布大半国家。
济渠的开凿,打通了黄河与淮河之间的水域,使漕运更加的畅通,往来更加便利,沟通了黄河与淮河的水上交通;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开凿广通渠,使运河系统更加丰富。
京杭大运河复航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思考
京杭大运河复航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思考作者:张月苓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23年第28期摘要:“运河兴、城市荣”。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发最早、河道最长、历史文化丰富的人工运河。
它作为我国南北交通大动脉,在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位于鲁西南的东平县,历史上曾因京杭运河航运的带动作用辉煌一时,一度成为我国北方地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但后来由于黄河改道、河道淤积,特别是随着铁路、公路及航空事业的发展等因素,京杭大运河作用进一步弱化,黄金水道受到冲击,自20世纪后期,京杭大运河山东济宁以北至京津河道就已经完全断航。
东平段运河的运输作用丧失。
东平县在经历了“因运河通而兴”的历史后,因运河断航等种种因素,逐渐沦为欠发达县。
关键词:京杭大运河复航;县域经济;东平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内河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加大,对重大港航项目扶持系列政策的出台,特别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实施,八里湾船闸的顺利完工验收,恢复东平运河航运被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
东平作为经济欠发达县,再次面临因运河再生、重新焕发生机的机遇。
如何把握住运河复航的机遇,正视运河复航对东平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探寻运河复航经济发展对策,这既是贯彻落实好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东平县实现后发崛起、由欠发达县变为经济强县的现实选择,是亟须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大运河东平段复航的基本情况及复航的重大意义(一)京杭运河东平段基本情况山东省东平县地处鲁西南,东望泰山,西濒黄河,南望孔孟故里,北临省会济南。
总面积1343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街道),716个村(居),耕地102万亩,总人口80万人。
东平的历史,是一个因水而兴、又因水而衰的历史。
东平县盛衰与京杭大运河有着割舍不断的历史渊源。
1. 京杭运河东平段的历史及沿线历史文化遗存东平的运河发展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杭大运河不仅是世界上开凿历史最久的古运河,也是世界上通航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漕运通道”和经济命脉,全长约1700 公里。
明代京杭大运河工程对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影响研究
明代京杭大运河工程对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影响研究宋代时期,中国已经覆盖了大面积的灌溉体系和交通网络。
而明代时期,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建成,这一交通网络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快速拉近了南北地区之间的距离,使得商品、信息等的流通变得更加便利、快速,从而对中国经济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京杭大运河的历史背景和建设过程在明朝时期,由于对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需求,大量的货物需要从南方运来。
但是,海上运输受制于季节、天气等因素,尤其是经常受到海盗的扰乱。
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明朝政府下令修建“通惠河”(今天的通州运河),用于联接南北,减少海上运输的依赖。
而后,根据大运河的前身,经过一番艰苦努力,最终将864兰杭岳塘东路沟渠、903平定河改道、948河阔拓等项目,罗列为明太祖所定下的“通泗堰运河”工程 - 这就是京杭大运河的前身。
不过,这一工程也曾经遭遇诸多困难,例如长江洪水,拦堵了通惠河与潮白江之间的运河,使其多次重修等。
在当时,先后修建的大运河并非一蹴而就的,它是通过多次的工程修建和改进而得以完成。
而其具体的工程修建过程,可以概括为建设工程部分 - 包括挖掘运河、加固河道等、工程维护 - 包括巡逻维修等;运营维护部分 - 包括筑堤、建立水门、造闸等,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如水闸、码头、洗验厂等。
黄河等数条江河漫灌、海涨河泄等现象,突发事件常常牵动运河的稳固性和水位,运河的战术营救、地质监控的工程设计也是极为必要的。
同时,沿途各地的道路、桥梁、渡口等基础设施也需要全面改善,并与大运河衔接顺畅,以保证大运河的各项功能的实现。
二、京杭大运河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拉近南北地区间的距离,促进商品的交流大运河的建成,使南北地区之间的贸易得以更加快速、便利地实现,拉近了两地之间的距离。
因此,许多南方的货物(如稻米、木材等)可以更加便捷地运往北方,同时北方的煤炭、铁器等商品也可以更方便地被运往南方,大大改善了这两地之间的购销状况。
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快速繁荣,让商品的交流变得无比活跃。
明代京杭大运河的建设及其意义
明代京杭大运河的建设及其意义运河是中国古代优秀的水利工程之一,是我国造福民生的重要工程。
明代京杭大运河是历史上一条非常重要的运河,也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人工运河之一。
本文将从该运河的建设历程、运河的水利意义、经济意义等方面展开说明。
一、运河的建设历程明朝初年,朝廷经济形势极度萧条,税赋重压民间,百姓苦不堪言,同时由于大难临头富人逃税躲租,更加恶化了经济局面。
为缓解这种情况,明朝朝廷进行了严厉的法律制裁。
为了改善民生,鼓励商业和农业发展,同时为了使国家税收能够有所增加,朝廷开始了京杭大运河的兴建。
最初的施工始于河南省淮阳县的淮阳水关,到南端的浙江省杭州府,历时六十年之久。
在这六十年里,运河的建设由南往北、由北往南进行,经过汴河、邗沟、扬州、徐州、宿州、临泉、高邮、淮安、盐城等地,最终汇聚于杭州市。
全长达1,794公里,其中南京至扬州段是京杭跨江段,是传统话南水运的一条最重要的航道。
明代京杭大运河的兴建不仅是一项惊人的壮举,更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
它超过了中国古代任何其他大型工程的规模,同时也是中国水利工程史上最早的公路之一。
从那时开始,水运将成为中国南方和北方经济中的重要分支。
这也为中国的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生活带来了众多的变化。
二、运河的水利意义京杭大运河是由人力挖掘而成的,且其处在平原地带,因此运河的设计考虑了诸多水利问题。
运河的入口主要采用闸门分流式控制水位,这样就使运河逐渐升高,从而能够顺利地通过陡坡和七十多座桥梁。
同时,通过机动调节闸门,运河控制了河流的水流动量和水位,让水流有序地流向各个地方,保证了水的利用和分配。
运河的建设对于明朝的农业生产及灌溉来说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由于京杭大运河的分支非常多,配有各种水闸,因此随时都可以将水输送到需要的地方,使得南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同时,对于经济航运来说,京杭大运河的巨大体量与完善的交通设施,为物流运输的时效保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简述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意义
简述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意义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一条重要水运通道,其历史意义深远。
从北方的京城北京到南方的杭州,这条运河连接了两个重要的经济中心,成为了中国古代商品流通的重要通道。
同时,它也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作,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京杭大运河的修建始于隋朝,当时的隋炀帝意识到连接南北的运输通道的重要性,于是下令修建这条运河。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运河于隋朝末年建成,成为了中国古代最长的人工运河。
随后的唐朝、宋朝等朝代都对运河进行了扩建和维护,使其逐渐完善。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京杭大运河连接了中国北方和南方的经济中心,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交换。
在古代,运河是最主要的交通方式之一,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使得北方的商品能够通过水运直达南方,大大加快了商品的流通速度,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同时,通过运河的连接,南方的丝绸、茶叶等特产也可以顺利运往北方,实现了区域的经济互补。
京杭大运河为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作,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修建运河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技术,古代人民通过挖土、运石、修筑堤坝等方式,创造性地解决了运河沿线的地形和水文条件的问题。
运河的修建不仅需要人力,还需要大量的物资和工具,这也促进了古代经济的发展。
京杭大运河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
运河沿线的城市和村落逐渐繁荣起来,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沿运河而建的古代城市如扬州、苏州等,以其独特的水乡风情和历史文化遗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人墨客。
运河也成为了古代文人的创作题材,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京杭大运河作为中国古代的一条重要水运通道,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它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交换,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勤劳,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意义不仅体现在经济和技术方面,更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京杭大运河的资料400字
京杭大运河的资料400字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一条重要运河,也被称为京杭运河、大运河或京杭大运河。
它的总长约为1,794千米,连接了中国的首都北京和南方的杭州市。
京杭大运河的建设历时数百年,对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政治交通和文化交流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京杭大运河的建设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那时的大运河并不是连贯的,而是由几条独立的运河组成。
而公元七世纪时,隋文帝在位期间,隋朝政府开通的京杭大运河正式建成。
围绕着京杭大运河的交通发展,也给中国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而到了唐代,京杭大运河的航运更是进一步发展,这对中国经济的繁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其次,京杭大运河的水利工程是非常精密的,建设过程中用到了许多精湛的技术。
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水的调度和运输。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时工程师们建设了一些集水、调水、防洪、灌溉等用水工程。
而在中华文明史上,这些水利工程以其独特的技术手段和建筑风格被誉为古代中国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
此外,京杭大运河建设所涉及到的行政管理和监管制度也是十分严密。
最后,京杭大运河在中国古代的经济交流、文化交流方面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古代,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南北方经济文化的桥梁。
沿途各地的商品和文化,通过京杭大运河运输相互交融、互相渗透,形成了统一的经济市场和文化风貌。
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如杭州、苏州、扬州、北京等城市都是依附在京杭大运河沿线的。
这些地方的商贸、手工业等经济文化因此而繁荣一时,形成了灿烂的文化古迹,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总之,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对于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政治交通和文化交流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建设历程是一个充满辉煌历史的过程。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意义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意义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意义在于:大运河开通后,贯穿了河南,河北,江苏,浙江等省,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加强了南北联系,保护了国家统一。
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
扩展资料
京杭大运河的具体价值是什么
经济:元代会通河和通惠河开通后,京杭运河完成,明代进行了大规模整修,建立了完善的漕运治理制度,600年间,运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南北交通要道,商运繁盛,运河两岸兴起数十座商业城镇,对古代经济的奉献无法估计。
社会:在社会领域,随着制度的完善和规模的'扩大,漕运逐步突破其早期以政治功能为主体的窠臼,发挥着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功能,成为保护王朝稳固和制衡社会的重要手段。
特别是古代社会中后期,统治者纯熟而频繁地利用漕运进行社会制衡与调控,消弭诸如重赋、灾祸以及物价波动等造成的社会不安定因素。
京杭大运河故事
京杭大运河故事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运河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
它的修建历经了数百年的时间,承载了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运河的建设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吴越两国在治理水利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为后来的运河建设奠定了基础。
到了隋唐时期,隋炀帝发动了大规模的修筑运河的工程,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劳作,终于在公元609年完成了京杭大运河的通航工程,使得南北交通得以畅通。
京杭大运河的修建,极大地促进了各地经济的发展。
大量的商品得以通过运河运输,使得商品的流通更加便利,也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交流。
同时,运河的修建也带动了沿线城市的繁荣,许多城市因为运河的存在而得以发展壮大。
除了经济上的影响,京杭大运河也承载了许多历史人文的故事。
在运河的两岸,留下了许多古老的建筑,如运河上的古桥、古码头等,这些古老的建筑见证了运河的兴衰,也记录了古代人们的生活和劳动。
运河上的船只也承载了许多故事。
在古代,运河上的船只繁忙而又喧闹,船上的人们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带着自己的梦想和故事,穿行在运河上,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有商人的财富传奇,有文人的离骚抒怀,有普通人的艰辛求索,这一切都成为了运河上的传奇。
随着时代的变迁,运河的作用逐渐被取代,但它留下的故事却永远流传。
如今,京杭大运河已成为了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见证者。
京杭大运河的故事,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缩影,它见证了中国古代经济的繁荣,也承载了许多人文的故事。
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见证者。
让我们一起走近京杭大运河,感受这条古老运河的魅力,聆听它讲述的故事。
京杭大运河对银行业的影响的课题研究
京杭大运河对银行业的影响的课题研究一、引言京杭大运河,这条跨越我国南北的交通大动脉,自古以来就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近年来,关于京杭大运河对银行业的影响逐渐成为学术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沿线银行业的发展状况以及京杭大运河对银行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京杭大运河的历史背景及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京杭大运河全长1797公里,北起北京,南至杭州,途经我国华北、华东两大经济板块。
自古以来,京杭大运河就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地带,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京杭大运河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成为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三、银行业在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分布与发展状况京杭大运河沿线地区银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1.金融机构数量逐年增长:沿线地区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加,包括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等各类银行机构。
2.银行业竞争激烈:京杭大运河沿线地区金融市场规模较大,银行机构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
3.金融产业链逐渐完善:沿线地区金融产业链不断延伸,包括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在京杭大运河沿线地区的业务发展迅速。
四、京杭大运河对银行业的影响分析1.促进了银行业地域竞争:京杭大运河沿线地区金融资源的丰富,激发了银行机构之间的竞争,有利于提高金融服务质量,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
2.带动了金融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京杭大运河沿线地区金融产业链的完善,为银行业提供了更多业务拓展的空间,也有利于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
3.提升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京杭大运河沿线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银行业在京杭大运河沿线地区的发展,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4.推动了金融创新与科技融合:京杭大运河沿线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为金融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银行机构在京杭大运河沿线地区的业务拓展,有助于推动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研究
移民承担更重的投入去建设村子,一旦突破了承受力,最终可能造成全部迁出移民村的后果。
二是虽然没有实现资源最优化但是这种情况发生时也是无法 避免。
毫无疑问,第二种情况使得移民资源被浪费,但是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就无法避免,所以在移民村建设的规划阶段时,应把那些对自己原有生产资料毫无留恋的移民安排到区位优势明显地方,并且尽量使他们今后的生活能够长期稳定。
另外,对于倾向回迁的移民可以选择分散安置,在保护生态的同时,也兼顾了移民的意愿。
对于教育程度较高或者抗压性较强的移民来说,尽可能将他们迁入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地方,并
且尽量让他们改变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直到能将他们长期留下来。
此外,在迁出地生态环境得到一定恢复后,可以允许部分不能适应搬迁生活的移民迁回原来的居住地。
这样不仅达到保护生态的效果,还减缓了迁入地的经济、资源压力,能够可以起到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甚至戍守边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董翀.生态移民村移民留守意愿因素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
[2]达瓦次仁,次仁,白玛卓嘎,仓木啦,旦增,方晓玲. 搬迁对移民生产、生活的影响研究——基于日喀则地区五个移民村案例分析[J]. 西藏研究,2013,03:48-57.
[3]达瓦次仁,次仁,由元元,仓木啦,旦增,方晓玲. 略论西藏扶贫搬迁与生态移民间的关系[J]. 西藏研究,2014,05:45-53.
京杭大运河对我国经济发展史的影响
沈 琪
(中央财经大学,北京 100081)
摘 要:我国古代物流不发达,南方物产丰饶,而政治中心往往在北方。
如何将南方的物产运送到北方,是统治者非常关心的问题。
京杭大运河的开通,极大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和运营,改变了我国的生产消费模式和结构,在我国经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京杭大运河;古代经济史;物流
京杭大运河南起浙江的杭州、北至北京,全长约1700多公里。
京杭大运河代表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
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为我国物质的南北流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初京杭大运河的开凿,是吴国为了进攻齐国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隋朝京杭大运河被大大扩展,隋朝大运河从南方抵达洛阳。
元朝定都北京,元朝时京杭大运河的北端终点从洛阳改为北京。
京杭大运河对沿岸城市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凿的京杭大运河,主要是为了战略目的。
吴国开凿大运河,以为吴国攻打齐国运输粮草和军队。
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分割局面,建立了统一的王朝。
隋朝决定将大运河贯穿南北,以促进整个王朝的经济发展。
我国在魏晋南北朝之前,北方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南方。
但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部饱受战乱的侵袭,而南方则相对安定,南方的经济发展赶超了北方。
政治中心在北方、但经济中心在南方,这样的格局使得将南方的物资顺利运到北方,成为历史需要。
在中国古代当运输大量重量较重的物资时,首选的运输方式是水运,因此开凿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成为历史需要。
这也是我国在南北朝分裂局面结束之后,隋朝建立统一王朝之后,大力开凿运河的原因之一。
隋朝开凿大运河,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原因,另一方面也和当时的政治局势相关。
从经济上,南方富庶、北方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南方的物资需要经由运河运到北方。
在政治上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分割局面,但是在南北朝分而治之的过程中,南方的门阀大族崛起,这些门阀大族的崛起大大的消弱了皇权。
在南朝曾经有“王与司马共天下”的说法,也就是说这些门阀大族与皇帝可以平起平坐,在某些方面甚至比皇族还要显赫。
隋朝建立之后,隋朝皇帝为了加强皇权,同时加强对南方豪门大族的随时控制,需要加强南北交通,因此开凿大运河也成为一种政治需要。
另外开凿大运河也有军事方面的考虑。
在隋朝来自北方的军事压力仍然存在,为了与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相抗衡,隋朝经常需要动用大量的军队。
然而行军作战最重要的就是后勤补给,仅靠军队自己囤粮或者利用北方周边的粮仓,无法满足战争的需要。
因此通过京杭大运河把南方的物资顺利运到北方战事前线,可以为战争的胜利
作者简介:沈琪(1978— ),女,汉族,山东淄博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发展经济学。
基金项目:“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改课题2016”资助。
经济研究
提供有力保障。
隋朝将运河开通之后,后面的王朝不管是统一的王朝,还是分裂的王朝,都积极进行运河的进一步开凿和修缮工作。
运河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泥沙淤积等问题,需要对运河底部的泥沙及时进行清理。
另外由于各个朝代的都城并不相同,运河的终点通常都要抵达王朝的都城。
因此随着都城的改变,运河的终点也要相应改变,这些都是隋以后的王朝不断修缮运河的原因之一。
在我国隋朝以后的封建王朝的历史中,漕运在封建王朝统治中往往占有重要地位。
漕运连接一个王朝的南部经济中心与北部政治中心,漕运带来沿途经济的繁荣,通过漕运源源而来的物资是一个帝国发展的动力,历代王朝的统治者都非常重视漕运。
京杭大运河将我国的主要水系连通起来。
隋朝开凿的运河,以扬州为重要的中转枢纽之一。
隋朝运河的开通,带来了扬州这座城市的繁荣。
元朝建国之后将首都定在北京。
隋朝建造的以洛阳为终点的运河,已经无法适应元朝的需要。
元朝统治者需要将运河绕道洛阳的部分去掉,使得运河从南方直达北京。
元朝修好的大运河,比隋唐时期的大运河短了九百多公里。
在元朝从杭州开出的漕船可以直接抵达北京,体现了元朝工匠在修建运河中的高超智慧。
明朝、清朝的大运河与元朝时期的大运河基本相同。
大运河对明朝、清朝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大运河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同时极大促进了运河沿岸各个城市的发展。
京杭大运河极大促进了我国各个地区的物资流动,为全国经济的大一统起到重要作用。
自十九世纪我国开始尝试通过海路的方式运输物资。
通过海上运输物资,虽然风险较大,但是海运运输量比通过运河运输的物资数量大很多。
随着海运技术的不断成熟,通过运河运输物资的重要程度下降。
更加重要的是近现代火车运输的出现和普及对漕运产生了根本性影响。
通过火车运输的物资数量大,成本低,安全性高。
火车运输比漕运运输优越得多。
因此近现代火车运输完全取代了过去通过运河运输物资的方式,我国通过京杭大运河进行物资运输的物流方式成为历史。
京杭大运河这种运输方式成为历史之后,京杭大运河沿线的经济受到很大的影响。
有些在漕运时期非常繁华的城市在近现代慢慢衰落。
但是京杭大运河以及漕运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
除了运输物资以外,历史上的京杭大运河还起到了其他社会作用。
京杭大运河所起到的一个重要社会作用之一就是:以市场的方式平抑物价。
中国幅员辽阔,各个省份所面临的自然环境和天气千差万别。
在同一个年份,有些省份可能是农业大丰收,另外一些省份可能出现严重的灾荒和粮食短缺。
在丰收的省份,粮食价格过低;在出现灾荒的省份,粮食价格过高。
为了平衡各地的粮食价格,政府通过漕运来调配全国各地的粮食。
将粮食从丰收的地区运输到粮食短缺的地区。
从而平抑各地的物价,同时赈济灾民。
京杭大运河作为一项庞大的水利工程,能够顺利运行千年,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高超技术和智慧,另外京杭大运河还促进了南北文化的沟通和交流。
京杭大运河在今天已经不再作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但是其文化历史价值在今天得以凸显。
大运河已经成为我国重点文物被加以保护。
经过政府和民间的广泛努力,京杭大运河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物流在经济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一个经济如果有快速的物流,将大大节约经济中的交易成本。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而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差很多,物产分布不均衡。
作为帝国的统治者,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对物资进行调配。
不管是从经济、政治还是从军事角度分析,京杭大运河在我国历史上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除了京杭大运河的漕运之外,海运也是封建统治者运输粮食的手段之一。
在元朝,通过海运运输物资是通行的一种方式。
京杭大运河在修建和使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在山东、河北地区,由于地势北高南低,京杭大运河需要通过分段蓄水、开闸放水的方式进行运输。
运粮漕船在经过闸口时,危险性较高。
因此漕运每年也会造成一定的人口和财产损失。
元朝统治者积极开发海运等运输方式并倡导技术革新,提高海运的安全性。
在元朝通过海运运输的物资数量已经超过通过京杭大运河所运输的物资数量。
到了明代,统治者反而放弃海运,主要以漕运为主。
明代出现了郑和下西洋等海上工程,从理论上说明代在海运上的技术水平应该不比元朝差。
也就是说,明朝应该具备通过海上运输物资的能力。
但明朝却基本放弃了通过海上运输物资这一渠道,基本全部依靠漕运。
有学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沿漕运线路的各级地方官员的利益所致。
京杭大运河途经多个省,漕运运输过程繁杂,京杭大运河沿线各级政府官员往往能够借助漕运,盘剥不少财产,中饱私囊。
这些官员往往会尽力游说政府坚持进行漕运,而不是海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