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不等式在生活中的应用教案及反思
基本不等式在生活中的应用教案及反思
第六届北京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论坛可持续教学展示课教学设计学校: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时间:2013.10.23一、教学背景与设计二、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探究作业学校:北京市第55中学授课教师:王京授课时间:2013.10.23 授课班级:高二(1)班组别:姓名:一、课题:基本不等式在生活中的应用二、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基础学习能力):掌握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生活应用问题中的最值问题,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解题能力,运算能力以及数学应用能力等学科技能。
过程与方法(可持续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知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准确、有条理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他人共事、合作解决问题能力;主动关注可持续发展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节知识在学生不断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在调查研究和实际操作动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广泛可用性,摆脱了课本的束缚,让学生们任意遨游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加学生们的学习乐趣与参与程度,同时,本节知识还通过让学生自己去调查研究城市建设规划中的资源使用情况,帮助学生学会珍视、节约这些珍贵的资源,并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合理运用资源的实际情况,意识到用自己所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对于资源节约的使命感、责任感,进而树立资源节约意识的美德和价值观。
三、课前预习探究—课堂合作探究:知识预习:复习人教必修五3.4基本不等式,填空:基本不等式: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应注意:一二三结论1:两个正数积为定值,则有最值,公式变形:结论2:两个正数和为定值,则有最值,公式变形:利用基本不等式探究解决下面问题:问题1:调查北京城市建设过程中资源使用现状,用基本不等式合理解决问题:指导探究:同学们,“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它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我们生活在这里,倍感自豪,但是在城市建设进程中,你关注过北京资源的使用情况吗?是否存在资源浪费、资源使用不合理的情况呢?赶快去调查一下吧!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怎样解决下面这个问题呢:为了更好的利用水资源,市政府决定在京郊建造一些长方体形无盖蓄水池,一个蓄水池容积为4800立方米,深为3米.如果池底每平方米的造价为150元,池壁每平方米的造价为120元,怎样设计水池的大小才能使总造价最低?最低总造价是多少呢?要求:请同学们通过你搜集到的材料简单阐述一下北京城市建设过程中的资源使用情况,并谈一谈作为设计师,你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问题解决后,你有怎样的感受或收获?问题2:调查汶川地震造成的资源损失情况以及城市重建过程中资源使用现状,用基本不等式合理解决问题:指导探究: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北川地区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抗震救灾,众志成城,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度过难关,灾后重建、刻不容缓,作为设计师,你又会怎样解决下面这个重建问题:北川农场有毁坏的猪圈一座,留有旧墙一面长12m,现准备背面靠旧墙重建一个矩形猪m,工程条件是:(1)修1m旧墙的费用是造1m新墙费用圈,如图所示,猪圈面积为1122的25%;(2)拆去1m旧墙用所得材料建1m新墙的费用是造1m新墙费用的50%,问施工人员如何利用旧墙最节省?要求:请同学们通过你搜集到的材料简单阐述一下汶川地震的资源破坏以及灾后重建资源使用情况,并谈一谈作为设计师,你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问题解决后,你有怎样的感受或收获?12m问题3:调查国内外城市规划建设过程资源使用的优秀案例或失败案例,找一找利用数学基本不等式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哪些资源合理使用问题?要求: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展示一个资源合理使用的优秀案例。
如何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如何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知识看似抽象遥远,但实际上却无处不在,尤其是基本不等式,它能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基本不等式,通常表述为对于任意两个正实数 a 和 b,有算术平均数大于等于几何平均数,即(a + b) /2 ≥ √(ab) 。
这个看似简单的公式,却蕴含着丰富的应用价值。
先来说说购物中的应用。
假设我们在商场看到同一款式的 T 恤有两种包装,一种是单件装,售价为x 元;另一种是三件装,售价为y 元。
如果我们打算购买 n 件 T 恤,怎样购买更划算呢?这时候基本不等式就能派上用场。
假设单件购买 m 件,三件装购买 k 套(k 为整数),使得 m + 3k= n 。
那么总花费 C = mx + ky 。
我们希望总花费最小,考虑到均值不等式,C / n =(mx + ky)/ n =(m / n)x +(k / n)y 。
为了使 C / n 最小,我们需要找到合适的 m 和 k 。
通过分析和计算,可以发现当(m / n) =(k / 3n) 时,C / n 可能取得最小值。
再比如,在安排工作任务时,基本不等式也能发挥作用。
假设一项工作总量为 A ,有甲、乙两人合作完成。
甲单独完成这项工作需要 a 小时,乙单独完成需要 b 小时。
那么两人合作完成这项工作所需的时间 t = A /(A / a + A /b) ,化简可得 t = ab /(a + b) 。
根据基本不等式,t = ab /(a +b) ≤ (a + b) / 4 。
这意味着,在分配工作任务时,要考虑到两人的工作效率,合理安排,以达到最快完成工作的目的。
在投资理财方面,基本不等式同样能提供一些思路。
假设我们有一笔资金 P ,可以选择两种投资方式,一种年利率为 r₁,另一种年利率为 r₂。
为了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我们需要合理分配资金。
设投入第一种投资方式的资金为 x ,投入第二种的为 P x 。
基本不等式教学设计与反思
“基本不等式”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一、教材背景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在系统的复习了不等关系和不等式性质,掌握了不等式性质的基础上展开的。
教材通过赵爽弦图回顾基本不等式,在代数证明的基础上,通过“探究”引导学生回顾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并给出在解决函数最值和实际问题中应用,在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知识的应用价值上看,基本不等式是从大量数学问题和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来的一个模型,在公式推导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抽象归纳、演绎推理、分析法证明等)在各种不等式的研究中均有着广泛的应用;从内容的人文价值上看,基本不等式的探究、推导和应用需要学生观察、分析、猜想、归纳和概括等,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是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意识和提高数学能力的良好载体.本节是复习课,不仅应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还要掌握应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体会基本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的指导作用。
2.学情分析在认知上,学生已经掌握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够根据不等式的性质进行数、式的大小比较,也具备了一定的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 如何让学生再认识“基本”二字,是本节学习的前提. 事实上,该不等式反映了实数的两种基本运算(即加法和乘法)所引出的大小变化,这一本质不仅反映在其代数结构上,而且也有几何意义,由此而生发出的问题在训练学生的代数推理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上都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因此,必须从基本不等式的代数结构和几何意义两方面入手,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它的本质.另外,在用基本不等式解决最值时,学生往往容易忽视基本不等式使用的前提条件和等号成立的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借助辨误的方式让学生充分领会基本不等式成立的三个限制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在解决最值问题中的作用.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基本不等式,并从不同角度回顾和探索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用基本不等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最值问题.教学难点:回顾在几何背景下抽象出基本不等式的过程;基本不等式中等号成立的条件;应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目标1、利用“赵爽弦图”回顾重要不等式、基本不等式,再利用教材中的“探究”回顾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通过基本不等式的回顾,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和感悟形数统一的思想方法;2、通过对教材“探究”再探究,引导学生拓展基本不等式,体会基本不等式的应用;3、通过对教材中例题的变式教学,让学生体会和感悟应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应该注意的问题,解决基本不等式在实际中的应用;4、利用电脑屏幕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5、通过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图,深化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
11.1 生活中的不等式 教案-2022-2023学年七年级数学苏科版下册
11.1 生活中的不等式教案-2022-2023学年七年级数学苏科
版下册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不等式及其概念,能够准确地表示不等式。
2.掌握不等式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解决生活中涉及不等式的问题。
3.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能够运用不等式进行论证。
二、教学重难点
1.不等式的表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教材《数学苏科版下册》
–教学课件
–示例题和练习题
2.学生准备:
–书本、笔记本等学习用具
–阅读课本相关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
通过给学生出示一道有关购物的问题,如:小明在某商场购物,他购买了3件衣服和1双鞋子,总共花费了210元,请问一件衣服和一双鞋子分别的价格不会超过多少元?请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并给出解答。
2. 引入不等式的概念
通过学生的解答,引出不等式的概念。
教师可以用简单的语言解释不等式是用来表示两个数之间大小关系的数学表达式,用符号。
基本不等式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基本不等式的教学设计一等奖一等奖教学设计:基本不等式引言:基本不等式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和实际问题的引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不等式的概念和运用。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基本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2. 掌握基本不等式的常见求解方法;3. 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基本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2. 基本不等式的求解方法;3. 基本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个实际问题,如“小明要购买一款手机,他的预算为1000元,他希望买到性价比最高的手机。
请问他能够购买的手机价格范围是多少?”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思考。
2. 概念讲解(10分钟)介绍基本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如“对于任意实数a和b,如果a 大于b,那么a加上一个正数c后的结果仍大于b加上c,即a+c>b+c。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含义和运算规则。
3. 求解方法演示(15分钟)讲解常见的基本不等式求解方法,如“对于不等式ax+b>c,可以先将b移到不等号的另一边再进行运算,得到ax>c-b,然后再将不等式两边除以a,即得到x>(c-b)/a。
”通过多个例子的演示,让学生掌握不等式的求解步骤和思路。
4. 练习与巩固(20分钟)给学生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要求他们运用所学的基本不等式求解方法解答。
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解题方法,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同时,提供一些较难的综合性应用题,让学生将基本不等式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并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拓展与应用(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基本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通过基本不等式,我们可以优化购物策略、解决经济问题等。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实际经验。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基本不等式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基本不等式应用题教案及反思
基本不等式应用题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基本不等式应用题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基本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2. 学生能够应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反思思维来评估和改进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基本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的教学材料。
2. 教师准备一些基本不等式应用题的练习题。
3. 教师准备学生进行反思和讨论的指导问题。
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介绍基本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其应用领域和重要性。
2. 教师给出一个简单的基本不等式应用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探究: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和解决一个基本不等式应用题。
2. 教师在每个小组之间轮流巡视,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展示:1. 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解决思路和答案。
2. 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对每个小组的解决方法进行评估和讨论。
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2. 教师提出一个反思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在解决基本不等式应用题时的困惑和改进的方法。
反思:1. 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反思,回答教师提出的反思问题。
2. 学生向全班分享他们的反思结果,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学生通过解决基本不等式应用题,提高了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生的反思思维也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然而,教师在引入和探究环节的指导可能还需要更具体和明确,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基本不等式。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引导问题的设计,提供更多的实例和练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2.5 不等式应用举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数学高教版2021基础模块上册
《不等式应用举例》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性质,能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方式,提高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概念及性质,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不等式的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笔、几何图形等。
2. 准备教学材料:不等式应用实例及实际问题情境。
3. 设计教学流程:引入课题、讲解知识、分析实例、小组讨论、总结评价。
4. 制定评价方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包括书面测试和口头表达能力等方面。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生活中的不等关系,如:温度、身高、比赛得分等。
2. 展示不等式的应用实例,如:人口控制、生产规划、投资收益等。
3.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不等式应用举例,并简要介绍其教学目标。
(二)探究新知1. 小组讨论:不等式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和归纳,并举例说明不等式的应用范围和方法。
3. 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说明。
(三)实践操作1. 教师提供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投资收益、生产计划等。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利用不等式解决这些问题,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3. 教师对学生的解题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并给出一些改进意见和建议。
(四)课堂小结1. 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 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强调不等式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和方法。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其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布置作业1.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
2. 搜集一些不等式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案例,并尝试分析其背后的数学原理。
《基本不等式》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基本不等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基本不等式”是必修5的重点内容,在课本封面上就体现出来了(展示课本和参考书封面)。
它是在学完“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解法”及“线性规划”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的进一步研究.在不等式的证明和求最值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求最值又是高考的热点。
同时本节知识又渗透了数形结合、化归等重要数学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探索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最值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试验、归纳、判断、猜想等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体会数与形的和谐统一,领略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课程标准制定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不等式,并从不同角度探索基本不等式。
难点:基本不等式的内涵及几何意义的挖掘,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二、教法说明本节课借助几何画板,使用多媒体辅助进行直观演示.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开始尝试活动.运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享受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课堂上主要采取对比分析;让学生边议、边评;组织学生学、思、练。
通过师生和谐对话,使情感共鸣,让学生的潜能、创造性最大限度发挥,使认知效益最大。
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学会。
三、学法指导为更好的贯彻课改精神,合理的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主体,教师为主导.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四、教学设计◆运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引入 ◆运用分析法证明基本不等式 ◆不等式的几何解释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1、运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引入 如图,这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会标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象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
基本不等式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基本不等式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知识看似抽象,但其实无处不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基本不等式就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
基本不等式,通常表述为对于任意非负实数 a 和 b,有算术平均数大于等于几何平均数,即(a + b) /2 ≥ √(ab) 。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基本不等式在日常生活中的诸多用途。
先来说说购物省钱方面。
假设我们在超市看到两种促销活动,一种是买一送一,另一种是直接打五折。
在决定选择哪种更划算时,基本不等式就能派上用场。
假设商品原价为 a 元,数量为 b 个。
如果选择买一送一,那么平均每个商品的价格为 a / 2 元;如果选择打五折,平均每个商品的价格为 05a 元。
根据基本不等式,(a + 05a) / 2 =075a ≥ √(05a²) ,当且仅当 a = 0 时取等号。
这意味着在正常购买商品的情况下,打五折会更划算,能让我们在购物时做出更明智的选择,节省开支。
在投资理财中,基本不等式也能帮助我们进行风险评估和收益预测。
比如说,我们有两种投资产品,一种收益较高但风险较大,预期收益率为 a%;另一种收益较低但风险较小,预期收益率为 b%。
为了平衡风险和收益,我们可以利用基本不等式来计算一个相对合理的预期综合收益率。
通过(a% + b%)/2 ≥ √(a% × b%),可以大致估算出在不同投资比例下的综合收益率范围,从而更好地规划我们的投资组合,降低风险并追求合理的回报。
再看旅行规划。
当我们计划一次自驾游时,需要考虑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假设一段路程为固定的 S ,汽车以速度 a 行驶一段时间t1 ,以速度 b 行驶一段时间 t2 。
根据路程等于速度乘以时间,我们有S = a × t1 + b × t2 。
而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即 2S /(t1 + t2) 。
根据基本不等式,(a + b) /2 ≥ √(ab) ,可以得出平均速度存在一个最小值,这有助于我们合理安排行驶速度和时间,以最快的方式到达目的地,同时也能更有效地规划途中的休息和加油等事项。
初中数学第二册不等式基本性质教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
初中数学第二册不等式基本性质教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作为数学中的一项关键内容,不等式基本性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尤其是在现代生活中,不等式的运用更加普遍和常见。
在学习初中数学第二册不等式基本性质教案后,我们不仅可以学会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定理,而且可以进一步掌握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
本文将就此进行详细阐述。
一、不等式基本性质在消费领域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需要进行比较和衡量,如物价、收入水平等。
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评估消费情况是很重要的。
此时,不等式基本性质就可以发挥很大作用。
典型案例:购买物品的选择假设有两种物品A和B,他们的价格分别为400元和500元。
我们想评估我们的购买决策是否划算,可以通过使用不等式基本性质计算其性价比。
性价比是指用相同的钱购买的物品呈现的性能和价值的比例。
其计算公式为:性价比 = 性能/价格通过此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两种物品的性价比分别为:物品A的性价比:400/80=5物品B的性价比:500/100=5我们可以看出,两种物品的性价比是相同的。
这意味着,在购买这两种物品时,我们理论上可以选择任何一个,因为对我们的财务状况没有实质性影响。
二、不等式基本性质在工作领域的应用在工作场景中,人们经常面临各种决策问题。
如何通过数学运算解决这些问题是很重要的。
如何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优劣势,如何管理时间,如何制定目标等,不等式基本性质都可以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典型案例:时间管理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之一。
学会管理时间对于我们的工作生涯至关重要。
不等式基本性质可以帮助我们合理规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我们可以将要完成的任务量设定为x,我们的时间为y。
我们可以通过使用不等式基本性质来计算我们每天必须要完成多少个任务。
假设我们有5个小时可用,通过不等式基本性质,我们可以列出如下等式:y/5 ≥ x这意味着,我们在5个小时内至少要完成x个任务。
如果我们要比这更有效率,我们可以提高y的值,同时降低x的值,从而使得不等式还成立。
《基本不等式》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基本不等式》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基本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常见的基本不等式,能够灵活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灵活运用基本不等式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基本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2.常见的基本不等式。
3.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入基本不等式的概念,例如:小明购买了3种水果,苹果每斤4元,葡萄每斤3元,橙子每斤2元,小明购买的水果总价不得超过10元,请问小明购买的水果最多能买多少斤?2.概念讲解(10分钟)结合导入问题,引出基本不等式的概念,并讲解基本不等式的性质,如:不等号两边都加(减)同一个数,则不等号方向不变;不等号两边都乘(除)同一个正数,则不等号方向不变,乘(除)同一个负数,则不等号方向改变等。
3.常见的基本不等式(15分钟)通过练习一些简单的不等式来帮助学生学习常见的基本不等式,如:两个正数之和的平均数大于等于它们的平方根,即a+b/2>=sqrt(ab);正数之和的平方根大于等于它们的平均数,即sqrt(ab)>=a+b/2等。
4.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实例(20分钟)提供一些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实例,如:田径比赛中,两名选手跑100米,小明跑完全程需要的时间比小红多5秒,请问小明的平均速度有多少?5.小结(5分钟)总结基本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复习常见的基本不等式,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四、教学反思:1.教学方法:本节课通过导入问题和实例分析的方式引入基本不等式的概念,通过练习和应用实例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不等式的运用。
通过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2.教学过程:本节课设计了导入、概念讲解、常见的基本不等式、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实例和小结五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便于学生的参与和理解。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教案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教案教案标题:基本不等式的应用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基本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2. 学会应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3. 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基本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2. 学会将基本不等式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难点:1. 将基本不等式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转化和解决;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材、黑板、粉笔等;2. 学生准备:课本、笔、纸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起学生对基本不等式的兴趣,如:小明和小红的身高差距不超过10厘米,他们的身高分别是x厘米和y厘米,那么x 和y之间的关系是什么?Step 2:讲解基本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讲解基本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如:a > b表示a大于b,a ≥ b表示a大于等于b,等等。
Step 3:应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25分钟)教师通过实际问题的展示,引导学生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问题,如:小明和小红的身高差距不超过10厘米,小明的身高是120厘米,那么小红的身高范围是多少?Step 4:练习与讨论(1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讨论和解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Step 5:归纳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基本不等式的应用方法和技巧,强调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考过程和步骤。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实物展示、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基本不等式教案
基本不等式教案基本不等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基本不等式的概念,掌握基本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基本不等式的概念,掌握基本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
2. 教学难点:应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引入话题老师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出发,引入基本不等式的话题。
比如,在购物时,我们经常会遇到打折活动,我们可以通过基本不等式来帮助我们选择打折的商品。
2. 提出问题,引导探究老师提出以下问题:如果我们知道一个商品原价为X元,现在打8折,那么能否通过基本不等式确定它的折后价?请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并尝试通过数学的方法来解决。
3. 分组讨论,解答问题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用已学的不等式知识来解答这个问题。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法,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4. 总结规律,归纳性质根据学生的讨论和解法,引导学生总结出基本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
比如,原价为X元,打8折后的折后价为0.8X元,可以表示为X > 0.8X,即X > X/5。
5. 练习巩固,拓展应用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基本不等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同时,老师也可以引入一些拓展应用的问题,让学生将基本不等式应用到更复杂的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巩固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复习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引入的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基本不等式的概念和解法。
同时,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思考能力。
在设计练习题时,要注意题目的难易程度和问题的实际应用性,引导学生理解基本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如何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如何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看似抽象的基本不等式其实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掌握并灵活运用基本不等式,能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让生活变得更加高效和经济。
基本不等式,对于两个正实数 a 和 b,它们的算术平均数大于等于几何平均数,即:\(\sqrt{ab} \leq \frac{a + b}{2}\),当且仅当 a = b 时,等号成立。
先来说说购物方面的例子。
假设我们要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比如苹果。
超市 A 售卖的苹果每个价格是 x 元,但是需要支付固定的运费 y 元;超市 B 售卖的苹果每个价格是 z 元,没有运费。
在考虑购买成本时,我们可以运用基本不等式来决定在哪家超市购买更划算。
设我们计划购买 n 个苹果。
在超市 A 购买的总费用为\(C_{A} = nx + y\),在超市 B 购买的总费用为\(C_{B} = nz\)。
为了比较在哪家购买更经济,我们可以计算两者的平均值。
对于超市 A,平均每个苹果的费用为\(\frac{C_{A}}{n} = x +\frac{y}{n}\)。
这里,根据基本不等式,如果 x 是固定的,那么当\(n\)足够大时,\(\frac{y}{n}\)会趋近于 0,平均费用就趋近于\(x\)。
对于超市 B,平均每个苹果的费用始终是\(z\)。
所以,当\(x < z\)时,在超市 A 购买更划算;当\(x > z\)时,在超市 B 购买更划算;当\(x = z\)时,则需要进一步考虑\(y\)和\(n\)的关系来决定。
再看一个房屋装修的例子。
假如我们要装修一间房间,需要购买地板材料和墙面涂料。
地板材料每平方米的价格是 a 元,墙面涂料每桶的价格是 b 元,每桶涂料可以涂刷 c 平方米的墙面。
房间的地面面积是 m 平方米,墙面面积是 n 平方米。
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希望在满足装修需求的同时,尽可能节省费用。
设购买地板材料 x 平方米,购买涂料 y 桶。
基本不等式教学反思模版(三篇)
基本不等式教学反思模版不等式一章,对学生来说是难点,把握好教学很关键,我经过教学反思见下。
1、教学“不等式组的解集”时,用数形结合的方法,通过借助数轴找出公共部分求出解集,这是最容易理解的方法,也是最适用的方法。
用“大大取较大、小小取较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取不了”求解不等式,我认为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有易于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
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两者皆用。
2、加强对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的数学建模思想教学,体现课程标准中:对重要的概念和数学思想呈螺旋上升的原则。
教学中,一方面加强训练,锻炼学生的自我解题能力。
另一方面,通过“纠错”题型的练习和学生的相互学习、剖析逐步提高解题的正确性。
3、把握教学目标,防止在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时提出过高的要求,重点加强文字与符号的联系,利用题目中含有不等语言的语句找出不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答问题,注意与利用方程解实际问题的方法的区别(不等语言),防止学生应用方程解答不等关系的实际问题。
4、本节课课堂容量(安排的例题的题量太多)偏大,而且在思维上也有比较特殊的地方,从而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的时间不够,课堂时间比较紧张。
因此今后在课时的安排上要尽可能的安排更多的课时,以减少每一节课的课堂容量,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提高课堂的效果。
同时还要重视思考题的作用,因为班上有一部分同学体现出基础比较扎实,而且对数学也比较有兴趣,出一些比较难的思考题,能够让这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能有所提高。
5.从课堂的效果来看学生对象客观题这样的题型(如:选择题、填空题)用特殊方法解题的思维还不够,他们总是担心会出问题,特别是选择题缺乏比较和分析的能力,因为选择题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题型,它的特殊性在于这类题目的答案是已知的,有的学生在做题的时候根本就不看题目中的四个选择答案,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对于选择题来讲能把四个答案选项分析清楚对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是很有好处的。
高中数学教学课例《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的教学设计》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题的解决中应用广泛。因此,必须从基本不等式的代数
结构和几何意义两方面入手,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它的Fra bibliotek本质。
教学策略选
本节课采用“问题——思考——剖析——归纳——
择与设计 应用”的教学设计思路:
1 提出问题、启发诱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基本不
等式为主线,从实际问题出发,放手让学生探究思索;
2.讲练结合,同时采用变式教学,巩固应用,加深
理解;
在周长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何时矩形的面积最大?
猜想:由几何画板演示得出.
解:设矩形的长、宽分别为 a、b 且周长(定值),
则同样周长的正方形的边长为 a.
矩形面积 ab,正方形面积 a*a
2a+2b(定值).当且仅当 a=b,即矩形为正方形时,
矩形的面积最大. 教学过程
思考:例 3 中的,为什么要为定值呢?如果不是定
周长最小”等实际问题的计算中也经常涉及到。
从学生能力的培养来看,基本不等式的探究与推导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是培养学生应
用意识和数学能力的良好载体。
1.教学重点:两个基本不等式的知识发生过程和证
明;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2.教学难点: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包括解决实际问
题,求最值;
1.理解并掌握两个基本不等式,并能运用它们解决
一些简单问题,如本节课导入环节中的实际问题;
2.思考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感受基本不等
式的知识产生过程,并在练习中逐步体会基本不等式应
用的特点及优势; 教学目标
3.经历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抽象概括等思维
活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形结合、
类比代换等学习思想;
不等式问题的应用教案反思
不等式问题的应用教案反思教案标题:不等式问题的应用教案反思教案反思: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解决与不等式相关的实际问题,并能正确地表示和解释其解决过程。
3. 学生能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教学内容:1. 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不等式的解法和解释。
3. 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在引入部分,我设计了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对不等式问题的兴趣和思考。
我通过提问学生如何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来引导他们思考不等式的应用。
步骤二:概念讲解和示例演示在这一步骤中,我详细讲解了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并通过示例演示了如何解决不等式问题。
我使用了图表、图像和具体的实际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解决方法。
步骤三:练习与讨论在这一步骤中,我设计了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我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讨论,并在解答问题后进行解释和讨论。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不等式的理解,并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步骤四:应用拓展在这一步骤中,我设计了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的不等式知识应用到更复杂的实际问题中。
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步骤五:总结与反思在这一步骤中,我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并引导他们思考不等式问题的应用。
我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不等式问题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他们能够灵活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清晰地表达和解释自己的解决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和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然而,我也发现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增加更多的实际问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等式的应用。
其次,我可以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基本不等式》教案
《基本不等式》教学设计教材:人教版中学数学必修5第三章一、教学目标1.通过两个探究实例,引导学生从几何图形中获得两个基本不等式,了解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背景,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2.进•步提炼、完善其本不等式,并从代数角度给出不等式的证明,组织学生分析证明方法,加深对基木不等式的相识,提高逻辑推理论证实力:3.结合课本的探究图形,引导学生进•步探究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说明,强化数形结合的思想:4.借助例1尝试用其本不等式解决简洁的增值问题,通过例2与其变式引导学生领悟运用基本不等式向“空的三个限制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在解决最值中的作用,提升解决问题的实力,体会方法与策略.以上教学目标结合了教学实际,将学问与实力、过程与方法、情感看法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融入各个教学环节.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内<a+b K点,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基本不等式,并从不同角度探究不等式"T的证明过程;难点:在几何背景下抽象出基本不等式,并理解基本不等式.三、教学过程:1.动手操作,几何引入如图是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会标是依据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该图给出了迄今为止对勾股定理最早、最简洁的证明,体现/以形证数、形数统一、代数和几何是紧密结合、互不行分的.探究一:在这张“弦图”中能找出•些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吗?在正方形48CD中有4个全等的直角三处形.设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长为40,则正方形的边长为"于是,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S L.,正方形的面积S?=/+从.由图可知乡>$,即3产>加探究二;先将两张正方形纸片沿它们的对角线折成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再用这两个三角形拼接构造出一个矩形(两边分别等于两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多余部分折春).假设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
和b(αNb),考察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矩形的面积,你能发觉一个不等式吗?加4a+b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发觉:22.代数证明,得出结论依据上述两个几何背景,初步形成不等式结论:若aMJΓ,则/+从>2曲.若如尤,则匹吟学生探讨等号取到状况,老师演示几何画板,通过展示图形动画,使学生直•观感受不等关系中的相等条件,从而进一步完善不等式结论:KVa+b(1)若aMR.,则/.乂工9;(2)若aMR.,则“~请同学们用代数方法给出这两个不等式的证明.证法一(作差法>:炉♦户之2而,“初”时取等号.(在该过程中,可发觉久》的取值可以是全体实数)证法二(分析法):由FaMR.,「是要证明毕而只要证明a+b≥.汨,即证Ja+√⅛-2√afc>0f。
应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应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原创版4篇)目录(篇1)一、基本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二、应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求解最值问题2.证明不等式3.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三、基本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1.求解最大利润问题2.证明不等式关系3.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财务问题正文(篇1)一、基本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基本不等式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用于研究不等式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基本不等式有两个基本性质,分别是对称性和传递性。
对称性指的是对于任意的实数 a 和 b,都有 a*b<=b*a,即乘法满足交换律。
传递性指的是对于任意的实数 a、b 和 c,如果 a<=b 且 b<=c,那么 a<=c。
二、应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基本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方法:1.求解最值问题:利用基本不等式可以方便地求解最值问题。
例如,对于函数 f(x)=x^2+ax+b,当 a^2-4b<=0 时,函数的最小值等于 b;当a^2-4b>0 时,函数的最小值等于 f(-a/2)。
2.证明不等式:基本不等式也可以用于证明不等式。
例如,要证明x+y<=2,可以利用基本不等式,得到 (x+y)^2<=4,从而证明 x+y<=2。
3.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基本不等式也可以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对于一个商人,他希望利润最大化,可以利用基本不等式,得到售价 - 成本<=售价*成本,从而得到最大利润的售价。
三、基本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基本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两个应用案例:1.求解最大利润问题:一个商人要销售一批商品,商品的成本为 c,售价为 x,销售量为 y,利润为 P=xy-c。
利用基本不等式,可以得到最大利润的售价 x<=sqrt(2*c/y)。
2.证明不等式关系:在实际问题中,基本不等式也可以用于证明不等式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届北京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论坛可持续教学展示课教学设计学校: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时间:2013.10.23
一、教学背景与设计
二、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探究作业
学校:北京市第55中学授课教师:王京授课时间:2013.10.23 授课班级:高二(1)班组别:姓名:
一、课题:基本不等式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基础学习能力):
掌握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生活应用问题中的最值问题,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解题能力,运算能力以及数学应用能力等学科技能。
过程与方法(可持续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知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准确、有条理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他人共事、合作解决问题能力;主动关注可持续发展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本节知识在学生不断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在调查研究和实际操作动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广泛可用性,摆脱了课本的束缚,让学生们任意遨游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加学生们的学习乐趣与参与程度,同时,本节知识还通过让学生自己去调查研究城市建设规划中的资源使用情况,帮助学生学会珍视、节约这些珍贵的资源,并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合理运用资源的实际情况,意识到用自己所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对于资源节约的使命感、责任感,进而树立资源节约意识的美德和价值观。
三、课前预习探究—课堂合作探究:
知识预习:复习人教必修五3.4基本不等式,填空:
基本不等式: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应注意:一二三
结论1:两个正数积为定值,则有最值,公式变形:
结论2:两个正数和为定值,则有最值,公式变形:
利用基本不等式探究解决下面问题:
问题1:调查北京城市建设过程中资源使用现状,用基本不等式合理解决问题:
指导探究:同学们,“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它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我们生活在这里,倍感自豪,但是在城市建设进程中,你关注过北京资源的使用情况吗?是否存在资源浪费、资源使用不合理的情况呢?赶快去调查一下吧!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怎样解决下面这个问题呢:为了更好的利用水资源,市政府决定在京郊建造一些长方体形无盖蓄水池,一个蓄水池容积为4800立方米,深为3米.如果池底每平方米的造价为150元,池壁每平方米的造价为120元,怎样设计水池的大小才能使总造价最低?最低总造价是多少呢?
要求:请同学们通过你搜集到的材料简单阐述一下北京城市建设过程中的资源使用情况,并谈一谈作为设计师,你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问题解决后,你有怎样的感受或收获?
问题2:调查汶川地震造成的资源损失情况以及城市重建过程中资源使用现状,用基本不等式合理解决问题:
指导探究: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北川地区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抗震救灾,众志成城,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度过难关,灾后重建、刻不容缓,作为设计师,你又会怎样解决下面这个重建问题:
北川农场有毁坏的猪圈一座,留有旧墙一面长12m,现准备背面靠旧墙重建一个矩形猪
m,工程条件是:(1)修1m旧墙的费用是造1m新墙费用圈,如图所示,猪圈面积为1122
的25%;(2)拆去1m旧墙用所得材料建1m新墙的费用是造1m新墙费用的50%,问施工人员如何利用旧墙最节省?
要求:请同学们通过你搜集到的材料简单阐述一下汶川地震的资源破坏以及灾后重建资源使用情况,并谈一谈作为设计师,你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问题解决后,你有怎样的感受或收获?
12m
问题3:调查国内外城市规划建设过程资源使用的优秀案例或失败案例,找一找利用数学基本不等式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哪些资源合理使用问题?
要求: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展示一个资源合理使用的优秀案例。
2、准备一道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的实际应用问题,作为课堂应用探究题目备用
四、课堂应用探究(详见学生学习探究典型案例)
课堂应用探究题目由学生通过问题探究3的完成来选择,学生自编导自解决,共同探究!五、课后:指导应用探究-预习探究
将课前预习探究及课堂应用探究的问题总结归纳完整,写出总结归纳报告。
六、小结:
1、知识方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巩固了哪些数学知识?
2、能力方面:通过这节课的调查研究及学习,你觉得自己提升了哪些学习能力?
3、价值观与生活方式方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自己今后在生活中会更加关注和
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基本不等式”是人教版数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五第三章“不等式”第四节的内容,共三课时,本节“基本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该节内容中的第三课时,教材要求学生在了解了基本不等式实际背景的前提下,用基本不等式模型解决实际应用中的最值问题。
由于在高一阶段已经完成了“基本不等式的探索、证明,以及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问题”的教学,所以本节课将更深层次的将数学知识的运用放在实际生活中,通过教师的引例以及学生自己对知识的发掘拓展真正的让学生们意识到基本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可以广泛的解决最大(小)值问题,学生为重点班学生,能力较强,每组学生分组时均在学习上以弱带强,小组能力相对较均衡,所以本节课学生将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搜集资料、发现生活中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的实例并提出解决方案,真正成为知识的掌舵者。
本节课的设计很好的贯彻了可持续发展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特别是问题3的设置具有开放性、批判性的双重特点,通过让学生独立调查国内外城市规划建设过程资源使用的优秀案例或失败案例,亲自找出能够利用数学基本不等式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们正反两方面的去寻找资料,给了学生们充分开放的发挥空间,而后将学生们搜集的问题集中,再次开展第二次课前预习探究——典型案例,通过典型案例的解决,让学生们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些孩子还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并质疑基本不等式解决问题的科学性与局限性,虽然有些知识存在偏离课堂主题问题,但是因为学习过程已经前移,所以教师可以提前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想法,及时引导,还可以很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中批判性教学的思想,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以批判的方式提出问题,大胆的的阐述本人的观点,勇敢地设想更加光明的解题思路,通过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用实践知识来做出应对,我认为这种教学过程真正拓展了学生的思路、能力,更加让学生获取了超出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知识、价值观和理论。
本节课的设计还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发现学生们在准备课前预习探究以及典型案例的过程中,献计献策,小组合作认真出色,所以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可持续发展育人模式带给数学教学很多与时俱进的先进理念的同时,还丰富了数学教学内容,拓展了数学教学思路,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真正掌握了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应用,甚至创新,让学生真正主动地学习到了知识,从而更好的掌握到了知识的真谛和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