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研究综合法总结
英汉互译实践总结汇报范文
英汉互译实践总结汇报范文实践总结汇报:英汉互译引言:英汉互译是现代社会中最为重要的翻译方式之一,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增加,英汉互译在各个领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次实践活动旨在总结英汉互译的基本要点和技巧,并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参与者的翻译能力。
本次实践活动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商务、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翻译。
一、实践活动内容:1. 商务翻译实践:选取了多个商务文档进行翻译实践,包括合同、报告和商业信函等。
通过实践活动,参与者熟悉了商务用语和表达方式,并学会了在商务场景中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2. 科技翻译实践:选择了一些科技领域的文章和报告进行翻译实践,包括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实践活动,参与者了解了一些常用的科技术语和技术细节,并学会了正确表达和传递专业知识。
3. 文化翻译实践:选取了一些文化类的文章和作品进行翻译实践,包括文学作品、电影剧本和艺术评论等。
通过实践活动,参与者深入了解了英汉文化的差异和特点,并学会了在翻译过程中处理文化难题和运用适当的文化背景知识。
二、实践经验总结:1. 提前进行专业知识准备:在进行科技翻译实践时,要提前进行专业知识的准备,了解相关领域的基本概念和技术术语,以便更好地理解原文并进行准确的翻译。
2. 注重上下文语境:在进行翻译实践时,要注重上下文语境的理解,不仅要关注单词的意义,还要考虑整个句子和段落的意思,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通顺性。
3. 灵活运用翻译技巧:在进行英汉互译时,要灵活运用翻译技巧,比如直译、意译和补充说明等,以保持翻译的自然和流畅。
4. 注意语言风格和文化特点:在进行商务和文化翻译实践时,要注意语言风格和文化特点的差异,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并结合相关文化知识来进行翻译,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地道性。
三、实践效果评估: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参与者的翻译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他们能够更加熟练地进行英汉互译,理解和运用专业术语和翻译技巧。
斯内尔-霍恩比的翻译综合法和刘宓庆的当代翻译理论之比较
斯内尔-霍恩比的翻译综合法和刘宓庆的当代翻译理论之比较作者:冯晓花来源:《文教资料》2009年第14期摘要:现代翻译学者的理论受到语言学理论的极大影响,如中国学者刘宓庆和德国学者玛丽·斯内尔-霍恩比借鉴语用学理论提出了他们各自的翻译理论。
本文从学科的界定、文本分析模式和翻译风格论三方面对比了两位中外学者的翻译理论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关键词:翻译综合法当代翻译理论学科界定文本分析模式翻译风格论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大大增强,语言科学突破了语文学和历史语言学的范畴,进入了多学科化发展阶段;语言学在理论深度、科学性、系统性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翻译理论也开始受到语言学理论(语言符号理论,描写语言学关于语言结构分析的理论,功能语言学观以及转换生成语法关于深层和表层结构的理论)的极大影响。
70年代后,翻译理论开始转向借鉴语用学的理论。
这种转向是翻译和语言学之间的互动研究最为显著的成果,也通过其他学科间接地表现出来。
自此西方的翻译理论开始系统化,从现代阶段向当代阶段转变,逐渐走向了成熟时期。
德国学者玛丽·斯内尔-霍恩比(Mary Snell-Hornby)和我国学者刘宓庆敏锐地把握了这种转向,提出了各自的翻译理论。
斯内尔-霍恩比在她的著作《翻译研究:综合法》(1987,1995)一书中提出了综合法或多元互补法,这奠定了她在翻译界的地位。
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Nida)曾经评论:斯内尔-霍恩比“在这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角度来加以讨论,因为它们为解释笔译和口译的方方面面提供了基本的论点”(转引自田德蓓,2001)。
国内的翻译学者田德蓓(2001)、张炳丽(2007)从比对翻译的学科定位、翻译理论建立的基础和语言和文化三方面分析了斯内尔-霍恩的翻译综合法,并且认为这种综合的翻译法可以使译者进一步明确在翻译过程中所应关注的焦点和主攻力向,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翻译家刘宓庆在1990年出版了《现代翻译理论》,系统地提出了当代翻译理论。
翻译实践总结报告
翻译实践总结报告一、背景介绍:中文翻译实践是一门重要的语言学习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提高自己的翻译技能和水平。
二、实践内容:1.学习基本翻译理论知识:在实践前,学生要先学习翻译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翻译的定义、原则、方法等。
2.实践项目选择:学生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实践项目,可以是文学作品、新闻报道、商务文件等。
3.实践过程: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翻译,并在老师和同学的指导下不断改进和提高。
4.实践成果展示:完成翻译任务后,学生需要将成果展示给老师和同学,接受评判和反馈。
三、实践收获:1.提高翻译技能: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中文翻译的技能,包括词汇选择、语法运用、语言风格等。
2.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翻译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
3.增进语言理解能力:在翻译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理解源语言的意思,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理解能力。
4.加深对文化的理解:翻译实践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和传统的理解,促进跨文化交流和交流。
四、实践反馈:1.学生评价:大部分学生反馈认为中文翻译实践使他们受益匪浅,提高了自己的翻译水平,并且增加了对中文语言和文化的兴趣。
2.老师评价:老师认为学生在实践中表现积极主动,对翻译工作认真负责,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五、存在问题与改进:1.实践项目选择要更加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2.加强实践中老师和同学的互动和指导,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学习资源。
3.加强实践成果的评价和反馈,以便学生能够及时改进和提高。
六、总结:中文翻译实践是一门重要的语言学习课程,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翻译技能和水平,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加深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翻译研究综合法总结
《翻译研究——综合法》总结玛丽·斯奈尔—霍恩比在1988 年出版的《翻译研究:综合法》(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中,全面考察了翻译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提出将翻译研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见解;吸收语言学派和文学派翻译理论的长处,以格式塔整体理论为基础,倡导翻译研究的综合法;并以全新的视角看待文本在文化语境中的作用,提出了翻译是一种跨文化活动的观点。
斯奈尔—霍恩比在书中阐发了场景一框架语言学、言语行为、格式塔语言学、原型学等这些语言学相关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和作用,拓宽了翻译工作者的视野,引发了他们对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审视和思考。
在本书的引言部分,斯奈尔—霍恩比首先回顾并分析了翻译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并指出本书的目的是:“This study is an attempt to bridge the gap…, it is rather an attempt to present recently developed concepts and methods, both from translation theory and linguistics, in such a way that they could be usefully employed in the theory, practice and analysis of literanl translation.”之后变提出“translation studies should be viewed as an independent discipline”的独特见解,即应该把翻译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然后简单介绍了本书中主要章节内容。
在本书第一章中,斯奈尔—霍恩比首先分析了西方传统的语言研究主要分为两派:the study of literature and the study of language,并指出了这两种研究的变化以及出现的问题;然后介绍了两种不同的翻译方向:literary and linguistic orientations,前者将翻译归为比较文学的分支,后者将翻译归为应用语言学的分支,在此部分作者着重对欧洲翻译研究的两个流派:莱比锡学派和操纵学派进行了比较和研究,前者视翻译研究为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后者则把翻译研究归于比较文学之下。
跨学科的翻译学
F层属于底层,主要是语音方面,如头韵、脚韵以及舞台翻译和电
影配音是否朗朗上口等。
三 跨学科方法 关于跨学科方法方面的著作: 蒂尔科恩—康迪特《实证翻译及跨文化研究》
斯内尔—霍恩比《作为跨文化交际的翻译》, 《翻译学:跨学科研究》
• 代表人物: 吉迪恩—图里的描述性翻译研究 巴兹尔· 哈蒂姆和伊恩· 梅森将文化考量引入 译学研究 韦努蒂的著作吸纳了后结构主义﹑文学理 论﹑历史学﹑哲学等
跨学科的翻译学
专业:比较文学 姓名:宁立梅
跨学科的翻译学
一 二 三 四 五 翻译学:一门仍然困难重重的新兴学科 斯内尔—霍恩比的翻译研究综合法:翻译学迈向跨学科研究 跨学科方法 展望未来:合作抑或分裂 个案研究
一
翻译学:一门仍然困难重重的新兴学科
翻译学在学术界仍然面临障碍,但翻译学作为跨学科研 究的潜能日益增长
• 分析结果:
• 1.译文没有明显的增删,段落和句子结构几乎 全部与原文一致。译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明晰 化倾向,译文语法趋于正规化,甚至对话部分 亦如此。一些问句如And that why? 就给扩 译为Why would you do that?
• 2.对比词频表,我们发现译文的衔接更加紧密: 译文使用物主代词的数量比原文多得多。仔细 分析表明,有些地方增添物主代词并不是缘于 两种语言系统的差异。
• 其译文夸大了可能有损颜面的行为,强 调了同性恋话语,彰显了同性恋团体, 标明了他们的身份。
• 哈维分析的另一段文字选自法国作家托尼.迪威 尔的一部小说的美国英语译本。通过这个例子, 哈维展示了译者翻译中的增减和词汇选择,是 如何强化和彰显了同性恋的特征,将原本嬉闹 的场面变成了情色诱惑的场面。哈维认为,译 者之所以采用这样的翻译策略,一方面可能因 为来自支持同性恋创作的美国出版社的商业压 力;另一方面则源于美国(次)文化环境,这 种环境确保了该书在美国会比在法国更受欢迎。
关于英语新闻汉译的研究报告
关于英语新闻汉译的研究报告关于英语新闻汉译的研究报告 1.1背景介绍新闻一直以来都受到大众的喜爱,也成为国际信息咨询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
它在文化和信息传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由于各国使用的语言的不同,因此必须把新闻翻译成能被读者所熟悉的目的语,最终才能实现交流的目的。
英汉属于不同的语系,因此在词汇、语法、修辞、语言使用习惯上有很大的差异。
译者在汉译新闻英语时不仅要注意译文信息传递的准确性,表达的连贯性,还有语言的新颖与简洁性,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1.2英语新闻汉译的研究价值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与世界的接触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国家与国家间加强信息的准确传达及交流。
新闻是具有代表性的信息文本,最能直接便捷的传播信息,促进不同国家民族进行交流沟通。
为了了解国内外最新动态,人们每天都要阅读各式各样的新闻,新闻几乎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英语新闻的翻译与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英语新闻的翻译就像一座桥梁,为中国读者了解世界搭建起良好的平台。
因此,英语新闻的翻译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及现实意义。
2英语新闻文本分析2.1文体特征信息文本的语言以简洁、准确、客观、务实、具体为特点。
新闻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文体,肩负着向读者传递准确的消息,并且能够吸引读者注意的重任。
新闻语言的这些特殊功能及本质特征决定了新闻语言具有具体、准确、简明、通俗等特征。
准确性是新闻语言的核心,它要求新闻报道的必须是真实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
简明性是指新闻的语言必须简洁明了,避免繁杂罗嗉。
而通俗是指新闻语言必须大众化,通俗化。
尽量避免专业术语的出现,充分利用群众语言。
2.2词汇特征首先,新闻报道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并且出于简洁和节省版面的需要,新闻的篇幅一般短小,语言简明。
英语新闻的简洁明了的特点在词汇的选择上有充分的体现,常使用缩略词和小词,经常省略冠词、介词、动词、代词、助动词等,有时还会自创一些新词。
其次,由于新闻读者范围广泛,文化水平也高低不同,这就要求新闻尽量使用大众化语言。
英汉翻译以及翻译方法总结报告
原文Law Enforcement across National BoundariesTraditionally, the jurisdiction of courts was local. That is, courts could only prosecute offences committed against local laws. There is, however, always the possibility that national governments will allow some crimes to be considered under extraterritorial jurisdiction. Some common examples include offences committed on the high seas and crimes committed by members of the defence forces.In rare circumstances, a nation‟s laws may apply to acts committed overs eas by foreign nationals. Recent war crimes prosecutions in Australia involved defendants who were residing elsewhere at the time the alleged offences were committed. These circumstances are, to say the least, most unusual. But in a shrinking world where the financial burdens of extradition are growing, such situations may become more common.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related crime is one area of international law enforcement that will require concerte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Past performance suggests that this cooperation is only likely to be forthcoming where there is widespread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about the negative impacts of the activity in question such as child pornography. And the greater the cultural and ideolog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nations involved, the more difficult extradition or any other form of cooperation is likely to be.Even so, such a process assumes a seamless world system of stable sovereign states; such a system does not exist today, nor is it likely to exist in our lifetime. Law enforcement vacuums exist in some parts of the world, and in some countries the rule of law has effectively collapsed. And where there are strong national governments, the corruption of individual regimes can imped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译文跨国执法传统上,法院的司法权具有区域性。
《翻译研究:综合法》读书报告
《翻译研究:综合法》读书报告斯奈尔·霍恩比的《翻译研究:综合法》于1988年出版,书中全面考察了翻译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系统梳理了翻译研究各个流派的理论和思想,采用格式塔原理(gestalt)为基础的综合研究法,试图整合翻译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语言学导向和文学导向,开辟了翻译研究的新范式。
标签:综合法;跨文化;情景语境;应用文体;多元互补1 《翻译研究:综合法》的作者简介斯奈尔·霍恩比(Mary Snell-Hornby)是德国当代著名的翻译理论家,维也纳大学翻译学教授,欧洲翻译协会的创始人之一。
其代表著作《翻译研究:综合法》(Translation Studies:An Integrate Approach)为翻译理论引入了独特的视角,在翻译研究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Nida)评价,“斯奈尔·霍恩比在这方面从卓有成效的角度加以讨论,因为它们为解释笔译和口译的方方面面提供了基本的观点”(Nida,1993:155)。
2 主要内容本书由序言、引言和五个章节组成。
作者在序言中阐明了研究的目的是试图在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派和文化学派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第一章:翻译研究:一门独立学科。
作者指出,语言研究在过去30年的发展结果促成了一门语言学取向的翻译理论的诞生。
但这门学科地位薄弱,“翻译理论,无论是文学的或语言学的,几乎不为人所知,而翻译实践则完全降级到实用语言教学这种低水平的地位”(ibid.,2001:1)。
追溯翻译发展各相关阶段基本的概念,作者提出了批判性看法。
首先是困扰翻译研究多年的“词和义”的二分法(word vs. sense)中存在僵化的二分法,随后德莱顿(Dryden)的翻译三分法等法则,虽打破了二元对立,对翻译行为提出了规范性法则,但将翻译过程绝对化,忽略了译者在翻译过程的主观能动作用。
以往以“对等”为中心的等值观念,视文本为线性的排列,将翻译过程过度简单化,认为翻译是在文本层面寻求完全的替代。
翻译研究综合法
2015-6-11
John Dryden (1688) presented some basic principles and prerequisites for a good translation. The four basic tenets are these: (1) No man is capable of translating poetry who besides a genius to that art, is not a master both of his author’s language and of his own. (2) Nor must we understand the language only of the poet, but his particular turn of thoughts and of expression. (3) The like care must be taken of the more outward ornaments, the words. (4) The sense of an author, generally speaking, is to be sacred and inviolable.
翻译研究----综合法
国外翻译研究 (12)
2015-6-11
1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0. Introduction 1. Translation studies as an independent discipline 2. Translation as a cross-cultural event 3. Translation, text and language 4. From special language to literary translation 5. Translation studies ---- future perspective
玛丽·斯奈尔·霍恩比与《翻译研究综合法》的述评
2017.06一、引言玛丽·斯奈尔·霍恩比(Mary Snell Hornby )所著《翻译研究:综合法》(Translation Studies:AnIntegratedApproach)一书于1988年出版,该书详尽阐述了翻译研究综合法的观点,书中独特的视角、与众不同的见地使斯奈尔·霍恩比在翻译学界一举成名。
在该书中,斯奈尔·霍恩比全面考察了翻译理论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在客观分析翻译研究流派的理论基础上,以格式塔整体理论为基础,提出了翻译研究综合方法的观点;她对于翻译理论研究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她在该书中以全新的视角看待文本在文化语境中的作用,提出了翻译是文化互动的观点。
斯奈尔·霍恩比的翻译研究理论观为翻译理论研究者和翻译实践者开阔了视野,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
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尤金·A ·奈达(Eugene ·A ·Nida )对其理论观点如此评价:“斯奈尔·霍恩比在这方面从卓有成效的角度来加以讨论,因为它们为解释笔译和口译的方方面面提供了基本的观点”(转引自田德蓓,2001)。
二.关于翻译研究学科地位的观点在翻译研究学科地位的问题上,斯奈尔·霍恩比坚持沿袭并巩固了翻译研究学派的先驱学者詹姆斯·霍姆斯(James ·S ·Holmes)的理论观:翻译研究应该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存在。
她提出翻译研究不仅仅涉及语言学和比较文学的知识领域,还覆盖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内容。
相比较而言,语言学关注的是语言本身的理论诠释,同时比较文学注重的是对源语和目的语文本的描述比较和分析,而翻译研究注重的是再创作各类具体源语文本,并对其加以描述和分析。
基于此观点,斯奈尔·霍恩比认为应该将翻译研究从语言学领域或比较文学领域剥离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虽然翻译研究不可避免的与许多学科的知识关联,但在学术层面上它既无法归属于任何一门学科,也无法被任何其他学科所替代。
译研工作总结怎么写
译研工作总结怎么写
译研工作总结。
作为一名翻译研究人员,我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积极参与了各种翻译项目,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我所从事的翻译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研究的重要性。
在进行翻译工作之前,我们需要对所涉及的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了解。
只有通过对原文和目标语言的深入理解,我们才能够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避免出现歧义和误解。
因此,我在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通过阅读各种相关文献和资料,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
其次,我要谈谈翻译的技巧。
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我们需要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以确保译文的质量和流畅度。
比如,对于一些特定的术语和表达,我们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转换,使之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语境。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重译文的语言风格和流畅度,以使之更具有自然和地道的感觉。
在这方面,我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逐渐提高了自己的翻译技巧,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最后,我要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翻译项目中,往往需要与其他翻译人员和编辑人员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相互协作,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通过与其他人员的交流和合作,我不仅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也结识了更多的朋友和同行,这对我的职业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总的来说,通过这段时间的翻译研究工作,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能。
我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为翻译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翻译实践结果总结
翻译实践结果总结引言翻译是跨语言和跨文化沟通的桥梁,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个人意识到了翻译的重要性。
在翻译实践中,我们常常面临着各种挑战,如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文化差异的理解和应对等等。
本文将总结翻译实践的一些结果和经验,希望能对未来的翻译工作有所启发。
文化差异的理解和应对在翻译过程中,文化差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不同的文化背景可能导致在翻译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
为了更好地应对文化差异,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深入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在翻译之前,我们应该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进行深入了解。
通过学习他们的历史、传统、价值观等等,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转达文本中的文化内涵。
2. 灵活运用等价转换和意译文化差异可能导致直译并不准确或不自然,这时我们可以采用等价转换或意译的方式来更好地传达文本的意思。
这样能够保持语言的流畅性,并避免给读者带来困惑。
3. 请教母语者当遇到较为困难的文化差异时,我们可以请教母语者。
他们可以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本。
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在翻译过程中,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是一个关键因素。
一个准确和流畅的翻译可以增强读者的理解和传达效果。
以下是一些提高语言表达准确性的方法:1. 细致入微的语义分析在翻译之前,我们应该进行细致入微的语义分析,尤其是在遇到多义词或复杂句子的时候。
通过仔细研究原文的语义,我们可以更好地选择合适的词语和翻译方式。
2. 注重上下文的理解和运用上下文对语言理解和翻译非常重要。
为了准确传达文本的意思,我们应该注重对上下文的理解,尤其是在遇到歧义或含糊的句子时。
通过理解上下文,我们可以做出更准确的翻译。
3. 多用参考资料和翻译工具在翻译过程中,参考资料和翻译工具是宝贵的资源。
我们应该善于利用各种工具,如在线词典、翻译记忆库等等,来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4. 审校和修改翻译完成后,我们应该进行审校和修改。
通过仔细检查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的质量。
翻译研究工作总结汇报
翻译研究工作总结汇报翻译研究工作总结汇报尊敬的领导、各位专家、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在这个重要的场合,向大家汇报我所参与的翻译研究工作。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与团队成员们共同努力,致力于推动翻译研究的发展,并取得了一些令人骄傲的成果。
首先,我想回顾一下我们的研究目标。
我们的研究旨在探索翻译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对翻译质量的影响,并寻找提高翻译质量的有效方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等。
在文献综述阶段,我们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广泛的调研,了解了当前翻译研究的前沿领域和热点问题。
我们发现,翻译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语言能力、专业知识、文化背景等。
此外,翻译过程中的策略选择、信息处理和语言转换等也对翻译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在实证研究阶段,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实验,通过对不同翻译任务的分析,深入研究了翻译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我们采集了大量的翻译样本,并通过专家评估和自动评估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质量评估。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重要的规律和趋势,为提高翻译质量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在案例分析阶段,我们选择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翻译案例,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
我们重点关注了翻译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研究,我们发现了一些通用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可以帮助翻译人员更好地应对挑战。
总结起来,我们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我们发现,提高翻译质量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语言能力、专业知识和文化背景等。
此外,翻译过程中的策略选择和信息处理也是关键因素。
我们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包括加强语言培训、提高专业素养和加强跨文化交流等。
最后,我要感谢团队成员们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
正是因为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取得这些成果。
同时,我也要感谢领导和专家们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指导。
谢谢大家!。
霍恩比“翻译综合法”与巴斯内特“文化翻译观”比较
霍恩比“翻译综合法”与巴斯内特“文化翻译观”比较作者:陆炎奇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55期摘要:自翻译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兴起以来,从事翻译研究的学者借鉴各种理论范式,全面考察翻译的结果和过程。
本文比较两位在译坛影响巨大的翻译研究者斯内尔·霍恩比及苏珊·巴斯内特的翻译思想,从二者翻译思想的“同”入手,着重谈二者翻译思想的“异”,旨在更全面地认识两位翻译理论家,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他们的翻译理论。
关键词:巴斯内特文化翻译观霍恩比翻译综合法1.引言20世纪70年代中叶,翻译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宣告成立,自此翻译研究者们尝试借鉴各种理论范式,全面考察翻译的结果和过程。
在国际译坛影响巨大的翻译研究学者及第二语言教学专家,斯内尔·霍恩比在系统梳理翻译研究的基本知识后,致力于在翻译研究中的语言学派和文化学派之间建起一座桥梁,并且尝试提出一种适用于各种翻译类型的综合翻译理论方法(an integrated approach)。
她提出从文化的角度研究翻译是一种新的研究范式而不仅仅是在原有的范围内改变立场,或者说转换视角的行为。
这些新的研究视角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引发了人们对于翻译本质的进一步审视和思考。
自翻译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兴起以来,它开始了广义上的文化转向。
就文学翻译而言,这种新的文化范式包括文学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取向、翻译文学在译语文学系统中的地位、译语文化对文学翻译的决定作用及在后殖民语境文学翻译中隐含的政治话语等。
英国沃瑞克大学比较文学理论和翻译研究生院教授、翻译家、诗人苏珊·巴斯内特是这一新的文化范式的倡导者之一。
1980年,巴斯内特在《翻译研究》一书中指出翻译研究应从文化层面对翻译进行整体性思考,这开启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之门。
2.两者的翻译思想2.1斯内尔·霍恩比的“翻译综合法”1988年,斯内尔·霍恩比出版了代表作《翻译研究——综合法》(Translation Studies:An Integrated Approach),详尽地阐述了翻译观。
翻译报告总结(范本)
翻译报告总结翻译报告总结篇一:英语翻译小结报告英语翻译小结报告-----智能1201 陈明201X08070103一、概述: 1966年,美国科学院语言自动化处,理咨询委员会在调查了机器翻译的现状之后,最终宣布“机器翻译前途渺茫”。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人们纷纷反对或放弃建立在规律性和对等性基础之上的“翻译是科学”的主张,语言学派翻译研究也被宣布进入死胡同。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这是我国翻译界一个重要的论断,据说对翻译实践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在这一表述中,“重”是“偏重”的意思,并没有否定两种语言各自的对立面在两种语言中的使用;但是这一表述本身却具有模糊性,可理解为英汉两个。
二、中、英材料: 11 GP S i s a ctu all y b utpar t f alar ger mv eme nt,ca lle d t ele mat ics, h ich il l e ven tua lly at tem ptt p utsma rtcar s n sm art hi gha ys. Pr tty pes fsuc h h igh ays al rea dyexi stinEur pe,an d e xpe rim ent s a rebei ngmad e i n C ali frn iat m unt pu ter ch ips, s ens rs,an d r adi tr ans mit ter s n hi gha yst a ler t c ars ttra ffi c j ams an d b str uct ins.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其实只是叫做“远程信息学”的这一更大行动的一部分,这一行动最终将把智能汽车送上智能高速公路。
玛丽·斯奈尔·霍恩比与《翻译研究:综合法》的述评
玛丽·斯奈尔·霍恩比与《翻译研究:综合法》的述评作者:程可谢职安王英伟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7年第06期一、引言玛丽·斯奈尔·霍恩比(Mary Snell Hornby)所著《翻译研究:综合法》(Translation Studies : An Integrated Approach)一书于1988年出版,该书详尽阐述了翻译研究综合法的观点,书中独特的视角、与众不同的见地使斯奈尔·霍恩比在翻译学界一举成名。
在该书中,斯奈尔·霍恩比全面考察了翻译理论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在客观分析翻译研究流派的理论基础上,以格式塔整体理论为基础,提出了翻译研究综合方法的观点;她对于翻译理论研究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她在该书中以全新的视角看待文本在文化语境中的作用,提出了翻译是文化互动的观点。
斯奈尔·霍恩比的翻译研究理论观为翻译理论研究者和翻译实践者开阔了视野,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
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尤金·A·奈达(Eugene·A·Nida)对其理论观点如此评价:“斯奈尔·霍恩比在这方面从卓有成效的角度来加以讨论,因为它们为解释笔译和口译的方方面面提供了基本的观点”(转引自田德蓓,2001)。
二.关于翻译研究学科地位的观点在翻译研究学科地位的问题上,斯奈尔·霍恩比坚持沿袭并巩固了翻译研究学派的先驱学者詹姆斯·霍姆斯(James·S·Holmes)的理论观:翻译研究应该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存在。
她提出翻译研究不仅仅涉及语言学和比较文学的知识领域,还覆盖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内容。
相比较而言,语言学关注的是语言本身的理论诠释,同时比较文学注重的是对源语和目的语文本的描述比较和分析,而翻译研究注重的是再创作各类具体源语文本,并对其加以描述和分析。
译研工作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翻译与跨文化交流在各个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提升我国在国际交流中的话语权,我们团队在译研工作中始终秉持“严谨、专业、创新”的理念,积极开展翻译研究与实践。
现将本年度译研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概述1. 工作目标本年度译研工作以提升我国翻译质量、推动翻译学科发展、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目标,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翻译人才,推动翻译产业的繁荣发展。
2. 工作内容(1)翻译实践:承担国家及地方重点翻译项目,包括政府文件、学术论文、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确保翻译质量。
(2)翻译研究:开展翻译理论研究、翻译实践研究、翻译人才培养研究等,提升我国翻译学科水平。
(3)翻译教学:承担翻译专业课程教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翻译人才。
(4)翻译服务:为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等提供翻译服务,助力我国在国际交流中的话语权提升。
二、工作成效1. 翻译实践(1)承担国家重点翻译项目,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翻译,提升我国在国际交流中的话语权。
(2)参与地方重点翻译项目,如地方政策文件、地方文学作品等,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2. 翻译研究(1)发表论文: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翻译研究论文,提升我国翻译学科影响力。
(2)举办学术活动:举办翻译学术研讨会、讲座等,推动翻译学科发展。
3. 翻译教学(1)培养翻译人才:为翻译专业学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提升其翻译能力。
(2)开展校企合作:与企事业单位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
4. 翻译服务(1)为政府部门提供翻译服务,助力国家政策法规的对外传播。
(2)为企业提供翻译服务,助力企业“走出去”。
三、工作亮点1. 打造高素质翻译团队:选拔优秀翻译人才,组建一支具备较高翻译水平和专业素养的团队。
2. 深化产学研合作: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进翻译学科发展。
3. 关注新兴翻译领域:紧跟时代发展,关注新兴翻译领域,如人工智能翻译、跨文化交流等。
研究报告英语翻译方法篇
这里把英语翻译的方法和技巧做个归纳,便于大家记忆和运用。
一、词汇方面,,,,㈠.词义选择,,,,大多数英语词汇是多义的,翻译时必须选择正确的词义。
词义选择的方法有三:根据上下文和词的搭配选择、根据词类选择、根据专业选择。
,,,,,㈡.词义转换,,,,在理解英文词汇的原始意义基础上,翻译时可根据汉语的习惯按引伸义译出;或用反义词语译出,即所谓的正文反译、反文正译。
,,,,,㈢.词类转换,,,,英语中很多由动词转化而成的名词、以及动名词、非谓语动词等,汉译时可将它们转换成动词。
,,,,,㈣.补词,,,,是指原文已有某种含义但未用词汇直接表达,译文中需将这些含义补充进去,这样才更通顺易读,如:英语中数词与名词之间没有量词,而译成汉语时可酌情增加。
,,,,,㈤.省略,,,,是指原文中某些词在译文中省略不译,只要并不影响意义的完整。
如:上面讲的汉语“量词”,译成英语时则可以省略;又如:英语中大量使用物主代词而汉语中往往省略不用。
,,,,,㈥.并列与重复,,,,英语在表达重复含义的并列结构中常采用共享、替代、转换等形式来避免重复,而汉语却常常有意重复表达以加强文字的力度,如:英语的物主代词替代前面的名词,短语动词只重复介词而省略主动词,汉译时可考虑重复表达。
二、句子结构方面,,,,,子结构方面的翻译技巧,主要有三种类型:语序类、组合类和转换类。
㈠.语序类,,,,1.,顺译法与逆译法,,,,第三书中讲句子顺序时谈到,英语时间状语可前可后。
不仅如此英语在表达结果、条件、说明等定语从句、状语从句也很灵活,既可以先述也可以后述。
而汉语表达往往是按时间或逻辑的顺序进行的,因此,顺译法也罢逆译法也罢,其实都是为了与汉语的习惯相一致。
英语表达与汉语一致的就顺译,相反的则逆译。
,,,,有时候顺译法与逆译法的差别,就象前面谈的正译与反译,依译者的爱好而定。
,,,,2.,前置法,,,,英语中较短的限定性定语从句、表身份特征等的同位语在译成汉语时,往往可以提到先行词(中心词)的前面。
常用十大翻译技巧之十:综合法doc
常用十大翻译技巧之十:综合法
综合法:
是指单用某种翻译技巧无法译出时,着眼篇章,以逻辑分析为基础,同时使用转换法、倒置法、增译法、省译法、拆句法等多种翻译技巧的方法。
如: How can the European Union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European film and television program industry which is competitive in the world market, forward-looking and capable of radiating the influence of European culture and of creating jobs in Europe? 欧洲联盟应该怎样做才能对欧洲的电影电视工业有所贡献,使它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能力,使它有能力发挥欧洲文化的影响,并且能够在欧洲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呢?。
英语翻译技巧中的“综合法”
在翻译⼀个英语长句时, 并不只是单纯地使⽤⼀种翻译⽅法, ⽽是要求我们把各种⽅法综合使⽤, 这在我们上⾯所举的例⼦中也有所体现。
尤其是在⼀些情况下, ⼀些英语长句单纯采⽤上述任何⼀种⽅法都不⽅便, 这就需要我们的仔细分析, 或按照时间的先后,或按照逻辑顺序, 顺逆结合, 主次分明地对全句进⾏综合处理,以便把英语原⽂翻译成通顺忠实的汉语句⼦。
例如:例1. People were afraid to leave their houses, for although the police had been ordered to stand by in case of emergency, they were just as confused and helpless as anybody else.该句共有三层含义:A: ⼈们不敢出门;B: 尽管警察已接到命令, 要作好准备以应付紧急情况;C: 警察也和其他⼈⼀样不知所措和⽆能为⼒。
在这三层含义中, B表⽰让步, C表⽰原因, ⽽A则表⽰结果, 按照汉语习惯顺序, 我们作如下的安排:尽管警察已接到命令, 要作好准备以应付紧急情况, 但⼈们不敢出门, 因为警察也和其他⼈⼀样不知所措和⽆能为⼒。
下⾯我们再举⼏个例⼦:例2. Modern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books, especially textbooks, requires revision at short ◎intervals if their authors wish to keep pace with new ideas, observations and discoveries.⼤对于现代书籍, 特别是教科书来说, 要是作者希望⾃⼰书中的内容能与新概念、新观察到的事实和新发现同步发展的话, 那么就应该每隔较短的时间, 将书中的内容重新修改。
例3. Taking his cue from Ibsen`s A Doll`s House, in which the heroine, Nora, leaves home becauseshe resents her husband`s treating her like a child, the writer Lu Xun warned that Nora would needmoney to support herself; she must have economic rights to survive.易⼘⽣的剧作《玩偶之家》中的⼥主⼈公娜拉离家出⾛, 因为她憎恶她的丈夫像对待孩⼦⼀样来对待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研究——综合法》总结玛丽·斯奈尔—霍恩比在1988 年出版的《翻译研究:综合法》(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中,全面考察了翻译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提出将翻译研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见解;吸收语言学派和文学派翻译理论的长处,以格式塔整体理论为基础,倡导翻译研究的综合法;并以全新的视角看待文本在文化语境中的作用,提出了翻译是一种跨文化活动的观点。
斯奈尔—霍恩比在书中阐发了场景一框架语言学、言语行为、格式塔语言学、原型学等这些语言学相关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和作用,拓宽了翻译工作者的视野,引发了他们对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审视和思考。
在本书的引言部分,斯奈尔—霍恩比首先回顾并分析了翻译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并指出本书的目的是:“This study is an attempt to bridge the gap…, it is rather an attempt to present recently developed concepts and methods, both from translation theory and linguistics, in such a way that they could be usefully employed in the theory, practice and analysis of literanl translation.”之后变提出“translation studies should be viewed as an independent discipline”的独特见解,即应该把翻译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然后简单介绍了本书中主要章节内容。
在本书第一章中,斯奈尔—霍恩比首先分析了西方传统的语言研究主要分为两派:the study of literature and the study of language,并指出了这两种研究的变化以及出现的问题;然后介绍了两种不同的翻译方向:literary and linguistic orientations,前者将翻译归为比较文学的分支,后者将翻译归为应用语言学的分支,在此部分作者着重对欧洲翻译研究的两个流派:莱比锡学派和操纵学派进行了比较和研究,前者视翻译研究为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后者则把翻译研究归于比较文学之下。
通过对莱比锡学派理论的考察,斯奈尔—霍恩比发现这些理论过于强调语言因素在翻译中的作用,其研究的视角较为狭窄,因而无法满足翻译研究的需要。
此外,她在考察操纵学派翻译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发现,这一学派所讨论的内容囿于文学翻译,也具有狭隘性。
她认为,翻译研究的对象不仅仅包括文学文本,也要包括普通文本和特殊语言文本,因而,操纵学派也同样不能满足翻译研究的需要。
接着,斯奈尔—霍恩比又介绍了翻译研究综合法的理论基础:格式塔理论(Gestalt Theory)和原型范畴理论(Prototype Theory),格式塔整体原理是心理学的一个范,它强调整体不等于各部分的总和,而是各部分的有机关联,所以不能仅仅通过对部分的分析来理解整体。
同样,原型学注重的是聚焦和细微的差异,斯奈尔—霍恩比运用原型框架,强调各种翻译文本是不可分割的连续体。
最后,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翻译的综合研究方法,并做了详细地介绍。
在第二章中,斯奈尔—霍恩比提出了“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活动”的观点,因此,她首先对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有关文化概念的三个重要特点:firstly, the concept of culture as a totality of knowledge, proficiency and perception; secondly, its immediate connection with behaviour (or action) and events, and thirdly, its dependence on expectations and norms, whether those of social behaviour or those accepted in language ueage.由此得出:称职的译者不但要有双语基础(bilingual),而且要有源语和目的语双文化背景(bicultural);之后斯奈尔—霍恩比又介绍了翻译理论研究方面的一些新趋向,比如把翻译视为文化转换而非单纯的语际转换、把翻译视为交际行为而非符码转换、目的论等;接着,斯奈尔—霍恩比又探讨了索绪尔的语言两分法,进而总结出了系统(system)、范式(norm)和文本(text)三者之间的关系:the polarized dichotomy is once again resolved into a spectrum or cline, with the abstract concept of system at the one end and the concrete reality of text at the other, between these two outer areas there is the language prototype or unmarked norm.最后,斯奈尔—霍恩比从层次(dimension)与视角(perspective)两方面探讨有关隐喻翻译的问题,指出隐喻不能由一个单独的词构成,而是在impact、object和sense中构成的,还介绍了三种隐喻:the “dead” metaphor; the “original” or “individual” metaphor; the “faded” metaphor,继而用例子来进行解释,她认为隐喻翻译的核心问题就是文化差异,由于不同文化有不同的概念转换方法与隐喻投射取向,隐喻意义通常是与文化息息相关的。
在第三章中,斯奈尔—霍恩比主要围绕翻译、文本与语言这三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首先她探讨了语言学中的一些理论和概念与翻译研究的潜在关系,指出语言存在反常性还语言学中比较常见的四种教条,同时也揭示出了机器翻译的局限性、人与机器相结合翻译的局限性,并指出目前发展比较完善的翻译方法是以人为主的机器辅助翻译方法,另外,她认为翻译研究不能抛弃语言学,尽管有些语言学教条阻碍了翻译的发展,但是一些语言学成果可以应用到翻译中去,是值得借鉴的,并给出了翻译与语言学相结合的事例。
其次,她又探讨了篇章语言学与翻译过程中的文本分析问题,并给出了“由上而下”的文本分析思路:textual analysis, which is an essential preliminary to translation, should proceed from the “top down,” from the macro to the micro level, from text to sign;同时,斯奈尔—霍恩比也给出了文本分析的详细步骤:the translator‟s text analysis should begin by identifying the text in terms of culture and situation, as “part of a world-continuum”, the next step is the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text, proceeding down from the macro-structure to the level of lexical cohesion and inclu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itle and the main body of the text, and finally strategies should be developed for translating the text, based on conclusions reached from the analysis;之后她就给出了实例对英语文本与德语译本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和对比,从而对德语译本进行了批判,并指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自己决定要保留哪些内容,另外还揭示出了对文学文本分析的重要性。
第三,斯奈尔—霍恩比还探讨了查尔斯·菲尔莫尔的场景—框架语义学与翻译之间的关系问题,因为在翻译研究中创造性过程经常被忽视了,所以查尔斯·菲尔莫尔提出了场景—框架语义学,菲尔莫尔指出原形在本质上是经历性的(prototypes are essentially experiential),他还分别介绍了frame和scene的来历,指出:scenes and frames constantly activate each other,语言认知的场景、框架是通过交流得以激活并得到推进的;在场景-框架语义学理论下,译者应该首先接触文本的框架,然后从文本的框架中依据自己的经历和知识来建构自己的场景并激活这些场景,最后在他激活的这些场景的基础上找到合适的译入语的框架。
因此,斯奈尔—霍恩比还给出了德语文本跟英语译本进行了详细地对比与分析。
第四,斯奈尔—霍恩比又探讨了言语行为理论在公共告示(public directives)翻译中的运用及翻译此类告示时要考虑的几个因素,还介绍了并列文本了作用等,并给出了例子进行分析和总结。
最后,斯奈尔—霍恩比主要通过实例来探讨了词义的动态特性和翻译活动中词典(单语、双语)的使用等问题,她认为翻译不可能是直接将词典中的词条放入译文中的,是需要译者进行综合考虑的,而且翻译研究的对象不应该局限于文学文本,还应包括普通语言文本和特殊语言文本(法律、经济、医学、科技等)。
在第四章中,斯奈尔—霍恩比对“从特殊语言文本翻译到文学文本翻译”这个方面进行了讨论,该部分也是本书的重点。
首先,她从原文的地位(the status of the source text)开始探讨,介绍了翻译理论家门最近提出的一些观点,如Vermeer提出“dethroning of the source text”,从Paepcke到Newmark、Holz-manttari,他们都强调“the situation of the source text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ttranslation”,另外还有一部分人认为“the …reale Situation‟ is not present in a literary text”,然后斯奈尔—霍恩比提出了她自己的观点:“I would support this premise that a literary text does not exist in a vacuum; while it is not bound to a single, specific situation as is a road sign or a legal contract, it has its own situation relationship to reality”,同时,她也给出了原因;之后她又指出文学翻译有三个功能维度:one is the function of intra-textual coherence, second dimension is “functional interaction”, and thirdly, the literary translation is as much as an act of communication as any other translation,也给出了一些例子,并提出了四种假设,对四个不同的文本从“situation of source text”、“function of target text”、“status of the source text”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最后,她概括到:从文学文本到普通文本,再到特殊语言文本,译者的态度和使用的策略都是渐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