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的临床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维生素D的研究进展
维生素D的研究进展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
维生素D主要通过皮肤暴露在阳光下合成,也可以通过食物摄入。
在人体内,它进一步转化为活性形式维生素D3。
维生素D对钙和磷的吸收和利用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在骨骼健康、免疫功能和神经系统正常发育上都有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维生素D的研究进展非常迅速。
以下是一些维生素D的研究进展:1. 骨骼健康:维生素D是骨骼健康的关键。
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风险增加。
研究表明,补充维生素D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2. 免疫调节:维生素D也被发现在免疫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
它可以调节免疫细胞分化和功能,并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一些研究还发现,维生素D缺乏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3. 心脑血管健康:一些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
维生素D可以调节血压和血脂,并提高血管内皮功能,从而促进心脑血管健康。
4. 癌症预防:一些研究发现,维生素D的补充可能与某些癌症的预防和治疗相关。
足够的维生素D摄入可以降低乳腺癌、大肠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
5. 糖尿病控制: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可能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和血糖控制有关。
补充维生素D可以改善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性,从而改善糖尿病的控制。
6. 心理健康:一些研究还发现,维生素D与心理健康有关。
维生素D缺乏可能与抑郁症、焦虑症和认知功能下降有关。
补充维生素D可以改善心理健康状态。
虽然维生素D的研究进展非常迅速,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1. 维生素D的补充剂量:目前对维生素D的推荐摄入量尚存在争议,不同的地区和研究机构给出的推荐剂量不一致。
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最佳的维生素D补充剂量。
2. 维生素D的代谢和作用机制:维生素D的代谢和作用机制很复杂,需要进一步研究来更好地理解其作用和调节机制。
维生素D在骨骼健康、免疫调节、心脑血管健康、癌症预防、糖尿病控制和心理健康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维生素D的研究进展
维生素D的研究进展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并参与骨骼的发育和维护。
维生素D还参与调节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胰岛素分泌和肌肉功能等多种生理过程。
尽管维生素D的重要性已经被广泛认识,但是人们对维生素D的研究仍然在不断深入。
以下是维生素D研究的一些进展:1. 维生素D和骨骼健康:维生素D被广泛认为是骨骼健康的关键因素。
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维生素D不仅影响骨骼的矿化,还能调节骨骼的凋亡和生成。
过去的研究还发现维生素D不足与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风险增加有关。
2. 维生素D和免疫系统:维生素D在免疫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研究发现,维生素D能够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平衡,并对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功能产生影响。
维生素D还参与调节炎症反应和抗菌活性。
3. 维生素D和心血管健康: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与心血管健康有密切关系。
维生素D不仅能够调节血管收缩和舒张,还影响血压调节和凝血功能。
一些研究还发现,低维生素D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
4. 维生素D和代谢疾病:近年来,研究表明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等代谢疾病的关系较为密切。
维生素D能够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胰岛素受体的表达,从而影响葡萄糖代谢和胰岛素抵抗。
5. 维生素D和肿瘤:一些研究表明,维生素D可能对某些肿瘤的预防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作用。
维生素D能够调节肿瘤细胞的凋亡和分化,并影响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过程。
维生素D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维生素D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揭示了它在骨骼健康、免疫系统、心血管健康、代谢疾病和肿瘤中的重要作用。
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包括维生素D的合适摄入量、血液中的维生素D浓度参考范围、维生素D在不同人群中的作用差异等。
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揭示维生素D的作用机制,并为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策略。
维生素D的研究进展
维生素D的研究进展
维生素D是一种重要的脂溶性维生素,具有许多不同的生理作用。
它在人体中的主要
来源是由皮肤合成,在受到紫外线照射后,合成的维生素D3进入血液循环,并被肝脏和肾脏代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形式。
尽管有一些自然食物也含有维生素D,例如鱼类和鸡蛋黄,但它们无法提供足够的维生素D。
因此,人们通常通过晒太阳或口服维生素D来获取足够
的该维生素。
最近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对骨骼健康的影响已有所证实。
它通过调节钙和磷的吸收,以及促进骨骼的矿化作用,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发生。
此外,维生素D还与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保护和预防有关。
一项在美国《内科医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报道称,维生素D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存
在负相关。
研究显示,与正常水平的参与者相比,低维生素D水平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
险更高。
此外,其他研究也发现,有足够维生素D的人更有可能保持健康体重,并有助于
改善肥胖症等代谢性疾病。
临床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与多种疾病有关。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随着工作
时间的增加和室内生活的增加),数百万人可能已经患有维生素D缺乏。
在高危人群中进
行常规筛查的建议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
例如老年人、肥胖人群、室内生活时间较长的人、素食者等人群。
总之,维生素D是人体健康所必需的维生素,它与许多不同的生理作用有关。
随着越
来越多的研究结果发表,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维生素D的作用,尤其是与各种疾病的关系。
人们需要保证每天足够的维生素D供给,以维持身体健康。
护肤品中维生素E的作用与应用研究进展探讨
护肤品中维生素E的作用与应用研究进展探讨在追求美丽和肌肤健康的道路上,人们不断探索各种有效的成分和方法。
维生素 E 作为一种备受瞩目的护肤成分,其在护肤品中的作用和应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维生素 E 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化学名称为生育酚。
它具有多种异构体,其中α生育酚的生物活性最强。
在护肤品中,维生素 E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维生素 E 是一种强大的抗氧化剂。
我们的肌肤每天都会受到来自外界环境的各种侵袭,如紫外线辐射、空气污染、吸烟等,这些因素会导致自由基的产生。
自由基是一种具有高度活性的分子,它们会攻击细胞内的脂质、蛋白质和 DNA,从而破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加速肌肤的衰老过程。
维生素 E 能够与自由基结合,将其中和,从而保护肌肤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害。
这一特性使得维生素 E 能够有效预防肌肤的老化,减少皱纹和细纹的出现,保持肌肤的弹性和紧致度。
其次,维生素 E 具有保湿滋润的作用。
它能够增加肌肤的水分含量,改善肌肤的干燥状况。
维生素 E 可以增强肌肤的屏障功能,减少水分的流失,使肌肤保持水润光滑。
对于那些容易干燥、粗糙的肌肤来说,含有维生素 E 的护肤品能够提供显著的改善效果。
此外,维生素 E 还具有抗炎和舒缓肌肤的作用。
当肌肤受到刺激或发生炎症时,会出现红肿、瘙痒等不适症状。
维生素 E 能够减轻炎症反应,缓解肌肤的不适感。
对于敏感肌肤和受损肌肤,维生素 E 可以帮助修复肌肤的屏障,减轻肌肤的敏感性,使肌肤恢复健康状态。
在护肤品的应用方面,维生素 E 有着广泛的形式和配方。
它可以作为单一成分添加到护肤品中,如维生素 E 胶囊、精华液等。
这些产品通常浓度较高,能够针对性地为肌肤提供抗氧化和修复的效果。
同时,维生素 E 也常与其他护肤成分配合使用,以发挥协同作用。
例如,与维生素 C 搭配使用,能够增强抗氧化效果,更好地抵抗肌肤衰老;与透明质酸结合,可以同时实现保湿和抗氧化的双重功效。
在选择含有维生素 E 的护肤品时,消费者需要注意产品的配方和浓度。
维生素D的研究进展
维生素D的研究进展维生素D,又称钙化醇,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脂溶性维生素。
其主要来源为日常饮食和日晒,可以有效提高人体的钙吸收率,有助于维护骨骼健康。
不过,近年来的一系列研究表明,维生素D对人体的益处远不止于此。
维生素D中的活性形式为1,25-二羟维生素D3(1,25-dihydroxyvitamin D3,1,25(OH)2D3),也被称为钙调素(calcitriol)。
除了对骨骼的作用,钙调素还可以通过绑定维生素D受体(VDR)而发挥细胞内调节功效,涉及到许多生理过程的调控,例如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免疫调节等等。
维生素D与免疫调节的关系一直是研究者所关注的焦点之一。
早在2006年,一项研究发现,乳腺癌患者中,维生素D缺乏者的大肠杆菌密度比充足者高出两倍。
这表明维生素D缺乏可能会引起人体内部微生物的变化,从而影响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调节。
此外,研究者还发现,维生素D可以调节调节性T细胞(Treg)和调节性B细胞(Breg)等免疫细胞的功能,从而影响免疫应答的强度和方向,有可能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疾病和癌症等疾病。
除了免疫调节外,维生素D还与多种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相关。
例如,多项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对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抑郁症、认知障碍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有一定影响。
这表明维生素D补充可能是一种预防这些慢性疾病的低成本有效手段。
最近,一些新的维生素D研究进展也备受关注。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维生素D可以直接调节胰岛素水平,从而有可能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另外,还有研究表明,维生素D 可能会直接影响肌肉的功能,从而有可能用于预防老年人群的运动损伤等。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维生素D补充的益处已得到一定的证明,但过量摄入也可能会对人体造成负面影响,例如肾结石、心脏病等。
因此,在进行维生素D补充时需要遵循科学的用药原则,保持适度用量,及时就医咨询。
综上所述,维生素D是一种多功能的维生素,除了对骨骼的作用外,还对免疫调节、心血管健康、糖尿病、认知障碍等多种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维生素的研究进展
维生素C的研究进展营养素(nutrient)是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及提供生长、发育和劳动所需要的各种物质称为营养素。
人体所必需维生素对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起重要作用,可促进酶的活力或为辅酶之一。
维生素可分两类,一类为脂溶类维生素包括Vit.A、D、E、K,它们可在体内储存,不需每日提供,但过量会引起中毒;另一类为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这一类占大多数,它们不在体内储存,需每日从食物提供,由于代谢快不易中毒。
另一类是脂溶性维生素,可在人的肝脏中贮存。
维生素A、D、B、C、E、K、叶酸……各司其职,缺一不可,并能帮助人体对抗物质的吸收起到一定的作用。
因此给孩子提供新鲜蔬菜、水果、肝、蛋黄,适当吃点粗粮,多晒晒太阳,就显得格外必要了。
本文将着重介绍维生素C这一营养素的研究进展。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病酸,是一种不稳定的水溶性维生素,也是人们最早认识的维生素之一。
要认识维生素C,就要先从一种病讲起——坏血病。
1497年7月9日到1498年5月30日,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Vasco da Gama)发现绕过非洲到达印度的航线,他的160个船员中,有100多人死于坏血病。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远洋船队从南美洲东岸向太平洋进发。
三个月后,有的船员牙床破裂了,有的船员流鼻血,有的船员浑身无力,待船到达目的地时,原来的200多人,活下来的只有35人。
1740年冬,英国海军上将George Anson率领961水手乘6艘船远征。
1741年6月抵达JuanFernandez岛时只剩下335人,半数以上的船员死于坏血病。
染上这种病的人,会出现浑身无力,皮肤干燥,牙龈出血的等症状,而当时的人物并不知道这种是什么病,也找到原因,也无从下手治疗。
直到1747年英国海军医官詹姆斯·林德在船上做了这个现在很著名的实验,12个严重的坏血病海员,大家都吃完全相同的食物,唯一不同的药物是当时传说可以治疗坏血病的药方。
维生素D的研究进展
维生素D的研究进展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不仅是维持骨骼健康所必需的,还有调节免疫功能、细胞增殖、抗炎等多种生理功能。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研究技术的进步,维生素D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一、维生素D的来源和合成维生素D主要有两种来源:一种是通过阳光照射人体皮肤合成的维生素D,另一种是通过食物摄入。
在阳光照射下,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过紫外线照射转化成预维生素D3,再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转化成维生素D3,这是人体最主要的维生素D来源。
而食物中富含维生素D的主要有鱼肝油、鸡蛋、牛奶等。
二、维生素D的代谢和生理功能维生素D主要通过两个主要途径发挥生理功能:一是通过骨骼系统,维持血钙、血磷的稳态,促进骨骼的形成和维持;二是通过调节钙离子的稳态进而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对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等疾病有明显的影响。
三、维生素D的临床研究1. 维生素D与骨骼健康研究发现,维生素D不仅对骨骼有重要的影响,还对肌肉功能有改善作用,有助于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低血钙等骨骼系统疾病的发生。
2. 维生素D与免疫系统近年来,关于维生素D与免疫系统的研究日益深入。
研究表明,维生素D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参与调节局部免疫应答,从而影响机体对感染的抵抗能力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3. 维生素D与心血管疾病一些研究表明,维生素D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
维生素D受体在心脏和血管中广泛表达,维生素D也能够通过调节炎症因子的表达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4. 维生素D与肿瘤维生素D在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也备受关注。
研究发现,维生素D与肿瘤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
而且,一些维生素D衍生物对肿瘤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
五、维生素D的不足和补充因为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比如室内工作、户外活动减少等,以及肤色较黑的人群,都容易导致维生素D的不足。
适量的维生素D的补充对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护肤品中维生素E的作用与应用研究进展
护肤品中维生素E的作用与应用研究进展在追求美丽和保持肌肤健康的道路上,我们不断探索各种有效的成分。
维生素 E 就是其中备受关注的一员。
它在护肤品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应用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维生素 E,也被称为生育酚,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具有出色的抗氧化性能。
这一特性使得它在保护肌肤免受自由基伤害方面表现卓越。
自由基是导致肌肤老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们会攻击皮肤细胞,破坏细胞结构,导致肌肤失去弹性、出现皱纹和色斑。
维生素 E 能够中和这些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肌肤的损害,从而延缓肌肤衰老的进程。
在保湿方面,维生素 E 同样有着出色的表现。
它能够增强皮肤的屏障功能,锁住水分,防止肌肤水分流失。
这对于维持肌肤的水润状态至关重要。
特别是在干燥的环境中,维生素 E 可以帮助肌肤保持柔软和光滑。
维生素 E 对于减轻炎症也有一定的帮助。
当肌肤受到外界刺激,如紫外线照射、环境污染等,容易引发炎症反应。
维生素 E 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肌肤的红肿和疼痛,促进肌肤的修复和恢复。
在美白淡斑方面,维生素 E 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它可以抑制黑色素的生成,减少色斑的形成,同时还能够淡化已有的色斑,使肌肤更加均匀和明亮。
随着科技的进步,维生素 E 在护肤品中的应用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常见的有维生素 E 油、维生素 E 乳霜、维生素 E 胶囊等。
维生素 E 油通常具有较高的浓度,可以直接涂抹在肌肤上,但需要注意用量,以免过于油腻。
维生素 E 乳霜则质地较为轻盈,更容易被肌肤吸收,适合日常使用。
维生素 E 胶囊则可以将其中的精华液挤出,混合在其他护肤品中使用,增强护肤效果。
在配方设计上,维生素 E 常常与其他成分协同作用,以达到更好的护肤效果。
例如,与维生素 C 搭配使用,两者可以相互增强抗氧化能力,更好地抵抗自由基的伤害。
与透明质酸结合,可以在保湿的同时,增强肌肤的弹性和光泽。
与植物提取物如绿茶提取物、葡萄籽提取物等配合,能够发挥更全面的护肤功效,如抗炎、抗氧化、美白等。
维生素D的研究进展
维生素D的研究进展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可以通过阳光照射、食物摄入和补充剂来获取。
它在人体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调节钙和磷的代谢、维持骨骼健康、增强免疫功能等。
近年来,人们对维生素D的研究不断深入,不仅揭示了其在骨骼健康方面的作用,还发现了维生素D与其他多种疾病和健康问题之间的关联。
维生素D与骨骼健康的关系是最为重要的。
维生素D通过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调节骨骼中钙的转运和沉积,维持骨骼的正常生长和修复。
当机体缺乏维生素D时,会导致骨质疏松、骨软化等骨骼健康问题,尤其是在儿童和老年人中更为突出。
维生素D的补充对于骨骼健康的维持至关重要。
维生素D还与多种慢性疾病和健康问题有关。
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维生素D能够调节血液中的钙和磷浓度,维持血管壁的正常功能,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维生素D还参与调节细胞代谢、免疫反应、抗炎作用等,对于预防糖尿病、肥胖和高血压等疾病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在免疫调节方面,维生素D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能够影响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功能,调节免疫反应的平衡。
维生素D缺乏与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易感染等问题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维生素D的补充可以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减轻过敏反应等。
维生素D的研究还涉及到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抑郁症等多个领域。
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维生素D的补充可能对于肿瘤的预防和治疗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维生素D的调节作用还能够影响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攻击,从而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有关。
最近的研究还发现维生素D参与调节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健康问题。
维生素D的研究进展显示了其在骨骼健康、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免疫调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现有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仍然存在争议,有些结果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
人们也需要注意维生素D的合理补充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过量摄入导致不良反应。
维生素C作为抗氧化剂的研究进展分析
维生素C作为抗氧化剂的研究进展分析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环境质量的不断恶化,各种疾病也逐渐多发,其中氧化应激疾病占据了较大的比例。
氧化应激是由于人体内存在的自由基超过了抗氧化剂的清除能力所导致,从而引起的一系列病变。
而维生素C,作为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因其体内含量极丰富,被人们广泛用于保健和治疗氧化应激相关的疾病。
本文将从维生素C的结构、作用机制和应用场景三个方面对其作为抗氧化剂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维生素C的结构维生素C,又称维生素C酸,化学名为L-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的维生素。
其化学式为C6H8O6,分子量为176.12,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可溶于水、乙醇和甘油等溶剂中。
维生素C具有两个手性中心,因此具有四种异构体。
其中天然存在的只有L-抗坏血酸,而D-抗坏血酸、L-伊索抗坏血酸和D-伊索抗坏血酸则是其对映异构体。
维生素C的结构中含有一个强还原性的羟基(-OH)基团和一个酮基(C=O)基团。
由于其还原性很强,因此可以在体内与各种氧化剂结合,起到抑制氧化反应的作用。
二、维生素C的作用机制维生素C作为抗氧化剂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捕捉和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从而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损伤。
其主要的清除机制可以分为直接清除和间接清除两种。
直接清除: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能够捕捉自由基,从而将其转化为较为稳定的分子。
在这个过程中,维生素C本身被氧化成为脱氢抗坏血酸,并通过还原反应不断地再生抗坏血酸。
这种还原反应一般发生在水相环境中,因此维生素C对水相的自由基比较有效。
间接清除:维生素C还可以通过间接清除自由基的方式起到抗氧化的作用。
在人体内,维生素C可以促进其他抗氧化剂的生成和再生,从而加强自身的抗氧化能力。
例如,维生素C可以通过还原铁离子或铜离子,促使谷胱甘肽还原酶(GSH-Px)等酶的再生,从而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的免受氧化应激的损伤。
三、维生素C的应用场景由于其高效的抗氧化能力和丰富的生理功能,维生素C在医学和保健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维生素D的研究进展
维生素D的研究进展维生素D是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对于维持骨骼健康、促进钙磷代谢、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等具有重要作用。
最早被发现维生素D的功效是预防坏血病,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关注维生素D对其他疾病的影响。
近年来,维生素D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下面就来看一看关于维生素D的研究进展。
一、维生素D与骨骼健康维生素D是维持骨骼健康的重要物质,它与钙磷代谢紧密相关。
维生素D的主要作用是调节钙、磷的代谢,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使钙离子保持稳定水平,进而维持骨骼的健康。
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骨质疏松症、骨软化症等骨骼疾病的发生。
研究发现,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容易导致骨密度降低,增加骨折的风险。
及时补充维生素D对于维护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二、维生素D与免疫系统近年来,研究发现维生素D对免疫系统功能有着重要影响。
维生素D受体在免疫细胞中广泛表达,维生素D通过与受体结合后,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影响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
维生素D能够抑制过度免疫应答,减轻炎症反应,调节自身免疫系统,从而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一定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
一些研究还发现,维生素D还能够抗菌、抗病毒,有助于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三、维生素D与心血管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维生素D与心血管疾病有关。
维生素D不仅在骨骼方面有作用,也参与调节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研究显示,维生素D缺乏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而适当的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维生素D还能够调节血管舒缩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压,有利于心血管健康。
维生素D对于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正逐渐被人们所了解,也为相关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四、维生素D与癌症维生素D对于癌症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维生素D受体在多种癌症细胞中均有表达,维生素D通过调节癌细胞的生长、凋亡和转移等过程,起到一定程度上的抑制癌症细胞的作用。
一些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维生素D的摄入量与某些癌症的发病率呈负相关。
【doc】维生素B12的研究及其进展
维生素B12的研究及其进展《中国食品添加剂》ChinaFoodAddit∞20o2No.3维生素B12的研究及其进展罗棉(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技术研究所食品检验中心,北京100025)郝常明(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生物技术及调味品中心,北京100027)摘要:本文对维生紊B12的生理特性,产生菌,生物合成途径,以及发酵生产和测定方法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对目前维生紊B12发酵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前景作了分析和预测.关键词:维生紊B1z.合成途径,发酵.测定方法ResearchAdvanceinVitaminB12andItsApplicationLl-0Yi(ChinaImport&ExportCommodityInspectionTechnology InstituteFoodInspectionReseachCenter,Beijing100025)HaoChangming(NationalResearchInstituteofFc.:x:landFermentationBi0一tech andSeasoningCenter,Beijing100027)Al~traet:Thispaperreviewedthecharacteristics,mieroorg~producing,biosyntheticpathw ay,fermentationondde—terminationofvitaminglZ,alsoaedthosepmbiemsfacingthefermentationofvit~ninB12and predicttheprospectinthefutureKeyq:Vitamingxz,Syntheticway,Fermentation,Detemamation三价钴位于类似卟啉的咕啉环平面的中心.【]见1维生素B】2概述图1.维生素B12又称钴胺素,B族维生素之一,主要自然界中的维生素B2有五种左右的类似物,存在于动物性食品,如内脏,肝,肾和猪心等,瘦肉,主要是分子中与Co连接的基团不同,分别为一鱼,牛乳以及蛋黄也存在维生素B】2;植物中不含维CN,一OH,一CH3,一NO2和H2O,它们具有相同生素B12,放线菌,人和动物的肠道菌能合成维生素的生理活性.维生素B12~2辅酶形式参与各种代谢B2,结构上是一类含钴的复杂有机化合物,所含的过程,促进甲基的形成和转移,参与某些化合物的异构化作用,维持SH基的还原状态,促进DNA和15《中国食品添加剂》ChinaFoodAdditives2002No.3HH(长NH2CO—CH2一CH』I二cI一CH一一一\lI…\u一2--CH,..f一22._2叫一"\.ICHCHICH一0,c一.c促Cb.蛋白质的合成,促进细胞的成熟,维持神经组织的正常功能,缺乏维生素B12时会发生恶性贫血,神经系统的损害等,临床上可用于治疗恶性贫血,肝脏疾病,神经炎,神经痛等,在饲料工业上,也可用于促进猪,鸡等牲畜的生长.2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维生素B】2作为一种人体和动物必需的维生素,其独特的功能性及其复杂的结构和产生条件决定了其较为苛刻的生产条件,正是这种不易获得性使其价格非常昂贵,目前国际市场的报价为:97%的维生素B】2的价格为4,5000RMB/Kg.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尝试通过化学合成的途径来降低维生素B12的成本,但由于其庞大而复杂的结构,虽在近些年已获得成功,但同时使化学家们陷入了新的困境:副产物太多,难以提纯.于是,人们又重新审视维生素1312的生产方法,再次将重点转向发酵法生产,能产生维生素B12的菌种较多,但由于其作为次级代谢产物,始终在发酵水平没有新的突破,在国内,仅近年才出现了两个生产厂家,但其年产量总共不足两吨,与庞大的国内需求市场微不足道,目前国内市场上食用及药用维生素B12的90%以上依靠进rJ,因此,在国内实现维生素B12的低成本化,将会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目前对于维生素B】2发酵生产的报道较少,仅限一些不多的专利, 而国内目前尚未见到专门论述有关维生素B12生产16的报道.3维生素]312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维生素B12为深红色结晶体,熔点甚高(320℃时不熔),无臭无味,溶于水,乙醇和丙酮,不溶于氯仿,丙酮和乙醚,结构性质相当稳定;在中性溶液中耐热,酸,碱,日光,氧化剂和还原剂均能使其破坏.4维生素Bl2的产生菌产生维生素B12的主要为放线菌和细菌.放线菌中链霉菌属的主要有:Atbidoflavus,Antibioti—c1)~s,Aureofaciens,Cotombiensis,G血w,Oti一73ace1)~s,Roseochromogenus;细菌主要包括有: Aerobacteraerogenes;Bacillusmegatherium;B. subtilis;Ctostridiumbutyricum;CA.cochtearium;Ct.riabettiferum;Ct.tetaromorphum;Escherichiacoli;theFlavobaceriumspeciesacetyticum,acidi—ficum,aquatile,arborescens,de1)oFans;L.casei; Propionibacteriumfreudenreichii等;另外,米根霉的一些种也可合成维生素马2.5维生素B12的生物合成途径【.][]见图2.6维生素Bl2发酵生产《中国食品添加剂》ChinaFoodAdditives2oo2No.3Priorn.-.2_.~,…~.l,,C㈨obinamidAddmo,e~inoo-cbi).,r嘶M—NFe++?c0syIProDan.l厂'Y. lF日ctor————j—————j———.主——lHeine+Adsvl(一)抗生素废液中提取早在1952年美国T.R.Wood等人就发现,当用加有钴化合物的培养基培养灰色链霉菌时,可大大提高维生素B】2在整个培养液中的浓度,但是对于钴化合物的浓度要求要适量,过高的浓度会对菌体细胞产生毒性;另有研究表明,添加适量的氰化合物也同样可促进抗生素废液中B】2类似物的含量,但需严格掌握其用量.(二)放线菌发酵自从人们发现可从抗生素废液中提取得到维生素B12后,许多科学家将目光转向了采用放线菌, 其中主要是链霉菌属中的灰色链霉菌和橄榄色链霉菌来发酵产维生素Bl2,而于链霉素的生成,而始终未能使得维生素B12的产生处于主导地位,因此, 我们应选出链霉素发酵支路的关键酶,并将其抑制,这样便可大大提高维生素Bl2的得率,使得大量产生维生素Bl2成为可能.(三)下水道废液中提取采用生物活性污泥法处理的废水中,通常含有多的B】2,干的活性污泥可先用水浸提,然后过滤掉固形颗粒,之后可分离,纯化B12,由此得到的B12有如下特点:1,无需前培养,这样大大减少了前期投入;2能耗大,尤其是浓缩这一关键性步骤将造成大的能量损耗;3,用此法得到的B12的浓度虽并不低,但受活性污泥这一来源的影响,由此获得的B】2并不能直接进入食品或药品级产品,而通常只局限于饲料掭加剂.(四)丙酸菌发酵_6J丙酸菌,例如R叻苁础…freudenreid~ii和Propiordbacten'w~na%rmcodi常用作B12的产生菌,这类细菌常采用厌氧发酵,采用丙酸菌发酵的特点:1,在于培养基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丙酸菌而使得培养基PH下降,从而可避免杂菌的污染;2,因为是厌氧发酵,勿需设计供氧系统和搅拌系统,可减少设备投入和节约能耗;3,随着发酵过程丙酸钙的产生,而丙酸钙通常是用作防霉和防腐添加剂的,从而可进一步减少染菌的可能性.研究表明,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来增加B12的产量:1,在培养基中添加4.5rng/L左右的O0口2?廿bO可成倍地增加Bl2的产量;2,添加增稠剂,可增加Bl2的产量,这是由于一方面细胞悬浮于培养基中,没有任何干扰,从而增长细胞的生长速度,更为重要的是通常高浓度的钴化合物对于菌体细胞本身是有害的,而在加入增稠剂后,丙酸菌对钴化合物的耐受性增大,可达20ppm,这样,既能避免对菌体的毒害,又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Bl2的产量;3,加入前体物质.已知的可促进B】2产生的前体物质有四种:(1)正丙烯二氨;(2)苯并咪唑;(3)1,2一二甲基一5一二氨基苯;(4)5,6一二甲基苯并咪唑.其中,(2)和(4)可促进真正B】2的生成,而(1)和(3)可增加B12类似物的含量.4,当以甘氨酸作为补充氮源时,可增加其产量.(五)由巨大芽孢杆菌生产B】2【J以巨大芽孢杆菌为例,将培养基用氨水调至pH7.0,发酵液需要连续不停地搅拌和大量通气,温度需控制在30℃左右,每隔一定时间需用5%的氨水来调pI-I,同时需定期补充碳,氮源,以期达到最高产量.(六)采用转基因的E.Coli.发酵生产_8J目前,人们对于Bl2的控制基因已经非常清楚,17《中国食品添加剂》ChinaFoodAdditives2002No,3因此,这就使得将其转入大肠杆菌,以期大量生产,但该方法真正用于大生产还有待时El,即使用于生7维生素B】2的提取产,也会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的问题,如导入的质对于维生素B12提取,不断有新的方法提出,主粒不能稳定地遗传下去,会随发酵条件的变化而脱要有两种,一种为溶剂提取法,另一种为离子交换落等,因此,就近些年,维生素B12的生产仍需按传树脂法.统发酵来完成(一)有机溶剂提取研究表明,采用两相混合溶剂,可简单地纯化和提取出来,常用的溶剂为苯甲醇和水的混合溶液,基本过程如下:发酵液一吸附(活性碳)一洗脱(吡啶)一浓缩一层析(AbO3)一洗脱(甲醇)一收集红色液—浓缩一结晶(二)离子交换树脂法提取随着离子交换柱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人们尝试用阴阳离子交换树脂来进行维生素B12的提取,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过程如下所示:发酵液一阳离子树J]R(LonacC一24O)一阴离子树脂(LonacAC一300) 一蒸馏水冲洗一收集红色液体部分一浓缩一冷冻干燥8维生素Bl2的测定方法(一)比色测定法本法是药物样品中维生素B1测定的常用方法.其原理是样品经浓硫酸和高氯酸钾消化后,样液中的钴与M一二一(a一吡啶酮)一a一毗啶联腙生成钴的红色化合物,可以进行比色测定,再从钴的含量换算成维生素B12的含量.(二)离子交换测定法药物中的维生素B12可从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中得到,分离洗脱下来.例如,桔子酱中的维生素B12通过Florisi土为吸咐剂进行层析分离后,在530nm波长处测定其含量.(三)原子吸收法维生素BI2的分子中含有钴原子,占维生素BI2的4,35%,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可以测定其中的钴含量,再换算成维生素B12含量.在测定药品中维生素B12时,可以直接将药品的溶液吸人原子分光光度计中测定.但用于测定食品中的维生素B12时,先将样品预先处理,样品用提取剂提取,于滤液中加入5.0gEDTA,用NI-hOH调节至pH7.0,再加入5g活性炭,振摇,用无灰滤纸过滤,维生素B12被吸附在活性炭上,将活性炭连同滤纸一起在600℃下灰化完全,用5mol/L的硝酸将残渣溶解,然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钴的含量,本法与微生物法结果一致.18(四)微生物法原理同微生物学浊度法,试验菌种采用乳酸酐菌Leichmannii(ATCC7830),灵敏度>20ng/Kg.9目前维生素B12发酵生产面临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针对目前国内维生素B12的发展状况,提出如下的发展方向:(1)搞好维生素B12发酵菌株的选育工作,同时可借助于紫外线诱变,原生质体融合等生物技术工程手段,提高单株的产量;(2)进行高密度培养,首先增加生物量,以期提高单位发酵效率;(3)由于目前关于维生素B12的代谢途径和基因表达序列已基本研究清楚]…,因此,可采用基因工程手段,使该基因片段能在宿主细胞中多次表达,并使其能稳定遗传,将会是维生素B12发酵的一大革命;(4)研制新型的诱导剂,以进一步提高其产量;(5)研制高效专用的生物反应器,采用连续流加培养;(6)采用固定化技术,将菌种包埋或吸附于载体上,实现连续化生产.(下转30页)《中国食品添加剂》ChinaFoodAdditives2002No.3 注a:除原面粉外,均为平均值注b:G--Gocd.P—P..r,卜F从表5中可以看出,对于米糠不溶性纤维,随掭加比例的增大,面包的体积和比容均呈较为明显的减少趋势,感官特性尤其是口感变差,焙烤品质逐渐劣变.其原因主要在于添加膳食纤维后混合面团中面筋含量减少,致使面团在发酵,醒发及烘烤过程中持气能力降低,但是,焙烤结果与上述混合面团粉质特性测定试验结果相吻合的是,对添加不溶性纤维的面包来说,添加量在3%范围内的影响很小,也就是说,对于在这个添加量范围内,不进行进一步的品质改良,焙烤出的面包还是可以接受的,只不过口感和比容稍有影响.为了使面包体积因米糠纤维的添加而受负面影响,可适当添加品质改良剂,如活性面筋粉,氧化剂(溴酸钾和维生素C等)及乳化剂(sSL,CSL和SMP等)等,以使米糠高纤维面包体积接近或恢复到原来未添加纤维时的面包体积.对于口感问题,就得寻找有效的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对米糠纤维进行改性,这也是今后米糠纤维应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3小结(1)面团中米糠不溶性纤维的添加量会使其吸水率增大,形成时间延长,稳定性降低,粉质特性发生劣变,但同时发现在3%的添加范围内劣变程度不明显.(2)面包焙烤结果同混合面团粉质特性测定试验结果相吻合,在3%添加范围内,尽管对其比容和口感稍有影响,但通过感官评价后确定不需要改良仍然可以接受.参考文献1胡国华,黄绍华,米糠半纤维隶B的分离与鉴定,中国食品舔加剂,1998,3:42.胡国华,黄绍华,两种脱脂米糠膳食纤维的制备和性能研究,上海师范太学,2000,2:653胡国华,黄绍华,米糠膳食纤维对胆酸钠吸附作用的研究, 中国食品舔加帮.2001.2:104胡国华,黄绍华,米糠膳食纤维对亚硝酸根离子吸附作用的研究,粮食与油脂,2呻l,12:25.胡国华,黄绍华,米糠半纤维隶的研究及应用,粮食与饲斟工业,1998,2:426.吴盂编着,面包生产技术,1986,轻工业出版社,北京,194 (上接18页)参考文献1l~:IgkinDc,KarnperJ,MacKayMPick~orthJ1956.Swac—turev~taminBI2Nature17:64—662RiekesEL,BrinkNG,K0n】L盥yFR.WoodTR,Fo[kersK. 1948Crysts[1inevitaminB12Science107:3963BattersbyAR.1986+Biosynthesisn{~taminB12AecCbe~n Res19:147—524Esche【mfA1998vitaminB12experinlentsLTlgtheor嘻inditsrno[eeularstructureAr培ewChemlntEdEngl275—395BobikTA,AilonM,R.thJR1992.Asingleregulatorygene integratescⅫ1"olof~taminBtzsynthesisandpropanodiol30degrMationJINete~ol174:2253—666Ad_啪M.BobikTARhJRl993Twogbbalr瞎山叩sys—tern(CrpandArc)eontm[the∞/pm~anedionlre~nllenofSakr啪画whi~mJBactetiol175:7200—87BrevRN,BannerC印,W0JB1986cloningofmultiple叭皓.dwithecl~amin(恤n曲)biosynthesisinBausmeg~teriumJBactefiot167:623—3118Br~d/eeerB1991Ce~nintransportjnEsehenchi~coilBio-{actors3:11—199.ScottAt.1990Mechanisticandevdu6on町va目估ofviromin B12biosynthesisAccChemRes23:308—1710ScottAI1993.}l口wruⅡmthesi粥vh血B,——astr~'ev thelast时billknye骚即0e32:l223—43.。
维生素D的研究进展
维生素D的研究进展维生素D是一种重要的脂溶性维生素,主要通过阳光照射皮肤合成。
它对人体骨骼、免疫系统和心血管健康起着关键作用。
近年来,对维生素D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该维生素的健康益处不断被发现。
研究证明维生素D对于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维生素D能提高钙的吸收率,帮助骨骼生长和修复。
长期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低钙血症和骨质疏松症,特别是在老年人中。
一项研究发现,每天补充800-10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可以降低骨折的风险。
维生素D还有助于免疫系统的调节。
维生素D受体存在于多种免疫细胞中,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
研究表明,维生素D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增强免疫细胞的杀伤力,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维生素D还能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
最近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可能与心血管健康密切相关。
维生素D受体在心肌和血管内皮细胞中广泛分布,维生素D的缺乏与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有关。
一项研究发现,补充维生素D能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改善血管功能。
维生素D还与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关。
研究发现,维生素D的充足摄入可以降低糖尿病、哮喘、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结直肠癌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维生素D还与情绪调节和认知功能有关,有助于预防抑郁症和认知障碍的发生。
关于维生素D的最佳摄入量和血液水平的讨论仍在进行中。
一些研究指出,目前推荐的维生素D摄入量可能过低,无法满足人体的需求。
人体能否通过阳光照射得到足够的维生素D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有研究发现,现代人由于室内活动时间增加和日晒减少,导致维生素D缺乏的问题日益普遍。
维生素D的研究进展
维生素D的研究进展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它在人体中起着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促进钙和磷的吸收和利用、调节骨骼的生长和骨密度、支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等。
维生素D的缺乏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如佝偻病、骨质疏松症、自身免疫疾病等。
近年来,关于维生素D的研究越来越多,不仅从维生素D的作用机制出发,还涉及其与各种疾病的关系。
维生素D的合成主要通过阳光照射而来。
当身体暴露在阳光下时,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7-dehydrocholesterol)会被紫外线B(UVB)照射转化成前体物质7-氢基化胆固醇(7-hydroxycholesterol),经过肝脏和肾脏的两步加氧反应最终转化为活性形式的维生素D3(cholecalciferol)。
食物中也可以摄入维生素D,如鱼肝油、蛋黄、奶制品等。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维生素D的功能远不止于维持钙平衡和骨骼健康。
维生素D受体广泛分布于人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包括骨骼、肌肉、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
维生素D通过与维生素D受体结合,调节基因表达,参与多种代谢和信号通路的调控。
维生素D的不足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在骨骼健康方面,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和磷的吸收和利用,参与骨骼的形成和维持。
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佝偻病(儿童)和骨质疏松症(成人)等骨骼疾病的发生。
在免疫系统方面,维生素D可以调节免疫反应,抗炎和抗感染。
研究发现,维生素D不仅可以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还可以抑制异常免疫反应,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维生素D还可以调节抗菌肽的合成,对抵抗细菌和病毒感染具有重要作用。
维生素D还与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关系日益被关注。
研究发现,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率有关。
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D的缺乏。
肿瘤方面的研究也发现,维生素D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一些研究甚至发现维生素D可以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
维生素及其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
维生素及其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维生素是人体所需的一种重要营养素,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
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K,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
不同类型的维生素在人体中都有着各自不同的重要生理功能,关于维生素及其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以下为您一一介绍。
一、维生素A维生素A是一类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肝脏、蛋黄、牛奶、黄油、鱼肝油等食物中。
维生素A的生理功能主要有视觉调节、生殖、生长和免疫调节等多方面作用。
维生素A的摄入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在发展中国家,儿童摄入维生素A不足会导致儿童夜盲症的发生,而维生素A过多则会导致骨质疏松、脱发和头皮瘙痒等症状。
二、维生素D维生素D主要由肌肉中的酶在紫外线照射下合成,同时也可以通过食物中摄入维生素D来补充。
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主要有骨骼生长发育、钙磷代谢、免疫系统调节等。
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骨骼病,而过量摄入会出现体重增加、心脏病等问题。
近年来研究还发现维生素D与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自闭症等疾病的发生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三、维生素E维生素E的主要源头是常见的天然植物油,如小麦胚芽油、玉米油和葵花籽油等。
维生素E是一种具有抗氧化作用的脂溶性维生素,主要作用是保护细胞膜,维持细胞的完整性。
维生素E的摄入不足会影响抗氧化能力,增加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而过量摄入可能会导致肝脏、肺部以及全身性的压力损伤等副作用的出现。
四、维生素K维生素K的主要来源是动物肝脏、蛋黄、花生、黑芝麻等食物。
它的生理功能主要与血液凝固有关,能够促进凝血因子的合成,维持正常的血凝状态。
维生素K的缺乏会导致出血等凝血系统疾病,而过量摄入则会影响抗血栓作用,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五、维生素B族维生素B族在人体内具有多项生理功能,包括能量代谢、神经系统生理、DNA合成以及红细胞生成等。
维生素B族包括B1、B2、B3、B5、B6、B7、B9和B12等多个成分,其中B12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
维生素C的抗氧化机制及其营养作用的研究进展
2.8保护细胞、解毒,保护肝脏
在人的生命活动中,保证细胞的完整性和代谢的正常进行 至关重要。为此,谷胱甘肽和酶起着重要作用。
谷胱甘肽是由谷氨酸、胱氨酸和甘氨酸组成的短肽,在体 内有氧化还原作用。它有两种存在形式,即氧化型和还原 型,还原型对保证细胞膜的完整性起重要作用。VC是一种 强抗氧化剂,其本身被氧化,而使氧化型谷胱甘肽还原为 还原型谷胱甘肽,从而发挥抗氧化作用。
由于它是供氢体,也可使被氧化的维生素E和巯基恢复成还原型, 这是其间接抗氧化作用[2]。戴德哉等[3]报道维生素C体内抗 氧化作用优于体外,其在体内可能通过其他间接途径发挥抗氧化作 用,而不仅是直接清除氧自由基。
2、维生素C的作用
2.1胶原蛋 白的合成
胶原蛋白的合成需要维生素C参加,所 以VC缺乏,胶原蛋白不能正常合成, 导致细胞连接障碍。人体由细胞组成, 细胞靠细胞间质把它们联系起来,细胞 间质的关键成分是胶原蛋白。胶原蛋白 占身体蛋白质的1/3,生成结缔组织, 构成身体骨架。如骨骼、血管、韧带等, 决定了皮肤的弹性,保护大脑,并且有 助于人体创伤的愈合。
维生素C参与氨基酸代谢、神经递质、胶原蛋白和组织细胞 间质的合成;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加速血液凝固, 刺激凝血功能,促进铁在肠内的吸收,促使血脂下降;提 高CI补体酯酶活性,增加补体CI的产生,促进干扰素的产 生,干扰病毒mRNA的转录,抑制病毒的增生;
最大特性是还原性,通过还原作用消除有害氧自由基的毒性。其抗 氧化作用表现在可以与O2-、HOO-及OH-迅速反应,生成半脱 氢抗坏血酸[1],清除单线态氧,还原硫自由基,其抗氧化作用 依靠可逆的脱氢反应来完成。
○ 使难以吸收利用的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促进肠道对铁的 吸收,提高肝脏对铁的利用率,有助于治疗缺铁性贫血。
维生素D的研究进展
维生素D的研究进展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它在人体内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维生素D的研究也变得日益深入。
在过去的几年里,关于维生素D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对人们认识维生素D的作用以及其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本文将对近年来维生素D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期为读者进一步了解维生素D的重要性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提供参考。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两种形式。
维生素D最主要的来源是通过皮肤暴露于紫外线下合成,维生素D还可以通过食物和补充剂摄入。
维生素D在人体内主要起着维持钙磷平衡、促进钙的吸收和骨骼健康等作用。
维生素D还参与了免疫调节、细胞增殖和分化等生理过程。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与防癌、抗炎、免疫调节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
研究发现,维生素D不仅可以通过调节钙磷代谢来维持骨骼健康,还可以通过与细胞内受体结合,调节多种基因的表达,影响人体各种生理过程的进行。
维生素D还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和炎症反应,从而影响一系列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维生素D的研究受到了广泛重视,科学家们不断深入研究维生素D的生物学功能和临床应用,希望从中找到更多的治疗疾病的新方法。
在维生素D的研究领域,最近几年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关于维生素D在癌症防治方面的作用,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
研究表明,维生素D不仅可以通过促进细胞凋亡和抑制细胞增殖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还可以通过调节免疫和炎症反应来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维生素D还可以调节血管生成、细胞黏附和转移等过程,从而影响肿瘤的转移和侵袭。
维生素D与癌症的关联已经成为了维生素D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各国科学家们正在积极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希望能够找到更多的证据和方法,以期在癌症的治疗和预防方面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维生素D还与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等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
维生素D的研究进展
维生素D的研究进展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脂溶性维生素,广泛参与钙、磷等矿物质的吸收、利用和骨骼、牙齿的生长发育,并且参与调节多种生物学过程。
不久前,研究者对维生素D的研究更深入,有许多新的进展,本文将简要介绍其中的一些。
第一,新一代测定维生素D水平的技术出现。
目前常用的方法是检测25-羟维生素D的水平,然而这种检测方法的准确度有限,因此寻求新方法非常必要。
最新的技术是评价维生素D环形代谢物(C3-epimer of 25(OH) D),该代谢物可能是当前测定25-羟维生素D水平的方法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的原因之一。
因此,今后的研究可以考虑同时检测新的测定方法和羟维生素D的水平。
第二,多项研究表明维生素D与提高免疫力有关。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维生素D能够刺激干扰素产生,这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反应,提高对病原体、细胞的保护作用。
此外,研究者发现,体内维生素D不足与许多自身免疫和炎症性疾病有关,包括肺炎、流感、炎症性肠病等,因此增加人体的维生素D水平,有可能更有效地提高身体免疫力。
第三,维生素D不足与心血管疾病有关。
一项在美国调查中,已有42%美国人存在维生素D不足的情况,而在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患有心血管疾病。
研究表明,维生素D能够调节血管收缩、心律、肌肉成分等多个生理活动,而且维生素D缺失可以导致增加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疾病和死亡的风险,在合理用量使用和维持人体怎么健康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四,维生素D不足与癌症有关。
前几年的一项纵向研究表明,低维生素D水平与肠癌、乳腺癌、九种癌细胞的高发病率有关,而由于身体细胞可以通过维生素D受体接受维生素D的影响,因此提高体内维生素D水平也许可以更有效地预防癌症。
第五,维生素D的加强营养饮食调节可以预防维生素D缺乏。
为了摄取足够的维生素D,人们需要接受适当的紫外线,摄入足够的富含维生素D的食品,和一定剂量的维生素D补充。
维生素D缺乏人口中新生儿、老年人、患有某些慢性疾病人群、以及皮肤黑色素的人群中较为常见。
维生素D的新研究进展
维生素D的新研究进展维生素D是人类必需的营养素之一,它可以通过日晒或食物中获得。
维生素D 对于骨骼生长和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也对心血管健康、肌肉健康、免疫系统和各种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
1.维生素D的作用维生素D主要作用是维持血钙和磷的正常水平,以保证骨骼的健康。
它可以促进钙和磷吸收,进而增强骨骼的强度和密度。
此外,维生素D还有防止肌肉萎缩、保护神经系统、减轻焦虑和抑郁等作用。
2.维生素D与慢性疾病的关系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与许多慢性疾病密切相关。
例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多发性硬化、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癌症、心血管疾病等。
2.1 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是一组由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高血压和高胆固醇或高甘油三酯引起的病症。
最近,一项研究发现,足够的维生素D可以改善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敏感性,从而防止和治疗代谢综合征。
2.2 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由肠道内感染和/或自身免疫反应引发的疾病。
最近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可以减轻炎症和促进肠道微生物平衡,从而改善IBD的症状。
2.3 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导致心脏病和中风的主要原因。
最近的研究表明,足够的维生素D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预防心脏病的发展。
维生素D能通过降低血压、抑制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增加钙离子回收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等机制来发挥作用。
2.4 免疫系统维生素D对于免疫系统的调节也是非常重要的。
维生素D可以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活力,从而抵御病毒和细菌的入侵,减少感染和炎症的发生。
维生素D还可以减少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例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硬皮病等。
3.维生素D的补充和安全性通过饮食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很少有食物含有足够的维生素D。
因此,补充维生素D是很必要的。
维生素D补充通常采用口服补剂或者外用维生素D3贴剂。
但是,过度补充维生素D也存在潜在的风险。
维生素D的研究进展
维生素D的主要功能是帮助钙吸收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for Calcium, Phosphorus,Magnesium, Vitamin D, and Fluoride Standing Committee on the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Food and Nutrition Board, Institute of Medicin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1997
有效抑制PTH
387位患者, 年龄70.8 ±4.51岁 男性181位, 年龄70.7 ±4.64 岁 女性206位, 年龄70.8 ±4.41岁
抑制PTH 临界值 (three phase) phase 1-2 13.2ng/ml phase 2-3 28.8ng/ml
Three-Phase Model Harmonizes Estimatesof the Maximal Suppression of ParathyroidHormone by 25-Hydroxyvitamin D in Persons 65 Years of Age and Older,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Nutritional Epidemiology
内容提要
• 对维生素D及其作用的再认识
• 维生素D的检测方法与维生素D缺乏 • 维生素D的治疗及监测
罗氏诊断最新一代维生素 D检测
较Vitamin D3(25-OH)提供更全面的VitD检测 检测指标
(25-OH) Vit D3
检测意义
最佳反映体内维生素 D 水平的检测标志物 服用维生素D2补充剂 的患者需检测。完全 素食者测定维生素D2 (植物源)意义更大 (动物源维生素D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生素的临床应用及其研究进展提要: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不可缺少的营养素,是一类与机体代谢有密切关系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是许多酶的组成成分。
有抗氧化,抗感染,增强免疫等功能。
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虽然微乎其微,但其作用却无法忽视。
现今维生素作为一个重要的临床营养治疗手段,如何经济,合理有效的应用将影响疾病的预防、逆转、痊愈。
本文就维生素的功能以及其在临床营养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Summary: Vitamins are nutrients indispensable to normal functions of the body,comprising a class of low 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closely related to metabolism.Moreover,vitamin is the component of many enzymes,and shows actions in antioxidation,anti-infection,and immune enhancement.Despite the trace amount as needed by the body,the role of vitamins can not be neglected.At present,vitamins are an important treatment of clinical nutrition.Use of vitamins in a cost-effective and rational manner can be important for prevention,regression,and recovery of disease.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functions of vitamin and its use in clinical nutrition.维生素又名维他命,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
在生理作用上维生素既不是构成组织的原料,也不是供应能量的物质。
维生素在体内的含量很少,但却是机体不可缺少的一类物质,对于人体的生长、代谢、发育有着重要作用。
现在已成为一种临床营养治疗手段服务于人类。
1 维生素的分类及特点维生素按其溶于不同溶剂可以分为脂溶性维生素( 如维生素A、D、E、K 等) 和水溶性维生素( 如维生素B 族、维生素C、维生素PP、叶酸等)【1】,它们以维生素原即可被机体利用的前体形式存在于天然食物中。
( 1) 大多数不能在体内合成,也不能大量储存在组织中,必须经常由食物供给; ( 2) 他们不是构成各种组织的原料,也不提供能量; ( 3)虽然每日生理需要量很少,然而在调节物质代谢过程中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4) 常以辅酶或辅基的形式参与酶的功能; ( 5) 不少维生素具有几种结构相近、生物活性相同的化合物。
维生素与一些物质如必需脂肪酸( EFA) 有许多共通之处,难以截然区分【2】。
必需脂肪酸包括不能在人体内合成必须靠食物供给的n-6 系列的亚油酸和n-3 系列的亚麻酸,其也具备维生素的多种特点,因此曾被暂定为维生素F。
2 维生素A维生素A,化学名为视黄醇。
天然维生素A 只存在于动物性食品如动物肝脏、蛋类、奶油和鱼肝油中; 植物所含的胡萝卜素进入人体,可在肝中转变为维生素A。
维生素A 能促进生长发育,保护夜间视力,可增加抗病力和抗癌作用,这已为大部分人所熟知。
维生素A 缺乏可导致儿童生长迟滞、发育不良、患夜盲症,其缺乏是发展中国家常见的3 种微量元素缺乏症之一。
Sommer【3】在印度进行儿童人群感染性疾病发生率和病死率的调查时发现,接受补充维生素 A 干预的营养乏儿童的感染性疾病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此后,在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大陆以及非洲等地的流行病学调查也得到类似结果。
揭示维生素A 营养同儿童抗感染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维生素A可以增强肠道免疫能力,对于不同的细胞因子有不同作用,这由感染的病原体和感染类型以及出现的病理变化决定。
魏小平等【4】研究发现维生素A 缺乏还与缺铁高度相关,维A 缺乏的患者贫血发生率远高于正常组。
因此建议贫血患者在给与铁剂的治疗同时还应补充维生素A。
3维生素D维生素D 是钙代谢最重要的生物调节因子之一,分为内源性与外源性两种,最终被转化成有较强活性的1,25( OH)2维生素D3,经血循环输送到各靶器官发挥作用。
其生物效应由1,25( OH)2维生素D3受体( VDR) 介导。
1,25( OH)2维生素D3的激素形式对组织和细胞均有影响,但对体液免疫无直接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维生素 D 是一种新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激素,主要表现为对单核( 或巨噬细胞) 、T 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以及胸腺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和对淋巴细胞CD4,CD8 阳性率的影响等。
维生素 D 缺乏病患儿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均显著低于健康儿童,因此导致各种感染,尤其是反复呼吸道感染。
维生素D 缺乏除了可以引起儿童佝偻病、骨质疏松外,还与慢性肾功能衰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结核病、骨髓增生异常以及银屑病等有密切联系。
以上表明维生素 D 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效应的内分泌激素,除了调节钙磷代谢外,还参加免疫系统及细胞生长分化的调节【5】。
4 维生素E维生素E 早期主要用于治疗不孕症、习惯性流产以及肌营养不良症等。
后来发现维生素E 对于一些皮肤疾病有确切疗效,在一些皮肤疾患如银屑病中血清中维生素E的含量比正常人明显降低,补充后可以减轻症状。
维生素 E 能改善微循环的障碍以及其抗氧化能力强从而保护维生素A 在人体内不被氧化都是其起作用的原因。
高浓度的前列腺素E 能抑制细胞免疫,损害免疫细胞正常功能,而维生素E 作为最主要的抗氧化剂之一,通过减低前列腺素E 的合成和( 或) 减少自由基的形成,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维生素E 浓度高的老年人3 年内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降低,血清维生素 E 与感染发生率呈负相关关系。
有研究证实补充维生素 E 增强免疫作用的最适剂量为200 mg/d。
并且补充维生素E 对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还有预防和一定的治疗作用【6】。
近来的最新研究发现维生素E 通过抗氧化作用可以用于心肌梗死的预防以及作为辅助治疗等【7】。
5 维生素K维生素K 是一类具有甲萘醌基本结构的物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
维生素K 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脂溶性维生素,即植物性食物如苜蓿中所含的是维生素K1以及由腐败鱼粉所得和肠道细菌所产生的维生素K2。
另一类是水溶性的维生素,即由人工合成亚硫酸氢钠甲萘醌称为维生素K3,甲萘氢醌为维生素K4。
此二者具水溶性,不需胆汁协助吸收。
维生素K 的主要作用是参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抗凝血蛋白C 和抗凝血蛋白S[7]。
维生素K促进这些凝血因子前体蛋白分子氨基末端谷氨酸残基的γ-羧化作用,从而使这些因子具有活性,可与Ca2+结合,再与带有大量负电荷的血小板磷脂结合,使血液凝固正常进行。
其主要用于梗阻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早产儿及新生儿出血等患者,也可以作用水杨酸类药物或其他原因导致凝血酶原过低而引起的出血者,还可用于预防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所引起的继发性维生素K 缺乏症。
但对先天性或严重肝病所致的低凝血酶原血症无效。
Radecki【8】发现补充维K 通过作用于维生素 D 和钙对增加骨密度有间接作用。
维生素K 除了与机体凝血功能有关,对机体所有胶原组织,尤其是骨组织代谢也有影响,维生素K 缺乏可能是骨丢失的原因,使老年人骨密度降低,从而增加髋骨骨折的发生率。
6 维生素B维生素B 是一组维生素的总称,也被称为B 族维生素或维生素 B 复合群。
维生素 B 都是水溶性维生素,最初被认为是具有单一结构的有机化合物,但是后来的研究证明它其实是一组有着不同结构的化合物。
维生素B 可以促进肝脏的代谢和保护肝脏功能。
维生素B 的缺乏会导致脚气病、口角溃烂、进行性脱髓鞘以及贫血等,这已为大多数人所熟知。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维生素 B 还与人体免疫功能以及一些疾病相关。
如维生素B6缺乏会影响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改变淋巴细胞的分化和成熟,降低迟发性过敏反应,直接破坏抗体的产生。
维生素B6状态会影响肿瘤生长和疾病过程。
其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诱导细胞分化,促进细胞凋亡等来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而且 B 族维生素对HIV 感染的妇女有保护作用,能预防腹泻、严重的呼吸道感染以及贫血的发生,由此可以控制医疗成本的增加从而减少社会的经济负担。
补充足量 B 族维生素对于HIV 感染患者的子代也有保护作用,可以预防HIV 感染母亲所生小孩的患疟疾的机会,从而大大减少疟疾的患病率和病死率。
Jutta等【9】通过对比研究发现血中维生素B6含量高的患者患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要远小于低浓度的患者。
近来还有研究发现维生素B12与认知能力下降相关,其缺乏将导致认知能力的下降。
应将其作为评价认识能力下降的一个指标【10】。
叶酸,维生素B 复合体之一。
人类( 或其他动物) 如缺乏叶酸可引起巨红细胞性贫血以及白细胞减少症。
此外,研究还发现,叶酸对孕妇尤其重要,对婴幼儿的神经细胞与脑细胞发育有促进作用,其还可以通过DNA 甲基化促使神经细胞再生,并且与脑卒中的发病有一定联系。
生物素也是维生素B 复合体之一,作用机制虽不清楚,但可参与尿素合成、嘌呤合成和油酸的生物合成。
它对酵母、乳酸杆菌属( Lactobocillus) 、根瘤细菌属( Rhizobium)等细菌的繁殖作用是必需的,缺乏会引起脱毛和皮肤炎。
7 维生素C维生素C 又名抗坏血酸,在人体小肠上段被吸收。
当体内不足时,毛细血管容易破裂,血液淤滞在邻近组织,造成坏血病。
维生素C 可以预防动脉硬化,还可促进胆固醇排泄,防止胆固醇在动脉内壁沉积。
其强有力的抗氧化能力可以保护其他抗氧化剂,防止自由基对人体的伤害。
维生素C 还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在应急时候交感神经奋、肾上腺髓质和皮质激素分泌增多。
而肾上腺髓质所分泌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都是由酪氨酸转化而来,此过程需要维生素C 的参与,因此维生素C 可以提高机体的应急能力。
同维生素B 一样,维生素 C 也对HIV 感染的妇女以及其子代有益。
近来研究还发现能够改善2 型糖尿病时肾小球的功能。
8 其他8. 1 硫辛酸能消除加速老化与致病的自由基,类似维生素,是一种存在于线粒体的酵素,硫辛酸在体内经肠道吸收后进入细胞,兼具脂溶性与水溶性的特性,是惟一兼具脂溶性与水溶性的万能抗氧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