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护理

下肢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护理

下肢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3-04-08T16:51:00.5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4期供稿作者:徐向新[导读]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护理效果。徐向新(广西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广西柳州 545001)【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护理效果。方法 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下肢静脉滤器置入联合溶栓治

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8例。护理重点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做好健康教育。结果 18例下腔静脉滤器无移位,肢体的肿胀消退明显,无肺栓塞发生。对1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下肢静脉滤器置入术及溶栓、抗凝方法综合治疗。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患者做好患肢护理,病情观察、溶栓监测,加强并发症的观察,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有效措施。【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滤器置入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4-0254-02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主要原因有静脉炎、静脉曲张、长期卧床、腹部手术、肿瘤及血液高凝状态,是临床常见病。轻者患肢肿胀、疼痛、色素沉着;重者溃烂,患肢坏死;血栓脱落,会导致肺动脉栓塞(PE)而危及患者生命,甚至发生猝死。下肢静脉滤器置入,可以阻挡、溶解、脱落的血栓碎片,有效预防PE的发生,为大剂量抗凝溶栓治疗提供机会。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或病情危急或有脓毒血症者禁止使用下肢静脉滤器[1]。均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14例,女4例,年龄26-74岁,平均58岁,经B超和血管造影,证实为下腔深静脉血栓形成,病程1-10天,平均5天,主要临床表现:患肢疼痛,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患肢程度不同的肿胀,肢体周径比健侧粗2-12cm。

1.2 手术方法采用sedinger技术[2],采用健侧股静脉穿刺插管,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行下腔静脉,髂静脉造影,导入并释放滤器,造影证实放置位置正确后撤回导管及导管鞘,穿刺点压迫止血15-20min后加压包扎。

1.3 治疗效果 18例滤器均成功置入预定部位,抗凝溶栓治疗后症状缓解,肢体肿胀减轻,术后5天内肿胀完全消退14例,术后10天小腿周径径差<0.5cm有3例,2例仍有轻度肿胀,无一例PE发生。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下肢DVT发病快,临床症状典型,且治疗费用大,患者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担忧、焦虑、紧张和恐惧心理,担心疾病预后,手术失败。为此向患者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讲解治疗的目的及优点,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并介绍成功病例,减轻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积极配合手术和治疗。

2.1.2 患肢护理抬高患肢,以利于血液回流,减轻肢体肿胀,避免揉搓及按摩肢体,防止血栓脱落移动到其他器官一起栓塞;保持患肢于功能位,避免压迫患肢及使患肢长时间弯曲而引起静脉回流不畅。

2.1.3 一般护理嘱患者绝对卧床,床上活动时避免动作幅度过大,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屏气用力的动作,防止血栓脱落发生肺栓塞;做好常规实验室检查、备皮、清洗会阴部、完成术前用药。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与病情观察术后嘱患者平卧6~12小时即可下床活动,协助其进行生活护理,患肢抬高15°~30°,膝关节屈曲15°,使髂股静脉呈松弛不受压状态[3],有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每日固定测量下肢周径,观察皮肤颜色、皮温、感觉,足背动脉搏动及肿胀改善情况,并做好记录。穿刺点沙袋压迫4~6小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予心电监护、氧饱和度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2.2 抗凝溶栓监测术后为了治疗血栓并防止血栓再次形成,常规予溶栓和抗凝治疗,常用药物有肝素、尿激酶及华法林,用药期间严密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和血肿,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和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和淤斑,有无牙龈出血及尿血和便血。监测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等变化,并根据结果调整溶栓治疗药物的剂量。

2.2.3 并发症的观察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血栓形成、空气栓塞、感染和导管所致血栓脱落腔静脉堵塞或穿孔等。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主动询问有无呼吸困难、胸痛、咯血、晕厥、有无腹痛等症状和体征,观察有无PE发生。

2.3 健康教育禁烟酒,多饮水,进食低脂、胆固醇、高纤维食物,多吃蔬菜水果;急性期后可下床适量活动,减少卧床时间,尤其老年患者,注意坚持四肢运动,以改善周围循环,防止血栓形成;应用弹力袜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肢体肿胀;避免用力排便和剧烈运动,防止血栓脱落;定期复查血常规,凝血时间,根据结果调节抗凝药剂量,以保证用药安全和疗效;教会患者自我观察和护理,嘱其定期血管彩超复查,以了解血管情况。

3 小结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溶栓、抗凝和去聚方法综合治疗下肢DVT,对患者应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术后重视患肢护理,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是促进下肢DVT患者康复的很重要保障。参考文献

[1]李麟荪,贺能树,杨建勇等.介入放射器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06.

[2]顾建平,范春瑛,何旭等.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性介入治疗.介入发放学杂志,2008,9:206.

[3]曹伟新.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44.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 概述 下腔静脉滤过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 IVCF)是为预防下腔静脉系统栓子脱落引起肺动脉栓塞而设计的一种装置。 肺动脉栓塞通常发生于体循环静脉血栓形成之后,血栓脱落,随回心血流迁徙至肺动脉,导致肺动脉栓塞,并可因缺氧、坏死而形成肺梗死。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为突发胸痛、呼吸困难与发绀,严重病例可出现休克,其病死率为30%。肺动脉栓塞在临床上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肺动脉栓塞并非少见,据统计报道美国每年发生致命性的肺动脉栓塞14万例,非致命性的肺动脉栓塞57万例。在我国,随着血栓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迅速增加,肺动脉栓塞的发病率亦不断上升。 栓塞肺动脉的栓子75%~90%来源于下肢深静脉和盆腔静脉丛内的血栓。为了预防或减少肺动脉栓塞的发生,传统的外科方法为结扎下腔静脉或用缝线在下腔静脉内编织滤过网,以阻挡下腔静脉系统内的血栓。此类手术的风险大、创伤重,术后并发症多。有鉴于此,人们设想以经皮经腔的方式,在下腔静脉内置人一能阻挡血栓的滤过器。 最初真正能用于临床的滤器是1967年首次报道的Mobin—Uddin伞形滤器系统,由伞形滤器、投放器和载滤器锥形罩三部分组成。滤器的形状为6条不锈钢条而形成的伞形结构,不锈钢条上覆有浸渍了肝素的硅橡胶膜以减少血栓形成,膜上有18个3mm直径的小孔以保持血流通过,6条不锈钢条的末端尖锐,能刺入下腔静脉壁以固定滤器。投放器为尼龙导管,长90cm,前端有一容纳滤器的容器。滤器经切开的右颈内静脉置入,直径23mm、。28nml。Mobin—Uddin的并发症发生率高,尤其是滤器置人后下腔静脉发生闭塞的比率高达60%~70%,近年来已被淘汰。 Kimray—Greenfield(KG)滤器于1973年首次报道,KG呈锥形,从中央套环伸出6根直径0.3mm、长46mm的曲线形不锈钢丝,锥底最大直径30rmn,最初也是经切开的颈静脉或股静脉置人,以后改进经24F导管鞘置人。KG大大提高了滤器置人后的下腔静脉通畅率,但仍然存在15%~27%的并发症发生率,且导管鞘直径大,患者创伤较大,目前已被新一代的GF所替代。 近年来滤器的设计经过不断改进,已达到既能截获栓子,又能保持下腔静脉通畅的效果,并大大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术前准备 【适应证】 1.下腔静脉、髂股静脉及下肢深静脉内存在游离、悬浮的较大血栓。 2.下腔静脉系统内存在血栓,但伴有抗凝治疗禁忌证,如明显的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等。 3.已经发生肺栓塞并有可能再次发生肺栓塞者。 4.慢性肺动脉高压伴高凝血状态。 5.老龄、长期卧床伴高凝血状态。 6.各种血栓清除术前。 7.骨盆及下肢严重创伤,伴有或可能发生深静脉血栓者。 8.感染所致下腔静脉内脓毒性血栓栓子。

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知情同意书

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 患者知情同意书 患者患者的姓名,男,001岁,以“间断胸痛1月余,再发加重1天”之主诉入院。 临床诊断: 拟行手术名称: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 手术可能发生的医疗意外及并发症: 1、术中取滤器时引起静脉内膜撕裂,破裂出血,严重造成失血性休克等; 2、滤器取出过程中,血管内残存游离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及其它器官栓塞,严重危及生命; 3、滤器取出过程中可能损伤下腔静脉及周围相关组织器官:腹腔动脉、肠管等; 4、滤器取出过程中发生滤器取出装置的缠绕、打折、断裂,严重的需要外科手术取出; 5、原有深静脉血栓,经抗凝溶栓治疗后,原有病变部位或滤器周围仍有游离血栓存在,或继发性血栓形成的,无法在规定时间里取出滤器的需留置滤器继续治疗; 6、滤器的移位、倾斜、变形及下腔静脉血管解剖变异等,可能造成滤器无法取出; 7、术后并发静脉炎等 8、术后穿刺部位出血、血肿、感染脓肿等; 9、术后深静脉可能激发新的血栓形成,造成原有病情加重,再次发生肺栓塞可能等; 10、原有其他疾病所致意外,出现相应突发病变及并发症等; 11、其他意外,以及目前医学科学尚不能发现或解决的问题。 12.其它意外:如停电、机器故障等。 我们以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按照医疗工作制度及操作常规进行手术,由于目前医疗技术的局限性和疾病的复杂性,不能绝对避免上述医疗意外和并发症,一旦发生任何情况,我们将全力救治,但不能确保救治完全成功,对所有的不良后果和产生的费用由患者承担,如果患者或家属对上述情况充分理解并同意此手术,请履行签名手续。 患者或家属意见:_________手术,谅解意外。 患者签名:受委托人签名(患者关系): 签名日期:2018-01- 谈话医师签名:

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知情同意书

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知 情同意书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 患者知情同意书 患者患者的姓名,男,001岁,以“间断胸痛1月余,再发加重1天”之主诉入院。 临床诊断: 拟行手术名称: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 手术可能发生的医疗意外及并发症: 1、术中取滤器时引起静脉内膜撕裂,破裂出血,严重造成失血性休克等; 2、滤器取出过程中,血管内残存游离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及其它器官栓塞,严重危及生命; 3、滤器取出过程中可能损伤下腔静脉及周围相关组织器官:腹腔动脉、肠管等; 4、滤器取出过程中发生滤器取出装置的缠绕、打折、断裂,严重的需要外科手术取出; 5、原有深静脉血栓,经抗凝溶栓治疗后,原有病变部位或滤器周围仍有游离血栓存在,或继发性血栓形成的,无法在规定时间里取出滤器的需留置滤器继续治疗; 6、滤器的移位、倾斜、变形及下腔静脉血管解剖变异等,可能造成滤器无法取出; 7、术后并发静脉炎等 8、术后穿刺部位出血、血肿、感染脓肿等; 9、术后深静脉可能激发新的血栓形成,造成原有病情加重,再次发生肺栓塞可能等; 10、原有其他疾病所致意外,出现相应突发病变及并发症等; 11、其他意外,以及目前医学科学尚不能发现或解决的问题。 12.其它意外:如停电、机器故障等。 我们以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按照医疗工作制度及操作常规进行手术,由于目前医疗技术的局限性和疾病的复杂性,不能绝对避免上述医疗意外和并发症,一旦发生任何情况,我们将全力救治,但不能确保救治完全成功,对所有的不良后果和产生的费用由患者承担,如果患者或家属对上述情况充分理解并同意此手术,请履行签名手续。 患者或家属意见: _________手术,谅解意外。 患者签名:受委托人签名(患者关系): 签名日期:2018-01- 谈话医师签名: 2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介绍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介绍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是避免出现肺栓塞脱落的手术,跟其他的手术一样,进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的时候,要做好各个方面的护理,包括术前的护理和术后的护理,这样才能达到手术的最佳效果。那么,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如何护理?下面咱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由于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是开展的一项新技术,费用较高,病人担心疗效易出现焦虑和恐惧。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地向家属解释本病发生的原因、腔内血管介入治疗的意义和必要性,以及手术经过及注意事项,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必要时用成功病例现身教育,以取得病人合作。 饮食:患者宜进食含低脂、粗纤维、清淡饮食,如青菜、豆制品等,多吃粗粮,排便困难引起腹腔压力增高,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此类手术均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因此术前1h可进食半流质饮食,不必强调禁食。

体位及患肢的护理: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患肢有不同程度的水肿疼痛,甚至活动障碍。 术后护理: 肢体护理:拔鞘管后局部压迫10~15min,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h,沙袋压迫6h,穿刺侧下肢伸直12h,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血、下肢远端皮肤温度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每日3次用皮尺测量患肢足、踝、小腿、膝、大腿周径并记录,观察水肿消退情况。 溶栓抗凝治疗的护理:为预防术后血栓再次形成,术后常规抗凝治疗。出血是溶栓抗凝治疗的主要副作用,因此用药期间注意观察皮肤、黏膜、牙龈、大小便有无出血,并随时注意静脉穿刺点有无渗血或出血。尽可能使用静脉留置针减少穿刺,拔针头后帮助按压穿刺点4~6min,确定无渗血后仍需定时巡查。对于老年人,护士要注意经常与之交谈,观察有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情况,以判断有无脑出血的发生[3]。 促进造影剂排泄:造影剂对肾脏有害,术后应鼓励多饮水,并观察尿量、颜色及性状。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和取出术规范化指南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和取出术规范的专家共识 摘要】在回顾历史、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和取出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对围手术期处理、操作步骤、并发症防治作了归纳总结和说明。强调尽量使用临时性滤器和可取出滤器,以降低由于滤器长期置入而引起的并发症的发生率。 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 ,IVCF )是为预防下腔静脉系统栓子脱落引起肺动脉 栓塞而设计的一种装置。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为突发胸痛、胸闷、呼吸困难与发绀,严重患者可出 现休克,其病死率为30%。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是患者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在美国,肺动脉栓塞 的年发病数为60万,病死率为25 %?30 %(15?20万/ 年)。在我国,随着血栓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迅速增加,肺动脉栓塞的发病率亦不断上升。北京阜外医院连续900例尸体检查资 料证实,肺段以上肺动脉栓塞占心血管疾病的11 %。 肺动脉栓塞的栓子75 %?90 %来源于下肢深静脉和盆腔静脉丛内的血栓。既往为了预防或减少 肺动脉栓塞的发生,常用结扎下腔静脉或用缝线在下腔静脉(IVC)内编织滤过网的方法,以阻挡IVC 系统脱落的血栓。最初用于临床的滤器是1967年推出的Mobin-Uddin 伞形滤器系统,需经静脉切 开置入。经过40多年的不断改进,滤器的品种增多,滤过效果提高,明显降低了肺动脉栓塞的发生 率。另- 方面, 由于滤器长期置入而导致的下腔静脉阻塞等并发症亦逐渐引起临床上的关注[17 - 21]。目前,滤器一般可分为临时性滤器、永久性滤器、可取出滤器(又称临时永久两用滤器)3类。 1IVCF置入、取出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 . 1 IVCF置入术的适应证 1 . 1 . 1绝对适应证: 1 . 1 . 1. 1已经发生肺动脉栓塞或下腔、髂股腘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有下述情况之一者:存在抗 凝治疗禁忌证者;抗凝治疗过程中发生出血等并发症;充分的抗凝治疗后仍复发肺动脉栓塞和各种原 因不能达到充分抗凝者。 1. 1.1. 2肺动脉栓塞,同时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 1. 1 . 1. 3髂、股静脉或下腔静脉内有游离血栓或大量血栓。 1 . 1 . 1. 4诊断为易栓症且反复发生肺动脉栓塞者。 1 . 1 . 1. 5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欲行经导管溶栓和血栓清除者。 1 . 1. 2 相对适应证主要为预防性滤器置入,选择需谨慎。 1 . 1. 2. 1严重创伤,伴有或可能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包括:闭合性颅脑损伤;脊髓损伤;下肢多发性长骨骨折或骨盆骨折等。 1 . 1. 2. 2临界性心肺功能储备伴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的护理

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预防很重要,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这种疾病,会导致行动的不便,严重的危害患者健康,同时一旦并发肺栓塞,将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在生活中做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的预防工作可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那么我们该怎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能?下面就来具体的看看。 预防深静脉血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纠正贫血。 2、疾病或外伤、手术后需长期卧床时,注意采用足高头低体位,有利于下肢血液的回流。 3、经过过外科手术的患者应鼓励患者早期下肢活动和下肢按摩,避免长时间、大剂量使用止血药物。 4、注意饮食:吸烟者应戒烟,因为香烟中的尼古丁有刺激静脉收缩作用,会加重静脉回流障碍,饮食如病情许可可进食高蛋白、低脂、粗纤维易消化食物,多进鲜水果及疏菜等,避免血黏度增高,造成血液淤滞,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腹压增高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预防很重要 5、药物预防:对于血液高凝状态的高危人群,可以适当的服用一些抗凝药物活血化瘀中药或来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的常用药物主要有小剂量肝素,右旋糖酐,复方丹参分次静脉滴注;也可采用潘生丁、肠溶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粘聚药物,一般潘生丁25 mg,3次/d,肠深阿司匹林0.3,3次/d,联合应用,效果较好。 6、提高医护人员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意识,并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讲解。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见原因主要有外科手术和创伤。另外,还与年龄、妊娠、下肢受寒、久站久蹲、劳累等因素有关。希望大家能在这几方面多加的注意,对于可控制的因素我们要积极的避免,尽量的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危害我们的身体。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护理常规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护理常规 下腔静脉滤器是为了预防下腔静脉系统栓子脱落引起肺动脉栓塞的一种装 置。 【护理评估】要点 1、生命体征、意识精神状态。 2、皮肤温度、颜色、疼痛程度,双下肢腿围测量对比、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3、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管彩超、心电图等。 【常见护理问题】 1、舒适度改变。 2、潜在并发症:出血、肺栓塞。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手术的目的、方法及可能出现的不适和需要配合的内容,取得合作。 2、饮食与休息: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患肢制动,并抬高患肢,超过心脏水平20~30 cm。 3、适应性训练:训练平卧位床上排尿。 4、皮肤准备:手术区备皮。 5、术日晨准备:更换手术衣,建立静脉通道,佩戴腕带,填写介入手术交接单。遵医嘱行抗生素过敏试验。 6、特殊准备:观察皮肤温度、颜色、疼痛程度等。每日测量腿围:髌骨上 15cm,髌骨下 10cm 处,同时测量健侧以作比较并记录。硫酸镁湿热敷患肢,以促进血

液循环,减轻疼痛和水肿。严禁挤压、按摩患肢,防止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如出现呼吸困难、胸痛、低血压、低血氧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同积极采取救治措施。 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 (1)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心电监护,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皮肤完整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观察患者有无出现栓塞的症状。如有胸闷、憋气、呼吸困难、口唇发绀、 护理常规 血氧饱和度下降等立即做好抢救工作。 (3)加强巡视,防止导管堵塞和脱落。植入滤器侧导管每天用 NS100ml+肝素12500u 以 10ml 正压注入。 2、穿刺部位护理:穿刺部位需加压包扎 24 h,沙袋压迫 6 h。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血肿和渗血,保持伤口敷料清洁。 3、用药护理 (1)应用溶栓药物注意事项:应现配现用,以免效价降低。应用注射泵使药液 准确而匀速的由手术侧肢体溶栓导管进入体内,有利于保持有效血药浓度。 (2)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自发性出血是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钠和华法林的主 要不良反应,用药注意观察皮肤、口腔黏膜、眼结膜、牙龈有无出血点、淤斑,随时注意股静脉及其他穿刺点有无渗血或出血,并密切监测凝血机制。 4、休息与活动:鼓励早期活动,术后 8 小时穿刺点无明显出血即可下床活动,(留置溶栓导管时导管拔除后无出血可下床活动),下床活动时患肢需穿弹力袜,活动量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卧床休息时抬高患肢,高于心脏平面45°,切忌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和取出术规范化指南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和取出术规的专家共识 【摘要】在回顾历史、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和取出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对围手术期处理、操作步骤、并发症防治作了归纳总结和说明。强调尽量使用临时性滤器和可取出滤器,以降低由于滤器长期置入而引起的并发症的发生率。 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 IVCF)是为预防下腔静脉系统栓子脱落引起肺动脉栓塞而设计的一种装置。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为突发胸痛、胸闷、呼吸困难与发绀,严重患者可出现休克,其病死率为30%。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是患者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在美国,肺动脉栓塞的年发病数为 60 万,病死率为 25%~ 30%(15 ~ 20 万/年)。在我国,随着血栓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迅速增加,肺动脉栓塞的发病率亦不断上升。阜外医院连续 900 例尸体检查资料证实,肺段以上肺动脉栓塞占心血管疾病的 11%。 肺动脉栓塞的栓子 75%~ 90%来源于下肢深静脉和盆腔静脉丛的血栓。既往为了预防或减少肺动脉栓塞的发生,常用结扎下腔静脉或用缝线在下腔静脉(IVC)编织滤过网的方法,以阻挡 IVC系统脱落的血栓。最初用于临床的滤器是 1967 年推出的 Mobin-Uddin 伞形滤器系统,需经静脉切开置入。经过 40 多年的不断改进,滤器的品种增多,滤过效果提高,明显降低了肺动脉栓塞的发生率。另一方面,由于滤器长期置入而导致的下腔静脉阻塞等并发症亦逐渐引起临床上的关注[17-21]。目前,滤器一般可分为临时性滤器、永久性滤器、可取出滤器(又称临时永久两用滤器)3 类。 1 IVCF 置入、取出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1 IVCF 置入术的适应证 1.1.1 绝对适应证: 1.1.1.1 已经发生肺动脉栓塞或下腔、髂股腘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有下述情况之一者:存在抗凝治疗禁忌证者;抗凝治疗过程中发生出血等并发症;充分的抗凝治疗后仍复发肺动脉栓塞和各种原因不能达到充分抗凝者。 1.1.1.2 肺动脉栓塞,同时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 1.1.1.3 髂、股静脉或下腔静脉有游离血栓或大量血栓。 1.1.1.4 诊断为易栓症且反复发生肺动脉栓塞者。 1.1.1.5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欲行经导管溶栓和血栓清除者。 1.1.2 相对适应证主要为预防性滤器置入,选择需谨慎。 1.1.2.1 严重创伤,伴有或可能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包括:闭合性颅脑损伤;脊髓损伤;下肢多发性长骨骨折或骨盆骨折等。 1.1.2.2 临界性心肺功能储备伴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护理

下肢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3-04-08T16:51:00.5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4期供稿作者:徐向新[导读]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护理效果。徐向新(广西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广西柳州 545001)【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护理效果。方法 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下肢静脉滤器置入联合溶栓治 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8例。护理重点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做好健康教育。结果 18例下腔静脉滤器无移位,肢体的肿胀消退明显,无肺栓塞发生。对1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下肢静脉滤器置入术及溶栓、抗凝方法综合治疗。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患者做好患肢护理,病情观察、溶栓监测,加强并发症的观察,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有效措施。【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滤器置入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4-0254-02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主要原因有静脉炎、静脉曲张、长期卧床、腹部手术、肿瘤及血液高凝状态,是临床常见病。轻者患肢肿胀、疼痛、色素沉着;重者溃烂,患肢坏死;血栓脱落,会导致肺动脉栓塞(PE)而危及患者生命,甚至发生猝死。下肢静脉滤器置入,可以阻挡、溶解、脱落的血栓碎片,有效预防PE的发生,为大剂量抗凝溶栓治疗提供机会。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或病情危急或有脓毒血症者禁止使用下肢静脉滤器[1]。均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14例,女4例,年龄26-74岁,平均58岁,经B超和血管造影,证实为下腔深静脉血栓形成,病程1-10天,平均5天,主要临床表现:患肢疼痛,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患肢程度不同的肿胀,肢体周径比健侧粗2-12cm。 1.2 手术方法采用sedinger技术[2],采用健侧股静脉穿刺插管,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行下腔静脉,髂静脉造影,导入并释放滤器,造影证实放置位置正确后撤回导管及导管鞘,穿刺点压迫止血15-20min后加压包扎。 1.3 治疗效果 18例滤器均成功置入预定部位,抗凝溶栓治疗后症状缓解,肢体肿胀减轻,术后5天内肿胀完全消退14例,术后10天小腿周径径差<0.5cm有3例,2例仍有轻度肿胀,无一例PE发生。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下肢DVT发病快,临床症状典型,且治疗费用大,患者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担忧、焦虑、紧张和恐惧心理,担心疾病预后,手术失败。为此向患者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讲解治疗的目的及优点,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并介绍成功病例,减轻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积极配合手术和治疗。 2.1.2 患肢护理抬高患肢,以利于血液回流,减轻肢体肿胀,避免揉搓及按摩肢体,防止血栓脱落移动到其他器官一起栓塞;保持患肢于功能位,避免压迫患肢及使患肢长时间弯曲而引起静脉回流不畅。 2.1.3 一般护理嘱患者绝对卧床,床上活动时避免动作幅度过大,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屏气用力的动作,防止血栓脱落发生肺栓塞;做好常规实验室检查、备皮、清洗会阴部、完成术前用药。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与病情观察术后嘱患者平卧6~12小时即可下床活动,协助其进行生活护理,患肢抬高15°~30°,膝关节屈曲15°,使髂股静脉呈松弛不受压状态[3],有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每日固定测量下肢周径,观察皮肤颜色、皮温、感觉,足背动脉搏动及肿胀改善情况,并做好记录。穿刺点沙袋压迫4~6小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予心电监护、氧饱和度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2.2 抗凝溶栓监测术后为了治疗血栓并防止血栓再次形成,常规予溶栓和抗凝治疗,常用药物有肝素、尿激酶及华法林,用药期间严密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和血肿,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和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和淤斑,有无牙龈出血及尿血和便血。监测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等变化,并根据结果调整溶栓治疗药物的剂量。 2.2.3 并发症的观察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血栓形成、空气栓塞、感染和导管所致血栓脱落腔静脉堵塞或穿孔等。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主动询问有无呼吸困难、胸痛、咯血、晕厥、有无腹痛等症状和体征,观察有无PE发生。 2.3 健康教育禁烟酒,多饮水,进食低脂、胆固醇、高纤维食物,多吃蔬菜水果;急性期后可下床适量活动,减少卧床时间,尤其老年患者,注意坚持四肢运动,以改善周围循环,防止血栓形成;应用弹力袜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肢体肿胀;避免用力排便和剧烈运动,防止血栓脱落;定期复查血常规,凝血时间,根据结果调节抗凝药剂量,以保证用药安全和疗效;教会患者自我观察和护理,嘱其定期血管彩超复查,以了解血管情况。 3 小结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溶栓、抗凝和去聚方法综合治疗下肢DVT,对患者应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术后重视患肢护理,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是促进下肢DVT患者康复的很重要保障。参考文献 [1]李麟荪,贺能树,杨建勇等.介入放射器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06. [2]顾建平,范春瑛,何旭等.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性介入治疗.介入发放学杂志,2008,9:206. [3]曹伟新.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