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4-1 呼吸1 底物氧化途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发酵反应:2CH3COCOOH + 2NADH
2CO2 + 2C2H5OH + 2NAD+
(参与反应的关键酶:丙酮酸脱羧酶、乙醇脱 氢酶)
总反应: C6H12O6 + 2ADP + 2Pi 2CO2 + 2C2H5OH + 2ATP
2. 乳酸发酵:
分步反应:
(1)EMP: C6H12O6 +2NAD+ +2ADP +2Pi
把呼吸代谢的多样性看作是基因通过酶的一种表达 而且受外因(环境等)的影响。
汤佩松先生用下面两个公式来概括呼吸 作用:
它是生物的总呼吸代谢的化学反应过程, 它表明呼吸代谢是使底物氧化而产能 (△G)和产生代谢中间产物(X1、X2) 以及其他生理功能过程。
基因 →酶 →呼吸代谢 →功能+性状及 结构
1. 糖酵解(glycolysis)
概念:指由淀粉、葡萄糖或果糖转变 为丙酮酸的一系列反应。该途径普遍存 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中。对这 方面工作有较大贡献的三位德国科学家 是 : G.Embden , O.Meyerhof , J.K.Parnas,故以EMP命名该途径。
(一) 场所:细胞质 (二) 生化历程:
植物呼吸代谢 (一)
四川师范大学 陶宗娅
同化作用(assimilation):植物从环境 中吸收简单的无机物,经过各种变化, 形成这种复杂的有机物,综合成为自身 的一部分,同时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 贮存于有机物中的代谢过程。
简言之:合成物质的同时获得能量的代 谢过程。
以植物光合作用为主。
放出的CO2全部来自G-6-P的第1个C
戊糖磷酸途径的主要生理意义:
1.生成的氢载体NADPH为各种合成代谢 提供还原力,也可能进入线粒体,通 过氧化磷酸化作用生成ATP;
戊糖磷酸途径的主要生理意义:
2. 为合成代谢提供多种原料。如核糖 -5-磷酸是合成核糖的原料,体内核糖 的分解代谢也通过该途径,即该途径 将戊糖代谢与己糖代谢联系起来。
戊糖磷酸途径的主要生理意义:
3. 该途径与光合作用的C3途径的某些 中间产物相同,如甘油醛-3-磷酸,将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联系起来;
戊糖磷酸途径的主要生理意义:
4. 该途径可增强植物抗病、抗旱、 抗损伤的能力。赤鲜糖-4-磷酸、 PEP可以合成莽草酸,莽草酸是合 成抗病相关化合物的前体物质。
比较EMP和PPP途径: 相同之处:反应场所都位于细胞质内; 不同之处:
EMP氢载体是NAD+ PPP氢载体是NADP+ 正常情况下,葡萄糖降解主要通过 EMP-TCAC进行,PPP约占30%以下。
PPP途径的比例依据植物种类、器官、 组织年龄等不同而异:
年龄:年老组织中所占比例较大,幼 嫩组织中所占比例较小; 环境:植物在干旱或受伤时PPP比例增 大;
植物种类: 蓖麻的PPP所占比例大于玉米
1 己糖活化 2 果糖1,6-二磷酸裂解成2分子三碳糖 3 甘油醛-3-磷酸脱氢形成丙酮酸
以葡萄糖为呼吸底物,EMP的总方程如 下:C6H12O6+ 2NAD+ +2ADP + 2Pi
2CH3COCOOH + 2NADH+ 2H+ + 2ATP + 2H2O
EMP中糖的分解氧化未直接消耗O2, 所需的氧来自反应物,故EMP又称为分子 内呼吸(intramolecular respiration).
EMP的产物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通过 一个循环被彻底分解,该循环中有几个 具有3个羧基的化合物,故而的得名;该 循环是英国生物化学家Krebs于1937年正 式提出的,故也称为Krebs循环。
(一)场所:线粒体基质(matrix) (二) 生化历程: 分步反应:
1. 在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下,丙酮酸氧 化脱羧形成乙酰辅酶A
异化作用(disassimilation):植物将体 内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同时将贮存于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去 供生命活动用,分解物质的同时,释放 能量的代谢过程。
以生物有氧呼吸为主
呼吸作用的定义:
定义很多,归纳起来由以下四点: – 吸收O2 放出CO2 – 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 能量的转化 – 食物的燃烧
该定义概括了呼吸作用的四个方面:
植物呼吸作用把其贮存物转化为功,为其他生理功 能提供能量,表达了呼吸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
呼吸作用中的这个转化过程不是单纯的异化过程, 而是在异化中存在同化过程,也就是其中间产物和 其所释放出的能量又提供了植物体内合成代谢的原 料和能量。
表达了呼吸作用和其他生命活动(生理功能)间的 相互联系,突出了呼吸作用的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② 脂肪、蛋白质: RQ<1,(棕榈酸) C16H32O2+23O2→16CO2+16H2O R.Q=16/23=0.70
③ 有机酸: RQ>1, (苹果酸) C4H6O5 + 3O2 → 4CO2 + 3H2O R.Q=4/3=1.33
呼吸底物为糖类化合物时,RQ=1; 呼吸底物为脂肪、蛋白质等富含H的
在正常情况下,有氧呼吸是高等植物 进行呼吸的主要形式。
2. 无氧呼吸
2. 无氧呼吸
是指生活细胞在无氧条件下,把某些有机物分 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能量的过 程。包括: 乙醇发酵:
乳酸发酵:
4.1.2 呼吸作用的指标
概念 1. 呼吸速率(respiratory rate)
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 单位时间内单位植物部分 的氧吸收量或二氧化碳的 释放量,干物质的减少量 或热的散失量。
4.1 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指标
4.1.1 概念:是指生活细胞内的有机物,在酶 的参与下,逐步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1.有氧呼吸 :是指生活细胞利用O2,将某些有 机物质彻底氧化分解,形成CO2和H2O,同时释放 能量的过程。
有氧呼吸的特点:
1. 底物分解完全(逐步被分解); 2. 释放能量多。
瓦氏呼吸计: 优点:在于准确度高,可测出1‰ml气
体的改变; 缺点:其反应瓶容量太小,因此只适用
于体积较小的植物样品测定。
植物呼吸作用的测定方法:
气流法:适于体积较大的植物样品(如 枝条、大果实、甚至整株植物的呼吸代 谢测量)。此法测定在一密闭系统中, 气体流过植物前后;其中二氧化碳含量 或氧含量的变化;
瓦氏呼吸计:
但是测定需注意一个问题,呼吸作用进 行时,即吸氧气(减少体积),又放二 氧化碳(增加体积),这样一来密闭容 器中的体积变化究竟是由谁引起的?
为解决这个问题,一般采用在反应瓶中 加Ba(OH)2溶液,目的在于将反应中产 生的二氧化碳吸附掉,产生BaCO3沉淀, 使得密闭容器中体积变化完全是由氧气 的吸收引起。
mmol·g-l·h-1 mmol·m-2·s-1 ml·g-l·h-1
概念
2. 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RQ) 又称呼吸系数,是指植物组织在一定时
间内,释放CO2与吸收O2的数量(体积或物 质的量)比值。
RQ=释放的CO2量 / 吸收的O2量
呼吸底物不同,RQ不同:
① 葡萄糖: R.Q=1.0 C6H12O6+6O2→ 6CO2 + 6H2O R.Q=6/6=1.0
CH3COCOOH + CoA-SH + NAD+
CH3CO~SCoA + CO2 + NADH + H+
分步反应: 2.乙酰辅酶A进一步氧化脱羧被彻底分解
形成CO2
以丙酮酸为底物,该循环的总反应是: 2丙酮酸+8NAD++2FAD+2ADP+2Pi+4H2O
6CO2 +8NADH + 8H+ + 2FADH2 + 2ATP
从这四个方面单独来定义呼吸作用,都 是不完善的。
我国的汤佩松先生综合上述四点对呼吸作用定 义如下(植物学报, 1979, 21(2): 93-106):
呼吸作用是这样一个过程:即植物把贮存于其 机体内的化学能(糖、淀粉等),一部分转化 为生物功(呼吸运输等),一部分转化为具有 更高序性的结构和组合形式,以维护有机体的 存在和功能,在基因潜势所确定的限度内通过 呼吸作用控制着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并同时受到内因(生长发育、激素等)和外界 条件(水、氧分压、温度等)的影响和调节。
3. 三羧酸循环是生物大分子及其他物质 的共同代谢过程,与其他物质的合成和分 解密切相关。从这个意义上讲,正是由于 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呼吸作用成为细胞 内各种物质相互转变的枢纽。
关于在三羧酸循环的“回补机制”
三羧酸循环中的中间产物可以转变为
其他化合物,如
丙酮酸
丙氨酸
α -酮戊二酸谷氨酸草酰乙酸(OAA) 天冬氨酸
(三)三羧酸循环的意义和特点
关于三羧酸循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有氧条件下EMP不产生CO2,呼吸释 放的CO2来自TCAC,但不是依靠空气中 的氧直接氧化还原态碳,而是依靠底物 和水分子中的氧;
2. 在TCAC中有5次脱氢过程,氢载体 (或称为氢受体)主要是氧化型辅酶I (NAD+),被还原的氢载体( NADH和 FADH2)将进入呼吸链被氧化,并释放 能量,一部分能量转化形成ATP;
多 酚 氧 化 酶 系 统
抗 坏 血 酸 氧 化 酶 系 统
乙 醇 酸 氧 化 酶 系 统
乙 醛 酸 氧 化 酶 系 统
4.2.1 呼吸代谢途径的多样性
包括:糖酵解 三羧酸循环 戊糖磷酸途径 乙醛酸循环 乙醇酸途径 等
定位:
细胞质:糖酵解与磷酸戊糖途径 线粒体:三羧酸循环
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 乙醛酸体:乙醛酸循环
植物呼吸作用的测定方法: 极谱氧电极法(液相或气相) 红外线:利用CO2对红外线的专一吸收
特性来确定;
4.2 植物呼吸代谢的多样性和意义:
呼吸作用
无氧呼吸
酒精发酵 糖酵解
乳酸发酵
糖酵解 三羧酸循环 有氧呼吸
磷酸戊糖途径
末端氧化系统
细 胞 色 素 氧 化 系 统
交 替 氧 化 系 统
过 氧 化 物 氧 化 酶 系 统
被抽走的中间产物如果得不到补充, TCAC循环就不能正常进行。植物细胞形 成了一种“回补机制”以补充TCAC一些 中间产物浓度。主要是:
糖酵解产生的PEP羧化形成OAA, OAA还原形成苹果酸,苹果酸跨膜进入线 粒体后脱氢,形成OAA进入三羧酸循环。
4 戊糖磷酸途径
(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PPP)
(三)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1 EMP是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共同途径; 2 EMP的中间产物是合成其他有机化合物的
原料; 3 丙酮酸代谢活跃,是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
分界点;
2 无氧呼吸
(一) 场所:细胞质 (二) 类型及生化历程: 1. 乙醇发酵: 分步反应: (1)EMP: C6H12O6 + 2NAD+ + 2ADP + 2Pi 2CH3COCOOH + 2NADH+ 2H+ + 2ATP +2H2O
己糖磷酸途径 (hexose monophosphate pathway,HMP)
该途径是呼吸底物葡萄糖在酶促催化 条件下,在细胞质内直接氧化降解的过 程。分为氧化阶段和非氧化阶段,总方 程是: C6H12O6+2NADP++7H2O+ATP
6CO2+ 12 NADPH + 12H+ + ADP+Pi
2CH3COCOOH +2NADH+2H+ +2ATP +2H2O
(2)发酵反应: 2CH3COCOOH + 2NADH
2CH3CHOHCOOH + 2NAD+
(参与反应的关键酶:乳酸脱氢酶)
乳酸发酵总反应:
C6H12O6 + 2ADP + 2Pi 2CH3CHOHCOOH + 2ATP
(三) 无氧呼吸的生理意义:
化合物时,RQ<1; 呼吸底物为有机酸等富含O2的化合物
时,RQ>1。
植物呼吸作用的测定方法:
瓦氏呼吸计:利用物理知识,在一定温 度和容量中,气体的体积与压力成正比 的关系。在一密闭系统中,把由植物呼 吸作用所造成的气体体积的变化用压力 计记录下来,然后利用二者间的正比关 系,换算成气体的吸收量或释放量。
1 无氧呼吸虽然能量效率低,形成的ATP数量 虽少,但可使植物在无氧条件下获得能量以 维持生命活动,是一种较原始的呼吸方式;
2 实现NAD+的再生,使EMP得以继续进行;
3 乙醇、乳酸等中间产物堆积,对细胞可能产 生毒害。
3 三羧酸循环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CA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