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百替生物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_王秀丽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王秀丽1,蒋玉文1,毛开荣1,丁家波1,王秋菊2,何宇1,彭小兵1(1.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北京100081;2.山东农业大学,山东泰安271018)[收稿日期]2011-06-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280(2011)11-0037-06[中图分类号]S855.12[摘要]对布鲁氏菌病的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灵敏特异的ELISA 、FPA 、PCR 、核酸探针技术、胶体金标记技术及新型可视化LAMP 等,以期为布鲁氏菌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病原学;血清学;诊断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0903027)作者简介:王秀丽(1987年-),女,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蒋玉文。
E -mail :jiangyuwen@ivdc.gov.cnResearch Progress on Laboratory Diagnosis Techniques on BrucellosisWANG Xiu -li 1,JIANG Yu -wen 1,MAO Kai -rong 1,DING Jia -bo 1,WANG Qiu -jiu 2,HE Yu 1,PENG Xiao -bing 1(1.China Institute of Veterinary Drug Control ,Beijing 100081,China ;2.Shando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 ,Tai ’an ,Shandong 271018,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diagnostic techniques from etiology and serology of brucellosis ,including ELISA ,FPA ,PCR ,nucleic acid probe techniques ,colloid gold labeled Immunology technique ,new visual LAMP ,and so on.Key words :brucellosis ;etiology ;serology ;diagnosis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传染性变态反应疾病,其病原为革兰氏阴性细胞内寄生菌,像其他胞内寄生菌一样,主要是通过逃脱噬菌细胞的杀灭作用并在巨噬细胞中增殖,从而引起宿主动物的慢性感染。
布鲁氏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A i l s a dy a d F e c n e ma Hu b n r n e d S i c n e
2 0 2 6 :3 4 0 8, 9( )4 — 6
布鲁氏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张彦 婷 , 刘艳 琴 , 赵林 立 , 雨 霞 周
(. 蒙 古 农 业 大 学 动 物 科 学 与 医 学 学 院 , 蒙 古 1 内 内
g l , C T o etc n l ge l c u dd tc eB u el c u a ey q ik y a d s e i c l . o d P R. h s h o o isal o l ee t h r e l a c r t l , u c l, n p c f al e t a i y
e o n u c n mi ls n e iu u l e l r b e T U . h e t gwo k o u el st e i o t n a n  ̄ o se o o c o sa d s r sp b i h a t p o l m. h S t et si r f o c h n Br c l wa } mp ra t r t a l pt o p e e t t c u r n e T ea t o u r v n s c r c . h u h rs mmaie ed tc in tc n lg f r e l u h a i o e rz d t ee t h o o y o u e l s c si h o e B a mmu o o y E I A, o li a n lg L S c l d o l
a d ma y k n s o n ma . r c la c u d if ce u n n n id a i 1 B f u el o l n e td h ma ,ma y k n s o v s c n i n ma s a d r s l d i n id fl e t k a d w l a i l n e u t n i o d e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佚名【摘要】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重要人兽共患病。
近年来,我国人、畜间布鲁氏菌病呈高发态势,严重威胁畜牧业生产和人民身体健康。
及时准确诊断对防治和净化布鲁氏菌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病原学和免疫学两个方面对布鲁氏菌实验室诊断技术进行综述。
【期刊名称】《中国动物检疫》【年(卷),期】2013(000)005【总页数】4页(P82-85)【关键词】布鲁氏菌;实验室诊断技术;研究进展【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614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一种重要人兽共患病,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
近年来,我国畜间和人间布鲁氏菌病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给畜牧业和人民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损失。
及时准确诊断是防治布鲁氏菌病的一个有效手段,100多年来,各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探索,其中实验室诊断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本文就布鲁氏菌实验室诊断技术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1 病原学诊断1.1 染色镜检采集流产胎衣、绒毛膜水肿液、肝、脾、淋巴结、胎儿胃内容物等组织,制成抹片,用柯兹罗夫斯基染色法染色,镜检,布鲁氏菌为红色球杆状小杆菌,而其它菌为蓝色。
该方法常应用于对流产物质的分析,但不具有特异性,因为一些导致流产的病原体如流产衣原体以及贝氏立克次氏体也能够被染成红色。
1.2 分离培养布鲁氏菌可以用胰蛋白胨琼脂、血液琼脂、肝汤琼脂等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通过菌体形态、染色特征、菌落形态、生长特性、生化反应特点以及布鲁氏菌多克隆抗体凝集试验等方法进行鉴定。
布鲁氏菌的分离培养是诊断布鲁氏菌病的“金标准”,但是由于布鲁氏菌的分离率较低、所需时间较长(至少3~8天,有时甚至达45天)、生物安全要求较高,因此不适合普遍应用。
1.3 分子生物学检测布鲁氏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它可以从多方面揭示布鲁氏菌各型之间的区别和关联,目前主要有DNA同源性测定、多种PCR分析、核酸探针、环介导等温扩增等技术。
基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布鲁氏菌病防控研究进展
基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布鲁氏菌病防控研究进展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感染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布鲁氏菌病的防控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基因工程技术在布鲁氏菌病防控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的手段,科研人员成功地分离出了布鲁氏菌的一些重要基因,并对这些基因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发现,布鲁氏菌的表面抗原基因和相关毒力因子基因在疫苗开发和疫苗改良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疫苗的开发是布鲁氏菌病防控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科研人员已经成功地构建了多种候选疫苗,并通过动物实验进行了初步评价。
这些疫苗不仅具有较高的保护率,且能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对布鲁氏菌的感染具有显著的抵抗力。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布鲁氏菌的复杂性和高变异性,在疫苗的研发过程中仍存在许多挑战,其中包括疫苗的研制成本高、针对多种菌株的疫苗尚未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等问题。
除了疫苗开发外,基因工程技术还可以用于改良已有疫苗。
研究表明,将重要表面抗原基因与适宜的载体结合,可以显著提高疫苗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变菌株中毒力因子的表达水平或删除毒力因子等方式,降低布鲁氏菌对宿主的毒力,从而降低感染的风险。
然而,这些技术的应用仍处在探索阶段,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另外,基因工程技术在布鲁氏菌病诊断方面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传统的诊断方法存在着对病原菌的培养和形态观察等复杂步骤,而基因工程技术可以通过检测布鲁氏菌的特定基因序列来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
这种方法不仅节约时间,还能够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率,对于布鲁氏菌病的早期检测和诊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基因工程技术在基础研究中也被广泛应用。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科研人员可以对布鲁氏菌的基因表达进行调控,研究其与细胞内存活、宿主免疫应答等过程的关系,从而揭示布鲁氏菌病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等。
这些研究为布鲁氏菌病的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很少用于牛种布鲁氏菌。布鲁氏菌 术主要有试管凝集试验(SAT)、抗 试验操作复杂,结论受主观因素影
生长困难而且缓慢,Araj 对 173 位 球蛋白试验(AHG 或 Coombs 试验)、 响较大,不利于基层工作的检测。
急性布鲁氏菌病(可能是羊种布鲁 补体结合试验(CFT)、以及酶联免
4.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进展进行综述。
也有一定的问题 :已治愈患者体内 结合,无法与加入的溶血素和红细
一、病原学诊断
1. 布鲁氏菌的分离培养。细菌
仍能检测到布鲁氏菌 DNA。
二、血清学诊断
胞 形 成 的 复 合 物 结 合, 就 没 有 溶 血 现象的产生 ;反之,当待检血清中 没 有 相 应 抗 体, 游 离 的 补 体 与 加 溶
3 周~ 19% ;4 周~ 3%。
菌病检测方法,对急性布病有很好 氏菌病诊断的方法主要有间接酶联
2. 显微镜检查。采集流产胎衣、 的检测效果,试验操作简单,但耗 免疫吸附试验(iELISA)、斑点酶联
绒毛膜水肿液、肝脏、脾脏、淋巴结、 时较长。试管凝集试验结果的判 技术。今年来,随着分 用被虎红染色并灭活处理后的布鲁 (IgM)最好在急性感染的早期阶段
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PCR 技术在 氏菌作为抗原,根据待检血清是否 使用,因为这些试验所检测的 IgM
布鲁氏菌病的检测,种型鉴定等方 与其发生凝集而判断阴阳性,敏感 是 机 体 从 感 染 后 (下转 75 页)
2018 年第 8 期 兽医实验室
性较高,操作简便,耗时短,成本低,
但准确性易受到温度、缓冲液 PH 等
因素的影响。
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的 研究进展
2. 抗球蛋白试验(AHG)或库姆 斯试验(Coombs)。抗球蛋白试验克服 了前带效应对凝集试验的影响。许多 情况下,AHG 可以检测出凝集反应的
布鲁氏菌病的快速检测技术发展与应用
布鲁氏菌病的快速检测技术发展与应用布鲁氏菌病,又称布鲁氏菌感染症,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对人畜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布鲁氏菌病的传播,科学家们致力于研究发展快速、准确的检测技术。
本文将介绍布鲁氏菌病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及对人畜健康和兽医防控工作的意义。
过去,传统的布鲁氏菌病检测方法通常采用血清学试验,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微量血凝试验等。
这些方法虽然准确,但需要较长的检测时间,且操作复杂,对实验人员技术要求较高。
因此,为了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科学家们不断开展研究,推动了布鲁氏菌病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布鲁氏菌病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检测布鲁氏菌的DNA。
PCR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增目标DNA片段,从而使检测结果更加敏感和准确。
同时,PCR技术还可以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如实时荧光PCR和多重PCR,进一步提高检测效果。
另外,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兴起也为布鲁氏菌病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手段。
通过对病原菌基因组的全面测序,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布鲁氏菌的存在和菌株的特征,有助于研究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变异及其传播途径。
除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免疫学检测方法也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
例如,流式细胞术、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等技术可以检测特定抗体或抗原的存在,用于布鲁氏菌病的早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此外,新兴的生物芯片技术和生物传感器技术也在布鲁氏菌病的快速检测中显示出巨大潜力。
生物芯片技术可以同时检测多种病原体的存在,而生物传感器技术则可以实现实时、迅速的检测,为快速防控布鲁氏菌病提供了新的手段。
布鲁氏菌病的快速检测技术不仅有助于人畜健康,也对兽医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快速、准确的检测可以帮助兽医及时确定病因,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阻断疫情传播链。
布鲁氏菌病监测和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般 比 第 一 次 流 产 的 时 间要 迟 。流
产时 除在数 日前表现精神 不振 ,食 欲下 降,时 起时卧 ,阴 唇肿胀等分
娩 预 兆 外 ,还 有 生 殖 道的 发 炎 症 状 , 从 阴 门 流 出黄 红 色 或 灰褐 色的 粘 液 , 乳 房 肿 胀 。流 产 的 胎 儿 多 为 死 胎 或
染 媒 介 。 因 为 大 多 数 病 牛 在 流 产 或 正常 分娩 之 后 由奶排 出布鲁 氏 菌, 特 别 是 在 流 产 或 产 犊 后 一 周 内 排 菌 最 多 。 此 问 题 应 引起 相 关 部 门 的 高
六 、防控布鲁 氏菌病存 在 的问题
1 .目前 , 由 于 国 家 未 将 防 制 布
流 行 趋 势 。各 地 方 政 府 都 应 重 视 布
鲁 氏菌病 的 防制 工作 。
畜的危害。提高 认识 ,让防制 布鲁
氏菌病 成 为人 们 的 自觉 行 动 。
即 使 发 现 有 布 鲁 氏菌 病 牛 ,让 经营 者 主 动 淘 汰 处 理 病 牛 实 在 是 一 件 不 容 易 的 事 。 殊 不 知 , 阳性 牛 的 存 在
3 即 使 疫 源 不 能 及 时 清 除 。 有 . 些地 方即 使发现 有患 病动 物 ,由于 补 偿机 制不 健全 ,补 偿资金 不 到位 ,患
病动 物不 能及 时扑 杀 ,污,牛 奶 就 可 能
成为传染给 人布鲁 氏菌病 的重要传
布 鲁 氏 菌 病 ( rcl s ) 是 B u e oi l s 布 鲁 氏 菌 ( rcl )属 的细 菌 侵 入 B ue a l 机 体 引起 的 传 染 病 ,他 是 一 种 严 重 的 人 畜 共 患 传 染 病 。 该 病 不 仅 严 重
布鲁氏菌病的研究进展
健康养殖·诊疗畜牧业环境 2020.2476摘 要: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传染速度快,防控不及时可能会危害人畜健康,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本文主要介绍布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以及诊断和防治方法,为科学防控布鲁氏菌病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诊断;防治技术1 前言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又称马耳他热、地中海弛张热、波浪热,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慢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多种动物和人易感染,临床上表现为不孕、怀孕母畜流产,公畜睾丸炎、附睾炎及关节炎,且母畜流产后可能发生胎衣滞留和子宫内膜炎,从而继发不孕症,在我国属于二类动物疫病。
布鲁氏菌病感染传播的速度快、范围广,一旦不能及时发现确诊,造成防控不及时就会给养殖户和人畜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本文主要介绍布鲁氏菌病的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及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布病的防控政策和净化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2 病原学布鲁氏菌是细胞内寄生菌,革兰氏染色呈阴性,首次分离时呈球形、短杆形或球杆形,无芽孢,无鞭毛,不能运动,毒力较强的菌株有夹膜。
世界卫生组织布鲁氏菌病专家委员会于1985年根据布鲁氏菌的抗原性和生化特性将其分为6个种,20个生物型,即羊种布鲁氏菌(包含3个生物型),牛种布鲁氏菌(包含9个生物型),猪种布鲁氏菌(包含5个生物型),绵羊种布鲁氏菌、沙林鼠种布鲁氏菌、犬种布鲁氏菌各1个生物型。
2007年研究者从鲸鱼、海豚、海豹等海洋哺乳动物中分离到鲸型布鲁氏菌和鳍型布鲁氏菌。
3 流行病学布鲁氏菌病主要流行于中东、拉丁美洲、亚洲、非洲和地中海盆地等牛羊养殖集中但经济技术相对落后的地区。
布鲁氏菌感染范围广,多种动物易感,主要是羊、牛、猪,其次是马、鹿、犬、骆驼、鼠以及野生动物,同时人也易感。
易感动物中,母畜比公畜,成年畜比幼年畜发病多。
带菌动物,尤其是病畜的流产胎儿、胎衣是主要的传染源,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等感染。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2021年第09期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原是革兰氏阴性细胞内寄生菌,可在巨噬细胞中增殖,从而引起宿主动物慢性感染。
布病可感染多种动物和人,临床上主要引起母畜流产、公畜睾丸炎,人感染主要表现为长期反复的波状热、乏力、多汗、肌肉和关节疼痛等。
近几年,随着畜牧产业发展壮大,我国布病在人间和畜间的流行传播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们健康和畜牧业发展。
因此,研究和丰富布病实验室检测方法、大力提升基层兽医实验室布病诊断水平对该病的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除基层兽医实验室检测布病的各类检测方法进行如下概述。
1病原学检测主要是从感染个体的血液、乳汁或组织中通过特定培养基分离布鲁氏菌,结合其它试验方法对培养出菌体进行鉴别。
这是布病诊断的金标准,但是分离效率低、容易污染、操作难、从业人员感染风险大,不适于普遍推广。
主要包括PCR 技术、核酸探针技术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 M P 技术)。
此类技术是根据布鲁氏菌基因研究深入而发展起来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1.2.1PCR 技术布鲁氏菌基因的特异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对病料提取物D N A 进行PCR 扩增,通过扩增产物的大小诊断分析。
此技术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效率高,准确度也高。
但是单一的引物无法判断布鲁氏菌的生物型,因此根据布鲁氏菌基因组高度保守序列和有拷贝数差异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建立多重PCR 应运而生。
后者多用于布鲁氏菌新种型的鉴定,即可以设计特定引物,鉴别是属于牛、猪、羊还是其它种属的布病。
同时,R T-PCR 技术是在PCR 引物探针上添加荧光标记,通过实时捕捉扩增时荧光信号,解决了布鲁氏菌核酸定量问题。
此技术避免了普通PCR 的电泳流程,减少操作误差、效率高、实现了核酸的定量,是目前最精准的布病检测技术。
缺点是成本高、对实验室设备、人员、环境水平要求更高。
1.2.2核酸探针技术主要是依据核苷酸的严格配对的原理,设计核酸探针用于病例血清杂交检测。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耳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1814年Burnet首先描述地中海弛张热,并与疟疾作了鉴别。
1860年Marston对本病作了系统描述,且把伤寒与地中海弛张热区别开。
1886年英国军医Bruce在马尔他岛从死于“马尔他热”的士兵脾脏中分离出“布鲁氏菌”,首次明确了该病的病原体。
1897年Hughes根据本病的热型特征,建议称“波浪热”。
后来,为纪念Bruce,学者们建议将该病取名为“布鲁氏菌病”。
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
布鲁氏菌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初次分离时多呈球状,球杆状和卵圆形,菌体无鞭毛,不形成芽胞,毒力菌株可有菲薄的荚膜。
1985年WHO布鲁氏菌病专家季员会把布鲁氏菌属分为6个种19个生物型,我国已分离到15个生物型,即羊种(1~3型),牛种(1~7.9型),猪种(1.3型),绵羊副睾种和犬种各1个型。
临床上以羊、牛、猪三种意义最大,羊种致病力最强。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Brucella)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传染性变态反应性疾病,该病属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在全世界有广泛的分布。
感染人类的布鲁氏菌无鞭毛、无质粒、有荚膜,主要通过气溶胶感染,寄生于单核巨嗜细胞内,从而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
人感染布鲁氏菌可引起发烧、多汗、全身乏力、关节疼痛等症状,病程长且反复发作;家畜患病可导致流产、不孕、睾丸炎和附睾炎等。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重要传染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
因此,对布鲁氏菌病进行有效的诊治至关重要。
本文就国内外布鲁氏菌诊断学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其诊治水平。
1 细菌学诊断方法1.1显微镜直接涂片检查采集绒毛膜水肿液、流产胎衣、胎儿胃内容物、肝、脾、淋巴结等组织,涂片,用柯兹罗夫斯基染色法染色,显微镜直接镜检,布鲁氏菌为红色球杆状小杆菌,而其它菌为蓝色。
羊布鲁氏菌病原分离诊断和综合防治措施
羊布鲁氏菌病原分离诊断和综合防治措施羊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疾病,可影响羊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本文介绍了羊布鲁氏菌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实践,旨在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羊布鲁氏菌病、病原学、诊断、防治一、引言羊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疾病,主要影响羊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布鲁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有强烈的致病性和传染性,可导致多种动物和人类的疾病。
羊布鲁氏菌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对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造成了重大威胁。
因此,对羊布鲁氏菌病的病原学、诊断和防治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病原学羊布鲁氏菌病的病原菌为布鲁氏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是一种不易培养和诊断的病原菌。
羊感染布鲁氏菌后,病菌可在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内繁殖和扩散,导致全身性感染和病变。
病菌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创口等途径进入机体,引起感染。
布鲁氏菌具有强烈的抗药性和变异性,对常规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较低,容易产生耐药菌株和多重耐药。
三、诊断方法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测和临床表现。
常见的诊断方法包括:1. 细菌学检测:采用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从患羊体内分离出布鲁氏菌,并进行生化、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以确定病原菌的类型和特征。
2. 血清学检测:采用血清学检测方法,检测患羊体内的布鲁氏菌抗体水平,以确定感染情况和病程。
3. 分子生物学检测:采用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患羊体内的布鲁氏菌DNA,以确定病原菌的存在和种类。
4. 临床表现:羊布鲁氏菌病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厌食、消瘦、贫血、关节肿痛、流产等症状,可以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初步诊断。
四、防治措施羊布鲁氏菌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预防和治疗两个方面。
1. 预防措施(1)加强动物管理:加强饲养管理、环境卫生和个体防护,控制动物的感染和传播。
(2)强化疫苗接种:注射有效的布鲁氏菌疫苗,提高群体免疫力,减少病原菌的传播和感染。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技术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技术进展及其应用前景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其病原体布鲁氏菌主要感染动物,但也能够通过接触感染传播给人类。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并且在其应用前景上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传统的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免疫学方法。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需要时间和金钱成本较高,且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因此,科学家们不断探索新的诊断技术以提高布鲁氏菌病的检测效能。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PCR技术应用于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中。
PCR技术通过扩增特异的DNA片段来检测布鲁氏菌的存在。
相比于传统的方法,PCR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布鲁氏菌,并可同时进行多个病原体的检测。
此外,PCR技术还可以通过分子分型来研究病原菌的传播途径和亚型分类,为控制和防治布鲁氏菌病提供科学依据。
除了PCR技术,免疫学方法也在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免疫学方法包括血清学检测和皮肤过敏试验。
血清学检测主要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对布鲁氏菌抗原的抗体水平来诊断疾病。
这种方法具有简单、经济的优势,但需要等待患者产生抗体,因此对早期感染的检测敏感性较低。
皮肤过敏试验则是通过在患者皮肤上施加布鲁氏菌抗原来观察过敏反应。
该方法实施简单,但不适用于慢性感染的患者。
近年来,生物传感技术在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生物传感技术包括免疫传感技术、核酸传感技术和生物化学传感技术等。
这些技术通过检测样本中布鲁氏菌特定的生物标记物,如核酸、蛋白质或代谢产物来确定疾病的存在。
生物传感技术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可以实现实时检测,适用于早期诊断和监测治疗效果。
除了诊断技术的进展,布鲁氏菌病的应用前景也拓宽了。
近年来,布鲁氏菌病在动物保健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加。
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措施不仅可以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还可以减少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风险。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共 同抗原 表位 且 不 与 蛋 白 A/ 结 合 的 特 异 性单 克 G
隆抗 体建 立 了第 二代 竞 争 E I A ( E IA) 该方 LS C LS , 法通 过单 克 隆抗体 与牛 被检 血清 中 的抗体 与 S L S —P 的竞 争结 合 , 用酶 标蛋 白 A/ G显 色来 进行 检测 。方 法特 异 、 敏感 , 并能 区分 牛种 布鲁 氏菌 S 9疫苗 株免 1
13 酶联 免疫 吸 附试 验 ( L S E IA 是一 种 . E IA) LS
与 C T 效果 相 当的方 法 , 作 更 方便 , 可 以作 为 F 操 既 确定 检测 , 又可 以作 为 筛选 和鉴 别 用 。但 只有 用 于 牛布鲁 氏菌 病 的 E I A 是 国 际 贸 易 指 定 的 , 种 LS 这 E I A 方法不 仅用 于血 清 学诊 断 , 可用 于乳 汁 检 LS 还 查 。用于其 他 种 布 鲁 氏 菌病 检测 的 E 1 A 方 法 LS 也 是研 究 的热 点 。F l s eo a等。 应 用 鼠抗 流 产 ed h rv 布 鲁 氏菌脂 多糖 ( P ) L S 的单克 隆 抗 体建 立 了用 于 牛 种 布鲁 氏菌 、 羊种 布 鲁 氏 菌 和猪 种 布 鲁 氏菌 鉴 定 的 E IA, L S 该法具 有 高度 的特 异性 和敏感 性 , 时不 与 同
布鲁 氏 菌 抗 原 试 验 , 虎 红 平 板 凝 集 试 验 ( B 如 R T) 等 。虎 红平 板凝 集抗 原是 用抗原 性 良好 的布鲁 氏菌 株经培 养 、 活 、 心后 用 虎 红 染 色 液 染色 , 浮 于 灭 离 悬
布鲁氏菌病研究进展
布鲁氏菌病研究进展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研究进展综述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
人畜共患传染病,布氏杆菌侵入人体后可引起以长期发热、关节疼痛、肝脾肿大和慢性化为主要特征的机体变态反应性疾病。
由于布病对人群健康、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B类法定传染病[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归为一类传染病[2]。
尽管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是一种地方病[3.4],但是布病仍存在漏诊和漏报[5]。
此外,由于布病是兽医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
要因素,这种疾病在发展中国家也可以引起经济损失[6]。
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使得人们对于布病及布鲁氏菌有了进
一步的认识,并且在布鲁氏杆菌致病机制、诊断技术、治疗药物和疫
苗的研究及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和
探索。
现将布鲁氏菌病的研究现况综述如下。
b5E2RGbCAP
1.布鲁氏菌病的病原生物学研究
布鲁氏杆菌是革兰氏阴性、无芽孢、不运动、不形成荚膜的球杆菌。
微生物分类学家将布氏菌归为布鲁氏菌属,根据布鲁氏菌的致病性和宿主嗜性, 布鲁氏菌属分成8 个种: 羊种、牛种、猪种、犬种、海豚种、海豹种、沙林鼠种和绵羊种布鲁氏菌[7]。
人类能被羊种、牛种、猪种布鲁氏菌感染, 偶尔被犬种、海豚种、海豹种布鲁氏菌感染. 在
1 / 13。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高莎莎(河南省漯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462000)中图分类号:S85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733(2019)09-0069-05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也称马耳他热,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变态反应性人畜共患传染病,OIE把该病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布鲁氏菌病病可感染多种动物和人,临床上主要引起母畜的流产病、公畜的睾丸炎,人感染主要表现为长期的发热、多汗、乏力、肌肉和关节疼等。
近年来,我国布鲁氏菌病在人间和畜间的流行传播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畜牧业生产。
及时准确地诊断布鲁氏菌病对该病的防治和净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是结合布鲁氏菌病的危害,对布鲁氏菌病的病原学和免疫学实验室诊断方法进行概述,希望能为其他同行提供参考。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人和动物共患的慢性传染病。
布鲁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兼性胞内寄生菌。
1886年,英国军医Bruce从一名因“马耳他热”死亡的士兵脾脏中分离确认,迄今已有百余年。
根据布鲁氏菌的病原性和生化特性将该布病分为6个种20个生物型,包括3个羊布鲁氏菌(Br.melitensis)、9个牛种布鲁氏菌(Br.abortus)、5个猪布鲁氏菌(Br.suis)、1个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Br.ovis)、1个沙林鼠布鲁氏菌(Br.neotomae)、1个犬布鲁氏菌(Br.canis)[1]。
另外,还发现了生物学特性有别于前面6种布鲁氏菌的海洋鲸型海洋种(Br.ceti)和鳍型海洋种(Br.pinnipedialis)[2]。
1 布鲁氏菌病的危害(1)布鲁氏菌病可以感染多种动物和人,包括家畜、人和野生动物。
但每种布鲁氏菌只对相应的动物具有最强的致病性,而对其他种类的动物致病性较弱或者缺乏致病性。
布鲁氏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运 用 E IA 检 测 多, 目前 已有 相关 的商 品化 试剂 盒 , 要包 括人 布 鲁 主
年出现约 5 万例人布鲁 氏菌病【 0 4 】 。 目前 尚缺乏 成熟 的人用 疫苗 。 人感 染该病 主要途 径 为接 触感 染动物 。因此 , 强对 牛羊等 易感 动物 的 加 检 疫 , 汰感 染 病畜 , 灭传 染 源 是 防控 布鲁 氏菌病 淘 消
布 鲁 氏菌 病 (rcls ) 由布 鲁 氏 菌 (rcl B ueoi 是 l s B ue—
2 1 传 统免疫 学方法 . 传 统 免 疫 学 方 法 主 要 包 括 虎 红平 板 凝 集 试 验
l 侵入机体引起 的人兽共患传染病 , 国将其列为 a ) 我 二类传染病【 1 ] 。布鲁 氏菌可感染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种 家畜和野 生动 物 , 要通过 消化 道 、 肤黏膜 、 吸道 主 皮 呼
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1 细 菌学检 测方 法 病 原分 离鉴 定是诊 断布 鲁 氏菌病 的传 统方法 , 被
认为 是诊断 该病 的“ 金标 准 ” 。但布鲁 氏菌 生长 缓慢 ,
法 以其 高特 异 性和 敏感 性 的优 点被 OI 为诊 断和 E列 清 除牛 布鲁 氏菌 病 的推荐 方法 。20 0 6年 , l等仞 Ga l 建 立 了一 种 适用 于现 场 诊 断 的 Fd LS 方法 , 方法 I IA E 该 能在 l 5分钟 内检测布 鲁 氏菌抗 体 ,敏感 性和特 异性
等途 径侵入 机 体 , 感染 后 引起 相 似 的 临床 症 状 , 长 如 期发热 、 流产 与不育 、 弱、 虚 关节 痛及肝 脾肿 大等 。
目前 ,布 鲁 氏菌 属 已有 1 个种 的布鲁 氏菌 存 O余
(B ) 试 管 凝 集 试 验 (AT 、 环 试 验 ( T 、. R T、 S )乳 MR )2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李潇*1.贵州省盘州市动物防疫监测服务站 553537 2.贵州省六盘水市农业科学院 553600 3.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553600 4.贵州省威宁县农业农村局 553100 5.西南大学 402460*为通讯作者。
摘 要:,对该地区来自不同奶牛场的78份奶牛乳样进行CMT 诊、分离鉴定以及药敏试验。
结果表明,78份乳样检测出有27份乳样患有乳房炎,对该27份样品进行分离鉴定出葡萄球菌16株,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鉴定出的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多西环素、麦迪霉素和氧氟沙星高度敏感。
关键词:奶牛乳房炎;葡萄球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奶牛乳房炎是由物理,化学或微生物等因素刺激侵入奶牛乳腺所引发的一种炎症反应,其发病率比较高,表现为奶牛产奶量下降,发情期延长,繁殖性能降低。
而葡萄球菌是引起奶牛乳房炎主要的细菌之一,该菌在食物中被人摄入后,可引起食物中毒。
本研究是对荣昌区不同奶牛场的78份奶牛中检测有乳房炎的27份牛奶乳样进行细菌分离,并检测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筛选出针对葡萄球菌的敏感药物,从而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临床指导及葡萄球菌的耐药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普通琼脂培养基;兔血;高盐琼脂培养基;LB 营养肉汤;革兰氏染色液;各类抗生素药物药敏纸片;细菌生化管;细菌基因组DNA 提取试剂盒;PCR 扩增反应试剂盒(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DNA 胶回收试剂盒;DNA Marke ;16S rRNA 基因引物(由武汉金开瑞有限公司合成)。
立式压力蒸汽灭菌锅、电泳仪、梯度PCR 仪、冷冻离心机、双人单面净化工作台、接种环、显微镜和移液枪等。
2 方法随机采取荣昌区几个奶牛场的泌乳奶牛乳样78份。
采集乳样之前先用温水来清洗乳房,并消毒乳头及和周围部分。
收集样品时,弃掉前三把奶、后取10mL 左右的乳样挤入灭菌好的试管中,标记好试管,并详细记录。
布鲁氏菌病研究进展
《 上海 畜牧兽 医通讯 》 2 0 1 3年 第 5期
布 鲁 氏菌病 研 究进展
李 智 红 王 芳 蕊 韩 克 元 王 镇
(天 津 市 动 物 疫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3 0 0 4 0 2)
布 鲁 氏菌 病 是 由 布 鲁 氏菌 引 起 的 人 、 畜共患传 染病 , 属 二类动物疫 病。在家 畜 中 , 牛、 羊、 猪 最 常发 生 , 且 可 由牛 、
畜 间发 病 逐 年 上 升 , 给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1 病 原
布 鲁 氏 菌 属 有 6个 种 , 即马 耳 他 布 氏杆 菌 ( B r u c e l l a .
me l i t e n s i s ) 、 流 产 布 氏杆菌 ( B r .a b o r t u s ) 、 猪 布 氏杆菌 ( B r . s u i s ) 、 绵 羊 布 氏杆 菌 ( B r .o v i s ) 、 犬 布 氏杆 菌 ( B r .c a n i s ) 和 沙 林 鼠布 氏杆 菌 ( B r .n e o t o ma e ) 。不 同种 类 的 布 氏 杆菌 大多 具
患病或带菌动物史, 并且接触时间较长 、 数 量较多 、 机 会 频 发 且无任何 防护措 施。 。 布 氏 杆 菌 的侵 入 感 染 可 经 呼 吸 、 消
严重 ; 而B r . a b o r t u s 对人 的易感性 及危害 相对较轻 , 但 对 牛
则高度易感 , 危害严重 ; B r .s u i s 对 猪 和 人 均 表 现 出高 度 易 感
见 、 ”。近 年 在 全 国大 部 分 省 区 、 医院 、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心 和
兽 医 部 门 分 离 到 的 布 鲁 菌株 近 千株 , 其 特 点 是 在 布 病 患 者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高明华 樊庆德 徐春光 杨晓刚(呼伦贝尔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 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 )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 )引起的一种重要人兽共患病。
根据致病性和宿主特异性,将布鲁氏菌分为 6个种19个生物型,即羊种布鲁氏菌(B.meltensis )、牛种布鲁氏菌(B.abortus )、猪种布鲁氏菌(B. suis )、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B.ovis )、犬种布鲁氏菌(B. canis ) 和沙林鼠种布鲁氏菌(B. neotomae )。
另外,从海洋动物中分离到在致病性和分子特征上有别于前6种的布鲁氏菌,定为海洋种布鲁氏菌(B. maris )。
据CDC 报告,我国人布鲁氏菌病发生严重,2005~2007年全国布鲁氏菌病新发病人分别为18 416、19 013、21 901例,2008年1~10月新发病数已达27 264例,形势十分严峻。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感染来源主要是患布鲁氏菌病的羊,其次是牛及其他动物。
并且具有疫区范围扩大、爆发点增多、典型病例增多、人群分布以农民和牧民为主等特点。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人和动物布鲁氏菌病,加强对动物布鲁氏菌病的检疫监测力度十分重要。
为此本文就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方法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1 免疫学诊断技术 1.1 血清凝集性试验布鲁氏菌病传统检测方法有血清凝集试验、全乳环状试验(MRT)和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等。
经典血清凝集试验包括标准试管凝集试验(SAT)和平板凝集试验(PAT)等在发达国家已基本上停止使用,取代方法是缓冲布鲁氏菌抗原试验,如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等。
在国际贸易中,缓冲布鲁氏菌抗原试验是牛、羊、猪种布鲁氏菌病的指定试验。
乳牛MRT 依然是乳牛布鲁氏菌病监测的主要方法。
由于凝集性试验是基于检测针对布鲁氏菌多糖O-链的抗体,因此会与有类似多糖O-链的细菌如耶尔森氏菌O:9等出现交叉反应。
1.2 补体结合试验(CFT ) CFT 至今仍是布鲁氏菌病诊断的重要方法,是牛、羊及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病国际贸易指定试验,并作为确诊用。
Adone 等[2]以无抗补体活性的羊种布鲁氏菌B115 R 型菌株为抗原建立检测抗体的CFT(B115-CFT),并通过对RB51免疫的牛和水牛、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感染的羊和犬种布鲁氏菌感染的犬血清中R 型抗体进行检测表明,B115-CFT 与RB51-CFT 和HSE(布鲁氏菌热盐抽提物)-CFT 相比,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由于猪的补体会干扰豚鼠补体的作用,导致实验的敏感性降低38%~40%,因而CFT 不适合猪service@种布鲁氏菌病的检测。
1.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 ELISA 是一种与CFT 效果相当的方法,操作更方便,既可以作为确定检测,又可以作为筛选和鉴别用。
但只有用于牛布鲁氏菌病的ELISA 是国际贸易指定的,这种ELISA 方法不仅用于血清学诊断,还可用于乳汁检查。
用于其他种布鲁氏菌病检测的ELISA 方法也是研究的热点。
Fel'dsherova 等应用鼠抗流产布鲁氏菌脂多糖(LPS)的单克隆抗体建立了用于牛种布鲁氏菌、羊种布鲁氏菌和猪种布鲁氏菌鉴定的ELISA ,该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同时不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O:3、O:9及鼠伤寒沙门氏菌和土拉热弗朗西斯氏菌反应。
检测抗原的最低浓度可达0.05-0.1 ng/mL 。
Nielsen 等应用抗牛种布鲁氏菌S1119.3株S-LPS 的O 糖链(OPS)共同抗原表位且不与蛋白A/G 结合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建立了第二代竞争ELISA (CELISA),该方法通过单克隆抗体与牛被检血清中的抗体与S-LPS 的竞争结合,用酶标蛋白A/G 显色来进行检测。
方法特异、敏感,并能区分牛种布鲁氏菌S19疫苗株免疫。
Cakan 等应用商品化布鲁氏菌病IgG ELISA 和IgM ELISA 试剂盒对人布鲁氏菌病进行检测表明,当IgG ELISA 和IgM ELISA 同时应用时,对于疾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ELISA 的效果关键在于抗原的选用。
标准化牛种布鲁氏菌病ELISA 检测方法使用了S-LPS 抗原。
1.4 免疫组化法(Immunochemistry ) Ilhan 等[7]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羊种布鲁氏菌抗原在流产胎儿组织中的存在与分布情况。
在110份流产胎儿样本中检出抗原的有33份(占30%)。
33份阳性样本中检测到抗原的,肺25份(占22.7%), 肝21份(占19%), 脾13份(占11.8%), 肾6份(占5.4%)。
抗原主要位于肺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及肝枯否氏细胞的细胞膜上。
结果证明,免疫组化法可用于羊种布- 94 -鲁氏菌引起的绵羊流产福尔马林固定样本的检测。
1.5 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技术(GICA )Kim 等✆用犬种布鲁氏菌的抽提物作为检测抗原建立了检测犬血清布鲁氏菌病抗体的GICA 。
分别用血液培养、2-巯基乙醇快速筛选凝集试验(2-ME RSAT)和GICA 对发生布鲁氏菌病的10个不同圈舍的犬群进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4.8%, 39.5% 和39.1%,2-ME RSAT 和GICA 之间的κ值为0.89。
结果表明GICA 与常规的凝集试验和细菌学检测具有同样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朱明东等✉建立了诊断牛布鲁氏菌病的GICA ,通过对布鲁氏菌病病牛和健康牛不同血清用量的测试,确定GICA 诊断牛布鲁氏菌病最佳血清用量为10μL ,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91.3%和97.3%,Youden 指数为0.886;GICA 、斑点免疫金渗滤法(DIGFA)及SAT检测结果比较三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表明,GICA 诊断牛布鲁氏菌病,不仅具有试剂敏感、特异,且血清用量少,操作简便快速,适合于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及现场检测。
朱明东等还采用GICA 、DIGFA 和SAT 对不同流行区布鲁氏菌病人群抗体平行检测。
结果重流行区、监测地区和非疫区人群抗体阳性率,3种方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ICA 和SAT 平行检测布鲁氏菌病重疫区人群抗体阳性符合率为94.2%。
GICA 和SAT 平行检测布鲁氏菌病非疫区人群抗体阴性符合率为99.6%。
GICA 检测不同疫区之间人群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说明GICA 不仅能及时快速发现患者,而且可监测疫情,反映流行程度,在布鲁氏菌病不同流行区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2 分子生物学检测——PCR 及其衍service@生技术PCR 是布鲁氏菌病分子生物学检测和病原分型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当今研究的热点。
早在1994年,Bricker 等根据布鲁氏菌染色体中的遗传成分IS711种特异性定位引起的多态现象就建立PCR 检测方法,并根据在距IS711不同距离的引物杂交扩增产物大小来进行种型鉴定,能将布鲁氏菌牛种(1、2、4型)、羊种(1、2、3型)、猪种(1型)、绵羊附睾种区分鉴别,并将该方法称为AMOS (abortus, melitensis, ovis, suis) PCR 。
后来他们改进了AMOS PCR ,使之可以鉴别S19和RB51。
2003年Bricker 等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改进了AMOS PCR ,建立了Bass (brucella abortus species-specific) PCR ,能从布鲁氏菌疫苗株、其他种布鲁氏菌和非布鲁氏菌中区别牛种布鲁氏菌流行株(1、2、4型),是牛种布鲁氏菌筛选的一种可信赖方法。
Ocampo 等通过AMOS-ERY PCR 和以IS711为探针的Southern blot 杂交发现,牛3型除有牛3a 外,还有牛3b 生物型,进而用IS711 AMOS 作为引物扩增出长1.7kb 产物,可以鉴别出牛3b 型、牛5、牛6 和牛9型。
Whatmore 等利用PCR 扩增产物长度多态性可以将布鲁氏菌牛种、羊种、沙林鼠种、犬种、猪种、绵羊附睾种以及海洋种布鲁氏菌区别开来。
Fayazi 等用一个长度为25bp 的引物,经PCR 扩增后猪种菌得到420bp 产物,牛种菌得到420bp 和650bp 2个条带,从而将猪种和牛种布鲁氏菌鉴别开。
Cloeckaert 等应用PCR 扩增bp26基因得到1029bp 和1900bp ,其中1029bp 为布鲁氏菌6个种共有的产物,1900bp 为海洋种布鲁氏菌所特有。
2001年,Cloeckaert 等又发现利用omp 2 基因的多态性也可以将海洋种与其他布鲁氏菌区分开。
Redkar 等应用Real-Time PCR 鉴别了布鲁氏菌的牛、羊、猪3个种。
Probert 等也用RT-PCR 技术鉴别牛种、羊种和其他种布鲁氏菌。
Hini ć等建立的即可常规操作又可Real-Time PCR 的PCR 新方法,特异性强,可鉴别6个种的布鲁氏菌。
Vladyslava 等应用PCR 可以鉴别布鲁氏菌的6个种,并能将猪4 型单独鉴别出来。
López 等 建立了一种多重PCR 实验(阶梯法),7个实验室通过对来自不同动物和不同地区的625个布鲁氏菌株的检测表明,一步法可以鉴别古典布鲁氏菌种,包括海洋种及疫苗株S19、RB51和Rev.1。
Garcia 等用D de Ⅰ消化omp 31b 基因扩增产物做PCR-RFLP ,通过对37株代表所有种和型的参考株和野毒株分析,可在种水平上鉴别牛种、羊种和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
Le 等 应用多位点可变数串联重复分析(MLVA)方法,使用MLVA-15可以对布鲁氏菌属21个菌株进行分型,并认为MLVA-15可以代替传统分型方法进行种、型鉴定。
Whatmore 等依据21个可变数串联重复片段(VNTR)基因座(包括8个已报告的和13个以前未报告的)建立的分子亚类鉴定方法——VNTR 方法,通过对来自世界各地的121株布鲁氏菌进行检测证明,VNTR 是一种好的分型方法,并可用于流行病学追踪和菌株亲缘关系确定。
王远志等利用高变8聚核苷酸DNA 指纹技术(HOOF-Prints)对绵羊种布鲁氏菌019株VNTR 的8个位点进行PCR 扩增和序列分析,可鉴定该菌株,并有望弥补传统鉴定方法之不足。
- 96 -Ohtsuki 等根据流产布鲁氏菌BCSP31株的基因序列设计两组用于6个种布鲁氏菌鉴别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的特异性引物,通过对6个种22株布鲁氏菌和18个种28株非布鲁氏菌的检测表明,对布鲁氏菌的检测具有特异性(35min, 63℃)和敏感性(10fg 基因组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