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时间的脚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品读下列生动有趣的句子,说说作者是采用什么手法达到这 种表达效果的。 (1)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 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 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将“炎热的阳光”“严寒的霜雪”以及风雨等对岩石的 破坏说成是“攻击”,仿佛是有意识的行为,强化了它们与岩石 的敌对性,形象地说明了岩石“无时无刻不经受着磨难”。 (2)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 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运用排比句生动地描绘了“狂风”“洪水”“冰河” 等自然力的气势。“冲来了”“爬来了”是拟人化的描述, 增强了“洪水”“冰河”的动感和目的性,表现了它们势不 可挡的威力。
(3)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 远的地方。 以拟人的手法,写岩石被分解后的不同命运。这样写增 强了事物的主动性或被动性,生动有趣。
Baidu Nhomakorabea
(4)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 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
“像书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卧”“躺”运用拟人 的修辞手法,准确而又形象地说明了岩石形成的过程。
作者用大量篇幅说明岩石被破坏而渐成泥沙的过程,是 为下文说明岩石生成做铺垫,没有“老”的岩石不断地被破 坏,就没有“新”的岩石不断地生成,这是物质的运动规律。 因此,这些内容不仅不会影响说明对象,反而会使人们更具 体、更全面地了解说明对象。
3.岩石在生成过程中,究竟是怎样留下“时间的脚印”的?请 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8
时间的脚印
1.明确说明对象,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
2.掌握说明顺序中的逻辑顺序,理清文章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难点) 3.明确单句成段的作用,分析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特点。(重点) 4.培养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1.课文在说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后,接着写了一段介绍北京故宫 “铜壶滴漏”的内容,这样写是否偏离了主旨?为什么?
没有偏离主旨。因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说明时间是如何 被记录下来的。山野里每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 上百年的时间,但它只是大自然中保存着的许多种记录时间的 “重要的一种”,而“铜壶滴漏”则是这其中的另外一种,二 者相互补充,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周密性。
2.从文中不难看出“时间的脚印”是在岩石生成过程中留下 的,那么,作者为什么又用大量的篇幅来说明岩石被破坏而逐渐 成为泥沙的过程呢?会不会对说明对象有影响?
岩石是由泥沙等落入湖海中的沉积物不断积累达到一定 量时自身产生重压,有一些物质填充到泥沙中的孔隙里,使泥 沙胶结而形成的。它最初生成时,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 地叠加在一起,每一层岩石都凝固了不同时期的气候、生物等 的状况,我们根据这些不同时期的气候、生物在岩石中的反映 ,就可以推测出该岩石形成的时间以及同一岩层的气候、生物 等的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