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七篇)
内部控制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公司的规范发展,有效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内部控制制度是公司为防范经营风险,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促进各项经营活动的有效实施而制定的各种业务操作程序、管理方法与控制措施的总称。
第二章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第三条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一)保证经营的合法合规及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二)防范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
(三)保障客户及公司资产的安全、完整。
(四)保证公司业务记录、财务住处和其他信息的可靠、完整、及时。
(五)提高公司经营效率和效果。
第四条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原则:(一)健全性。
内部控制应当做到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统一;覆盖公司的所有业务、部门和人员,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确保不存在内部控制的空白或漏洞。
(二)合理性。
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与公司经营规模、业务范围、风险状况及公司所处的环境相适应,以合理的成本实现内部控制目标。
(三)制衡性:公司部门和岗位的设置应当权责分明、相互牵制;前台业务运第1页共7页作与后台管理支持适当分离。
(四)独立性。
承担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职能的部门应当独立于公司其他部门。
第三章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第五条公司内部控制主要内容包括。
环境控制、业务控制、会计系统控制、信息传递控制、内部审计控制等。
第一节环境控制第六条环境控制包括授权控制和员工素质控制两个方面。
第七条授权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一)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
董事会/执行董事是公司的常设决策机构,向股东大会负责。
监事会是公司的内部监督机构。
负责对公司董事、经理的行为及公司财务进行监督。
公司总裁由董事会/执行董事聘任,对董事会/执行董事负责,主持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____实施董事会/执行董事决议。
(二)公司作为法人实体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各业务部门在规定的业务、财务和人事等授权范围内行使相应的职权;各项业务和管理程序都制定了操作规程,各业务人员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工作,各项业务和管理程序遵照公司制定的各项操作规程运行;公司对授权部门和人员建立了相应的评价和反馈机制,授权期限不超过一年,对不适用的授权及时修改或取消授权。
内部控制的10种方法
内部控制的10种方法内部控制是指组织为达到经济目标,合理管理机构、人员、资产和业务流程,并确保合法遵循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一种管理方式。
以下是常见的10种内部控制方法:1.策略与目标设定:组织应明确制定合理的战略和目标,并将其传达给相关员工。
战略和目标应与组织的使命和愿景相一致,能够促进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2.事务处理控制:建立适当的流程和流程控制,确保组织内部的各项业务活动都能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例如,制定采购流程,确保合同、发票等文件能够得到适当的审批和记录。
3.财务报告控制:确保组织的财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
建立适当的会计制度和财务报告制度,确保财务报告符合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要求。
4.资产保护控制:建立合理的资产保护机制,包括物理安全措施和信息安全措施。
物理安全措施可以包括监控设备、访客登记制度、防火系统等;信息安全措施可以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备份、权限控制等。
5.人员管理控制:对人员进行合理的招聘、培训和绩效评估,确保人员具备必要的能力和素质,并能够符合组织的业务和道德要求。
此外,建立适当的员工福利制度,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6.风险管理控制:建立风险管理机制,识别和评估组织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例如,建立风险评估工具和流程,建立风险管理团队,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
7.内部审计控制: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对组织的各项业务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业务活动符合内部规定和外部法规,并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和错误。
8.信息系统控制:建立适当的信息系统控制,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用性。
包括网络安全措施、数据备份和恢复、权限控制、访问控制等。
10.持续改进控制:组织应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和修正。
定期进行内部控制的自评和外部审查,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使内部控制能够不断优化和完善。
总结起来,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保证组织的资产安全,确保业务活动的合规性和高效性,减少各类风险。
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合规管理
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合规管理嘿,朋友!咱今天来聊聊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还有合规管理这档子事儿。
你知道吗?这仨就像是咱们生活中的三把锁,锁住了各种可能出现的麻烦和风险。
先说内部控制,这就好比你家里的收纳柜,每个格子都有它的用途,东西放得整整齐齐,找起来方便,也不会乱套。
要是没有这合理的内部控制,那企业就像个乱糟糟的房间,东西乱丢,效率低下,成本还蹭蹭往上涨。
风险管理呢,就像是天气预报。
你得提前知道可能会刮大风下大雨,才能提前做好准备,是把窗户关好,还是把衣服收进来。
企业也是一样,市场变化就像那天气,一会儿风和日丽,一会儿又狂风暴雨的。
要是不做好风险管理,稍有个风吹草动,可能就被打得晕头转向啦。
再讲讲合规管理,这可是企业的“交通规则”。
你想想,要是路上没有交通规则,那车还不得乱开,事故频发?企业要是不合规,就像开车闯红灯,不仅会被罚款扣分,严重的还可能直接出局!举个例子,有个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的高利润,忽视了内部控制,财务混乱,采购环节也漏洞百出。
结果呢?成本失控,资金链断裂,这不是自讨苦吃嘛!还有个企业,盲目扩张,不考虑风险,市场一有波动,立马陷入困境,就像在大海上没了指南针的船。
再有个企业,为了省事,违反法律法规,被监管部门狠狠处罚,名声扫地,客户也都跑光了。
那要怎么做才能把这三块都抓好呢?首先得有清晰的制度和流程,就像给企业铺好一条条规范的道路。
然后,得让每个人都明白这些规则,不能光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得真正装进大家的脑子里。
还要有监督和考核,不能让有人偷懒或者违规还没人管。
总之,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合规管理,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弱。
只有把这三把锁都锁好了,企业才能在市场的海洋里稳稳地航行,不怕风浪,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内部控制的相关知识点
内部控制的相关知识点内部控制是组织内部的管理措施和制度,旨在保障企业的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资产的安全和保护利益。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对内部控制的一些相关知识点进行详细探讨。
一、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目标内部控制是企业为实现业务目标、合规目标和风险管理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和制度。
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保障企业的资产安全,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遵守适用法律法规和内外部规则,保障企业的财务稳定和经营有效性,预防和控制风险。
二、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与审计等组成要素。
1. 控制环境:指企业内部的整体管控氛围和文化。
包括企业管理层的风险意识、操纵行为和道德标准、组织架构和分工、对员工的培训和激励等。
2. 风险评估:指企业对潜在风险和机会进行识别、评估和应对措施的制定,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3. 控制活动:指企业为应对风险而采取的一系列事务和流程控制措施,包括授权和审批程序、会计和财务制度、资产管理等。
4. 信息与沟通:指企业对内对外的信息流动和沟通机制,包括业务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递,以及内外部交流和报告机制。
5. 监督与审计:指企业内部和外部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审计活动,包括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
三、内部控制的原则和制度1. 健全完善:内部控制必须覆盖企业的所有业务和环节,确保所有重要事项都能得到有效控制。
2. 适度合理:内部控制应该根据企业的规模、性质和风险程度制定,既要能够达到目标,又不应过度繁琐和昂贵。
3. 充分有效:内部控制应该确保足够的资源和信息,能够及时发现和防范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4. 分责分类:内部控制应该明确各个层级和部门的职责和权限,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和滥用。
5. 审计核查:内部控制应该定期进行审计和核查,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符合规定要求。
四、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好处良好的内部控制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具有以下重要性和好处:1. 保护企业的财务利益:内部控制可以避免财务欺诈和不当行为,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1.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或者由企业章程规定的经理、厂长办公会等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以下简称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企业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是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2.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系统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具体地说,内部控制系统是指一个单位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为了实现其发展战略,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确保信息的正确可靠,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利用单位内部因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组成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
3.内部控制系统的分类(1)内部控制系统按要素分类(一)控制环境。
是指对对企业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多种因素的统称。
(二)风险评估。
每个企业都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不同风险,这些风险都必须加以评估。
(三)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及程序,如核准,授权,验证,调节,复核经营业绩,保障资产安全及职务分工等。
(四)信息与沟通。
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需按某种形式辨识,去的确切的信息,并进行沟通,以使员工能够履行其责任。
(五)监控。
监控是由适当的人员,评估控制的设计和运作情况的过程。
(2)内部控制系统按工作范围分类(一)内部管理控制系统。
内部管理控制系统是以提高经营效率,工作效率为目的,用于行政和业务管理方面的方法,措施和程序。
(二)内部会计控制系统。
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是以保护财产物资和确保会计资料可靠性为目的,用于会计业务和与之相关的其他业务管理方面的方法,措施和程序。
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
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
内部控制是企业实施经营活动的一种管理手段,是企业以外部法规、企业内部制度、日常控制程序、具有职能的管理层等多种方式,协同合作,形成一个有效管理的机制,以确保企业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一系列行动或步骤。
内部控制有三大要素:
(1)内部管理制度: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作为执行各项经营活动的依据,做到准确详细、简单明了,以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顺利进行。
(2)内部控制职能:特别是对于内部控制职能,企业应该制定具体的职能要求,确定内部控制职责的权限和范围,实施严格的岗位分工,形成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效管理。
(3)内部控制程序:企业应该根据其具体情况,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程序,有效地控制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包括财务报告、投资决策、资产管理等,确保经营活动高效稳定地进行。
内部控制的作用
(1)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步骤进行,避免出现经营风险。
(2)提升企业效率:通过内部控制,企业可以更好地安排、监督、调整各项经营活动,从而有效地提升企业效率。
(3)提高企业效益: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效益,降
低成本,减少财务损失,改善财务报表,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总之,内部控制是企业实施经营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通过内部控制可以使企业经营活动顺利进行,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内部控制名词解释
内部控制名词解释内部控制是指组织机构或者企业为遵循法律、规定和伦理要求,保护资产,使企业运营活动高效有序进行的一系列措施和制度。
内部控制系统包括组织结构、职责分工、制度规范、流程流程、信息系统和监督等方面。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信息准确性和财务报告可靠性。
具体来说,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1. 资产保护:内部控制系统应当设立明确的财务政策和制度,通过对资产的保护,减少资产损失风险,包括防止资产丢失、失窃或被滥用。
2. 经济效益:内部控制系统应帮助企业合理规划和使用资源,确保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浪费,提高经济效益。
3. 业务执行效果:内部控制系统应加强对企业运营活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各个环节按照规定和流程进行,减少错误和失误的发生,提高业务执行效果。
4. 财务报告可靠性:内部控制系统应确保企业的财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内部控制的主要特点包括:1. 完整性:内部控制系统应覆盖企业的所有关键环节,确保全面、完整地保护企业的利益。
2. 独立性:内部控制系统应独立于企业的其他部门或者个人,确保系统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3. 分工与职责明确:内部控制系统应确立明确的分工和职责,使每个部门和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4. 监督和检查:内部控制系统应设立有效的监督和检查机制,对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系统的运行效果。
5. 连续性:内部控制系统应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变化而不断调整和完善,确保企业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内部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可以帮助企业规范运营活动,保护企业的利益,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同时,内部控制也是企业合规经营的基础,能够防范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纠纷。
因此,企业需要高度重视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并不断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其有效运行。
内部控制的10种方法
内部控制的10种方法内部控制的10种方法《会计法》明确提出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要求,并提出会计工作中职务分离.重大事项决策与执行程序.财产清查和定期内部审计等规定,这些要求和规定从其实质内容来讲,就是要加强各单位的内部控制。
其目的在于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管理要求的内部组织结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单位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系统,强化风险管理,确保单位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运行,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欺诈.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财产的安全完整;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要实现上述目标,笔者认为,只有在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成分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内部控制方法才能真正将内部控制落到实处。
加强内部控制是贯彻《会计法》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研究和运用内部控制的各种方法是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
一.组织规划控制组织规划是对企业组织机构设置.职务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控制。
企业组织机构有两个层面:一是法人的治理结构问题,涉及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的设置及相关关系,二是管理部门设置及其关系,对财务管理来说,就是如何确定财务管理的广度和深度,由此产生集权管理和分级管理的组织模式。
职务分工主要解决不相容职务分离。
所谓不相容职务分离是指那些由一个人担任,即可能发生错误和弊端又可掩盖其错误和弊端的职务。
企业内部主要不相容职务有:授权批准职务.业务经办职务.财产保管职务.会计记录职务和审核监督职务。
这五种职务之间应实行如下分离:(1)授权批准职务与执行业务职务相分离。
(2)业务经办职务与审核监督职务分离。
(3)业务经办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分离。
(4)财产保管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分离。
(5)业务经办职务与财产保管职务相分离。
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包括了一系列的制度、流程和行为规范,旨在保障企业的财务、经营和管理活动能够有效地进行,并避免各种风险和损失。
本文将从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的目标、内部控制的要素、内部控制的实施方式以及内部控制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达到经济效益和管理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工作程序和行为规范等安排,以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可靠,资产得到有效保护,遵循法律法规,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并防范各种风险和损失。
二、内部控制的目标1.保障财务信息真实可靠:通过建立合理有效的会计核算体系,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可靠。
2.资产得到有效保护:通过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确保企业资产得到有效保护。
3.遵循法律法规:通过建立合规性管理体系,确保企业遵守法律法规,避免违规行为。
4.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通过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益。
5.防范各种风险和损失:通过建立风险管理体系,防范各种风险和损失。
三、内部控制的要素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等五个要素。
1.控制环境:指企业内部的文化、价值观、道德标准以及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等因素。
良好的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
2.风险评估:指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包括了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处理。
3.控制活动:指企业为达到内部控制目标而实施的具体行动,包括了会计核算、资产管理、财务报告等方面的具体操作流程。
4.信息与沟通:指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相关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
有效的信息与沟通能够确保内部控制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5.监督:指企业内部对内部控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包括了自我监督、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等多种形式。
四、内部控制的实施方式内部控制的实施方式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包括了明确职责分工、设立岗位职责和权限等。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中文名内部控制制度成果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目的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目的划分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方法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完成部门内部审计一、定义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或者由企业章程规定的经理、厂长办公会等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以下简称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企业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层,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从上述定义可知,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
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它是因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完善的。
最早的控制主要着眼于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侧重于从钱物分管、严格手续、加强复核方面进行控制。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才逐步发展成近代的内部控制系统。
审计准则方面的定义: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内部控制是指一单位内部的管理控制系统,即为保证单位经济活动正常进行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
不仅包括单位最高管理当局用来授权与指挥经济活动的各种方式方法,也包括核算、审核、分析各种信息资料及报告的程序和步骤,还包括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评价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内部控制的控制方法
内部控制的控制方法
内部控制的控制方法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内部控制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
内部控制的控制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组织控制:组织控制是指企业通过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明确的职责权限、
科学的管理制度等来实现内部控制目标。
组织控制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其他控制方法都以组织控制为基础。
2.程序控制:程序控制是指企业通过制定完善的业务流程和操作程序来实现内
部控制目标。
程序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防止错误和舞弊行为的发生。
3.操作控制:操作控制是指企业通过使用各种操作手段和技术来实现内部控制
目标。
操作控制可以有效提高业务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4.监督控制:监督控制是指企业通过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来实现内部控制目标。
监督控制可以有效发现和纠正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具体来说,内部控制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职责分离:职责分离是指将同一项业务的不同环节分配给不同的人员负责,
以防止权力集中、滥用职权等问题的发生。
●授权审批:授权审批是指企业根据业务需要,对员工进行授权,并对其行为
进行审批,以确保业务的规范运行。
●记录保存:记录保存是指企业对业务活动进行记录和保存,以便于查阅和监
督。
●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以
发现和纠正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内部控制的控制方法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实施。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风险情况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控制方法。
内部控制工作方案11篇
内部控制工作方案11篇内部控制工作方案11、界定权力事项。
按照“职权法定、权责一致”的要求,在《安徽省粮食局关于公布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通告》(皖粮通〔20xx〕18号)的基础上,对权力事项进行全面清理确认,明确权力行使的依据、权力运行的规则和范围。
(牵头处室:政策法规处)2、规范岗位设置。
按照分权制衡的原则,规范岗位设置,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并定期轮岗,确保岗位设置、岗位分工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
(牵头处室:人事处)3、优化权力流程。
对权力运行流程按事项和岗位进行细化和分类,制定作业规范,明确操作标准,合理分解权力。
通过流程控制和痕迹化管理,形成层层分解、环环相扣、有效制约的管理链条。
(牵头处室:政策法规处)4、健全控制体系。
围绕权力流程中的岗位职责和权力风险点,依据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廉政要求、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制定内部控制措施,形成操作性强、具体管用、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体系。
重要措施以制度形式固化。
(牵头处室:财务处)5、推进信息公开。
权力事项、运行流程、岗位设置等内容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每年进行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并将自我评价情况报告作为部门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内容进行报告。
逐步建立内部控制信息公开机制,更好的发挥信息公开对内部控制建设的促进和监督作用。
(牵头处室:办公室)6、严格考评问责。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和问责机制,通过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检查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内部控制。
将单位和个人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与干部考核、追责问责结合起来,对内部控制失职、失察的单位和干部职工违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全面提升管理成效。
(牵头处室:人事处)内部控制工作方案2(一)宣传培训学习阶段(1至5月)。
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我局会计刘华斌参加市财政局组织的专门培训。
同时,局办公室开展本局宣传、培训和集中学习活动,使全局工作人员全面了解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意义、原则、内容和方法,在全局形成“人人学内控,人人懂内控,人人参与内控,人人执行内控”的局面。
内部控制基本概念
内部控制基本概念
内部控制是指组织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流程和措施来确保实现管理目标、促进业务有效运行、保护资产安全、预防和发现错误和不法行为的一种管理手段和方法。
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指组织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有效性的意识、态度和信念,以及对资源的分配和管理的决策和调整。
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组织对各种可能影响实现目标的内、外部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的过程,以明确风险的性质、来源、影响程度和可能性,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组织为实现管理目标,通过制定和执行各项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来防止和探测错误和不法行为的过程,包括授权和审批、记录和核对、访问控制、风险管理等。
4. 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指组织内外部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递和共享,以及员工之间、各级管理层之间以及组织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
5. 监督与反馈:监督与反馈是指组织对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的持续监督、评估和审计,以及及时发现和纠正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这些基本概念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保护组织的利益和资产安全,增强组织的竞争力和社会声誉。
内部控制的定义
内部控制的定义
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
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内部审计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的使用了资源,是否在实现组织目标。
主要区别:
1、目标不同。
内部控制是建立相互制约的管理关系,目的是改善经营管理;内部审计是对各种业务进行评价,是否合规。
2、手段不同。
内部控制手段主要有环境控制、风险评估、活动控制、信息与沟通、监控等;内部审计主要手段是查证、函证、抽样、座谈、调查等。
3、关注点不同。
内部控制的关注点是管理流程、制度和岗位约束、制度的有效性、关键岗位等;内部审计的关注点是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异常财务现象,财务规范性等。
4、对象不同。
内部控制的对象是整个企业的各个环节;内部审计是相关环节和财务相关信息。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1、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都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都需要建立相关体系和制度。
2、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检验和保证,并为内部控制提出改进意见;完善和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内部审计的目的之一。
3、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互为手段和目标。
七种内部控制方法
七种内部控制方法
1. 分工与协作:明确员工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调,避免职责重叠或责任漏洞。
2. 权限与限制:设定员工的权限和权限限制,确保只有合适的人员才能访问敏感信息或执行重要操作。
3. 审计与监督:定期对内部流程和操作进行审计,以确保其合规性和有效性。
监督员工的工作表现,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4. 内部报告与沟通:建立有效的内部报告和沟通机制,鼓励员工及时上报问题和提出改进建议,以及及时沟通和解决问题。
5. 资产保护与风险管理:确保公司资产的安全和保护,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防范内外部风险。
6. 信息技术控制:建立适当的信息技术系统和控制措施,保护公司的数据和信息安全,并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7. 反腐败与道德规范:建立反腐败和道德规范,明确公司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以及惩罚违反规定的行为。
内部控制课程
内部控制课程一、内部控制课程简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内部控制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
为了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我国高校纷纷开设了内部控制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方法与应用,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降低企业风险。
二、内部控制课程的核心内容1.内部控制概述内部控制课程首先介绍了内部控制的定义、发展历程和作用。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到内部控制是企业组织为实现经营目标,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合规性、效益性和资产安全等方面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种制度安排。
2.内部控制五大要素课程重点阐述了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这五大要素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3.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课程讲解了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公司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的环境基础,良好的公司治理能够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同时,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工具,有助于提高企业决策效率和保护投资者利益。
4.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课程还介绍了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的关系。
企业风险管理是一种全面、系统的管理活动,旨在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
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企业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各种风险。
三、内部控制课程的实际应用1.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课程案例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具体步骤,如:制定内部控制政策、完善组织结构、梳理业务流程、制定内部控制手册等。
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了解如何构建一套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
2.内部控制在我国的法规要求课程介绍了我国关于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如:《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等。
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法律要求,提高合规意识。
3.内部控制在不同行业的实践案例课程选取了不同行业的企业内部控制实践案例,如:金融、制造、能源等。
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了解内部控制在不同行业的实际应用,提高内部控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谈谈对内部控制的理解
谈谈对内部控制的理解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及意义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达成经营目标,对其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制度。
其目的是保护企业资产、提高经济效益、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遵守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长期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1.有效性原则:内部控制必须能够保证企业达成经营目标。
2.适用性原则:内部控制必须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和需要进行定制化设计。
3.合理性原则:内部控制必须在成本可承受范围内实现最大效益。
4.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必须覆盖企业所有方面,包括财务报告、资产管理、风险管理等。
5.连续性原则:内部控制必须持续不断地进行监督和改进。
三、内部控制的内容1.财务报告类:(1)会计核算准则的制定和执行;(2)会计档案的管理;(3)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4)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
2.资产管理类:(1)固定资产的管理;(2)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流动资产的管理;(3)现金及银行存款的管理。
3.风险管理类:(1)风险评估和控制;(2)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和控制;(3)业务流程风险评估和控制。
四、内部控制的实施步骤1.确定内部控制目标:明确企业经营目标,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内部控制目标。
2.识别内部控制风险:分析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哪些潜在风险,对可能造成损失或影响财务报告真实性和完整性的风险进行识别。
3.设计内部控制程序:根据识别出来的风险,设计符合企业需要的内部控制程序,并明确职责分工。
4.实施内部控制程序:将设计好的内部控制程序落实到具体操作中,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得到有效的控制。
5.监督内部控制程序:对内部控制程序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五、内部控制的评价1.自我评价:企业内部自我评价,通过不断改进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2.外部评价:由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价,客观公正地为企业提供改进建议。
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的概念什么是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指一个组织内部设计和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和程序,旨在保护资产、促进业务运作的有效性和效率以及预防和检测错误和欺诈行为。
内部控制涵盖了一个组织的所有业务和活动,包括财务和非财务方面。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组织的运作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保护组织的资产,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促进业务运作的高效性和效益,预防和检测错误和欺诈行为。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内部控制对于一个组织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以下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性:1. 保护资产内部控制可以帮助组织保护其资产,包括财务资产、实物资产和知识产权等。
通过确立适当的控制措施,组织能够防止盗窃、损坏和滥用资产的风险。
2. 提高业务运作的效率和效益内部控制可以帮助组织识别和消除业务运作中的障碍和问题,提高业务流程的效率和效益。
通过规范流程和建立适当的控制环境,组织能够优化资源利用,减少浪费和重复工作。
3. 保证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内部控制对于财务报告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通过实施适当的控制措施,组织能够确保财务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为利益相关方提供可信的财务信息。
4. 防范错误和欺诈行为内部控制可以帮助组织预防和检测错误和欺诈行为。
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和内部审计机制,组织能够识别和处理潜在的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和发现错误和欺诈行为。
5. 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内部控制可以帮助组织确保其运作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通过建立适当的合规程序和措施,组织能够防止违反法律法规的风险,保护自身的声誉和利益。
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内部控制包含以下几个组成要素:1. 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指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和意识,以及组织文化对内部控制的支持和推动力度。
良好的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有效运作的基础。
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组织对内外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管理的过程。
通过风险评估,组织能够确定关键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来防范和降低风险。
3. 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组织对特定业务和活动设计和实施的控制措施和程序。
内部控制 准则
内部控制一、内部控制的定义与重要性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确保其经营活动的有效进行、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相关信息的真实与可靠,以及对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程序。
它涉及企业内部的各个层级和部门,旨在识别、评估和管理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
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它不仅有助于保障企业的财务报告合规性,还能提高经营效率,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内部控制的主要要素1.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治理结构、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等。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涉及识别和分析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并确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为了确保内部控制策略得到有效执行而制定的具体措施和程序。
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确保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流畅传递。
5.监督与评审:监督与评审是对内部控制过程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价的过程,以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三、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与作用1.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内部控制通过规范财务流程,防止错误和舞弊行为,保障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提升经营效率: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降低成本。
3.保障资产安全:通过严格的控制措施,防止资产被不当使用或盗窃,确保企业的资产安全。
4.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内部控制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避免违规风险。
5.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通过风险管理和绩效管理等方面的内部控制活动,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
四、内部控制的实施与应用1.制定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企业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风险状况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
2.培训和意识提升:加强员工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和技能。
3.权限和职责分配: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防止权力滥用和职责模糊。
4.风险应对策略制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
内部控制的定义及理解
内部控制的定义及理解
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唠唠内部控制这个听起来好像挺专业的玩意儿。
到底啥是内部控制呢?简单来说,就好比你家的大门,你得有把锁来保证家里的安全吧!这就是一个很形象的内部控制例子呀。
比如说,一家公司,它就得有各种制度、流程来管着,防止出乱子。
就像杨过管理他的门派,得立下规矩,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这就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
你想啊,要是没点规矩,那不乱套了嘛!
又比如说学校,得有各种管理措施来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安全。
老师们上课有规范,学生们的行为有准则,这不就是在进行内部控制嘛。
这就好比孙悟空给花果山的猴子们定些规矩,让它们能有序地生活和玩耍。
内部控制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好的哟!它需要各方面的配合。
就好像一场足球比赛,守门员、后卫、中场、前锋,每个位置都得各司其职,才能踢好比赛。
要是有一个人的环节出问题了,那可能就全盘皆输啦!比如,财务部门要是没把账算清楚,那不就乱了套啦?这不就跟做饭时盐放多了一样,整个菜的味道都变啦!
咱再换个角度想想,如果一个公司没有好的内部控制,那会怎么样呢?哎呀呀,那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哦。
比如员工随便乱来,资金乱用,或者产品质量不过关。
这可不行呀!所以说,内部控制真的太重要啦,就跟人每天要吃饭一样重要呢。
我觉得啊,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单位,甚至咱们自己的生活,都得重视内部控制。
它就像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一盏明灯,照亮我们,让我们走得更稳、更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市光领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 《财税信息》 第一百 三 十 五 期 目 录主编:杨虎祥 副编:陈德贤、向泽华、范结宜本所为您服务热线电话:81325623 81325526––––––––––––––––––––––––––––––––––––– 五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财政部解读企业内控指引之组织架构企业内控建设不能仅局限于财务层面如何运用内部控制识别会计造假企业内控实施普遍存在三大问题企业内控制度的“可控”点内控建设的四点建议ERP 企业内部控制风险防范武钢的“内审三部曲”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二O 一O 年九月一日五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4月26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该配套指引包括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连同此前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证监会纪委书记李小雪、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国资委副主任邵宁、保监会主席助理袁力、银监会银行监管一部巡视员郝爱群出席会议并就贯彻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提出要求。
来自世界银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国际会计师联合会、香港会计师公会、澳门特区财政局的代表参加会议并发言。
发布会由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主持。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指出,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制定发布,标志着“以防范风险和控制舞弊为中心、以控制标准和评价标准为主体,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衔接有序、方法科学、体系完备”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目标基本建成,是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审计准则体系建成并有效实施之后的又一项重大系统工程,也是财政、审计、证券监管、银行监管、保险监管和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深入贯彻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必将有利于进一步夯实宏观经济形势回升向好的微观基础,有利于推动我国企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促进企业全方位参与国际经济竞争,有利于维护经济金融稳定和社会公众合法权益。
他强调,财政部将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扎实抓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贯彻实施工作:一是着力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内控宣传,在全社会营造一种注重风险防范、强化责任意识、崇尚诚实守信、履行社会责任的内控文化,为全面贯彻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二是着力实施全方位、全覆盖的内控规范培训,重点培训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相关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并将内控规范培训纳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三是着力做好企业内控规范体系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实施工作平稳、有序、顺利进行;四是着力推进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国际交流与合作,争取在内部控制建设所依据的规范、内部控制审计所遵循的准则及注册会计师相关业务监管要求等方面,建立互认机制,切实降低中国企业境外融资成本。
中国证监会纪委书记李小雪在发言中指出,要妥善处理好内控规范实施过程中的三大关系:一是处理好外部监管要求与内部管理需求的关系,强化公司内生动力;二是处理好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公司自我评价的关系,着力建立通过自我评价和外部审计发现问题的机制;三是处理好以全面风险管理为基础的内控体系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关系,通过加强内控管理提升公司报告信息质量。
他表示,证监会将与有关部门加强协调,按照“选择试点、逐步推广、总结经验、稳步推进”的原则,分步骤、分阶段地推进企业内控规范在上市公司的实施,并把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建设情况纳入上市公司日常监管的范围,确保内控规范体系的执行质量。
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在发言中指出,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发布将对防范企业风险、规范企业管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和积极推动作用。
他表示,审计机关要加强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审计监督,推动内控规范的贯彻落实,促进被审计单位完善内部控制;同时,要加强对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支持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履行内控职责,推动内部审计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
国资委副主任邵宁结合中央企业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情况指出,加强内部控制有助于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他要求,中央企业要在贯彻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方面作出表率,以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为契机,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银监会银行监管一部巡视员郝爱群宣读了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的书面发言。
王兆星在书面发言中指出,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适时出台,对于提高我国银行业内部控制水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银监会将进一步加强与财政部等部门的合作,持续关注银行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为进一步防范经济金融风险,稳固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作出不懈努力。
中国保监会主席助理袁力在发言中指出,内部控制监管是保险公司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监会将按照企业内控规范体系的原则和要求,结合保险行业的特点和实际,加强对保险公司的政策指导和行业监管,督促梳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内控规范体系在保险行业得到有效执行。
世界银行高级专家陈楠希女士认为,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为企业战略、董事会职责、风险评估、员工薪酬、诚实守信、受托责任和审计等问题设定了良好实务标准,有助于企业管理当局防范经营和管理风险、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侯任理事保罗·帕特先生指出,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中国建成内控规范体系表示祝贺和钦佩。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理事乔伊斯林·莫顿女士高度赞赏中国政府在内部控制标准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相信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能够支持企业有效实施发展战略并保持高效运营。
在全球内部控制标准制定领域享有盛誉的美国科索委员会专门发来贺信,对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发布表示热烈祝贺,认为中国企业内控规范体系与国际通行的科索内控框架在所有主要方面保持了一致。
香港会计师公会会长冯英伟先生认为,在全球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有助于鼓励企业创新、提高企业绩效、增强投资者信心,可谓适逢其时、为世所需。
澳门财政局副局长容光亮先生说,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发布对澳门极具参考价值,澳门将密切关注内地企业执行内控规范体系的进展和情况,为澳门企业强化内部控制做好准备。
为确保企业内控规范体系平稳顺利实施,财政部等五部门制定了实施时间表: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
执行企业内控规范体系的企业,必须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同时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
注册会计师发现在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企业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应当提示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关注。
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委员、咨询专家,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部分地方财政厅(局)会计处长,以及来自有关大型企业、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和高等院校等方面的特邀代表约180人参加了会议。
财政部解读企业内控指引之组织架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指出,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其中,核心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
为什么要制定组织架构指引?该指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对组织架构的设计和运行等提出了哪些要求?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一、关于组织架构指引的现实和长远意义一个现代企业,无论是处于新建、重组改制还是存续状态,要实现发展战略,就必须把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放在首位或重中之重。
否则,其他方面都无从谈起。
第一,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可以促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一个企业怎样才能永远保持成功呢?这就要靠制度。
这个制度就是现代企业制度。
它是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公司制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现代企业制度。
可见,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组织架构问题;或者,一个实施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应当具备科学完善的组织架构。
也可以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从组织架构开始。
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企业和我国现代企业的实践证明,公司治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永恒的主题。
第二,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可以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舞弊风险。
串谋舞弊是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一颗“毒瘤”,也是内部控制建设的难点之一。
2004年11月发生的震惊中外的中航油(新加坡)股份公司期权交易巨亏案就是一个典型。
第三,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可以为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组织架构是企业内部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开展风险评估、实施控制活动、促进信息沟通、强化内部监督的基础设施和平台载体。
一个科学高效、分工制衡的组织架构,可以使企业自上而下地对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进而采取控制措施予以应对,可以促进信息在企业内部各层级之间、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及时、准确、顺畅的传递,可以提升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的力度和效能。
二、关于组织架构指引的主要内容组织架构指引着力解决企业应如何进行组织架构设计和运行,核心是如何加强组织架构方面的风险管控。
组织架构指引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定指引的必要性和依据,组织架构的本质、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应关注的主要风险以及如何设计和运行组织架构等,分三章共十一条。
关于组织架构的本质,可从治理结构和内部机构两个层面理解。
其中,治理结构即企业治理层面的组织架构。
它是企业成为可以与外部主体发生各项经济关系的法人所必备的组织基础,具体是指企业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设置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法律实体及其相关的法人治理结构,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在法律许可的框架下拥有特定权利、履行相应义务,以保障各利益相关方的基本权益。
内部机构则是企业内部机构层面的组织架构。
它是指企业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分别设置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及其由各专业人员组成的管理团队,针对各项业务功能行使决策、计划、执行、监督、评价的权力并承担相应的义务,从而为业务顺利开展进而实现企业发展战略提供组织机构的支撑平台。
企业应当根据发展战略、业务需要和控制要求,选择适合本企业的内部组织机构类型。
关于组织架构设计和运行的主要风险,组织架构指引从治理结构和内部机构两个角度作了描述。
(一)从治理结构层面看,主要风险在于: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