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八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选择题

C. 沦为列强资本输出场所

D. 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 阅读《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表》。对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持续增长

B. 五口通商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C. 中国的民族资本抵制了列强的商品倾销

D. 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占领了中国市场

3. 下表为《某一时期重庆地区重工业发展状况统计表》。导致这一时期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重庆成为通商口岸工业发展迅速

B.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 企业内迁以及政府实行战时体制

D. 国民政府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开发

4. 1929年7月(民国十八年),国民政府颁布《特种工业奖励法》;次年二月又公布《特种工业奖励标准》,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又将其修改为《工业奖励法》。这些做法()

A. 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应急措施

B. 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C. 发挥了政府的经济职能

D. 限制了官僚资本的膨胀

5. 下图是“中国近现代几种主要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示意图”。其中3(曲线)所代表的经济形式迎来发展最高峰的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A.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

B. 清政府放

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 官僚资本控制经济命脉迅速膨胀

D. 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6. 晚清人士恽毓鼎在日记中写道:“此辫与我相守五十年,一旦截之,不无恋恋。唯上流社会人俱已濯濯,余既不能杜门自守,不免驰骤于酹酢场中,日受刺激,只可降心从众矣。”由此可见他剪辫()

A. 被迫顺应时局的无奈之举

B. 出自于反清革命的需要

C. 为了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

D. 表示彻底与旧风俗决裂

7. 徐珂《清稗类钞》:“上海繁华甲于全国,一衣一服,莫不矜奇斗巧,日出新裁。其间由朴素而趋于奢侈,固足证世风之日下,然亦有由繁琐而趋于简便者,亦足见文化之日进也。衣由宽腰博带,变而为轻裾短袖。”材料根本上反映了()

A. 上海是近代中国最繁华的城市

B. 服饰西化现象逐渐风靡上海

C. 攀比之风的盛行导致世风日下

D. 近代服饰变革体现文明碰撞

8. 右图《谣言宜禁》刊登于19世纪末发行的《点石斋画报》,其上配有文字:“泰州为扬属一大邑,早经设立电报局,以便官商寄信之用。乃近有匪徒造谣言,谓电报局所用电气系以死者之魂炼成。故专收人家供奉之神主牌,每牌值价洋四五十元,须在三年以内者方为合用。”上述图文信息从侧面说明了()

A. 谣言散布阻碍了通信工具应用

B. 晚清时期社会生活实现近代化

C. 大众传媒关注科技成果的传播

D. 民众普遍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

9. 1912年上海《民立报》发表谭人凤《粤汉铁路说贴》:“世界大势,是由水运而趋陆运。故欧美各邦路线密若蛛网。近且有横贯欧亚之大计划。盖国势随路线而扩张,事业因交通而发展。……我国幅员广阔,为统一计,沿边各路,方亟待第次兴办……此国策可以促进实业、巩固边防。”由此可见()

A. 作者积极主张推进交通近代化

B. 民国政府重视铁路交通事业发展

C. 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输出加剧

D. 西方列强支持中国铁路事业发展

10. 下图反映了我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的变化。以下关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评

述,正确的是()

A. 互联网将逐渐取代其他大众传媒

B. 中国从2005年开始接入互联网

C. 互联网将很快成为“第一媒介”

D. 互联网深刻地影响了人民生活

二、非选择题

11. 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下,中国工业化开始起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抑臣尤有所陈者,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妙在借水火之力,以省人物之劳费……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1865年)

材料二江南机器制造局已刊未刊各种译著共241种。翻译馆已刊行的193种译书分类如下:政史8种,外交5种,商学3种,教育3种,数学、物理、化学28种,天文、地质测绘9种,农学10种,医学11种,矿冶15种,机械、工程15种,工艺、制造30种,船政7种,军事39种,地图2种,译名表4种,连续出版物4种。

——那世平《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西书翻译及其特点》

材料三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朱伯康、施正康《中国经济史》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归纳李鸿章对于机器制造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一认识的主要原因。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西书翻译的突出特点。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三的结论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00字左右)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人口政策经过了多次调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虽然国家没有制订明确的人口政策,但刚刚脱离战争苦海获得解放的中国人民,带着对新生活的无限憧憬,从内心深处渴望自此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实现“多子多福”的天伦之乐。……国家领导人又提出“人口众多是一件好事”的观点,成为鼓励生育的政治理由。……到1962年,由于人口政策指导思想的偏差和高生育率的延续,人口数量猛烈增长,国民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杨垣国《历史地看待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政策及其演变》

材料二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迁,传统生育观念正在发生着改变。城乡居民普遍接受了计划生育的国策和一对夫妇只要一个孩子的号召。2001年对农村的一项调查表明:家庭中男女地位的平等,合理生育或少生孩子的观念正在农民当中逐渐形成。“女儿也是传后人”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