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近视视功能损害
近视名词解释
![近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bf4a43f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aa.png)
近视名词解释近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又称为近视眼或远视。
近视是指眼球的轴长过长或眼球的屈光度过强,导致光线在眼球内焦点位于视网膜前而非视网膜上,使得远处的物体无法清晰看见,只有将物体靠近眼睛才能看清。
近视主要表现为远视力模糊,近视力相对来说较好。
近视的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根据近视度数不同,也会对生活、学习以及工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近视分为两类,一种是生理性近视,这是近视的正常生理过程,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另一种是病理性近视,这是由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近视,如眼睛疾病、遗传因素、眼压增高等。
病理性近视的发展速度快,近视度数较高,对眼球的损害也较大。
近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遗传因素:近视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如果父母或亲属也有近视,那么子女患近视的风险就会增加。
2. 环境因素:长期处于近距离用眼、长时间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等会使眼睛长时间处于近视状态,容易导致近视的发生。
3. 学习压力:过度用眼、长时间读书、写字等,会使眼睛疲劳,加重近视的程度。
4. 不良用眼习惯:长期低头看手机、电脑等会使眼球过度延长,导致近视的发生。
5. 其他因素:如眼底病变、眼球感染、高眼压等也可以导致近视的发生。
近视的治疗方法有多种选择,包括佩戴眼镜、使用隐形眼镜、进行视力矫正手术等。
其中,佩戴眼镜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可以通过调节光线的折射来将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改善视力。
隐形眼镜是一种不需要佩戴在眼镜上的矫正近视的方式,通过直接贴在角膜上来改变光线的聚焦点,从而达到矫正近视的效果。
视力矫正手术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近视的方法,通过改变角膜的形状来改变光线聚焦的位置,从而改善视力。
但这种手术适应症有一定的限制,需要经过医生的评估和建议。
预防近视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调整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保持一定的用眼距离,每隔一段时间需要休息眼睛,可以进行眼部按摩和远眺等活动,缓解眼睛疲劳。
病理性近视患者空间频率相关的大脑视皮层功能活动变化
![病理性近视患者空间频率相关的大脑视皮层功能活动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65897da7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fe.png)
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氉氉氉氉引文格式:曹宁,张颖,毕爱玲,潘雪梅,路致远,吴建峰,等.病理性近视患者空间频率相关的大脑视皮层功能活动变化[J].眼科新进展,2021,41(5):428 433.doi:10.13389/j.cnki.rao.2021.0089【应用研究】病理性近视患者空间频率相关的大脑视皮层功能活动变化△曹宁 张颖 毕爱玲 潘雪梅 路致远 吴建峰 卢秀珍 毕宏生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氉氉氉氉作者简介:曹宁(ORCID:0000 0002 8639 2599),女,1994年7月出生,2018级在读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屈光不正及小儿斜视、弱视。
E mail:cn1120125940@163.com通信作者:毕宏生(ORCID:0000 0002 6965 9626),男,1960年2月出生,山东莱芜人,博士,主任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院长、眼科研究所所长。
主要研究方向:白内障、眼视光学。
E mail:hongshengbi1@163.com通信作者:卢秀珍(ORCID:0000 0001 8699 0102),女,1972年2月出生,山东临沂人,博士,主任医师。
主要研究方向:斜视、弱视及小儿眼病。
Email:luxzhluxzh@163.com收稿日期:2021 01 19修回日期:2021 03 26本文编辑:盛丽娜△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9YFC1710200,2019YFC17102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82074498)作者单位: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山东中医药大学(曹宁,张颖,毕爱玲,路致远,吴建峰,卢秀珍,毕宏生);250002 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中西医结合眼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校中西医结合眼病防治技术(强化)重点实验室(曹宁,张颖,毕爱玲,潘雪梅,路致远,吴建峰,卢秀珍,毕宏生);250002 山东省济南市,山东中医药大学眼科研究所(毕爱玲,毕宏生);250002 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视觉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毕爱玲,毕宏生);250002 山东省济南市,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潘雪梅,吴建峰,卢秀珍,毕宏生)【摘要】 目的 应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NIRS)研究不同级别病理性近视(PM)患者在高、低两种空间频率棋盘格视觉刺激任务下的大脑视皮层活动。
高度近视防控的专家共识(2017)
![高度近视防控的专家共识(2017)](https://img.taocdn.com/s3/m/ffaf4fb1b307e87100f69686.png)
高度近视防控的专家共识(2017)我国就是一个典型的高度近视高发国家,而且我国青少年的高度近视患病率在6.69%~38.4%之间[8-10],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高度近视常导致永久性视力损害,甚至失明,目前已为我国第二大致盲原因。
为了进一步标准和提高我国高度近视的诊疗水平,使高度近视的防控工作引起广泛重视,特撰写此专家共识。
1 高度近视的定义及分类高度近视是指近视度数在-6.00 D以上的屈光不正状态。
本共识将高度近视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性高度近视, 其近视度数高, 但成年以后可趋于稳定, 并且不伴有导致不可逆视觉损害的眼底病变; 另一类是病理性近视, 表现为近视终生进展, 可出现不可逆的视觉损害和眼底病变, 并伴有眼轴不断地过度增长〔> 26.5 mm〕。
2 高度近视的诊断2.1 症状[11]2.1.1 单纯性高度近视的症状〔1〕视力下降:大部分患者远视力下降的程度和视近清晰的距离均与屈光度数有关, 近视度数越高, 远视力下降越明显, 视近清晰距离越近, 但矫正视力尚正常。
〔2〕飞蚊症:玻璃体变性、液化形成的漂浮物投影在视网膜上引起黑影飘动的感觉, 似有蚊虫在眼前飞动, 可随年龄增长而增多。
〔3〕视疲劳:多见于伴有散光、屈光参差的近视, 可表现为过度用眼后出现重影、闪光感、畏光、眼干、眼痒、眼异物感、眼部酸胀等。
2.1.2 病理性近视的症状在单纯性高度近视症状的基础上, 表现为更严重的视功能损害。
〔1〕视力下降:病理性近视的裸眼远视力有较大损害, 近视力在出现眼底及晶状体并发症时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区别于单纯性高度近视, 病理性近视的屈光不正度数会随着病程进展不断加深, 矫正视力进行性下降。
〔2〕视物遮挡:病理性近视会出现相应的视野改变, 引起视物遮挡感。
尤其当并发视网膜脱离时, 可出现大片遮幕感。
〔3〕视物变形:当病理性近视并发黄斑变性, 黄斑出血或黄斑裂孔时, 可出现视物变形。
2近视的分类
![2近视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bab57fc119e8b8f67c1cb95b.png)
【屈光度】由于病理性近视与单纯性近视的屈光度有交叉重叠,因此很难定出一个确切的屈光指标,一般可以 -6.00D以上作为可能病理性近视,-8.00D以上较为肯定的病理性近视。
第二节 根据近视屈光度的分类法
(一)分类标准
较完整的分类方法可将近视根据其屈光度高低分为以下四类:
低度近视:- 0.25D ~ - 3.00D 中度近视:- 3.25D ~ - 6.00D 高度近视:-6.25D ~ -9.00DD 超高度近视:- 9.00D以上
(二)按屈光度分类法与年龄的关系
所敬(1988)提出,用屈光度做病理性近视的分类标准,需视年龄而定,即5岁以下儿童屈光度已达 -4.00D者或 6~8岁儿童屈光度已达 -6.00D者都可认为是病理性近视。在9岁以上者,则以 -8.00D为病理性近视的分界线。
第一节 根据病理变化的分类法
根据近视是否有眼部变性及视功能损害,可将原发性近视分为病理性近视和单纯性近视。 (一)定义
病理性近视是指有眼底变性的近视(如后葡萄肿、漆裂纹、黄斑出血、Fuchs班、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病灶及周边部视网膜变性),可发 生各种并发症(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白内障等)及明显视功能损害。 常见于高度近视,有明显的眼轴延长。 病理性近视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通常为单基因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为主,次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偶有 性连锁隐性遗传。 单纯性近视指不伴有眼部明显病理变化的近视,矫正视力一般可达正常,通常为低-中度近视,眼轴延长较轻,一 般不超过正常范围,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过度视近)共同决定的,一般认为是多因子遗传。
眼科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上)
![眼科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上)](https://img.taocdn.com/s3/m/7e04a1de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3e.png)
眼科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上)⽩内障专科⾮先天性⽩内障【鉴别诊断】:1. 糖尿病性⽩内障:患者有糖尿病病史,⽩内障发⽣较早,进展较快,容易成熟。
眼科检查除⽩内障外眼底常常伴有微⾎管瘤,出⾎或渗出等病变,该患者与此不符,可排除。
2. 并发性⽩内障:是指眼部炎症或退⾏性病变(虹膜炎、视⽹膜⾊素变性、⾼度近视、青光眼及眼部⼿术史等)引起的⽩内障。
在裂隙灯下能见到后囊膜下⽪质有点状或条纹状混浊,这些混浊还带有红、蓝、绿⾊颗粒。
或⽩内障成核型混浊。
该患者与此不符,可排除。
3. 先天性⽩内障:多见于⼉童,往往有家族遗传病史,发病时间⼀般早于年龄相关性⽩内障,可能伴发眼部其他异常。
晶体混浊为特征性的前极混浊,后极混浊,冠状混浊,点状混浊,绕核性混浊,核性混浊等,该患者与此不符,可排除。
4. 外伤性⽩内障:有明确的眼外伤病史(钝挫伤,穿通伤,爆炸伤,电击伤等),眼部检查除晶体混浊外常可见到前房出⾎,⾓膜或巩膜裂⼝或陈旧性瘢痕等,该患者与此不符,可排除。
5. 药物性⽩内障:长期服药史或化学性药品接触史。
与此类相关的常见药物有⽪质类固醇、缩瞳剂、氯丙嗪及三硝荃甲苯,该患者与此不符,可排除。
先天性⽩内障【鉴别诊断】:1. Coats病:多发⽣于6岁以上男性⼉童少年,病程较长,发展较慢。
视⽹膜⾎管⼴泛异常扩张,常伴有⾎管瘤,视⽹膜下形成⼤⽚⽩⾊渗出,常伴有出⾎和胆固醇结晶,进⽽继发视⽹膜脱离⽽呈⽩⾊瞳孔,该患者与此不符,可排除。
2. 早产⼉视⽹膜病变:多发⽣于接受过持续⾼浓度氧⽓治疗的早产⼉,常在⽣后2-6周双眼发病,晚期玻璃体内⾎管增⽣,结缔组织形成,牵引视⽹膜形成皱褶,重则晶体后可见机化膜,该患者与此不符,可排除。
3. 原始玻璃体增⽣症:本病为眼部先天异常,见于⾜⽉产婴⼉,90%以上为单眼发病,表现为晶体后⾯有较厚的灰⽩⾊结缔组织并伴新⽣⾎管,多伴有⼩眼球,浅前房,瞳孔异常等,该患者与此不符,可排除。
斜弱视专科恒定性外斜视外斜视⾓较恒定,斜视⾓较⼤,各诊断眼位斜视⾓相等。
养生常识 5种疾病会伤害你的视力
![养生常识 5种疾病会伤害你的视力](https://img.taocdn.com/s3/m/f7a699c9360cba1aa811daf1.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养生常识 5种疾病会伤害你的视力
导语:视力对于我们是很重要的,我们需要眼睛去看世界,我们要用眼睛来体会光明。
若果我们的视力下降甚至是看不到东西,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
视力对于我们是很重要的,我们需要眼睛去看世界,我们要用眼睛来体会光明。
若果我们的视力下降甚至是看不到东西,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麻烦与困扰。
视力下降的原因其实大家应该也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预防疾病的方法。
5种疾病会伤你的害视力
在意识到视觉对人们的重要性的时候,大家越来越关注视觉的建康。
人类对抗视力伤害的战役已经打了几百年了,最近每况愈下,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不清楚到底我们的主要敌人是谁。
那么要保护好我们的视力,首先要清楚我们的敌人情况,否则费了最大的力量,只消灭一个小喽罗,是毫无战果可言的。
今天我们就弄个清楚,以便我们针对性的开战!
1、视疲劳
视疲劳的症状
眼下患有"视疲劳"的人越来越多,这是现代生活方式改变的表现。
长时间近距离阅读、阅读太小的文字、电脑操作时间过长等,都会过度使用眼的调节能力,引起眼球胀痛、发干、视物模糊、眼睑沉重等视疲劳症状,严重时还可出现头痛、眼眶痛,甚至恶心、呕吐。
视疲劳如何导致近视或使近视加深
近距离用眼和高强度用眼可致使眼睛出现视疲劳。
如果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得不到缓解和调整,就容易导致睫状肌痉挛,睫状肌持续收缩时间过长,使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就会发生调节性近视,即
生活常识分享。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病理性近视的围手术期护理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病理性近视的围手术期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b0c1fcab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07.png)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病理性近视的围手术期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后巩膜加固治疗病理性近视的围手术期护理及经验。
方法总结我院应用后巩膜加固术治疗病理性近视的患者22例(32眼)的护理体会,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增加患者积极配合手术的依从性;术中、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做好眼部伤口敷料观察、疼痛和恶心呕吐的症状、眼肌的功能训练等。
结果 22例(32眼)患者均在全麻下行单条兜带式后巩膜加固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无一例出现视网膜脱离、眼前节缺血综合征、眼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后巩膜加固术可以安全、有效阻止病理性近视的发展,围手术期的护理至关重要,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后巩膜加固术;病理性近视;视网膜脱离;护理病理性近视是一种进行性高度近视并伴因眼轴过度增长而造成的后极部视网膜病变,常可引起黄斑裂孔、黄斑出血、黄斑劈裂、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萎缩、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等[1],最终导致视力严重损害甚至失明。
后巩膜加固术是利用生物或非生物材料对眼球后极部黄斑区巩膜薄弱部分进行加固,通过对后极部巩膜的加固来阻断眼轴延长,进而阻止病理性近视的发展。
我院于2019年10至2020年12月共收治22例病理性近视患者,均在全麻下行单条兜带式后巩膜加固术,手术过程顺利,疗效满意,现将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19年10至2020年12月我院共收治22例(32眼)病理性近视患者,其51岁,平均年龄33.82岁;眼轴平均长度为中男14例,女8例;年龄8~29.58mm;其中黄斑裂孔5例、黄斑出血2例、黄斑劈裂3例、单纯高度近视12例。
术前完善各项眼科检查,若发现眼底周边有裂孔或格子样改变的均先行视网膜激光光凝,稳定后再行后巩膜加固术。
1.2 治疗方法与结果患者均在全麻下行改良的单条兜带式后巩膜加固术(Synder-Thompson)。
22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中3例因眼心反射导致一过性心率减慢,给于对症处理,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病理性近视后极黄斑并发症
![病理性近视后极黄斑并发症](https://img.taocdn.com/s3/m/05d07aabdd88d0d233d46a7f.png)
近视是引起 世 界 范 围 内 视 力 损 害 的 首 要 原 因 [13],其 发 生 率也逐年升高 [1]。北 京 一 项 调 查 [4]发 现,中、高 度 近 视 患 病 率 在 2006~2015年间持续增长。此外近视发病率也具有地区差 异,亚太 地 区 近 视 以 及 高 度 近 视 的 发 生 率 明 显 高 于 其 他 地 区[5]。高度近视是病理性近视的重要危险因素,病理性近视可 以引起多种并发症,是引起视力丧失的重要原因[6]。人们对病 理性近视还未给予足够重视,多数病理性近视患者早期诊治延 误,病情进展得 不 到 控 制,最 终 造 成 视 力 不 可 逆 性 损 伤。 据 估 计,2050年,近 视 人 数 将 达 到 49.8%,高 度 近 视 占 总 人 口 的 9.8% [7]。随着近视 和 病 理 性 近 视 发 生 率 的 增 加,眼 底 退 行 性 病变有急剧增加的趋势[89]。目前病理性近视人数没有确切估 计,可能与病理性近视的定义尚未明确有关。
这个分类中,眼底黄斑病变在第 2阶段及以上就可以认为是病 理性近视。
2 病理性近视眼底并发症分级
病理性近视眼底分级目前没有统一的方法,较早的分级是 1984年 Avila等[11]根据脉络膜视网膜萎缩的程度,将病理性近 视眼底分为 0~5级(表 2)。较新的分级是 OhnoMatsui等[10] 将近视性黄斑变性分为 5级和 3个附加症状 1个特征性改变 (表 1)。增加 3个附加症状的原因是,它们与中心视力缺失有 很大关系,但又不能归类于某个阶段,甚至可与分类症状并存。 而后巩膜葡萄肿 可 以 造 成 视 网 膜、脉 络 膜 牵 拉 性 损 伤,被 认 为 是病理性近视的特征改变。我院患者根据眼底黄斑病变分级 和附加症状的眼底彩色照片如图 1。对于 1级眼底病变:豹纹 状眼底,指在 眼 底 后 极 部 视 盘 周 围 区 域 可 见 较 大 的 脉 络 膜 血 管,是由于视网膜 色 素 上 皮 层 变 薄,透 过 视 网 膜 可 以 看 到 下 方 脉络膜大血管的结构。豹纹状眼底虽然在近视性黄斑变性分 类上属 于 1级,但 研 究 发 现 豹 纹 状 眼 底 与 脉 络 膜 厚 度 有 关[1213],中 心 凹 下 脉 络 膜 厚 度 越 薄,豹 纹 状 眼 底 分 级 越 严 重[14],并 且 眼 底 萎 缩 在 达 到 豹 纹 状 眼 底 之 后,萎 缩 进 展 更快 。 [15]
近视防治指南(2024)
![近视防治指南(2024)](https://img.taocdn.com/s3/m/925e0e83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a0.png)
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近年来,我国近视发生率居高不下,近视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病理性近视相关眼底病变已成为我国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防治工作,制定本指南。
一、近视的定义、分类与分期、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一)定义。
人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类型。
(二)分类与分期。
1.根据屈光成分分类:(1)屈光性近视:主要由于角膜或晶状体屈光力过大或各屈光成分的屈光指数异常,屈光力超出正常范围,而眼轴长度基本在正常范围。
屈光性近视又可分为曲率性近视、屈光指数性近视和调节性近视三种。
(2)轴性近视:由于眼轴延长,眼轴长度超出正常范围,角膜和晶状体等眼其他屈光成分屈光力基本在正常范围。
轴性近视是最常见的近视类型。
2.根据病程进展和病理变化分类:(1)单纯性近视:近视度数一般在600度之内,大部分患者的眼底无病理变化,进展缓慢,用适当的镜片即可将视力矫正至正常,其他视功能指标多正常。
(2)病理性近视:视功能明显受损,远视力矫正多不理想,近视力亦可异常,可发生程度不等的眼底病变,如近视弧形斑、豹纹状眼底、黄斑部出血或新生血管,可发生形状不规则透见白色巩膜的脉络膜萎缩灶,或有色素沉着呈圆形黑色斑(Fuchs斑);视网膜周边部格子样变性、囊样变性;在年龄较轻时出现白内障、玻璃体液化、混浊和玻璃体后脱离等。
与正常人相比,发生视网膜裂孔、脱离、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出血和开角型青光眼的危险性明显增大。
病理性近视常由于眼球前后径变长,眼球较突出,眼球后极部扩张,巩膜局部向后膨隆形成后巩膜葡萄肿。
3.根据近视度数分类:按照睫状肌麻痹后测定的等效球镜(SE)度数将近视分为低度近视、中度近视和高度近视三类(等效球镜度=球镜度+1/2柱镜度):低度近视:近视度数在50度至300度之间(-3.00D<SE≤-0.50D);中度近视:近视度数在300度至600度之间(-6.00D<SE≤-3.00D);高度近视:近视度数超过600度(SE≤-6.00D)。
病理性近视CNV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病理性近视CNV的诊断与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a68813fdd88d0d232d46a2a.png)
• 2015年,Ohno-Matsui 依据眼底照相,定义近视黄斑病变, 近视黄斑病变的损害分为五型,三个附加特征——漆裂纹, 近视CNV,Fuchs斑
近视性黄斑病变 0型 无黄斑损害 1型 豹纹状眼底 2型 弥漫的脉络膜萎缩 3型 大片脉络膜萎缩 4型 黄斑萎缩
病理性近视CNV的 诊断与治疗进展
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 眼科 陈雪艺
概述
• 病理性近视:
–发病率不一
• 欧洲:0.1%-0.5% • 亚洲:0.2%-1.4% • 占世界人口的3%
– 致盲率不一:近视人群中由于高度近视性眼底病 理改变致盲或视力低下
– 欧洲:有7%患者 – 亚洲:有12%-27%
异常如假性近视CNV
– 可以判断CNV是否存在,明确CNV的类型、面 积,活动性等
• OCT-A
• 病理性近视导致视功能损伤的主要原因:
– 眼球后部形态异常导致后巩膜葡萄肿 – 眼球增大引发视神经病变、黄斑病变等 – 眼底具体改变:
– 玻璃体浑浊、漆样裂纹、Fuch’s斑、脉络膜新生血 管(CNV)、弥漫性及局灶性脉络膜视网膜萎缩、后 巩膜葡萄肿、黄斑裂孔、黄斑视网膜劈裂、视网膜 脱离等等
– Wong TY, et al. Myop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sation: current concepts and update on clinical management. Br J Ophthalmol 2015;99:289–296.
近视CNV流行病学
• 患病率变异很大,因定义分类等不 能统一
• 39项研究报告统计:
– 近视CNV患病率在5.2%至11.3% – 双眼患病占到15%---30% – 病程:三个月——21.5年 – 表现为视力明显下降
高度近视并发症眼底病变的研究进展
![高度近视并发症眼底病变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a37bb58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44.png)
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氉氉氉氉引文格式:时雪静,郑天烁,王强.高度近视并发症眼底病变的研究进展[J].眼科新进展,2024,44(5):415 420.doi:10.13389/j.cnki.rao.2024.0081【文献综述】高度近视并发症眼底病变的研究进展时雪静 郑天烁 王 强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氉氉氉氉作者简介:时雪静,(ORCID:00090008 9348 3238),女,1998年3月出生,山东滨州人,硕士。
研究方向:青光眼。
E mail:1097029467@qq.com通信作者:王强(ORCID:0000 0003 0534 5000),男,1965年6月出生,山东东阿人,硕士,教授,主任医师。
研究方向:青光眼。
E mail:bywq001@126.com收稿日期:2023 05 15修回日期:2023 08 15本文编辑:盛丽娜作者单位:264199 山东省烟台市,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摘要】 高度近视患病率逐年升高,并导致多种眼部并发症的发生,其中病理性近视成为全球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的一大病因。
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灌注减少,并发生不同程度的视野缺损。
高度近视对眼底造成了不可逆性的损害,导致青光眼易感性增加及近视性黄斑病变等的发生发展。
因此,深入了解高度近视眼底及并发症的特点对于减缓高度近视进展、遏制其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大临床意义。
本文将从高度近视眼底灌注、视野缺损以及高度近视并发症等方面详细介绍高度近视的危害性,指导临床医师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高度近视及其并发症,从而减少高度近视患病率及致盲率,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视觉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 高度近视;眼底微循环;视野缺损;高度近视并发症【中图分类号】 R778近视是最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电子设备普及,近视发病率逐年提高,其中高度近视(HM)可对眼底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已成为全球中度或重度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1],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以下定义:近视为任何一只眼的等效球镜度≤-0.50D,HM为任何一只眼的等效球镜度≤-5.00D[2],而Flitcroft等[3]基于各项研究共识建议将HM定义为调节松弛时眼睛的等效球镜度≤-6.00D,以及眼轴长度超过26mm。
病理性近视的发生发展及治疗
![病理性近视的发生发展及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67fca113aa00b52acec7ca02.png)
病理性近视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发表时间:2015-09-01T09:51:11.260Z 来源:《健康必读》2015年第7期供稿作者:李桢楠[导读] 乐清市第三人民院眼科病理性近视的定义病理性近视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与用眼疲劳无关,近视度数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加深,可高达2000度以上。
李桢楠(乐清市第三人民院眼科浙江乐清325600)【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622-01【摘要】病理性近视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与用眼疲劳无关,近视度数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加深,可高达2000度以上。
本文将对病理性近视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方面分别进行论述。
【关键词】病理性近视,发生,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一、病理性近视的定义病理性近视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与用眼疲劳无关,近视度数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加深,可高达2000度以上。
病理性近视亦称为高度进行性近视,多在青少年时开始发病并伴随终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将不断加重,导致患者的视力不佳,当发生严重并发症时甚至造成失明,其中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是本病致盲的重要原因。
二、病理性近视的发病原因(一)、Lumican与病理性近视的关系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近视是最常见的眼部疾病之一,其中高度病理性近视由于其发病率的上升及严重的危害性日益受到人们重视。
现已经通过基因测序发现基因位点18p11.31与部分病理性近视的发病关系密切[1]。
目前最新的研究也倾向这种观点,即Lumican与病理性近视的发生有关,对台湾地区120例成年病理性近视患者和137例正常人对照研究中发现:病理性近视人群位于Lumi can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单核昔的多态性显著变化[2]。
(二)、生活方式与病理性近视的关系1、近距离工作Wensor等[3]团发现近视眼的患病率与一些近距离工作的职业有关,如大学教师(OR值为1.63)、文秘人员(OR值为1.89)等。
视光学基础习题集
![视光学基础习题集](https://img.taocdn.com/s3/m/6391d81d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98.png)
视光学基础习题集——12眼本2班一、名词解释1、视力(Visual Acuity):即视觉分辨力,双眼所能分辨(de)外界两物点间(de)最小距离,常用视角(de)倒数表达.2、视角(visual angle):物体两端与眼第一结点所成(de)夹角.3、视觉分辨力极限理论:在正常情况下,人眼对外界物体(de)分辨力是有一定限度(de),该理论被称之为视觉分辨力极限理论.4、模型眼(Schematic Eye):一个适合于进行眼球光学系统理论研究且模拟人眼(de)光学结构.5、正视化(Emmetropization):外界(de)视觉刺激对眼球(de)生长发育发挥精确(de)调控作用,眼球壁会向着物像焦点(de)方向生长,直至屈光状态和眼轴长度达到合适(de)匹配,此过程称为正视化.6、正视(Emmetropia):当眼处于非调节状态,外界平行光线经眼(de)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7、屈光不正(Refractive Error):当眼处于非调节状态,外界平行光线经眼(de)屈光系统后,不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不能产生清晰像(de)一种屈光状态.8、近视(Myopia):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外界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聚焦于视网膜感光细胞层之前(de)一种屈光状态.9、远视(Hyperopia):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外界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聚焦于视网膜感光细胞层之后(de)一种屈光状态.10、远点(Far Point):当眼处于非调节状态时,与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发生共轭关系(de)物空间物点(de)位置,称为远点.11、近点(Near Point):当眼处于最大调节力时,与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发生共轭关系(de)物空间物点(de)位置,称为近点.12、隐性远视(Latent Hyperopia):即潜伏性远视,在无睫状肌麻痹验光过程中不会发现(de)远视,隐性远视=全远视-显性远视.13、显性远视(Manifest Hyperopia):在常规验光过程中可以表现出来(de)远视,等于矫正至正视状态(de)最大正镜(de)度数.14、全远视(Total Hyperopia):即总(de)远视量,在调节完全放松(de)状态下所能接受(de)最大正镜(de)度数,全远视=显性远视+隐性远视.15、绝对性远视(Absolute Hyperopia):指(de)是调节所无法代偿(de)远视,等于常规验光过程中矫正至正视(de)最小正镜(de)度数.16、随意性远视(Facultative Hyperopia):由自身调节所掩盖(de)远视,但在常规验光过程中可以被发现(de)远视,随意性远视=显性远视-绝对性远视.17、散光(Astigmatism):平行光通过眼球折射后所成像并非一个焦点,而是在空间不同位置(de)两条焦线和最小弥散圆(de)一种屈光状态.18、Sturm光锥:平行光线透过复曲面(de)屈光界面后,不能形成焦点,而是形成一前一后两条互为正交(de)焦线,两焦线间(de)光束形成顶对顶(de)圆锥形,称为Sturm光锥(史氏光锥).19、最小弥散圆(Circle of least confusion):前后焦线之间为一系列大小不等(de)椭圆形光学切面,其中最小(de)光学切面为一圆形,称最小弥散圆.20、顺规散光(Astigmatism with the rule,AWR):指角膜高屈光力子午线位于垂直位(±30°),即60°~120°之间.21、逆规散光(Astigmatism against the rule,AAR):指角膜高屈光力子午线位于水平位(±30°),即30°~150°之间.22、斜轴散光(Oblique Astigmatism):指角膜高屈光力子午线位于30°~60°之间或是120°~150°之间.23、屈光参差(Anisometropia):双眼在一条或两条子午线上(de)屈光力存在差异≥1D.24、调节(Accommodation ):人眼为了看清近物,增大全眼屈光力、从而聚焦于近物(de)能力/过程.25、聚散(Convergence/divergence):即集合和发散,是双眼相对于头位(de),同时向内或向外(de)协同运动.26、辐辏(Convergence):即集合,双眼相对于头位(de),同时向内(de)协同运动.27、调节幅度(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AMP):眼完全放松调节时注视远点,使用最大(de)调节力量时注视近点,这两种情况下屈光力(de)差别称为调节幅度(用屈光度表示).28、辐辏近点(Near point of convergence,NPC):当目标移近到一定距离,两眼不能继续保持单视,即形成复视,该处就是辐辏近点.29、调节远点(Far point of accommodation):当调节完全放松时,与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共轭(de)一点.30、调节近点(Near point of accommodation):当充分调节时,与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共轭(de)一点.31、调节反应(Accommodative Response,AR):个体对某调节刺激所产生(de)实际调节.32、调节刺激(Accommodative Stimuli,AS):又称调节需求,指(de)是诱发个体产生调节(de)物体,以该物体到眼镜平面(de)距离(m)(de)倒数来表达调节刺激(de)量.33、老视(Presbyopia):人眼(de)调节力随着年龄增大而减小(de)生理性现象.34、单眼视(Monoblepsia):又称“一远一近视力”,该方法将一眼矫正远视力以用于看远,另一眼矫正近视力用于看近.35、视野(Visual Field):眼固视时所能看见(de)空间范围称为视野.36、周边视力(Peripheral Visual Acuity):眼注视(de)那点代表黄斑中心凹(de)视力,称为中心视力,中心视力以外(de)视力为周边视力.37、色觉(Color Vision):即颜色视觉,是指人或动物(de)视网膜受不同波长光线刺激后所产生(de)一种感觉.38、立体视(Stereoscopic Vsion):即三维空间视觉,是指深度感知(de)功能,是双眼视觉中(de)最高级功能.39、MG瞳孔:即相对性传入性瞳孔反应障碍(RAPD),提示视交叉前瞳孔传入纤维受损.40、眩光(Glare):由于视野内亮度不恰当,对视标细节辨认能力下降或主观感觉到不适(de)现象.41、失能眩光(Disability Glare):散射光线在眼内使视网膜成像产生重叠,成像(de)对比度下降,从而降低了视觉效能及清晰度.42、不适眩光(Discomfort Glare):由于散射光线导致视觉不适,而不影响分辨力或视力时,称为不适眩光.43、发光强度(Luminous Intensity,I):点光源单位时间在单位方向上所发出(de)光通量,发光强度=流明/球面度,单位为坎德拉.44、照度(illuminance):单位时间内到达单位表面面积(de)光通量,照度=光通量/距离2,单位为勒克司.45、亮度(Luminance):在单位立体角内,单位面积上发出或接受到(de)光通量,单位为坎德拉/米2.46、暗适应(Dark Adaption):当从光亮处进入暗处,人眼对光(de)敏感度逐渐增加,约30分钟达到最大限度,称暗适应.47、波前像差(Wavefront Aberration):由实际波前和理想(de)无偏差状态(de)波前之间(de)偏差来定义.48、Purkinje 像:当光线进入眼球时,在眼屈光介质(de)各个界面上由于折射率(de)不同会使部分光线被反射,产生了一系列反射像.49、视轴(Optical Axis):由眼外注视(固视)点通过结点与黄斑(de)连线.50、Kappa角:为瞳孔中线(假设存在(de)光轴)与视轴(注视目标与黄斑中心凹连线)(de)夹角.51、Weber-Fechner心理物理法则:表明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关系(de)定律.感觉量与物理量(de)对数值成正比,也就是说感觉量(de)增加落后于物理量(de)增加,物理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心理量呈算术级数增长,这个经验公式被称为费希纳定律或韦伯-费希纳定律,适用于中等强度(de)刺激.52、视效率:用来表达视力损失(de)程度,一般以中心视力来评价.53、不等焦光学系统:起折射作用(de)屈光界面两侧(de)媒介折射率不同,则第一焦距和第二焦距不等,这种光学系统称为不等焦光系.54、等价半径:在不等焦光系中,两焦距(de)代数和等于球面半径,即等价半径,r=f+f’.55、结点:光学系统(de)等价半径在光轴上(de)交点,称为节点.凡通过节点N(de)光线,其出射光线必须通过节点Nˊ,并且和入射光线相平行.56、入射光瞳:真实(de)瞳孔经角膜结成(de)像面称为入射瞳孔.57、出射光瞳:真实(de)瞳孔经晶状体结成(de)像面称为出射瞳孔.58、调节范围:把远点和近点之间(de)距离用线段(cm)表示,称为调节范围,也称调节(de)区域.二、问答题计算题1、请描述人眼(de)主要光学结构部件及其主要光学特性.(1)角膜高度透明,直径约12mm,水平稍大,厚度约500~600μm,前表面曲率7.7mm,后表面6.8mm,折射率1.376.总屈光力+43D,占眼球总(de)2/3以上.泪膜不影响屈光,但影响像质.(2)前房深度大约3.0mm,折射率1.336,前方深度减少1mm,眼总屈光力增加1.4D,在人工晶状体度数(de)计算中是关键参数.(3)虹膜和瞳孔虹膜(de)环形开口为瞳孔,它能调节光通量,会影响眼球(de)像差,瞳孔反射有直接对光反射、间接对光反射、近反射.(4)晶状体由放射状纤维构成,不断生长,从周边到中央,向内挤压.包含在囊袋里,有悬韧带牵拉.直径约9mm,双凸,前曲率半径是后(de)1.7倍,厚度3.6mm,周边部更为平坦,屈光力大约为21D.(5)玻璃体凝胶状,折射率1.336.(6)视网膜是大脑(de)延续,是眼光学系统(de)成像屏幕.有黄斑中心凹,曲率半径12mm,符合于眼球光学系统(de)凹形弯曲倾向,可以有更大视野.2、请描述MG瞳孔(de)临床表现,检查,意义.(1)临床表现:相对性传入性瞳孔反应障碍,MG瞳孔(+).(2)检查:指导被检者注视远距视标;检查者用电筒照射右眼3-5秒,然后迅速把电筒移到左眼,照射左眼3-5秒,再把电筒迅速移回右眼,照射相同(de)时间,重复以上(de)操作3-4次.每次照射视网膜相应部分(de)光强度要一致.当光线刚到达瞳孔以及在瞳孔停留3-5秒期间,要仔细观察被照眼瞳孔(de)大小和反应速度,如果两眼被照时瞳孔收缩(de)程度和幅度相同,则Marcus-Gunn 瞳孔阴性(MG-);如果两眼被照时瞳孔收缩(de)程度和幅度不同,则认为Marcus-Gunn瞳孔阳性(MG+).瞳孔收缩幅度小或者收缩慢,甚至放大(de)一侧为病变侧.(3)意义:Marcus-Gunn瞳孔阳性(MG+)提示视交叉前瞳孔传入纤维受损,可作为判断任何原因所致(de)单侧或双侧不对称性视神经病变(de)一种客观检查瞳孔(de)方法.3、请描述病理性近视(de)临床表现和研究进展.病理性近视是以屈光度进行性加深、眼轴不断增长、眼内容和视网膜脉络膜组织进行性损害引起视功能障碍为特征(de)一种眼病.(1)临床表现:进展快高度眼轴长眼底病变出现早,进行性加重矫正远视力可能差有遗传因素并发症(2)研究进展:主要有病因学研究和临床诊治(de)进展.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多为常染色体显/隐性遗传.病理性近视在所有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职业(de)人中发病率基本相同,其与单纯性近视形成显着(de)对照.眼内屈光手术之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矫正病理性近视.4、远视与老视(de)异同.从概念上看,由于年龄所致(de)生理性调节减弱,一般在四十岁左右出现,视远物仍清晰,视近物模糊(de)现象被称为老视.远视是在调节静止状态时,外界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聚焦于视网膜感光细胞层之后,而在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de)图像.远视没有年龄界限,小到从3、4岁(de)儿童也有因为远视而戴矫正眼镜(de).除此之外,老视眼所用(de)矫正镜片只能专为近看,若超过0.3米(de)距离时,就看不清楚了,老视者视近物需要佩戴老花镜矫正.远视者不管是视远还是视近物都需要佩戴远视眼镜矫正.5、屈光参差相关(de)主要问题有哪些(p90)棱镜效应,调节、相对放大率(de)不等.6、患者,男,50岁,工程师,小瞳验光度数为+4.00D.(1)请用Hoffstetter最小调节幅度公式Amp=15-1/4×age来计算其调节幅度(2)试述其远、近视力状态及可能出现(de)临床症状.(3)计算绝对性远视和随意性远视(de)度数.解:(1)Amp=15-1/4×50=+2.50D(2)由于调节力仅为+2.50D,小于+4.00D(de)远视度数,无法代偿看清远距离视物所需要(de)调节量,表现为视远模糊.眼(de)调节力随年龄(de)增大而减小,出现老花,表现为视近模糊.临床症状为视物模糊,由于大部分时候都处于过度调节而容易产生视物疲劳,引发头痛,白天(de)视力比夜晚视力好.(3)绝对性远视:4.00-2.50=+1.50D随意性远视:+2.50 D7、一位+6.00D远视患者调节力为+4.00D,请问他(de)远点在哪里1÷6=0.167m=16.7cm,在眼后(de)16.7cm处.8、简述HELMfOLZ调节理论和SCHACHAR调节理论.(1)Helmfolz调节理论在调节过程中,晶状体(de)前表面曲率增加明显而使得前表面向前拉伸,而晶状体(de)后表面(de)曲率变化不大从而其后表面位置也几乎不变.在非调节状态下,晶状体(de)前表面几乎是一球形面,曲率半径约是11到12mm,在调节状态下,晶状体(de)中间范围内(de)前表面变凸,变成一曲率半径为5mm左右(de)球形面,而晶状体(de)周边区几乎没有变凸甚至有变平坦(de)趋势.(2)Schachar调节理论气球理论.在调节过程中,睫状肌收缩、前后悬韧带松弛而赤道部悬韧带紧张、晶状体被拉紧,导致中央凸起,周边变平坦,直径是增大(de).9、一眼主点屈光为+4D远视,调节力为10D,求其调节范围.解:(1)求远点 1÷4=0.25m=25cm,在眼后(de)25m处.(2)求近点 1÷(10-4)=0.167m=16.7cm,在眼前(de)16.7cm处.(3)调节范围眼后25cm到眼后无穷远和眼前无穷远到眼前16.7cm处.10、近视、远视、散光(de)矫正原理和原则是什么(1)近视矫正原理:经准确验光后确定近视度数,应用合适(de)凹透镜散开光线,使进入人眼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上.基本原则:保证最佳视力(de)同时要让患者感觉舒适和用眼持久.(2)远视矫正原理:给予远视患者镜片处方时,正镜片(de)像方焦点与远视眼(de)远点相一致,使远处物体恰可成像于视网膜上,远视眼(de)视网膜与无穷远处互为共轭关系.基本原则:用处方来缓解患者(de)主诉.如果患者无症状且未表现出调节集合(de)异常,则不一定给予患者戴镜,但要进行随访观察;然而,如果患者一旦有症状,就需要给予一定度数(de)镜片.(3)散光矫正原理:通过矫正散光(de)轴向和屈光度使两条焦线(de)距离变短,最终成为一个焦点.基本原则:在不破坏双眼视功能(de)基础上提高视力,缓解症状.11、简述视力检查(de)步骤.(1)在光线充足,亮度恒定、均匀一致(de)照明下,被测者站在5米远(de)地方;(2)视力表(de)高度为5.0行视标与被检眼等高;(3)两眼分别进行,先右后左,遮盖时不可压迫眼球;(4)逐行进行,查出被检眼能够完全辨认(de)最小一行字符(de)视标,如一行中有数个不能辨认或只能辨认几个视标,可用加减记录;(5)在5m不能看到最大视标--------走近直至能阅读视标,变距使用;(6)任何距离不能看到最大视标--------40cm处显示指数,加大距离直至被检者不能看清;(7)40cm处不能准确说出指数--------40cm处晃动手指,加大距离直至被检者不能看清.12、W.Swaine 模型眼:角膜折射力为43.00D,晶体折射力为20.50D,两者距离为4mm,折射率均为 1.0,已知:F=F1+F2-(d/n)F1F2;e=(dn1/n2)(F2/F);e'=-(dn3/n2)(F1/F); 求:(1)总折射力(2)正视眼(de)眼轴长度.解:(1)F=F1+F2-(d/n)F1F2=43.00D+20.50D-(40.001/1.0)43.020.50=59.97D(2)后主点:S=- d(n2/n)(D1/D)=-0.004(1.0/1.0)(43.00/59.97)=-0.002868m=-2.868mm后主点(de)位置:H' =4-2.868=1.132mm后焦距:f' = n' / D=1/59.97=0.0167m=16.7mm眼轴长:16.7+1.132=17.832mm13、4例患者治疗前视力分别为3.6;2.0;0;4.2,治疗后视力分别为4.7;4.9;3.0;5.2.求:(1)那例治疗效果最好视力增加多少倍(略)(2)此组治疗前后平均视力增加多少倍(略)14、已知人眼(de)一个锥体细胞直径约为1.5μm,锥体细胞之间(de)边缘间隙为0.5μm,试根据分辨力极限感受器理论,计算人眼(de)分辨力极限.(已知眼结点离视网膜中心窝距离为16.67mm)解:4×10-3×60″÷16.67÷0.000291=49″感受器理论(de)视觉分辨力理论极限约为49″.三、选择题1、我国初中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大约为:( C ).A、20%B、40%C、50%D、70%2、下列哪个名称不是病理性近视(de)别名:( A ).A、后天性B、恶性C、变性D、高度E、进行性近视3、美国卫生教育福利部门有关近视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学龄儿童近视患病率大约为( A ).A、20%B、30%C、50%D、70%4、人种与近视患病率(de)关系为( D ).A、中国人>白种人>日本/朝鲜人> 黑人/土着B、日本/朝鲜人>中国人>黑人/土着> 白种人C、日本/朝鲜人>中国人> >白种人>黑人/土着D、中国人>日本/朝鲜人>白种人>黑人/土着E、中国人>黑人/土着>日本/朝鲜人>白种人5、Emsley简略眼由一个想象(de)折射面构成,此折射面隔着空气和折射率为(de)媒质( D ).A、1.336B、1.376C、1.000D、1.3336、Purkinje I像是().A、直立实像C、倒置虚像D、倒置实像7、5分视力同小数视力V(de)关系( B ).A、LogMAR= —VB、V=5—LogAC、V=5+LogAD、V=1/a8、当眼睛调节以对近点聚焦时,发生以下改变( C ).A、角膜曲率增加B、晶体折射力增加C、晶体前面曲率增加D、晶体后面曲率大大增加9、Gullstrand Ⅱ号模型眼共有几个设计面:( C ).A、6个B、4个C、3个D、2个10、Purkinje Ⅲ像是( B )反射形成(de).A、角膜前面B、晶体前面C、角膜后面D、晶体后面11、Purkinje Ⅲ像是( D ).A、直立实像C、倒置虚像D、直立虚像12、被检眼注视视野弓中心(de)目标,沿视野弓移动电珠至角膜反光点正好位于瞳孔中央,所测(de)视标偏角即为( A )角.A、Kappa角B、γ角C、β角D、K角13、放置人工晶体需了解(de)眼球参数有( D ).A、角膜屈光力B、眼轴长度C、前房深度D、三者都是14、Rayleigh判据认为:当第一个斑(de)峰值与第二个斑(de)边缘重叠后,两个斑(de)峰间凹陷处(de)照度是峰值照度(de)( D )左右,这是人眼可分辩(de)最小距离,它相当于Airy氏斑直径(de)( B ) . .(1) A、50% B、70% C、54% D、74%(2) A、1/4 B、1/2 C、1 D、1.515、LogMAR同小数视力V(de)关系 ( D ).A、LogMAR=VB、LogMAR=-VC、LogMAR=LogVD、LogMAR=-LogV。
什么是病理性近视?
![什么是病理性近视?](https://img.taocdn.com/s3/m/acead6e4d5bbfd0a79567356.png)
什么是病理性近视?
病理性近视发生较早(在5~10岁之间即可发生),且进展很快,25岁以后继续发展,近视度数可达-15.00D以上,常伴有眼底改变,视力不易矫正,又称为变性近视。
是以屈光度进行性加深、眼轴不断增长、眼内容和视网膜脉络膜组织进行性损害引起视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一种眼病,是我国常见眼病之一,其患病率约为1%~2%。
典型的病理性近视眼有以下特点:1、为近视眼中罕见类型,大约占2%。
2、通常发生在12岁以前,眼球明显伸长,每年可增加-4.00屈光度。
可发展到-10~-20屈光度。
通常到20岁稳定,但也可能发展到30岁以后。
3、眼球的大小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长,以至近视程度不断加深,视力严重减退。
很多病例在黄斑下出现新生血管(新生血管形成)。
4、高度病理性近视眼(超过-7屈光度)容易发生视网膜脉络膜变性、玻璃体漂浮物和液化,出现视网膜裂孔,导致视网膜脱离。
5、容易发生开角型青光眼。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否
患病比例:0.03%-1%
易感人群:无特殊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裂孔
治疗常识就诊科室:五官科眼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3个月
治愈率:
常用药品:眼氨肽注射液乙酰唑胺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8000元)
温馨提示注意用眼健康,保护视力。
后巩膜加固术
![后巩膜加固术](https://img.taocdn.com/s3/m/1b2f3529a5e9856a5612601b.png)
后巩膜加固术高度近视又称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 myopia), 进行性近视(progressive myopia ),恶性近视(malignant myopia)轴性近视(axial myopia)其病变表现为(1)眼轴进行性延长以前后径延长为主。
(2)巩膜变薄以后极部和颞侧明显薄弱处形成葡萄肿巩膜硬度系数降低。
(3)近视屈光度进行性增加。
(4)玻璃体液化、脱离、混浊。
(5)视神经斜行插入形成视乳头弧形斑。
(6)脉络膜血管减少血管层变薄眼底镜下眼底呈不规则的白色裸露。
(7)视网膜功能减退终因黄斑部变性、黄斑新生血管形成及发生视网膜脱离导致视力不可逆性、进行性损害是最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
众多国家和地区的调查结果表明在盲与低视力疾病中高度近视及其并发症所致的盲目在第4-7位。
因此阻止高度近视的进行性发展较降低其近视数度更有必要它已属于防盲范畴。
随着白内障复明手术和角膜移植术的广泛开展高度近视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越来越受到眼科界的重视。
对于高度近视的治疗除常规配镜矫正外另一方面眼科医生也一直在探索各种手术治疗方法。
近几年兴起的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准分子激光角膜成形术(PRK)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虽然可解决屈光问题但不能阻止巩膜葡萄肿及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巩膜加固术(Scleral reinforcement operation) 又称巩膜成形术(scleroplasty)、巩膜增强术(scleral fortification operation or scleral reforcement operation or scleral enhancing operation)巩膜支撑术(scleral supportoperation)或后巩膜加固术(posterior scleral reinforcement operation)后巩膜成形术、后巩膜增强术、后巩膜支撑术。
为什么会近视的原因有哪些
![为什么会近视的原因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ce6fd9e4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d3.png)
为什么会近视的原因有哪些为什么会近视的原因有哪些1、遗传因素是导致近视形成的绝对不能忽视的因素之一。
相关临床统计数据表明,绝大多数的近视患者都存在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所以说近视的发生和遗传有着紧密的联系。
2、营养因素是造成近视这种眼部问题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如果我们的眼睛在生长发育期间缺乏了一些比较重要的营养物质,就会导致眼球部位的组织变得尤为脆弱,使得眼部的功能受到一些异常的影响,从而诱发近视。
3、导致近视发生的因素还包括饮食。
现如今甜食的过量摄入是造成孩子近视的一个比较主要的原因,我们需要对这种饮食因素引起足够的重视。
4、光线因素是造成近视出现的一个常见的原因,光线过强或者是过弱都会导致我们眼睛的调节功能受到一定的损害,都有可能造成近视的发生。
5、近视的发生和环境因素也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处于环境污染情况比较严重的人群更容易受到近视的侵害,因为环境中所含有的一些有害物质在接触到我们的眼睛之后,会导致眼睛的健康受到一定的影响。
6、年龄因素和近视的形成也有着一定的联系,随着年龄的不断上升,我们眼睛的调节功能会逐步走向衰退,严重影响到我们的正常视力。
和近视相关的因素非常多样,有些因素是可控性的,还有部分因素是不可控的,我们在防治近视的过程总主要是针对一些可控性的因素来制定相关的措施。
当代青少年一定要注意对近视做好及时有效的预防工作,及时纠正一些错误的用眼方式,消除各种会引发近视的原因近视的原理近视原理是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形成焦点无法落在视网膜上,影响视力。
近视患者的眼睛和正常人不同,进入眼内的平行光线通过屈光系统聚焦在视网膜前,因此形成的图像不清楚。
近视是一种屈光不正类型,分为轴性近视和屈光性近视。
轴性近视是比较常见的,患者的眼轴变长,屈光力基本正常。
屈光性近视比较少见,眼轴长度基本正常,主要是因为角膜和晶状体等屈光成分之间组合异常或者角膜、晶状体的曲率过大导致。
近视的危害性有哪些1、视物模糊:近视眼最主要危害是看东西模糊,尤其是看远不清楚,从而会给生活、工作带来不便,比如学生无法看清黑板、驾驶员开车有危险,甚至会导致生活、工作出现危险;2、精神疲劳、眼睛发炎:人在看不清楚时通常容易眯眼睛,故会导致眼睛处于紧张、疲劳状态,进而引发精神疲劳,甚至会并发眼睛局部结膜炎、睑缘炎。
病理性近视眼脉络膜新生血管膜临床研究进展
![病理性近视眼脉络膜新生血管膜临床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7e6e98eec3a87c24028c4f2.png)
视性改变如弧形斑 、 网膜脉络膜萎缩灶 、 视 后巩膜葡 萄肿等没有关 系。由此提 出一个较 能被接受的解 释: 病理性近视患者视网膜和脉络膜的血流减慢 , ] 血供相对不足导致 脉络膜变性 , 眼球后极部极度扩
维普资讯
中国眼耳鼻堠 科杂志 20 O2年第 2 卷第 1 期
性近视 C M 的发生 机制还 有待 于进 一步研 究 。 N
斑等 , 周边网膜易 出现格子样变性 、 色素变性 、 铺路 石样变性等。8 年代 以来 , 0 随着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 A 及吲 哚氰绿 眼底 血管 造 影 (e ) 术 的发展 , F G) 1G 技
病理性近视眼 的脉络膜新生血 管膜 (hrdl @. co i o o an
和范围。A n a 对 F G显示为模糊不 能确 定 的 ha L c A
4 7眼 C M进行 IG 结果 获得 清晰 、 凿 的 C M 图 N C, 确 N 像。Bact 19 年 的一项 研究 对 30只 跟 分 别 r a 96 n o 0 作 F G和 IG检 查 ,A A C F G在 9 眼 中发现 了 C M 8只 N 而 Ic检 出了 8 c 2只眼 , IG能在视 网膜 出血 的情 但 C
张和脉络膜变性使 Buh s r ’ 膜破裂形成漆裂样纹 , c 脉络膜毛细血管通过 B c ’ 膜的裂隙长人视 网膜 m hs 下形成新生血管膜 。 Al…等 将高度 近视后极部 眼底 改变分 为 5 va i 级 : 0正常眼底 ; 1 脉络膜苍 白及格 子样变性; M: M: M : 1 后巩膜葡萄肿 ; 3 M 漆裂纹 ; 4M + 2M + M : 2+ M :3
的关注 + 井认 识到 它畸患者 的视 功 能有严 重影响 。人们 对 病理性 近视 脉络 膜 新 生血 管 膜 的发 生机 制、 断、 诊 自然病程 及 对视 力的影响作 了研 究 , 并探 索用激 光光 凝 治疗 脉络 膜 新 生血 管膜 以保存 患
病理性近视相关并发症诊治的研究进展
![病理性近视相关并发症诊治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1c5cb57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80.png)
·专家论坛·病理性近视相关并发症诊治的研究进展吕含怡 许迅*(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上海市眼底病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眼视觉与光医学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 200080)摘 要病理性近视相关并发症已经成为现今人们视觉损害及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并发症包括后巩膜葡萄肿、近视性黄斑病变、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和其他眼底损害造成的最佳矫正视力的下降。
影像学技术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术和三维磁共振成像术等的发展为观察病理性近视相关并发症的病变细节提供了可能。
新的治疗手段如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药物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出现则使病理性近视的预后得到了改善。
然而,在如何延缓病理性近视相关并发症进展和治疗黄斑视网膜萎缩方面,临床上还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本文主要回顾病理性近视相关并发症的诊治进展,并阐明目前在此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挑战。
关键词病理性近视后巩膜葡萄肿近视性黄斑病变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中图分类号:R77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7)23-0008-04Progres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mplications of pathologic myopiaLYU Hanyi, XU Xun*(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Shanghai General Hospital,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Key Laboratoryof Ocular Fundus Disease; Shanghai Engineering Center for Visual Science and Photomedicine, Shanghai 200080, China)ABSTRACT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pathologic myopia are a major cause for visual impairment and blindness.The eyes with pathologic myopia may develop posterior staphyloma, myopic maculopathy, myop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maculoretinal atrophy and other fundus lesions which can result in the loss of best-correxted vision. The advance of new imaging technologies such as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d three-dimens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has enabled the detailed observation of various pathologies specific to pathologic myopia. New therapeutic approaches including intravitreal injections of 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gents and the advance of vitreoretinal surgeries have greatly improved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 myopia.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challenges in intervening the progress of these complications.Furthermore, we still lack some treatment measures in face of maculoretinal atrophy. This article reviews progres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main complications related to pathologic myopia and expounds the unsolved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that we are facing in this field.KEY WORDS pathologic myopia; posterior staphyloma; myopic maculopathy; myop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 myopia)相关并发症是现今人们视觉损害及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情况在东亚地区尤为严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