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课时规范练37_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_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规范练37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选择题

1.有学者评价,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化策略是温故以立新,彰往以察来,是在欧洲自身的思想资源基础上的再

创造。这主要是基于文艺复兴( )

A.旨在阐释欧洲古代文化的精髓

B.以弘扬古典文化内在价值为终极目标

C.意图复活古代欧洲的价值观念

D.借助复兴古典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项与材料中“温故以立新,彰往以察来”不符,故错误;终极目标与材料中“温故以立新,彰往以察来”不符,故B项错误;复活古代欧洲的价值观念与材料中“温故以立新,彰往以察来”不符,故C项错误;D项与

材料中“是在欧洲自身的思想资源基础上的再创造”相符,故正确。

2.(2018河北冲刺模拟,33)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普遍主张,人就应该公开地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只要

能实现幸福的目标,采取什么样的手段都无所谓。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

A.人文主义成为社会主流

B.是欧洲人文主义的中心

C.肯定了人的价值和欲望

D.促进了理性主义的传播

,人文主义是为新兴资产阶级所信奉的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未突出意大利在文艺复兴中的地位,故B项错误;根据“人就应该公开地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只要能实现幸福的目标,采取什么样的手段都无所谓”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肯定了人的价值和欲望,故C项正确;启蒙运动将人文主义发展为理性主义,故D项错误。

3.(2018四川泸州三模,33)下表是某一时期的部分文艺作品具有共同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了作者的爱憎与立场

A.宗教神学影响根深蒂固

B.害怕遭受教会势力的宗教迫害

C.资本主义发展但不充分

D.享乐思想与禁欲主义矛盾尖锐

,但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当时资本主义发展但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封建实力比较强大,A、B两项是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错误;资本主义发展但不充分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享乐思想与禁欲主义矛盾尖锐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4.(2018百校联盟全国联考Ⅰ卷,33)意大利学者彼特拉克(1304—1374)认为:在上帝的创造物中,人占据最

高地位,因而对上帝的认识达到一定度就可以了,应该把人作为思考的对象。这说明他( )

A.具有反宗教的理性精神

B.注重人的哲学化研究

C.开启了文艺复兴的先河

D.意欲使人摆脱神学束缚

,故A项错误;材料中“把人作为思考的对象”反映了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是关注人性而非哲学化,故B项错误;但丁在他的长诗《神曲》中,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故C项错误;彼特拉克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与材

料中“对上帝的认识达到一定度就可以了,应该把人作为思考的对象”相符,故D项正确。

5.(2018广东茂名二模,33)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宗教主题占主导地位,而世俗主题的绘画也在增加,通常是富人或贵族的肖像画,不过更多的普通人也出现在绘画中。造成绘画主题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转变

B.人们的宗教信仰发生改变

C.中世纪传统艺术被抛弃

D.教权被世俗政权所取代

,社会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故A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信仰没有发生变化,故B项错误;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教权与世俗政权

的权力区分,故D项错误。

6.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大多出生于城市贵族或商贾之家,其作品影响的大多是城市富人、文化人等。这反映出文艺复兴运动( )

A.脱离社会现实的需求

B.忽视对贵族封建特权的批判

C.缺乏深厚的群众基础

D.适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认为人是现实

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主要反对天主教教皇势力,启蒙运动对贵族封建特权进行批判,

故B项错误;材料“人文主义者大多出生于城市贵族或商贾之家,其作品影响的大多是城市富人、文化人等”说明文艺复兴受众群体范围小,主要集中在贵族和商贾之家,缺乏群众基础,故C项正确;宗教改革中产生了

一系列新教,这些新教适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故D项错误。

7.(2018河南林州一中调研,9)《圣经》只能由神职人员阅读,一般信徒无法阅读到《圣经》。然而在1456

年古腾堡(JohannGutenberg)在美茵兹(Mainz)的印刷厂印刷了一本拉丁文《圣经》,使这一情况得到了改变。据此可知( )

A.宗教改革后不再需要神职人员

B.印刷《圣经》的出现导致宗教改革

C.印刷术推动了宗教改革的进行

D.美茵兹是德国宗教改革的中心

,故A项错误;印刷《圣经》的出现是宗教改革的前提,但不是导致

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印刷厂印刷了一本拉丁文《圣经》,使这一情况得到了改变”可知,印刷术推动了宗教改革的进行,故C项正确;美茵兹印刷《圣经》不能表明它就是宗教改革的中心,故

D项错误。

8.马丁·路德认为宗教信仰的基石是相信,基督教信仰是一种情操,宗教行为完全是个人的事情。所以马丁·路德说,“基督徒的自由存在于这种信念:我们的虔诚和得救无需借助于机构来实现”。这表明马

丁·路德( )

A.维护上帝权威

B.主张因信称义

C.认可宗教信仰自由

D.认为王权高于教权

,故A项错误;因信称义与材料中“认为宗教信仰的基石是相信”“得救无需借助于机构来实现”相符,故B项正确;信仰自由与材料中“基督教信仰是一种情操”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王权,故D项错误。

9.(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33)马丁·路德认为:基督徒的自由是一种内心自由,纯属精神范围,只为上帝所知;在世俗事务方面,一个好基督徒应完全服从业已确立的权威。据此可知,马丁·路德主张( )

A.教随国定原则

B.强化教会权威

C.信仰即可得救

D.简化宗教礼仪

,一个好基督徒应完全服从业已确立的权威”,结合时代背景可知,宗教要

服从世俗统治者,即体现了教随国定的原则,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基督徒在内心有信仰得救的自由,但在世俗方面要服从世俗统治者,这两方面都打击了教会的权威,故B项错误;信仰即可得救只是材料一个方

面的内容,强调基督徒的内心自由,无法说明材料中“一个好基督徒应完全服从业已确立的权威”,故C项

错误;材料只涉及基督徒内心自由和服从业已确立的权威两方面,不涉及简化宗教礼仪方面,故D项错误。10.(2018豫西南部分示范性高中联考,8)中世纪只有教士才有阅读《圣经》的权利。到了16世纪中期,普

通教民相信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这表明( )

A.教皇放松了对教民的控制

B.“信仰得救”思想深入人心

C.教民的宗教信仰发生改变

D.教民已有成为教士的权利

16世纪中期,普通教民相信只要直接阅读《圣经》”不是教皇的要求,而是宗教改革的结果,故A项错误;根据“普通教民相信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可知这是因信称义,

故B项正确;“阅读《圣经》”没有改变宗教信仰,故C项错误;“直接阅读《圣经》”不是指成为教士,而是直接与上帝对话,故D项错误。

11.(2018河南郑州三模,34)16世纪的英国,天主教会及其信条遭到变革,传统宗教机构被大量解散,使得延续数个世纪之久的社会调节剂和润滑剂几近消逝,给城市的社会秩序带来比较大的麻烦。这说明宗教改革( )

A.推动了社会秩序的重建

B.促进了行政机构的调整

C.摧毁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D.阻碍了近代城市的转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