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南北朝时期琅琊王氏的发展之(三)梁朝时期的琅琊王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南北朝时期琅琊王氏的发展之(三)梁朝时期的琅琊

王氏

武平王氏宗?只要您姓王,请您先点击本文标题上方的蓝色字体“武平王氏宗亲”再点击“关注”,即可加入中华王氏家族大家庭,与各地宗亲交流.这里每天推送相关王氏信息,是您寻根问祖,联亲联谊了解王氏文化的交流平台,您的关注,就是我们努力的动力!点击关注公众号进入对话框回复以下数字查看精彩内容:0.王氏起源

1.武平桑梓坑王氏家庙开光视频

2.该公画像

3.继宗公简介

4.武平桑梓坑王氏家庙

5.三槐世系

6.太原世系

7.闽台世系8.琅琊世系

9.<王氏族歌>>10.均德公简介

11.江左世系12.湖南王氏源流

13.赣县王氏源流14.赣湘世系

15.才溪王氏的源来与播迁16.王姓过琼始祖王居正

17.中华王氏赋

18.上海王氏迁始祖王逖19.被选入《中华族谱集成》的二十部王氏家谱

20.广西博白王村王氏祖源初探21.阅谱知识简介

22.天下名门-太原王氏23.中国的第一豪族—

—琅琊王氏

24.闻名天下的三槐王氏25.解放军百名王姓将军留青史

26.古今王姓名人汇编27.王姓宗祠门楣楹联知多少?

(一)梁武帝重用寒人与琅琊王氏政治权力的丧失

梁武帝在位期间,“勤于政务,孜孜无殆。每至冬月,四更竟,即敕把烛看事,执笔触寒,手为皴裂”(《梁书》卷三《武帝纪下》)。身为一国之君,无论如何勤于政务,也不可能自己处理所有的国家大事,势必需要辅助之臣,但此时的门阀士族在经过东晋时期的逍遥和宋齐时期皇权的打击

之后,日渐远离权力中心,由此也日渐失去主要的参政才能。齐武帝曾说:“学士辈不堪经国,唯大读书耳。经国,一刘係宗足矣。沈约、王融数百人,于事何用”(《南史》卷七十七《刘係宗传》)?如此一来,“人主遂不能藉以集事,于是不得不用寒人。人寒则希荣而宣力勤,便于驱策,不觉依之为心膂”(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八,“南朝多以寒人掌机要”条)。至梁武帝时,更是重用寒人,如他任用徐勉、朱异、周舍等寒人,将实权牢牢控制在皇权手中。周舍“虽居职屡徙,而常留省内,罕得休下。国史诏诰,仪体法律,军旅谋谟,皆兼掌之。日夜侍上,预机密,二十余年未尝离左右”。他死后,梁武帝亲临吊祭,下诏追赠官职,称:“其学思坚明,

志行开敏,劬劳机要,多历岁年,才用未穷,弥可嗟恸。”第二年又下诏,赞周舍“事君尽忠,历掌机密,清贞自居”(《梁书》卷二十五《周舍传》)。接替周舍典掌机要的是朱异,“军旅谋谟,方镇改换,朝仪国典,诏诰敕书,并典掌之。每四方表疏,当局簿领,谘详请断,填委于前,异属辞落纸,览事下议,纵横敏赡,不暂停笔,顷刻之间,诸事便了。”“异居权要三十余年,善承上旨,故特被宠任。历官自员外常侍至侍中,四官皆珥貂,自右卫率至领军,四职并驱卤簿,近代未之有也。”“异在内省十余年,未尝被遣”,其权势之重,“在朝莫不侧目,虽皇太子亦不能平。”朱异“轻傲朝贤,不避贵戚。人或诲之,异曰:‘我寒士也,遭逢以至今日。诸贵皆恃枯骨见轻,我之下,则为蔑尤甚。我是以先之。”’且他“贪财冒贿,欺罔视听,以伺候人主意,不肯进贤黜恶。四方饷馈,曾无推拒,故远近莫不忿疾”(《南史》卷六十二《朱异传》)。

梁武帝以寒人掌机要,以琅琊王氏为代表的门阀士族的权益自然受到侵占。

在中央,梁武帝虽任王亮为尚书令,封豫宁县公,但并不真正信重。梁初,梁武帝为整顿东昏侯以来的混乱朝政,推出了很多除旧新的举措,王亮除参与《梁律》的制定外,对其他一直消极应对,这使他和梁武帝的关系更加疏远。天监二年(503)正月初一,按惯例梁武帝朝会群臣,王亮称

病未登殿朝贺,初二,梁武帝将王亮由尚书令转为左光禄大夫,初三,梁武帝听说初一那天王亮私下宴请宾客,谈笑风生,召其他大臣询

问,得知王亮毫无病容,武帝大怒,将他削去爵位,废为庶人。天监四年(505)夏,因王亮好友范缜为他抱不平,梁武帝大怒之下,竟下诏历数王亮之罪,指责他在齐末依附梅虫儿、茹法珍,“协固凶党,作威作福,靡衣玉食,女乐盈房”,“比屋罹祸,尽家涂炭,四海沸腾,天下横溃,此谁之咎!食乱君之禄,不死于治世”,“反覆不忠,奸贿彰暴”。范缜因之被贬广州。从此,亮心灰意冷,“屏居闭扫,不通宾客”(《梁书》卷十六《王亮传》)。直到天监八年(509),王亮才复起为秘书监,不久加通直散骑常侍,数日后迁太常卿,皆是职闲无权之职。天监九年(510)正月,升为中书监,同年四月去世。

在地方,士族也受寒人排挤。如王规(492—536年)任吴郡太守时,主书芮珍宗家在吴郡,前任郡守皆刻意讨好他,而芮珍宗请假还乡时,王规遇之甚薄,芮珍宗怀恨在心,回京后即密奏王规“不理郡事”,王规因之被征还京,吴郡百姓千余人诣阙请求留下王规,先后上表三次,梁武帝皆不允。王规心灰意冷之余,辞官隐居。

此外,在入仕方面,士族的清流之职也受到限制,如王筠起家中军临川王行参军,迁太子舍人,除尚书殿中郎,此

职并非清要之选,琅琊王氏子弟自东晋以来,从未有居此位者,有人劝王筠逡巡不就。王筠倒颇有自知之明,他知道琅琊王氏家族早已不能和东晋、宋、齐时期相提并论,坦然说:“陆平原(陆机)东南之秀,王文度(王坦之)独步江东,吾得比踪昔人,何所多恨”(《南史》卷二十二《王筠传》)。于是欣然就职。

梁武帝重用寒人之策,致使“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颜氏家训》卷一《涉务》),正是在梁武帝统治时期,门阀士族由政权的积极参与者退化为政权的装饰品。赵翼《廿二史札记》“江左世族无功臣”中说:“所谓高门大族者,不过雍容令仆,裙屐相高,求如王导、谢安,柱石国家者,不一二数也。次则如王弘、王昙首、褚渊、王俭等,与时推迁,为兴朝佐命,以自保其家世,虽朝市革易,而我之门第如故,以是为世家大族,迥异于庶姓而已。”

由于门阀土族在社会上影响依然如故,经济力量依然雄厚,梁武帝仍须倚重他们作为自己的统治基础,所以一再下令优显士族高门,核实谱牒,严防冒袭,让世家大族子弟可以平流进取,坐至公卿。琅琊王氏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依然保持着一流高门的社会地位。梁朝前、中期,琅琊王氏子弟多人仕至高官,王份(446—524年),字季文,是王奂之弟。王奂于雍州被杀后,其子王肃亡命北魏,时任大司农的王份效仿王导入朝请罪,齐武帝才没有将他牵连进王奂一案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