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在幼儿园开展绘本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如何在幼儿园开展绘本活动绘本书生动的画面、简单有趣的语言,不仅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也深深地吸引了教师。看似简单的故事,却能给人一种温润的感动、一种意味深长的暗示,将人带入一个非常自由的想象的空间。可是,在幼教实践中,面对大面积的图画、寥寥无几的文字,如何领着孩子阅读却成为教师最大的困扰。幼儿所处的时期有很多空白,他们有很多对世界的好奇,需要用阅读来充实。对于他们,这个时期的阅读不仅仅是阅读本身,更是通过阅读来了解生活、认识世界、感知生命,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留下深深的印迹。因此,教师要做好孩子阅读的领路人,让阅读伴随他们心灵的成长。
一、现状
状况一:走马观花式的阅读。绘本中,图画与文字同等重要。不少幼儿爱读绘本,但往往走马观花,一翻而过,没有细细咀嚼与品味,忽略了绘本中本该关注的细节部分,浮于表面。如果教师在绘本阅读活动前没有认真做好功课,只是按照看一般书籍的方法,翻阅读字,阅读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状况二:看图说话式的阅读。教师让幼儿阅读时提出问题,幼儿思考回答,然后请幼儿讲述图意;或幼儿看图,教师边讲述图意,边让幼儿听讲。其实,这不是幼儿在阅读,而是教师在讲故事,或者说是传统意义的看图说话。
状况三:深度挖掘式的阅读。成人与孩子看同一本绘本,思考角度肯定不会完全相同,理解也有深浅之别。由于对幼儿的不信任,不
是不信任幼儿不去看绘本,而是不信任幼儿会看到教师期望的深度,绘本活动时教师讲得过多、过急。例如,画者通过细致的描绘传达了精致感情,大量运用暖色调构成温馨感人的画面,而幼儿往往只注重表象,却对更深一层的情感置若罔闻,这种差距是教师无法忍受的,所以教师就自己讲,在讲的过程中不断提问以促使幼儿理解到他们需要理解到的高度,认为这样才算达到了阅读绘本的目的。
二、对策
1.教师心态放轻松,用文学眼光读绘本。绘本活动时,教师的心态一定要放松,用纯粹的文学眼光来读文学作品,引导幼儿体会人物丰富的内涵,不用怀疑孩子的理解能力,不要带着功利的心理,不必强求幼儿能讲述完整的故事内容;在引导对绘本中词语的运用时,一定要做到引导自然,要紧密结合所阅读绘本的内容;不必强调深奥的道理,可以随机渗透,因为绘本不单单只是一个道理,隐含在里面的教育意义很多。况且,即使是同一个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阅读同一绘本,感受体验收获也会不同。需要思考的是:是否需要幼儿第一次接触某一绘本时就达到理解的极致?显然不能。要记住,孩子是看绘本的天才,绘本可以用点滴时间读完,但需要用一生来回味与咀嚼。
2.重要信息不要丢,封面封底都是宝。几乎所有的阅读都是从封面开始的。对于绘本类图书而言,封面和封底更为重要,它承载着重要的信息。幼儿看封面时,先入为主,肯定被图画先吸引,遵循这个规律就可以让幼儿先看图、说图,用有趣、设有悬念的提问吸引他们。然后,还要特别注意一下书的作者、出版社等,看似不值一提的小问题,
对于孩子的阅读习惯来说既直观又重要,在今后的独立阅读中,他就可以依据作者、出版社,自己去寻找他所喜欢的书。
如,大班绘本阅读《爱心树》:
师:(出示书的封面)请你仔细看书的封面,你看到了什么?
幼1:我看到了一个苹果从树上落下来。
幼2:我看到了这棵苹果树下有一个小男孩,伸出双手去接从树上落下的苹果。
幼3:我看到了这棵苹果树的树干上写着英文,还写着“爱心树”三个字。
师:你们知道这几个英文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吗?
幼:我猜中文是“爱心树”的意思吧。
师:没错,其实“爱心树”这三个字就是这个故事的——
幼:(齐说)题目。
师:(简单介绍作者生平)谢尔希尔弗斯坦,美国人,一位举世罕见的艺术天才,他不仅是知名的儿童诗人及图画书作家,更是伟大的漫画家和歌手。《爱心树》在2001年被美国《出版者周刊》评为最畅销童书,入选美国教育协会教师和孩子推荐的100本书。
师:小朋友,你们能看着封面来猜猜这个故事主要讲什么吗?幼1:我猜这个故事可能会讲这棵爱心树和这个小男孩的事吧。幼2:我猜这个故事可能会讲这棵爱心树爱上了这个小男孩,就掉下一个苹果给他吃。
幼3:我猜这个故事可能会讲小男孩爱上了这棵爱心树,每天都
来跟这棵爱心树玩的事吧。
师:你们猜的跟这个故事一样吗?想知道吗?
幼:(齐说)想。
师:那就让我们赶快打开书,一起去瞧瞧吧!
再如绘本活动《母鸡萝丝去散步》中,教师先出示封面:
师: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幼1:她的毛很漂亮,特别是她的尾巴。
幼2:肥肥的,胖胖的。
幼3:她的鸡冠和我们平常看到的不一样。
师:看看这母鸡的眼神,你们又看到了什么?
幼1:应该是刚下了个蛋吧!很得意的样子。
幼2:她把头抬得高高的,眼睛都不看别人一下。
师:是啊,她的眼睛斜斜的,好像什么都不在她眼里一样。
师:你们看,母鸡后面还跟着一只——
幼:狐狸!
师:你们猜,母鸡罗丝去散步会出现什么惊险的事?
幼:她一定会被狐狸给吃了的。
3.关注画面的细节,读出绘本的厚度。因为绘本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图画表现出来的,当教师把绘本所表现的最好的语言用自己的声音、自己的感受来讲述时,这种快乐、喜悦和美感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绘本的体验才会永远地留在孩子的记忆当中。绘本中的语言是简洁的,还时常有特征性的语言反复出现。语言的反复出现容易造
成情节的单调,因此要求形式的多样。图画是绘本的生命,在教学时既做到读文,更应重视读图,特别邀引导幼儿发现画面的细节之处。因为,要把绘本“讲”出来,所以读绘本就变成了一件不简单的事了。这需要教师拿到绘本后,要做功课,就是把绘本上的图画改编成生动的故事。绘本的解读过程体现了教师的再创造能力,要做到对故事中心的把握,感情基调、语言风格符合或者接近原着,需要教师很强的文学素养,还考验着教师讲故事的技巧。所以,读绘本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如《爱心树》:
师:从前有一棵大树……它喜欢上一个男孩儿
师:(出示第二面)请小朋友们找找,在这一页我们能找到男孩吗?
幼:不能,只看到一只小脚丫。
师:看着这只小脚丫,猜猜他是个什么样的男孩儿呢?
幼1:他是一个顽皮的男孩儿。
幼2:他是个贪玩的男孩,每天都来跟大树玩。
师:(出示第三面)瞧,男孩儿来了。他每天会跑到树下,干什么呢?聪明的小朋友们,请你们大胆猜猜。
幼1:夏天的话,他会来树下乘凉,也会跟树玩捉迷藏的游戏。
幼2:到了秋天,苹果成熟的时候,他会爬上树摘苹果吃。
幼3:他会爬到树上,坐在树枝上荡秋千。
幼4:累的时候,他会躺在树下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