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后课时作业:第5课 书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课时作业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大散.关(sàn) 谮.言(zèn)
跛.脚(bǒ) 无耻谰.言(lán)
B.伯.仲(bó) 薄.似纱(bó)
杜撰.(zhuàn) 寡廉鲜.耻(xiǎn)
C.斜行.(hánɡ) 蕴藉.(jí)
冠.冕(ɡuān) 锃.光瓦亮(chénɡ)
D.塞.上(sài) 商榷.(què)
形骸.(hái) 游目骋.怀(chěnɡ)
★答案★ D
解析A.“散”读sǎn。

B.“薄”读báo。

C.“藉”读jiè,“锃”读zènɡ。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中原北望气.如山气:气概,气势
B.塞上长城空自许.许:答应
C.出师一表真名.世名:闻名
D.千载谁堪.伯仲间堪:能够
★答案★ B
解析许:期望。

3.下列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在艺术手法上不同的一项是()
A.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答案★ C
解析例句与A、B、D三项纯用名词性意象连缀,运用了列锦的修辞手法。

二、练模拟
4.(2019·湖南省娄底市湘中名校期末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秋夜怀吴中①
陆游
秋夜挑灯读楚辞,昔人句句不吾欺。

更堪临水登山处,正是浮家泛宅时。

巴酒不能消客恨,蜀巫空解报归期。

灞桥②烟柳知何限,谁念行人寄一枝。

[注]①这首诗写于淳熙元年(1174)陆游离蜀州通判任后。

“吴中”:今江苏吴县一带,亦泛指吴地。

②灞桥:桥名,在长安东三十里的灞水上。

(1)首联中的“挑灯”“句句”看似寻常,其实却是理解全诗的关键。

请你结合课本节选的《离骚》的内容和你所了解的屈原的遭遇,谈谈你对陆游夜读《楚辞》心境的理解。

答:
★答案★“挑灯”这一细节描写,说明是久读;“句句”也是细节,表现读的绝非是《楚辞》中的一篇一章。

可见“不吾欺”贯穿在楚辞全篇中。

“句句”中的主要精神——关心国家命运、指斥权奸误国、对因谗被逐的不满等等——也正是作者内心所思所恨的,这也正是陆游夜读楚辞时的心境。

解析本题选用的是典型的怀古诗,理解这种诗歌的关键就是寻找所写古人、古事和作者的相似点,比如本诗作者陆游和屈原都是空有满腔抱负而无人赏识的人,都因谗被逐,因而壮志难酬。

(2)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
★答案★①对比:由自己在蜀州怀吴中联想到吴中无人怀念自己,两相对比,更加显示了千里客居者的孤独和苦闷。

②双关:用“柳”音关“留”,用“灞桥”意关京都;明写自己留恋吴中,暗示朝中无人赏识自己的才能。

解析尾联离开前六句的思路独辟蹊径,由自己在蜀川怀吴中联想到吴中无人怀念自己,两相对比之下,更加显示了千里客居者的孤独和苦闷。

写法上,这一联有两重含义:一是用“柳”音关“留”,明写留恋吴中——这是古人诗文中的常见用法;一是用“灞桥”意关京都,灞桥在长安东三十里的灞水上,暗示朝廷中没有人赏识自己的才能。

(3)诗中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他怎样的愿望?
答:
★答案★借思乡之情抒不能为国尽力之恨;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能赏识自己,让自己能为国尽力的愿望。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答题时,考生应先注意题干局限的范围,注意是某一联两联,还是全诗。

本诗从“浮家泛宅”“客恨”“归期”“谁念行人寄一枝”看似表达思乡思亲思友之情,实际由“读楚辞”“句句不吾欺”,及注释所言灞桥在长安附近,可知“灞桥”意关京都,“谁
念行人寄一枝”实际在暗示朝廷中没有人赏识自己的才能,全诗表达的乃是不能为国尽力之恨,及希望朝廷能赏识自己,让自己能为国尽力的愿望。

三、练真题
5.(2012·天津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

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答:
★答案★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

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解析这首诗的颔联集中写野菊的特点,第三句“在野”描写“野菊”的生存环境,“有幽色”是描写“野菊”的香气和淡色;第四句用反问,野菊不会因为无人欣赏而自减美妙的香味,这些都写出了野菊的高尚品质。

(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答:
★答案★(示例)从内容上来说,“半山碧”写出野菊生长旺盛,也表现野菊的生活环境是在野外山上。

“已晚”写时间,“便忙”写情状。

诗人旅途之中到了傍晚,本该忙于归宿,但山中野菊的丰姿与妙香,逗得诗人即使在匆忙之中也要去折取一枝来加以观赏,表达出对野菊的喜爱之情。

(还可从形式,甚至具体到从修辞、炼字、语言风格、色彩映衬、表达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言之有物即可)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

考生可从内容与形式两个角度入手。

从内容上来说,作者即便“已晚”“忙”还是“折”了一枝野菊花,表达了作者对野菊花的喜爱之情。

从形式上说,修辞手法上,颔联与颈联是对偶,也用借代,以“黄”颜色来借代野菊花;从语言角度,这里“逢”和“忙”写得很有特色,“逢”写出了乍遇野菊的欣喜,“忙”是为了反衬后来的“折”,突出自己的喜爱之情;从表现方法来看,“碧”与“黄”映衬,色调清新。

(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哪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答:
★答案★诗句:采菊东篱下。

志趣:率性自然、超凡脱俗。

解析第一问可从“东篱族”联想到“采菊东篱下”。

第二问,“犹向陶翁觅宠光”可知作者与陶渊明有着同样的心性与喜好,再结合上联“便忙也折一枝黄”,更能看出作者的性情特点:率性自然,超凡脱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