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教学设计(2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言《滥竽充数》教学设计(2篇)

范例一:《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

由于课文简短而寓意深刻,在本课教学中,教师以课文为中心,开展课内拓展阅读等丰富而生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感受寓言魅力的同时,获得语言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读准“排场”“竽眼儿”“齐湣王”等词的字音。

2、通过对课文前后描述的对比理解寓言的寓意。

3、能对照课文初步理解相对应的古文,并能根据古文复述故事。

4、能读懂含有“滥竽充数”的句子,并能用滥竽充数造句。

教学方法

从寓言本身的文化特性出发,链接古今文化,构建立体语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寓言学习的特质,让学生感受寓言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获得语言的发展。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1、寓言: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

理,一般含有讽刺和劝诫的意思。一般寓言故事的题目就是一个成语,你知道哪些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指生说)

2、做游戏:看图写成语.

(1).在祖国的语言宝库中,成语是一颗闪亮的珍珠。通过几年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掌握了为数不少的成语,下面我们就来“看图写成语”。请同学们准备好本子,等会儿出示的每幅画面只停留10秒钟,同学们得仔细看图,认真思考,然后快速地写下来。

2.(课件逐幅出示相关画面)学生看图写成语。

3.交流。(出示答案:狐假虎威掩耳盗铃守株待兔和滥竽充数)齐读成语。

4.学生较对并订正。(采访全部正确的学生,说说是怎样学会没学过的成语的。)

二、揭题解“竽”

1. 揭题。会写“滥竽充数”并不等于真正掌握了这个成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滥竽充数》(板书课题)

2. 理解“竽”。“竽”指的是什么?

学生猜想,教师简介。(出示“竽”图,播放用竽吹奏出的《凤凰展翅》片段)这就是竹做的乐器——竽,我们听到的就是用竽吹奏出来的名曲《凤凰展翅》的片段。

设疑。再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呢?梳理问题,出示。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读完一遍后把手举起来继续读。看看你能解决哪个问题?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字词,出示词语

排场待遇腮帮竽眼儿

装腔作势滥竽充数南郭先生齐宣王齐湣王

读词语,你能用上这些词语说一说“滥竽充数”这个故事吗?

3、(出示交流问题)

四、小组合作交流:

(1)、南郭先生不会吹竽,为什么能留在吹竽队里充数?

(2)、南郭先生是怎样在吹竽队里充数的?

(3)、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的逃走了?

(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a 出示重点句: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学生齐读)

B 理解重点词。这句话中哪个词语最能说明他滥竽充数?(装腔作势)

换词理解。请给“装腔作势”换个词。(装模作样)

出示图片,用自己的话形容南郭先生的“滥竽充数”

C 指导朗读。小结:同学们,“滥竽充数”指的就是像南郭先生那样不会充会,不懂装懂,以次充好的。

D 明寓意。

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呢?指名读描写结果的段落。

出示图片,看图想象练习说话。

请你对南郭先生说几句。(南郭先生最后是落荒而逃,不走的话还会被判个欺君之罪,看来没有真本领,不懂装懂、以假乱真是不行的,即使混得了一时,也混不了一世。)你有什么话对齐宣王和齐湣王说?

五、古文链接

1.看注释,了解出处。

读懂了寓言,你知道这寓言的出处吗?(提醒学生注意文下的注释“选自《韩非子》”。)

关于《韩非子》你有哪些了解?(教师简介: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的名字叫韩非,子是对他的尊称。就像我们听到过的孔子、孟子一样。《韩非子》这本书是后来人收集他的言语、论著编写而成的)

下面就让我们追根溯源,来看看《韩非子》中的《滥竽充数》是怎样写的。

2.读古文,复述故事。

出示文言文: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

一一听之。处士逃。

1)教师范读古文。

2)师生对读。我们的课文就是根据这段古文编写的,我们来读一读课文与它是怎么对应的。(教师逐句读文言文中的句子。学生说说相对应的段落,并相机理解“悦之”、“廪食”“好”的意思)

3)学生齐读。

4)看古文说故事。(学生自由练习,指名说。)

小结:这个生动的故事在文言文中只用了44个字,可见寓言的语言相当精炼,这也是文言文的特点。)

六、成语运用。

这则寓言流传了两千多年,这个成语也被人们广为运用。运用至今,意思也比当时有所发展。我们来看看现在是怎样用的。

1.读句。你读懂句子中“滥竽充数”的意思了吗?

1)同学们说《佳作精选》中的文章都很好,我读后却发现《红苹果》这篇文章是滥竽充数。

2)学校举行合唱比赛,冬冬还没学会这首歌,但他却滥竽充数地排在了队伍里。

3)林老师的球踢得很好,他却谦虚地说自己水平不高,不过是滥竽充数。(自我谦虚)

2. 写句。在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以次充好、不会

装会的或者自谦一番的,请同学用“滥竽充数”写几句话,写一写不好的现象,也可以提醒别人在做事时不要这样做。(交流中引导学生说具体。)

小结:我们读懂、会用这个成语,就可以算是在词语库中真正拥有这个成语了。老师还希望我们同学中不要有南郭先生,生活中少一些南郭先生。)

七、拓展阅读

1.在成语中还有这个成语的意思相近,那你知道“滥竽充数”的近义词吗?

2.阅读《鱼目混珠》

从前,有个叫满愿的人买到一颗珍珠,把它珍藏起来。他有个邻居叫寿量,非常羡慕满愿有颗名贵的珍珠。一次,他在路上捡到一颗鱼眼珠以为是珍珠,也把这个"珍珠"收藏起来。一天,有个人生病了,医生看后说需要用珍珠和在药里才能医治。于是,满愿拿出珍藏的珍珠,寿量拿出珍藏的鱼目,鱼目和珍珠很相似,结果把它当成珍珠和在了药里。这个成语故事出自《玉清经》,用来比喻以次充好,以假乱真。

3.简单说说“鱼目混珠”的意思。在文中再找出两个近义词。

4.推荐“成语故事连环画”网站。

八、作业布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