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汇报课教案

合集下载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虞美人》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培养学生运用“逗"等格律知识诵读古典诗歌的能力。

(2)学习体会《虞美人》的艺术美:虚实结合、设问、比喻、衬托等艺术手法的精妙。

(3)提高古典诗歌鉴赏技巧型答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大问题探究模式,赏析《虞美人》,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运用大问题探究模式,赏析《虞美人》,体会诗歌的艺术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虞美人》的国破家亡、屈辱无终、尊严尽失、物是人非、泪尽血泣的凄凉哀伤之情。

(2)激发学生对李煜《虞美人》节奏美、意境美、情感美、艺术美的喜爱。

(3)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词作尤其是李煜词作的热爱。

(4)引导学生学习李煜宁用生命守住本心,守护本真、抒写真情、率真而不做作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虞美人》的国破家亡、屈辱无终、尊严尽失、物是人非、泪尽血泣的凄凉哀伤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虞美人》的国破家亡、屈辱无终、尊严尽失、物是人非、泪尽血泣的凄凉哀伤之情。

【教辅用具】教学PPT 视频文件【教学时间】1课时【主要教法】诵读法、讲解法、鉴赏分析法、探究法、讨论法、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法【课前预习】见学案【教学模式】大问题探究模式【课前准备】课前抄写《虞美人》词于黑板左侧,请一学生将自己在课前划好的“逗”和重音,标注在黑板上。

【教学过程】一、导入四面楚歌故事导入。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司马迁《史记》二、欣赏《虞美人》的意境美环节(一):学生齐诵词作学生齐诵《虞美人》,读准“逗”和重音,初步感悟诗歌的节奏美。

环节(二):教师讲解据宋代王铚《默记》记载,978年,作为南唐最后一个国君,李煜被宋朝押解到汴京(今河南开封)软禁,失去人生自由已有三年。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篇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篇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篇国学经典诵读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3、赏析美文,提升鉴赏能力;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二、教学重点: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教学: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教学预备: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爱的诗词或美文,并精心预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人员安排多种多样。

四、教学过程:(一)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

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在经典诵读竞赛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措施与要求“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

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1)保证诵读时间。

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及每周的晚自习时间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

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教学。

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把以往课前一支歌换为一首诗,开展“课前一吟”教学,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教师要依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依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

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

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竞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3)布置作业时,可以加入诵读内容。

语文教师要天天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动检查;表扬先进,鼓励后进;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诗文诵读交流汇报,我们尝试开展各种教学,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

如唱演诗文,陶冶审美情趣。

为古诗文配曲谱,让学生进行演唱或演奏;如诗配画,彰显创新才能。

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让学生通过书法、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中描写的画面,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如创用诗文,提升思辨能力。

即引导学生把诗或文改编成一个个课本剧,展开丰富的联想,再现古诗文的意境,理解诗意,充实内容;如改创诗文,培养创*好。

幼儿园古诗诵读教案 幼儿园诗词教育

幼儿园古诗诵读教案 幼儿园诗词教育

幼儿园古诗诵读教案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重视诗词教育。

古诗诵读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可以启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

为了更好地开展古诗诵读教育,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教案显得尤为重要。

1. 教学目标1.1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语感和韵律感。

1.2 启发幼儿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培养他们的民族情感。

1.3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让他们感受诗歌的美和魅力。

2. 教学内容2.1 选材要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语言必须简单明了,既要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情况,又要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2.2 可以选择一些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如《静夜思》、《咏鹅》等,也可以选择一些富有童趣的诗歌,如《梦田》、《小蜘蛛》等。

3. 教学方法3.1 教师要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熟悉诗词的背景故事,了解诗词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3.2 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工具,辅助教学。

3.3 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联想力。

3.4 创设情境,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诗词的诵读活动。

4. 教学环节4.1 情境营造:在课前播放与诗词主题相关的视瓶,营造出符合诗词意境的氛围。

4.2 诗词朗诵: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诵读选定的诗词,注重语音语调的把握,让幼儿在诵读中体会诗词的韵律之美。

4.3 诗词赏析:教师引导幼儿分析诗词的寓意和情感表达,并与幼儿共享诗词背后的故事。

4.4 诗词表演:鼓励幼儿进行诗词表演,可以通过舞蹈、手工制作等方式进行表现,增强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4.5 诗词游戏:开展一些与诗词相关的游戏活动,增加幼儿对诗词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5. 教学评价5.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是否能跟随教师一起诵读诗词,是否能表达对诗词的感受等。

5.2 定期进行一些诗词比赛和表演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成就感。

5.3 鼓励幼儿进行一些诗词创作,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诗词的魅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古诗词诵读》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词诵读》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

1.阅读古诗词,大体把握古诗词的意思。

2.想象古诗词描述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件。

一 学习《采薇(节选)》1.了解题目。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采薇(节选)》就选自《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根据内容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板书:风 雅 颂)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采薇(节选)》。

[板书:采薇(节选)]你们知道“薇”是什么吗?(提示学生从偏旁猜)你们见过“薇”吗?(出示课件1)2.初读古诗,了解诗意。

(1)自由读古诗。

(2)指名读。

教师相机指导“雨”的读音。

雨:多音字,解释为“下(雨、雪)”,在这里应该读yù。

(3)齐读,教师提示朗读节奏。

设计意图:学习古诗词要咬文嚼字,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品味出其中的韵味。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好节奏,理解诗词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文字背后的深意。

3.创设情境,加深感悟。

(1)怎样的“杨柳”会让人感到“依依”?(出示课件2)“杨柳依依”这四个字会让你们想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想象、表达)(2)理解“昔我往矣”。

(教师提示: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戍边返乡的战士)回想“我”离开家乡时,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值得留恋,但即将出征的“我”只看到了“依依”的杨柳,这是为什么呢?补充介绍:“柳”与“留”谐音,既表挽留之意,又表思乡之情。

这哪里是“依依”的杨柳,这分明是双依依挽留的手啊!但是“我”能回家吗?兵役仿佛没有尽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终于盼到了战争结束。

(引读“今我来思”)(3)理解“雨雪霏霏”。

要回家了,大雪纷飞,天寒路滑,又饥又渴,“我”艰难地、缓缓地走在归乡的路上。

同学们从这句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了战士归家情急、近乡情怯等复杂的情感)(4)理解后四句诗的意思。

诗的后四句最能体现诗人的心情,短短16个字就讲述了一位戍边战士,在回乡路上饱受饥寒,痛定思痛的哀伤心情。

《诗经》诵读:乐府诗篇教案

《诗经》诵读:乐府诗篇教案

《诗经》经典诵读:乐府诗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起源及其风格特点。

2、辨析不同乐府诗的体裁、风格特点。

3、培养学生正确的朗诵技巧,提高学生朗诵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二、教学重点:1、初步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

2、理解不同乐府诗的意境和风格。

3、培养学生的朗诵技巧。

三、教学难点:1、区分不同乐府诗的体裁和风格。

2、提高学生朗诵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四、教学方法:1、听读结合、师生互动。

2、寓教于乐、情景演练。

五、教学过程:1、《诗经》的基本知识。

(1)引入教材:教师播放《诗经》的经典诗篇,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美和文化内涵,同时向学生介绍《诗经》的主要内容和历史背景。

(2)学习课文:教师为学生介绍《诗经》的基本知识,包括《诗经》的意义、体裁及流传、神话传说、乐器和演唱方式等。

(3)课堂互动:教师请学生发表自己对于《诗经》的看法,并就这些观点展开互动交流,增进学生的认识。

2、不同乐府诗的体裁、风格特点(1)学习目标:理解不同乐府诗的体裁和风格,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文学修养。

(2)教学设计:a.课前导引教师播放《长恨歌》及《将进酒》的不同版本视频,让学生感受不同作家的作品在语言、节奏、思想意境上的区别。

b.课堂讲解通过课外阅读,了解古代乐府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掌握不同乐府诗的表现形式以及所描写的情感特点和表现手法。

c.课堂分析上课过程中,教师向学生阅读不同乐府诗的文字,让学生分析每首诗的情感表现,了解不同体裁的风格特点,并就课文内容展开深入的探讨。

d.情景表演学生按照乐曲的节奏吟唱不同乐府诗,在表演中展现语言的韵律、表情和姿态的协调,并为同学进行点评和建议。

3、朗诵技巧的培养(1)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朗诵技巧,增强表达能力和感染力,使学生能够自如地朗读、演绎不同的诗歌作品。

(2)教学设计:a. 古诗朗诵教师向学生介绍古诗朗诵的基本技巧,包括语境分析、音韵把握、语调处理和情感表达等。

《古诗词诵读》教案

《古诗词诵读》教案

《古诗词诵读》教案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物感受到诗人内心的不舍,沾染上了些许忧愁,格外动人。

和着音乐,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两首古诗词。

三、课堂总结,分享收获。

1.小组交流,汇报展示。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运用不同的方法学习了十首古诗词。

诗言志,歌咏言。

在毕业联欢会上,许多同学想借诗词来表达情感。

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你们是怎么设计的?
(1)展示书法作品。

(2)诵读古诗词。

2.师总结。

同学们对古诗词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古诗词凝聚着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志趣、气度、神韵,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全体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

希望同学们都能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实现诗意成长,书写幸福人生。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
自行补充增加。

朗诵古诗主题班会教案3篇

朗诵古诗主题班会教案3篇

朗诵古诗主题班会教案3篇朗诵古诗主题班会教案3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朗诵古诗主题班会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朗诵古诗主题班会教案1活动目的本次唐宋诗词朗诵竞赛,旨在引起学习传统文化的浓烈兴趣,领略古典诗词的无穷魅力,从而激发对伟大祖国的挚爱之情。

活动准备先从学生假期背诵的唐宋诗词中整理出一百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学生每组选出三名参赛选手;主持人、老师制定比赛规则。

活动时间:20xx年11月26日活动过程主持人甲:唐宋文坛,百花争艳,千姿百态,唐诗宋词更是绰约不凡,独领风骚。

它们画面形象,意境宏大,语言凝练,音韵优美。

主持人乙:唐宋诗词虽篇幅短小,然画面明晰:有的清新,犹如淙淙泉水欢腾跳跃;有的壮阔,犹如奔涌的长江狂泻不已;有的火热,犹如爆发的火山烧灼万物;有的晦暗,犹如漫天的飞沙遮天蔽日。

主持人甲:唐宋诗词虽讲求音律,但内容丰富:有的借景抒情,赞美山川,歌唱生活;有的寓情于事,揭露黑暗,鞭挞时弊。

主持人乙:诗词的创作风格更是精彩纷呈:有的朴实自然,不事雕饰;有的富丽浪漫,浓抹盛妆;有的深沉悲壮,直抒胸臆。

主持人甲、乙:让我们一起走进唐宋诗词的世界,尽情享受其无穷的魅力吧! “朗诵唐宋诗词·感悟传统文化”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主持人甲: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开创了豪放词派,《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千古传诵的佳作。

请第一组选手朗诵。

主持人乙:李商隐,唐代诗人,他所特创的“无题”诗,大多以爱情为题材,情思缠绵,辞藻精辟,读来令人回味不已。

请第二组选手朗诵《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主持人甲:“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是啊,春光依然如此秀丽,但时世已今非昔比——这是诗人杜牧的无限感慨。

杜牧,生活在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的晚唐时期,从青年起就关心国事,多写社会政治题材。

才女古诗诵读教案

才女古诗诵读教案

才女古诗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的背景和特点,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诵读古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古诗的背景和特点,诵读技巧的训练。

难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表达情感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古诗诵读教材,包括选取一些经典的古诗作为教学内容。

2.准备音响设备,以便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3.准备相关的古诗赏析材料,以便学生了解古诗的背景和特点。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古诗的背景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以通过讲解古诗的作者、创作背景、意境和艺术特点等,让学生对古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学习。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古诗,让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停顿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朗读比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训练。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古诗诵读训练的活动,如模仿古诗的语调和情感表达,让学生在模仿中体会古诗的韵味和艺术魅力。

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古诗赏析,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内涵和意境,从而更好地进行诵读训练。

4.总结。

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对古诗的诵读技巧和古诗的赏析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同时,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诵读训练和古诗赏析,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古诗诵读教案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教学活动,通过古诗的诵读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古诗背景和特点的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并设计一些古诗赏析的活动,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魅力。

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诵读古诗的过程中,能够表达出古诗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涉江采芙蓉》。

(2)理解诗文的背景、作者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3)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离别的痛苦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会关爱他人,珍惜亲情和友情。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背景、作者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3.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三、教学难点1. 诗中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诗中意境的感悟和情感的分析。

3. 诗文的艺术特色的鉴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文的朗读录音、相关背景资料和参考译文。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诗文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文的音韵美。

(2)引导学生关注诗文的《涉江采芙蓉》,提问:“涉江采芙蓉”意味着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解决字词认读问题。

(2)学生分享诗文中的生僻字词和意思,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诗中的情感,分享自己的体会。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情感交流。

5. 艺术鉴赏(1)教师分析诗文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境等。

(2)学生欣赏诗文的艺术美,提高审美情趣。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重要知识点。

7. 作业布置(1)让学生熟读并背诵诗文。

(2)写一篇关于诗文心得体会的小论文。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

2.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表达的情感,背诵诗歌。

3.品读诗歌,培育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

1.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表达的情感,背诵诗歌。

2.品读诗歌,培育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

2课时◆任务一:学习《竹里馆》导入:“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对王维诗歌的评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维的《竹里馆》,领略其诗歌亦诗亦画的意境。

1.朗读古诗,整体感知要求:采用多种方式(自由读、齐读、范读、指名读)朗读诗文,注意读音和节奏,读出诗歌情感。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huáng)/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朗读指导:这首诗采用的是“二二一”和“二一二”拍。

整首诗感情基调有清冷、寂寞、空灵、淡泊、宁静、优美、平白、忧郁、伤感等,因此诵读时应有一种寂寞、伤感的意味。

2.描绘画面,理解诗意要求: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尝试理解这首诗的大意。

【注释】幽篁:幽深的竹林。

深林:这里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映照。

诗意:(我)独自闲坐在幽静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相伴,只有一轮明月静静地与我相伴。

3.赏析诗句,领悟诗情出示问题:同学们,通过反复朗读,我们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1)请同学们找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请加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请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绘,用2分钟的时间组织语言写下来。

预设:幽篁——我看到了一棵棵修长的竹子或直立、或歪斜,彼此之间枝叶相交,在夜风中轻轻颤抖,窸窸窣窣。

独坐、弹琴复长啸——我看到了诗人独自一人坐在竹林里,手中拨弄琴弦,兴尽之时,仰天长啸。

明月——我看到了漆黑的天空中挂着一轮皎洁的明月,月光如水,温柔的洒在竹林中,透过竹林的缝隙一束束月光洒在地上,洒在诗人的身上。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古诗词的理解与鉴赏,以及诗词诵读技巧的掌握。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运用恰当的诵读技巧表达诗词的情感。
2.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交流精神。
难点: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古诗词素养。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课外古诗词诵读》这一章节的教学设计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旨在让学生在已有古诗词学习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诗词诵读的范畴,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诵读技巧。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熟悉并背诵九年级下册推荐的课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背景及作者生平。
(3)参加学校组织的古诗词诵读比赛,锻炼自己的胆量和表达能力。
3.个性化作业: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1)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增加古诗词鉴赏的难度,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2)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古诗词填空、翻译等练习,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
3.诵读技巧讲解:结合实例,讲解古诗词的停顿、重音、语调等诵读技巧,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诵读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讨论,探讨诗词的意境、修辞手法等。
2.交流分享: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教师点评:对各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给予鼓励性反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1.增强对古诗词的热爱,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民族自豪感。
2.学会尊重他人,善于倾听,培养合作精神,形成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初中课内古诗朗读教案

初中课内古诗朗读教案

初中课内古诗朗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朗读节奏和韵律,提高朗读水平和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激发对古诗的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美,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选取初中阶段课内古诗为例,如《春晓》、《静夜思》等。

2. 教学方法:采用示范法、问答法、讨论法、实践法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古诗朗读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古诗的基本朗读节奏和韵律,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

3. 示范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模仿,体会古诗的韵味。

4. 个人朗读:学生独立朗读,教师指导并纠正发音和节奏。

5. 互动朗读:学生分组或配对进行互动朗读,培养合作精神。

6. 朗读比赛:举行古诗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欲望。

7.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布置课后古诗朗读作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水平: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比赛成绩等方面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

2. 学生学习兴趣: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互动情况,了解学生对古诗朗读的兴趣。

3. 学生文化素养: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古诗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版本的初中古诗教材。

2. 多媒体设备:播放古诗朗读音频,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

3. 课外阅读材料:推荐学生阅读古诗选集或相关文化书籍。

六、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七、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避免过于枯燥的教学方式。

3. 融入相关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古诗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优质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优质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内容概述】【单元核心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并能熟练背诵诗词。

2.能自主借助注释或者利用学过的方法查阅资料,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词描述的情境。

3.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体会诗人的情感,让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单元任务群目标】【单元任务群设计】古诗词诵读【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并能熟练背通。

语言运用:能够自主借助注释或者利用学过的方法查阅资料,了解诗词大意。

思维能力: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诗词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审美创造:能选择自己最喜欢或者感要最深的诗词谈谈自己的体会。

【课前解析】关注教材:本课由十首古诗组成,本单元是本册书最后一部分内容,安排了十首古诗词。

与初中教材一致,能够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堂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情。

十首古诗词从诗到词,按照年代顺序编排,目的是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与古典诗词接触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关注写作背景:《采薇》出自《诗经•小雅》,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

全诗六章,每章八句。

是一首戎卒返乡诗。

诗歌表现了将征之人的思家忍苦之情,并将这种感情放在对景物的描写及对军旅生活的述说中表现。

《春夜喜雨》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这时已经在成都草堂居住了两年。

从上年的冬天到这年的二月间,成都一带发生了旱灾。

所以当春雨来临之际,杜甫非常欣喜,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诗中描绘了春夜雨景,讴歌了春雨滋润万物之功。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春末时节,词人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即将回家乡(浙东)的好友鲍浩然时所写。

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

春三月作者游蕲水清泉寺时写下《浣溪沙》。

《清平乐》是一首悼春词。

词人少年得意,中进士,任校书郎,修撰神宗皇帝的“实录”,又以诗文受知于苏轼,并为江西诗派开山大师。

后因新党重新执政,作者政见偏于保守,晚年屡遭贬谪,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秋词(其一)》教案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秋词(其一)》教案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秋词(其一)》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部分,着重解读《秋词(其一)》。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秋词(其一)》的全文诵读、生字词解析、诗句理解、诗意赏析以及相关背景知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
1.诵读《秋词(其一)》,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1.提高古诗词诵读技巧,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增强语感;
2.提升对古诗词意象、表现手法的分析、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素养;
3.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对诗句的解读,学会评价作者情感及观点;
4.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激发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培养文化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句的韵律与节奏:通过诵读《秋词(其一)》,让学生掌握古诗的平仄韵律,理解节奏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得相当活跃,每个小组都能够围绕诗句的意象、表现手法及诗人情感进行深入讨论。他们在分享讨论成果时,我看到了他们思维的火花,也发现了一些新的视角和解读。这让我意识到,学生们其实具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师,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的信任和空间。
在文化背景介绍环节,我简要介绍了诗人刘禹锡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希望学生们能够了解古人对秋天的特殊情感和文化内涵。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部分内容对他们理解诗词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我也反思,是否可以通过更生动的故事或者互动环节,让这部分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意象的理解与运用:分析诗中的“晴空一鹤”、“便引诗情”等意象,掌握意象在古诗中的象征意义和艺术效果。
-诗人情感态度:解读诗人刘禹锡在诗中所表达的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态度,理解其对后世的影响。
举例:《秋词(其一)》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两句,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和积极评价,以及这种情感态度如何通过诗句的韵律和意象来体现。

初中古诗朗读试讲教案

初中古诗朗读试讲教案

初中古诗朗读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朗读技巧,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示范朗读、学生的模仿练习,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初中古诗《春晓》作为教学内容。

2. 教学过程中,分别从字音、节奏、语调、情感等方面进行指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 难点:如何处理古诗中的停顿、语调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古诗《春晓》的背景和作者孟浩然。

2. 教师示范朗读:教师以正确的发音、流畅的语调朗读《春晓》,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学生模仿练习: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注意模仿教师的发音、语调和停顿。

4. 朗读技巧指导:a. 字音:强调古诗中的押韵字和仄声字,注意发音准确。

b. 节奏:引导学生把握古诗的韵律,注意句子的停顿和节奏感。

c. 语调: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语调,表现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d. 情感: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将情感融入朗读中。

5.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朗读练习,互相交流、借鉴,提高朗读水平。

6. 展示环节:学生代表上台展示朗读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7.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给予鼓励和建议。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古诗作品,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示范作用,以正确的发音、语调和情感朗读古诗,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朗读特点进行指导。

此外,教学中可以适当运用多媒体手段,如播放古诗的音频文件,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提高朗读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掌握古诗的基本朗读技巧,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同时,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古诗诵读:墨梅 教案

古诗诵读:墨梅  教案

《墨梅》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我国元代著名画家、诗人王冕的代表作。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学情分析】经过三年半的学习,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和语文素养,具备一定的学习古诗的能力,能主动搜集作者资料,画出古诗的节奏,同时能结合书上注释、插图以及工具书来理解诗句的意思。

但是对于了解古诗的感情的把握不够准确,理解不够深刻,需要进一步引导。

因此诵读古诗时,多数同学读出了古诗的节奏,但是古诗的韵味不够,诗味不浓。

【设计理念】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朗读是理解诗歌的最佳手段。

在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通过诵读赏析古诗意蕴,使他们更直接地与文本产生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的教学本色。

2、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在欣赏图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

2.体会诗人的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3、凭借古诗诗句,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4、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诗歌,在欣赏图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

2.体会诗人的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3、凭借古诗诗句,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表达的诗人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谜语引出“梅”:师:同学们,今天上课我们先猜一个谜语——出示谜语:粉妆玉琢新世界,傲霜斗雪花自开,岁寒为报春来早,姐妹亲朋喜开怀。

(打一植物)是什么呀?(梅花)2、视频感知“梅”:师:对呀,是梅花。

我们看——(播放视频)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傲冰斗雪,独自开放。

它无论是粉的、白的,还是绿的,都显得是那么的淡雅高贵,清香四溢。

初中小古文诵读教案

初中小古文诵读教案

初中小古文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诵读的基本技巧,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学生的模仿、实践,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诵读技巧:停顿、语气、节奏、情感2. 教学素材:选取初中的古文教材,如《岳阳楼记》、《出师表》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诵读的基本技巧,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

2. 难点:正确把握古文的停顿、语气、节奏、情感,达到背诵的程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介绍古文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诵读的基本技巧,包括停顿、语气、节奏、情感。

同时,教师进行示范,让学生初步感受古文的韵味。

3. 实践: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进行古文的朗读练习。

教师个别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停顿等问题。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彼此的诵读心得,分享诵读技巧。

5. 展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诵读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6.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诵读情况进行总结,指出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7. 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篇古文进行课后诵读,下一节课进行汇报。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

2. 学生能够正确把握古文的停顿、语气、节奏、情感。

3. 学生对古文产生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示范引领,让学生感受到古文的魅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诵读过程中得到提高。

此外,还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文的诵读技巧有了初步了解,能够积极参与到诵读活动中。

但在实践中,部分学生对古文的停顿、语气、节奏、情感把握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指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古文学习奠定了基础。

《万紫千红总是春》诵读课教案

《万紫千红总是春》诵读课教案

《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天古诗词诵读方法指导课【设计理念】1、以“春天”为迁移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重点导读《春雪》,略读《春兴》。

学生在这种“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迁移性拓展中,既开阔了视野,又强化了语文实践。

2、领会诗的意境,教学中采用想象、画图、音乐等方法激发情感,与诗人进行感情的交流。

3、打破串讲的传统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自悟自读。

【教学目标】1、采用想象、画图、音乐等方法学习《春雪》,反复诵读感受诗中的意境。

2、拓展学习《春兴》感受其意境;并会诵读。

3、以诗引诗,激发学生的情感,诵读关于春天的诗词,感受,展示学生积累的诗篇。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词中描述的意境“美”。

学生课外收集积累有关春天的诗词。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教师导入。

同学们,不知不觉,伴着绵绵细雨,春姑娘向我们走来了,春天多美啊2、看图。

(课件出示:)引入:刚才这些图片美吗?那么,在你的眼中,春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呢?同学们可以用上四字词或以前学过的古诗来形容吗?3、是啊,春姑娘多迷人呀!自古以来,就有很多诗人用诗来描绘春天,赞美春天。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诗的世界,一起去感受春天给我们带来的美好。

(板书课题:《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天古诗词诵读方法指导课二、经典引读,明确朗诵要求出示《春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草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一)提问学生,朗诵古诗有什么要求(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正确流利有感情)其中,哪点最难做到(有感情)(二)提问,要有感情地朗读一首诗,需要深入学习这首诗,(学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老师板书知诗人,解题意;通诗句,析诗意想画面,入诗境;吟诗文,悟诗情A知诗人,解题意1、引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韩愈)谁能给大家介绍韩愈?(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爱背诗词导读词: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从琴棋书画到礼乐射御,我们无不感受到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文化基因,博大精深的中华经典如天上繁星夺目璀璨。

在这节课里,我们班级将分小组对本学期诵读过的古诗词进行汇报展示。

一、古诗分类分门别类辑古诗1、古诗中的春夏秋冬2、古诗中的玲珑明月3、古诗中的妩媚青山4、古诗中的娇艳鲜花5、古诗中的美好品质6、古诗中的四大名楼7、古诗中的千古名句······二、古诗词诵读资料1、古诗中的春夏秋冬导读词同学们:年年岁岁有四季,春夏秋冬相交替。

春天温暖百花艳,夏日秀美好河山。

金秋硕果香九天,冬季梅花报严寒。

让我们读着这首四季诗,随着我们第一小组进入那五彩斑斓的四季美好景色。

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赏析这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

这时,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它们像是知道春天不久就要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各逞姿色,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机能。

而那些全无才思的杨花榆荚,在春风中纷纷飘落,只晓得如雪花那样,毫无目的地漫天飞舞。

注释译文注释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指柳絮榆荚:亦称榆钱。

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才华和能力。

译文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表演者:张星月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

表演者:王晨宇苏幕遮(北宋)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表演者:李一迅清平乐·年年雪里【宋】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表演者:张潇月沁园春·雪北国风光,江山如此多娇,千里冰封,引无数英雄尽折腰。

万里雪飘。

惜秦皇汉武,望长城内外,略输文采;惟余莽莽;唐宗宋祖,大河上下,稍逊风骚。

顿失滔滔。

一代天骄,山舞银蛇,成吉思汗,原驰蜡象,只识弯弓射大雕。

欲与天公试比高。

俱往矣,须晴日,数风流人物,看红装素裹,还看今朝。

分外妖娆。

2、古诗中的玲珑明月①导读词同学们都应该很熟悉明月吧!在古代,月亮既代表思乡之情又代表纯洁,如:李白的《静夜思》里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还有一些有关思乡的古诗,让我们一起欣吧!②古诗《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意: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朗诵者:卢鼎《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诗意: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

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朗诵者:詹嘉伟《玉阶怨》【唐】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诗意:玉石砌的台阶上起了露水,深夜独立很久露水湿了罗袜。

回放下水晶帘,然隔着帘子望玲珑的秋月。

朗诵者:李晨杰《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意: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树枝上安歇着鸦鹊。

夜深了,秋露悄悄地打湿了庭中的桂花。

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一边。

朗诵者:茅钦柄《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意: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

夜晚在秦淮河停了船,那边上有一个酒家。

可以听到,酒家中的歌女哪知道什么亡国的耻辱,隔着江水,还唱着那《后庭花》。

朗诵者:王晨宇水调歌头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朗诵者:全班3、古诗中的妩媚青山①古诗《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1)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县北。

(2)尽:完。

【释义】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

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

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高的敬亭山了。

朗读者:王鸿辉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飞速飘来。

朗读者:陈晶晶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西林寺在庐北麓。

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缘:同“原”因为;由于。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译文: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其他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本来自己就身在庐山之中。

朗读者:王平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岳:此指东岳泰山。

青:山色。

未了:不尽。

诗意:泰山横跨齐鲁两地,挺拔苍翠巍峨耸立。

高峻山峰南北两翼,极目远眺瑰丽神奇。

云层升腾晨夕演绎,归鸟入林鸣声相依。

登临俯瞰心旷神怡,群山起伏一览无遗。

朗读者:余申奥②古诗句问答地名南京、开封、洛阳都是大家熟悉的地名,古诗中也会出现地名。

我们看下面就是一些含有地名的诗。

1、()()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朝辞()()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3、城阙辅()(),风烟望五津。

4、()()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5、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

答案:1、洛阳 2、白帝 3、三秦 4、姑苏 5扬州4、古诗中的娇艳鲜花①导读词同学们;历史的风吹过脸颊,片片树叶飘过,落进捧着雨水的手中。

古代和现代的诗人曾在笔下写有关花的古诗词,如:王安石的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接下来就让我带领你们去欣赏有关花的古诗词吧!②古诗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意思: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表演者:祝琪芬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南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意思: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春夏秋冬四季相比确实不同。

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远方,在阳光的照映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表演者:王诗宇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意思: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压垂了枝条。

嬉戏流连的彩蝶不停地飞舞,黄莺叫得十分和谐动听。

表演者:牟文雅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意思:风风雨雨把冬天送走了,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

悬崖已结百丈尖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

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

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

表演者;王泱淇题都城南庄【唐】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意思:去年的今天,就在这长安南庄的一户人家门口,我看见那美丽的面庞和盛开的桃花互相映衬,显得分外绯红。

时隔一年的今天,故地重游,那含羞的面庞不知道去了哪里,只有满树桃花依然是旧样,笑对着盛开在这和煦春风中!表演者:刘华源③古诗句问答植物下面诗句中含有植物的名称,我们来填一填古诗中的植物名。

1、人闲()花落,夜静春山空。

2、采()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明月()间照,清泉石上流。

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花始盛开。

5、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满皇都。

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出墙来。

答案:1、桂 2、菊 3、松 4、桃 5、烟柳 6、红杏5、古诗中的美好品质①古诗竹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朗诵者;钱缘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

因此古人常把她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

本课的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

本诗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称为“画梅圣手”。

这是一首作者自己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

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

全诗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品格朗诵者;陈燕满江红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

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朗诵者:汤荣炳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