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髡》导学案

合集下载

淳于髡学案

淳于髡学案

东平高级中学高二年级学案6淳于髡就事论事责圣贤孟子要离开齐国时,淳于髡问他:“你身处三卿的高位,却下不能救济老百姓,上不能辅佐君王,所谓的‘仁者’就这样跑了,对得起你的俸禄吗?”孟子将伯夷、伊尹和柳下惠扯了出来说道:“我是臣子,不以贤事不肖,伯夷就是这样干的。

周旋于汤、桀之间五次,那是伊尹。

不厌恶污君,不推辞做小官,那是柳下惠。

他们三个处事不同,但都是为了‘仁’。

君子只要心中‘仁’就行了,又何必事事一致呢?”淳于髡很不屑,继续责问:“鲁穆公的时候,公仪子为政,子柳、子思为臣,但鲁国不断失地。

这样看来,所谓贤者对国家有什么用?”孟子说:“虞不用百里奚而被灭亡,但到了秦穆公那里却成就了霸业。

不用贤人就会灭亡,有了贤人却不会任用,他怎会不被削弱呢?”淳于髡随即否定了孟子自己标榜贤者的话:“有本事的人必然展现出来,做事情不见功效的人,我还没看到过呢。

所以现在根本没有贤者,如果有,我肯定认识他。

”孟子说起孔子在鲁国做司寇的故事,孟子也知道那时孔子不被重用,在祭祀的时候,鲁君失礼,祭祀用的肉迟迟不上,于是孔子也故意无礼而去。

孟子说,不知道的人以为孔子是为了几块熟肉闹情绪,其实孔子是被别人无礼对待。

所以孔子愿意以微罪辞行,而不是苟且留下。

孟子似乎是说自己像孔子一样被无礼对待,因此离开齐国,但圣贤的行为,滑稽如淳于髡者又怎会明白呢?稷下学士——淳于髡淳于髡,战国时齐人,是一个贱而得宠的人。

他姓淳于,曾因犯罪而受过髡刑(古代一种剃光头发的刑罚),故名曰淳于髡。

淳于髡刑满释放后被配给私人,招为赘婿。

古代的赘婿,不同于后代倒插门的养老女婿,而是农奴主为自己的女奴所招的男奴配偶,这是一种没有人身自由的贱民。

故太史公说:“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当时淳于髡所处的时代正是诸侯纷起称雄、争相招贤纳士,致使社会阶层流动不居的时代,他凭自己的超凡能力和善于捕捉机遇,结果时来运转,吉星高照,竟被齐国统治者看中,把他从农奴群中提拔起来。

高中语文鲁教版选修 《史记》选读第三单元面对现实的智慧 6淳于髡

高中语文鲁教版选修 《史记》选读第三单元面对现实的智慧 6淳于髡

《淳于髡》教学设计【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体会淳于髡巧妙的讽谏艺术。

2、把握淳于髡人物形象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理解文本,探讨淳于髡进谏成功的原因,把握淳于髡人物形象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采取巧妙的方式以获得最大成功的人生智慧。

2、学习淳于髡能为国家与黎民百姓的利益,勇敢地仗义执言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把握人物形象【教学难点】探讨淳于髡进谏成功的原因。

【教学方法】诵读涵泳、启发诱导【课时安排】一课时授课过程和步骤:一、导入新课说话是一门艺术,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不同的说话方式给人迥然不同的感受,也会给自己带来不同的结果。

尤其在古代,臣子劝谏君王,更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分寸,因为一言不慎就可能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文章,看文中主人公淳于髡是如何劝谏君王的?二、明确目标(展示幻灯片)1 、体会淳于髡巧妙的讽谏艺术2、把握淳于髡人物形象特点。

三、文本学习(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现在我们来读一下课文,请三位同学,每人一段,注意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标出他们读的不准的词语、句子。

同学们读后,稍作评价,找同学指出错误。

(结合学生朗读情况稍作指导:读音与字义相关;断句与句意、语法相关)2、同学们质疑问难(同学们在预习的过程中对课文中的字词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如果有,提出来,一块交流一下)3、教师提问文中重点字词,检查学生对字词的理解情况,(展示幻灯片)重点实词(1)沉湎不治管理(动词)(2)赍金百斤携带(动词)(3)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增加(动词)(4)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延迟(5)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进邀请;同辈重要虚词(1)淳于髡说之以隐用(介词)(2)国且危亡将要(副词)(3)不过一斗径醉矣就(副词)(4)若亲有严客如果(假设连词)(5)饮可八斗而醉二参大约(副词)(二)品读课文,赏析讽谏艺术1、本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学生思考回答:淳于髡进谏齐威王的事2、共写了几次进谏?学生思考回答:三次3、那么,淳于髡具体是如何进谏的呢?(1)我们先看第一次进谏①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一段思考:淳于髡是因为什么事劝谏齐威王的?找到文中相关描写,用自己的话来说一下。

高中语文《淳于髡》的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淳于髡》的教学设计

品味语言细节,捕捉智慧闪光——也谈《淳于髡》的教学设计设计说明:《淳于髡》是高中语文教材《史记(选修)》中的经典篇目,传主淳于髡“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讽谏才能和精神智慧历来为人们称道。

但是,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进谏艺术时,却往往止于其“委婉”的进谏方式和合理的进谏内容。

我认为如果能另辟蹊径,重点从“进谏形式及要素”的角度深入解读文本,引领学生抓住语言细节,反复朗读和品味,更能捕捉进而领略隐藏在“委婉”背后的智慧闪光。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把握其主要内容,掌握“莫”“赍”“与”“恶”“若乃”“极”等的意义、用法,“惊”“朝”“乱”“悲”等的活用现象。

2、理解淳于髡高超的进谏艺术,能从“把握对方的性格、喜好、心理,掌握进谏的场合、时机、节奏”等角度进一步领略其智慧风采。

教学方法:朗读体验启发引导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布置学生预习:结合课下注释等自主疏通文意)一、课堂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这是告诉我们:说话要讲究艺术。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几个巧用“说话策略”的小故事,认识一下“进谏艺术家”淳于髡。

二、朗读课文,基本疏通文意1、教师范读,强调字音及断句。

2、学生自由朗读,并结合预习情况,把不理解的重要的文言知识点标注出来。

3、学生质疑,相互交流,老师订正并强调重点文言现象。

(重点文言句子的翻译在研读内容时穿插进行即可。

重点语句参考:(1)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

(2)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

(3)先生少之乎?(4)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

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三、浏览课文,整体感知内容1、现在我们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谁愿意给大家讲讲这三个故事?2、同学们能不能用几个字或词语分别概括三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参考示例一:鸟奋飞——禳田者——酒几何参考示例二:奋兵出——请救兵——罢饮乐参考示例三:劝威王,振兴齐国——劝威王,保全齐国——劝威王,利于齐国四、研读课文,分析进谏艺术(一)主问题:淳于髡历来被称为“进谏艺术家”,你能体会出他进谏的艺术性吗?情境预设:学生首先会想到淳于髡进谏的主要方式和特点——讽谏,委婉含蓄。

《淳于髡》教学设计

《淳于髡》教学设计

《淳于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文本,把握人物性格。

2.学习古人高超的劝谏艺术。

3.学习积累文言常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目标1和3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导入新课由“一鸣惊人”的故事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1.关于《史记·滑稽列传》《史记·滑稽列传》记了淳于髡、优孟、优旃三人的故事,主旨是颂扬淳于髡一类滑稽人物“不流世俗,不争势利”的可贵精神,以及“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非凡讽谏能力。

但对三人活动的年代,记载有明显的矛盾和错误。

如说淳于髡是齐威王(前356~前320年在位)时人,优孟是楚庄王(前613~前591年在位)时人,优旃是秦时人,秦亡(前206年)后归汉,数年而卒。

可是原传却又说淳于髡后百余年有优孟,优孟后二百余年有优旃。

这是太史公的疏忽。

淳于髡出身于赘婿,优孟、优旃出身于优伶,这两种人在他们生活的时代处于社会底层。

他们虽出身微贱,但机智聪敏,能言善辩,善于缘理设喻,察情取譬,借事托讽,因而其言其行起到了与“六艺于治一也”的重要作用。

“滑稽”一词的古义与今义并不全同。

古义有多种:屈原在《楚辞·卜居》中使用它带贬义,有“圆滑谄媚”的意思;司马迁在《滑稽列传》里使用它带褒义,有“能言善辩,善用双关、隐喻、反语、婉曲等修辞手法”的意思。

这两种意义与今义都不尽相同,但又都有语义发展上的相承关系。

2.播放“一鸣惊人”视频。

3.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4.学生默读课文,疏通字词,粗知课文大意。

5.课文内容概括。

淳于髡是齐之赘婿,齐威王沉溺酒色,荒废朝政,致使外敌入侵,国家危在旦夕。

“在左右莫敢谏”的情况下,淳于髡讲了“大鸟三年不蜚又不鸣”的隐语,使齐威王听出了弦外之音,终于发奋图强,使齐国强盛起来。

齐威王八年,齐王在楚国用兵的情况下,派淳于髡到赵请救兵,可是给他带的礼品很少,淳于髡用向田神祷告者的故事予以暗示,使齐王大大增加礼品,最后使楚撤兵。

淳于髡还用隐语使齐威王罢“长夜之饮”,寓救国大计于诙谐的谈吐中,表现了他过人的胆识和非凡的才智。

淳于髡教学设计

淳于髡教学设计

淳于髡教学设计[课前预习导读]一、教学目标1、疏通字句,理解文意2、品味语言的智慧,尝试运用劝谏的艺术二、重点难点重点:1、字句疏通、语句翻译2、品味语言的智慧难点:尝试运用劝谏艺术三、学习方法阅读理解、思考讨论、疑难探究、迁移运用四、课前热身1、重温司马迁及其著作《史记》(建议:可从司马迁生平经历、《史记》体裁及文学、史学的地位等几点回顾,对《列传》中出现的几类人物要有所涉及。

)2、预习课文,建议如下:(1)、通读全文,理解文意,标出疑难字句。

(2)、通过查字典和资料,自行解决阅读中遇到的生字、疑难语句。

(3)、无法解决的问题,做好记录,留待上课解决。

[课堂预习导学]一、疏通字句,理解文意1、给下列字词注音淳()于髡()赘()婿滑稽()()数()使赍()金禳()田瓯()篓()满篝()一石()奉殇()卒()然相睹目眙()遗簪()酒阑()狼藉()罗襦()课文中还有些生僻字,请你找出提供给同学们好吗?你的生僻字:2、找出并解释下列含有古今意义的词语,(1)、滑稽多变(2)、未尝屈辱(3)、左右莫敢谏(4)、先生能饮几何而醉课文中应该还有一些古今异义的词语,请你找出并告诉同学们好吗?你的积累:3、翻译下列语句(1)、淳于髡说之以隐曰。

(2)、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3)、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

(4)、齐王大说,置酒后宫。

(提醒:以上语句你翻译时注意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了吗?如果没有,再检查一下吧。

)(1)、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2)、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

(3)、先生少之乎?(4)、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提醒:以上语句你翻译时注意虚词“之”的意思和用法了吗?如果没有,再检查一下吧。

)4、互帮互学(1)、你认为课文中还有哪些重要字词或语句在理解或翻译方面应该引起注意?请给大家推荐出来。

你的推荐:(2)、在课文的字词、语句方面,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让同学们帮你一起解决。

高二语文《淳于髡》导学学案(鲁人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淳于髡》导学学案(鲁人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淳于髡》导学学案(鲁人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 熟读本文,把握人物性格2. 学会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采取巧妙的方式以获得最大成功的人生智慧3. 进一步学习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词“说、引、止、绝、辞、遗”和“者、之、以、且、若”等虚词。

4. 了解各种特殊句式的形式和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二.学习重点1. 常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2. 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与赏评3. 对人物性格的把握三.预习积累1.写下你认为重要的实词并解释词语例句解释2、写下你认为重要的虚词并加以解释。

词语例句解释3.找出通假字通假的字例句解释4.古今异义词语例句解释5.词类活用词语例句活用情况解释6.特殊句式例句翻译四.研讨探究1. 第1自然段中讲述“大鸟三年不蜚又不鸣”用意是什么?2. 第2自然段的隐语在向齐王暗示什么?3. 淳于髡是个怎样的形象?五.拓展延伸1. 请与《邹忌讽齐王纳谏》进行比较阅读,看两者的异同。

提示:①在劝谏的方式上②在表达主旨上③在人物塑造上2. 司马迁在《滑稽列传》中用“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一语颂扬淳于髡的非凡讽谏才能。

依据文本,谈谈淳于髡向齐威王进谏时“谈言微中”的具体表现,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六.文本链接关于《史记滑稽列传》《史记滑稽列传》记了淳于髡、优孟、优旃三人的故事,主旨是颂扬淳于髡一类滑稽人物“不流世俗,不争势利”的可贵精神,以及“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非凡讽谏能力。

但对三人活动的年代,记载有明显的矛盾和错误。

如说淳于髡是齐威王(前356前320年在位)时人,优孟是楚庄王(前613-前591年在位)时人,优旃是秦时人,秦亡(前206年)后归汉,数年而卒。

可是原传却又说淳于髡后百余年有优孟,优孟后二百余年有优旃。

这是太史公的疏忽。

淳于髡出身于赘婿,优孟、优旃出身于优伶,这两种人在他们生活的时代处于社会底层。

他们虽出身微贱,但机智聪敏,能言善辩,善于缘理设喻,察情取譬,借事托讽,因而其言其行起到了与“六艺于治一也”的重要作用。

淳于髡复习学案

淳于髡复习学案

《淳于髡》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复习巩固本文文言知识。

2、拓展训练。

课堂复习一、诵读课文10分钟。

二、基础知识巩固1.字音赘()婿滑()稽沉湎()不蜚()十驷()赍()金禳()田鞠跽()目眙()狼藉()2. 通假字三年不蜚又不鸣诸侯振惊汙邪满车威王大说卒然相睹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合尊促坐髡尝在侧3. 实词数使诸侯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止王之庭诛一人奋兵而出赍金百斤冠缨索绝见道傍有禳田者酒一盂,而祝曰髡辞而行赵王与之精兵十万若亲有严客奉觞上寿欢然道故私情相语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后有遗簪日暮酒阑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4. 一词多义之说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淳于髡说之以隐止王之庭笑岂有说乎威王大说者而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奋兵而出今者臣从东方来髡恐惧俯伏而饮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引欢然道故夜引兵而去故曰酒极则乱六博投壶,相引为曹以淳于髡说之以隐以讽谏焉以髡为诸侯主客5. 常见虚词国且危亡左右莫敢谏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恶能饮一石哉不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严客饮可八斗而醉二参6. 词类活用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先生少之乎7. 古今异义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古义:今义:未尝屈辱古义:今义:百官荒乱古义:今义:执法在傍,御史在后古义:今义:私情相语古义:今义:8. 特殊句式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淳于髡说之以隐()侍酒于前()止王之庭()赐酒大王之前()9.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①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

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滑稽列传—淳于髡》导学案

《滑稽列传—淳于髡》导学案

《滑稽列传——淳于髡》导学案编制人:张学春审核人:冯建蔚包科人:崔跃峰份数:1000 时间:2013.11.14学习目标:1.学习掌握“淫”、“恶”、“卒”、“曹”等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特殊的文言现象。

2.分析淳于髡的形象,感悟淳于髡的诤谏艺术。

一、自主学习孔子曰:“六艺于治.【义:】一也。

《礼》以节人..【义:】,..【义:】,《乐》以发和《书》以道事..【义:】,《诗》以达意,《易》以神化..【义:】,《春秋》以义.【义:】。

”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义:】,亦可以解纷。

”淳于髡.【音:】者,齐之赘.【音:】婿也。

长不满七尺,滑稽..【音:】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义:】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义:】政卿大夫。

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句式:】“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义:】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于是乃朝.【义:】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

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威行三十六年。

语在《田完世家》中。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义:】齐。

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音:义:】金百斤,车马十驷。

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义:】。

王曰:“先生少.【义:】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瓯窭..【音:】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

’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

”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白璧十双,车马百驷。

髡辞而行,至赵。

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

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威王大说.【义:】,置酒后宫,【句式:】召髡赐之酒。

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音:义:】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旁,御使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淳于髡》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及活用现象。

2. 学会淳于髡高超的语言艺术。

二、课前预习
1.《史记•滑稽列传》记了淳于髡、优孟、优旃三人的故事,主旨是颂扬淳于髡一类滑稽人物“不流世俗,不争势利”的可贵精神,以及“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非凡讽谏能力。

淳于髡出身于赘婿,优孟、优旃出身于优伶,这两种人在他们生活的时代处于社会底层。

他们虽出身微贱,但机智聪敏,能言善辩,善于缘理设喻,察情取譬,借事托讽,因而其言其行起到了与“六艺于治一也”的重要作用。

“滑稽”一词的古义与今义并不全同。

古义有多义性,屈原在《楚辞•卜居》中使用它带着贬义,有圆滑谄媚的意思;司马迁在《滑稽列传》里使用它带着褒义,有能言善辩,善用双关、隐喻、反语、婉曲等修辞手法的意思。

这两种意义与今义都不尽相同,但又都有语义发展上的相承关系。

2.重点字音
淳于髡( kūn ) 赘(zhuì )婿滑(gǔ)稽(jī )沉湎(miăn )不蜚(fĕi )十驷( sì)赍(jī)金禳(ráng )田瓯窭( lóu ) 汙( wū )邪
牶( quàn )韝( gōu )鞠跽( jì)目眙(chì)遗簪 ( zān ) 履舄( xì )
三、课堂研讨
1. 淳于髡向齐威王进谏三次,每次都被齐威王欣然采纳。

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2. 通假字
(1)三年不蜚又不鸣(2)诸侯振惊(3)汙邪满车(4)威王大说
(5)卒然相睹
(6)乃益赍黄金千溢(7)合尊促坐(8)髡尝在侧
3. 古今异义
(1)滑稽多辩古义:今义:(2)未尝屈辱古义:今义:(3)执法在傍古义:今义:(4)私情相语古义:今义:
4. 常见实词
(1)沉湎不治
(2)赍金百斤
(3)冠缨索绝
(4)乃益赍黄金千溢(5)赵王与之精兵十万(6)奉觞上寿
(7)后有遗簪
(8)日暮酒阑
5. 常见虚词(1)数使诸侯
(2)国且危亡
(3)左右莫敢谏
(4)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
(5)恶能饮一石哉(6)不过一斗径醉矣(7)若亲有严客
(8)饮可八斗而醉二参
6. 词类活用
(1)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
(2)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3)先生少之乎
7.课文翻译
(1)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

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

王曰:“先生少之乎?”
(2)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
(3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五六斗径醉矣。

8.当堂练习
阅读《淳于髡谏伐魏》,把划线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庐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韩子庐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兔犬俱罢,各死其处。

田父见之,
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

”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四、课外拓展
淳于髡献鹄
昔者,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

〔1〕出邑门,〔2〕道飞其鹄,徒揭空笼,〔3〕造诈成辞,〔4〕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5〕去我飞亡。

〔6〕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

〔7〕鹄,毛物,〔8〕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

〔9〕欲赴佗国奔亡,〔10〕痛吾两主使不通。

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

"〔11〕楚王曰:"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12〕厚赐之,财倍鹄在也。

注释
〔1〕“齐王”,指齐宣王。

“淳于髡”,齐国稷下学士,被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著书立说,成家成派,对战国时的思想、文化有一定贡献。

“鹄”,音hú,鸟名,即天鹅。

〔2〕“邑门”,都城门。

这里指齐国临淄的城门。

〔3〕“徒揭空笼”,只举着空的鸟笼。

“徒”,只。

〔4〕“造诈成辞”,编造一套欺骗的话头。

〔5〕“饮之”,给它喝水,意动用法。

“饮”,音yìn。

〔6〕“去”,离开。

“亡”,逃失。

〔7〕“议”,议论,讥笑。

〔8〕“毛物”,生羽毛的动物。

〔9〕“信”,忠信。

〔10〕“佗”,音tuò,通“他”。

〔11〕“受罪”,领受惩罚。

〔12〕“信士”,诚实的人。

译文:
从前,齐王派淳于髡去楚国进献黄鹄。

出了都城门,中途那只黄鹄飞走了,他只好托着空笼子,编造了一篇假话,前去拜见楚王说:"齐王派我来进献黄鹄,从水上经过,不忍心黄鹄干竭,放出让它喝水,不料离开我飞走了。

我想要刺腹或勒脖子而死,又担心别人非议大王因为鸟兽的缘故致使士人自杀。

黄鹄是羽毛类的东西,相似的很多,我想买一个相似的来代替,这既不诚实,又欺骗了大王。

想要逃奔到别的国家去,又痛心齐楚两国君主之间的通使由此断绝。

所以前来服罪,向大王叩头,请求责罚。

"楚王说:"很好,齐王竟有这样忠信的人。

"用厚礼赏赐淳于髡,财物比进献黄鹄多一倍。

五、课文翻译
淳于髡是齐国的一个入赘女婿。

身高不足七尺,为人滑稽,能言善辩,屡次出使诸侯之国,
从未受过屈辱。

齐威王在位时,喜好说隐语,又好彻夜宴饮,逸乐无度,陶醉于饮酒之中,不管政事,把政事委托给卿大夫。

文武百官荒淫放纵,各国都来侵犯,国家危亡,就在旦夕之间。

齐王身边近臣都不敢进谏。

淳于髡用隐语来规劝讽谏齐威王,说:“都城中有只大鸟,落在了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不飞又不叫,大王知道这只鸟是怎么一回事吗?”齐威王说:“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就直冲云霄;不叫则已,一叫就使人惊异。

”于是就诏令全国七十二个县的长官全来入朝奏事,奖赏一人,诛杀一人;又发兵御敌,诸侯十分惊恐,都把侵占的土地归还齐国。

齐国的声威竟维持达三十六年。

这些话全记载在《田完世家》里。

齐威王八年(前371),楚国派遣大军侵犯齐境。

()淳于髡说:“怎么敢嫌少!”威王说:“那你笑,难道有什么说辞吗?”淳于髡说:“今天我从东边来时,看到路旁有个祈祷田神的人,拿着一个猪蹄、一杯酒,祈祷说:‘高地上收获的谷物盛满篝笼,低田里收获的庄稼装满车辆;五谷繁茂丰熟,米粮堆积满仓。

’我看见他拿的祭品很少,而所祈求的东西太多,所以笑他。

”于是齐威王就把礼物增加到黄金千镒、白璧十对、驷马车百辆。

淳于髡告辞起行,来到赵国。

赵王拨给他十万精兵、一千辆裹有皮革的战车。

楚国听到这个消息,连夜退兵而去。

齐威王非常高兴,在后宫设置酒肴,召见淳于髡,赐他酒喝。

问他说:“先生能够喝多少酒才醉?”淳于髡回答说:“我喝一斗酒也能醉,喝一石酒也能醉。

”()”淳于髡说:“大王当面赏酒给我,执法官站在旁边,御史站在背后,我心惊胆战,低头伏地地喝,喝不了一斗就醉了。

假如父母有尊贵的客人来家,我卷起袖子,躬着身子,奉酒敬客,客人不时赏我残酒,屡次举杯敬酒应酬,喝不到两斗就醉了。

()至于乡里之间的聚会,男女杂坐,彼此敬酒,没有时间的限制,又作六博、投壶一类的游戏,呼朋唤友,相邀成对,握手言欢不受处罚,眉目传情不遭禁止,面前有落下的耳环,背后有丢掉的发簪,在这种时候,我最开心,可以喝上八斗酒,也不过两三分醉意。

天黑了,酒也快完了,把残余的酒并到一起,大家促膝而坐,男女同席,鞋子木屐混杂在一起,杯盘杂乱不堪,堂屋里的蜡烛已经熄灭,主人单留住我,而把别的客人送走,绫罗短袄的衣襟已经解开,略略闻到阵阵香味,这时我心里最为高兴,能喝下一石酒。

所以说,酒喝得过多就容易出乱子,欢乐到极点就会发生悲痛之事。

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

”这番话是说,无论什么事情不可走向极端,到了极端就会衰败。

淳于髡以此来婉转地劝说齐威王。

威王说:“好。

”于是,威王就停止了彻夜欢饮之事,并任用淳于髡为接待诸侯宾客的宾礼官。

齐王宗室设置酒宴,淳于髡常常作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