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地貌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一课时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授课教师:王智芝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河流地貌为案例,分析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通过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分析方法迁移到其他外力地貌的学习中。

在分析河流地貌的发育时,分别选取河谷和冲积平原作为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的案例进行剖析,教材还设计了“活动”、“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地貌形成过程的方法及其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掌握流水的外力作用方式,特别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读图分析能力,从地图上提取、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阅历浅、知识面还不够宽等原因,分析较深层次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启发教学法、读图分析法。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种河流侵蚀方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流水侵蚀对河

谷形成的作用。

2、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3、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理解冲积平

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讨论等学习方式,结合生活实际,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全面参与,培养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树立物质的运动观,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河流的演变过程及对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形成的理解。

难点:1、河流演变过程中凹岸侵蚀和凸岸堆积的分析。

2、河流堆积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一组河流地貌图片,请同学们思考这些地貌是在什么作用下形成的?

【讲授新课】

一、河流侵蚀地貌

1、河流侵蚀方式

(设问)河谷是怎样形成的?

(过渡)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在河谷发育的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方向和河谷形态有很大的差异。

快速阅读教材第77页,总结河谷形成过程中的侵蚀方式有哪些,这些侵蚀方式对河谷有什么影响?

(1)溯源侵蚀作用

(2)下蚀作用

(3)侧蚀作用

2、三种侵蚀方式与河谷的发育

(1)河谷发育初期(图片a):溯源侵蚀作用和下蚀作用为主,河谷呈“V”形。(2)河谷发育中期(图片b):下蚀减弱,侧蚀增强。河谷展宽,形成众多连续的河流弯道。河流在凸岸堆积,凹岸侵蚀。

(3)河谷发育成熟期(图片c):侧蚀为主,河湾不断向两侧扩展,河谷呈“U”形。

3、同一河流的不同河段能体现河谷发育不同阶段的特点

展示图片长江

【活动】完成第76页活动---张家界河谷的形成。

二、河流堆积地貌

阅读教材第78—79页及图4.18,思考:①冲积平原是由那几部分组成的?

②这些冲击平原是如何形成的?

1、洪积—冲积平原(完成p79页活动)

2、河漫滩平原

3、三角洲

【课堂总结】本节课以河流的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为例分析了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同学们要能用流水的侵蚀作用与堆积作用分析河谷的演变过

程及各种河流地貌。

七、板书设计

溯源侵蚀

侵蚀地貌下蚀

侧蚀

河流地貌

洪积—冲积平原

堆积地貌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