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章:第二、四、九、十、十一、十二、十五、二十、

•次重点章:第三、八、十四、十八、十九、十六、二十一章

•一般章:第一、五、六、七、十三、十七章

•第1编德育心理

•第一章德育心理概述

•第一节我国传统的德育心理思想•一、关于道德认识的思想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非常强调道德认识对一个人的道德行为所起的作用。为了迎合不同时代统治阶级培养人、实现其封建统治的要求,他们又提出了一整套伦理要求。他们还对道德评价予以高度重视。•二、关于道德情感的思想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总是把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结合起来论述。他们还注重把诗歌、音乐作为陶冶学生道德情感的手段。•三、关于道德意志的思想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对道德意志的作用也很重视。他们认为,要利用艰苦的环境条件来磨练人的道德意志。

•四、关于道德行为的思想

•在知行关系上,我国古代不少思想家特别强调行的重要。这反映在德育心理方面,就是重视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的培养。•五、关于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思想•(一)内求说

•人的品德生来就存在于自己的心中,只需向内心去求,就可以得到它们。•(二)外铄说

•人的品德并非内心所固有,只有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才能得到它们。

•必须指出,内求说和外铄说并非绝对对立,不过是着眼点不同罢了。

第二节德育心理研究的范围

现今品德心理研究的理论构思和研究方法,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儿童的道德判断的研究。•一、道德认识

•道德认识包括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掌握的一系列道德概念和道德观念以及从这些道德概念和观念中逐渐形成的观念体系(道德观)。

•道德评价是道德认识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道德评价一般包含两类问题:一类是个体对别人的是非对错的道德判断和推理;另一类是关于个体知觉或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善恶。

•道德发展的引导机制是道德认识,而其核心因素是道德判断能力。

•二、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激发一个人道德行为的主要内部动力。情操是一种重要的道德情感。立身处世的态度是另一种重要的道德情感。•三、道德行为

•观察学习、思维表征作用、自控作用与道德行为

•四、道德价值取向

•道德价值观念对人的行为决策往往起着重大的作用。信念蕴涵着价值的意义。•第三节德育心理研究的任务

•总的来说,德育心理研究的任务是要把儿童和青少年的品德发展研究与品德教育实践相联系、相结合。

•德育心理研究的具体任务应该是

•第一,揭示儿童和青少年品德发展中一些心理品质的形成过程及其规律性。

•第二,查明并揭示儿童和青少年品德发展在各个年龄阶段中出现的新东西。也就是要鉴别出他们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方式的价值取向上的新品质。

•第三,研究儿童和青少年在每一年龄阶段中品德培养的具体内容。

•第四,怎样评定儿童和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发展。

•第四节德育心理研究的方法

一、观察法二、调查法三、实验研究法四、经验总结法

•第五节德育心理研究的意义

•一、德育心理研究的理论意义

•近数十年来,道德认知心理学家把道德判断和道德推理这类认知问题纳入社会认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逐渐形成了一种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揭示出人的道德观念从认知的低级形式到高级形式的序列发展过程。这些新成果使人们深信,过去仅靠思辨论证的人的道德现象,可以进行心理学的研究。•与此同时,道德哲学也可从心理科学对道

德现象的某些实证研究中汲取新的营养,用以进行新的哲学思索。这对道德哲学和心理科学两方面的进步和繁荣无疑都是有利的。从这一方面来看,我们认为,德育心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德育心理研究的实践意义

•学校德育工作应该以德育心理学所揭示的儿童和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规律为基础。根据儿童和青少年品德发展研究中得的资料,对学校的德育培养目标、阶段要求以及实施方法作出心理学的分析,使之符合他们品德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思考题:简述德育心理研究的范围和任务。•第二章道德认识的发展

•第一节道德认识发展概述

•一、道德认识发展的涵义

•品德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体身上的表现,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道德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人格倾向。

•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从其本质上说,是一种自觉的、自我评价的、受自己观念指使的人格倾向。个人按他所处的社会集体的行为准则自觉地去行动和决策,必须首先对这些道德准则有所认识,必须掌握一系列的道德概念,形成一系列的道德观念,只有这样,他才能对行为的是非善恶等道德上的因果关系作出道德判断和评价,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他自己的道德观念体系。所有这些方面,都是属于人的道德认识方面的问题。

•在品德心理领域中,对儿童青少年的道德认识过程的研究取得的成果最为丰富、全面,也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皮亚杰、柯尔伯格。

•二、道德认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人的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要经历两种过程:一种是理性化过程,也就是形成道德认识的过程,发展道德判断和推理能力的过程;另一种是社会化的过程。

•三、道德认识的检测

•检测一个人道德认识的潜在结构,主要是看他在面对与人或与群体间各种冲突性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各人的不同要求时,优先选择的是什么。

•第二节道德观念的发展

•一、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判断的研究•20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出版了《儿童道德判断》一书。在皮亚杰看来,一个人道德上的成熟,主要表现在尊重社会准则和社会公正感两个方面。通过实证性研究,皮亚杰揭示了儿童道德观念的发展进程,把儿童的道德判断区分为他律和自律水平。

•(一)从单纯的规则到真正意义的准则•皮亚杰在分析研究中发现,儿童对规则的意识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早期儿童在虽然已能意识到游戏规则的存在,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游戏规则是他们在游戏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动准则。只有当儿童意识到有一种义务去遵从这些规则时,规则对这些儿童来说才能成为他们的行动准则。因此,在分析儿童的行为时,必须善于把只是以满足规则为目标的行为与包含义务意识的行为区分开来。义务的意识是皮亚杰用来标志儿童道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二)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

•客观责任:根据行为者行为客观上造成的后果。

•主观责任:根据行为者行为的主观意向性。•皮亚杰通过对儿童过失行为或说谎行为的道德判断研究发现,客观责任在年幼儿童身上首先出现,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主观责任则出现稍迟,并且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增。两种道德判断过程部分重叠的过程就是道德法则内化的内化阶段。•(三)从服从到公平或平等再到公道(公正)

•“7岁、10岁和13岁是儿童公正观念发展的三个主要时期。这年龄阶段儿童的公正判断分别以服从、平等和公道为特征。•(四)从抵罪性惩罚到报应性处罚

•抵罪性惩罚:在年幼儿童看来,谁犯过,谁就该接受惩罚以抵罪,且惩罚要严厉,最严厉的惩罚将是最公正、最有效的。•报应性处罚:在年长儿童心目中,谁犯过,谁就会遭到同辈集体的报应。

•抵罪性惩罚是儿童在成人的约束和强制条件下的产物,带有专断的性质,是他律道德的表现;报应性处罚是儿童同辈间社会交往和社会合作的产物,不带有专断的性质,是自律道德的表现。

•(五)理论的概括:从他律到自律

•年幼儿童出现他律道德,源于幼儿的自我中心主义;年长儿童的道德判断已从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