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现象》学案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电现象》学案设计

设计者江苏省射阳县长荡初级中学唐卫

[学习内容]苏科版八物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第二节静电现象

[设计意图]

现代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我们教一门科目,不是建造有关这门科目的一个小型现代图书馆,而是使学生亲自像数学家思考数学,像史学家思考史学那样,使知识的获得过程体现出来,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所以,本节课采用演示和学生探究性实验相结合并以学生实验为主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通过独立思考与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利用现有器材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在体验中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体验中激发创造思维的火花,在体验中感受科学的壮美与神奇!

[教材分析]

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原子构成初步及对静电现象的解释。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也是人类探究物质微观结构(原子结构)所经历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讲授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是为说明物质可以再分做准备的,也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

[教学处理]

一是做好实验。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静电实验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规律的得出。做好静电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由于静电实验易受绝缘性能及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在学生动手做实验前,教师先做比较详细的介绍和示范后再让学生自己实验,学生较易成功。这样既能使学生认识到摩擦起电现象,又为后面探究性实验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保证探究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的顺利进行,可事先在玻璃棒和橡胶棒中间打眼,使他们都能支在支架上,这样放在水平桌面上既不易晃动,受力后也很易转动,实验效果明显。学生通过经历亲身体会实验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过程,不仅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是多启发、多引导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了便于记录和分析,在得出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之前,预先设计表格,将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到表格中,有利于学生对现象的分析与比较,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为能提出新问题打下基础。

三是注重渗透物理科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物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素质。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分子不是微观粒子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进一步认识分子的构成,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知道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明确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摩擦起电实验,知道摩擦起电的实质,认识到原子也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还可以由更小的粒子组成;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静电现象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互动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归纳总结能力;通过学习,发展学生探究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兴趣。

[学习重点]两种电荷及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学习难点]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

为什么气球与衣服或头发

摩擦后可以吸引纸屑?

经过摩擦后的气球带电,

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图1

请你归纳一下电荷间的相互作

用规律:,

[学法指导]

1.在预习过程中要认真阅读教材,运用课本上的方法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对于不懂的地方作标记。

2.课前收集一些有关摩擦起电的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的资料(主要是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通过阅读课文、同学间交换资料、相互交流,并结合实验分析,了解并体验“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逻辑思维过程,归纳出结论,以锻炼自己的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自己与同学之间合作,动手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养成团结协作的习惯。

4.认真阅读教材,尝试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

[学习用具]橡胶棒、毛皮、玻璃棒、丝绸、泡沫、塑料尺、塑料细丝、碎纸屑

[课中研讨]

一、问题导学

如图1所示,你能说说图片中隐含着什么物理知识吗?

二、自主探究

(一)、摩擦起电和两种电荷

做一做:将手边的塑料尺在自己的头发上多摩擦几下,后靠近小纸屑,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现象:。

结论:。

说一说:电扇使用一段时间后,为什么扇叶容易沾上灰尘?

问题: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那么是不是说所有的物体所带的电的性质是一样的呢?

做一做:

1.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如图2甲所示,观察到两玻璃棒互相;

2.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如图2乙所示,观察到两橡胶棒互

相;

3.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如图2丙所示,观察到橡胶

图2

图3

图4 棒和玻璃棒互相 。

探究分析

1.玻璃棒都是与丝绸摩擦的,两根玻璃棒所带的电一定是 (选填“相同”或“不

同”)的;同样,橡胶棒也带 “同种”或“异种”)电荷。

2.通过大量实验发现:只要是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吸引的带电体,一定和毛皮摩

擦过的橡胶棒相互 ;只要是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排斥的带电体,一定和毛皮

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 。也就是说,其他的带电体带的电要么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

所带的电 “相同”或“不同”),要么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 “相同”

或“不同”),没有第三种电荷。

填一填:

1.自然界只存在 两种电荷;

2.正电荷: 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3.负电荷: 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电荷相互排斥, 电荷相互吸引。

选一选:用一根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一轻质小球,发现两者互相排

斥,由此可判定( )

A .小球一定带正电

B .小球一定不带电

C .小球一定带负电

D .小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二)、验电器

说一说:

1.作用:验电器是用来检验物体 的仪器,如图3所示;

2.构造:它是由金属球、金属杆和 等组成;

3.原理:两片金属箔由于带 而张开,张开的角度越大,说明

转移的电荷越多。

试一试:实验室里常常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

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可发现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会因排斥而张开(如图4所

示),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金属箔带正电,金属球不带电

B.金属箔和金属球都带正电

C.金属箔带正电,金属球带负电

D.金属箔和金属球都带负电 (三)、原子构成初步及对摩擦起电的解释

说一说:

1.原子的构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 组成的。原子由居于中心的

带正电 和核外绕核高速运动的 组成。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 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