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 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渊明家乡在江州(今江西九江)一带,由于战乱 频繁,民不聊生,“逃亡去就,不避幽深”(《晋书 刘毅传》)。及至晋宋易代,人民逃亡情形更为严重。 《宋书·荆州蛮传》说“宋民赋役严苦,贫者不复 堪命,多逃亡入蛮”,因“蛮无徭役”。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 “具言”什么?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交通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6.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古义: 指妻子和儿女; 今义: 已婚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 没有出路的地方
7.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无论
古义:不用说、更不用说 今义:连词,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8.遂与外人间隔 外人
9.各人复延至其家 延
②欲穷其林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走到……的尽头
4.梳理并概括情节
根据提示,结合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完善故事情节。
发现桃花源→(进入 )桃花源→(做客 )桃 花源→离开桃花源→( 再寻)桃花源
发现桃花源
第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1.突出桃花林的美丽、奇绝;2.渲染了神秘的气 氛;3.为下文写桃花源的神奇美丽做铺垫;4.设 置悬念,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文体知识
“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 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观点。如《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小石潭记》等。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 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用韵, 形式短小,语言简洁,内容多含颂扬、警诫之意, 如《陋室铭》。
“书”即书信,古代人的书信又叫“尺读”“信札 ( zh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可抒 情,可写景,也可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答 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
(这、那) (他的,代渔人的)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②不足为外人道
①见渔人,乃大惊 ②乃不知有汉
(作为) (对,向)
(于是,就) (竟然,居然)
多词一义
“都”—— “并”“悉”“咸”“皆” “沿着、顺着”—“沿”“扶”
“邀请”— “要”“延” “于是、就”—“便”“乃”“遂”
词类活用
①渔人甚异之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惊异
大同社会-中国古代儒家所宣传的最高理想社会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安居乐业,货尽其用, 人尽其力……
乌托邦-16世纪初叶,英国人莫尔在《乌托邦》
废除私有财产、实行公有制、按计划生产和消费及人 人都从事劳动生产的理想社会……
共产主义理想-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
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消灭阶级差别和其 他社会差别;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 和道德品质……

刘子骥
2.读懂词意
通假字
1. 便要还家: 要 通 邀 ,
义为
邀请

古今异义
1.缘溪行 2.芳草鲜美
缘 鲜美
古义: 沿,沿着 今义: 缘故、缘分
古义: 新鲜美好 今义: 味道鲜美
3.仿佛若有光 仿佛
古义: 隐隐约约 今义: 好像、似乎
4.豁然开朗
开朗
古义: 开阔、敞亮 今义: 乐观
5.阡陌交通
进入、做客 桃花源
时空连线
wk.baidu.com花源的美好体现在哪?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百姓生活
那么误入桃花源的渔人 看到这些景象会有怎样 的感受呢?
奢靡 mi 所向披靡 靡丽
时代背景
太元,东晋孝武帝年号(公元376-396年)。期 间,政治极度腐败,统治集团内部生活荒淫,互相 倾轧,赋税摇役繁重,战争频发,短短21年就爆发 大小战争60场。
文体知识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 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 行文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如 《马说》《爱莲说》。
“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 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如《出师表》。
“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其中赠 叙即离别赠言,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期许、推崇 或勉励之词,如《送东阳马生序》是作者写给同乡 晚辈的赠序。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趣?
一 疏通文意,梳理情节
1.读准字音
huò
豁然开朗
tiáo
黄发垂髫

诣太守
yǎn
屋舍俨然
yāo
便要还家
qiān
阡陌交通
拓展思考
思考:在古代社会,陶渊明笔下 的“世外桃源”式生活能实现么?
“小国寡民”思想——老子《道德经》 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 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 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 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 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不复得路”暗示桃花源是虚构世界,并非 真实情景;刘子骥是与陶渊明同时代的真实人 物,又有了真实的成分。使故事显得亦真亦幻, 给桃花源增添了神秘色彩。 2.刘子骥,是一位“好游山泽”的名士,渲染 补充了桃花源的美好意境。 3.寻而未果,桃花源永远隐没,留给世人永远 的期盼和无尽的向往。 4.使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增强可读性。
小结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 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 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 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 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美好理想, 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问( )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 晋。……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 。( )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 )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渔人的视角写他的所见所闻 ,却尽可能省略渔人的称谓,让 读者在感受文字呈现出的美景时 ,产生了自居的幻觉——“我” 和渔人融为了一体。
古义: 桃花源外面的人 今义: 没有血缘关系的人
古义:邀请 今义:延长,延伸
10.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
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够 不充分
一词多义
①便舍船,从口入 ②屋舍俨然
①寻向所志 ②未果,寻病终
①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既出,得其船
(放弃、舍弃,动词) (房屋,名词)
(寻找,动词) (随即、不久,副词)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 人“具言”什么?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 惋”?
渔人“具言”的是他在现实世界里的所见 所闻和遭遇。
“叹惋”,因为两者相比差异巨大:一边 混乱不堪,一边安静自然;一边苛捐杂税, 一边怡然自乐;一边战争频繁,一边安泰 谐和……
离开、再寻 桃花源
渔人“处处志之”却“不复得路”, 刘子骥寻而未果,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诣太守,说如此”
省略问答内容、运用指代词语—朴素简约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设酒杀鸡作食”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既富有表现力,又深富意蕴—简练生动
《桃花源记》描绘的图景给予后世文 学极大的营养和影响,例如韩愈有 《桃源图》诗,苏轼有《和桃花源 诗》,王维、刘禹锡、王安石等均有 《桃源行》诗,“世外桃源”一语, 更是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至今依然 彰显着蓬勃的生命力。
头脑风暴:在东晋时期, 这么美的地方真的存在吗?
陶渊明虚构这个故事,想要寄 托什么?
借武陵渔人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 寄托了对安宁和平、幸福和谐、淳朴热 情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动乱、黑 暗生活的不满,以及诗人追求美好生活 而不得的叹惋和遗憾。
感受语言特色
1.省略人称-身临其境
林尽水源,( )便得一山,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 )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 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