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橘颂》看屈原的思想品格

合集下载

橘颂文学作品赏析论文范文

橘颂文学作品赏析论文范文

橘颂文学作品赏析论文范文橘颂文学作品赏析论文篇1:浅谈感悟《橘颂》的爱国情怀论文关键词:屈原橘颂人格理想论文摘要: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丰碑人物,屈原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本文主要从终其一生的美政理想和巍巍人格的世界影响两大方面走近屈原,着重分析了《橘颂》的内涵意蕴,深入挖掘了诗人在文本中托物言志所寄托的高尚人格理想。

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楚辞体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后人常常将《诗经》与《楚辞》并举,将它们并称为风骚,分别代表了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创作传统,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此,让我们走近爱国诗人屈原,通过对诗歌《橘颂》的感悟,来深入解读诗人内心矢志不渝的人格理想。

一、走近屈原屈原(约公元前340年约前278年),名平,字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战国末期重要的政治家、杰出的诗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者。

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

(一)美政理想纵观屈原的一生,了解他的政治活动经历,是研究屈原思想和文学成就的重要前提。

作为战国时期楚国一位重要政治家,屈原的一生一直都在追寻美政的理想,就是要实现圣君贤相的理想,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

屈原生活的时期,正在战国七雄激烈争斗之时。

屈原起初很受怀王信任重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在内政方面,楚怀王曾让他参与图议国家大事,造为宪令,主持国家政令的起草、宣布推行变法等事宜。

然而屈原的改革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贵族子兰和南后郑袖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不加明辨是非的楚怀王便怒而疏屈原,这使得怀有美政理想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内心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

屈原《九章·橘颂》诗歌鉴赏

屈原《九章·橘颂》诗歌鉴赏

屈原《九章·橘颂》诗歌鉴赏《九章·橘颂》是战国时期楚国大诗人屈原的作品。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表面上歌颂橘树,实际是诗人对自己理想和人格的表白。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屈原《九章·橘颂》诗歌鉴赏,欢迎大家分享。

屈原《九章·橘颂》原文: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纷缊宜脩,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九章·橘颂》注释:⑴后皇:即后土、皇天,指地和天。

嘉:美,善。

橘徕服兮:适宜南方水土。

徕,通“来”。

服,习惯。

这两句是指美好的橘树只适宜生长在楚国的大地。

⑵受命:受天地之命,即禀性、天性。

这两句是说橘树禀受天命,不能迁移,只生在南方的楚国。

⑶壹志:志向专一。

壹,专一。

这两句是说橘树扎根南方,一心一意。

⑷素荣:白色花。

这两句是说橘树绿叶白花,长得茂盛可喜。

⑸曾枝:繁枝。

剡(yǎn)棘:尖利的刺。

抟(tuán):通“团”,圆圆的;又一说,同“圜”(huán),环绕,楚地方言。

这两句是说橘树枝条重重,刺儿尖尖,果实圆圆。

⑹文章:花纹色彩。

烂:斑斓,明亮。

这两句是说橘子皮色青黄相杂,文采斑斓。

⑺精色:鲜明的皮色。

类任道兮:就像抱着大道一样。

类,像。

任,抱。

这两句是说橘子的表皮颜色鲜明,内瓤雪白莹洁,好似可以赋予重任的人。

⑼嗟:赞叹词。

这两句的意思是:可叹的是你从小就有志向,与众不同。

⑽“独立”二句:意思是说:你深固其根,难以迁徙,你心胸廓落,不求私利。

⑾廓:胸怀开阔。

这两句的意思是:你深固其根,难以迁徙,你心胸廓落,不求私利。

⑿苏世独立:独立于世,保持清醒。

从《橘颂》看屈原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从《橘颂》看屈原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从《橘颂》看屈原精神及其当代价值张小景 中共汝州市委党校摘 要:屈原的《橘颂》是我国咏物诗的开山之作。

全诗托橘言志、借橘抒情,是诗人对理想人格和人生追求的自白,是屈原精神的生动写照。

分析《橘颂》中所蕴含的屈原精神的内涵,重新审视屈原的精神人格,弘扬屈原精神,对于今天中华人文精神的重建意义重大。

关键词:《橘颂》;屈原精神;人文精神;重建[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4-084-02伟大诗人屈原以其卓绝的人格魅力—屈原精神,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砥砺前行,成为推动中华民族前进的精神动力。

千古名篇《橘颂》作为我国咏物诗的开山之作,既是屈原辞赋作品中最特别的,也是最能反映屈原精神的一篇。

全诗托橘言志、借橘抒情,名为颂橘,实为颂人,是诗人对自己理想人格和人生追求的自白,是诗人的自题画像,深刻地透视出了屈原之魂。

分析《橘颂》中所蕴含的屈原精神的内涵,重新审视屈原的精神人格,弘扬屈原精神,对于今天中华人文精神的重建意义重大。

一、了解屈原屈原名平,字原,自名正则,字灵均,政治家、诗人,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发源地丹阳(今湖北省秭归县乐平里),公元前278年自沉于汨罗江,终年六十二岁。

感悟屈原精神,了解其政治经历是前提。

屈原出身贵族,历经楚威王、怀王、襄王三个时期,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

屈原生活的时期,正值战国七雄争斗最激烈、中国即将大一统之时,改革、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也是各诸侯国是否具备竞争力的关键。

当此之时,秦、楚最强,能够完成统一大业的,非秦即楚,所谓“横则秦帝,纵则楚王”[1]。

洞察天下局势的屈原,主张对内“彰明法度,举贤授能”,对外“东联齐国,西抗强秦”。

起初屈原很受怀王重用,“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2]P3009在他的努力下,楚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天下局势为之一变。

屈原《橘颂》赏析

屈原《橘颂》赏析

屈原《橘颂》赏析橘颂屈原原文:译文: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橘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适应当地的水土。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你的品质坚贞不变,生长在江南的国度啊。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根深蒂固难以迁移,那是由于你专一的意志啊。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绿叶衬着白花,繁茂得让人欢喜啊。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枝儿层层,刺儿锋利,圆满的果实啊。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青中闪黄,黄里带青,色彩多么绚丽啊。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外观精美内心洁净,类似有道德的君子啊。

纷緼宜修,姱而不丑兮。

长得繁茂又美观,婀娜多姿毫无瑕疵啊。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啊,你幼年的志向,就与众不同啊。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独立特行永不改变,怎不使人敬重啊。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坚定不移的品质,你心胸开阔无所私求啊。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你远离世俗独来独往,敢于横渡而不随波逐流啊。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小心谨慎从不轻率,自始至终不犯过失啊。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遵守道德毫无私心,真可与天地相比啊。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愿在万物凋零的季节,我与你结成知己啊。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内善外美而不放荡,多么正直而富有文理啊,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你的年纪虽然不大,却可作人们的良师啊。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品行好比古代的伯夷,种在这里作我为人的榜样啊。

【注释】〔后皇〕即后土,皇天,指地和天.〔橘徕服兮〕适宜南方水土。

徕,通“来”。

服,习惯。

这两句是指美好的橘树只适宜生长在楚国的大地.〔受命〕受天地之命,即禀性、天性。

[壹志}志向专一.壹,专一.这两句是说橘树扎根南方,一心一意.〔素荣〕白色花。

〔曾枝〕繁枝。

〔剡(yǎn)棘〕尖利的刺。

〔抟(tuán)〕通“团”,圆圆的。

〔文章〕花纹色彩。

〔烂〕斑斓,明亮。

〔精色〕鲜明的皮色。

〔类任道兮〕就像抱着大道一样。

类,像。

任,抱。

〔纷缊宜修〕长得繁茂,修饰得体。

〔姱(kuā)〕美好。

〔嗟〕赞叹词。

〔廓〕胸怀开阔。

橘颂的主题探讨

橘颂的主题探讨

橘颂的主题探讨
《橘颂》的主题是对屈原高洁人格和爱国精神的赞颂。

通过描绘橘树的外形和内在特质,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屈原的崇敬和敬仰。

在诗中,橘树被描绘为生长在南方的一种美丽树木,具有坚定的意志和不可动摇的品质。

诗人通过强调橘树的坚定、贞洁、独立、适应性强等特点,展现了屈原的高尚品质和坚定信仰。

诗中还通过描绘橘树的形态和颜色,表达了屈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橘树的绿叶和黄果,象征着屈原对祖国的忠诚和献身精神。

此外,诗中还表达了屈原对父母之邦的深厚感情。

橘树作为南方特产,与屈原的家乡和出身地密切相关。

诗人通过描绘橘树,表达了屈原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国家的热爱。

总之,《橘颂》是一首赞美屈原高尚人格和爱国精神的诗歌,通过对橘树的描绘,展现了屈原坚定信仰、高尚品质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屈原《橘颂》翻译与赏析

屈原《橘颂》翻译与赏析

屈原《橘颂》翻译与赏析屈原《橘颂》翻译与赏析《橘颂》本诗托物言志,以物写人,句句是颂橘,句句又不是颂橘,所托之物与所抒之情有机结合,彼此相映,有镜花水月之妙。

下面是店铺为你带来的屈原《橘颂》翻译与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诗】:九章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⑴。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⑵。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⑶。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⑷。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⑸。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⑹。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⑼。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⑽。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⑾。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⑿。

闭心自慎,不终失过兮⒀。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⒁。

原岁并谢,与长友兮⒂。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⒃。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⒄。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⒅。

【注释】:⑴后皇:即后土、皇天,指地和天。

嘉:美,善。

橘徕服兮:适宜南方水土。

徕,通“来”。

服,习惯。

这两句是指美好的橘树只适宜生长在楚国的大地。

⑵受命:受天地之命,即禀性、天性。

这两句是说橘树禀受天命,不能迁移,只生在南方的楚国。

⑶壹志:志向专一。

壹,专一。

这两句是说橘树扎根南方,一心一意。

⑷素荣:白色花。

这两句是说橘树绿叶白花,长得茂盛可喜。

⑸曾枝:繁枝。

剡(yǎn)棘:尖利的刺。

抟(tuán):通“团”,圆圆的;又一说,同“圜”(huán),环绕,楚地方言。

这两句是说橘树枝条重重,刺儿尖尖,果实圆圆。

⑹文章:花纹色彩。

烂:斑斓,明亮。

这两句是说橘子皮色青黄相杂,文采斑斓。

⑺精色:鲜明的皮色。

类任道兮:就像抱着大道一样。

类,像。

任,抱。

这两句是说橘子的表皮颜色鲜明,内瓤雪白莹洁,好似可以赋予重任的人。

⑼嗟:赞叹词。

这两句的意思是:可叹的是你从小就有志向,与众不同。

⑽“独立”二句:意思是说:你深固其根,难以迁徙,你心胸廓落,不求私利。

⑾廓:胸怀开阔。

这两句的意思是:你深固其根,难以迁徙,你心胸廓落,不求私利。

⑿苏世独立:独立于世,保持清醒。

苏,苏醒,指的是对浊世有所觉悟。

横而不流:横立水中,不随波逐流。

简要赏析屈原的橘颂

简要赏析屈原的橘颂

简要赏析屈原的橘颂
《橘颂》是战国时期楚国大诗人屈原的作品,是《楚辞》中的一篇。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表面上歌颂橘树,实际是诗人对自己理想和人格的表白。

《橘颂》可分两部分,前半部分缘情咏物,以描写为主;后半部分缘物抒情,以抒情为主。

两部分各有侧重,而又互相勾连,融为一体。

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塑造了橘树的美好形象,从各个侧面描绘和歌颂橘树的美,以表达自己追求美好品质和理想的坚定意志。

此诗与《离骚》的写作时间相近,可看作是《离骚》的姊妹篇。

《橘颂》在中国诗歌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咏物诗之祖。

从《橘颂》看屈原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从《橘颂》看屈原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从《橘颂》看屈原精神及其当代价值作者:张小景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14期摘要:屈原的《橘颂》是我国咏物诗的开山之作。

全诗托橘言志、借橘抒情,是诗人对理想人格和人生追求的自白,是屈原精神的生动写照。

分析《橘颂》中所蕴含的屈原精神的内涵,重新审视屈原的精神人格,弘扬屈原精神,对于今天中华人文精神的重建意义重大。

关键词:《橘颂》;屈原精神;人文精神;重建[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4-0-02伟大诗人屈原以其卓绝的人格魅力—屈原精神,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砥砺前行,成为推动中华民族前进的精神动力。

千古名篇《橘颂》作为我国咏物诗的开山之作,既是屈原辞赋作品中最特别的,也是最能反映屈原精神的一篇。

全诗托橘言志、借橘抒情,名为颂橘,实为颂人,是诗人对自己理想人格和人生追求的自白,是诗人的自题画像,深刻地透视出了屈原之魂。

分析《橘颂》中所蕴含的屈原精神的内涵,重新审视屈原的精神人格,弘扬屈原精神,对于今天中华人文精神的重建意义重大。

一、了解屈原屈原名平,字原,自名正则,字灵均,政治家、诗人,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发源地丹阳(今湖北省秭归县乐平里),公元前278年自沉于汨罗江,终年六十二岁。

感悟屈原精神,了解其政治经历是前提。

屈原出身贵族,历经楚威王、怀王、襄王三个时期,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

屈原生活的时期,正值战国七雄争斗最激烈、中国即将大一统之时,改革、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也是各诸侯国是否具备竞争力的关键。

当此之时,秦、楚最强,能够完成统一大业的,非秦即楚,所谓“横则秦帝,纵则楚王”[1]。

洞察天下局势的屈原,主张对内“彰明法度,举贤授能”,对外“东联齐国,西抗强秦”。

起初屈原很受怀王重用,“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2]P3009在他的努力下,楚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天下局势为之一变。

然而他的忠直磊落、超群能力以及改革举措,却遭到嫉贤妒能、奸诈卖国的子兰、上官大夫、靳尚等大臣的憎恶、反对甚至诬陷,加上秦的刻意欺诈哄骗,更由于楚怀王、顷襄王的目光短浅、是非不辨,屈原被疏远乃至流放。

心得体会 屈原《橘颂》读后感

心得体会 屈原《橘颂》读后感

屈原《橘颂》读后感屈原《橘颂》读后感范文屈原《橘颂》读后感1《橘颂》是战国时期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著名诗篇之一:“后皇嘉树,橘来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著名学者、楚辞专家文怀沙先生对《橘颂》写下这样的译文:“在皇天之下,厚土之上,有一种美丽的树木生长着;那树上载负着能服习于我们水土的橘果。

你,橘果,秉受这坚定的意志,繁生在绚丽的南国。

根深蒂固,那不容易转变的素质,正表现出意志的不可消磨……青赤的颜色,洁白的内在,正暗示我们对人处事应该如何去做。

你具有多种多样的美好的风姿,简直找不到任何小疵,多么完美!《橘颂》实际上述说了一个爱国主义者对自己故土深沉的爱。

屈原的很多作品都是通过物来表现的,他缘物寄情,用美人、芳草比喻君子,把恶草、丑草比作小人。

因此,他总带着花环,歌颂花,歌颂生命。

他不愿让花凋零。

全诗正是寄托了这样的情感,通过对橘树的歌颂,说明自己的坚贞,洋溢着诗人热爱祖国的一片精诚。

《橘颂》是对一个坚贞美丽性格的肯定,是对一个坚贞美丽灵魂的歌颂。

不论在任何时候,都能激起人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文怀沙先生毕生研究屈原,“骚音铮铮”,为了美好的理想和信念,一生经历了巨大的磨难,但爱国之却心始终不变。

这正是我们为之讴歌的屈原精神的内涵。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古老的华夏再度腾飞,而蕴含在历史深处的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汲取的伟力之源。

今天,我们重读《橘颂》,旨在从古老的诗篇中获得新的启示,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重铸民族之魂。

屈原《橘颂》读后感2我成长在美丽的水电之都————宜昌,这里物产丰富,风景优美,更有流传千古的爱国诗人屈原。

翻开《经典诵读》,细细品味,让我感触颇深的就是屈原的《橘颂》。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美丽的江陵地带是橘树的故乡,这里出产的橘子汁儿甜个儿大,色泽鲜艳。

每到秋天来临成片的橘子红灯笼似的挂满枝头,乐呵呵的向远方的客人打着招呼。

第一首咏物诗《橘颂》,构思精巧,抒发了诗人崇高的志向!

第一首咏物诗《橘颂》,构思精巧,抒发了诗人崇高的志向!

第⼀⾸咏物诗《橘颂》,构思精巧,抒发了诗⼈崇⾼的志向!p屈原在⽂学史上的突出地位,不仅因为他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纯熟的艺术技巧,⽽且也因为他敢于进⾏新的尝试,在艺术形式的创造上作出突出贡献。

他早期创作的《橘颂》,托物⾔志,在我国古代咏物诗的发展史上可称为开创之作。

《橘颂》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时代背景中,在这种民族精神影响下产⽣的。

橘树是楚国的特产。

《战国策》记载,苏秦从燕国到赵国,开始以合纵来游说赵王。

说辞中,他把楚国的云梦橘柚与齐国的海隅鱼盐、兼国的耗裘狗马相提并论,都看作是各地的特产。

由于长期种植和精⼼培育,橘成为楚地重要的经济资源。

《史记》、《汉书》中都说到,在江陵种上⼀千棵橘树,其收⼊可以和千户侯的收⼊相等。

三国时还发⽣过这样⼀个故事:吴国丹阳太守李衡,在任太守的时候,暗地⾥派遣⼗名门客,乘船到武陵龙阳沉州修建住宅,种柑橘⼀千株。

在他临死时,召来他的⼉⼦说:“我的州⾥有⽊奴⼀千头,不⽤你管待他们的⾐⾷,每年每头可以给你⾄少献上⼀匹绢。

”吴末,李衡种的橘树长成,每年可以换得绢⼏千匹,他们的家道因此殷实富⾜。

橘树的⼀个主要特点,就是深深扎根于楚国⼟壤中,⽣长于江汉流域,迁移到别处则变其种。

春秋时期,有⼀次晏⼦代表齐国出使楚国,楚王听说后,对侍从说:“据说即将来访的晏婴是⼀个能⾔善辩的⼈,我倒要羞辱他⼀下,看看他到底有什么办法辩说。

”侍从献计说:“这并不难。

他来的时候,⼤王可以派遣差役捆绑⼀个⼈,从⼤王⾯前⾛过,您当着晏婴的⾯问:'这⼈是⼲什么的?'我就回答:'齐国⼈'。

您接着问:'犯了什么罪?'我回答说:'偷盗别⼈的财物'。

”晏⼦到达楚国以后,楚王依计⽽⾏,然后楚王看着晏⼦说:“齐国⼈原来都爱好偷盗吗?”晏⼦离席作揖,恭敬地回答说:“我听⼈说过,橘树如果⽣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长在淮河以北就成了枳树。

它们只是叶⼦相像,果实却不⼀样,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不同。

橘颂屈原表达的感情

橘颂屈原表达的感情

橘颂屈原表达的感情
橘颂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诗经》中的一首诗歌,是屈原所作。

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在《橘颂》中表达了对祖
国的挚爱和对流离失所的悲伤。

在这首诗中,屈原通过描绘橘树的
形象,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忠诚之情。

首先,屈原在《橘颂》中通过对橘树的描写,表达了对祖国的
眷恋之情。

他用“维桐有條,既庸且长”、“维桐有條,既多且盛”等诗句来描绘橘树的茂盛和生机勃勃,从而借此表达了对祖国繁荣
昌盛的向往和祝福之情。

其次,屈原在诗中也表达了自己对流离失所的悲伤和对祖国兴
亡的忧虑。

他用“维桐有條,既昭且有荣”、“维桐有條,既刚且柔”等诗句来描绘橘树的坚韧和柔韧,暗喻自己对祖国命运的忧虑
和自己身处逆境的无奈。

总的来说,屈原在《橘颂》中通过对橘树的描写,表达了对祖
国的挚爱和对流离失所的悲伤,展现了他作为爱国诗人的忠诚和对
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怀。

这首诗歌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表现
力,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也展现了屈原作为爱国诗人的崇高情操。

屈原《九章·橘颂》鉴赏

屈原《九章·橘颂》鉴赏

屈原《九章·橘颂》鉴赏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南国多橘,而触底更可以称之为橘树的生源地了。

在《汉书》中记载,这橘树唯有生长在南方,才能结出甘甜美味的果实。

如若将橘树迁移至北方,得到的果实则又苦又涩不得食。

屈原认为橘树是天地间最美好的树木,不仅仅因为它的外形漂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更为重要的是它具有非常珍贵的内涵,例如它的不可移植“受命不迁,生南国兮”一生只愿在南国生长结出甘甜的果实。

在屈原可看来,这种“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的秉性,正与自己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相同。

所以屈原在郢州赋闲期间,将橘树作为了自己宁愿死去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从而写下了这篇托物言志的咏物诗《橘颂》。

《橘颂》是一首咏物的叙情诗,此时可分为两个部分。

前半部分以描写为主,重在描述橘树的外在美,缘情咏物,以咏物为主。

后半部分以抒情为主,从对橘树的外在美转入了对橘树内在精神和内涵的歌颂,缘物抒情,一抒情为主。

各有侧重而又互相勾连,融为一体,极富感染力。

屈原巧妙地抓住橘树的生态和习性,运用类比联想,将它与人的精神、品格联系起来,给予热烈的赞美。

借物抒志,以物写人,既沟通物我,又融汇古今。

作为一首咏物抒情诗,首先要对所咏之物进行描绘,使其形象鲜明、生动。

屈原正是用拟人化的手法,从橘树的外形和内质两个方面作了细致的描绘,把一个形象美好、品质高洁的艺术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此诗开笔就不同凡响,从“后皇嘉树”至“生南国兮”就写出了橘树的出生地,南方,橘树从一开始就习惯了南方的水土,任凭什么力量也无法使之迁移。

这正赞美了橘树的正直秉性,专心致志,坚定专一,热爱自己的国土。

接着又描述了橘树的形态,从“绿叶素荣”至“文章烂兮”写出了橘树绿叶缀着白花,可爱无比,让人欢喜;夏天枝儿层层,刺儿锋利,护卫着橘树,圆满的果实,让人满足;而秋天树叶青中闪黄,黄里带青,色彩无比绚丽;屈原从不同侧面,不同时间描绘了橘树的外形,展现了橘树的外在美。

衣被词人,非一代也——由《橘颂》所表现的人格理想引发的思考

衣被词人,非一代也——由《橘颂》所表现的人格理想引发的思考

衣被词人,非一代也由‘橘颂“所表现的人格理想引发的思考刘洪仁,万 洁,郑 杨(成都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成都 611130)*摘 要:‘橘颂“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对橘树的赞美,以表达自己的优异才华㊁高尚品格㊁坚持理想永不放弃的精神和对故土的深深眷恋㊁对祖国真挚深沉的爱㊂屈原不仅以其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而名垂不朽,更以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洁自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伟大人格而成为可与日月争光的万世师表,并深深地影响着后世的文人士子㊂在书香褪淡㊁物欲横流的当今,屈原的人格修养和思想精神对我们当代大学生如何做人㊁如何处世也有着深刻的启示㊂关键词:屈原;橘颂;人格美;影响d o i :10.3969/j.i s s n .2095-5642.2018.03.090中图分类号:I 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5642(2018)03-0090-05‘橘颂“是‘楚辞㊃九章“中的一首咏物诗,被誉为 咏物之祖 [1]㊂‘橘颂“全诗借对橘树的赞美,歌颂了热爱祖国㊁固守信念㊁坚持理想并为理想英勇献身的精神,王逸说,屈原是 自喻才德如橘树 自比志节如橘言己愿与橘同心并志, 长为朋友,不相远离也㊂ [2]可见诗人所写橘树的品格,实际上是作者人格的象征㊂而屈原忠贞爱国㊁固守信念㊁坚持理想㊁敢于斗争的精神,使他成为光昭日月的万世师表,深刻地影响着历代诗人㊂在书香褪淡㊁物欲横流的当今,屈原的人格修养和思想精神对我们当代大学生如何做人㊁如何处世也有着深刻的启示㊂一㊁‘橘颂“所表现的人格美在‘橘颂“中,屈原主要描写和赞美了橘树四个方面的习性与品格,并以此象征诗人的人格美㊂(一) 独立不迁 深固难徙 扎根故土,矢志不移橘树生长的最大特点就是不能移植,只能生长在南方㊂‘晏子春秋“中说: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㊂ ‘橘颂“开始就歌颂橘树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诗人称赞橘树秉承天帝的旨意,深深扎根于 南国 不能移植㊂王逸说: 橘受天命生于江南,不可移徙,种于北地,则化而为枳也㊂屈原自比志节如橘,亦不可移徙㊂ [2]橘树的这种爱恋故土永不迁移的习性,恰好就是作者屈原扎根故土㊁失志不移的人格象征㊂诗人在‘离骚“中写道: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㊂ 在‘涉江“中写道: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㊂ 在屈原生活的战国时代,才学之士朝秦暮楚,游走四方,本是极为普遍的事情㊂屈原在备受迫害的时候,也曾有人劝他出走他国: 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 (‘离骚“)但屈原还是选择了留下㊂直到秦国攻破了楚国国都郢都,他在悲愤交加之中自沉于汨罗江,以生命践行09第34卷 第3期V o l .34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C H E N G D U N 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2018年3月M a r .2018*收稿日期:2017-10-24 作者简介:刘洪仁(1959 ),男,湖南益阳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万 洁(1995 ),女,四川绵阳人,本科,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郑 杨(1995 ),女,四川宜宾人,本科,研究方向:现代汉语㊂第34卷(总第301期)刘洪仁,万洁,等: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由‘橘颂“所表现的人格理想引发的思考了自己忠贞不渝的操守㊂屈原称赞橘树 受命不迁 深固难徙 的品质,实则是自己对故土深深眷恋㊁对祖国真诚挚爱的象征㊂(二)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 内外兼美,修饰得宜,有操守,有气节‘橘颂“中的橘树既有 绿叶素荣 青黄杂糅 的外貌美,又有 精色内白,类可任兮 的内心美,而且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 内善外美而不放荡,正直纯洁而富有纹理,美得恰到好处,美得很有气节㊂这也是屈原自己人格美的象征㊂屈原在‘离骚“中说: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㊂ 屈原的 内美 ,包括美的理想㊁美的情操㊁美的人格㊂‘涉江“中说: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只要自己内心 端直 ,为人堂堂正正,做事光明磊落,坚持自己的高尚人格和崇高气节,即使被流放,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三) 廓其无求 秉德无私 心胸宽广,无私无欲诗人称赞橘树的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这也是屈原人格美的象征㊂‘离骚“中写道: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㊂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㊂忽驰鹜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㊂ 诗人说:争先恐后地贪利夺权,孜孜以求地追逐着功名利禄,以自己的丑恶来衡量别人,处心积虑地相互嫉妒,这都不是我所关心的,诗人还愤激地表示: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离骚“)宁肯很快地死去或者流亡,也决不与那些贪婪自私㊁ 不厌求索 的人为伍!由此可见诗人胸怀之坦荡,无私无欲,不干人,不屈己㊂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独立的人格㊂正如洪兴祖所说: 凡与世迁徙者,皆有求也㊂吾之志举世莫得而倾之者,无求于彼故也㊂ [2](四)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 坚持独立人格,不随波逐流橘树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 ,能清醒地独立于这个世界,就像横渡江河而不随波逐流㊂这与其说是称赞橘树的品格,更不如说是称赞人的品格㊂屈原被放逐后,在和渔父的一次对话中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㊂ 渔父劝他 与世推移 ,不要 深思高举 ,自找苦吃㊂但是屈原坚决说他宁可投江而死, 葬于江鱼之腹中 ,也不能使自己的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埃的玷污㊂屈原的话铿锵有力地表明了他坚持独立人格㊁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㊁决不随波逐流变节从俗的崇高气节㊂橘颂的这些美好品格,实际上都是作者屈原人格美的象征㊂诚如清代人林云铭所说: 看来两段中句句是颂橘,句句不是颂橘,但见原与橘分不得是一是二,彼此互映,有镜花水月之妙㊂ [3]我们从‘史记㊃屈原列传“中知道,屈原对内主张举贤授能,对外主张联齐抗秦,深得楚怀王的信任㊂但是由于屈原的改革措施触犯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所以招来了上官大夫等人的疯狂反击,他们不停地在怀王面前诬陷屈原,怀王于是 怒而疏平 ,最终被长期流放㊂公元前278年,郢都沦陷,屈原眼看楚国 国将不国 ,他不忍做亡国奴的耻辱,于是愤而自投汩罗江而死㊂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屈原的人格美展现得淋漓尽致㊂二、屈原人格美对后代文人的影响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㊂他之所以在当时就受到楚国人民的爱戴,在死后受到人们景仰,首先是他那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㊁坚持理想高洁自持的人格操守和反抗邪恶敢于斗争的不屈精神㊂两千多年来,在反抗强暴㊁追求光明㊁维护祖国利益和个人人格尊严的斗争中,人们总是想起屈原,并从他那里得到鼓舞和力量㊂屈原的思想精神和个人品质,他那用生命写成的激动人心的诗篇,也滋润和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进步作家㊂千百年来,多少进步诗人都无不仰慕其人而为人,学习其作品而创作,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其影响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历代有成就的进步作家,没有哪个不受到屈原精神及其作品的沾溉和影响,正如刘勰所说: 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㊂ [4](一)贾谊汉初的贾谊和屈原有着很多的相同点,他们同样 忠而见疑,信而被谤 ,同样被贬谪到楚地长沙,所以司马迁在‘史记“中把他跟屈原合为一传㊂后世以 屈贾 并称,主要是因为他们在思想品质㊁个人遭遇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在辞赋创作方面也成就相当㊂贾谊的‘吊屈原赋“是他在被贬谪长沙途经湘水时所作的,这是一19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3月篇抒写文士不平之鸣的杂文,作者借凭吊屈原之机,着重抒发自己遭谗被黜的愤慨,抨击压抑人才的腐朽政治,让我们看到他在那样一个善恶颠倒㊁是非混淆的黑暗世界里对现实的揭露批判和屈原遭遇的同情㊂文章大量运用比兴手法,引譬连类,层出不穷,而且这些比兴形象还富含感情色彩, 鸾凤 与 鸱枭 莫邪 与 铅刀 周鼎 与 康瓠 骐骥 与 犬羊 等等,美丑高下,对比鲜明㊂这也可以看出它与屈原作品无论思想精神与艺术手法都是一脉相承的㊂(二)司马迁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更是对屈原敬佩之至㊂他在年轻时曾访问过屈原的遗迹,搜集屈原的史料,在‘史记“中专门为屈原立传㊂在‘屈原列传“中,他不仅记载了屈原的事迹,而且对诗人 正道直行 的品德和不与黑暗势力妥协的斗争精神予以热烈的歌颂,对屈原在文学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作了高度评价㊂他说: 屈平 其志絜(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㊂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㊂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㊂ 他是屈原的崇拜者,也是屈原精神的继承者㊂他的‘史记“,就是在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等前贤榜样的激励下发愤完成的㊂‘史记“是司马迁毕生心血的结晶,它寄托着作者的理想事业,洋溢着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和追求真理的精神,这正是对屈原精神的发扬光大㊂故前人说: 学‘离骚“得其情者为太史公㊂ [5]鲁迅先生更直接称赞‘史记“为 无韵之‘离骚“ [6]㊂(三)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也是屈原诗歌的崇拜者和屈原精神的继承者㊂李白蔑视权贵㊁反抗现实的个性,特别是他诗歌那种瑰丽的想象㊁飘逸的风格,都与他学习屈原其人其诗的努力密不可分㊂他在‘江上吟“一诗中说: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㊂ 用鲜明的对比充分肯定了屈原诗歌的不朽㊂(四)柳宗元说到屈原的影响,不能不浓墨重彩地提到中唐的柳宗元㊂柳宗元与屈原有着完全相同的思想感情和大致相似的政治遭遇,而且他所贬之地也正是屈原所深深热爱的楚国㊂在长达十年的贬谪生活中,陪伴他㊁支撑他的,正是屈原执著于理想的精神和高洁自持的人格㊂他不仅 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 (‘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而且专门写有‘吊屈原文“,高度赞扬屈原坚贞不渝㊁以死殉国的精神,并表示自己一定要以 先生 为榜样,坚持与那些擅权误国之臣斗争到底㊂他对被屈原歌颂过的橘树也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诗中多次提到,如 橘柚怀贞质,受命此炎方 (‘南中荣橘树“), 方同楚客怜皇树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等㊂屈原对柳宗元的影响不仅仅是在人格理想上,屈原的辞赋对柳宗元的辞赋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㊂他能在思想风格和艺术风格上都 颇爱离骚之幽 [7],因此他在进行其他文学创作时都能 参之离骚以致其幽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广泛学习和借鉴‘楚辞“的成功经验和艺术技巧,因此他的杂文㊁游记㊁诗歌等都做到了 ‘史“洁‘骚“幽并有神 [8],明显地表现出屈赋 幽 的特点㊂(五)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 ,这是陆游的名句,也是我们对陆游最深刻的印象㊂陆游在儿时就接触到了屈原,从小就将屈原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㊂他在‘悲秋“中称自己的诗歌说: 我岂楚逐臣,惨怆出怨句㊂ 可见他与屈原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一脉相承㊂‘屈平庙“‘楚城“‘三峡歌“‘夏雨初霁题斋壁“等诗是陆游对屈原思想㊁人格的敬仰表现㊂陆游为实现 美政 理想,如同屈原一样,也作了终生不懈的追求,表现出一个爱国主义者的高尚人格㊂陆游虽然比屈原晚出一千四百六十余年,但后世的陆游更像是前世的屈原㊂陆游忠君爱国,时时不忘屈原,就像他在‘夜寒“诗中所说: 清夜焚香读‘离骚“ ,又像是他在‘悲歌行“中所云: 有口但可读‘离骚“㊂三、屈原人格理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金开诚先生说: ‘橘颂“可能是屈原担任三闾大夫时的作品㊂三闾大夫的责任是教育皇家子弟,屈原写29第34卷(总第301期)刘洪仁,万洁,等: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由‘橘颂“所表现的人格理想引发的思考‘橘颂“,是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格的教育㊂‘橘颂“是一篇教书育人的作品㊂ [9]我们今天重读‘橘颂“,确实仍然能够被诗人那崇高的理想㊁高洁的人格㊁坚定的信念㊁矢志不渝的执着精神所感动,‘橘颂“是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认真阅读并铭记于心的经典名篇㊂当今的社会,渐渐褪去了古人的书香气息,更多的是物欲横流的浮躁不安㊂回望几千年前的楚国,缅怀抱石自沉的屈子,我们的心里又会是怎样的感想呢?屈原的人格理想应该是我们成长路上的指明灯㊂(一)热爱祖国,不崇洋媚外在充斥着美剧㊁韩流的当下中国,不少年轻人昨日哈韩今天哈日,迷恋洋人的服饰㊁节日㊁饮食等如痴如醉,而对本国的传统文化却充耳不闻一无所知;不少成绩优秀的学子以出国读研读博为奋斗目标,再以拿到美国绿卡为荣㊂对照一下屈子并扪心自问:我们的爱国情怀到哪去了?学习‘橘颂“,我们就应该像屈原那样热爱自己的祖国㊂首先要有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怀着崇敬去深入地了解㊁学习我们民族文化中的 芳草 ,发自内心地热爱我们的祖国文化,热爱祖国,有强烈的国家意识㊁民族意识㊁民族责任感㊂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㊁源远流长,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经典值得我们去领悟去感受㊂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传承㊁发扬本民族文化,宣扬自己的国学精神,理性对待外来文化㊂(二)坚持自己的理想而不动摇目前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没有明确的人生定位和奋斗目标,缺乏坚强的意志和拼搏精神,一遇到困难㊁挫折便怨天尤人破罐破摔轻言放弃㊂更有甚者,一进入大学便像囚徒解除了枷锁一般,完全进入了自由散漫的王国,沉湎于网络游戏,完全放松了对自已的约束㊂读一读‘橘颂“‘离骚“,反思自己,我们是否应该像屈原那样坚持自己的理想追求: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为自己的理想而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百折不挠,至死不渝㊂(三)高洁自持不为利诱在利益面前不迷失方向当今社会,充斥的是物欲横流的浮躁不安,太多的诱惑在蒙蔽着大学生的双眼㊂大学也不是净土,也有各种名誉㊁利益的诱惑㊂有的同学对各种评优㊁各种奖学金助学金等等都志在必得,甚至不达目的誓不罢休㊂有的同学则被校外的各种挣钱门道所诱惑,热衷于打工挣钱,不能潜心于学习㊂屈原在‘离骚“中说: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㊂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㊂ ‘橘颂“中赞美橘树说: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㊂ ‘渔父“中说: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㊂ 我们当代大学生也应该像屈原一样自己独立的思想,在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的社会保持清醒的头脑,淡泊名利,潜心学习,不为眼前的名誉利益而迷失方向,少一些功名利禄的追逐,多一些理想信仰的坚持㊂能如此,当更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㊂(四)内外兼美,德才兼备,做一个人格健全品学兼优的人㊂‘橘颂“中所描写的橘树,既具有 绿叶素荣 青黄杂糅 纷缊宜修 的外在美,又有 精色内白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 等内在美㊂橘树的形象,就是屈原的象征㊂屈原就是一个既有 内美 又有 修能 ㊁既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又有治国安邦之才的杰出人材㊂我们学习屈原,也要像屈原那样,既要坚持对崇高理想㊁完美人格㊁高尚品德的追求,又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努力把自已造就成人格健全㊁品学兼优㊁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材㊂四、结语‘橘颂“是屈原人格美的象征,屈原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忠贞爱国㊁坚守理想㊁坚贞不渝等伟大人格的榜样㊂这个榜样与日月同辉,光照万世㊂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虽然不必像屈子一样投江自尽以死殉国,但我们完全可以在屈原伟大人格的感召下爱党爱国,坚持理想,追求进步,以屈原那种执着的信念和永不放弃的精神去实现我们共同的强国梦想和自己的人生目标㊂39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3月参考文献:[1]朱熹.楚辞评林[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济南:齐鲁书社,1997:89.[2]洪兴祖.楚辞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153-155.[3]林云铭.楚辞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1.[4]刘勰.文心雕龙注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36.[5]刘熙载.艺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2.[6]鲁迅.汉文学史纲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59.[7]柳宗元.柳宗元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364.[8]吴文治.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㊃柳宗元卷(第2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4:518.[9]金开诚,董洪利,高路明.屈原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6:606.T h eP o e t i c S o u l T h a tN o u r i s h e daT r a d i t i o n:R e f l e c t i o no n I d e a l i s t i cP e r s o n a l i t y i n O d e t o t h eO r a n g eT r e eL I U H o n g r e n,WA N J i e,Z H E N GY a n g(S c h o o l o fL i t e r a t u r e a n d J o u r n a l i s m,C h e n g d u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C h e n g d u61113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O d e t o t h eO r a n g eT r e e i s a p o e mc h a n t i n g o b j e c t s.B y p r a i s i n g t h e o r a n g e t r e e,t h e p o e tQ u Y u a ne x p r e s s e dh i s u n u s u a l t a l e n t s,c o n s u mm a t e v i r t u e s,s p i r i t o f s t i c k i n g t oh i s o w n i d e a l a n dn e v e r g i v-i n g u p,a n d p r o f o u n d l o v e f o r h i s h o m e l a n d a n d c o u n t r y.Q uY u a nw a s f a m o u s f o r t h e r o m a n t i c s t y l e o f h i s p o e m s.F u r t h e r m o r e,h ew a s c o n s i d e r e d am o d e l f o r l a t e r g e n e r a t i o n s d u e t o h i s p a t r i o t i s ma n d p e r s o n a l i t y t h a t i s f a r a b o v e t h e v u l g a r,s h i n i n g a l l t h ew a y a n dd e e p l y i n f l u e n c i n g 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o f l a t e r a g e s.A t p r e s-e n t,Q uY u a n's p e r s o n a l i t y a n ds p i r i t p r o v i d e i n s p i r a t i o nf o rc u r r e n t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c o n d u c t i n g t h e m-s e l v e s.K e y w o r d s:Q uY u a n;O d e t o t h eO r a n g eT r e e;p e r s o n a l i t y;i m p a c t(实习编辑:杨晓玲责任校对:曲比) 49。

试谈《橘颂》的艺术特色

试谈《橘颂》的艺术特色

试谈《橘颂》的艺术特色屈原一向以香花芳草作吟咏的对象,在《橘颂》中偏偏赞美橘树,究其原因还是由于屈原在橘树身上寄寓了自己对于一些美好品德的向往。

本论文将结合古今中外的例子来阐释屈原所说的这些高洁的品质,在这个理想主义稀缺的时代,这些品质愈加显得珍贵。

一、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橘树的幼壮及其生长南国,深固难徙的品格,是诗篇颂扬的重点,洋溢着浓重的邦国情感,这一点在士风朝秦暮楚的战国尤为难得。

南方产橘,楚国自然也不例外。

《史记》说:“江陵千树橘”,这是地理的造化。

不过这种造化,也规定了橘树的习性。

《晏子春秋》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的就是橘树必须长在南方,否则就会变质。

正是这种必须生长在故土的特性,使屈原不得不赞美它,这首辞的开头就提到橘树的出生地,更关键的是“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这几句话,分明透露了屈原对橘树的赞扬的原因。

橘树一切的美,都来自对南国的固守,来自对使命的来路的领悟。

失去了这些它将一无所成。

由于它吸收了南国的阳光雨露,才变得“文章烂兮”,变得“精色内白”。

诗人赞美它幼时的志向与众不同:独立不迁,绝不随意改变自己的立场,坚立于一个广大的世界。

这也许是诗人所有诗章中最完美、最独立的一首。

轻灵飘逸而又不失厚重,虽没有后来的巨幅长吟所拥有的更为开阔的意象,无所羁绊的铺陈和幻想。

但《橘颂》却有着从未有过的清新、真挚和饱满。

诗人一开始就说橘是天地所生的好树,说它来到南方生长是一种命运。

它想固守这种命运。

它根深蒂固,是为了领悟了天命,意志专一。

二、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一)清醒独立,绝不媚俗橘树的独立,是一种远离世俗喧闹的独守,是凛然自为不从流俗,永远也不犯过失,保持美好的品德而无私心,和天地共长共生,协同一致。

屈原围绕橘树有了极为深刻宏远的觉悟。

橘树之所以茂盛,是因为坚守了自尊,因为清醒独具的品格和谨慎自知的蕴藏,因为美好无私的内质,与天地气韵和谐一致的气度。

屈原《橘颂》《山鬼》赏析

屈原《橘颂》《山鬼》赏析

屈原《橘颂》《⼭⿁》赏析屈原《橘颂》《⼭⿁》赏析——《三峡⽂化讲稿》之七屈原是三峡孕育出来的⼀位伟⼤的诗⼈,他的许多作品都与三峡风⼟⼈情有直接的关系,他热爱三峡,讴歌三峡,记载三峡那个时期重要的⽂化活动,他是三峡最优秀的⼉⼦,他通过⾃⼰的作品和他这个⼈本⾝,极⼤地丰富了三峡⽂化的精神内涵和⽂学⾊彩。

其中《橘颂》和《⼭⿁》是他与三峡关系⽐较密切的两篇作品,通过这两篇作品,既可以欣赏到屈原作品的绚灿多姿,也可以欣赏到三峡⽂化中优秀⽂学作品的绚灿多姿。

⼀、《橘颂》赏析《橘颂》虽然是屈原早期的作品,语⾔还没有完全形成⾃⼰的风格,全篇主要是《诗经》似的四⾔诗,但它依然是⼀篇闪烁古今的光辉诗章。

它的光耀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展现光辉的屈⼦精神屈原是伟⼤的爱国诗⼈,⼈们把他⾝上所体现出来的⼈格光辉称为“屈⼦精神”。

这种“屈⼦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化遗产,更是三峡⽂化中最为精彩的部分。

三峡是著名的橘乡,漫⼭遍野都是橘树。

屈原⽣长在三峡,从他所熟悉的橘树⾝上获得⼈⽣价值取向的启发,并把这⼀启发写成《橘颂》。

⽽《橘颂》中所赞美的橘树精神——“受命不迁”、 “深固难徙”、 “更壹志兮”、“苏世独⽴”、“ 秉德⽆私”、“淑离不淫”等等品格——也成为他⼀⽣的信仰和精神⽀柱。

因此,《橘颂》表⾯上是颂橘树,实质上是明⾃⼰之志,⽤⽂字的形式,坚定⽽明确地确定⾃⼰的⼈⽣价值取向、品格定位。

所以,作者表⾯上在描绘橘树精神,实质上是在描绘屈⼦精神。

这些精神主要包括:1、受命不迁,更壹志兮。

作品前三句,即“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是作品的第⼀层内容,可作为第⼀段。

这⼀段集中笔⼒,写橘树的“不迁”、“壹志”精神。

这种精神是橘树的重要特点,它只能⽣长在南楚国,是南楚国的特有树种,如迁移到其它地⽅,由于⽔⼟原因,则不能结出味道甜美的果实,故有橘有⽣于淮南为橘,⽣于淮北则为枳(臭橘)之说。

美如楚橘,醒如屈子——屈原《橘颂》赏析

美如楚橘,醒如屈子——屈原《橘颂》赏析
的对 比 。 两 个 年 轻 人 的 黑 色 衣 服 用 同样 的颜 色 平 涂 ,既 无 衣 纹 的 穿 插 ,也 不 展 示 内 在 结 构 ,最 大 限 度 的 突 出黑 色 的
[] 维 尔・ 2西 帕坦 著.印 象 :印 象主 义 [ ]钱 培 鑫 译. M .
南京 :译 林 出版 社 ,2 0 :2 — 9 06 8 2 .
“ 章 烂 兮 ” “ 色 内 白” “ 蕴 宜 修 ” 这 些 优 美 的 词 文 、 精 、 粉 , 语从橘 树 的外表 写到橘 子 的 内里 ,诗 人 的文 字不仅 带着 我
们 ,也 带着 自己沉 溺 于对一 棵普 普通 通 的橘树 和 它普普 通 通果实 的顶礼 膜拜 中,这段 文字 优美 固然 优美 ,但 在情 绪
大诗 人用 宿命 的手 法解 释 自己与 橘树 的共 通 ,固然有 历史 局 限性 ,但 这种 开篇 气势 崇 高品格 伟岸 ,读 得我 们顿 生敬重 ,但 却不知所敬 的是那株橘 树还是树 下的大诗人 。 屈原 以他无 以匹敌 的优美 甚或 华 丽 的辞藻 一 开篇对 橘 树 进 行 礼 赞 — — “ 树 ”、 “ 叶 素 荣 ” “ 黄 杂 糅 ”、 嘉 绿 、 青
十世纪的绘画成 为可能 。 8 ”1圈 1
们 大胆 涂鸦 ,不受 拘束 ,尽 情作 画 ,教师 在涂 鸦过 程 中也 不 要 教 得 过 多 、过 死 ,扼 杀 幼 儿 的 创 造 性 ,而 应 该 遵 循 他 们 的心理 发展 规律 ,顺 其 自然 ,让他们 想 画什 么就 随意 画 什 么 ,教 师 要 用 恰 当 的 方 式 点 拨 ,从 孩 子 杂 乱 无 章 的 绘 画 中找 出某 些 物 体 相 似 的 图形 。 如 在 幼 儿 画 圆圈 时提 问 : “ 是 不 是 苹 果 啊 !来 ,我 们 把 它 画 圆 些 ,再 加 一 个 柄 ,就 这 更 像 苹 果 了 。 还 可 以 有 意 识 地 诱 导 幼 儿 把 大 圆 和 小 圆 连 在 ” 起 ,问幼 儿像 什么 ?幼 儿说 不 出 ,我 们就 在小 圆上 画 出 眼睛 和尖尖 的嘴 巴 ,在大 圆上 画上 腿和 尾 巴 ,幼 儿则 高兴 地 拍起 手来说是一只小鸡 ,并 且也乐意要 自己画 ,这 时 ,教 师 可接 着 说 : “ 鸡 肚 子 饿 了 ,怎 么 办 ? 小 ”激 发 幼 儿 添 画米 、

橘颂屈原表达的感情

橘颂屈原表达的感情

橘颂屈原表达的感情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橘颂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篇极具震撼力和深情的赋文,作者是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

在这篇悲怆动人的赋文中,屈原表达了自己对祖国沦陷的悲愤与对离故乡的深情。

橘颂的内容充满了强烈的感情色彩,让人读后心情沉重,令人感到无比的忧愁和悲伤。

在橘颂中,屈原以橘为象征,描绘了自己被贬谪远离家乡的心境。

他借橘树的悠长和枝叶葱翠来表达自己的深情,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家乡的眷念和思念。

屈原在橘颂中描写了橘树被砍伐的情景,表达了自己被贬谪的悲伤之情,以此表现了对家乡的深情和眷恋。

在橘颂中,屈原还多次提到了祖国沦陷的情景,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悲痛。

他用“萧条何所归,属国属何人”等语句表达了对国家危局的忧虑和悲愤。

屈原对祖国的忧虑和悲痛在橘颂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他对祖国民族的深情厚意。

在橘颂中,屈原更多的是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展现出了他的忠贞和爱国之心。

在逐一叙述橘树的形态和心情的屈原深情地表达了他对家乡和祖国的魂牵梦绕之情。

他在文中流露出的悲愤之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使得整篇橘颂更加感人动人,令人备感唏嘘。

橘颂是一篇极具激情和深情的赋文,充满了对家乡和祖国的深情眷恋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屈原在这篇赋文中展现出了他对祖国的深厚爱意和忧伤之情,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他的爱国之心和伤国之痛。

橘颂不仅是一篇文学杰作,更是一种感人至深的表达,让人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屈原内心深处的悲伤和愤怒,也同时体验到了他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和忠贞爱意。

第二篇示例:橘颂,是一种对屈原颂扬的表达,是对这位伟大诗人的赞美和敬仰之情的集中体现。

屈原,中国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政治家,他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楚辞之祖”,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橘颂这首颂词,将屈原的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展现出了对他的深深感情和尊敬。

在文中,屈原被比喕为“楚国之橘”,橘子是一种香甜的水果,被认为是五谷之中的美味,象征着屈原的卓越才华和高尚品德。

橘颂诗歌鉴赏

橘颂诗歌鉴赏

橘颂,全文为:《楚辞·九章》篇名。

战国楚人屈原作。

篇中通过对生于南国的橘的颂扬,表达了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志愿,是一篇托物自喻之作。

全篇都用三言和四言句,与《九章》其他各篇句式不同,为作者的早年作品。

《橘颂》是一首咏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诗歌,全诗通过塑造橘树的美好形象,来表达诗人对故国楚地的眷恋之情以及爱国之情。

以下是《橘颂》的诗歌鉴赏:1.受命不迁、深固难徙的品格:这两句是指美好的橘树只适宜生长在楚国的大地,这种地域限制寓意着橘树特立独行、不迁徙、不流俗的高尚品格。

这种品格也正是诗人自我写照,表达了诗人坚定的爱国情怀。

2.壹志、专一、深根固柢的品格:这几句诗描绘了橘树扎根南方,一心一意,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意志。

这种坚定的意志和专一的态度也是诗人自我写照,表达了诗人对故国楚地的深厚眷恋和对祖国的忠诚。

3.绿叶素荣、枝干繁茂的形态:这几句描述了橘树绿叶白花,枝繁叶茂的形象,这种形象寓意着诗人内心美好、充满生机和活力。

4.文章憎命、可夺嘉猷的品质:这几句诗描绘了橘皮皮色青黄相杂,文采斑斓,同时内瓤雪白莹洁,果实圆圆。

这种形象寓意着诗人内心美好、才华横溢,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身遭遇的不满和怨愤。

5.可叹的是你从小就有志向,与众不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橘树的赞扬和对自己爱国之情的肯定。

6.深固其根,难以徙迁,你心胸廓落、不求私利: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橘树的赞美和对自身性格的描述。

诗人自比橘树,表达了自己坚定的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7.闭心自慎,不终失过,在世清明、内心洁净: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自我约束、保持清明廉洁的品质和态度。

总之,《橘颂》通过对橘树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坚定的爱国情怀和对自身性格的描述。

整首诗歌语言优美、寓意深刻、感情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 贞 不渝 、绝 不 同流 合 污 的精 神 。屈 原 坚信 “ 与泽 其 杂糅 芳
这也是屈原在其作品中屡次表明他不愿远走 的原因 也正由 兮 ,羌芳华 自中出。纷郁郁其远蒸兮,满 内而外扬 。情与质
信 可 保 兮 ,羌 居 蔽而 闻章 ” (《 美人 》 ) ,即使 芳 草 与污 思
的富强努力 。 《 橘颂》作者借歌咏橘树故土难离之天性 ,鲜 秽 混 杂在 一 起 ,芳 香 的花 也 自能 从 中显 出 。 三 、信念坚定 ,乐观开朗,斗志昂扬的精神风貌 《 橘颂》全篇 以乐观开朗、昂扬奋发的格调,表现出对
屈 原在 《 骚 》 中 , 曾 以 “ 离 羌无 实 而 容 长 ” ,表 达过 对 现 实 自足 、对 未来 自信 的饱 满 积 极 的情 绪特 征 。全 篇通 过 咏
了哪 些 思 想 品格 ?

流 ”,这种 品格 是 屈 原 一生 的信 仰和 精 神 支柱 。 《 颂 》是 橘
身 的品质相符 橘树成了诗人 的化身 。那么,诗人借橘颂扬 剧原高 尚人格和个性的一个缩影。屈原不随波逐流,始终坚

持 自己正确 的人生方 向,克服 常人难 以克服的压力不 断求 索 ,去实现 自己助君强国的伟大抱负 。正如其在 《 离骚》 中 所言 “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 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 兮 ,岂余心之可惩 ”,意思是说 ,每个人都有 自己的爱好,
的,作者既是写橘 ,又同时写 自己的宗国之情和乡土之恋 ,
于 秉承 天 地 所 赐 的重 任 ,他 恪尽 职 守 ,忠 实于 楚 国 , 为 楚 国 明 、生 动地 表 达 了 自 己热 爱祖 国绝 不 远逝 的坚 定 志 向。 二 、 理 想远 大 ,崇 尚 “ 立 ” ,坚 定 不屈 的人 格 追 求 独
之妙 。”屈原 自比于橘的这一特性也就鲜 明地表现 出来 了。
这 首诗 是 围绕 着 橘 树 写 的 ,但 又 处 处 体现 着 诗 人 自己 的精 神 诸 侯 服 务 ; 而 屈原 则 是 乡土 观 念 、 国家 观 念 极重 的人 ,所 以
品格 ,把橘树与诗人融为一体 ,既颂橘 ,又颂人,体现 了橘 特 别 重视 “ 命 不迁 ”,强调 “ 受 苏世 独立 ”、 “ 而 不 横 树和诗人光辉灿烂 的艺术形象 。橘所特有 的品质正和屈原 自

根本习性便成为一种人格的象征。屈原生于楚,长于楚,
情 的 赞 美 ,但 诗 人 最看 重 的 还是 其 “ 立 ” 的节操 ,表 现 了 独
对楚国有着深厚的感情 ,不忍离开楚国,而且他把这一信念 屈原对 “ 独立不迁”、 “ 深同难徙 ”、 “ 苏世独立”、 “ 横
铭 记 于 心 ,从 不 变 更 。屈 原 正 是 以橘 树 来 自 比 自己 的 品 质 而不流”品德精神 的敬仰和爱慕 ,充满着热爱祖 国的情怀和

句 , 乃是 沟 通 “ 我 ”的神 来 之 笔 。顿 使 傲 霜 斗雪 的橘 树 物
心态和个性 。王逸 《 楚辞章句》注 《 橘颂》云: “ 美橘之有 形象,与遭谗被废 、不改操守的屈原 自己叠印在了一起。而
是德,散 目颂 ”但橘只是 自然界的一种植物 ,说橘有德而 后再以 “ 比伯夷 ,置 以为像兮 ”收束全篇,在 古今志士的 行
颂 橘 ,但 见 原 与橘 分 不 得 是一 是 二 , 彼此 互 映 ,有 镜 花 水 月 怀 抱远 大 理 想 ,追 求 高 尚人 格 ,是 屈 原精 神 之精 华 。在 中 国传 统 文 化 中 , 以道 自任 ,重 人格 修 养 是 一种 精 神 。战 国 时 期 多游 说 之 士 ,他 们 朝秦 暮 楚 ,可 以为 任 何 肯任 用 他们 的

受命于天,故土难离 ,恪尽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使命感
橘 “ 受命不迁 ,生南国兮”, 《 晏子春秋六杂下》载 : “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徙相似 ,
其实味不同,所 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可见橘忠于生养它 我则喜欢以加强 自身修养为乐。即使粉身碎骨也不动摇 ,难
的土 地 ,具 有 不 可 迁 移 的本 性 , 橘 生于 江 南 , 不可 迁 徙 ,是 道 我 的 心 会害 怕 受 到 惩 罚而 改变 ?屈 原 总是 时时 鼓励 自己, 因为 它 受命 于天 的 固有 本 性 , 扎 根深 厚 ,不 可移 易 ,橘 的这 相 信 自 己的选 择 与 未来 。诗 人对 橘 树 由外貌 到 内质 进 行 了热

橘 颂
看 屈 原 思 想 格 的 品
。李 醍
摘 要: 橘颂》借橘写人 ,颂扬 了诗人独立 不迁的精神 品格 ,横 而不流、坚定不屈 的人格 ,坚守信念 、乐 开 观 朗、 扬奋发的精神 。 昂
关键词: 《 橘颂》 屈原 人格 精神
屈原是伟大 的爱 国诗人 ,人们把他 身上所体现 出来 的人 如 此 , 它年 岁 虽 少 , 即 已抱 定 了 “ 立不 迁 ”的 坚定 志 向; 独 格光辉 称为 “ 屈原精神 ”或 “ 屈子精神 ”,视 为中华民族宝 它 长 成 以后 ,更 是 “ 而 不 流 ” 、 “ 离 不 淫 ”,表 现 出梗 横 淑 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 橘颂 》是屈原早期 的作品, 是 中国文 然坚挺的高风亮节;纵然面临百花 “ 并谢 ”的岁暮,它也依 学史上第一篇咏物言志诗, 南宋诗人刘辰翁称之为 “ 咏物之 然郁郁 葱葱 ,绝不肯向凛寒屈服 。 “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祖”。它 以橘树 比人 ,又将橘树人格化,反映 了青年屈原的
颂 ,显 然 表 明 “ 颂 ”实 际上 是 颂 人 ,是 诗 人 的 自喻 。清 代 遥 相辉 映 中 , 前文 所 赞 美 的橘 树 精神 ,便 成 了 身处 逆 境 、不 橘
王夫之 《 楚辞通 辞》评日: “ 因比物类志,为之颂,以 自旌 改 操 守 的伟 大 志 士 精神 之 象 征 。 焉。”林云铭在 《 楚辞灯》中说 : “ 句句是颂橘,句句不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