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14.风的形成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看风力发电视频,感受风的力量
学习书中风车的制作方法
根据之前讲解的制作方法,学生分工合作,每人负责其中一项内容,制作风车
1学生观察弱风条件下风车如何提起硬币?
2观察在强风和弱风下风车提起硬币数量各是多少?
3观察可以提起的硬币数量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补充
与风力大小、风车到电扇的距离、风车的结构有关
注意对比试验只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保持不变。
注意组装过程中,尽量保证实验模型的密闭性。
学生实验时,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实验来源于生活,用实验中的现象解释自然界中的现象。
观看风力发电视频或者风车磨坊等视频,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楚直观地了解风的力量。
提前准备制作风车所需的材料
制作风车时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中的问题
(4)实验:学生小组实验
(5)讨论:风箱内烟的水平流动与什么有关?为什么点燃蜡烛后烟会水平流动?
(6)小结: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冷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使空气流动形成风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讨论: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2.总结:自然界中的太阳相当于实验箱的蜡烛
(第二课时)
(1)掌握方法
出示风车制作方法或课件,讲解制作方法
(3)思考:怎样改进才会使风车提起更多的硬币
(一)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提问: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哪些是有利的?那些是有害的?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观看图片,思考问题
学生回答因为风
思考风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交流想到的办法
学生小组内制造风,并进行集体交流
学生猜想风的形成可能与空气流动有关
学生根据讲解的实验结果,分组实验,把实验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中
2.观察热空气的流动
(1)引导:空气受热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2)方法:出示三个实验模型图片,讲解实验方法
(3)分组实验
(4)汇报:指定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5)思考:三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3.观察风的形成
(1)提问:自然界的风是如何形成的?
(2)方法:①出示实验模型②出示实验方法
(3)出示注意事项
1前后两次实验只有蜡烛燃烧不燃烧不同,其他条件均相同
指定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适当进行补充
说明空气受热后会上升
观察试验模型的构造,了解使用方法
1.在管口A处点燃线香,观察烟的流动方向
2.点燃实验箱内的蜡烛,再将线香放在管口A,观察烟流动的方向
学生根据实验方法,开始小组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中
结合风的成因实验结果,推想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汇报实验结果时多找几组汇报最少2组以上。
课后可以组织小组进行比赛:比一比谁的风车提起的硬币多?
板书设计
14.风的形成
风是由于空气流动形成的
空气受热后会上升
14.风的形成
与风力大小、风车到电扇的距离、风车的结构有关
授课内容
14.风的形成
共2课时
授课时间
月日
教学目标
能归纳出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教学重点
能根据实验方法进行热空气上升和风的成因的实验
பைடு நூலகம்教学难点
能说出风的利与弊
教学媒体及
学具准备
线香、蜡烛、简易天平、纸杯、蛇形纸带、风的成因实验箱、湿抹布、制作风车模型材料、记录表、课件、剪刀、尺子、胶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及指导策略
学生学习活动安排
课后反思及评价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引导:为什么柳树枝条在飘荡,湖面能掀起波浪?
提问:你知道风是怎样形成的吗?
(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
1.感受风
(1)引导:风是看不见的,我们如何能感受到风的存在?怎样制造出风?
(2)谈话:用刚才想到的方法试一试
(3)猜想:想一想,风的形成可能与什么有关?
小组讨论,课下改进本小组制作的风车,让它可以提起更多重物
思考并阅读有关资料,把结果记录到活动手册中
学生汇报交流结果,并根据交流结果进行评价
出示风吹物动的图片或者小视频,通过观看图片或视频更加直观地观察到风吹物动的情境。
注意:①纸带和火焰要保持一定距离;②注意安全,避免烫伤
教师在学生实验时要巡回指导,注意学生操作是否规范,有无安全隐患。
(2)制作风车
1.实验观察
(1)提问:怎样让风车提起重物?
(2)方法:①风车和电风扇保持30厘米,小篮中的硬币由少到多逐次放置。②距离为30厘米,改变风力大小③风力大小相同,改变风车与风扇之间的距离(由30厘米调整到50厘米)
2.得出结论
(1)汇报:指定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2)讨论:风车提起硬币的多少与什么有关?
学习书中风车的制作方法
根据之前讲解的制作方法,学生分工合作,每人负责其中一项内容,制作风车
1学生观察弱风条件下风车如何提起硬币?
2观察在强风和弱风下风车提起硬币数量各是多少?
3观察可以提起的硬币数量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补充
与风力大小、风车到电扇的距离、风车的结构有关
注意对比试验只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保持不变。
注意组装过程中,尽量保证实验模型的密闭性。
学生实验时,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实验来源于生活,用实验中的现象解释自然界中的现象。
观看风力发电视频或者风车磨坊等视频,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楚直观地了解风的力量。
提前准备制作风车所需的材料
制作风车时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中的问题
(4)实验:学生小组实验
(5)讨论:风箱内烟的水平流动与什么有关?为什么点燃蜡烛后烟会水平流动?
(6)小结: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冷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使空气流动形成风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讨论: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2.总结:自然界中的太阳相当于实验箱的蜡烛
(第二课时)
(1)掌握方法
出示风车制作方法或课件,讲解制作方法
(3)思考:怎样改进才会使风车提起更多的硬币
(一)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提问: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哪些是有利的?那些是有害的?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观看图片,思考问题
学生回答因为风
思考风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交流想到的办法
学生小组内制造风,并进行集体交流
学生猜想风的形成可能与空气流动有关
学生根据讲解的实验结果,分组实验,把实验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中
2.观察热空气的流动
(1)引导:空气受热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2)方法:出示三个实验模型图片,讲解实验方法
(3)分组实验
(4)汇报:指定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5)思考:三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3.观察风的形成
(1)提问:自然界的风是如何形成的?
(2)方法:①出示实验模型②出示实验方法
(3)出示注意事项
1前后两次实验只有蜡烛燃烧不燃烧不同,其他条件均相同
指定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适当进行补充
说明空气受热后会上升
观察试验模型的构造,了解使用方法
1.在管口A处点燃线香,观察烟的流动方向
2.点燃实验箱内的蜡烛,再将线香放在管口A,观察烟流动的方向
学生根据实验方法,开始小组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中
结合风的成因实验结果,推想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汇报实验结果时多找几组汇报最少2组以上。
课后可以组织小组进行比赛:比一比谁的风车提起的硬币多?
板书设计
14.风的形成
风是由于空气流动形成的
空气受热后会上升
14.风的形成
与风力大小、风车到电扇的距离、风车的结构有关
授课内容
14.风的形成
共2课时
授课时间
月日
教学目标
能归纳出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教学重点
能根据实验方法进行热空气上升和风的成因的实验
பைடு நூலகம்教学难点
能说出风的利与弊
教学媒体及
学具准备
线香、蜡烛、简易天平、纸杯、蛇形纸带、风的成因实验箱、湿抹布、制作风车模型材料、记录表、课件、剪刀、尺子、胶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及指导策略
学生学习活动安排
课后反思及评价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引导:为什么柳树枝条在飘荡,湖面能掀起波浪?
提问:你知道风是怎样形成的吗?
(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
1.感受风
(1)引导:风是看不见的,我们如何能感受到风的存在?怎样制造出风?
(2)谈话:用刚才想到的方法试一试
(3)猜想:想一想,风的形成可能与什么有关?
小组讨论,课下改进本小组制作的风车,让它可以提起更多重物
思考并阅读有关资料,把结果记录到活动手册中
学生汇报交流结果,并根据交流结果进行评价
出示风吹物动的图片或者小视频,通过观看图片或视频更加直观地观察到风吹物动的情境。
注意:①纸带和火焰要保持一定距离;②注意安全,避免烫伤
教师在学生实验时要巡回指导,注意学生操作是否规范,有无安全隐患。
(2)制作风车
1.实验观察
(1)提问:怎样让风车提起重物?
(2)方法:①风车和电风扇保持30厘米,小篮中的硬币由少到多逐次放置。②距离为30厘米,改变风力大小③风力大小相同,改变风车与风扇之间的距离(由30厘米调整到50厘米)
2.得出结论
(1)汇报:指定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2)讨论:风车提起硬币的多少与什么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