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相对主义与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相对主义与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研究
肖 勤
(南昌工程学院外语系,江西南昌330099)
摘 要:非语言交际在人类交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非语言交际研究的核心是文化差异研究。文化相对主义提
倡文化的平等性和多样性或多元化。试图用文化相对论去理解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为跨文化交际人士消除文
化冲突和文化休克,真正达到跨文化沟通的目的。
关键词:文化相对主义; 非语言交际; 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43(2007)11-0109-02
CulturalRelativismandtheCulturalDifferencesofNon-verbalCommunication
XIAOQin
(DepartmentofForeignLanguageandLiterature,NanchangInstituteofTechnology,Nanchang,Jiangxi330099)
Abstract:Non-verbalcommunicationplaysanimportantroleinhumancommunication.Thecoreofnon-verbalcommunication
researchisculturaldifferences.Culturalrelativismadvocatestheequalityandpluralismordiversityofcultures.Inordertohelppeopleavoid
culturalconflictsandculturalshockandmakethe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efficiently,thispapertriestoapplyculturalrelativism
methodologytoanalyzingtheculturaldifferencesinnon-verbalcommunication.
Keywords:culturalRelativism; Non-verbalCommunication; CulturalDifferences
收稿日期:2007-10-19
作者简介:肖 勤(1975-),女,江西鄱阳人,南昌工程学院讲师,从事比较文学方面的研究。
按照社会语言学的理论,语言具有承载信息,调剂关
系、起交际资源作用。交际复杂性和交际量是随着社会发展
和复杂性的增加而增加。话语的诠释不仅依赖于语言交际,
而且更多的依赖于非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是交际成功和顺
利进行的关键因素。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对非语
言交际的研究越来越受到跨文化交际界和外语教学界的广泛
关注,使用某种语言的民族的非语言交际方式与他们的文化
和认知方式密切相关,大多数非语言交际行为都因文化而
异,因此了解交际双方的文化差异是真正明确非语言交际行
为的前提。以文化相对主义的方法论理解非语言交际的文化
差异,为跨文化交际人士消除文化冲突和文化休克,真正达
到跨文化沟通的目的。
一、文化相对主义
文化相对主义(culturalrelativism)是1949年美国文化人
类学家梅尔维尔·赫斯科维茨(MelvilleJ.Herskovits)在他发
表的《人类及其创造》提出的。文化相对主义者认为:每一
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价值体系,也就是说,人们的信仰和行为
准则来自特定的社会环境,任何一种行为,如信仰、风俗等
等都只能用它本身所从属的价值体系来评价,不可能有一个
一切社会都承认的、绝对的价值标准。文化相对主义是作为
反“文化中心主义”而出现的。它反对以一种民族文化作为
判断是非的标准去评

价它民族的文化,承认文化的民族性和
空间地域性。赫斯科维茨认为人们各有各有不同的文化系
统,无论是人类学家还是社会学家都是这些系统中某一文化
的产物。简言之,文化相对主义提倡文化的平等性和多样性
或多元化。
在文化相对主义者看来,过去的社会学、人类学往往用
民族自我中心的偏见来解释不同民族文化的行为方式和行为
理由,即以调查者自己群体的价值标准来评价别的民族文
化,这本身就是站不住脚的;但是,另一方面,文化相对主
义又不得不承认,完全中立和超然的观察立场也是不可能
的。这一悖论始终是文化相对主义者不得不面对的。文化相
对主义的科学性和正确性是相对的。
作为方法论,文化相对主义坚持一种科学原则,研究者
尽可能最大程度地保持事物的客观性,他不会去评价他所描
写的行为模式或者去改变它。他更多地是设法去理解在这种
文化中建立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而决不以另一参照系的框
架去对之进行解释。
二、跨文化非语言交际
1·非语言交际的定义及分类
人类交际有两种渠道:语言的和非语言的。非语言交际
(Non-verbalCommunication)是与有声语言和书面文字相平行
的一套符号系统,“是不用语言的一种交际行为”(Malandro,
1985)。语言学家布罗斯纳安(L.Brosnahan,1991)曾说:
“非语言交际在交际活动中扮演特殊的角色,它总是伴随语
言交际产生并对其进行补充、加强、替代、缓冲或修补。”
萨瓦尔(Samovar,1982)提出,语言交际所传达的信息仅达
35%,而非语言交际所传达的信息高达65%。还有的外国学
者认为只有7%的情绪信息是由言语传递;其余93%要靠非
语言来传递。由此可见非语言交际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
用。
关于非语言交际的涵盖范围,分类方法很多。其中毕继
第26卷第11期 怀化学院学报 Vol·26·No·11
2007年11月 JOURNALOFHUAIHUAUNIVERSITY Nov.2007万借鉴西方学者比较统一的认识,将非语言交际分为四大类
进行中外对比研究:
(1)体态语(Bodylanguage):包括基本姿态、基本礼节
动作以及人体各部分动作所提供的交际信息。
(2)副语言(Paralanguage):包括沉默、话轮转接和各种
非语义声音;
(3)客体语(Objectlanguage)。包括皮肤的修饰、身体气
味的掩饰、衣着和化装、个人用品的交际作用,家具和车辆
所提供的交际信息;
(4)环境语(Environmentallanguage)。包括空间信息、时
间信息、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声音、灯光、颜色、标识等
等。
前两类可以称为“非语言行为”,后两类称为“非语言
手段”。
2·非语言交际的相关研究
对非语言交际的研究可追溯到达尔

文的名著《人类和动
物感情的表现》(TheExpressionoftheEmotioninManand
Animals,Darwin,1872)。在20世纪上半叶出现了一些研究体
态语的有一定影响的著作。50年代的伯德惠斯特尔《体语学
导论》(IntroductiontoKinesics,Birdwhistell,1952)奠定了非
语言交际研究的学科基础。美国人类学家霍尔的《无声的语
言》(TheSilentLanguage,Hall,1959)提出了文化因素在交
际中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非语言交际学作为一门新兴的
边缘学科在全世界有了广泛的发展。布罗斯纳安的《中国和
英语国家非语言交际对比》(ChineseandEnglishGesture:
ContrastiveNonverbalCommunication)第一次直接将中国与英语
国家的非语言交际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对比,提出本质差别为
中国文化聚拢型(Togetherness)和英语国家文化的离散型
(Apartness)。在我国,陈望道曾对身势语作过一定研究,但
不深入。80年代以来我国对非语言交际的研究迅速发展,取
得了一些可喜成果。耿二岭著《体态语概说》(1988),Fast
著,孟小平译的《体态与交际》(1988),毕继万著《跨文化
非语言交际》(1998)以及一些有关研究文章对我国非语言交
际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研究核心———文化差异研究
交际规则是文化长期约定俗成的产物。因此研究非语言
交际必然要研究文化,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研究的核心是排除
文化优越感、文化模式化和文化偏见,以对客观实际材料所
进行的定量分析为基础,研究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吕叔湘
先生早在1977年论述语言文化差异的比较时列出了三种情
况:“一种情况是彼此不同,第二种情况是此一彼多或此多
彼一,还有一种情况是此有彼无或此无彼有。”(吕叔湘,
1977)我们在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研究中注意的也应该是这几
种情况。
1·文化不同,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手段有别
这种区别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含义相同,行为有
别。例如,招呼人走过来时,我们伸出手臂,手掌向下,手
指上下移动。而美国人则是伸出手臂,手掌向上,手指向后
移动。又如中国人用食指或拇指指指自己的鼻子,表示本
人,而英美国家的人则指着自己的胸部表示本人。第二,行
为相同,含义有别。这是非语言交际行为中的“假朋友”、
即“貌合神离”的行为,在理解和仿效中最易出问题。例
如:拇指与食指合拢,其余三指伸直,这个动作在英美文化
圈里是“很好”“没问题”的意思,在我国是“三”的意思,
在法国表示“零”或“什么都没有”,但在有些国家却是猥
亵的动作。
2·此一彼多或此多彼一
非语言交际中某些颜色在中国汉文化中只表示一种含
义,而在别种文化中就可能表示多种含义。例如:中国人崇
尚红色,认为红色

是吉利之色,象征喜庆,常用于婚嫁、生
子、过年过节等喜庆日子。但在英语国家,红色寓意复杂、
褒贬兼备。红色代表幸福、爱情、有活力;更多的时候却有
冲动、狂怒、血腥、敌对等贬义。而非语言交际中人们对体
距的要求则反映出相反的情况。英美国家的人并肩同行时一
般都至少保持三四距离。异性中国人同行时也往往彼此保
持类似距离,但同性中国人同行时,却往往彼此靠得很近,
而且还会磕肩碰肘,英美国家的人遇到这种情况就会感到受
到了推挤或碰撞。
3·此有彼无或此无彼有
有些非语言交际行为或手段具有地方性,仅仅用于某些
特定的文化和语言区域。有许多行为、手段只存在于某一种
文化中,而在其他文化中都不存在。例如:中国人重视沉默
的作用,认为停顿和沉默具有丰富的作用,恰到好处的停顿
能产生惊人的效果,甚至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魅
力。而西方人在讲话或交谈是最忌讳沉默不语,认为应有话
轮转接的有声信号为好,比如说话人可以发出Mm,Uh-
huh,Oh等非言语声音表示你在听着。又如中国人适应人身
体的自然气味,很少习惯使用香水。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对
这种人体的自然气味是很难接受的,因而无论男女都注意对
身体气味的掩饰,都习惯每天使用香水。耸肩在英美文化中
表示不知道、没办法、没希望、不理解、让步等多种含义。
在中国文化中却没有这一身势动作。
四、结语
赫斯科维茨认为“文化相对主义的核心是尊重差别并要
相互尊重的一种社会训练。它强调多种生活方式的价值,强
调以寻求理解与和谐共处为目的,不去评判至摧毁那些不与
自己原由文化相吻合的东西。”(Herskovits,1949)文化的多
样性和交际方式和行为的差异,正是跨文化交际中最大的困
难和潜在的问题。然而,最富有挑战性的也许不在多样性本
身,而在于我们接受多样性的兴趣和执着。进行成功的跨文
化交际,不仅要对各种文化差异有较深入的掌握,更重要得
是,要以宽阔的眼光去看待他文化文化现象的产生、存在和
发展,还要报着对跨文化交际障碍,进行成功交际的诚实而
真挚的愿望。
参考文献:
[1]陈.孙景尧等.比较文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3]毕继万译.中国和英语国家非语言交际对比[J].北京语言学院
出版社,1998.
[4]谢剑萍,付永钢.从跨文化的角度看文化相对主义的相对性
[J].社会科学家,2004,(9).
[5]吕叔湘,1977,通过对比研究语法[A].载吕叔湘,1983,《吕
叔湘语文论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
·110·怀化学院学报 2007年11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