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常见理化指标的作用

合集下载

水产常用水质指标

水产常用水质指标

水产常用水质指标水质是水产养殖中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直接关系到水产品的质量和养殖效益。

下面将介绍水产常用的水质指标,包括溶解氧、温度、pH值、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1. 溶解氧(DO)溶解氧是水中溶解的氧气的浓度,对水产养殖非常重要。

溶解氧的含量直接影响水生物的呼吸和新陈代谢过程。

一般来说,鱼类需要的溶解氧含量为5-7毫克/升,虾类需要的溶解氧含量为3-5毫克/升。

如果溶解氧含量过低,会导致水体富氧不足,影响水生物的生长和免疫力,甚至引发鱼虾群体的死亡。

2. 温度温度是水产养殖中另一个重要的水质指标。

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水生物造成不利影响。

不同的水生物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不同,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水生物合理控制水温。

一般来说,鱼类生长适宜的水温为20-30摄氏度,虾类适宜的水温为25-30摄氏度。

如果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水生物的食欲、生长和免疫力。

3. pH值pH值是衡量水体酸碱性的指标,对水产养殖也非常重要。

不同的水生物对pH值的适应范围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鱼类适宜的pH值范围为6.5-9.0,虾类适宜的pH值范围为7.5-8.5。

如果水体的pH值偏离适宜范围,会导致水生物的呼吸和生理功能受到影响,影响其生长和免疫力。

4. 氨氮氨氮是水体中溶解的氨和游离态氨的总和,是衡量水体有机负荷的重要指标。

氨氮的含量过高会对水生物造成毒害作用,影响其生长和免疫力。

一般来说,鱼类适宜的氨氮含量为0.02-0.05毫克/升,虾类适宜的氨氮含量为0.05-0.1毫克/升。

养殖过程中需要控制好饲料投喂量和水质处理,以减少氨氮的积累。

5. 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是水体中氮的氧化产物,也是水产养殖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指标。

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含量过高会造成水体中亚硝酸盐中毒和硝酸盐中毒,对水生物造成危害。

一般来说,鱼类适宜的亚硝酸盐含量为0-0.2毫克/升,硝酸盐含量为0-10毫克/升,虾类适宜的亚硝酸盐含量为0-0.5毫克/升,硝酸盐含量为0-20毫克/升。

水产养殖中的水质检测与监测方法

水产养殖中的水质检测与监测方法

水产养殖中的水质检测与监测方法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但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物种的生长和健康。

因此,水质检测与监测方法的应用在水产养殖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水产养殖中的水质检测与监测方法,以帮助水产养殖从业者更好地管理水质。

1.理化指标检测法水质的理化指标是衡量水体品质的重要参数。

其中包括 pH 值、溶解氧、温度、浊度、盐度、氨氮、硝态氮、磷酸盐等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判断水体的酸碱性、氧含量、浊度、含盐量以及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的含量。

2.有机物检测法有机物是水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

这些有机物的检测可以判断水体的有机质含量,从而了解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和有机物来源,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水体富营养化。

3.微生物检测法水体中的微生物对水质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

通过检测水体中的细菌、藻类和寄生虫等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以判断水体的污染程度和是否存在致病微生物。

此外,还可以通过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探索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

4.生物指标检测法水体中的生物指标也是评价水质的重要参数。

例如,测定水体中的溶解氧水平和有机污染物浓度可以通过对水中生物的耐受性和多样性的研究来进行评估。

同时,通过对底栖动物、鱼类和浮游植物等水生生物的监测,可以追踪到环境变化、水质恶化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

5.现代化监测技术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的监测技术也在水产养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使用远程监测和自动化检测设备,能够实时获取水质数据,并远程传输到控制中心,从而增加对水质的即时监测和管理能力。

此外,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对大范围的水域进行监测,进一步提高水产养殖的管理效率。

在水产养殖中,水质检测与监测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农民和养殖从业者了解水体的质量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水质问题,以免影响养殖物种的生长和健康。

因此,合理选择和使用适用的水质检测与监测方法是水产养殖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水产养殖考核量化指标

水产养殖考核量化指标

水产养殖考核量化指标
首先,从生产效率的角度来看,可以考虑以下指标,养殖密度、饲料转化率、存活率、生长速度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评估养殖业
务的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情况,从而指导养殖场的管理和运营。

其次,环境影响是水产养殖考核的重要方面。

相关指标包括水
质污染、废水排放、生态系统影响等。

通过监测和评估这些指标,
可以确保养殖业务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得到控制,并且符合相关的环
保法规和标准。

此外,社会责任也是需要考虑的方面。

这包括员工福利、安全
生产、社区影响等指标。

通过关注这些指标,可以确保养殖业务对
员工和社区的影响是积极的,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经济效益是水产养殖考核的重要内容。

相关指标包括成
本控制、销售收入、利润率等。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可以评估养殖
业务的盈利能力和经济可持续性。

总的来说,水产养殖考核量化指标应该综合考虑生产效率、环
境影响、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等多个方面,以全面评估养殖业务的
绩效和可持续发展情况。

这些指标的监测和评估有助于指导养殖业务的管理和决策,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水产养殖指标参数

水产养殖指标参数

水产养殖指标参数水产养殖是指人工繁育和养殖水生动物或水生植物的一种经济活动。

为了提高养殖水产的产量和质量,科学家和养殖户们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数据,制定了一系列的指标参数来评价水产养殖的效果和成果。

下面是几个常用的水产养殖指标参数。

1.存活率:指在一定养殖时间内,水生动物的存活数量与初始存栏数量的比例。

高存活率是衡量水产养殖效果良好的重要指标之一,它代表了养殖环境和管理措施的有效性。

2.产量:指在一定的养殖周期内,单位面积或单位容积的水生动物或水生植物的产量。

产量是衡量养殖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通过合理的养殖管理和优质的饲料来提高。

3.平均体重:指水生动物在一定生长周期内的平均体重,也可以是每次采样均重的平均值。

平均体重是评价养殖对象生长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来提高。

4.饲料转化率:指单位饲料能量对应的养殖对象体重增加量。

饲料转化率是衡量饲料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低饲料转化率代表低造成废料产出和环境污染程度。

5.水质指标:水质是影响水产养殖效果和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常用的水质指标包括溶解氧、温度、pH值、氨氮和亚硝酸盐等。

合适的水质参数范围能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保持水产养殖的健康状态。

6.繁殖率:指单位时间内产仔数量与初始母体数量的比例。

高繁殖率是衡量水产养殖对象繁殖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和环境控制来提高。

7.疫病发生率:指养殖过程中养殖对象患病的比例,是评价养殖环境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低疫病发生率代表着良好的养殖管理和疫病预防措施的效果。

8.防治成本:指养殖过程中预防和治疗疾病所花费的经济成本。

高防治成本代表养殖环境和养殖对象存在问题,可以通过改进养殖管理和疫病预防措施来降低。

9.水生植物生物量:指单位面积或单位容积的水生植物的质量。

水生植物是水产养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物量的增加可以提供养分和氧气,帮助提高水质和水生动物的生长。

总之,以上介绍了一些常用的水产养殖指标参数,这些指标参数能够全面评价水产养殖效果和成果,为养殖户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帮助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养殖中pH、氨氮、亚硝酸盐等六大指标

养殖中pH、氨氮、亚硝酸盐等六大指标

养殖中pH、氨氮、亚硝酸盐等六大指标1、PH值养殖水体正常水质PH值为7.6~8.8。

PH值偏高机理及危害:藻类过度生长繁殖,大量消耗水中碳源(二氧化碳),致使水体PH值快速上升(光合细菌过度生长繁殖也会造成PH值上升)。

PH值偏高,水体中铵氮以氨分子氮形式存在,增加了氨氮的毒性;另外,高PH值水质对鳃部组织有腐蚀作用。

PH值偏低机理及危害:水体缺氧,水体有机质过多,在厌氧菌厌氧发酵的作用下,产生大量有机酸,致使水体PH值偏低。

PH值偏低,致病菌容易大量繁殖,且硫化氢毒性增强。

2、溶解氧养鱼虾水质溶解氧一般为4~6毫克/升,当溶解氧为3毫克/升,则鱼虾就出现浮头、游塘等现象;溶解氧低于2毫克/升,养殖的鱼虾则出现死亡。

溶解氧来源:水生植物(如藻类)光合作用放氧、空气溶氧(如开增氧机)、化学增氧剂增氧等。

水体耗氧因素:氧化还原反应耗氧(如有机质的分解)、生物呼吸作用耗氧等。

3、氨氮养殖水体正常水质氨氮为<0.2毫克/升。

氨氮主要是由于生物呼吸作用和氮源有机质(如残饵、水产动物排泄物、过量施肥、浮游生物尸体等)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的产物。

分子氨毒性较强,离子铵则无毒性,两者的比例取决于水体PH值的大小和温度高低,PH值偏高、温度较高条件下,分子氨比例就较高。

鱼虾类发生氨中毒引起的症状轻重有别,若因急性中毒,可能发生呼吸急促、浮头游塘,会迅速死亡;若因慢性中毒,可能发生下列不正常现象:(1)、可能会干扰鱼虾类的渗透压调节系统。

(2)、易破坏鱼虾鳃的黏膜层。

(3)、会降低血蛋白携氧能力,表现为厌食、靠边、游动缓慢,严重时会出现游塘、浮头等现象。

4、亚硝酸盐养殖水体要求亚硝酸盐<0.01毫克/升。

亚硝酸盐是氨氮向硝酸盐转化过程的中间产物,在缺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很难向硝酸盐转化。

所以说,亚硝酸盐的累积,多因池塘低溶解氧的结果。

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高会对养殖动物短时间内生理性缺氧甚至导致死亡。

因此,如何在短时间里快速降低亚硝酸盐是首要问题,就如心脏的速效救心丸一样。

水产养殖对水体的五大指标

水产养殖对水体的五大指标

水产养殖对水体的五大指标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水产养殖里关于水体的五大指标,这可对水产养殖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呢!首先要说的是水温。

水温就像是水里的“气温”,对水产动物的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有着很大的影响。

不同的水产品种,都有它们适合生长的水温范围。

比如说,热带鱼喜欢温暖的水,冷水鱼则能在较低的水温里生存。

举个例子,如果在养热带鱼的时候水温太低,它们可能就会变得不爱吃东西,容易生病,甚至死亡。

所以,养殖户得时刻关注水温,通过加热或降温的设备来保持合适的水温。

接下来是溶解氧。

这可是水里的“氧气”呀,水产动物呼吸可全靠它。

如果水里的溶解氧不足,就像我们在一个缺氧的房间里,会觉得很难受。

水产动物也一样,会生长缓慢,容易生病。

一般来说,池塘里的溶解氧要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以上。

为了增加溶解氧,养殖户可以通过安装增氧机、合理控制养殖密度等方法来实现。

比如说,在夏天天气闷热的时候,水里的溶解氧容易降低,这时候增氧机就得开起来啦。

再说说酸碱度,也就是pH 值。

水的pH 值对水产动物和水里的微生物都有影响。

大多数水产品种适合在中性或微碱性的水中生活。

如果pH 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水产动物的生理机能。

比如酸性太强的水,可能会腐蚀水产动物的鳃部,影响它们呼吸。

养殖户可以通过使用酸碱调节剂来调整水的pH 值。

然后是氨氮含量。

这是水里的一种有害物质,如果含量过高,会对水产动物产生毒害作用。

氨氮主要来自水产动物的排泄物和没吃完的饲料分解。

所以,养殖户要合理投喂饲料,及时清理池塘里的废物,还要定期检测氨氮含量。

一旦发现超标,就得采取措施降低氨氮。

最后是亚硝酸盐含量。

亚硝酸盐也是水中常见的污染物,对水产动物的健康不利。

它通常是在氨氮转化的过程中产生的。

控制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和控制氨氮类似,要保持良好的水质管理。

水温、溶解氧、酸碱度、氨氮含量和亚硝酸盐含量这五大指标,养殖户们可得时刻留意,就像照顾我们自己的身体一样,精心呵护水体环境,这样才能让水产养殖顺顺利利,收获满满。

水质指标在水产养殖中检测意义

水质指标在水产养殖中检测意义

水质检测指标每个养殖户都知道,pH、融氧、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养虾(de)还需要关注总碱度.可是说归说,往往水质有问题不会是只有一个指标有问题,养殖户也没办法真(de)判断出是因为具体哪些因素导致,因此用药也只能单纯(de)根据表象来用,用药失误导致(de)严重后果也只能由自己来承担.因此,整理了水质(de)十一大指标,只有了解这些指标及会造成(de)后果,才能准确(de)根据功效来调水,避免半知不解造成(de)严重后果.pH 淡水,海水pH值(de)日正常变化范围为1~2,若超出此范围,表明此水体有异常情况.通常pH值低于,鱼类死亡率可达7%~20%,低于4%以下,全部死亡;pH 值高于,死亡率可达20%~89%,pH高于时,可引起全部死亡.症状:1.鱼类碱中毒:体色明显发白,狂游乱窜;体表大量粘液甚至可拉成丝;鳃盖腐蚀损伤、鳃部大量分泌凝结物;水体存在许多死藻和濒死(de)藻细胞.对虾易发生黑腮病,继而演变为烂腮病、黄腮病和红腮病,致使呼吸机能发生障碍,窒息死亡.值低于时:降低载氧能力,引起鱼组织内缺氧、造成缺氧症状,尽管水体中溶氧量正常,鱼也有浮头现象,pH值过低新陈代谢强度降低,减少摄食量,生长缓慢,也会引起鱼鳃组织凝血性坏死,粘液增多,腹部充血发炎等.溶解氧连续24小时中,16小时以上必须大于5mg/L,其余任何时候不得低于3mg/L,对于鲑科鱼类栖息水域冰封期其余任何时候不得低于4mg/L.溶氧高于12mg/L,表明水中氧已过量,此时鱼虾易得气泡病.症状:水体中(de)溶解氧(de)高低对鱼类(de)生存和发育都有直接(de)影响,当溶氧低于1mg/L时,鱼就会浮头,如果不采取增氧措施就会使鱼窒息死亡,同时也给致病菌创造了有利条件而降低鱼(de)抗病能力引起鱼病;足够(de)溶氧可抑制生成有毒物质(de)化学反应,转化或降低有毒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de)含量,同时还可以提高饵料转化率对养殖具有重要(de)意义.水体溶氧不足(de)成因:1.养殖密度过大;2.养殖水体过肥;3.水体细菌大量分解有机物,导致氧耗;4.水体文档升高,溶氧降低;5.水中(de)还原性物质如硫化氢、氨、亚硝酸盐等较多时,其氧化作用也会造成溶氧降低.氨氮我国渔业水质标准规定氨氮浓度应小于L,氨氮含量超过毫克/升(mg/l)时,鱼类会出现氨氮中毒症状.目前专家普遍认为,养殖中氨氮(de)含量应严格控制在毫克/升以下.当氨氮浓度一定时,能否引起鱼类中毒死亡,还受池水pH值、水温高低(de)影响.氨氮在水中以游离氨和离子氨形式存在,分子氨对鱼类是极毒(de),可使鱼类产生毒血症.分子氨和离子铵在水中可以相互转化,它们(de)数量取决于养殖水体(de)pH 和水温.pH越小,水温越低,水体总铵中分子氨(de)比例也越小,其毒性越低.pH越大,水温越高,分子氨(de)比例越大,其毒性也就大大增加.另外一个影响氨氮含量(de)因素,就是底泥.若底泥过厚,清塘不彻底,高温季节夜晚,水温较高时,底泥当中(de)有毒气体就会被释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氧气(de)消耗量会加倍,于是造成池水缺氧,氨氮含量也超标,鱼类大量浮头甚至泛塘.因此,养鱼先养水,调节好水质是保证鱼类健康成长(de)前提.氨氮中毒(de)特点:1.中毒时间.氨氮中毒,没有季节、昼夜之分,没有天气好坏之分.但多见于成鱼池、密养高产池及能灌不能排(de)鱼池.2.中毒症状.氨氮中毒,鱼群浮头不明显.呼吸急促,乱游乱窜,时而浮起,时而下沉,时而跳跃挣扎,游动迟缓,麻痹乏力.体暗,鳃乌,口腔发紫,粘液增多,最后活力丧失,慢慢沉入水底而死亡.3.中毒鱼类.氨氮中毒,轻者多见先死底层鱼类,尤其是鲤鱼.耐氨氮力强(de)鲫鱼及泥鳅常可幸存.如池塘混养鲢、鳙、鲤、草鱼时,先大批中毒死亡(de)是鲤和鲢,草鱼及鳙鱼绝不会同批中毒.4.增氧无效.氨氮中毒,开启增氧机,池鱼四散回避,不敢靠近.撒泼增氧剂,浮游鱼群仍然毫无反应,症状如初.依据测定(de)氨氮、pH和水体温度,对应下列表中(de)数据,可以计算出有毒(de)分子氨浓度:例子:如果氨氮检测值为L(当测得pH为,水温为25℃后,可以从下列水体中分子氨在总氨中(de)比重表中查得对应值为15%),则有毒氨分子为×15%=L.然后在可耐受(de)分子氨浓度表中查找对应(de)养殖类.氨氮调节方法氨氮(de)主要来源是沉入池底(de),鱼排泄物,肥料和动植物死亡(de)遗骸.当氨氮(de)积累在水中达到一定(de)浓度时就会使鱼中毒.氨氮超标通常发生在养殖(de)中后期,这时候由于残饵和粪便(de)增加,池塘底部(de)有害物不断沉积,造成氨氮、亚硝酸盐等超标.通常先试用解毒净水分解沉降水体中(de)大分子有机质(如“解毒活水源”),然后试用底改类产品(如“低健康”),分解沉积在池塘底部(de)有害物.经过调节后(de)水质,需要定期使用小球藻源(如“藻生元”)、枯草芽孢杆菌等进行肥水,稳定水质.炎热天气除需要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体底层足够溶氧.同时,每半月定期施用复合微生物制剂和有机生物复混肥降低水体中(de)氨氮(如“颗粒菌康”),分解有机废物,抑制氨氮产生.定期应对水体施加消杀剂进行杀菌,做好这些步骤,池塘(de)水质基本不会恶变.。

水产养殖五项水体理化指标的作用

水产养殖五项水体理化指标的作用

水产养殖五项水体理化指标的作用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可见水环境在水产养殖中的重要性。

在养殖过程中主要通过检测水体pH值、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溶解氧等几个指标来判断养殖水质的好坏,因此了解水体中几个理化指标的作用尤为重要。

一、养殖水体pH值的作用及调节酸碱度是反映水质状况的一个综合指标,也是直接影响鱼类健康的关键因素。

实践证明鱼类最适生长水环境pH值是7-8.5之间,pH 值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鱼类的生长甚至引起鱼类的死亡。

鱼类在pH值高于9.0的碱性水体,会发生碱中毒,而且会导致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影响呼吸,pH值高于10.5会直接引起鱼类死亡。

pH值异常还会影响水体藻类的生长,如高pH值会影响藻类对铁、碳等的利用,导致水体天然饵料减少,影响花白鲢鱼产量。

鱼类在pH值低于5.0的酸性水体,其血液载氧能力降低,引起缺氧、呼吸困难,摄食量降低,饵料消化率降低,生长缓慢。

pH值低于6.0时,许多有益微生物的代谢受阻,有机质分解速度降低、水体物质循环受阻。

偏酸性的水体会导致原生动物引发的鱼类疾病如孢子虫病、纤毛虫病等的大量发生。

pH值变化还会引起水中一些物质形式的改变特别是有毒物质的转变,如pH值低于6.0时,水中90%的硫化物以H2S的形式存在。

pH值发生异常,一定要根据引发异常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调节。

水体出现过酸的情况,可引入新水,同时用生石灰调节(约10-15kg/亩)。

同时加快水体藻类的培育,及时使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水体pH值过高可选用磷酸二氢钠、二氯化钙等调节,也可以使用腐植酸或醋酸进行调节,定期使用EM菌恢复水体生态平衡。

展开剩余72%二、养殖水体氨氮转化精养池水体氮素主要来源于残饵和养殖对象排泄物,一些固氮藻类及细菌把氮气转变为有机氮,死亡藻类及有机质经微生物分解产生有机氮,人为投入氮肥等几种途径。

氮在自然界存在形式多达9种,有机氮约占60%,氨态氮约占35%,其它以硝态氮的形式存在,其中氨态氮为有害物质。

养虾水质的七大指标

养虾水质的七大指标

养虾水质的七大指标水质是养殖虾类的关键因素之一,合理的水质管理可以提高虾类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以下是养虾水质的七大指标:1. 溶解氧(DO)溶解氧是水中溶解的氧气含量,对虾类的生长和存活至关重要。

虾类需要充足的溶解氧来进行呼吸和新陈代谢。

通常,虾类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与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呈正相关关系。

因此,维持合适的溶解氧浓度是保持虾类健康生长的关键。

2. 温度水温是虾类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不同种类的虾类对水温的适应范围不同,但一般来说,较适宜的水温范围是20-30摄氏度。

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虾类的生长和存活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定期监测水温,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是维持良好的养殖环境的重要方面。

3. pH值pH值是水体酸碱性的指标,直接影响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和虾类的生长。

一般来说,虾类适宜的pH范围是7.5-8.5。

如果水体的pH偏高或偏低,都会对虾类的生长和代谢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定期检测水体的pH值,并采取适当的调节措施,是保持水质稳定的重要步骤之一。

4. 盐度盐度是指水中溶解的盐类的含量,对虾类的生长和存活也有重要影响。

不同种类的虾类对盐度的适应能力不同,需要根据虾类的品种和生长阶段来调节水体的盐度。

通常来说,海水虾类需要较高的盐度,而淡水虾类则需要较低的盐度。

因此,合理调节水体的盐度,可以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虾类的健康生长。

5. 氨氮氨氮是水体中的一种有机氮化合物,也是虾类养殖中常见的水质指标之一。

氨氮主要来自虾类的排泄物和饲料残渣。

高浓度的氨氮会对虾类的呼吸和免疫系统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导致虾类的死亡。

因此,定期监测水体中的氨氮含量,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是保持水质清洁的重要步骤。

6. 水质浑浊度水质浑浊度是指水中悬浮物质的含量,也是虾类养殖中需要关注的指标之一。

高浑浊度会影响水中的光照透过率和虾类的觅食能力,从而影响虾类的生长和养殖效益。

因此,定期监测水质浑浊度,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是保持水质清澈的重要环节。

技术知识:水产养殖四大指标—PH、氨氮、亚硝酸盐、溶解氧

技术知识:水产养殖四大指标—PH、氨氮、亚硝酸盐、溶解氧

技术知识:水产养殖四大指标—PH、氨氮、亚硝酸盐、溶解氧众所周知,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想要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首先就要养出一池好水!判断一池水体的好坏,除了肉眼观看到的水色和透明度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数据的反馈,这里所说的数据反馈就是水体的四大指标—氨氮、亚硝酸盐、PH、溶解氧。

数据往往是最真实的,不会欺骗我们,数据的好坏也就是水体的好坏,通过数据的反馈,我们能轻易的解决水产养殖过程中的大部分问题,今天就让老李带大家详细了解一下这四大指标!PH值PH值PH值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酸碱值,它的数值介于0~14之间。

在水产养殖中,PH最佳数值为7.5~8.5之间,一天当中,PH值也是有变化的,太阳出来之前,PH值最低,下午四五点PH值最高,每天波动的数值在0.5~1之间,若超出以上范围表明水体有异常情况。

一、PH不正常的危害:1、PH过高,鱼类碱中毒,体色发白,狂游乱窜,体表大量粘液,鱼鳃部大量分泌物,水体中许多死藻,易引起呼吸机能发生障碍窒息死亡。

2、PH低于6.5时,降低载氧能力,引起鱼组织内缺氧,有时水体溶氧量正常,鱼也有浮头现象,PH过低新陈代谢强度降低,也会引起鱼鳃组织凝血性坏死,粘液增多,腹部充血发炎等。

二、PH与二氧化碳的关系:二氧化碳溶于水产生氢离子,溶解的越多产生的氢离子越多,氢离子浓度越高,PH越小。

三、如何调节PH值:1、PH过高,晴天上午补充有益活菌,通过菌藻竞争,抑制藻类的活力。

或者加酸性物质中和,例如乳酸钙、白醋等。

或者有条件的换水。

2、PH过低,泼洒生石灰,解毒增氧,多改底,多开增氧机加快藻类的分解。

(注意根据水体藻类的情况适当加肥,保持好藻类的营养和活力)氨氮比色卡氨氮氨氮是指水体中以游离(NH3)和铵离子(NH4 )形式存在的氮,水体中氨氮含量指的就是以氨或铵离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氮。

养殖过程中氨氮产生于鱼类的排泄(含氮有机物分解成氮),鱼类的含氮排泄物中80%-90%为氨氮,微生物和有机质分解过程中的二级产物。

水产养殖水质指标讲解

水产养殖水质指标讲解

水产养殖水质指标讲解一、概述水质是水产养殖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保证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水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水质指标是描述水质状况的指标参数,这些参数可以反映不同水体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特性。

本文将详细讲解水产养殖水质指标。

二、pH值pH值是衡量水体中酸碱程度的指标,通常使用pH计进行测量。

水产养殖中,pH值对于鱼类的呼吸、代谢和生长等机能均有影响,因此必须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大多数鱼类适宜在6.5~8.5的pH值范围内生长。

三、溶解氧溶解氧是水中溶解在其中的氧气分子的含量。

它是维持水生生物呼吸、代谢和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溶解氧值受到水温、水流速度、压力等影响,一般在4.0mg/L到12mg/L之间为最适宜的水质条件。

水产养殖中,如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不足,会导致鱼类缺氧而死亡。

四、温度水的温度是指水体中分子的平均热运动速度。

水体中温度对于鱼类的呼吸、代谢和生长等机能均有影响。

一般来说,水温应控制在15~30℃之间,不同的鱼类对水温的适应范围会有所不同。

五、电导率电导率(EC)是测量水体中导电能力的指标。

它可以反映出水体中的溶解物质含量。

水产养殖中,EC值对于盐度、营养盐含量等具有指示作用。

通常情况下,EC值应保持在200~1000μS/cm之间。

六、总氮和总磷总氮和总磷是水体中的关键营养元素,也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过高的总氮和总磷含量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水体藻类暴发和鱼类疾病。

水产养殖中,总氮和总磷含量应该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以维持水体生态平衡。

七、结论以上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水质指标。

了解这些指标的含义和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水质,保证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在进行水产养殖时,还应根据不同鱼类的生态特性和需求,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护水质。

水质理化指标说明

水质理化指标说明

水质理化指标说明水质理化指标是用于评估水体质量的一系列参数和指标。

这些指标包括溶解氧、pH值、浊度、电导率、总硬度、氨氮、化学需氧量(COD)、总有机碳(TOC)、总磷、总氮等。

水质理化指标主要用于判断水体是否受污染和水质是否符合特定用途的要求。

下面对水质理化指标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是溶解氧指标。

溶解氧是水体中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的含量。

溶解氧对维持水体中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起着重要作用。

较高的溶解氧水平有助于水体中的鱼类和水生生物呼吸。

溶解氧的含量受到温度、大气压和水中有机物的存在等因素的影响。

通常来说,溶解氧含量高于5mg/L被认为是良好的水质。

其次是pH值指标。

pH值是衡量水体酸碱性或碱性的指标。

水体的pH 值通常在1到14的范围内,7为中性。

低于7的pH值表示酸性,高于7的pH值表示碱性。

pH值的改变可以影响水体中的许多生物和化学反应。

一些生物对酸性或碱性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pH值要控制在6.5-8.5的范围内。

浊度指标是测量水体中不溶性颗粒物的能力。

水中的颗粒物包括悬浮物、胶体物质和悬浮物。

浊度可以通过测量水体中的散射光来确定。

较高的浊度通常表示水中存在大量的悬浮物,这可能是因为污染物、泥沙或微生物的存在。

电导率指标是测量水体中的电导性能。

它通常是通过测量水中的电流来确定的。

水体中的电导率与其中溶解的电解质的数量和类型有关。

电导率可以反映出水体中的总溶解固体含量,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盐。

高电导率可能意味着水体受到污染或存在其他环境问题。

总硬度指标是测量水体中钙和镁等碱土金属离子的含量。

硬度主要来自于岩石和土壤中的矿物质。

水中的硬度可以通过测量钙和镁的含量来确定。

硬度的水质限制因地区而异,但一般来说,硬度低于100ppm被认为是较好的水质。

氨氮是指水体中存在的氨和氨盐的总量。

氨氮通常来自于废水和肥料的污染。

高的氨氮含量可能是由于废水排放、过度施肥或其他人类活动引起的。

氨氮的存在对水体的生物多样性和水质有一定的影响。

养殖水质标准

养殖水质标准

养殖水质标准养殖水质是影响水产养殖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物种的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

因此,科学合理地管理和控制养殖水质,对于提高养殖效益、保障水产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养殖水质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养殖水质标准包括水质的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指标。

其中,物理性指标包括水温、透明度、溶解氧等;化学性指标包括pH值、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总磷等;生物性指标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浮游植物等。

这些指标的监测和控制对于维持水体稳定、减少养殖环境的污染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养殖水质标准的制定应该根据养殖物种的特性和生长需求来确定。

不同的水产物种对水质的要求有所不同,比如淡水鱼类对水温和溶解氧的要求较高,而对氨氮和亚硝酸盐的耐受性较强;而对于虾类和贝类来说,它们对水温和盐度的要求更为苛刻。

因此,制定养殖水质标准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养殖物种来确定相应的指标和标准。

再次,养殖水质标准的监测和调控是保障养殖效益的重要手段。

通过定期对养殖水质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水质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调控,以保证养殖环境的稳定和水产物种的健康生长。

同时,合理利用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有效处理和再利用,也是保障水质的重要环节。

最后,养殖水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养殖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政府应当加强对养殖水质标准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科研机构应当加强对养殖水质的研究和技术支持,为养殖企业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养殖企业应当加强自身管理,严格按照水质标准进行养殖生产;社会公众应当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养殖水质的保护和管理。

综上所述,养殖水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科学合理地管理和控制养殖水质,才能实现水产养殖的高效益和高品质。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强大家对养殖水质标准的重视和认识,共同为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养殖塘水质化学指标释义

养殖塘水质化学指标释义

养殖塘水质化学指标释义养鱼先养水,可见水产养殖业对水环境的看重。

对养殖塘而言,可用溶解氧、有机物耗氧量、酸碱度、氨态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六项水化学指标来表述水质的好坏,好水才可能养出好鱼,了解这六项指标的确切含义和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须了。

一、溶解氧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进行气体交换,故水中溶氧的多少直接影响着鱼类的新陈代谢。

池水中溶氧大部分靠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少部分源于大气的溶解作用。

水中溶解氧的多少与水温、时间、气压、风力、流动等因素有关。

水温升高时,鱼的新陈代谢增强,呼吸频率加快,耗氧量增大,水中的溶解氧就会减少。

由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受光线强弱的影响,池中的溶解氧也随光线的强弱而变化。

一般晴天比阴天的溶解氧高。

晴天下午的含氧量最高,上层池水的溶氧呈饱和状态。

黎明前含氧量最低,这时无增氧设备的中等产量的鱼塘一般都有浮头现象。

在低气压、无风浪、水不流动时的溶解氧较低,在气压高、有风浪、水流动时的溶解氧较高。

当水中的溶氧量充足时,鱼摄食旺盛,消化率高,生长快,饵料系数低。

当水中的溶氧量过少时,鱼的正常活动就会受到影响,严重缺氧时可引起鱼的死亡。

草、鲢、鳙、鲤等鲤科鱼类,要求水中的溶氧量不应低于4毫克/升,低于2毫克/升时,就会产生轻度浮头。

当降至0.6~0.8毫克/升时,就会产生严重浮头,当降至0.3毫克/升以下时,鱼就会开始死亡。

适宜溶氧量在5~5.5毫克/升或更高,过饱和的氧一般对鱼类没有什么危害,但饱和度很高时会使鱼产生气泡病。

二、有机物耗氧量水中有机物质多,鱼塘生产力也高,但有机物质在分解过程中需消耗大量氧,如有机质多,则易使池水缺氧,恶化水质。

因此必须掌握合适的有机质含量。

一般饲养鲢、鳙、鲮较多的池塘,有机物耗氧量以20~35毫克/升较适宜,这是肥水的重要指标,超过40毫克/升,表示有机物含量已过高,就应停止施肥,并添加新水,改善水质。

三、酸碱度水的酸碱度用pH值来表示。

水产养殖水质指标介绍

水产养殖水质指标介绍

水产养殖水质指标介绍1.溶解氧(DO)溶解氧是指在一定温度、压力下氧气溶解于水中的量。

水中的溶解氧对水生生物呼吸和生长至关重要。

在水产养殖中,DO的含量应在5-9mg/L 之间,不低于4mg/L,否则会影响鱼类呼吸和生长。

2.温度水温是水产动物的重要生活环境因素之一,直接影响水生生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和繁殖。

不同的水生动物对水温的要求也不同,不同种类的水产动物对水温的适应范围也不同。

3.pH值pH值是水中氢离子的浓度,反映了水体的酸碱程度。

不同的水生生物对pH值的要求也不同,但一般要求在6.5-8.5之间。

4.总硬度和碱度总硬度是指水中包括钙、镁、铁等离子的总量,而碱度是指水中碳酸氢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等离子的总量。

水产养殖中,适当的总硬度和碱度有助于维持水质稳定,提供养分供水生物吸收利用。

5.氨氮氨氮是水体中最重要的无机氮化合物之一,主要来自于水生生物的代谢和分解。

氨氮的浓度过高会对水生生物的健康和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6.亚硝酸盐和硝酸盐7.悬浮物悬浮物是指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包括悬浮固体、浮游生物等。

过高的悬浮物含量会降低水的透明度,减少光照对水生生物的照射。

8.非离子氮化合物非离子氮化合物主要包括氨基酸、胆汁酸以及其他有机氮化合物。

在水产养殖中,过高的非离子氮含量可能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华等问题。

9.溶解有机物(BOD5和COD)溶解有机物包括水中的各类有机物质,如腐殖质、蛋白质、糖类等。

溶解有机物的浓度过高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藻类过度生长,进而影响水产动植物的生长。

10.钾、钙、镁等微量元素钾、钙、镁等微量元素对水生生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适量添加这些元素可以改善水质,促进养殖动物的生长和繁殖。

水产养殖用水水质中各检测指标的关系

水产养殖用水水质中各检测指标的关系

水产养殖用水水质中各检测指标的关系
水产养殖是一项重要的水资源利用方式,但养殖用水的质量对水
产养殖的生产效益和环境影响至关重要。

水质检测是水产养殖过程中
必要的手段,了解各检测指标之间的关系,可以指导水产养殖的生产
管理和环境保护。

首先,pH值是衡量水的酸碱度的值,它对其他检测指标有着间接
的影响。

如果水的pH过低或过高,会影响水中溶解氧的含量,这会影
响水产动物的呼吸和生物代谢。

此外,pH值的变化也会影响水中铵离子、氨氮等指标的浓度。

其次,溶解氧是生物生存必需的气体,它与其他检测指标之间的
关系比较密切。

高温、高盐度、过饱和度都会降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从而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同时,溶解氧含量也会影响水中氨
氮的含量,因为氨氧化需要消耗氧气。

第三,总磷和总氮是影响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指标。

这些指标主
要来自人工饲料和水体中的有机物质。

当总磷和总氮过高时,会刺激
水藻生长,形成水华,而水华会影响水体混合和溶解氧的含量,对水
产养殖造成危害。

最后,水中的硬度一般是由Ca2+、Mg2+等阳离子所组成的,它对
水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有一定的作用。

在具有一定硬度的水质条件下,
鱼类可以更好地吸收和利用钙、镁等元素,促进其生长和健康。

但是,水质硬度过高也会对水生动物造成损害。

综上所述,水产养殖用水质量的检测不仅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手段,也是水产养殖环保的重要措施。

了解各检测指标之间的关系,有助于
科学地评估水质状况和选择适当的水产养殖技术和管理措施,为实现
可持续水产养殖提供指导意义。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动物生理生化指标监测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动物生理生化指标监测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动物生理生化指标监测技术水产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为了保证水产养殖的健康和高效发展,监测养殖动物的生理生化指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中的养殖动物生理生化指标监测技术。

一、生理生化指标的意义水产养殖动物的生理生化指标是指反映其健康状态和生长发育情况的生物学参数。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可以及时发现养殖动物的生长异常、疾病发生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养殖动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二、常见的生理生化指标1. 生长指标:养殖动物的体长、体重、体高等是衡量其生长发育情况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称重、测长等方式进行监测。

2. 血液指标:血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含量等指标可以反映养殖动物的血液生理状况,通过采集养殖动物的血样进行实验室检测来获取这些指标。

3. 免疫指标:抗体水平、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等指标可以反映养殖动物的免疫能力和抗病力,通过免疫学实验进行监测。

4. 生化指标:包括肝功能指标、血清蛋白含量、血清酶活性等,可以反映养殖动物的新陈代谢情况和器官功能状况,通过实验室生化分析进行监测。

三、养殖动物生理生化指标监测技术1. 采样技术:正确采集样本对于准确监测养殖动物的生理生化指标至关重要。

常见的采样方法包括血液采集、皮肤剥离、组织切割等,需要专业技术和器械。

2. 实验室检测技术:养殖动物生理生化指标的监测通常需要借助于实验室设备和技术。

比如,血液指标可以通过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免疫指标可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荧光免疫分析等方法进行检测,生化指标可以通过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

3. 数据分析技术:监测到的养殖动物生理生化指标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以便评估其健康状况和生长发育情况。

统计学、生物学等数据分析方法可以用于充分利用监测得到的数据,提取有效信息。

四、应用案例水产养殖中的养殖动物生理生化指标监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果。

比如,通过监测水产养殖动物的生长指标,可以及时调整饲料配方和投喂量,以促进其生长发育;通过监测血液指标,可以及时发现养殖动物的健康问题并进行治疗;通过监测生化指标,可以评估养殖动物的营养状况和环境适应能力。

水产养殖池塘中溶解氧的变化及调控措施探讨

水产养殖池塘中溶解氧的变化及调控措施探讨

水产养殖池塘中溶解氧的变化及调控措施探讨作者:孟令国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13期溶解氧是水产养殖的重要理化指标,对水产养殖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特别是池塘中溶解氧是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溶解氧过高或者过低均会对养殖鱼类产生危害,主要是对鱼类摄食、生长等造成影响,当池塘内严重缺氧时会造成水产动物大批死亡。

水中溶解氧与池塘水环境的质量有密切关系。

因此,加强对溶解氧的探讨,分析水产养殖池塘中溶解氧的变化及调控措施,对营造良好的池塘水产养殖环境,提高水产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溶解氧对养殖水质的影响溶解氧是水产养殖业中鱼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其可以保证保证鱼类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生长,同时又可以改良水质和底层结构,此外,溶解氧还是维持氮循环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

根据水产养殖的要求,溶解氧应保持在5mg/L以上,并且在养殖全过程中均应保持充足的溶解氧。

之所以这样要求,是因为保持水中足够的溶解氧,可以使有毒物质的含量降低;在足养的条件下,经微生物的氨氧分解作用,会产生无毒的最终产物。

可见,养殖水体中保持足够的溶氧的重要性。

可以想象,一旦缺氧这些有毒物质极易迅速达到危害的程度。

二、水产养殖池塘中溶解氧的变化及调控措施1、溶解氧水平变化与调控措施水产养殖中池塘中的溶解氧会出现变化,并体现出不均匀特点。

这是由于生物和风力等因素的影响所致,也就是说在风向作用下,在上风处的浮生植物数量明显低于下风处的数量,但由于光合作用,上风处溶氧量低于下风处溶氧量。

而在夜间时,上风处的溶氧量显著高于下风处溶氧量。

另外,溶氧量与风力大小也有关系,影响着池塘上风处和下风处溶氧量。

此外,由于清晨是一天中内池塘溶氧量最低时,这时鱼类主要在下风处进行活动,所以在观察鱼类活动时,要把注重点放在清晨。

此时如果溶氧量在5mg/L以内,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增氧。

2、溶解氧垂直变化与调控措施受光照强度方面的影响,如果采用深水养殖的模式,那么池塘溶氧量会呈现垂直变化的规律。

养殖业水体水质标准

养殖业水体水质标准

养殖业水体水质标准养殖业水体水质标准是指为了保护水体环境和监控水质状况而制定的一套规定。

养殖业水体水质标准通常由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和农业部门制定,并依据国家的水污染防治法、渔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以下是一些关于养殖业水体水质标准的参考内容:1. 水质指标标准:水质指标包括化学指标和生物学指标。

常见的化学指标有溶解氧、氨氮、总磷、总氮等。

生物学指标一般通过测定水中藻类的密度和活跃度来评估。

具体的标准数值可以根据不同的养殖品种和水域环境来制定。

2. 溶解氧:溶解氧是水中生物生存和繁殖的重要因素,对于鱼类养殖来说尤为重要。

通常,溶解氧浓度在5-9毫克/升之间被认为是适宜的。

3. 氨氮:氨氮是养殖废水中的一种主要污染物,它主要来自鱼类的代谢和饲料的消化。

高浓度的氨氮对水生动物有毒性,可以导致鱼类呼吸困难、生长迟缓甚至死亡。

氨氮浓度一般应控制在1-2毫克/升以内。

4. 总磷和总氮:总磷和总氮是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过高的浓度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过度生长,形成蓝藻水华等问题。

通常,总磷浓度应控制在0.02-0.1毫克/升之间,总氮浓度应控制在1-4毫克/升之间。

5. 水体PH值:水体的PH值是衡量水质酸碱度的重要指标,pH值的变化对养殖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都有直接影响。

一般而言,养殖水体的PH值范围应在6-9之间。

6. 水体悬浮物和浊度:养殖过程中,底泥和饲料残渣等会使水体中的悬浮物增加,导致水质变差。

悬浮物和浊度的浓度应根据具体的需要进行控制。

7. 养殖水体标准的监测和评估:养殖业水体水质标准的监测可以通过采集水样进行实验室分析,也可以利用现场水质监测设备进行定时监测。

监测数据需要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总之,养殖业水体水质标准是保护水环境和保证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

科学合理地制定和执行水质标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提高养殖生产效益有着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养殖水体常见理化指标的作用
高贤涛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可见水环境在水产养殖中的重要性。

在养殖过程中主要通过检测水体pH值、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溶解氧等几个指标来判断养殖水质的好坏,因此了解水体中几个理化指标的作用尤为重要。

一、养殖水体pH值的作用及调节
酸碱度是反映水质状况的一个综合指标,也是直接影响鱼类健康的关键因素。

实践证明鱼类最适生长水环境pH值是7-8.5之间,pH 值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鱼类的生长甚至引起鱼类的死亡。

鱼类在pH 值高于9.0的碱性水体,会发生碱中毒,而且会导致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影响呼吸,pH值高于10.5会直接引起鱼类死亡。

pH值异常还会影响水体藻类的生长,如高pH值会影响藻类对铁、碳等的利用,导致水体天然饵料减少,影响花白鲢鱼产量。

鱼类在pH值低于5.0的酸性水体,其血液载氧能力降低,引起缺氧、呼吸困难,摄食量降低,饵料消化率降低,生长缓慢。

pH值低于6.0时,许多有益微生物的代谢受阻,有机质分解速度降低、水体物质循环受阻。

偏酸性的水体会导致原生动物引发的鱼类疾病如孢子虫病、纤毛虫病等的大量发生。

pH值变化还会引起水中一些物质形式的改变特别是有毒物质的转变,如pH值低于6.0时,水中90%的硫化物以H2S的形式存在。

pH值发生异常,一定要根据引发异常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调节。

水体出现过酸的情况,可引入新水,同时用生石灰调节(约10-15kg/亩)。

同时加快水体藻类的培育,及时使用生物制剂(如乐碧净、益水藻元)调节水质。

水体pH值过高可选用磷酸二氢钠、二氯化钙等调节,也可以使用腐植酸或醋酸进行调节(可使用应激解毒灵调节),定期使用EM菌恢复水体生态平衡。

二、养殖水体氨氮转化
精养池水体氮素主要来源于残饵和养殖对象排泄物,一些固氮藻类及细菌把氮气转变为有氮,死亡藻类及有机质经微生物分解产生有机氮,人为投入氮肥(碳铵、尿素、鱼肥等)等几种途径。

氮在自然界存在形式多达9种,有机氮约占60%,氨态氮约占35%,其它以硝态氮的形式存在,其中氨态氮为有害物质。

养殖水体氨氮总量0.05-0.15mg/L为正常范围,超过0.5mg/L对鱼类的毒性较大,了解水体中的氮循环对于保持好的水体和施肥都非常重要。

氨氮(NH3-N)是水体中无机氮的主要形式,水产养殖中通过化学方法测定的氨氮含量是离子氨(NH4+)和分子氨(NH3)的总和。

水体中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氨态氮(NH4+、NH3),在亚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氨态氮被氧化成亚硝态氮,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变为藻类生长所需的硝态氮。

在水体溶解氧不足时,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把硝酸盐转变为亚硝酸盐再还原为氨氮或游离氨或氮气,在长期缺氧严重的池塘水体氨氮含量会居高不下。

因此养殖水体氮循环取决于水体温度、溶氧和有益菌群三个因素。

在传统养殖模式下,过多杀菌消毒破坏了水体微生物群落影响水体物质循环,
加速了水体环境的恶化。

因此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调水有利于平衡水体微生物群落,保持水体正常氮循环。

氮素是养殖水体的主要营养物质,适当施肥是培育水体有益藻类的保障,是健康高效养殖的有效途径。

但是,施肥不当造成氨氮积累过量,会直接影响养殖动物的生长。

挥发性强的氨态氮如碳铵等不可直接泼洒,肥水池塘在养殖中后期应以补磷为主,混合施肥先下磷后下氮更好。

定期使用生物制剂(益水藻元、乐碧净等)促进水体物质循环,提高水体潜在氮肥(残饵、粪便等)的利用率,控制水体氨氮含量。

三、亚硝酸盐的产生及调节
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超过0.1mg/L会直接对鱼体产生危害。

水体硝化反应受阻是导致亚硝酸盐产生的直接原因。

水体硝化细菌的硝化反应受温度、酸碱度和水体溶氧的影响。

因此水体亚硝酸盐含量和水体温度、酸碱度和水体溶氧密切相关。

亚硝酸盐的危害主要是与血红蛋白结合影响养殖动物氧气的运输,导致养殖动物缺氧。

亚硝酸盐中毒会导致虾因缺氧出现“偷死症”,引起虾脱壳不遂等。

鱼类亚硝酸盐慢性中毒无明显症状,但是会严重影响鱼类的生长。

亚硝酸盐中毒深的鱼类会表现缺氧浮头,鱼在池塘不均匀分布,严重的会造成大量死亡。

亚硝酸盐较高的池塘首先使用“净水解毒剂”缓解鱼体不适,可使用沸石粉通过吸附降低亚硝酸盐含量,使用一些化学制剂(如底度消、洁水灵)快速降低亚硝酸盐含量,多开增氧机或使用“速生氧”
增加水体溶氧。

要想根本解决水体亚硝酸盐含量偏高的问题,需定期使用生物制剂(益水藻元、活嫩爽等)调节水体环境,促进水体物质循环和有机质的彻底分解。

四、硫化氢
硫化氢是一种剧毒物质,低浓度影响养殖对象生长,高浓度会直接导致养殖对象中毒死亡。

硫化氢的危害类似于亚硝酸盐,主要是影响鱼类血液载氧功能,导致鱼体缺氧。

养殖水体硫化氢的浓度应控制在0.1mg/L以下。

养殖水体的硫化氢是养殖水体底泥或底层水中的硫酸盐和有机物在缺氧时在硫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下产生的。

水体溶氧充足时,硫化氢会进一步氧化成硫,硫化氢随水体pH值的升高也会减少。

可通过开动增氧机或使用含增氧成分的生物底改产品“乐碧净”加快底部有机物的分解降低硫化氢的含量,定期使用“绿源多肽”调节水体藻相,增加营养盐的吸收。

五、溶解氧
溶解氧高低是养殖水体水质好坏的关键指标,养殖水体的溶解氧应保持在5-8mg/L。

溶解氧不足轻则引起浮头,重则影响鱼的生长引起泛塘死亡。

以草鱼为例,在溶解氧 2.7mg/L的水体比在溶解氧5.5mg/L的水体生长速度降低98%,饲料系数提高4倍。

水体溶解氧的高低直接影响水体有毒物质的含量,保持水体充足的溶解氧可降低有毒物质如亚硝酸盐、硫化氢等的含量。

水体保持充足的溶解氧还可以促进好氧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加快残饵、粪便、动植物尸体等有机质的快速分解,抑制厌氧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减少疾病发生。

水中充
足的溶解氧可以增强养殖对象的免疫力,增强其对不良环境的耐受力。

在淡水养殖中,水中溶解氧主要来源于藻类的光合作用,因此平时要加强水质调节和培藻,定期使用“益水藻元”和“绿源多肽”保持水体物质循环畅通和营养平衡,使水体保持藻相平衡、溶氧充足。

图1、水体物质循环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