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育教学模式及教育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及教学设计
135课堂教学模式——语文阅读课教学模式一、教学模式名称:初中语文阅读课135课堂教学模式二、教学模式框架:三、教学模式流程:阅读教学课(一)课前预习1、教师提前出示学案,组织学生自主预习。
学案重在引导学生正确活动,要明确任务要求以及活动方式。
2、学生课前根据导学提纲中的内容,阅读教材并查阅相关材料,落实学案内容。
3、学生进行主题学习的阅读,搜集与教材相关、相似、相近的文章,并做好相应的读书笔记。
4、自主探索梳理疑难①学生采用适当的方式自读课文,积累、巩固生字、词、注意读音、字形、含义。
②感知课文内容,从“文章写了什么”“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你读后的感受或收获是什么” 四个大方面初步认识文章,形成自己独到的认识和体验。
③梳理预习中的认识和疑问,将遇到的疑问形成简要的问题。
(二)课内探究1、互助交流解决疑难①组内同学一对一结队,交流所作的勾画和批注。
包括基础知识和问题疑问。
结队相对固定,但可根据情况临时调整。
不同问题可以寻找不同的互助伙伴,不能解决再找另一同学,也可到其他组寻求解决。
②小组交流,确定重点问题。
由组长主持,组内同学分别提出自己认为最重要、或最有价值的问题或尚未解决的疑难,大家合作探究。
组长组织确定小组问题的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留待提交班级进行讨论、探究。
2、交流展示合作探究①有层次、有梯度地深入揣摩、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归纳、整理文章写作方法。
对于语言的揣摩和品味,可以重点从方法的分析、关键词语的把握、准确的诵读指导、联系时代背景及作者经历等方面探究语言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蕴。
②引导学生将课外材料引入课内,用课外语言材料丰富、补充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文章情感的体验、对文章语言的感悟。
③在局部探究的基础上,教师精讲点拨,结合对关键问题或关涉文章重点的问题深入探究,探究文章主题、情感、思想等,感悟文章的深刻主题。
(三)课后拓展延伸1、延伸训练:完成与文章有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初中语文经典阅读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语文经典阅读教学年级:八年级教材:《西游记》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西游记》,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领悟作品的主题思想。
2. 学习作者吴承恩运用幽默讽刺的手法,以及富有创意的想象力,感受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魅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丰富想象力,提升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把握2. 人物形象的分析3. 主题思想的领悟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2. 作者创作手法的把握教学准备:1. 教材《西游记》2. 相关参考资料3. 教学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其创作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西游记》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阅读指导(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三界妖魔故事传”,指导学生把握故事情节,关注人物形象。
2. 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语言风格,感受作品魅力。
三、人物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主要人物孙悟空的特点,如勇敢、机智、忠诚、反抗封建束缚等。
2. 学生讨论猪八戒、沙僧、唐僧等人物形象,总结各自的特点。
四、主题探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领悟《西游记》的主题思想。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展开讨论。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西游记》中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元素,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相关知识,互相交流。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重要性。
2. 学生谈谈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反思自己的阅读习惯和技巧。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西游记》故事情节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主题思想的领悟能力。
3.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兴趣和参与度。
初中22节语文阅读课教案
初中22节语文阅读课教案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
(3)学会从多角度审视课文,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积极思考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把握,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课文中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 分析课文的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难点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2. 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评价。
3. 从多角度审视课文,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简介课文作者及其作品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大意。
(3)让学生查找并学习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2)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评价美。
5. 练习与拓展(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练习。
(2)让学生从多角度审视课文,提高审美情趣。
6.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课后作业的完成要求。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完成练习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撰写心得体会,培养审美情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关于初中的阅读教案
关于初中的阅读教案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
本教案旨在探讨初中阅读教学的策略,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3. 学会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内容1. 选用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2. 教学篇目:第三单元现代文阅读四、教学策略1. 导入启发:教师通过设疑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自主学习: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结合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掌握词语意思。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互相提问,共同解决问题。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
5. 练习巩固: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6. 拓展延伸:教师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提升语文素养。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掌握词语意思。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互相提问,共同解决问题。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
5. 练习巩固: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6. 拓展延伸:教师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提升语文素养。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程度。
2.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程度。
3. 学生阅读策略的应用程度。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课教学模式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高效率的课堂,就是学生能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积极主动的学习,完成既定目标,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生的能力和情感态度都得以提升。
立足现阶段农村教育现状,我谈谈在实际教学中,我的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学习模式结构1.课前预习 2.课内探究 3.课后拓展二、模式的具体内容:现代文阅读要着力训练和培养初中生四个层次的基本阅读能力。
(1)提取信息:从文本中获取信息。
(2)整体感知:形成对文本内容、结构、情感的整体感知或概括。
(3)形成解释:利用文本信息和个人经验对相关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论。
(4)做出评价:对文本内容或形式做出合理评价。
利用文本相关信息解决相应情境中的问题。
我的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表述为“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拓展”三大板块和“检查预习——根据学案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交流展示———总结反思——拓展延伸”五个基本环节。
1、课前预习(1)明确预习目标:明确目标和要求,组织、引导学生采用恰当的活动方式自主预习。
(2)设计预习问题:学生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进行预习,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新的问题。
(3)探究预习疑惑:探索问题解决的办法和答案2、课内探究(1)检查自学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包括检查学生对课文中生字词的掌握、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和对文章的情感、态度的感受。
(2)根据学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根据学案阅读课文,学案中问题的提出应立足于对文章进行进一步的整体感知。
如:文章的思路、文章的结构、文章的线索、初步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筛选出表达文章主旨和寄寓作者思想的精要语段等。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解决疑难。
刚开始老师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读书、思考、讨论和交流来完成。
如:品析文章中精妙的语言,根据不同文体的语言特征,选择重要的语段或语句引导学生反复的阅读,深刻体会语言的内涵(情感、态度、价值观),揣摩文章的语言特色(准确、严密、生动)。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及案例分析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及案例分析语文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阅读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水平。
然而,在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存在不少问题,如快速阅读、准确理解、深刻领会等方面的不足。
因此,本文将围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及案例分析,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语言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首先,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其次,阅读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理解能力,避免了纯粹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
此外,阅读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1.营造好的阅读氛围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的氛围,如设置阅读角、修建文学花园、开展读书社团、定期开展读书分享活动等。
这些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阅读。
2.教师示范分析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分析十分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篇章结构、语言风格、修辞手法等方面,为学生提供阅读模板,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文本的主题、中心思想等,促进学生的思维深化。
3.多元化阅读材料初中语文阅读教材的多元化很关键,不仅仅要包含教科书所选的经典文学作品,还应该涵盖多个领域,如报刊杂志、网络文学等。
这样既能够满足学生不同的阅读需求,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熟练阅读的技能。
4.展开多样性的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模式。
例如,问答法、小组讨论、阅读笔记等方法,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阅读活动,更好的理解文化内容。
其次,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情感教育,启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认知,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意识。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案例分析1.《哈利波特》的阅读与分析世界畅销书《哈利波特》是当今年轻人最喜欢的文学作品之一。
如果教师将这部小说作为教学参考,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初中阅读课的教案
教案:初中阅读课课程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阅读兴趣。
2. 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
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内容: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文章,培养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大意和细节的能力。
2. 阅读技巧:引导学生运用略读、寻读、精读等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3. 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4. 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对文章内容进行延伸和创新。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阅读技巧。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教师发放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寻找文章的主旨和大意。
2. 学生分享阅读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3.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细致阅读,寻找答案。
4.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阅读技巧训练(15分钟)1. 教师介绍一种新的阅读技巧,如略读、寻读、精读等。
2. 教师示范运用该技巧阅读文章,引导学生跟随示范。
3. 学生练习运用该技巧阅读文章,教师巡回指导。
4. 学生分享阅读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批判性思维训练(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
2.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3. 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强调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五、创造性思维训练(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延伸和创新。
2. 学生发挥想象,提出自己的创意,教师点评并鼓励。
3. 教师总结学生的创意,强调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表现。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2. 学生阅读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语文初中阅读教案模板
语文初中阅读教案模板年级:七年级教材:《语文》课题:XXX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能够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欣赏文章的语言特色。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通过阅读实践,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 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欣赏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1. 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的欣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检查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 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章中的生僻词语。
三、合作学习1.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
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学习经验。
四、探究学习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文章中的主题思想。
2. 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小组讨论。
五、课堂小结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行阅读练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检查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课堂讲解1. 对文章的写作手法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欣赏文章的语言特色。
2. 结合文章内容,进行阅读理解的训练。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 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研究
“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研究摘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语文阅读教学常常将“教”、“学”和“评”三个环节分离开来,导致学生对于阅读理解乏善可陈。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
基于此,以下对“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研究引言当前,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面临着大量的阅读材料,但阅读能力的培养仍然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然而,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往往强调知识的灌输与死记硬背,忽视了学生主动思考、批判性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通过将教学、学习和评价融为一体,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实际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出具有批判性思维和综合素养的优秀读者。
一、“教—学—评”一体化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教—学—评(教学与学习目标的完整融合)一体化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能够促使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全面发展自身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能力。
通过合理设计的教学过程,学生将不仅仅是在增加知识量,更是逐渐培养起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情感认知能力。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在阅读中深入理解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并借此拓展自己的思维边界,在反思与探究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通过将学生作为主体,引导他们在教学中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个人才华可以得到更好地发扬。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试析农村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
试析农村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初中语文教育也日益受到重视。
在语文教学中,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一种热门的教学模式。
本文将试析农村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的内涵和特点个性化阅读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阅读任务和材料,促使学生主动阅读、主动思考,提高语文素养的教学模式。
1.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同,喜好和兴趣也各不相同。
个性化阅读教学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将他们放在个人的发展轨迹上,在不同的层次和阶段开展个性化阅读指导。
2.体现多元化的阅读形式。
个性化阅读教学不仅仅包括课内阅读,也包括课外阅读和网络阅读等多样的阅读形式。
通过多元化的阅读形式,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阅读需求。
3.关注情感体验和价值取向。
个性化阅读教学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体验感悟生活、理解价值观,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情感态度。
要构建一个适应农村初中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1.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
通过各种形式的评价和调查,了解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水平和阅读兴趣等个体差异。
可以采用问卷调查、阅读水平测试和兴趣问卷等方式进行了解。
2.制定个性化阅读计划。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阅读计划。
计划可以包括每个学生的阅读目标、阅读材料和阅读时间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兴趣为他们推荐适合的书目,并指导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
3.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
农村初中学生的阅读资源相对较为有限,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
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也可以配备一些社会实践类的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不同的文章,不同的形式去拓宽眼界。
4.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分析和思辨。
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思考和分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思辨,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课的教学设计案例
一、概述语文教育始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中学生来说,语文课外阅读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语文素养,还能够拓展自己的审美视野,增长知识,启发思维,培养情感。
本文将围绕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课的教学设计展开讨论,探索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探究;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感;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教学内容1. 选取适合初中生阅读的文学名著或优秀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格林童话》等;2. 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并进行文学鉴赏和分析;3. 引导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阅读与讨论,促使学生展开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分工合作,开展相关话题的研究和讨论;5. 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读书共享、书评撰写等。
四、教学方法1. 阅读导入:通过讲解背景知识、文学作品的内容概要等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热点问题讨论,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拓展学生的思维;3. 文学鉴赏:通过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语言运用等方面,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感和鉴赏能力;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分工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交流、合作,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5. 课外拓展: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相关话题的阅读与讨论,鼓励学生进行读书笔记、书评撰写等活动。
五、教学过程1. 第一堂课:介绍文学作品的背景、作者、主要内容,引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和好奇心;2. 第二堂课:深入探讨作品的某一主题或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并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和补充;3. 第三堂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分工合作,进行相关主题的研究与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4. 第四堂课:学生进行成果展示,进行文学作品的朗读或相关话题的探讨,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5. 第五堂课:进行课外拓展活动,如读书共享、书评撰写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对优秀作品进行表彰。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学生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我们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模式,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新课程改革的的主旨思想即转变教师的角色与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生存世界、生活世界、情感世界等有着一定的距离。
因此,怎样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采取多样化的阅读课型,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形成课堂阅读教学的特色,是我们语文教师应深入研究的话题。
现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实际,和同行们交流一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
阅读教学应饱含主体情感,充满人生体验。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让学生有个轻松、自由的情绪。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蹲下身子与学生相处,建立一个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平等,学生之间平等。
于是我走下讲台,与学生整合在一起,把课堂变成讨论、争论的课堂,把阅读课堂变成学生思维最活跃,学生的思考最能表现自我独特个性的课堂,讨论时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争论使学生互相促进,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创造。
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使他们能够大胆地表现自我,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体会生活。
二、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师角色。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已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核心角色,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这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高时代性的角色特征。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智慧大胆地发现,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心声,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是“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桃花源记》一文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教学中,我打破原有古文教学中逐句翻译的教法,有意地创设民主情趣,引导学生踊跃讨论、大胆质疑,在讨论中发现问题,在争论中解决问题。
三、转化授课方式,建立学生“自学”机制。
实践证明,单纯讲读的授课方式不利于提高學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必须转化授课方式,改“讲读”模式为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独立阅读思考,以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语文初中阅读课课教案
语文初中阅读课课教案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选一篇适合初中生阅读的短篇文章,如励志故事、人物传记等。
2. 教学重点: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文章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自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讲解重点:针对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进行讲解,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
4. 阅读理解:学生回答关于文章内容的问题,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教学重点,强调正确面对挫折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让学生继续提高阅读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后作业、课堂回答问题等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 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通过课堂讨论、课后反馈等方式,了解学生是否能够正确理解文章的主旨。
3. 学生对重点词汇和句型的掌握: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运用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4. 学生的人生态度:通过课堂讨论、课后反馈等方式,了解学生是否能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指导和帮助。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型时,要注重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初中读书课教案模板范文
教案名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年级学科:初中语文课时:1课时教材内容: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难点:1.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2.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思考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提出问题并解答。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对本文进行总结,强调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2. 教师提出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阅读。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效果。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2. 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阅读素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2024初中语文阅读课教案怎么写
2024初中语文阅读课教案怎么写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提升学生的文本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熟悉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过程与方法通过互动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实践应用阅读技巧,加深对文本的理解通过案例分析,增强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文本的深入分析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思维活跃度如何结合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阅读技巧三、教学过程导入:通过提问导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新课呈现:通过PPT展示阅读材料,边讲解边引导学生分析文本,教授阅读方法。
互动讨论: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阅读体验,解决疑难问题,提出新的观点。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
案例分析:选取经典案例,让学生实际操作,应用所学阅读技巧,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课堂练习:提供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并回答问题,教师现场点评。
总结反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课后作业。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指定的阅读材料,撰写读后感或分析报告。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教师讲授阅读技巧和基本知识。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体验。
案例法:分析经典案例,增强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多媒体辅助:使用PPT展示阅读材料和相关内容。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阅读指定材料,回答问题,教师现场点评。
作业布置完成指定的阅读材料,撰写读后感或分析报告。
评价方式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思维活跃度等。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读后感或分析报告,评估其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
期末测试:综合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等。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教学用具及软件资源要求:PPT演示软件、教学黑板、教学用计算机等;教材和参考书等文本资源;案例分析资料等。
初中语文阅读教案模板
教案名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年级:七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教材内容: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增强对家庭、亲情的认识。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2. 学习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深刻的情感内涵。
2. 将阅读技巧应用于实际阅读中。
教学准备:1. 教材:《秋天的怀念》2. 参考资料:关于史铁生的生平介绍,关于母爱的文章、故事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教材内容、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歌曲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氛围。
2. 简单介绍作者史铁生及其作品背景。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秋天的怀念》,理解文章大意。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合作探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情感变化,探讨母爱的伟大。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阅读技巧讲解与训练(10分钟)1. 教师讲解如何通过抓关键词、句子、段落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运用阅读技巧,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
五、情感教育(5分钟)1. 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培养感恩情怀。
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增进对家庭、亲情的认识。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阅读技巧的重要性。
2. 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以及对家庭、亲情的感悟。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课后阅读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提高阅读能力。
2. 写一篇关于家庭、亲情的感悟日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情感教育的融入,使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培养了感恩情怀。
初中语文阅读讲解教案
初中语文阅读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会使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生词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运用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采用阶梯式阅读法,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阅读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阅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合作共赢的团队精神。
(3)培养学生关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
2.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3. 教学难点: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秋天之美。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生词的含义及用法。
3.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阅读中的难点进行讲解。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作者情感。
4. 实践环节:(1)学生进行阅读练习,运用所学阅读策略。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阅读体验。
5. 总结反馈:(1)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进行总结。
(2)学生自我评价,反思阅读过程中的不足。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词。
2. 完成课后练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选择一篇同类文章进行自主阅读,培养阅读习惯。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4. 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习惯,使学生在阅读中收获知识,提升素养。
初中语文读书课教案
初中语文读书课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课时:1课时教材:《语文》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 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知识储备。
4.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创作潜能。
教学内容:1. 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2. 分析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3. 分享阅读心得,交流阅读感悟。
4. 写作练习:以课文为灵感,创作一篇短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课文,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教师提出针对课文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阅读感悟。
3. 各组派代表回答问题,分享阅读心得。
三、课文分析(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总结主题思想。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3. 各组派代表进行分享,讲解精彩片段的内涵和写作手法。
四、写作练习(15分钟)1. 教师给出写作题目,以课文为灵感,创作一篇短文。
2. 学生现场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提交作文,教师进行批改和评价。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阅读和写作方面的不足。
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2.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3. 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初中阅读与理解教案设计
初中阅读与理解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选定一篇适合初中生阅读的短篇文章,内容涉及文学、科普、社会等多个领域,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求。
2.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分析文章中的关键信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状态。
2. 阅读指导:教师向学生介绍基本的阅读技巧,如快速阅读、精细阅读、猜词义等,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
3. 学生自主阅读: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自主阅读选定的文章,遇到问题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4.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交流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进行点评,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阅读理解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给予同伴在阅读理解方面的建议和帮助。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阅读技巧、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五、教学策略:1. 任务驱动:教师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阅读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情境教学:教师创设真实的阅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给予不同的指导和支持,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阅读中得到提高。
4. 跨学科教学:将阅读教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语文、历史、科学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阅读教材,内容丰富,难易适中。
2. 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阅读方法教案
初中阅读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几种常用的阅读方法,如速读、精读、略读等。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强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阅读方法的理论知识。
2. 针对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
3. 阅读实践及反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难点:如何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深入理解文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小故事引入,讲述一个人因为不会阅读而错失机会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阅读方法:1) 速读:快速浏览文章,了解文章大意,抓取关键词。
2) 精读:细致阅读,理解文章细节,深入分析文本。
3) 略读:跳跃式阅读,根据需要选择性阅读。
3. 针对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1) 小说:关注人物、情节、环境,理解主题。
2) 散文:品味语言,感受情感,理解作者观点。
3) 诗歌:把握意象,体会意境,理解诗意。
4. 阅读实践:让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运用所学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并做好笔记。
5. 分享与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讨论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
6.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点评,给出建议,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2. 学生阅读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六、教学资源:1. 相关阅读材料。
2. 课堂讨论时间。
七、教学建议:1.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鼓励学生多读书,多实践。
3. 教师要做好榜样,引导学生正确阅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反馈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应及时批阅,对完成情况做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做反馈矫正。
把握重点 有效训练
①在梳理重点内容的基础上,在文章主题上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及自身感悟解读课文,使语文生活化;
②在写作方法上适当归纳,总结规律,设置适量练习进行有效训练;
④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⑤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达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当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手走到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②到菜市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她提着菜蓝,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我宽容地耐心地听她诉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唠唠叨叨,别人不愿听,儿女还能不听?
③穿过马路,就是菜市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蓝挎在臂弯,腾出右手,12.1.15敬启者:匆此先复,余容后禀。向我伸来------
②引导学生将课外材料引入课内,用课外语言材料丰富、补充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文章情感的体验、对文章语言的感悟。
③在局部探究的基础上,教师精讲点拨,结合对关键问题或关涉文章重点的问题深入探究,探究文章主题、情感、思想等,感悟文章的深刻主题。
(三)课后拓展延伸
1、延伸训练:完成与文章有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⑥2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路已经变成了柏油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的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掠头发一样一一掠散,但永远也抹不去爱子的情肠。
⑦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的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地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侯,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稻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鱼网------
学生合作完成:
判断该题目属于“事件型”题目
第五段插叙了20年前母亲牵着我的手过马路
引发震颤的原因——母亲熟悉的动作
我陪母亲上街、听母亲絮叨
2.把握文章主旨,指的是理解文章为什么写,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学生合作完成
看题目、人物(事件)、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找主题句,即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②小组交流,确定重点问题。由组长主持,组内同学分别提出自己认为最重要、或最有价值的问题或尚未解决的疑难,大家合作探究。组长组织确定小组问题的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留待提交班级进行讨论、探究。
2、交流展示 合作探究
①有层次、有梯度地深入揣摩、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归纳、整理文章写作方法。对于语言的揣摩和品味,可以重点从方法的分析、关键词语的把握、准确的诵读指导、联系时代背景及作者经历等方面探究语言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蕴。
②感知课文内容,从“文章写了什么”“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你读后的感受或收获是什么” 四个大方面初步认识文章,形成自己独到的认识和体验。
③梳理预习中的认识和疑问,将遇到的疑问形成简要的问题。
(二)课内探究
1、互助交流 解决疑难
①组内同学一对一结队,交流所作的勾画和批注。包括基础知识和问题疑问。结队相对固定,但可根据情况临时调整。不同问题可以寻找不同的互助伙伴,不能解决再找另一同学,也可到其他组寻求解决。
学生完成:印证判断。指的是返现原文,理清各个内容要点之间的关系。
理解核心事件有两件:一是20年前母亲牵着我的手过马路,二是现在我牵着母亲的手过马路。背景是为展开核心事件服务的,因此文章的中心必须又核心事件得出。
阅读教学课
(一)课前预习
1、教师提前出示学案,组织学生自主预习。学案重在引导学生正确活动,要明确任务要求以及活动方式。
2、学生课前根据导学提纲中的内容,阅读教材并查阅相关材料,落实学案内容。
3、学生进行主题学习的阅读,搜集与教材相关、相似、相近的文章,并做好相应的读书笔记。
4、自主探索 梳理疑难
①学生采用适当的方式自读课文,积累、巩固生字、词、注意读音、字形、含义。
2.通过阅读实践,总结出整体感知一般记叙文主要内容的步骤和方法。
内涵释义: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是从文章的整体上着眼,把握文章写了什么,理解文章为什么这么写。
活动过程:
一Hale Waihona Puke 课前预习:(一)提出学案,课前完成:
教师活动:出示例文及学案
牵着母亲过马路
①周末下午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母亲说:“你们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呀!”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及教学设计
———————————————————————————————— 作者:
———————————————————————————————— 日期:
ﻩ
135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阅读课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名称:
初中语文阅读课135课堂教学模式
二、教学模式框架:
三、教学模式流程:
③进行课堂教学重点检测,及时反馈检测,查漏补缺。
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1:
学习感知一般记叙文的主要内容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双庙学校 顾书艳
学习目标:
1.能准确把握感知文章内容的切入点。
2.学会切入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通过阅读实践,总结出整体感知一般记叙文主要内容的步骤和方法。
重难点:
1.能准确把握感知文章内容的切入点。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2.第二段可不可以删掉?为什么?
(二)自主探索,梳理疑难
梳理相关知识: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记叙文的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依据记叙文的记叙顺序划分层次的方法。
二、课内探究
(一)互助交流,解决疑难
提示:1.找到切入点。例如可以抓文章题目、可以抓关键句、也可以抓全文线索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