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中药消除体育高考生的运动疲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中药消除体育高考生的运动疲劳疲劳是竞技运动中必须的和必然的。在运动过程中,没有疲劳发生,就没有超量恢复;没有超量恢复,就不可能提高运动机能水平。运动恢复尤其对于体育高考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体育高考生肩负着学习和训练的双重任务。一般疲劳大体分为肢体疲劳、内脏疲劳、神经疲劳。运动性疲劳出现时主要表现为肌肉、筋骨、关节酸困疼痛;脏腑功能失调和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振、困倦厌训、虚烦不眠、等证状。所以体育高考生在训练中产生疲劳时必须及时地予以消除,并通过机体适应产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运动能力和运动成绩,并防止过度疲劳发生。以下是我结合理论学习,并在中医专家的指导下经过实践并不断地总结得到的一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中药在运动恢复中的重要性

体育高考生的大强度或近极限强度的训练,因作功太大,对筋骨肉和脏腑功能的影响很大,精气和能量的耗损更大,则更易引起疲劳,如果不注意疲劳的恢复,则很容易引起过度疲劳或内伤虚劳病。中医有“五劳”之说,如《素问·宣明五气篇》写道:“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由于机体在运动疲劳后机体功能及免役能力都有所降低,一般大强度运动后机体在48—72小时后才能充分恢复。当年“马家军”中王军霞等一些队员一年要跑8000公里,如果机体不能充分恢复又如何进行大量的训练呢?而一些单一的化学药物不仅能量和作用比较单一,

而且还会给肝、肾等内脏器官增加负担,影响体育高考生的健康成长,其作用只能是事半功倍,其他一些理疗手段耗时长见效慢,而惟有中药没有兴奋剂成分,合理的应用中药可以全面营养、调节机体,使机体疲劳充分恢复。

二、中药在一般初级训练者或短期训练者的应用

一般初级训练者和短期训练者,经过训练运动疲劳后出现肌肉

疼痛和肿胀,或伴有功能障碍。根据中医“通则不痛,通则不痛”的理论,一般诊断为血离经脉,气滞血瘀,瘀聚不散,为肿为痛。又与运动生理学关于运动性疲劳说中的“乳酸积累”学说相统一。因此只有舒经通络,活血行气才能解决运动疲劳的问题。运动结束后我们一般用“丹参、川芎、延胡索、桃仁、莪术、虎杖、当归、红花、乳香、没药、白芷”等活血行瘀,通络止痛;续断益筋通脉;木通利水肿而通脉;木香理气止痛;灵仙利关节,通十二经,除风止痛。

我国中医界仍提倡“气为血帅,血为气母”的生命理论,把血视为有形的物质,把气视为有无形的功能,要使血流通畅全身没有气

的推动不行。应当以黄芪、党参、丹参益气补血;以鸡血藤、羌活、当归、伸筋草活血行气,引经通络。

中医认为“肝肾同源,肝主筋”。大量的韧带、肌腱参与运动,而身体各关节又为筋的聚居之所。筋的营养来源于肝,肝散其精以养筋。应当以杜仲、续断、鹿角霜、菟丝子、枸杞、首乌补肝益肾,使肝气充盛,筋得以濡养。还可以根据中医“以脏补脏”的原理,在

饮食方面可以适当地吃一些动物肝脏来补充肝脏营养,以达到强筋键体的功效。

三、中药在有一定的体育训练基础的体育高考生的应用

对于有一定的体育训练基础的体育高考生来说,经过大强度及大运动量的训练后,运动恢复不能仅停留在通络活血的方面。中医认为:劳倦内伤即“心劳血损、肌劳神损、脾劳食损、肺劳气损、肾劳精损”。它又与运动生理学关于运动性疲劳说中的“衰竭”学说相统一。中医认为:“肢体劳于外,则气血劳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肢体疲劳、内脏疲劳、神经疲劳一般都是相伴出现。运动性疲劳出现后会常伴随着虚烦不眠、精神不振、困倦厌训以及脾胃功能失调、肝胃不和、脾阳虚弱、肾气不足、月经失常等证。为了尽快地消除疲劳,加速体内的新陈代谢功能,使体育高考生的体能恢复到原有的水平。我国中医认为:“心主血,肺主气,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的理论。我们根据中医理论,应该让体育高考生喝补血、益气、柔肝、和胃、键脾、补肾、安神的中药汤剂,以达到加速消除体育高考生的身心疲劳。

大强度的训练后体育高考生的免疫力降低,还应注意增强免疫力。本人在中医专家的指导下经过实践并不断地总结了以党参、黄芪、当归、白术、山萸肉、川芎、枸杞子、茯苓、白芍、甘草、杜仲、大枣为主的中药汤剂。在使用中药汤剂时要注意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应该将几味作用相同或相似的药物,加上其他作用的药物配

成一个方剂。其中有起主要作用、加强作用、辅助作用和调配作用的药物组成。我们应该根据体育高考生的不同状况应区别对待,以更好的发挥中药的作用。

四、中药与其他消除疲劳的方法配合使用

使用中药时应与其他2—3种消除疲劳的方法配合使用如:合理的整理活动;疲劳部位的点按穴位;温水浴;局部热敷;理疗;静力性拉伸放松;常规按摩放松;意念放松法。还应该保证八小时以上的充足睡眠、合理的营养、科学的膳食等都有助于消除疲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