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品篇;清代货币]清朝货币介绍清朝时期的货币的种类及面值
清朝 银两规格

清朝银两规格
清朝时期,银两是重要的货币形式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货币。
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清朝银两的规格可能有所不同。
清朝时期的银两主要有两种类型:丝绸银和机制银。
●丝绸银:
1.丁若银(Ding Ruoyin):丁若银是清朝初年流通的银币,因正面图案中的“丁若”而得名。
重量一般为一两(等于37.8克)。
2.蟠龙丁若银(Panlong Ding Ruoyin):这是清朝初期的一种银币,正面有蟠龙图案,因此得名。
其规格和丁若银相似,也为一两。
3.戴麟花明制机银(Dailinhuamingzhi Machine-made Silver):这是清朝中期机制银币,正面图案有戴麟花纹,规格一般为一两。
●机制银:
1.大清银币(Da Qing Yinyin):在清朝末期,由清政府制造的大清银币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丝绸银,规格有一两、五两、十两等不同面值。
2.光绪元宝银币(Guangxu Yuanbao Yinyin):在清朝光绪年间,推出了光绪元宝银币,规格有一两、五两、十两等。
以上是清朝时期一些代表性的银两规格,实际上,由于时代漫长,各地方铸造的银两种类繁多,规格多有不同。
不同的银两在市场上的流通,也受到地区、时期、政治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清朝的货币制度铜钱纸币的流通与发展

清朝的货币制度铜钱纸币的流通与发展清朝的货币制度:铜钱纸币的流通与发展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货币制度经历了多次的变革和发展。
其中,铜钱和纸币是清朝最主要的两种货币形式,它们在清朝经济中的流通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清朝货币制度的起源与铜钱的流通清朝货币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元朝时期,当时的货币以铜钱为主要形式。
铜钱制度在明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在清朝时期进一步完善。
清朝的铜钱主要有大钱、小钱和当制钱三种,它们分别对应不同的面值。
同时,在铜钱的制作上,清朝也倡导标准化、统一化的制作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铜钱的质量和流通效率。
铜钱在清朝社会中的流通广泛,不仅是纳税的主要形式,也是商品交换的基础货币。
铜钱的流通不仅涉及到在市场中的流通,还涉及到地方铸钱局的发钱和回钱等运作。
这一切都使得铜钱在清朝的货币制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清朝纸币的兴起与流通随着清朝社会的发展,铜钱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需求。
为了补充货币缺口,清朝开始引进纸币。
第一张清朝纸币“宝钞”于1853年开始发行,其正面印有满文和汉文,背面印有精美的花纹。
与此同时,清朝还引入了票号制度,票号成为纸币流通的中心。
纸币在清朝的流通起初比较困难,很多人不信任纸币,更愿意使用铜钱进行交易。
这也导致了纸币经常被换成铜钱的情况。
为了增加人们对纸币的信任,清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限制铜钱流通、废除低值铜钱等,以促进纸币的流通与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纸币在清朝的货币制度中逐渐得到了认可和普及。
纸币的发行量逐渐增加,各种票号也不断涌现。
纸币作为清朝货币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清朝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和推动力。
三、铜钱与纸币的共同流通与影响在清朝时期,铜钱与纸币实际上是共同流通的。
不同的地区和人们的需求也决定了两者之间的比重和使用范围。
一般来说,纸币在商业和城市地区的流通较为广泛,而铜钱则在农村和个人消费领域使用更为频繁。
铜钱与纸币在流通上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点。
大清12帝钱币及清时高价钱币,看看你有哪些鲜为人知的珍稀币

大清12帝钱币及清时高价钱币,看看你有哪些鲜为人知的珍稀币努尔哈赤时期的天命通宝楷书背80天命通宝篆书折十背满文1500,满文天命通宝大型600,天命通宝(天启版)6000。
皇太极时期的天聪通宝分满文和汉文两种,清朝定都北京后,改为一种,满汉文合壁货币。
皇太极去世后,“天聪通宝”即停止使用。
价格不一,正品极其珍贵稀少,现在能见到的多为赝品,不建议购买。
天聪汗钱为老满文,满文版直译为'天聪汗之钱'。
仅铸造了200余枚,目前市场最低已经上万,极有收藏价值,不建议购买。
顺治通宝宝源宝泉局的普品市场价格大致在10左右,品相好的200-300左右,最高不会一千,背上是新字价值在四五万左右,如果是“福”字或是“云”字那就很值钱了,目前还没有见到背面云字的顺治通宝,只有小样。
背面“同”字则3千到5千左右。
普品顺治通宝流市量大,可以买几个玩玩。
康熙通宝满汉台:小台700;大台3000康熙通宝满汉福:小福200;中福400;大福600。
康熙通宝罗汉钱:2000。
康熙通宝宝泉局,宝源局30,普币阳货存上量极大,一般几十,最高不过几百。
雍正通宝做工十分精美,属于存世量小的五帝钱,所以价格相对高一些。
雍正通宝小平雕母12000。
其余最高不过千,普币300左右,赝品极多。
乾隆通宝普币30左右,品相好的话还要看具体情况,也不过几百。
有地方乾隆通宝也就几块一个,存世量大,赝品也多。
嘉庆通宝吉语宫钱背天下太平大型厚重直径63毫米,市场价大约42000,嘉庆万年宫廷花钱超大型直径75毫米,市场价大约58000,普币10个左右。
道光通宝如果你有一枚正品的背“宝源”小平雕母钱币的话那上百万绰绰有余。
至于普币的话品相好的2 、30左右!有地方普币几块一个,一般都是正品!咸丰通宝宝泉小平母钱,市场价格在3千左右,戴书、楷书铁母1万左右,宝源小平母钱、铁母3千左右,地方局部颁样钱,6千左右。
普币品相好的2千到五千,烂品阴品几块。
清朝钱币种类

清朝钱币种类
清朝(1644-1911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朝代之一。
清朝期间曾使用众多不同种类的货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铜钱”。
清朝期间使用的钱币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库平钱、纳平钱、铜钱等。
库平钱是清朝期间使用的最早的货币,它的外形大小不一,可以用来购买物品和支付工资。
纳平钱比库平钱更小,它常用于小额交易,而且铸造技术更先进,因此价值也更高。
最后是铜钱,它的外形较大,是清朝货币中最常见的一种,历史上有上百种不同的铜钱发行,其中有些铜钱会改变大小而变得更为珍贵。
除了上述货币外,清朝还有一些特殊的货币,如银币、法拉盛钱币、放大袋币、铜钢钱等。
银币在清朝期间也是一种普遍使用的货币,但由于材料贵重,因此价格也比其他货币更高。
法拉盛钱币是清朝期间特有的货币,它们比其它货币更大,也更耐用。
放大袋币是清朝期间特有的一种货币,在两年前发行,质地极坚实,耐磨性强,价值不菲。
最后是铜钢钱,它们是在清朝后期发行的新型货币,由于其质地坚实,因此也比其他货币更易保存。
清朝钱币历经了历史的洗礼,现在变得极为珍贵。
清朝钱币与清朝历史息息相关,拥有它们的人可以体会到它们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也能收藏一枚承载着历史的财富。
综上所述,清朝期间使用的钱币种类繁多,如库平钱、纳平钱、铜钱、银币、法拉盛钱币、放大袋币、铜钢钱等等,它们都具有不同
的特点,构成了清朝货币历史上一道瑰丽的风景线。
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钱币正在变得越来越稀少,但它们依然是中国历史上珍贵的宝藏,也是一个民族文明的象征。
清代铜钱记值对照表

清代铜钱记值对照表清代铜钱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货币之一,被广泛使用于清朝的货币交易中。
清代铜钱系指清朝的钱币,始铸于1644年至1911年,流通至民国初期。
其铸币材料是刘润珍把青铜改为黄铜,在制法上也有创新,成为一种重要的货币形式。
在清代铜钱体系中,一些比较重要的铜钱的面值和含义常被人们提及,下面是清代铜钱记值对照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当制钱十文当制钱十文,俗称“当钱”,为清代后期年号钱之一,此钱的正面为“当”字,寓意“当朝、当年”,背面为满文“千字文”和有年号。
其价值约为壹分。
2、咸丰通宝咸丰年间铸造的铜钱,年号在正面,中间有孔。
其状态较好的价值较高,相当于500文。
3、同治元宝同治元宝是清朝同治年间使用的货币,当时同治年间的铸钱经历了经济和政治的巨大变化,铸币数量增多,亦称“二十文”。
同治元宝大约相当于半毫或10文。
4、宣统元宝宣统年间铸造的货币,正面中央为“宣统元宝”四字,上端为满文,下端为汉字。
这种铜钱的重量较轻,而外形美观,深受收藏者喜爱,此钱相当于近50文。
5、光绪元宝光绪年间铸造的货币,正面为光绪年号,背面上下各两行楷书“光绪元宝”四字。
该铜钱版式也是清代铜钱中流传最广的一种,其价值在近50文左右。
6、清代铜辅币除了以上五种主要的清代铜币,当时还有一些额外的铜辅币,例如五文、二文、壹文等。
其中最小单位的壹文铜钱,实际价值为1/1000元,仅能当作当地的零散货币使用。
总体来说,清代铜钱的价值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铜钱的保存情况、铸造数量、版式、重量等等。
因而每种铜钱的价值也会随之波动。
但以上介绍的这些铜钱,是在当时较具有一定流通性和代表性的货币,对研究清代经济和货币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清代铜钱记值对照表

清代铜钱记值对照表清代铜钱指的是清朝时期流通的铜质货币,也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最广泛的铜币之一。
由于其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因此清代铜钱的价值对照表是研究和收藏清代铜钱的重要参考内容之一。
以下是一份关于清代铜钱价值对照表的相关参考内容。
清代铜钱的类型众多,主要包括开国铜钱、会昌通宝、大清铜币、光绪通宝、宣统通宝等。
对于这些铜钱的价值对照关系,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参考:1.钱币的年代:清代铜钱的价值与其年代有很大的关系。
一般来说,早期的清代铜钱因为历史悠久、存世稀少,市场价值较高。
例如,开国铜钱是清朝初年的货币,其珍稀性使得市场价格相对较高。
2.钱币的版别和材质:不同版别和材质的清代铜钱在市场上的价值也有所不同。
例如,龙洋是清朝晚期铸造的一种大型铜圆,由于其版别较多,市场价值相对较低。
而制造材质精良、保存较好的币种,如大清铜币,由于其铜质纯度高,受到许多收藏家的青睐。
3.钱币的保存程度:钱币的保存程度对其价值也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保存完好、没有明显磨损的清代铜钱相对来说更具有收藏价值。
相比之下,磨损严重、残破的铜钱市场价值较低。
4.稀缺度和市场需求:对于个别稀少的清代铜钱来说,由于存世量较少、市场需求较高,其价值往往较高。
而一些数量较多、流通广泛的铜钱,其价值相对较低。
因此,在确定清代铜钱的价值时,需要综合考虑其稀缺性和市场需求。
总而言之,清代铜钱的价值对照表是研究和收藏清代铜钱的重要参考内容之一。
除了考虑钱币的年代、版别、材质、保存程度以外,还需要关注稀缺度和市场需求。
同时,对于确定清代铜钱的价值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
在进行清代铜钱的交易和收藏时,建议借助专业的清代铜钱鉴定机构和专家的指导,以确保交易的公正性和价值的准确性。
清代铜钱记值对照表

清代铜钱记值对照表清代铜钱是中国古代货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清朝时期的主要流通货币。
早在初始建立清朝时,由于政治、经济的变革,铜钱的流通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了解清代铜钱的价值和类型,我们可以借助一份清代铜钱记值对照表来进行对比、辨识和研究。
清代铜钱记值对照表是一种详细记载了各个时期、各个版别的清代铜钱的价值和特征的列表。
通过对照表,我们可以分辨出不同版别铜钱的形状、重量、材质、篆字等特征,从而判断其价值和真伪。
首先,清代铜钱记值对照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铜钱的分类和历史变迁。
清代铜钱可以粗略地分为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和光绪等时期。
每个时期的铜钱造型和铸造工艺都有所不同,通过对照表,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不同时期铜钱的特征,更好地进行分类和研究。
其次,清代铜钱记值对照表还提供了铜钱的重量、材质和规格等信息。
清代铜钱多以黄铜为材质,不同版别的铜钱在重量和规格上也存在差异。
通过对照表,我们可以知道正常的铜钱重量范围和规格的变化,从而辨别出假冒伪劣的铜钱。
此外,清代铜钱记值对照表还可以帮助我们识别铜钱的篆字和纹饰。
铜钱的正反面通常有一系列的篆字和纹饰,不同版别的铜钱在字形和纹饰上也有所不同。
通过对照表,我们可以对比铜钱上的篆字和纹饰与真品进行比对,进一步判断铜钱的真伪和版别。
最后,清代铜钱记值对照表还可以提供铜钱在市场上的价值参考。
根据铜钱的版别、保存状况和稀有程度等因素,铜钱的价格会有所差异。
在收藏和交易铜钱时,通过对照表可以了解铜钱的相对价值,从而避免在交易中受到不公平的价格。
综上所述,清代铜钱记值对照表对于研究清代铜钱非常重要。
通过对比不同版别铜钱的形状、重量、材质、篆字等特征,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辨识铜钱的真伪和版别,了解其价值和历史变迁。
此外,对照表也可以为铜钱的收藏和交易提供参考价值。
因此,清代铜钱记值对照表是清代铜钱研究和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保护和传承中国货币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清朝货币样式及特点

清朝货币样式及特点我有个朋友对历史货币特别感兴趣,有一天他跑来问我关于清朝货币的事儿。
我就跟他说啊,我对清朝货币还真有不少了解呢。
清朝货币的样式那可挺多样的。
就说铜钱吧,这是咱老百姓日常交易中最常见的。
铜钱中间有个方孔,这方孔可有用处了,古人会用绳子把铜钱串起来,方便携带和计数。
铜钱正面一般会有年号,像“康熙通宝”“乾隆通宝”之类的,这年号啊,就代表着是哪个皇帝在位时候铸造的。
每次我拿着一枚铜钱在手里,就感觉像是握住了一小段历史,心里就会想啊,这枚小小的铜钱在当年不知道经过了多少人的手呢。
我朋友就好奇地问我那除了铜钱还有啥呢?我就接着讲,还有银锭啊。
银锭的形状可不像铜钱那么规则,有船形的,也有那种类似馒头形状的。
银锭一般都是比较大额的交易才会用到。
我想象着古代那些大商人,带着沉甸甸的银锭去做买卖,那场面可壮观了。
不过呢,银锭也有个麻烦的地方,就是它的重量和成色不好确定。
我要是那时候的商人,每次收到银锭估计都得小心翼翼地检查,心里肯定会嘀咕这银锭有没有问题呢。
我又跟他说,清朝晚期的时候,还出现了银元呢。
这银元跟外国的货币有点类似,是圆形的,上面也有图案和文字。
银元相对来说就比较规范了,重量和成色都比较统一。
我感觉这银元的出现啊,就像是清朝货币向现代货币迈出的一小步。
我有时候会想,当时的人们看到这种新鲜的货币,心里是好奇多一点呢,还是担心多一点呢?毕竟这是一种和传统货币不太一样的东西。
清朝货币的特点啊,除了样式多样,它的价值还很不稳定呢。
有时候会因为战争啊、政治动荡之类的原因,货币的价值就会大幅波动。
我就和朋友说,你想啊,要是咱生活在那个时候,本来手里的钱能买不少东西,突然就贬值了,那得多心慌啊。
我每次研究清朝货币的时候,都会感叹咱们现在的货币体系多稳定啊,生活在现代真好。
我朋友听我说完,也不住地点头,说这清朝货币背后的门道还真不少呢。
清代钱币及价格大全

清代钱币大全天命汗钱满文小平光背40元天命xx楷书小平光背80元天命xx篆书折十背满文150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光背5元顺治元年铸。
1644年李自克攻入北京,崇祯自缢煤山,清兵乘明乱入关,适逢吴三桂请兵书来,遂至山海关,败李自成于一片石,李败回北京,即皇帝位,第二天撤兵回陕,九月世祖回到北京,十月即皇帝位,十二月撤兵回陕,九月世祖到北京,十月即皇帝位,十二月铸顺治通宝,面文楷书直读,按背文分为五式,一式仿明钱,光背,径2.4厘米,重3.6克,二式汉字钱仿会昌开元,铸局各于穿上下左右。
计22字,工户同福临东江宣原陕蓟昌西河宁广浙荆延阳云襄。
径2.5--2.6厘米,重3.8--4.5克,三式权银一厘钱,穿左一厘,穿右铸局名。
工户同福临东江宣原陕蓟昌西河宁广浙之十七字,径2.6厘米,重4.4xx,五式为xxxx:xx同宣xxxxxxxxxx十二局,径2.8厘米,重4—5克。
二式未见西广,一厘米同福江较少。
另有合背钱,仿明制记重,记值当十大钱,径4.8厘米,重20克以上。
顺治钱奠定了有清一代钱币基础,为嗣后各代所沿袭。
顺治xx楷书xx背“二” 600元顺治xx楷书xx背上“户”80元顺治xx楷书xx背“一” 40元顺治xx楷书xx背右“户” 4元顺治xx楷书xx背右“工” 10元顺治xx楷书xx背上“工” 120元顺治xx楷书xx背右“同” 7元顺治xx楷书xx背上“xx” 15元顺治xx楷书xx背上“xx” 20元顺治xx楷书xx背上“xx” 70元顺治xx楷书xx背左“延” 400元顺治xx楷书xx背上“延” 2500元顺治xx楷书xx背右“延” 450元顺治xx楷书xx背上“xx” 5000元顺治xx楷书xx背右“xx” 15元顺治xx楷书xx背上“xx” 150元顺治xx楷书xx背右“宁” 15元顺治xx楷书xx背上“xx” 60元顺治xx楷书xx背右“xx” 15元顺治xx楷书xx背右“xx” 80元顺治xx楷书xx背上“xx” 200元顺治xx楷书xx背“xx” 20元顺治xx楷书xx背“同一厘” 60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东”上下“一厘” 1300元顺治xx楷书xx背“xxxx” 15元顺治xx楷书xx背“xxxx” 25元顺治xx楷书xx背“户xx” 5元顺治xx楷书xx背“工xx” 8元顺治xx楷书xx背“xxxx” 25元顺治xx楷书xx背“原xx” 20元顺治xx楷书xx背“xxxx” 20元顺治xx楷书xx背“xxxx” 30元顺治xx楷书xx背“xxxx” 15元顺治xx楷书xx背“xxxx” 15元顺治xx楷书xx背“xxxx” 15元顺治xx楷书xx背“xxxx” 15元顺治xx楷书xx背十二种监局4元顺治xx楷书大样背上“xx” 500元顺治xx楷书折二背xx5000元顺治xx楷书折二雕母背“原” 200元顺治通宝楷书折十背“十一两” 5000元康熙通宝楷书小平罗汉钱10元圣祖康熙年间铸,面文楷书直读,背记局,分满文,满汉文二种,满文钱仿顺治四式,背宝泉、宝源二局,满汉文钱仿顺治五式,穿左为满文宝,穿右为汉文记局名;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宁广浙,台桂陕云漳。
清代铜钱记值对照表

清代铜钱记值对照表清代铜钱是中国古代货币的一种,它们一般由黄铜制成,正面上铸有康熙、乾隆、嘉庆等清代帝王的字,背面则铸着数字或纹饰。
由于清代铜钱数量庞大,千姿百态,因此在市场上有许多不同的记值对照表存在。
下面是一份较为常见的清代铜钱记值对照表参考内容,供您参考。
1. 康熙通宝:根据清朝康熙年间铸造的铜钱,标志着康熙年间的模式。
这种铜钱的大小一般为24-25mm,一文铜面重约5.4g。
记值对照表上的康熙通宝一文相当于1000文钱。
2. 雍正通宝:根据清朝雍正时期铸造的铜钱,标志着雍正年间的模式。
这种铜钱的大小一般为23-24mm,一文铜面重约5.7g。
记值对照表上的雍正通宝一文相当于1000文钱。
3. 乾隆通宝:根据清朝乾隆时期铸造的铜钱,标志着乾隆年间的模式。
这种铜钱的大小一般为23-24mm,一文铜面重约5.3g。
记值对照表上的乾隆通宝一文相当于1000文钱。
4. 嘉庆通宝:根据清朝嘉庆时期铸造的铜钱,标志着嘉庆年间的模式。
这种铜钱的大小一般为22-24mm,一文铜面重约4.5g。
记值对照表上的嘉庆通宝一文相当于1000文钱。
5. 道光通宝:根据清朝道光时期铸造的铜钱,标志着道光年间的模式。
这种铜钱的大小一般为22-23mm,一文铜面重约4.1g。
记值对照表上的道光通宝一文相当于1000文钱。
6. 咸丰通宝:根据清朝咸丰时期铸造的铜钱,标志着咸丰年间的模式。
这种铜钱的大小一般为22-23mm,一文铜面重约3.6g。
记值对照表上的咸丰通宝一文相当于1000文钱。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记值对照表中的记值是当时市面流通的参考价,其与实际价值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此外,清代铜钱的保存状况、版别、铸造地等因素也会对其价值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清代铜钱的收藏、交易等活动时,除了参考记值对照表外,还需要结合具体的经验和市场情况进行判断和评估。
清朝的的货币金融制度

清朝虽然是银钱双本位制,但是从政府来看, 清廷还是更加看重白银,官俸也是以银计算和支付。
白银在清朝已经成为主要货币,不同时间和 地区的银两的重量和成色不同,所以银两一直停 留在称量货币的阶段。
银两的重量标准叫做“平” 官定的“平(170多种)”主要有以下几种: 库平:全国纳税的标准银 漕平:征收漕粮用的银 广平:对外贸易 关平:为海关所用 标准平:进出口征税 公砝平:主要城市汇兑价格计算。 市平:是民间市场授受银两所用的衡量 标准
三、票号由兴盛到衰落
(一)票号的组织形式和基本特点 1、票号组织形式。 “身股制”“银股” 2、票号基本特点就是:本小、利厚、快速 高效。 (二)票号的初步发展(道光以后) (三)票号的大发展(咸丰以后)
票号的利润来源
汇水:汇兑款的1-2%; 利差:各庄存款多的有7-8百万两,少的 也有2-300万两,私款的存款利率只有2 -3厘,贷款利率可到8厘(月利率);而 大票号主要存款是官府的无息存款,其利 差更大了; 银两平色差价:收入银块时,借口成色不 足,压低价格,汇款人损失较小不予计较, 对于票号而言是积少成多。
四、外国银行的设立及其扩展
第一家在中国境内开设的外商银行是1948年 在上海设立分行的丽如银行(英文行名为 Oriential Banking Corporation)
钱庄与票号的区别
①钱庄的性质是兑换,票号是汇兑 ②钱庄的营业范围仅仅限于本地,外埠不设分店; 票号在全国甚至国外广设分号。钱庄发达之后, 主要势力范围在长江以南,票号分号虽然遍及全 国,但其大本营主要在黄河流域。 ③钱庄票号分类营业。票号代理国库、省库,钱庄 包揽道库县库;票号的存款以官款为大宗,放款 只给钱庄,钱庄存放款以一般商人为主。 ④票号在其后期交结官吏,发行纸币;钱庄注重社 会信用,拒绝发行纸币。
清朝铜钱品种

清朝铜钱品种摘要:一、清朝铜钱概述二、清朝铜钱品种分类1.顺治通宝2.康熙通宝3.雍正通宝4.乾隆通宝5.嘉庆通宝6.道光通宝7.咸丰通宝8.同治通宝9.光绪通宝10.宣统通宝三、清朝铜钱收藏与鉴赏价值四、清朝铜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五、总结正文:一、清朝铜钱概述清朝铜钱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货币,始于顺治元年(1644年),止于宣统三年(1911年),历经268年。
清朝铜钱以铜为主要原料,采用方孔圆钱的形式,钱文多为满汉文组合。
在此期间,清朝发行了众多铜钱品种,成为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的一大特色。
二、清朝铜钱品种分类1.顺治通宝:顺治元年(1644年)始铸,分为满文钱和汉文钱两种,钱文由书法家范文程撰写。
顺治通宝制作精美,厚重适中,铜质优良,被誉为“开国第一泉”。
2.康熙通宝:康熙元年(1662年)开始铸造,钱文分为满文钱和汉文钱,满文钱为康熙御笔。
康熙通宝铜质纯净,形制规整,字迹清晰,堪称铜钱中之佳品。
3.雍正通宝:雍正元年(1723年)铸造,钱文为满文,雍正通宝铜钱制作严谨,质量上乘,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4.乾隆通宝:乾隆元年(1736年)开始铸造,分为满文钱和汉文钱,钱文书法精美。
乾隆通宝铜钱厚重均匀,铜质优良,堪称清代铜钱的代表作。
5.嘉庆通宝:嘉庆元年(1796年)铸造,钱文为满文,铜钱制作较为精细,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6.道光通宝:道光元年(1821年)铸造,钱文为满文,道光通宝铜钱质量较好,铜质纯净。
7.咸丰通宝:咸丰元年(1851年)铸造,分为满文钱和汉文钱,钱文书法精美。
咸丰通宝铜钱制作精美,铜质优良,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8.同治通宝:同治元年(1862年)铸造,钱文为满文,铜钱制作较为精细,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9.光绪通宝:光绪元年(1875年)开始铸造,分为满文钱和汉文钱,钱文书法精美。
光绪通宝铜钱制作精美,铜质优良,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10.宣统通宝:宣统元年(1909年)铸造,钱文为满文,宣统通宝铜钱制作精美,铜质优良,是清代末期铜钱的佳作。
清代铜钱记值对照表

清代铜钱记值对照表清代铜钱是清朝时期流通的货币,也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之一。
由于清代铜钱数量众多,并且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版别和铸造工艺,所以铜钱的价值和鉴别变得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份清代铜钱记值对照表的参考内容,供大家参考和学习:1. "乾隆通宝":乾隆通宝是清代乾隆年间流通的一种铜钱,因为当时乾隆朝盛世,所以乾隆通宝的铜钱版别众多,有许多不同的铸造年份。
一枚正常的乾隆通宝铜钱在市场上的价值大约在十几元到一百多元之间。
2. "嘉庆通宝":嘉庆通宝是清代嘉庆年间流通的一种铜钱。
嘉庆通宝相对较少见,因此相对来说其价值较高。
一枚正常的嘉庆通宝铜钱在市场上的价值大约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之间。
3. "道光通宝":道光通宝是清代道光年间流通的一种铜钱。
道光通宝铜钱在当时的铸造量相对较大,但是由于通行时间较短,因此较为罕见。
一枚正常的道光通宝铜钱在市场上的价值大约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之间。
4. "咸丰通宝":咸丰通宝是清代咸丰年间流通的一种铜钱。
咸丰通宝的版别较多,而且在铸造技术上相对较简陋,所以难以鉴别。
一枚正常的咸丰通宝铜钱在市场上的价值大约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之间。
5. "光绪元宝":光绪元宝是清代光绪年间流通的一种铜钱。
光绪元宝的版别众多,有许多不同的铸造年份。
一般来说,光绪元宝的版别越早期、铸造技术越精良的铜钱,其价值也越高。
一枚正常的光绪元宝铜钱在市场上的价值大约在十几元到几百元之间。
6. "宣统元宝":宣统元宝是清朝末年宣统年间流通的一种铜钱。
宣统元宝只铸造了短短几年,所以相对较为珍稀。
一枚正常的宣统元宝铜钱在市场上的价值大约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是一般情况下清代铜钱的价值参照,实际价值还会受到铜钱的保存状态、版别特点、铸造工艺等因素的影响。
在市场中购买清代铜钱时,建议找到信誉较好的专业机构或个人进行鉴定,以免受到骗局。
清代钱币大全及最新价格

清代钱币⼤全及最新价格清朝钱币⼤全⼈们听起来⽐较陌⽣,⼈们现在最熟悉的就是⼈民币,但是懂点历史钱币还是很有⽤处的,从当时使⽤的价值上看,不同时代不完全⼀样。
清朝钱币⼤全之⼀:天命通宝天命通宝为后⾦太祖努尔哈⾚天命元年(公元1616年)所铸造。
⾯⽂为⽼满⽂、汉⽂两种,满⽂钱,⾯⽂左右上下序读,光背⽆⽂,xp钱径2.7--2.8厘⽶,重5.46。
4克,外郭不规整,⾚铜,为⼥真族第⼀代贷币,距创有⽂字仅50余年。
汉⽂钱,⾯⽂真书,直读光背,钱径2.6厘⽶,重4.6--6克,传世汉⽂钱少于满⽂钱,然较顺治以下诸钱为少。
铸⾏量不⼤,存世较少,价格较⼀般钱币普通品为⾼,满⽂钱为⼩平⼤型。
⽽且读法不同与⼀般钱⽂制式,安左右上下顺序读,颇为奇特。
汉⽂钱为⼩平钱制式,发⾏量不⼤。
天命通宝普通价格在400元左右,好品价更⾼。
清朝钱币⼤全之⼆:天聪通宝天聪汗钱铸于清太宗皇太极1627年在满州即帝位,改元天聪明才智之时。
钱径4.4厘⽶,重2.2克左右。
天聪汗钱为⽼满⽂当⼗⼤钱。
钱⾯⽂按左上下右序读,直译为'天聪汗之钱',俗称天聪汗钱。
钱背穿孔左⽅⽼满⽂'⼗',右穿孔侧为'⼀两',是仿照明天启记值记重制。
天聪汗钱制作精好,品相优美,边廓坚挺,今天很难得到。
旧谱还载有⼩样当⼗钱以及汉⽂'天聪通宝'平钱各⼀品,很是少见,据传当时仅铸造了200余枚。
天聪通宝市场价格已经上万,好品价更⾼。
清朝钱币⼤全之三:崇德通宝清初的崇德通宝为清太宗爱新觉罗福临(公元1636—1643年)所铸造,崇德通宝是珍品、奇品。
⽬前市⾯上的崇德通宝多是:利⽤崇祯通宝⼩平作模,再挖去祯字换成德制成罕见的崇德通宝。
稀少品种⽆参考价清朝钱币⼤全之四:顺治通宝顺治通宝是清世祖顺治年间(1644-1661年)所铸钱。
顺治元年,在北京于⼯部、户部开设宝源局、宝泉局铸币,后随着天下统⼀,在各地开设钱局,钱币上⽤楷书写着“顺治通宝”。
清代的四种官方货币那种最受欢迎

清代的四种官方货币那种最受欢迎穿越到古代,拥有什么东西最重要呢?房子,粮食,衣服?No!是钱!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有了钱,什么买不来呢~ 所以,为了能够顺利在清代北京生活,咱们首先要知道清代的钱是啥。
由于清代包含了近现代,所以也包括了货币近现代化的过程,在用钱的时候,请一定要分清时期哦~大体来讲,清代的官方货币有四种,其中两种贯穿整个清代,另外两种基本上是晚清才有的。
让我们分别来了解它们吧!银子:白花花的银子,大家在各种电视剧里一定没少见到。
清代大宗的交易,一般都是使用银子来计算的。
在使用银子的时候,单位是“两”,在“两”之下则有“钱”“分”等单位,换算比例为1两=10钱,1钱=10分。
清代各种重量的银两:清代湖北“光绪五年月江汉关乾裕号匠蔡春”五十两银锭重量:1880克江汉关税锭系中国海关税锭重要品种之一清云南“香港东京河内海防”戳记二十五两协饷锭重:925.5克清代山东“泰峰峻十足色”双戳十两银锭锭面加打“ ” 戳记二处重量:382.8克清代山西“陵川县”五两腰锭重量:180.6克原光,保存良好山西省打州、县名戳记之腰锭十分罕见清陕西“武功张有”四两银锭重:121.8g清云南“道光十四年”三两单槽银锭重:81.8g清云南“彭恒昌”二两半单槽银锭重:70.8g清四川“临关”一两半银锭重:42.8g清“寿”字一两银锭重:35.7g铜钱:铜钱也不需要多说,我国古代几乎历朝都是以这个为主要货币的,在清代也一样。
一般小宗的交易,都是用铜钱来计算的,而且因为跟银子比起来简单一些,所以更受欢迎。
清代的铜钱,由官方所造的叫做“制钱”。
而各地也有私铸的铜钱,成色不一,跟制钱不一定等价。
北京一般都用“制钱”,所以这里主要讨论制钱。
制钱的单位一般为文,也就是一枚制钱是1 文钱,又将1000 文称为“吊”或“贯”。
另外,清代还短暂发行过“大钱”,也就是面额比1文钱要大,如咸丰朝即有“当四钱”、“当五钱”乃至于“当千钱”。
清朝钱币大全,包括铜币、铜钱、银币、纸币等

清朝钱币大全,包括铜币、铜钱、银币、纸币等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清朝的货币最大的是银子,但一般百姓很少用到。
下面是银元,银元一看面值,二看成色。
相当于百元钞票。
银元下面铜板,铜板上印的一般都是“元宝”或“重宝”,这种相当于几十元钱币。
铜板下面是铜钱,就是“孔方兄”。
外圆内方。
这种相当于现在的硬币。
清朝铜钱大全
天命通宝
天聪汗钱(满文)
祺祥通宝
崇德通宝
顺治通宝
康熙通宝
乾隆通宝背天下太平
雍正通宝
乾隆通宝
嘉庆通宝
道光通宝
咸丰通宝
同治通宝
光绪通宝
宣统通宝
太平通宝
宣统通宝
清朝铜元
光绪元宝(铜币各省份造)
大清铜币(各省份造)
清朝金币
大清金币背面
大清金币
清朝银币大全
乾隆宝藏(还有嘉庆宝藏,道光宝藏等)
光绪元宝(银币各省份造)
宣统元宝
寿字银币
大清银币(各省份造)
北洋壹元
中外通宝
大清纸币其业务主要是兑换银钱和印发钱票银票。
起着配合制钱和纹银、发挥支付手段的作用。
清朝货币制度

• (三)银两制度的落后性
银两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具有很多缺陷。 其落后性表现在:形状和重量不合用,名称和种类过于复杂,成色高低 不齐,平法大小不一,铸造分散,铸造分散,流通极为不便。
二 自铸银元
• 原因 • 第一批银元 • 演变
• 原因:一方面,由于银两制度的落后性,造成流通不便;另一方面经 咸丰、同治 至光绪初年,外国银元大量流入中国,对中国金融 危害甚 大
• (二)自制铜元 • 1990年(光绪二十六年),两广总督李鸿章于6月开始试铸铜元 • 1910年,清政府颁布《币制则例》,将铜元的铸造权收归中央 • 1911年,清朝被推翻。铜元陷入紊乱局面
•影响
•以下是一些清朝货币的图片
•谢谢大家!
• 1887(光绪十三年)清廷准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东省设厂试铸银元。 • 1889年开始铸造第一批银元
三 从制钱到铜元
• (一)制钱的落后性
•
1 统治者对制钱贬值(轻重,减色)。由此对人民散铸造的政策,各地各自为政。私铸的现象无法杜绝,导致
制钱纷繁杂乱
•
3 各省各地划地为界,导致制钱流通有很大局限性
• (一)实银两 实银两是交易时接受的现银
实银两
• 1.实银的种类 ·名称·重量 • 2.实银的成色 • 3.实银的称量
种类
• 由于清朝时全国各地衡至不统一,因此同是所谓两,种类却很多。总 起来说,可分位官平和市平两大类。
名称
• 清朝作为货币流通的银锭,形式不一。大体有以下四种:一是元宝,也 称宝银,因形似马蹄,故亦称马蹄银,大元宝约重五十两。二是中锭, 约重十两,多形似秤锤,也有马蹄形的称小元宝。三是镙子,亦称小 锭、小镙,重一二两到三五两不等,一般作馒头形,也有别种形式的。 四是福珠,又称滴珠、粒银,形如珠粒,重量不等多在一两以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品篇;清代货币]清朝货币介绍清朝时期的货币的种类及
面值
清朝的货币银子下面是银元,银元一看面值,二看成色。
相当于现在的百元钞票。
银元下面铜板,铜板上印的一般都是“元宝”或“重宝”,这种相当于现在几十元钱币。
钢板下面是铜钱,就是“孔方兄”。
外圆内方。
这种相当于现在的硬币。
从搜藏价值上看,成色,面值、质地、发行数量、现有数量都是价值的直接决定者。
从当时使用的价值上看,不同时代不完全一样。
早期康乾盛世时国家有钱,就不值钱,后来多次赔款,国家没钱,就值钱。
清朝货币-清代制钱清代通宝钱币后金在进关前就开始在关外铸造货币,努尔哈赤天命年间,铸造了满文的天命汗钱和汉文的天命通宝。
皇太极时又铸造了满文大钱天聪汉之钱。
顺治年间开始铸造顺治通宝,共分5种样式,一式为顺治元年铸造的,是一种仿古式的货币,正面铸有顺治通宝,背面是光背的。
不久就又铸了2式货币,正面还是顺治通宝,反面是铸钱的汉字局名,如工,户,东,福等。
三式是顺治10年铸造的,是一厘钱,反面铸有一厘
和钱局名。
一千文合银一两。
四式货币是在顺治17年铸造的,反面有满文宝字和满文局名,五式也是这一年造的,钱背面有满汉文的钱局名。
康熙年间平定三藩之乱,而吴三桂等人在叛乱时期也大量铸造过货币,吴三桂铸造了利用通宝,
有光背,背面有云字,贵字,一厘,二厘,五厘,一分等。
其子吴世潘洪化年间又铸造了洪化通宝。
福建的耿精忠则铸造了裕民通宝,分一分,一钱,浙一钱三种。
康熙朝自铸的货币有两种,与顺治钱的第四式和第五式相同。
雍正年间后,清帝铸钱就只按顺治5式,即钱背面标满汉文局名而铸造,此后又铸造了乾隆通宝,嘉庆通宝,道光通宝。
咸丰年间,正值太平天国起义,清政府因财政紧张而开铸大钱,人为的搞通货膨胀。
分为3类,一是通宝,是小平的铜铁铅钱。
一为重宝,为当四至当五十的大钱。
还有一种是元宝,为当百及当千的大钱,这些货币各地都有铸造。
清代货币比较珍贵的当属慈禧时期铸造的祺祥通宝和重宝,这种钱本准备在咸丰皇帝死后用的新年号钱,由于慈禧发动政变,改年号为同治,这种钱没有铸多少就停铸了,因而较少,祺祥年号只用了69天。
同治年间只铸造了通宝小钱和重宝当十钱。
光绪初年,只铸通宝小钱和重宝当十钱,后慈禧下令从国外进口造币机器,用机器铸造制钱。
宣统年间只铸造了宣统通宝,有两种,一种较大,一种较小。
清代铸币分两大类,一类是中央造币厂铸造的,令一类是地方造币厂铸造的。
太平天国时期,也曾铸造过货币,就是太平天国钱,但是国字从口从王而不从玉,成为太平天国货币的一大特色。
此外太平军还铸造过一种中国最大的货币大花钱,数纪念币性质。
与太平天国同时在上海的刘丽川领导了小刀会起义,铸造了太平通
宝,钱背面有星月纹。
以表示“明”,寓意反清复明。
1865年,广州的天地会进军广西建立了大成国。
在李文茂的领导下,铸造了平靖胜宝,李氏自称平靖王。
清朝货币-清代银两清代银元清代的银两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道光年以前的,一类是道光年间以后的。
清代银两有多种形状。
直隶银两形状多为船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为重50两,另外一种重10两。
山西银两以重50两的大银锭为多。
另一种为小元宝,束腰形。
陕西的银两多为椭圆形,分为2种,一种重10两,一重4两左右。
江南的银两除重50两的船型元宝外,另一种重5两左右,形如猪腰子的腰锭。
甘肃银两有三种,一种为重50两的方锭,形如正方形的砖块,多为民国年间铸造。
一种为4两重的圆锭,最后一种为重2两左右的葫芦状的银两。
四川主要铸造10两左右的圆锭。
云南银两,前期是方锭,后期状如马鞍或牌坊,重量分10两,5两,2两半左右三等。
贵州银以茶花银锭最有特色,一般重10两左右,另有重5两,10两的圆锭。
湖北除有重50两和20两重的船型银锭外,还有重5两,10两的圆锭。
湖南银两锭近于长方,略束腰,一般重10两左右,,另外还有一种重50两的龟宝,因锭面两耳特低,形如乌龟,故名。
江西银两以50两重的方宝最多,另外还有10两左右的圆锭。
又有5两重的方锭。
安徽有50两的船锭,和10两重的方锭。
江苏银两分重50两的船型元宝和5两左右的圆锭。
浙江以重5两左右的圆锭
为多。
福建除有50两的船型元宝外,多为重10两左右的圆锭,也叫馒头锭。
广西和广东则以重10两左右的形如砝码的银锭为多。
东北地区多为重50两的船型元宝,因形制特别,锭面两耳特长,故俗称大翅宝。
新疆通行重50两的船型和方形元宝。
一直到1932年国民政府宣布废两改元后,中国的银两才退出了流通领域。
清朝货币-早期银元清代早期银元中国最早的银元是仿铸的外国银元,如西班牙银圆和墨西哥银圆。
咸丰年间时,上海的一些银号也铸造了一些类似银元的银饼。
福建漳州铸造的漳州军饷,是清政府为了支付当地驻军的军饷而用土法铸造的银元。
现在这种银元一般分为3类,一是面文为漳州军饷,第二种是上面的戳印特别多,三是上面的文字为谨慎或谨性。
在台湾,道光咸丰年间,由于农民起义,铸造了三种军饷,寿星,花篮,剑枰,重7钱2分,上有库府2字。
这是台最早的花篮银元,称为如意银元。
清朝货币-清代纸币清代纸币清代有三个时期发行纸币。
一是清初顺治年间发行的顺治钞贯,二是咸丰年间发行的纸币,分政府发行的大清宝钞,户部官票和地方金融机构发行的纸币。
三是光绪年间,清地方金融机构---官银钱号,发行纸币。
顺治8年,由于政府军用孔急而发行了顺治钞贯,10年后就收回废除了。
咸丰朝的纸币分2种,一种是户部官票,又叫银票,从1两到50两,另一种叫大清宝钞,又叫钱票,面额从250文到50千文,十万文不等。
光绪年间,各省大
设官银钱号。
开设官银钱号的目的为通圜法,裕财政。
由于官银钱号纸币多和当地硬币挂钩,因而纸币种类和面额极为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