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大学生社团组织建设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校大学生社团组织建设的思考
摘要: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的群众性组织,也是引导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渠道。
文章从当今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的现状出发,概要分析了高校学生社团的类型、特征以及活动方式,阐述了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同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具体措施,旨在引起充分的重视。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社团组织;建设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的群众性组织,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产物。
在不同的时期,高校社团类型有所侧重、活动方式不一,但就总体而言,高校学生社团活动一直是丰富多彩的,它反映和体现着广大青年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新知的倾向,创造和渲染了高校的文化氛围,成为校园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一、高校学生社团类型、特征及其活动方式概要分析
(一)类型
从高校社团的实际情况看,社团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综合性社团。
如学生会、研究生会等,它们的规模较大,综合性较强,内部常常又设立许多机构,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很大。
2、理论性社团。
如大学生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班级“学党章、学理论”双学小组,它们的政治理论性加强。
3、专业性社团。
如机械协会、电子协会、电脑协会、焊接协会、制冷协会、海模协会等。
这类社团人员以本专业和相关专业为主体组成,也有跨系、跨学科的。
它们的宗旨是研究专业学术问题,提高理论的实际运用能力。
4、文体性社团。
如文学社、棋牌协会、吉他协会、美术协会、集邮协会、电声乐队、曲艺团等,他们在同学中影响很大。
5、新闻性社团。
如大学生通讯社、大学生记者团、大学生信息中心等。
这类社团能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6、服务性社团。
如大学生勤工助学中心、爱心社、大学生实用技能培训中心等。
这类社团以智力和体力为社会、为校内师生员工服务。
(二)特征
1、自发性。
有些社团的成立往往起源于几位或一位同学的倡议,完全来自于同学的自发感情。
2、自主性。
学生社团的日常管理、活动设计和发展等一般由该社团的同学们自主决定,学校和指导老师一般只作建议,对其内部事务实行宏观调控。
3、群众性。
学生社团存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一般大学生参加一个社团,有
人还参加几个社团,成员数量众多。
4、专门性。
社团一般都有明确的活动方向和范围。
5、松散性。
社团成员一般进退团自由,社团成员组成不稳定,许多社团组织较为松散。
(三)、活动方式
高校学生社团的活动方式多姿多彩,主要有:
1、举办讲座、学术报告、讨论会、交流会、读书会等;
2、出版刊物、文集等;
3、举办各种文体竞赛活动;
4、举办各种技能培训班,为师生提供各种服务;
5、开展社会调查及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为社会服务。
二、高校学生社团的作用
社团,是大学生展示才华的重要阵地。
各种社团活动,使青年大学生得到各种锻炼,对他们成才起到积极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完善了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社团活动是专业教学的延伸,它有利于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并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
例如,理工科的大学生参加文科性的社团,可以学到人文方面的知识,反之,文科的大学生参加理工性的社团可以学到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
2、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组织社团活动,可以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活动能力;社团活动需要各方面的支持配合才能完成,要完成活动任务需要和各种人打交道,这可以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学生社团由于其形成的特殊性及其成员间的特殊性,为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发挥、人际关系、情感交流提供了比较舒畅的环境,有益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竞争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并且成为每个人必要的基本心理素质,而大学生社团活动也为他们竞争意识的实现提供了表现的舞台。
总之,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提高了同学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3、促进大学生道德建设。
学生社团活动在大学生道德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社团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以引导大学生进行广泛深入的理论探讨,促使广大同学更理性地面对社会,更加深刻地反省自身,更加积极地追求真理,从而为他们建立正确、健康的道德观、人生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社团活动可以发动同学广泛深入社会实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造学校和社会的人文环境,从而净化自己的内心世界。
社团活动可以引导大学生投入健康的文体活动,锻炼健康的体魄,提高艺术修养,从而达到净化心灵、提高道德水准的目的。
由于学生社团贴近同学,贴近生活,贴近自然,因而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4、有利于繁荣校园文化,促进学风校风建设。
目前,高校学生社团数量的不断增加与人数的不断增多为校园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很好的群众基础。
众多社团的存在为丰富同学的业余生活创造了条件。
社团活动的有益开展,有利于把大批大学生吸引到健康发展的道路上来,避免部分学生因无所事事而从事一些对自身发展不利的活动,从而有利于学校的稳定与发展,对于正确引导学生培养他们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社团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智力,又培养了健康的情趣,陶冶了情操。
社团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对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学风校风建设,从而使高校充分发挥其育人的功能,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合格人才。
三、要努力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引导和管理
(一)高校学生社团不足点分析
从目前高校学生社团的实际情况看,主要暴露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个别社团的建立不符合规章制度,它们有的未经有关部门的批准开展活动,有的社团超越大学生的活动范围而为学校禁止;
2、社团组织机构不健全,管理混乱。
有的社团负责人甚至拉帮结派,有的甚至不展开活动;
3、部分高校尚未把学生社团纳入学校教育管理系统,虽成立教育管理部门,但缺乏指导教师,因而放松了对社团骨干的培养和社团建设的指导。
社团还游离于学校的思想教育方式,从而使学生社团中出现的一些消极因素得不到及时的克服和纠正,影响了社团的健康发展;
4、有的社团的经费、场地等硬条件得不到保证。
影响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
5、部分社团如“老乡会”、“同乡联谊会”等,带有狭隘的地域观念,以同乡义气为纽带,不利于同学健康成长。
(二)加强对高校学生社团的引导和管理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是学校学生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灵活的方式。
强化对学生社团的引导和管理,是学校校风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在实际工作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认识。
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与育人,即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上面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社团在高等教育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社团组织及其活动是反映校园文化和学生思想状况的晴雨表,是学生精神家园的一个建构场所和人才
培养的基地,因此对高校学生社团的作用要给予充分的重视,使学生社团在高等教育改革中发挥积极作用,更好的促进人才培养。
2、加强领导。
要建立和理顺学生社团的领导体制目前许多高校授权团组织负责学生社团的指导和管理工作,因而,团委要认真负起责任,指派专门人员担任社团指导教师或担任社团协会的秘书长,对社团进行直接指导。
3、建章立制。
管理部门要科学到制定社团管理、奖惩的规章制度。
要明确各个社团的宗旨、性质和成立程序。
各个社团也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制订相应的具体规定,如经费使用规则、会员例会制度、团内纪律规定等。
要定期进行社团的清理和检查。
4、培养骨干。
社团干部是学生中的骨干,他们直接关系到社团组织能否健康发展,因而,要加强社团干部和骨干队伍的建设,要精心挑选社团负责人,要把能力强、业务精、具有奉献精神的同学作为社团的骨干,要加强现有社团成员的学习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作用,
5、积极引导。
高校党团组织要帮助学生社团确立正确的宗旨和发展方向,引导社团积极开展健康的、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
学校要在经费、场地等方面给予支持,在业务上进行指导,充分发挥社团的作用。
6、探索新路。
作为学生自己的群体,学生社团必然也会出现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
因此,我们也要从新形势出发,用新的思维方法对学生社团进行新的评价和新的认识,要探索新的管理方法,更好的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使学生社团成为高等教育中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部分和阵地。
当前,高校党团组织要加强对知识性、学术性和科技性社团的扶植和引导,使社团真正为广大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