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炼字技巧点滴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词炼字技巧点滴谈

古人写诗填词特别讲究“炼字”。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谴词时进行精细地推敲和创造性地搭配,使所用的字或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炼意”,也就是更好地表达诗歌的意境。古人炼字,不出炼实词和炼虚词两个方面。只有把握古人炼字的技巧,才能掌握古诗鉴赏的钥匙,更好地理解诗词全句乃至全篇的意蕴。

标签:炼字锤炼实词锤炼虚词

众所周知,古人写诗填词最讲究“秀”和“隐”两个字,文字要美,寓意要深。他们往往“用意十分,下语三分”,特别讲究”经济性的原则”,力争在刹那间见终古,于微尘中显大千,因此留下了很多“炼字”的佳话趣闻。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也非常愿意为炼字而苦。韩愈和贾岛“推敲”的故事是众所周知的“炼字”佳话,孟郊感慨“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杜甫决心“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我们深切感受到古人“炼字”的艰辛,也由衷敬佩他们对诗歌语言追求的执着。

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谴词时进行精细地推敲和创造性地搭配,使所用的字或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便会令全句游龙飞动、使人拍案叫绝。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张先的《天仙子》一词时说:“云破月来花弄影”中,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风弄花影,词人把云、月、花都拟人化了,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时,“弄”字化静为动,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充满生机与情趣。王国维评价宋祁《玉楼春·春景》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认为著一“闹”字境界全出。红杏盛开,枝头蜂蝶嬉闹,春意盎然,如把这“闹”字换成其他字眼,都没有“闹”字来得生动有活力。

诗歌中的“炼字”,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炼意”,也就是更好地表达诗歌的意境。“炼字”必须以“炼意”为前提才具有价值。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一枝红杏出墙来”,“字”是出墙红杏,“意”是满园春色。因此,有字无句或无篇,是不足取的。只有篇中炼句,句中炼字,切合题旨,适合情境,做到语意两工,这样炼出来的字才能真正精光四射。清人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云:“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此语道出了炼字之本质。杜甫诗《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中“坼”“浮”两字别具神采,历来为人称道。洞庭湖作为吴楚分野,将方圆千里之地分裂为二。这两句诗是形容洞庭湖水浩淼无际,波涛汹涌,日夜不停地把天地日月浮动在水面上。简短的十个字,融进诗人丰富的想象,写出洞庭湖开阔的视野,雄浑的气象,壮阔的气势。诗人写这首诗时,正羁旅他乡,穷困潦倒,既老且病,寄身孤舟,为什么要把洞庭湖写得如此雄阔?又为什么能把洞庭湖写得如此壮观?结合全诗可以看出,个人的落寞凄凉没有影响诗人对湖光水色美景的欣赏,

更没有阻隔诗人对万里关山烽火硝烟的关注。忧国伤时是杜甫执着一生的情怀,正是这种伟大的胸襟,才成就了如此雄伟的意境;如此意境必须要如此精当贴切的语言方可担当。

可见,古人“炼字”,主张意胜,巧用一字,境界大出。古人炼字的过程,是一个“沙里淘金”的语言筛选的过程。细致观察,亲身体会,纯熟的技巧,使诗人达到了用词精确、造语极得体的程度。那么,古人是如何炼字的呢?

其实古人炼字,不出炼实词和炼虚词两个方面。

第一,锤炼动词

动词在诗歌里具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的神奇作用。在勾勒形象、传情达意、摹写物态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而诗歌语言的“凝练”特点在动词的应用上,也表现的最为突出。欣赏古典诗词中那些精妙的动词,我们只要翻开古典诗词集,就如仰望夏夜晴空,星光灿烂,目不暇接。

李白《塞下曲》第一首:“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随”和“抱”这两个字都炼得很好。鼓是进军的信号,所以只有“随”字最合适。“宵眠抱玉鞍”要比“伴玉鞍”“傍玉鞍”等等说法好得多,因为只有“抱”字才能显示出枕戈待旦的紧张情况。杜甫《春望》第三四两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和“惊”都是炼字。它们都是使动词:花使泪溅,鸟使心惊。春来了,鸟语花香,本来应该欢笑愉快;现在由于国家遭逢丧乱,一家流离分散,花香鸟语只能使诗人溅泪惊心罢了。孔尚任《哀江南》中“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使人想见当年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包含今昔对比、时过境迁、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穿”,化静为动,“拍”,不用击打,有面积,更有气势;“卷”,不用激或者掀,突出形态美,与下文的“江山如画”相对应。

第二,锤炼形容词

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尤其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在诗词鉴赏中尤应重点关注。

被誉为“秋思之祖”的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一句。“藤”和“树”两个字给我们的感觉是绿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加一个“枯萎”的“枯”字,生机没了,活力没了,颜色也换成黄色了。不仅如此,加一个“衰老”的“老”字,连体形都变得我们无法忍受了,沧桑之感顿出。而“昏鸦”的“昏”字,不单单是让光明离我们而去,而且思乡之情也渐露端倪,至于后面的“断肠”,也就是水

到渠成的事情了。“古道西风瘦马”句则妙用一个“瘦”字,使读者由此想象到旅人奔波不息的艰辛、困顿和内心的悲愁,足可见思乡之苦之切了。

陆游《诉衷情》中“尘暗旧貂裘”一句,形容词“暗”是使动用法,意思是“灰尘使貂裘的颜色暗淡了”。在这里,一个“暗”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之暗淡画面,心情饱含惆怅。“暗”字既含动词“使”的意思,又含形容词“暗”的意思,一石二鸟,十分简练。

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四字,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绿肥”指雨后绿叶光润、舒展、肥大;“红瘦”指雨后红花受损凋零,飘落不堪的样子。一个“肥”字,一个“瘦”字,说明了女词人对雨后花情的深切了解,体现了作者恋花、爱花、惜花的深刻程度,可以想见,女词人可能用过“绿大红小”“绿深红浅”“绿盛红衰”等,但这些字词都无法反映细腻逼真的雨后花情,更不能表达词人对春光一瞬和好花不常的无限惋惜之情。所以“肥”“瘦”二字特别传神。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更是千古以来被人传诵的炼字典范。

第三,锤炼数量词

数量词大约和讲究概念与逻辑的数学、物理有某种密切的关系,因此,从文学特别是诗歌的角度来看,它似乎是枯燥乏味的。其实不然,优秀诗人的笔就仿佛是童话中一根可以使沙漠涌出绿洲的魔杖,那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却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齐己《早梅》诗的“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其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拜郑谷为“一字师”。为什么呢?因为“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所以“一”字炼得好!不仅暗合题目中的“早”字,而且一枝梅花傲然怒放于皑皑白雪中,愈发显得梅花是那样的清奇、香绝、孤艳,极富意境美。而从感情上,“一”字则能表现出诗人突然发现梅花时那种难以言说的惊喜之情。一个“一”字,看似平常,却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妙传了人物心绪,还让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换了“数”字,是决然不会有这样的表达效果的。

杜牧的《江南春》中“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写得特别好,它概括了江南的大好春光。“千里”一词,紧扣题目,极言江南地方之大,景物之多,也反映了作者胸怀宽广、目光远大。如果像明朝人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的“千里”是”十里”的误作,把“千里”换作“十里”,不但诗不对题,意境不够开阔,而且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也相矛盾。可见“千里”是作者精心锤炼的一个数量词,不能随意改之。

第四,锤炼虚词

虚词也可炼得极为传神。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写眼前的景象是落花飘零,流水自去。由盼望书信的到来,到眼前的抒写流水落花,词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