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微处品出语文的味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细微处品出语文的味道

语文的味道是书声琅琅不绝于耳的动听的味道,它要求学生能读正确,读通畅,有真情;语文的味道是不断咀嚼言语咀出的“芬芳之味”,它要求师生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语文的味道是师生对话不断“碰撞的味道”。于细微处品语文的味道,追求的是百川归海层层推进,讲究的是汉语所特有的音韵意味的传诵。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在细微处见真味?

一、魅力全在情深处

教师要把高涨、积极的情绪,慈善、微笑的面孔,刚毅、自信的眼神带入课堂,让学生感到教师的热情、和蔼可亲。这样,学生学起来才轻松自由,思维才异常活跃,才敢大胆地想象,深究课文中的问题,对某些问题才敢于质疑,敢于评论,课堂气氛才显得活跃、热烈。要引导学生把文化哲学层面的分析方法转化为“还原”和“比较”的方法,还原重在特定语境词语的语意还原。其次就是词语本意的用法还原;“比较”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常用删除或者改换词语造成新的语句,使之与原来的语句在语体雅俗、意义轻重、情感深浅、修辞润色等方面体现出差异。师生要在读中感悟,划下自认为美的句子,并注上旁批,读透了才悟得出,才能有感情地读出来,品读课文精彩片断是一节课的精华。

如《项脊轩志》教学片断:

片断1:读中悟情:①用低沉缓慢而富于情感的范读感染学生,

将学生带入语境。②请学生用平缓的语调反复地试读体味,再请个别学生读,老师在一旁指导并带领其他学生析读。③轮番朗读后,感受归有光深沉的身世之感和思亲之情。在这里,通过各种富有情感的读,让学生体悟到归有光那种由内向转为外露,由沉稳渐趋于强烈的感怀的愁绪。

片断2:“喜”之解读:师:作者认为居住在项脊轩“喜”在哪里?请仔细分析每一要点。

生1:变化可喜。写字书斋项脊轩的小、旧、破、漏又阴暗,使人感到颇有情趣,与下面写修葺后的项脊轩形成鲜明的对照,变化可喜。

生2:环境可喜。清静优雅“借书满架”,“偃仰啸歌”,读书之乐,以有声反衬静,用“影动”来衬托,用“珊珊”来渲染,既描写出了桂树的摇曳多姿,又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恬静,这是一幅幽雅、美好的画面。

生3:独处可喜?在我们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实在再难找到这样的桃花源式的独处之所了,就是找到地方,也难找到这样的心境了……

师:3号同学从相反方向对课文进行了解读,谁能说个小故事证明快节奏社会里人心浮躁呢?

为什么这个片断要这样详细分析呢?因为这段写喜悦的心情,恰与下文写可悲的事相映照,它表达了作者在项脊轩中读书怡然自

得的情趣和对项脊轩这种深挚的眷恋之情,是贯穿全篇的一条感情线索。

在教学中,教师适时地融入自己的某些情感,有时更能激发学生的热情,用自己的情感溶化学生,用自己的心唤醒学生的心,能让学生和文本产生共鸣,达到内化语言“唯我所用”的目的。

二、“教文”更要重“立人”

教育无小事,育人是大事。在具体的“教文”过程中,大家往往更多地关注明处和大处,而忽视细处和一些惯性的东西,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似乎表现得更为严重。如果你留心,就会发现学生的课桌上几乎看不到词典了,有的只是大量的“练习”。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概括、提炼、加工、整理这个实打实的操作过程,被所谓的“原生态”“汰”去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的人格历练的真过程,却被绕越甚或取消了。教师要教学会学生用字典、做笔记,多练“自得”的功夫。前不久,笔者听《琵琶行》一课,教学片断如下:“‘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这两句诗中的“明月”有什么作用?有学生答“表现琵琶女的悲伤,衬托了江水的凄寒”,还有学生答“抒发了作者对琵琶女婚姻不幸的同情”……学生的答题明明语言不够准确,不够到位,不够利落,不够充分,教师只是打哈哈,报喜不报忧。我们要教学生用心掂量口头回答问题的词句,使语言更合理、规范、顺畅。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教会学生自批自纠课后练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教文”和“立人”

有机地融合,培养学生自主精神、介入意识、担当情怀和独立人格等,要把许多重要的细节做实做到位。

三、于细节处求涵泳

细节是大自然微妙的变化,“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是亲人暖心的关爱,“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是少女执著的爱情,“妾拟将身嫁与,杏花吹满头。一生休。”……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课本中的经典文本,挖掘、剖析其中的细节描写,使学生领会细节描写的精妙之处,并初步掌握细节描写的技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训练学生用独具的慧眼、敏感的听觉和细致的心将所见、所闻、所感,不易为人察觉的细节挖掘出来,达到“借一斑略知全貌,以一目尽传精神”的目的。

如《红楼梦》选读教学片断:

片断1:多媒体出示:“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师:本段文字选取了哪些细节刻画人物?

生1:这段文字选取眉、目这个细节来描写,写形;生2:选取“泪光”“娇喘”“行动”这些细节则是写态,一静一动,动静结合,把一个袅袅婷婷的林妹妹形象刻画得传神自然。

片断2:“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

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的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的知己,既你我为知己,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呢?……我虽为你的知己,但恐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的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间,不禁泪又下来。待要进去相见,自觉无味,便一面拭泪,一面抽身回去了。”出示这个段落后,让学生在探究中,明了这一段复杂的心理过程,是黛玉听到宝玉在人前赞扬她而感发的。作者从喜、惊、叹、悲四个方面分别加以细致描写,让人洞悉了黛玉的内心世界。

总之,好的语文教师,好的语文教学,需在“细微”处做文章。一节好的语文课,就像一首意味隽永的诗,一曲余音绕梁的歌,一幅意境深远的画。优秀的语文教师都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注意教学中每一个细节,情到细处课自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