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短文二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10短文二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弄懂句子的含义。
2.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重视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提高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答谢中书书》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1.重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
第1课时
《答谢中书书》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周围的一切美吗?也许你忙碌于繁重的学业中,无暇欣赏,但当你抬头远望的一刹那,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天的晴明,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树的健壮,无不让你心动神摇。今天我们学习的《答谢中书书》就是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让我们一同去欣赏。
二、资料助读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齐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号华阳隐居。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经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陶隐居集》等。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文题中的“答”是“回复”的意思。“谢中书”,即谢征,字玄度,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
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未
复有能与 为乐者(连词,和)(2)与⎨念无与 . . .
. .
.. .. . . ⎪ 步于中庭(一起)⎩相与 ⎪ . ⎩ . ⎪ . “
三、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
1.生字注音。
夕日欲颓(tuí) 能与其奇者(yù)
2.重点实词 (1)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2)四时俱备(四季) (3)晓雾将歇(消散) (4)夕日欲颓(坠落)
(5)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 3.一词多义
⎧夕日欲颓(将要) (1)欲⎨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
⎪ . .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3)自⎨
⎪⎩自康乐以来(从)
4.词类活用
夕日欲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坠落)
5.古今异义
(1)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2)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精神萎靡) 四、研读课文
1.看课文注释,了解大意。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2.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全文可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中间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 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而后分“晓”与“夕” 两层来写,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
3.“答谢中书书”中的两个书该如何理解?
书①:中书,南朝时候的官员称谓。书②:即书信,是文体的一种。由此我们知道, 答 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给谢中书的一封信。
4.作者笔下的景色很美,请问,美在哪里?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 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 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 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
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 ⎧⎪
写景⎨ ⎨
晓雾将歇⎪ 日变景⎪ ⎩ ⎩
夕日欲颓 . .
. .
⎩ 5.“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 行间,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 得意之感。
五、课堂小结
孔子曾经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今仁人智士用他们脍炙人口的文章写尽了山川
草木的秀色,让我们去品味,让我们去感怀。其实,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用它那多姿多彩和 真切自然的灵性感染着我们,只要我们用明亮的大眼睛,用宽广的胸怀去发现,去感悟自然, 感受生活,我们的阳光将会变得更加灿烂,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无限的美好。
六、板书设计
⎧总引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仰视——高峰入云 四季景⎨俯瞰——清流见底 答谢中书书 ⎪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 ⎧⎪ ⎨ ⎪⎩ 抒怀
欲界之仙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第 2 课时
《记承天寺夜游》
一、导入新课
月亮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李白有“举头望
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些诗句表达了思乡、伤己、念友之情。今天我们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在咏月诗文中别 具一格,让我们一起欣赏。(板书课题)
二、资料助读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 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其词开豪放一派;其散文著述宏富, 豪放自如。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记承天寺夜游》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 年),作者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
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近乎流放,心情忧 郁。但是,他仍然有进取之心,于是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地 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三、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
1.生字注音。
解衣(jiě) 藻荇(xìng) 遂(suì) 未寝(qǐn) 2.一词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