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
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语言的巧妙性。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文言文,看课题,齐读一遍。
师:你能说说课题的意思吗?(讲的是杨家的儿子)如果今天是用古文介绍你呢?题目应该改成什么?古文有意思吧?(意图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生发笑的同时轻松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
二、初读课文。
师:第一次学文言文,读书很关键,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读准字音,读通顺(读出停顿)(板书)屏幕出示画好了的停顿。
同学们自己练习读读吧,开始!
生自由读课文。
(提醒做到心到、眼到、口到。
)
师:课文读完了吗?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5个学生轮读:(逐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字音读准没有,停顿读好没有?(创设轻松氛围:咱们班有没有姓杨的?哎哟!你们杨家的上辈、上上辈、上上上辈,有一个小男孩,甚聪慧,这是值得骄傲的啊。
)
学生评价,(多音字“为”、儿yìng声答曰)老师要表扬他,这个字音他读得真好。
请你带大家一起来读。
师:我有个小问题,孔君平说:“此为君家果。
”是逗着小孩玩,跟他开玩笑呢,还是挖苦呢?大家听老师读一遍,注意看老师的表情。
谁再来读?
(意图:在评价过程中,反复抽学生读课文,达到读准、读通顺的目的。
)师:你看,表情朗读就有这么大的作用。
下面请大家再读一下课文,配上你的动作、表情那就更好了,读给离你最近的同学听。
如果你的同学都读对了,请表扬表扬他。
(意图:学生互读,检查正音,做到人人过关,字字落实。
适当的表扬更能调动积极性。
)
师:谁来读一遍?想读的都来读。
生(齐读一遍全文)读得不错。
三、疏通文意。
(小组合作学习)
师:同学们读古文哪,不仅要读准字音,读通顺,还要读懂句子。
(板书;读懂)怎么去读懂文言文呢?(借助注释)请大家在小组内互说句意,如果哪位同学说得不太正确,小组同学之间可以互相纠正。
(组长召集)
(学生合作学习交流。
)
(意图:通过合作学习,充分交流文意,克服认读障碍,彻底弄懂古文。
小组的合作学习也培养了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学会互相帮助,共同学习进步。
)
师:意思都弄懂了吗?一个小组反馈句意。
谁能看着屏幕连起来说说文章的意思。
你真了不起。
师:既然读懂了,一定能读得更好,文章不厌百回读,再大声地朗读一遍吧。
(意图:反复的朗读达到熟读成诵,促进记忆和积累。
)
四、背诵积累。
读得真好,看谁记忆超群,现在就会背了,勇敢地试一试。
(板书:背诵)(抽3个学生)谁来挑战?为给你造些气氛,我给你配点音乐。
评价:A生只错了一个字!不得了!握握手吧!B生一个字没错!掌声送给他。
师:大家一齐来背。
看来你们都是“甚聪慧”的孩子。
五、细读悟趣。
师:同学们,刚才老师夸你们“甚聪惠”,那么,课文提到说杨氏之子甚聪慧,又从哪儿能看出来呢?(去文中找找吧,勾画关键词句)
生:“儿应声答曰——”说明他反应很快。
师:好!反应快,思维敏捷,也说明很聪明。
(板书:反应快)
师:还聪明在哪里?
生:孔君平并没有说你姓杨.杨梅也有一个杨.只说了一句话“此是君家果”.小孩马上就听出来了,这说明他很会听。
师:是啊,小孩确实聪明,他听出了孔君平的“话中话”,听出了“弦外之音”。
(板书:会听)再品课文,还能从哪里看出他聪明?
生:“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回答得很巧妙,说明他聪明。
师:的确回答得巧妙。
妙在哪里?
师:解释得非常好,掌声送给她。
如果这个小孩直接这样回答:孔雀就是你家的鸟了!这样回答就不得体.因为孔君平毕竟是来拜见他父亲的,这样会让客人
尴尬!前面加一个“未闻”,看注释,“未闻”是什么意思?(没有听说。
)师:是啊,孔先生,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你们家的鸟啊。
这样既不动声色地反驳了对方,又不让对方难堪。
是不是很有教养啊?(生点头) .
师:他的回答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
生:天衣无缝、无懈可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师:掌声送给他!这个成语用得妙,真是太聪明了!这是会说。
(板书:会说)
小结:大家看,杨氏之子,第一,会听,能够听出话中话;第二,反应快,思维敏捷;第三,会说,回答得十分巧妙。
不但聪明.而且很有教养、有礼貌。
读书就要逐字逐句,咬文嚼字,抓住重点词语细细体会,这样才能读出话中的深意。
(意图:读书和思考结合,读读背背,勾勾划划学会抓住关键词句深入阅读)六、练笔丰满文本。
这篇古文只有短短55个字,含义却很丰富。
如果我们要把它改成现代文就一定要加上自己的丰富的想象,文章才会更加的丰满。
比如:第一句话,“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非常简练,这句话,可以加上什么想象?(杨氏之子长什么模样?)注意,相貌描写一定要体现出他的聪明。
第一大组同学扩写。
师:“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注意是谁?去干什么?主人不在,是哪个人把小儿叫出来的?这里面蕴含着很多动作和对话。
请第二组的同学来写。
师:“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日:‘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他们难道就说了两句话吗?展开想象,一定要通过对话描写把他的聪慧表现出来。
请第三大组的同学写这一段!
(学生分组写作)
师:(10分钟之后)推荐代表来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专心听。
(意图:随文练笔,既降低了写作难度,也将文本进行了更全面的解度和延伸,训练学生书面表达与想象力。
)
师:大家看看,三段话联起来是不是一篇好作文?这就叫《杨氏之子故事新编》
结语:古文读来也挺有意思,这篇短文就选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世说新语》里有很多早慧孩子的故事,比如,让梨的孔融,比如南昌有个孺子亭,是纪念徐孺子的。
这些孩子长大了成为上流社会的名士,《世说新语》就是写上层名士的逸闻言谈的,这样的故事有2000多个。
每一个故事都像《杨氏之子》一样,有一句或几句精彩的语言。
所以,鲁迅对《世说新语》这样评价,读——出示:名士底教科书。
)小朋友有空去读读吧。
今天我们再一次感受了语言这门艺术,同学们掌握好了它,一定会品尝到很多的乐趣。
(意图:将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更多的兴趣去阅读古文。
)
板书:杨氏之子读准
读通
读懂
有礼貌甚聪慧背诵
会说会听反应快
《杨氏之子的解读和思考》
谢家湾小学荣雪梅文言文,即用文言写成的文章。
首都师范大学刘占泉教授把文言教学思路分成“启蒙—入门—提高”三个阶段。
“启蒙”阶段,在小学的中高学段,以“初步积累文言语感、初识文言常用字和大致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为主要任务。
”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五年级下册起,共安排了4篇文言文:《杨氏之子》、《伯牙绝弦》、《学弈》、《两小儿辩日》。
四篇文言文皆篇幅短小,可称“小古文”。
从教材编排意图来看,确是为初中文言文学习奠定初步基础,打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启蒙之门。
“认识清楚了,一切努力才有目标、有方向,不至于盲目地胡搅一阵。
”(叶圣陶语)小学“小古文”教学,应遵循其“小”的特点,启蒙的阶段目标,把握三个一点:“激发一点兴趣”“读出一点韵味”“揣摩一点语言”。
一、激发一点兴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学生初学文言文的“利器”,当首推兴趣。
第一,营造古文氛围,激发兴趣。
因“文言”与“白话”是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学生对文言文有独特的敏锐性,生活中,文言并没有与孩子们绝缘,课中让孩子试用题目形式介绍自己,意在营造学古文的语境。
第二,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兴趣。
“难读”“难懂”造就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畏惧。
我们不妨降低难度,学生不会读,教师范读、带读、教读。
学生不理解,教师可以铺设台阶。
如:《杨氏之子》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理解分了三步:第一,理解生字,引导学生看注释;第二,小组合作,交流中完善理解;第三,抓人物勾画寻找聪慧点,更加全面的理解人物。
三个台阶,放缓了学习的难度,让学生拾级而上。
第三,引发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在教学最后拓展徐孺子、孔融等名士,让学生了解像《杨氏之子》这样的故事《世说新语》中有两千多个,里面有原文、有注释、也有译文,引发学生阅读小古文的兴趣。
二、读出一点韵味。
古人文章妙处,全在“沉郁顿挫”,在沉郁顿挫中,文章精神必显,“读”,反复地读,充分的多种形式的读既是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策略,也是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线索。
对于刚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文言文教学“读”的指导要“实”,要求要适度。
《杨氏之子》的读分四个层次:音、断、意、情。
“音”,字字咬准,读准字音。
《杨氏之子》的教学关注了两类字,一类是多音字“应”、“为”,一类是生字“惠”、“曰”、“禽”。
“断”,正确停顿,读出节奏。
这是文言文朗读的难点,正确停顿,要结合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杨氏之子》中指导了两句难句“孔指以示儿曰”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运用的是突破关键字的意思,根据意思断停顿。
“意”,体会文句,读出意思。
这样的练读要结合文言文内在的意思和情感,一步不能到位,要反复读,且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突破点。
《杨氏之子》是一个趣味横生的小故事,理解文句的环节,指导抓住关键词,准确揣摩,或创设体验的情境,层层深入,体会杨氏子的甚聪慧。
“情”,入情入境,读出情境。
在学生入情入境之时,情感蓄积到饱涨之际,引导读出韵,读出情。
在深入体会杨氏之子的甚聪慧后,引导学生同桌一组,练习对话,看哪组同桌读出了“一个玩笑开得幽默风趣,一个接话答得机智巧妙”的神态、语气。
三、揣摩一点语言
“文言共生”是语文教学的性质,《杨氏之子》,在“文”“言”共生共融中渗透“初识文言常用字”的教学。
“禽”的造字演变,“惠”的通假用法,“孔君平”、“孔”、“夫子”等同一个人的不同称谓,谁为谁设果的省略……语言文字的教学放在文字文化的大背景下,就会扎实而不枯燥,浅白而不浅薄了。
此外,《杨氏之子》分两个层次感受文言文语言的凝练;抓住“甚聪慧”,立足语言,从“言下之意”、“言外之意”来体会听得明,答得巧,从“未闻”体会有礼貌、委婉得体;从“应声答曰”体会接话快、反应快等都渗透了文言文的“语言”揣摩。
其实,教学本文也是教学相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