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及效果评价
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临床疗效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手段,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本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旨在评估该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选取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100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范围为30岁至65岁,平均年龄48岁。
根据患者的病情分为轻、中、重度三组,每组33例。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采用局麻或全麻,患者取俯卧位。
首先进行术前标记,然后进行皮肤消毒,固定椎弓根,麻醉切口部位。
通过留切口进针,置放气囊,经皮肤、皮下组织等,进入硬膜外腔。
经过钝性扩张,椎间孔镜插入体内,显露出突出的椎间盘。
使用镊子、骨钳等器械,将突出部分的椎间盘切除,同时清理刺激根部的骨质增生。
手术结束后,封闭切口,进行缝合。
术后进行疗效评估,根据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和功能恢复情况,采用MacNab疗效评价标准。
结果显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后,100例患者中,优33例,良56例,可10例,不良1例,优良率为89%。
进一步分析不同病情组别中的疗效差异,结果显示,轻、中、重度组的优良率分别为97%、85%、76%,轻度组的疗效优于中度和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与病情有关,随着病情的加重,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增加。
本研究结果表明,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病情严重程度对手术疗效有一定影响,对于严重病情的患者,可考虑其他治疗手段。
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更加全面和准确的评估。
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及效果评价
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及效果评价资料与方法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9例中,男8例,女11例,年龄30~67岁,平均44.1岁。
病程10天~7年,平均病程19个月,其中1~12月7例。
农民9例,工人5例,干部3例,退休职工2例。
临床表现:①大多数病例自诉腰部及单侧下肢放射痛,站立行走及腹压增高时症状加重,伴间歇性跛行;②均有腰侧部侧弯僵硬,活动受限;③均有腰肌紧张,椎旁局限性压痛并向下肢放射;④患侧直腿抬高试验均阳性;⑤肌肉萎缩多不明显,但肌力均明显下降;⑥膝反射或跟腱反射活跃5例,见于病程短者;反射减弱7例,见于病程长者。
治疗:全部采用经椎板间开窗途径椎间盘摘除及神经根管减压术。
用局麻或硬膜外麻醉。
患者俯卧于腰桥上,后正中切口,常规暴露椎板,咬除患侧上位腰椎椎板的下半部分、下位腰椎椎板的上半部分,切除黄韧带,尽量在椎板侧靠近小关节处扩展骨窗,常规切除小关节内侧半。
2例椎间盘突出偏椎间管外口者,小关节内侧半切除不能暴露,则行同侧小关节切除,打开椎间盘以暴露和摘除突出之椎间盘,予椎体间植骨。
2例椎管狭窄患者合并行相应全椎板减压术。
术后视椎板和小关节切除范围,予以弹性腰围或石膏腰围保护,尽早行床上腰背肌锻炼及常规康复。
出院时,大部分患者下肢疼痛症状得减轻,有效率为90%。
所有病例均经随访,平均随访23.5个月。
结果参照改良的Macnab[1]疗效评定标准,本组病例:①优:疼痛消失,无运动功能受限,恢复正常工作,13例;②良:偶有疼痛,能做轻工作,5例,③可:有些改善,仍有疼痛,不能工作,1例;④差:有神经受压的表现,无需进一步手术治疗者。
优良率97%。
其中合并行小关节切除、椎体间植骨的2例中,优1例,良1例;合并行全椎板减压的2例中,良1例,可1例。
评定的同时行腰椎正位及伸、屈侧位X线片检查,所有病例未见腰椎失稳,椎体间植骨者均愈合。
讨论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由于其在LDH中发生率底而易漏症。
后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分析
后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后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
对照组给予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
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及术前、术后3个月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
结果:观察组出血量较对照组低,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较对照组短,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VAS评分、ODI、Lehmann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后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缩短切口长度,降低出血量,促进术后恢复,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后路椎间孔镜;后路椎板开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为临床常见中老年疾病。
该疾病会导致患者腰腿异常疼痛,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标准术式,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创伤大、术后恢复慢。
随着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逐渐受到广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青睐。
本研究选取本院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探究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
对照组女20例,男30例;年龄27~65岁,平均年龄(41.25±7.39)岁;病变位置:L3~4,7例,L4~5,26例,L5~S1,17例;病程4~27个月,平均病程(14.63±4.25)个月。
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临床疗效分析一、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原理及技术特点经皮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简称 PELD)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通过极小切口在患者的腰部进行操作,使患者的腰椎间盘得到有效治疗。
该技术主要是通过利用麻醉和 X 射线引导下,在患者的腰部皮肤上钻取极小孔道,然后将椎间孔镜插入椎间盘突出症的部位,对突出的椎间盘进行切除,达到治疗的目的。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技术特点主要包括微创、创伤小、恢复快等。
相较于传统的开放手术,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术中创伤小、出血少,患者的术后恢复较快,术后疤痕较小,术后并发症较少。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临床疗效1. 临床疗效评价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一项关于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 Meta 分析结果显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并且具有较好的长期疗效。
另一项临床研究显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后,患者的手术效果稳定,且术后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的缓解,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有着良好的疗效。
2. 术后并发症评价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并发症率较低。
一项研究显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并发症率仅为 3.8%,术后出血、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非常少见,且大多数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另一项针对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回顾性研究显示,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具有较低的术后并发症率,对患者的身体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小。
3. 术后生活质量评价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一项关于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显示,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包括身体功能、疼痛程度、心理健康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另外一项研究结果显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患者的自我照顾能力和社交功能都得到了良好的恢复,术后生活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腰椎间盘突出疗效评定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疗效评定标准
一、疼痛程度
疼痛程度是评定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患者通过治疗后,疼痛感明显减轻,说明治疗效果良好。
二、功能恢复
功能恢复是指患者经过治疗后,腰椎活动度、肌肉力量等指标得到改善。
功能恢复程度越高,治疗效果越好。
三、神经功能改善
神经功能改善是指患者经过治疗后,神经功能得到恢复或改善。
例如,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得到缓解或消失。
四、影像学评估
影像学评估是指通过腰椎X线、CT或MRI等检查,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的变化情况。
如果治疗后突出物明显缩小或消失,说明治疗效果良好。
五、患者满意度
患者满意度是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越高,说明治疗效果越好。
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疗效评定标准包括疼痛程度、功能恢复、神经功能改善、影像学评估和患者满意度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综合评估,可以对治疗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腰痛病之一,它的发生率很高,是由于骨质骨髓间盘退行性改变进一步发展所致,当其发生破裂或移位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根受压,造成腰痛、放射痛和下肢无力等症状。
对于一些严重的病例,传统的治疗方法难以控制病情,手术治疗则成为了首选。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疼痛、恢复功能,手术方法包括开放性椎间盘切除和微创椎间盘切除等,其中微创手术是当前的趋势。
微创手术的主要步骤是通过切开皮肤,制作切口进入椎管,通过显微镜下、X线引导下和电生理检查下找到压迫的神经根,将椎间盘突出物切除或抽除,恢复神经根的正常位形,最终达到治疗效果。
那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如何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首先,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疼痛,众所周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主要症状为腰痛和放射痛,而手术后疼痛的缓解是立竿见影的,大部分患者手术后1周左右就可以感觉到明显的改善。
此外,手术治疗也可以避免疼痛的长期复发。
其次,手术治疗可以恢复功能。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神经根受压后,会出现下肢无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手术通过释放神经根的压迫,将神经根恢复正常,患者的下肢无力等症状也会逐渐减轻,恢复正常活动能力。
此外,手术治疗的安全性也是需要关注的。
手术风险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而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风险相对较低,主要的风险可能是出血和感染等。
除非病情较为复杂,否则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概率是比较小的,这需要医生有丰富的医疗经验和手术技术。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手术治疗并非对所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都适用。
只有在传统治疗方法无法控制病情,或者病情非常严重时,才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而且,在手术治疗前需要进行充分的检查和评估,确定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缓解疼痛、恢复功能,并且安全性相对较高。
但是,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以确保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评价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评价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DH)的手术疗效。
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FLDH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以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法进行治疗。
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在术中的手术技巧。
结果:术前患者的V AS评分为(8.3±2.0)分、术后6个月患者的V AS评分为(2.9±1.8)分;术前患者的ODI评分为(63.8±20.9)分、术后6个月患者的ODI评分为(13.8±7.4)分;术后患者的Nakai分级情况为优18例、良7例、中3例、差2例,本次治疗优良率为83.3%。
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预后较好。
标签:经皮椎间孔镜;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DH)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放射性疼痛,部分患者还伴有一定的神经功能损伤[1]。
目前,临床主要以手术法治疗FLDH。
在本次调查中,我院将重点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法对于FLDH的治疗效果,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FIDH患者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患者年龄为28~68岁,平均年龄为45.0岁。
患者病程为1个月~6个月,平均3.0个月。
所有患者均符合下述纳入标准:(1)下肢神经根性发生性疼痛,行骨神经或坐骨神经牵拉试验呈阳性;(2)行CT或MRI 等影像学诊断可见明显的患侧椎间孔内或椎问孔外椎间盘突出;(3)保守治疗3周后无明显效果。
1.2方法30例患者均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具体方法如下:1.2.1术前准备(1)术前健康宣教。
向患者讲解本次手术的麻醉方式、基本流程、大致手术时间,让患者能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2)术中仪器与器械准备。
本次所使用的手术床与手术架均应能透X线,术后还需使用C形臂X线机;(3)试剂准备。
侧路椎间孔镜下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技巧及效果评价
侧路椎间孔镜下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技巧及效果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由于腰椎间盘的膨出或破裂而导致压迫周围神经根或脊髓,引起腰背痛、下肢疼痛、无力等症状。
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其中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腰椎间盘突出物游离在椎管内,并可能压迫神经根或脊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效果有限,难以根治病根,而手术治疗虽能够迅速缓解症状,但手术风险大、创伤大,术后康复周期长。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侧路椎间孔镜手术逐渐成为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方法之一侧路椎间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通过术中显微镜和纤维镜引导下,经皮肤小切口进入椎间孔,直接作用于椎管内的病变部位,减小了手术创伤和出血量,同时保留了椎体结构的完整性,术后疼痛轻、康复快。
此外,由于手术过程中无需剥离肌肉、骨折,对周围组织的损伤也较小,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在实际手术过程中,侧路椎间孔镜手术需要医生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和精准的解剖知识。
首先,医生需准确定位并做好标记,准确找到椎间孔和突出部位。
随后,通过显微镜或纤维镜进入椎间孔,移开压迫神经根的突出物,将突出物清除干净,确保神经根的无压迫状态。
最后,医生需要逐层检查、彻底清理手术区域,确保手术彻底。
通过侧路椎间孔镜下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其手术效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病人术后疼痛明显减轻,下肢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神经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而且,由于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康复快,大大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对手术效果也比较满意。
总的来说,侧路椎间孔镜下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康复快、手术风险低等优点,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对于不同患者来说,手术前需全面评估病情,仔细选择手术适应症,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手术效果的最大化。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及预后评价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及预后评价摘要】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及预后评价。
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考察患者的临床指标情况、疼痛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的VAS评分和ODI指数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口小,康复更快,安全有效。
【关键词】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及预后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我国发病率高,且易反复发作不断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健康,临床症状主要为慢性腰腿部疼痛,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方法,但创伤大,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应用微创理念降低了对患者机体的伤害,为探究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及预后评价,本文总结2017年1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研究作如下报告[1]: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例进行研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3例中男性7例,女性6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为(45.80±15.07)岁;病程0.5-12年,平均病程(3.62±1.21)年;对照组13例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35-77岁,平均年龄为(45.16±15.14)岁;病程0.5-11年,平均病程(3.57±1.19)年,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诊断标准者;2.经CT、MRI影像学检查症状符合者;3.患者无认知障碍,可积极配合治疗;4.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且知情者;排除标准:1.身体虚弱,生命体征不稳定者;2.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或凝血功能异常者;4.突出物钙化、存在肿瘤或伴有骨折者[2]。
脊柱内镜经皮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评价
脊柱内镜经皮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评价目的探讨脊柱内镜经皮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在医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抽取65例作研究对象,对其实施脊柱内镜经皮椎间孔入路治疗,评估其术后腰椎间盘功能康复优良率,并对比其治疗前、治疗后的疼痛程度。
结果本组患者腰椎间盘功能康复优良率是93.85%,治疗后3个月的V AS疼痛评分是(3.15±0.48)分,高于治疗前的(6.92±1.55)分(P<0.01)。
结论脊柱内镜经皮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肯定,可有效改善其术后腰椎间盘功能,并大幅度减轻其疼痛感,可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的理想术式。
标签: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内镜经皮椎间孔入路;疼痛本研究为确定脊柱内镜经皮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对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脊柱内镜经皮椎间孔入路手术治疗,现报道本组患者的术后腰椎间盘功能康复优良率以及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变化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为2015年2月~2016年3月到医院就诊,排除合并椎间盘间隙狭窄明显者、合并腰椎结核和其他脊柱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碍者、心肺腹疾病者、腰椎间盘突出节段在L3/L4段以上以及精神病患者。
本组患者均经体征、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检查等明确诊断为腰椎間盘突出症,且患者存在椎间孔镜手术适应症,腰椎退变不甚严重者,自愿承担手术风险,并在参与本组研究前签订知情同意书。
其中男34例,女31例;年龄为19~56岁,平均年龄为(34.16±4.27)岁;随访时间是5~2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是(11.78±1.06)个月。
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审批。
1.2方法术前对患者进行严格检查,实施影像学检查,并结合其CT、核磁共振等检查确定其腰椎间盘突出位置,完成术前定位后,确定穿刺部位。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摘要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LD),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行PELD手术,观察患者髓核摘除重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对患者随访12个月,在末次随访采用Macnab 标准评定疗效。
结果本组患者髓核摘除的平均重量为(3.0±0.5)g,术中出血量为(6.0±1.0)ml,平均手术时间为(62.0±11.5)min,所有的患者均未出现硬膜撕裂、血肿形成及感染等术后并发症。
随访12个月,末次随访经改良Macnab 标准评价治疗结果为:优20例,良4例,可1 例,差1 例,优良率为92.3%。
结论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符合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早期疗效以及安全性的要求,值得临床推广以及应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疗效;安全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约10%~20%需要行手术治疗[1],而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创伤比较大,恢复时间较长,术后并发症较多[2,3]。
因此,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外科治疗逐渐向微创的方向发展[4]。
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使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例,女15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44.3±11.3)岁;突出节段:L4~5节段14例,L5~S1节段8例,L4~5节段3例,L5~S1节段1例。
入选的病例均经磁共振成像(MRI)证实,保守治疗>6周临床症状没有好转,排除患有其他重大器官疾病患者。
1. 2 方法对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PELD手术治疗:患者取俯卧位,使腹部悬空、双上肢远离躯干两侧。
C形臂X线机正侧位透视定位于腰4/5椎间,于右侧距棘突中线旁开10 cm处作穿刺点,体表标记。
椎间孔镜侧后路与后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价
椎间孔镜侧后路与后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价摘要】目的:评价椎间孔镜侧后路与后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方法: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将行侧后路、后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者分别设为侧后路组(28例)、后路组(32例),收集并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透视次数、术后3个月疗效、并发症及术前、术后3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等。
结果:侧后路组疗效优良率、并发症率与后路组接近(P>0.05);与后路组相比,后路组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住院费用高(P<0.05);ODI评分,组间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接近(P>0.05);组内比较,术后3个月优于术前(P<0.05)。
结论:椎间孔镜侧后路与后路髓核摘除术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且后路手术手术用时短、术中透视少。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侧后路;后路【中图分类号】R68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8-0035-02Evaluation of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by posterior approach and posterior approach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Jiang Jiayong .An Yue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ichuan, 64235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posterior approach and posterior approach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ethods 6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urgical approaches, posterior and posterior lateral line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who were divided into lateral posterior group (28 cases), posterior group (32 cases), were collect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operation time, hospitalization expenses, and the number of perspective the postoperative curative effect, complications and 3 months before operation, 3 months after 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score. Results The curative effect of posterior side group fine rate, complication rate and close to the posterior group (P>0.05); compared with the posterior approach group and posterior group of shorter operative time, less hospitalization expenses and high perspective (P<0.05); ODI score between groups, nearly 3 month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P>0.05); group comparison 3 monthsafter the surgery was better than preoperative (P<0.05). Conclusion The posterior and posterior lumbar nucleus pulposus removal is a more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 the posterior approach is short and less intraoperative.【Key words】 Lumbar disc herniation; Intervertebral foramen; Posterior approach; Posterior approach基于椎间孔镜的髓核摘除术已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e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中的获得成功探索,但椎间孔镜侧后路与后路手术疗效对比的循证学依据仍较为匮乏。
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临床疗效分析一、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原理和技术特点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是一种利用微创手术技术直接作用于椎间盘突出部位,通过椎间孔进行治疗的方法。
其主要特点包括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因此备受患者青睐。
该技术利用X射线透视下的导向针将椎间盘内药物注射到病变部位,同时通过椎间孔镜观察病变情况,并结合激光、电凝等技术对椎间盘进行治疗。
1. 疗效显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疗效显著,大多数患者在手术后即可明显感到疼痛减轻,部分甚至疼痛完全消失。
据统计,手术后90%以上的患者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2. 创伤小、恢复快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特点。
手术切口小,一般无需住院治疗,术后即可进行康复训练,大大缩短了患者的康复周期。
3. 并发症少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并发症极少,主要包括感染、神经损伤等。
经验丰富的医生和规范的手术操作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局限性1. 适应症选择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于病情严重、神经根受压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选择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
临床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从而选择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2. 技术要求高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细致的操作技巧,否则容易造成手术失败、并发症等问题。
医生的专业水平对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3. 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复发风险虽然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疗效显著,但仍有部分患者可能存在症状复发的风险。
这可能与手术后患者的康复措施不当、术后复查不及时等因素有关。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丰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的地位将会更加突出。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这一微创手术技术将会更加完善,为更多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效果。
方法: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SA)和Macnab标准对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状况进行评分和疗效评价。
结果:本组患者无术中硬脊膜撕裂和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 AS评分分别为(8.85±1.25)分、(3.15±0.48)分和(1.79±0.23)分,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参照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64例,良10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92.5%。
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标签:椎间孔镜;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微创性;并发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妨碍人类的正常生活。
传统的保守治疗不能从根本上缓解突出物对脊髓和神经根的机械性压迫,而开放手术存在创伤大、出血多、破坏脊柱的后部结构,恢复缓慢等不足[1]。
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断问世[2]。
由于该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基本上不破坏脊柱的稳定性、患者痛苦小、恢复快等优点,深受医生和患者的欢迎。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是具有代表性的微创脊柱外科技术之一,其优势在于经皮内镜直视下摘除脱出、游离、巨大突出的髓核组织,对受压神经直接进行减压,不破坏脊柱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疗效确切,正逐渐被国内同行所接受[3-4]。
自2012年2月-2013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采用PELD 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术后经1~15个月(平均7.3个月)短期随访,优良率92.5%,现报告如下。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吴春生【摘要】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选取63例LDH患者,入院后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3例中治愈37例、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24%;术后随访3个月,复发率为1.59%,未出现永久性神经损伤、大血管损伤、椎间隙感染、硬脊膜囊撕裂、脊柱不稳等严重并发症病例,仅出现3例口神经根支配区感觉异常,发生率为4.76%,经处理后逐渐恢复.给予LDH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有利于患者腰椎功能改善,临床效果显著,且具有一定安全性.【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7(028)008【总页数】2页(P1512-1513)【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安全性【作者】吴春生【作者单位】平舆县中医院疼痛科,河南平舆 463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3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临床骨科常见退行性疾病类型,也是导致腰腿酸痛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LDH轻则引起患者不同程度腰痛,病情严重或伴马尾神经损害可导致大小便功能障碍,甚至瘫痪,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等造成严重影响,并导致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近年来,LDH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已成为威胁国民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并得到临床足够重视[1]。
目前,手术是临床治疗严重或经保守治疗无效LDH的最主要有效手段,加之近年来微创外科理念的普及、手术技术不断发展,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治疗LDH中逐渐得到广泛关注[2]。
本研究选取我院63例LDH患者,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LDH的疗效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2016年7月我院63例LDH患者,均符合《外科学》中LDH相关诊断标准[3],男31例,女32例,年龄26~69(42.59±11.85)岁;病程3~24(16.85±6.65)个月。
运用脊柱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价
运用脊柱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价发布时间:2021-07-01T09:54:15.380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2期作者:管立[导读] 目的: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脊柱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管立盘州市人民医院贵州省盘州市 553537【摘要】目的: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脊柱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82例本医院实施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予以项目研究,选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分组方法是抽签法,对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一组归入41例。
参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应用脊柱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方案的临床指标、临床效果情况。
结果:(1)实验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由手术后,与参照组的患者手术后进行对比,其出血量较少、切口长度较短,P<0.05说明其差异相对较高。
(2)实验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由手术后(95.12%),与参照组的患者手术后进行对比(92.68%),其临床效果具有一致性,P>0.05说明其差异相对较低。
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脊柱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且对患者的创伤相对较小。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椎间孔镜手术;疗效本研究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方案进行分析,讨论脊柱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应用价值。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对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本医院实施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予以项目研究,选于82例,分组方式:抽签法,组间分布: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数量:41。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性别比例纳入为43比39。
年龄最高值是68岁,年龄最低值是29岁,年龄平均值经计算为(48.61±10.44)岁。
对全部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年龄、性别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能够实施统计学对比P>0.05。
1.2方法参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腰椎间盘切除术、椎间融合术、椎弓根定固定术等方案实施治疗[1]。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目的本文针对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进行了研究。
方法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通过视觉模拟疼痛对其进行了评分,并且对术前、术后一个月及随访后患者的疼痛情况使用Macnab标准进行了疗效的评价。
结果本次研究的患者在术中未出现硬脊膜撕裂、神经损伤等方面的并发症。
对术前、术后、随访进行了V AS评分,其分数为(8.85±1.25)分、(3.15±0.48)分、(1.79±0.23)分。
根据Macnab疗效对其进行了评分,其中有六十四例患者为优,有十例患者为良,有四例患者为科,有二例患者为差,其优良率占比为92.5%。
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而言,通过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疗效显著,更加安全、可靠。
标签: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疾病侵袭着人们的健康,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尤其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临床上多见的多发病,该疾病影响非常的大,更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的限制。
对于这类疾病,如果使用传统的保守方法进行治疗,无法从根本上治疗疾病,如果通过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会造成极大的创伤性,而且出血比较多,对患者的脊柱的后部结构会造成一定的损坏性,患者身体恢复比较缓慢。
随着社会的发展,推动了医疗技术行业的进步,微创技术的诞生,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这种方法治疗疾病创伤比较小,而且出血量不大,基本无并发症,不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该方法非常的受欢迎,在微创手术当中,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技术,它能够在内镜的直视下,将髓核组织摘除、脱离,很大程度的帮助受压神经进行减压,更对脊柱不会造成破坏,有着明显的疗效,在医疗临床上被广泛的运用。
本次选取了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进行了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了随访,其优良率达到92.5%,具体详情如下。
侧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评价
侧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评价目的探討侧路椎间孔镜(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LDH)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3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5例。
对照组行后路椎板间摘除法(FD)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行侧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以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 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Macnab标准评分。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切开长度等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对两组患者的ODI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术后3 d、术后30 d 的V 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的V 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TED和FD均能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但是PTED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切口小、术后卧床及住院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两者的临床疗效差别不大,其远期疗效有待深入研究。
因此,PTED治疗LDH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ateral percutaneous transfor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PTED)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 Methods 130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5 to March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6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fenestration discectomy (FD)and conventional surgery,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underwent PTED.The operation time,postoperative bed rest time,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length of incision,amount of bleeding in the 2 groups were observed.Visual analogue scale (V AS),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 (ODI)and Macnab standard score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operation time,postoperative bed time,hospitalization time,blood loss,incision length and other related indicator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After 30 d treatment,the ODI score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V AS scores of preoperative,postoperative 3 d and 30 d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difference of V AS score 24 h postoperativ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PTED and FD can effectively treat lumbar disc herniation,but PTED has the advantages of less bleeding,small incision,postoperative bed and hospital stay,less trauma,faster postoperative recovery.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PTED i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FD,and the long-term effect needs further study.So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TED is good,and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Key words]Lateral percutaneous transforminal endoscopicdiscectomy;Lumbar disc herniation;Effect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为慢性病,起病初期患者常选择保守治疗,无效者需进行手术治疗[1]。
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优势是什么?
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优势是什么?近日,平山县中医院骨外科再次运用椎间孔镜技术成功为一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皮穿刺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术后第二天,患者的疼痛症状明显缓解,病情恢复良好。
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优势是什么?接下来,就带你了解一下吧!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目前国际上最前沿、最具代表性的脊柱微创手术。
该技术是在内窥镜直视下,使用各类抓钳摘除突出组织、镜下去除骨质、射频电极修复破损纤维环。
是同类手术中对病人创伤最小、效果最好的椎间盘突出微创疗法。
由于该手术具有微创、目的直接、适应症广、并发症低、安全性高、康复快、患者满意度高的优点,适用于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代表着椎间盘微创技术的发展方向。
椎间孔镜技术的七大优势:01安全绿色通过侧方入路到达目标区域,避免传统后路手术对椎管和神经的干扰,不咬除椎板,不破坏椎旁肌肉和韧带,对脊柱稳定性无影响。
02修复功能多角度双极射频电极能在低温下直接消融髓核、修复破裂的纤维环。
03目的直接镜下准确摘除突出髓核,手术效果与椎间盘手术的黄金标准——显微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相一致。
04适应症广能处理几乎所有类型椎间盘突出,部分椎管狭窄、椎间孔狭窄、钙化等骨性病变。
窥镜下使用特殊的射频电极,可型纤维环成型和环状神经分支阻断,治疗椎间盘源性疼痛。
05并发症低术中能消除神经根的水肿和无菌性炎症,盘外预防术后感染,创伤小,形成血栓和感染的几率低,术后不会在后方重要结构处留下瘢痕,造成椎管和神经的粘连。
06安全性高局麻,术中能与病人互动,不伤及神经和血管,基本不出血,手术视野清晰,大大降低误操作的风险。
07康复迅速术后次日可下地活动,平均3-6周恢复正常工作和体育锻炼。
椎间孔镜技术的特点:保留了近三十年介入的优势---微创成功的引入光导纤维成像-----可视组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止血椎间孔入路至硬膜囊前间隙---靶点不改变脊柱的骨性结构-------稳定椎间孔镜手术适应人群:1.持续或反复发作根性疼痛;2.根性疼痛重于腰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临床疗效分析【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首先介绍了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理,然后详细描述了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和结果,包括治疗的优势和并发症分析。
接着对治疗与传统方法的对比进行了总结。
结论部分重点评估了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中表现出较好的疗效,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临床疗效、并发症、治疗对比、优势、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原理、疗效分析、未来研究、结论、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多因椎间盘退变或损伤导致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起腰腿疼痛、腰骶部僵硬、下肢放射性疼痛和感觉异常等症状。
传统手术治疗较为侵入性,手术创伤大、恢复周期长,术后并发症率较高。
临床急需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应用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微创手术选择,其通过导入显微镜和微创手术器械经腰椎间孔直接作用于椎间盘突出部位,局部切除椎间盘突出物,减轻神经根或脊髓的受压情况。
相比传统手术,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迅速,术后并发症率低,临床疗效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其治疗原理、方法及优势,为临床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治疗风险,促进疾病的康复与预防。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该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通过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结果和并发症情况,评估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优势和局限性,为患者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本研究也旨在为未来进一步深入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提供参考和方向,为临床实践和学术研究贡献新的知识和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及效果评价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088
资料与方法
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9例中,男8例,女11例,年龄30~67岁,平均44.1岁。
病程10天~7年,平均病程19个月,其中1~12月7例。
农民9例,工人5例,干部3例,退休职工2例。
临床表现:①大多数病例自诉腰部及单侧下肢放射痛,站立行走及腹压增高时症状加重,伴间歇性跛行;②均有腰侧部侧弯僵硬,活动受限;③均有腰肌紧张,椎旁局限性压痛并向下肢放射;④患侧直腿抬高试验均阳性;⑤肌肉萎缩多不明显,但肌力均明显下降;⑥膝反射或跟腱反射活跃5例,见于病程短者;反射减弱7例,见于病程长者。
治疗:全部采用经椎板间开窗途径椎间盘摘除及神经根管减压术。
用局麻或硬膜外麻醉。
患者俯卧于腰桥上,后正中切口,常规暴露椎板,咬除患侧上位腰椎椎板的下半部分、下位腰椎椎板的上半部分,切除黄韧带,尽量在椎板侧靠近小关节处扩展骨窗,常规切除小关节内侧半。
2例椎间盘突出偏椎间管外口者,小关节内侧半切除不能暴露,则行同侧小关节切除,打开椎间盘以暴露和摘除突出之椎间盘,予椎体间植骨。
2例椎管狭窄患者合并行相应全椎板减压术。
术后视椎板和小关节切除范围,予以弹性腰围或石膏腰围保护,尽早行床上腰背肌锻炼及常规康复。
出院时,大部分患者下肢疼痛症状得减轻,有效率为90%。
所有病例均经随访,平均随访23.5个月。
结果
参照改良的macnab[1]疗效评定标准,本组病例:①优:疼痛消失,无运动功能受限,恢复正常工作,13例;②良:偶有疼痛,能做轻工作,5例,③可:有些改善,仍有疼痛,不能工作,1例;④差:有神经受压的
表现,无需进一步手术治疗者。
优良率97%。
其中合并行小关节切除、椎体间植骨的2例中,优1例,良1例;合并行全椎板减压的2例中,良1例,可1例。
评定的同时行腰椎正位及伸、屈侧位x线片检查,所有病例未见腰椎失稳,椎体间植骨者均愈合。
讨论
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由于其在ldh中发生率底而易漏症。
我院椎间孔型ldh的发生率为同期ldh的2.5%,较文献报道的4.2%为低[2]。
椎间孔型ldh与临床常见的后外侧型ldh相比,突出的椎间盘使神经根在相对狭小的椎间孔(管)内更易受到压迫,故临床症状重,下肢痛重于腰痛,难于缓解;受压的神经根为同一间隙者,如l4~5椎间盘突出多压迫l4神经根(而后外侧型多压迫下一间隙的l5神经根)。
普通x线片检查加ct检查基本可确定椎间盘突出的间隙、范围。
椎管造影对偏椎间孔外口的椎间盘突出难以清楚显示,又具侵入性,不宜列为常规检查。
mri对椎间盘、黄韧带等软组织显示更具有优势,但价格偏高,可做为对ct检查的补充,特别是ct 检查与临床诊断不符合者。
虽然本组所有病人随访中均未发现脊柱不稳的征象,但对于椎间盘
突出偏椎间管外口、其间隙又在l4~5及以上者,为使显露清楚,出血少和不影响脊柱稳定性,我们赞成改用经峡部外缘途径[3,4]。
参考文献
1 macnad i.negative disc exploration:an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nerve root involvement in 68 patients.j bone jointsurg(am),1971,53:891.
2 鲁玉来.腰椎间盘突出症.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95.
3郭昭庆,陈仲强,党耕町,等.椎间孔及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中华骨科杂志,1999,19:332.
4 segnarbiex f,van de klelft e,caodon e et al.discocomputed tomography in extroforaminal and foramin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influence on surgical
approaches.neurosurgery,1994,34: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