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健康一、营养素食物中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后,能够 维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然ⅤitA有两种类型: ⅤitAl和ⅤitA2,主要存在鱼类的肝脏。
ß-胡萝卜素是一种具有ⅤitA原作用的类胡萝卜素,在 体内可转化为ⅤitA,主要存在于植物。
1)功能: ⅤitA在维持人体正常视觉、细胞分化、脂肪代 谢中起重要作用; 参与生殖、生长、免疫及味觉、听觉等生理过程。
2)来源与供给量: ⅤitA获取主要来自动物肝脏、蛋类、奶及其制品 和鱼肝油。 ß-胡萝卜素和各种类胡萝卜素来自胡萝卜、西兰 花、青椒、南瓜、芒果、枸杞子等。
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取决于其必需氨 基酸的含量及相对比例。
必需氨基酸 (essential amino acid EAA) * 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
体需要,必须从食物直接获得,称为EAA。
成人有8种,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 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和缬 氨酸。对婴儿,组氨酸也是必需氨基酸。
(2)维生素D(VitD):
人体获取ⅤitD的途径有食物摄入和光照。 人体皮肤的7-脱氢胆固醇
光照 紫外线激活
ⅤitD3
肝脏 被羟化
25-0H-D3
肾 二次羟化
1,25-(0H)2-D3 活性形式
l)功能: 促进骨与软骨及牙齿钙化,促进生长, 能增加钙磷在肠内的吸收和肾脏对钙的重吸收, 预防骨质疏松症。 2)来源与供给量: 人体皮肤的光照 动物食物如鲱鱼、鲑鱼、沙丁鱼和鱼肝油 鸡蛋、牛肉及植物油
能迅速燃烧释放出机体活动及所有 体细胞工作所需的能量。 (2) 参与构成机体成分.
如DNA、RNA中大量的核糖、 蛋白中的非蛋白成分、糖脂等。
(3)对其他营养素代谢的影响 ① 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节约蛋白质作用:若碳水化合物充足,可防止 因热能不足而由蛋白质经糖原异生作用产生葡 萄糖来供能。 ②抗生酮作用* 碳水化合物不够,脂肪组织动员并加速分解
(四)能量 人体的能量消耗主要用在 1. 维持基础代谢: 在休息状态下,体内全部
活动能量消耗的总和。 2. 体力活动 3.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食物的生热效应) 4. 生长发育
人体在摄食过程中,由于要对食物中营 养素进行消化、吸收、代谢转化等,需要额 外消耗能量,同时引起体温升高和散发热 量,这种因摄食而引起的热能的额外消耗 称食物的生热效应。
2)来源与供给量: 叶酸广泛存在于动植物食品中,如肉类、蛋类、 豆类、谷类及水果类。尤在绿叶蔬菜、动物肝 脏、肾脏含量更丰富。但食物烹饪或久存后叶 酸将会损失。
(4)维生素B6(ⅤitB6): 因其化学结构不同有三种形式,即吡哆醇,
吡哆醛和吡哆胺。ⅤitB6在小肠吸收,在人体 肌肉和肝脏含量较高。 1)功能:参与氨基酸代谢,其中参与转氨基和
类脂包括磷脂、胆固醇、胆固醇脂及糖脂
2. 生理功能: 1)供能和能量的储存形式:
体内脂肪细胞储能供能有两大特点: (1) 人体脂肪细胞储存脂肪无上限,过多
摄入导致肥胖 (2) 脂肪不能给脑细胞、神经细胞供能。 2)帮助机体更有效的利用碳水化合物;
节约蛋白质作用
3)帮助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4)机体重要的构成成分; 5)对人体保暖、内脏的固定保护及消化
蛋白质的功能 1. 组织的构成成分:瘦组织,骨骼等 2. 构成体内各种物质:酶, 激素,抗体,
细胞膜和血液等。 3. 供给能量
食物蛋白质的营养学评价* 1. 氮平衡:反映机体摄入氮和排出氮的关
系。 氮的进入与外排在一定时 间(24hr)内一致,为氮平衡。 营养不良和疾病状态: 正 N 平衡:摄入N 〉排出N 负 N平衡:摄入N〈 摄入N
癞皮病,故亦称抗癞皮病维生素。食物 尼克酸经消化酶作用,以尼克酰胺形式 在小肠吸收。
1)功能:尼克酸参与碳水化合物、脂类、氨基酸的合
成与分解代谢,与某些激素代谢有关。对维 持人体的神经、消化系统及皮肤的功能具有 重要的作用。
2)来源与供给量:来源于动植物食物,动物肝、肾
及肉、鱼类含量丰富。谷类中的 含量与加工方式有关。
贝壳类软体动物、海产动物如蟹、 石鱼、沙丁鱼等。 植物食物中无ⅤitB12。
(7)维生素C(ⅤitC):又称抗坏血酸,易溶 于水,在遇空气、光、热时容易破坏。
食物中ⅤitC在小肠吸收,其吸收率与摄入量有关, 在摄入量为l00mg时,吸收率可达100%,当摄入量增 大时,吸收率下降。
1)功能: 可增进人体内铁的吸收,转移、储存和利用; 可激活羟化酶,促进胶原蛋白的形成;
2)来源与供给量: 动物内脏和猪肉中含量丰富, 谷类、豆类和硬果类含量也较高, 但不科学的加工可造成丢失。
(2)维生素B2 (ⅤitB2):又名核黄素, 在小肠近端被吸收。
1)功能:大多数储存于血、组织及体液中。 主要以黄素辅酶参与体内多种物质的氧化还原 反应,是氧化酶系统不可缺少的辅基,如葡萄 糖氧化酶,氨基酸氧化酶,黄嘌呤化酶等,还 参与色氨酸、叶酸及其他生化作用,如红细胞 生成,脂肪酸代谢等。
应考虑脂肪和胆固醇问题。 植物类: 大豆蛋白质质量好,对预防慢
性非传染性疾病有利。
(二)脂类 1. 分类与组成:
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是一类不溶 于水而溶于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的 有机化合物,其基本化学元素是碳、氢和氧。 脂肪是指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甘油三酯
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人体不可缺少而自身不能合成, 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 有亚油酸和α-亚麻酸 。
促进肝内胆固醇转变为胆酸盐排出,降低胆固醇; 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 参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与释放。 2)来源:主要来源于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VitC含量较高的有深色蔬菜、柑桔、 猕猴桃、酸枣、刺梨、杨桃等。 食物保存时间长或烹饪不当,可造成VitC损失。
(6)维生素B12(ⅤitB12),又名钴胺素。 1)功能: 能促进生长;
维持神经组织的功能和红细胞的生成; 以辅酶的形式发挥功能,参与体内的代谢; 有助于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
提高叶酸的利用率。
但大剂量的ⅤitC有可能影响ⅤitB12的利用。
2)来源与供给量: 富含ⅤitB12 的有肉类、蛋类、
纤维素过多可结合阳离子,造成Fe,Ca,Mg 的缺乏。
影响血糖水平。
小肠对糖的吸收↓→体内胰岛素释放↓
纤维素
胰岛素刺激肝脏合成胆固醇的量↓ 可吸附胆汁酸、脂肪→降血脂
6. 碳水化合物的来源及供给量 主要来源: 谷类和根茎食物,如大米、麦类和薯类。 我国标准: 占每日总能量的55-65%
有营养学家认为: 不宜过多摄入碳水化合物, 因肝脏可利用碳水化物合成 脂肪和胆固醇导致肥胖、高 脂血症。
不同成分食物的生热效应不同。
(五)维生素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代谢功能所必需 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
维生素按其溶解性分为脂溶性与水溶性 维生素两大类。 脂溶性维生素:ⅤitA、ⅤitD、ⅤitE和ⅤitK, 水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ⅤitC等。
1. 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能溶于脂肪或脂溶剂,不溶于水,在 食物中常与脂类共存。因它在体内排泄效率不高,过 量的摄入将会导致体内蓄积而中毒。 (l)维生素A(ⅤitA):又名视黄醇
(3)维生素E(ⅤitE):亦称生育酚, 它有α、β、γ 和 σ-生育酚多种活性形
式,其中以α -生育酚的生物活性最大。 l)功能:
Ⅴit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保持红细胞的完整性; 参与体内重要物质的合成,如DNA合成,血红蛋白合成; 具有抗衰老作用; 与生殖能力有关。
2)来源与供给量:
ⅤitE存在各种植物油如玉米油、棉籽油、 豆油、花生油之中。 硬果类如葵花籽、山核桃、松子仁、豆类 和海产品也富含ⅤitE。
果糖——存在于水果、蜂蜜中 半乳糖——乳糖的构成成分 甘露糖——存在于植物果皮中
2. 双糖:两分子单糖
(1)蔗糖 :1分子葡萄糖+1分子果糖 (2)乳糖 :1分子葡萄糖+1分子半乳糖 (3)麦芽糖:2分子葡萄糖
3. 多糖
能被消化的多糖:糖原 动物组织、肝脏、肌肉 淀粉 谷类及其制品 糊精 淀粉分解的中间产物
糖原 肝糖原:维持血糖正常浓度。 肌糖原:供机体运动所需。 淀粉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直链淀粉是由葡萄糖以α-1,4-糖苷键结 合而成的链状化合物,能被淀粉酶水解为 麦芽糖。在淀粉中的含量约为10-30%。
支链淀粉中葡萄糖分子之间除以α-1,4糖苷键相连外,还有以α-1,6-糖苷键相 连的,所以带有分支,约20个葡萄糖单位 就有一个分支,只有外围的支链能被淀粉 酶水解为麦芽糖。
2. 蛋白质消化吸收率是指蛋白质在人体内 消化酶作用下被分解的程度。 蛋白质消化率越高,则被人体吸收利
用的可能性越大,其营养价值也就越高。 食物的蛋白质含量越高、必需氨基酸
种类越全、氨基酸含量和比值越接近人体 蛋白质构成模式,蛋白质的质量越好。
供给量和食物来源 占总能量: 成人 10~15% 食物来源: 动物蛋白, 质量好,
脱羟基作用,参与糖原与脂肪代谢, 是体内多种酶的辅酶。
2)来源与供给量:
VitB6 的来源广泛,动物、植物食物中均 含有一定量VitB6。如肉类、谷类、蔬菜、水 果及硬果类。在谷类加工、食物储存及烹饪 都能使ⅤitB6丢失。
食物中ⅤitB6 的利用率约75%,过多的纤 维素摄入可降低其利用率。
(5)尼克酸:又称烟酸、维生素PP。因其缺乏可引起
为脂肪酸供能,这一代谢过程会产生过多的酮体, 酮体不能被及时氧化而在体内聚集,以致产生酮 血症或酮尿症。体内碳水化合物充足则可起到抗 生酮作用。
(4)提供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的功能*: ① 促进肠蠕动, 利于粪便排出。 ② 控制体重和减肥。可溶性纤维的作用更大。 ③ 可降低血糖和胆固醇。 ④ 有预防结肠癌的作用。
淀粉可以被淀粉酶或酸逐步分解,过程 如下: 淀粉 → 红糊精 → 无色糊精 → 麦芽糖 → 葡萄糖 所以淀粉可以看作是葡萄糖的高聚体。
不能被消化的多糖:又称膳食纤维 可溶性纤维:果胶、树胶
膳食纤维 不溶性纤维:纤维素、半纤维素 (麸皮中较多)、 木质素
4.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学意义: (1) 储能和供能
2. 水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能溶于水而不溶于脂肪或脂肪 溶剂。包括维生素B族,如ⅤitB1、ⅤitB2、 ⅤitB6、ⅤitB12,叶酸,维生素C,尼克酸和生 物素。这类维生素在体内饱和后,多余量随尿排 出,不会在体内蓄积而出现中毒。在膳食供给不 足时易出现缺乏症。
(l)维生素Bl (ⅤitB1):又名硫胺素, 亦称抗神经炎因子或抗脚气病因子。
ⅤitB1在小肠中吸收,主要存在人体的肌 肉、心脏、肝脏、肾脏和脑组织中。其 代谢较快,并在光、热和碱性环境中易 被破坏。
l)功能:体内ⅤitB1约80%以二磷酸硫胺素,作 为羟化酶和转羟乙醛酶的辅酶参与三羧 酸循环。若人体ⅤitBl 不足,将会影响 能量代谢、物质代谢、氨基酸、核酸和 脂肪酸的合成代谢。另外对抑制胆碱酯 酶和对消化道的正常蠕动及消化液分泌 均有重要作用。
营养与健康
一、营养素* 食物中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后,能够
维持生命的物质称为营养素。 营养素具有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
生殖和健康的作用。 人体所需营养素约有40多种,分为七
大类。
(一)蛋白质 蛋白质是人体与生命的重要物质,由氨
基酸构成,占人体体重的16.3%。目前已知 人体内的氨基酸有20种。
食物蛋白质经人体消化吸收,主要用于 组织蛋白质的更新与修复。
2)来源与供给量: 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都含有ⅤitB2, 尤是动物内脏、乳类、蛋类、豆类、蘑菇、 黄缮及各种绿叶蔬菜含量丰富。
(3)叶酸(folacinFA):又名蝶酰谷氨酸, 由喋呤对氨基苯甲酸和谷氨酸组成。 食物中的叶酸大多数为多谷氨酸形式, 只有被还原为四氢叶酸才能被小肠吸收。
l)功能:叶酸对正常血细胞生成、组织的修复、 神经系统功能及脂代谢均有重要关系。 如缺乏时可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腹泻、 舌炎,孕妇缺乏可致胎儿神经、骨畸形。
道和皮肤的润滑作用。 正常人脂肪占体重的10%~20%。
脂类的供给量及其来源 占每日总能量的 20%~30% 必需脂肪酸不应少于每日总能量的3%
食物来源: 动物脂肪:肉、奶、蛋黄 植物脂肪:葵花、谷物、棉籽、豆类、
花生及橄榄
(三)碳水化合物 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大
类化合物。根据其分子结构不同,分为单 糖、双糖和多糖。 1. 单糖 葡萄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