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面
阿累
教与学目标
1、学习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2、学会运用富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
3、学会用以小见大、叙议结合的方法写作。
4、学会运用外貌描写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
教与学的重点和难点
目标3、目标4
设计思路
《一面》一文是以时间顺序结构全篇的,学生能较顺利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因此,在学生了解了一些相关的知识后,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文章,要求放开声音地读,之后,就可以让学生复述文章的内容并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用一句话概括出文章的内容。
明确了作者在文中写了什么事,主要人物有哪些,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品质,就可以以此为基础,学会提炼并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掌握作者的写作技巧。
我就想,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氛围中解决这些问题,个别疑难问题就由师生合作完成。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究与合作的学习中不断尝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投入到主动探究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中去,并以此搞一个以“我看鲁迅”为题的探究性学习。
就文本的学习,我安排两课时。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
人生的旅途上,我们回遇到各种各样的人,这其中绝大多数人都不会给我们留下任何印象。然而,总会有那么一些人,即使是初次见面时他(她)也会以其特有的气质与魅力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例如《一面》这篇文章中所写的阿累与鲁迅先生的见面就是如此。(板书课题)
2、介绍鲁迅与作者(由学生介绍,教师进一步明确,出示幻灯片进行强调)
二、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能据记叙文六要素复述课文所写的内容,并用一句话概括
全文内容。
2、学生复述课文所叙事情后,自学课文,要求注意几个问题(出示幻灯片)
(一)选用你最喜欢的科学的方式认真读课文
①画出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②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二)思考:
①了解课文的内容后,你认为原文以“一面”为题有什么好处?
②作者为什么“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③文中,作者为什么以“低得连自己都听不见”的声音说:“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
(三)文中三次描写了鲁迅先生的外貌,鲁迅先生的外貌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从外貌描写中你还体会到了哪些东西?你能说说这些外貌描写的特点吗?
(四)写下你在自学时存在的疑难问题。
三、合作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全班交流,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料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zēng恶()nüè待()摩suō() jiǒng相()抖sǒu( ) tuí唐()
duó步()地jiào()卡jī布()同bāo()chī啦() wàn子()niǎn纸()lì体()xūn黑()yīn勤()书jǐ()zì情()gōng敬() kāi油() bān下()qiàn着() mǎng撞()hè然()jūgōng()()chóuchú()()
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憎恶()虐待()摩挲()窘相()抖擞( ) 颓唐()
踱步()地窖()卡叽布()同胞()哧啦()腕子()捻纸()隶体()熏黑()殷勤()书脊()恣情()
恭敬()揩油()扳下()嵌着()莽撞()赫然()鞠躬()()踌躇()()3、明确思考题①这是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于细微处见鲁迅先生的伟大品格。作者将与鲁迅先生的“一面”之缘同平时对鲁迅先生的了解结合起来写,再通过在“一面”中无偿赠书和仔细观察后的肖像描写,将所见之“小”与鲁迅先生人格的“大”联系起来,表现了鲁迅先生对进步青年的关心和对旧社会不妥协的战斗精神。②“赫然”固然是“鲁迅译”这三个字鲜明醒目,更由于“我”心中早已有了鲁迅先生的伟大形象,对鲁迅先生怀有异常崇敬的感情。因而首先注目于“鲁迅译”三个字,一下子就被吸引,心情异常兴奋激动。
鲁迅先生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的方向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他的译著是将别国的革命火种引了来照亮中国前进的道路。
作者追求光明,对鲁迅先生无比信赖,所以,一看到“鲁迅译”着三个字,对于书的内容和各方面的质量“便像得到了保证”,立刻抽下一本,准备购买。4、学习运用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文中三次对鲁迅先生的外貌进行描写:
第一次,因为是阴雨天,书店里光线很暗,距离又远,因此“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我”并不想知道他是谁,只是比较认真地看了看这个人,所以描写只能从人物的体态、年龄、衣着整体上作粗线条的勾勒,给人以总体印象——瘦,穿着朴素。第二次,鲁迅先生从店后面走出来,比前次距离近了,很显然要来过问我买书的事,因此,“我”对他就注意起来,观察也较前次细致了,描写也就由整体描写到重点描写面容。文章抓住了人物头发、胡须的个性特点,突出“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但“精神很好”,“没一点颓唐”,头发“显然好久没剪了”但“精神抖擞”等语句,由形入神,形神兼备地写出了人物的气质。这正是鲁迅先生为人民大众忘我工作,鞠躬尽瘁的外在表现。第三次,“我”离鲁迅先生更近了,而且因为他对“我”这个“ 被人轻视的工人”如此热情地关心、慷慨地资助(两本书原价是三元二角却只收一元钱),使“我”“惊异”,从他那“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中感受到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所以极力想猜出他是谁。在这种强烈的感情支配下,观察就更细致地重新进行,自然会把前
两次观察结合在一起。所以这次外貌描写又有前两次描写内容的重复出现,更使人加深了印象。除此之外,还有几处局部描写,这些描写极其细微,不避重复,更有力地表现了鲁迅先生坚强的革命意志,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我”对他无比爱戴、敬仰之情,既突现了文章的中心意思,又大大丰富了题目“一面”的内涵。
5、文章还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的思想。
本来对一般买书的人,鲁迅先生是不可能都过问的。但他看到“我”想买《毁灭》,知道“我”对革命书籍有兴趣,便“咬着烟嘴走了出来”。弄清“我”的确要买这本书,看到“我”是个青年,眼光“慈祥而正直”。接着“他从架上扳下”一本《铁流》,诚恳劝告“我”买下。当知道“我”钱不够时,就热情地说:“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并解释必须收一块钱的原因。态度和蔼可亲,处处流露出他对进步青年的热情关怀。本文实际是五次描写了鲁迅的外貌,反复地再现了鲁迅的形象,突出了鲁迅的精神特征。五次描写都是情节发展自然引出的,很真实。而且,每一次又都有不同,变化合情合理。
第一次是因为书店里“没有一个顾客”,店后面两人的谈笑,特别是“一阵”天真的“大笑”,就格外引得“我向里面望了一下”。又因是“阴天,暗得很”,又是往店里边看,只能见一个模糊的轮廓,所以作者只简单勾画了鲁迅的形态、年龄和穿戴。
第二次是“我”想买书,又踌躇,见内山老板叫出来的人正是刚才引起“我”注意的老人,不免仔细打量。面色和瘦的程度都看得清楚、具体,还感受到了表现出来的活力。作者特别细致地刻画了头发和胡须。“精神抖擞地直竖着”和“象浓墨写的隶体‘一’字”,既是鲁迅外貌的特征,又显出了刚毅坚强的性格。第三次是鲁迅将两本书,只收一块钱卖给“我”,“我”感到“惊异”,不由得要望望这是什么人,看的比哪次都集中。前两次分别看到的外貌,这次都一起看到了,而且连长衫“羽纱”的质地,烟嘴的“黄色”及“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也都看清楚了。这次外貌描写顺序较乱,一是因为“惊异”所致,二是由于“我”是在看过来看过去地努力辨认这个人是谁。
第四次是“我”认出鲁迅,尊敬、爱戴、感激一齐涌上心头,不错眼珠地、仔细地看着鲁迅的脸。视线的集中是感情的集中。作者只描写了一个特征——瘦,流露了“我”对鲁迅健康的担忧。
第五次是“我”把银元放到鲁迅手里,视线自然落到了手上,又一次描写了“瘦”,强化了“我”的担忧,也强化了“我”对鲁迅的爱戴。五次外貌描写犹如一组电影镜头。摄像机向前不断推近,肖像由远及近,由模糊到清楚,由一个轮廓到有特征的细节,逐渐显露,也逐渐清晰。待到第三次描写时又象电影的定格一样,显出了特征鲜明的完整肖像。后两次描写,摄影机继续推近,将我们的注意力引到鲁迅削瘦的脸和手,出现了特写镜头。这放大了的“瘦”,强烈、清晰,使鲁迅长期斗争的艰苦与顽强精神令人难忘,也融注了作者悼念的忧伤。这样,象在白描的胶片上又着上了富有感情的颜色,使鲁迅的生动形象,从“形”到“神”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
7、片段写作能力训练文章善于抓住人物特征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的精神实质;用语真挚、恳切,充分表达出作者的真实感情,我们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也应该借鉴才对。请你运用外貌描写来表现与你第一次见面就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的精神品质
放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把自己喜欢这些段落的原因和小组同学交流,然后再请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文中有六个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作者一步步认识鲁迅精神的过程。1.“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象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字面意思是什么?深层的含义是什么?(提示:仔细考虑一下“看一下”、“便”、“立刻”几个词的意思。)
2.“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眼光”是看到的,“抚摩”是接触到的,用触觉的感受来写见到的眼光,想表